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學情調研試卷試卷說明: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60分)和第Ⅱ卷(非選擇題40分)兩部分,試卷共6頁,共二大題,34小題。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B鉛筆涂在答題卡內)1.趙陵山77號墓為蘇州良渚文化早期的一座重要墓葬。該墓不僅有彩繪痕跡,而且出土了豐富的隨葬器物,除了陶器、石器外,僅玉器就達125件(套)之多。在墓主腰部右側放置了代表權力的石鉞,其孔內為神人鳥獸透雕玉飾。據此可知,當時的良渚A.文明水平世界領先 B.中原文化特征比較明顯C.已出現了社會分層 D.產生以玉為代表的禮制2.1921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河南某地開挖了17個發掘點,發現這些實物以磨制石器與彩繪陶器為主要特征,這一文化遺存是A.大汶口文化 B.仰韶文化 C.牛河梁遺址 D.陶寺遺址3.從秦國到秦朝550年,其中商鞅變法是一個關鍵時刻。這主要是因為商鞅變法A.開創了重農抑商政策 B.將郡縣制度推行到了全國C.剝奪和限制貴族特權 D.奠定了秦統一全國的基礎4.下表是從西周到戰國時期,“士”身份的變化。據此可知,這一變化西周到春秋“士”特指卿大夫以下的低級貴族,與國君、卿大夫有著親疏不等的宗法關系。戰國“士”已與出身無關,可能來自貴族,也可能起于微賤,其共同的身份標志僅僅是知識、智慧和才能。A.推動了民間講學的出現 B.推動了學術文化的繁榮C.使得宗法觀念蕩然無存 D.造成了禮崩樂壞的局面5.《周禮》中“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而春秋齊國管仲改革要求“男子二十而婚,女好十五而嫁”。這一改革A.導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B.確立了地主階級統治C.順應了小農經濟要求 D.反映了周王勢力衰微6.有學者指出:“是故秦者,古今之界也。自秦以前,朝野上下所行者,皆三代之制也;自秦以后,朝野上下所行者,皆非三代之制也。”該學者意在說明秦朝A.割裂了政治制度發展 B.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開端C.政治制度具有開創性 D.治國理念為后世所認同7.尚書令,產生于秦漢之際,其主要負責文書傳遞,級別較低。漢武帝提升了尚書令的地位,武帝此舉旨在A.削弱相權 B.加強皇權 C.整頓吏治 D.打擊豪強8.漢武帝重用儒生、設置太學、表彰六經,司馬遷也在《史記》中首次專門為儒生列傳。這反映出當時A.儒學地位得到提升 B.官辦教育開始出現C.通史體例受到推崇 D.百家爭鳴延續發展9.漢高祖規定:諸侯王國的地位與郡相等,王國的相國(后改為相)和太傅必須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處理政務,沒有中央的虎符,諸侯王不得擅自發兵。這些規定旨在A.優化地方吏治保障政局穩定 B.打造眾星拱月的政治格局C.限制地方權力緩和階級矛盾 D.防止諸侯國壯大威脅中央10.漢代出土的絲織品按織物組織分類有平紋組織的紗、絹、縑等,有絞經組織的素羅和花羅,有斜紋組織顯花的綺、錦、絨圈錦,這些絲織品在當時世界獨樹一幟。這表明漢代A.具備開辟“絲綢之路”的條件 B.絲織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C.政府對商業政策作了極大調整 D.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并迅速發展11.晉室南渡之初,士人奉中原文化為圭臬;北齊時,最負盛名的文人互相指責對方偷師南朝文人;至隋朝,隋文帝文化上實行“關中本位”政策,但“南朝化”的傾向卻愈演愈烈。這種文化領域的變化根源于A.江南經濟的逐漸開發 B.政治重心發生變化C.中原認同的不斷加強 D.統治者的大力推崇12.公元471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繼位后,順應歷史潮流,實行了穿漢服、說漢語、改漢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措施A.推動了江南地區開發 B.順應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C.實現了富國強兵目標 D.為北魏統一全國奠定基礎13.下表是甘肅河西地區魏晉墓葬壁畫的“六畜”圖像統計。這表明序號馬牛羊豬犬雞所屬墓葬資料來源1533120嘉峪關新城M1《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第97-98頁217182321嘉峪關新城M3《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第99-102頁36123122嘉峪關新城M4《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第103-104頁A.鐵犁牛耕技術尚未出現 B.農戶收入完全依賴家庭副業C.田莊經濟取得長足進步 D.邊疆地區農業生產得到發展14.據《貞觀政要》記載:“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務在寬簡。”從貞觀元年到四年,被判死刑者,全天下29人,幾乎死刑不用。這A.為貞觀之治奠定基礎 B.說明嚴刑峻法退出歷史舞臺C.開創慎刑恤罰的先河 D.體現了唐太宗以民為本思想15.唐朝時期,國子監招收了大量新羅、日本的留學生,唐政府不僅允許這些留學生參加科舉考試,還對其學習時間予以寬限,如監生九年不能畢業者,要"追解,其學籍,新羅、日本留學生可分別延長至十年和二十年。這反映了唐朝A.政府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B.處于世界文明的中心C.科舉考試并沒有身份限制 D.對外交流的開放包容16.隋朝在洛陽的運河附近修建了興洛倉、回洛倉等大型糧倉用于存儲來自江南的糧秣;至唐代后期更是有“國家用度盡仰江、淮,若(運河漕運)阻絕不通,則上自九廟,下及十軍,皆無以供給”之說。由此可見A.運河漕運是隋唐時期唯一的遠程運輸方式 B.運河漕運的興起,是經濟重心南移的基礎C.東南地區是隋唐時期國家的賦稅收入重地 D.東南地區的稅收極重,導致農民起義頻發17.隋文帝取代北周之后,打破了以門第和軍功為主的選官標準,采取了通過才能選拔青年才俊參與新政權管理的制度。隋文帝的改革A.結束了士族參政的機會 B.不利于儒家思想的鞏固C.促進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D.鞏固了隋朝的持久統治18.唐高祖李淵自認為是老子后裔,規定老子地位子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則天時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來唐武宗又大規模地“滅佛”。這反映出唐朝A.皇帝的好惡決定信仰興亡 B.道教的社會影響最大C.儒學的政治地位最為穩固 D.佛教的社會基礎薄弱19.唐初,三省長官是當然的宰相,他們常在政事堂共商國家大事。后來,皇帝又時而指定某些級別略低的官員參加政事堂會議,這些人事實上已加入宰相集團。會議所作決策以文字形式報皇帝批準,付外執行。皇帝此舉的主要目的是A.調整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B.將知識分子引入統治集團C.集思廣益以減少決策失誤 D.分散相權以強化君主權力20.如圖為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到隋唐政府機構變化示意圖,這一變化A.加強了中樞決策權B.避免了相權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執行效率 D.使中央機構分工更明確21.瓦當是覆蓋建筑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其紋飾取材廣泛,山峰之氣、禽鳥鹿獾、魚龜草蟲皆有,圖案寫實,簡明生動。然對唐代瓦當花紋統計,蓮花紋占據絕大多數。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唐代三教并行 B.人們審美觀一致 C.唐代佛教盛行 D.手工業水平停滯22.詩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唐詩《田家》中寫道:“倚床看婦織,登垅課兒鋤。”這反映出A.農村商品經濟的發達 B.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C.家庭手工業規模擴大 D.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23.北宋宰相趙普認為:“今欲治之(地方藩鎮),唯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宋初統治者制定的制其錢谷的措施是A.派文官到地方擔任知州 B.設置轉運使收繳地方財政C.增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 D.中央設置二府三司24.王安石在變法中規定:“前此輪差職役的民戶不再服役,改為按土地、家產多少繳納免役錢。前此無差役負擔的官戶、僧道戶、女戶、單丁戶、未成丁戶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戶,一律按其戶等減半出錢,謂之免役錢。”這一舉措意在A.刺激商品經濟的發展 B.為封建政府拓寬財源C.適應放松人身控制的客觀要求 D.遏制大地主大官僚勢力的膨脹25.南宋詩人林升在他的《題臨安邸》中這樣描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該詩反映的時代背景是A.北宋結束割據 B.元朝完成統一C.南宋偏安江南 D.金朝大定之治26.下圖出自《中國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一書,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制度,這種制度確立的意義有
①標志著中央集權制度形成
②適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需要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貴族政治
④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27.元代在地方設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劃分區域的傳統做法,反而盡量做到“‘犬牙交錯’,‘以北制南’,從根本上消除了……賴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險、區域經濟之利、一方民眾之心。"其主要意圖是A.防止地方據險割據 B.整合資源發展經濟C.加強邊疆地區管理 D.促進區域平衡發展28.宋以前,奴婢如同主人家的牛、羊,是可以任意打罵和買賣的。宋代奴婢與主人是雇傭關系,雙方簽訂雇傭契約,一旦所約定的期限到了,奴婢又恢復了自由身。這一變化反映了宋代A.社會成員地位平等 B.人身依附關系削弱C.奴婢政治地位上升 D.已經出現手工工場29.北宋理學家“二程”說:“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則,一物統有一理。”這表明“理”是A.超時空的,完滿的精神實體 B.世界萬物的總根源C.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 D.封建倫理道德之總稱30.明太祖曾作詩:“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詩中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明太祖A.罷黜百家 B.設置行省制度 C.廢除宰相 D.實行八股取士第Ⅱ卷(共40分)二.非選擇題(把答案寫在答題卡相應邊框內,超出邊框或答在別的位置為無效)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西周春秋間,周天子除了直屬的王畿以外,把土地、人民和統治權力分封給親屬和臣屬,稱為諸侯;諸侯又這樣分賞給親屬和臣屬,稱為卿大夫;卿大夫又這樣分賞給親屬和臣屬。于是就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一系列等級。從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諸侯國內就出現了以糧食為俸祿的官僚。戰國時,各國普遍采用以糧食為官吏俸祿的制度,不再用封邑作為官祿,這樣就便于官僚的任用和罷免。但是也還有些國家,在實行以糧食為俸祿的同時,仍然兼用田地的租稅收入作為俸祿。例如齊國兼用“田里”作為俸祿,到離取時“收其田里”。——摘編自呂思勉著《先秦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春秋戰國時期政治領域出現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方畫家在數量上不分上下。南方畫家集中于南朝統治的重心,即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江東地區;北方的畫家分布在較為集中的陳郡、滎陽、濟南、瑯琊、樂安、彭城等郡分屬青、徐、兗、豫所轄之地。墓室壁畫繼承發展了漢代表現方式,經過整理與統計,魏晉南北朝時期壁畫墓總計一百三十二座,其中北方地區有一百一十二座,南方僅有二十座。壁畫墓年代在曹魏至十六國時期,出土地點幾乎均位于河西走廊一帶。十六國時期,河西成為北方文化最發達的地方。佛教美術的充分發展是魏晉南北朝繪畫研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南朝有壁畫的寺院有三十八座,而北朝只有十座,建康和江陵兩地寺院總和已經超過整個南方的半數。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石窟遺址在全國總計有五十九處,北方就占了五十三處,而南方僅有六處,目前留有壁畫的十八處石窟則均位于北方,這與寺廟壁畫的分布形勢剛好相反。佛教由西北陸路傳入中國,石窟寺最先在西域、河西地區出現,進而傳入中原與北方各地。河西走廊與祁連山脈沿線成了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群。西起敦煌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東至永靖炳靈寺與天水麥積山,都有大量石窟壁畫遺存。河西走廊是佛教東傳的必經之路,因而這里較早接觸佛教,石窟寺也隨之興起。北方其他地區少有石窟壁畫的遺存,而從石窟的分布來看,也主要集中在北朝時期的都城與比較重要的城市,如當時的平城、洛陽、鄴地。魏晉南北朝時南方的石窟僅見于南京附近與四川北部的廣元地區。——摘編自趙振宇《魏晉南北朝繪畫地理格局研究》根據材料,概括魏晉南北朝繪畫藝術分布的特點。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宋代商業已與國計民生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聯系生產與消費、支撐城鄉經濟發展的經濟命脈,對當時社會經濟生活產生深刻影響,清晰展示出商業發展的歷史脈絡與演進態勢,揭示出宋代工商業文明因素加速生長的時代特色。——張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經濟發展的高峰》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商業發展的表現,“宋代工商業文明因素加速生長”導致的社會變化有哪些?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朱元璋于1382年仿照宋朝制度建立了大學士,這些人都在內廷,所以又稱為內閣學士或內閣大學士。其時,內閣學士的官職只有五品,又不能參與機要,在朝廷里的地位并不高。由于這些學士輔政有限,朱元璋很快又否定了這種形式。明成祖即位后,“特簡解縉、胡廣、楊榮等直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之預機務自此始”。此時內閣大學士相比朱元璋時期已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都是深得成祖信任的心腹,且得以參與機務。但是在官制的設置上,他們仍均為五品以下官員。洪熙、宣德年間,內閣的官職由正五品一躍成為正三品,并且還以六部尚書來兼任,同時獲得了對內閣權力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票擬”之權。到了嘉靖朝,首輔制度形成,在朝位座次上,內閣首輔已經超過了尚書。可以說內閣首輔雖無宰相之名但實際上已經擁有了權相的地位。——摘編自李子龍《論明朝宰相的廢除與內閣制度的確立》根據材料,概述明朝內閣權力的變化。高一歷史期中考試試題答案1.C【詳解】材料“除了陶器、石器外,僅玉器就達125件(套)之多”“在墓主腰部右側放置了代表權力的石鉞,其孔內為神人鳥獸透雕玉飾”說明當時良渚出現了貧富分化差距和社會分層,這主要和當時生產力發展有關,C項正確;材料并未進行同期文明之間的對比,排除A項;材料與中原文化特征無關,排除B項;當時尚未產生禮制,排除D項。故選C項。2.B【詳解】根據“河南”、“磨制石器”、“彩繪陶器”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河南屬于黃河流域,所以這一文化遺存應該屬于仰韶文化,B項正確;大汶口文化位于今天的山東,排除A項;牛梁河遺址位于今天的遼寧,排除C項;陶寺遺址位于今天的山西,排除D項。故選B項。3.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國到秦朝(中國)。根據所學可知,戰國列強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安定統一,商鞅變法順應時代潮流,使秦國國富民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D項正確。重農抑商政策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并不是促進秦朝統一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全面推行郡縣制度發生在秦統一中國之后,排除B項;剝奪和限制貴族特權促進了秦國新興地主階級的壯大,并沒有直接促進秦朝統一,排除C項。故選D項。4.B【詳解】題干表格中體現出了“士”從貴族轉變為知識分子的代稱,有些起于微賤,改變了學在官府的局面,因而推動了學術文化的發展,B項正確;民間講學推動了士身份的變化,而非士身份變化推動民間講學的出現,排除A項;宗法觀念在封建社會仍然存在,排除C項;禮崩樂壞的局面并不是士身份變化造成的,排除D項。故選B項。5.C【詳解】考查齊國管仲改革。根據材料“《周禮》”“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管仲改革要求‘男子二十而婚,女好十五而嫁’”可以看出,從西周到春秋戰國男子、女子的可婚年齡呈現下降趨勢。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春秋時代,周人的晚婚習俗已開始被早婚所替代,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這一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小農經濟,提倡早婚有利于小農經濟的發展,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導致井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私田的出現,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在新興地主階級的推動下,各諸侯國先后進行了變法運動,最終通過變法推翻了奴隸主階級的統治,確立了地主階級的統治,但材料中管仲改革要求可婚年齡降低無關,排除B項;周王室勢力衰微與管仲改革要求可婚年齡降低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6.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秦朝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C項正確;材料強調秦朝政治制度具有開創性,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秦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開端,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政治制度,而不是治國理念,排除D項。故選C項。7.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時期的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為加強皇權,起用身邊的親信侍從,如尚書令、中常侍等,組建以皇帝為首的中朝,B項正確;削弱相權也是為了加強皇權,排除A項;整頓吏治和打擊豪強均與材料無關,排除CD項。故選B項。8.A【詳解】依據材料“漢武帝重用儒生、設置太學、表彰六經……”,可以看出漢武帝時期,對于儒學的推崇,A項正確;官辦教育很早之前就已存在,排除B項;材料側重的是對儒學的推崇,排除C項;漢武帝“獨尊儒術”,實質是文化專制,排除D項。故選A項。9.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據材料“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處理政務,沒有中央的虎符,諸侯王不得擅自發兵”等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些規定旨在防止諸侯王勢力膨脹威脅中央政府的權威,D項正確;漢高祖只規定了王國的相國(后改為相)和太傅必須由中央委派,這并不一定能優化吏治,排除A項;這些規定旨在限制諸侯王的勢力,并非為了打造眾星拱月的政治格局(分封制使西周建立起四通八達的統治網絡,形成了眾星拱月的政治格局),排除B項;這些規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地方權力,但緩和階級矛盾說法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10.B【詳解】根據材料信息“這些絲織品在當時世界獨樹一幟。”可以看出,漢代絲織技術形成自己的風格,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B項正確;材料只涉及了絲織技術的狀況,無法得出具備開辟“絲綢之路”的條件,排除A項;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漢代的絲織品技藝高超,未涉及政府對商業政策的調整,排除C項;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漢代的絲織品技藝高超,未涉及私營紡織作坊的有關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11.A【詳解】根據材料信息“晉室南渡之初,士人奉中原文化為圭臬;北齊時,最負盛名的文人互相指責對方偷師南朝文人;至隋朝,隋文帝文化上實行‘關中本位’政策,但‘南朝化’的傾向卻愈演愈烈。”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南方地區經濟獲得發展,導致人才教育也發生了變化。按照唯物史觀的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故南方文化領域變化的根源在于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文化領域變化的根源并不在于政治重心發生變化,排除B項;中原認同的不斷加強并不會帶來南方文化的發展,排除C項;文化領域的變化根源并不在于統治者的大力推崇,排除D項。故選A項。12.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推行穿漢服、說漢話等一系列漢化改革措施,順應了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B項正確;北魏的統治區域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孝文帝的改革與江南地區開發無關,排除A項;漢化措施與富國強兵的目標不符,排除C項;北魏未能完成國家的統一,排除D項。故選B項。13.D【詳解】據材料表格,可知地方六畜當中的馬牛數量較多,這體現出邊疆地區農業生產得到發展,D項正確;鐵梨牛耕技術在春秋時時期就已經出現,尚未出現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農戶收入來源對比,不能說農戶收入完全依賴家庭副業,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田莊這一生產組織形式,排除C項。故選D項。14.D【詳解】根據材料“用法務在寬簡”及“幾乎死刑不用”可知,唐太宗貞觀時期采取了減輕刑罰的措施,其本質是將儒家民本思想與法律結合,體現民本思想,D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材料中的減輕刑罰是貞觀之治的措施,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嚴刑峻法退出歷史舞臺”的表述錯誤,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開創慎刑恤罰的先河”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5.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唐朝不僅允許留學生(遣唐使)參與科舉考試,還依據實際狀況對其在國子監學習的時長予以相應的寬限,這體現了唐朝對外交流的開放包容,D項正確;新羅、日本是鄰國,對其采取開放包容的態度屬于對外交流而非對內的民族政策,排除A項;B項過于夸大,排除B項;材料只反映了對部分留學生解除科舉的限制,并不能說明科舉制沒有身份限制,排除C項。故選D項。16.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隋朝糧倉儲存的糧食來自江南地區,唐朝后期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依賴于江南地區,說明東南地區是隋唐時期國家的賦稅收入重地,C項正確;B項唯一運輸方式錯誤,排除A項;南方的開發是經濟重心南移的基礎,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東南地區的稅收極重,導致農民起義頻發,排除D項。故選C項。17.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關鍵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朝(中國)。材料核心信息是科舉制打破九品中正制的選官標準,突出人才的文化素養和能力,促進了文官制度的形成,C項正確;結束了士族參政的機會,材料中沒有描述,且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科舉制考試的內容中儒家文化占比重很大,科舉制進一步加強了儒家思想的鞏固,排除B項;隋朝二世而亡,非持久統治,排除D項。故選C項。C19.D【詳解】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是當然的宰相,并且“皇帝又指定某些級別略低的官員參加政事堂會議,這些人事實上已加入宰相集團”,宰相數量增多,分散了相權,加強了君主權力,故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君權與相權的關系,屬于君主專制問題,不屬于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級別略低的官員”是否是知識分子,排除B項;皇帝此舉的主要目的是強化君權,C項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C項。故選D項。20.D【詳解】根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北齊時期的一系列機構被細化規范成為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屬于中央機構,而且六部分工更為明確,D項正確;六部為尚書省的下屬機構,尚書省擁有行政權,而決策權歸中書門下二省所有,排除A項;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權,排除B項;圖示只有尚書六部機構,無法呈現降低行政效率的高低,排除C項。故選D項。21.C【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范圍為唐代(中國)。瓦當紋飾取材廣泛,山峰之氣、禽鳥鹿獾、魚龜草蟲皆有,但是在唐代,蓮花紋是瓦當設計中的主流,而蓮花紋與佛教密切相關,這說明當時佛教盛行背景下,瓦當設計受到了佛教因素的影響,C項正確;唐代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并不能凸顯出佛教在瓦當設計中的獨特性,排除A項;B項表述絕對,不符合常識,排除B項;唐代社會經濟繁榮,手工業得到了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22.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材料“倚床看婦織,登垅課兒鋤”及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了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反映了中國古代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B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農村商品經濟并不發達,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的結合,沒有體現家庭手工業的規模,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的結合,沒有涉及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排除D項。故選B項。23.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北宋中國。“制其錢谷”意為限制地方的財政權,結合所學,北宋時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B項正確;派文官到地方擔任知州是為了抑制武將,與限制地方的財政權關系不大,排除A項;增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分割削弱了宰相的權力,不是加強對地方控制的舉措,排除C項;中央設置二府三司加強了君主專制,不是加強對地方控制的舉措,排除D項。故選B項。24.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據題干“改為按土地、家產多少繳納免役錢”“前此無差役負擔的官戶、僧道戶、女戶、單丁戶、未成丁戶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戶,一律按其戶等減半出錢”可知這一舉措(免役法)可以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B項正確;這一舉措不能刺激商品經濟的發展,排除A項;適應放松人身控制的客觀要求是發展商品經濟,排除C項;遏制大地主大官僚勢力的膨脹的措施是:方田均稅法,排除D項。故選B項。25.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時空是:宋代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宋朝統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臨安(今杭州),偏安江南一隅。“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意思是淫靡的香風陶醉了享樂的貴人們,簡直是把偏安的杭州當作昔日的汴京!表達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及其對統治者只求茍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的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租賃合同標準范本
- 護理帶教方法規范化培訓體系
- 果酸換膚后續護理
- 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第二冊期末檢測試卷
- 管理學組織結構
- 腦血栓形成護理
- 遺傳性腎炎的臨床護理
- 幼兒園中班家訪工作總結模版
- 高中化學人教版晶體結構與性質知識點總結
-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
- 七年級下學期語文5月月考試卷
- 2024年樂山市市級事業單位選調工作人員真題
- 2025年下半年湘潭市技師學院招考人員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舞臺劇合作合同協議
- 初級qc考試題及答案
- 影視文化試題及答案解析
- 浙江開放大學2025年《行政復議法》形考作業3答案
- 施工現場安全施工方案
- DB63T2004-2021 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層技術規范
- 機械制造自動化技術工業機器人
- 第7講 隋唐時期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 課件【知識提要】高三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