土木工程知識點-建筑結構設計之樓梯制圖_第1頁
土木工程知識點-建筑結構設計之樓梯制圖_第2頁
土木工程知識點-建筑結構設計之樓梯制圖_第3頁
土木工程知識點-建筑結構設計之樓梯制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為梁志飛老師精心編輯土木工程知識點之一,大家下載下來好好學習吧!土木工程知識點-建筑結構設計之樓梯制圖建筑結構設計之樓梯制圖

一.關于樓梯剖面

1.首先空間想象一定要準確,這樣才能對整體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剖面的方向,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以及軸線的位置一定要準確,同時剖切標號的表達要清楚(是A-A,還是1-1等)

2.構件編號表達清晰準確,構件一般在剖面上有完整的表達,如PB,TL,TB,L,TZ以及框架梁,鋼筋混凝土墻等等

3.各種尺寸表達清晰,PB的寬度,踏步的平面尺寸(如280*10=2800),踏步的豎向尺寸(如150*10=1500),還有一點就是PB厚度,TB厚度,(同一種編號可以只有一個地方表達)

4.當然作為設計,建筑的凈高需要我們時常注意(容易造成人難以通過),這涉及到結構形式(板式(又含折板,平板,即A,B,C,D四種形式),梁式等)的選擇以及構件的尺寸。

5.從結構的角度上講,休息平臺是我們單單作樓梯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對象,一定要注意其傳力方向及受力部件,而樓面層則需要與整體做好聯系,特別是鋼結構樓梯,休息平臺的搭接以及樓面層構件與主體的連接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二.關于梯段平面詳圖

1.首先梯段平面的表達方法有幾種,一種是用層數表達,如底層梯段平面,一層梯段平面等,這種方法一般在建筑中為多;標高再一種方法就是用階段表示,如12.600~19.350梯段平面圖,這種方法一般用在樓梯很規則的時候;還有一種就是直接用具體標高來畫詳圖,如13.500米梯段平面,再有一種就是在剖面圖上標上剖切符號,如1-1,2-2等,然后再畫出這些面上的梯段,后兩種方法比較直觀準確,當然前提是表達正確清楚了

2.構件的編號同樣要清楚明了,框柱的示意、TZ、TL、L、PB以及軸線的標注要與其他地方對應

3.構件的表示和平面布置圖相似,如梁的虛實等

4.PB上要表示出標高(視梯段平面的表達方法而異),同時上下的箭頭及文字要標注準確,這樣可以讓人很容易從平面圖上看出樓梯的走向

5.一般來講,如果把PB上的鋼筋也畫在梯段平面圖上的話,那么這一部分文字尺寸很容易交織在一起,給看圖帶來不方便,所以我們可以另立表格,把平臺板的編號板厚以及配筋寫在那里面,當然了也可以用文字在最后說明

6.這其中要注意的是折板是一整快板,就沒有平臺板一說,所以配筋就無從談起了,這個在其他詳圖上有具體的表示。

三.關于TB詳圖

1.首先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樓梯形式有不同的TB范圍,具體要畫到什么地方止要看采用的是哪一種形式(如板式的樓梯就有A、B、C、D四種形式,)不過這個在MorGain上有詳細的圖例

2.TB上所含構件的編號,梯段尺寸,標高等要求如上所述

3.對于TB來講,最重要的是配筋的表達,當然這又和樓梯形式有關了,而我們關注的是鋼筋的錨固長度,這個長度從什么地方算起是一個問題,不過一般的院都會算多一些,安全嘛

4.通常,為了表達的清晰,我們常常把鋼筋單獨拿出來畫在附近,然后標上具體的尺寸,特別是兩端的錨故長度,因為這個在圖上很難表達出來

5.對于配筋的大小要視樓梯具體情況定,我畫的樓梯跨度有6.195m,折板式,板厚190mm,所以把配筋配到16@150,院里說大了,因為他畫了那么多樓梯從來沒有這么大的鋼筋,后來我算撓度不夠(這個該不該算?)具體怎樣留待后議

6.分布筋我們可以在圖上示意一下,然后用文字說明即可,我見到的好像都這樣表示

7.對于小數尺寸(如153.4*10=1534,平分的結果)我個人一向不是很贊同,但是建筑的說他們的標準圖集上就有,我只在工地上呆了三個月,對于具體怎么做不是很清楚,但我個人還是感覺這樣難以做到

8.對于TL,TZ等構件則相對簡單,在此不多說,一般而言,TZ在表達的時候應該把標高表示清楚(如標高從0.000~33.100m)

四.文字說明

1.文字說明各式各樣,但大體要表達幾個方面,具體見下面幾條

2.+0.000標高相對于絕對標高

3.混凝土等級,是否現澆,TL、TB、L等構件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以及TB、PB板厚

4.樓梯鋼筋應現場放樣后下料

5.樓體及平臺梁凡未柱明之分布筋均為

6.平臺板入墻尺寸未注明時均與墻厚或梁寬相同

7.樓梯扶手預埋件埋設要求見建筑專業圖紙

8.樓梯立柱主筋須錨入基礎梁或框架梁內,錨入長度為(一般為35d)

9.圖中鋼筋彎直鉤未注尺寸者施工時直鉤長度按板厚減20進行開料有人認為建立新形式的標準化始走向建筑和諧的唯一道路,并且能用建筑技術加以成功地控制.而我的觀點不同,我要強調的是建筑最寶貴的性質是它的多樣化和聯想到自然界有機生命的生長.我認為著才是真正建筑風格的唯一目標.如果阻礙朝這一方向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