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測試卷(解析版)
(新高考I卷)
(考試時間:12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
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共35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8分)
中國古代第一個堪稱科學理論的宇宙結構學說是蓋天說。蓋天說主張天地是兩個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
天在上,地在下,天離地的距離是8萬里,日月星辰圍繞著北極依附在天殼上運動。
蓋天說突破了人們日常觀測中形成的天是個半球的生活經驗,提出了平天平地說,并且找到了適合這
種模型的數學方法,那就是在立竿測影基礎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性質,測算各種天
文數據。該說能夠解釋人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各種天象,能夠預測日月星辰的運行,還能夠編制歷法,滿
足社會需求。該說構思的七衡六間,可以用來準確地預報二十四節氣,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由此,該說
能夠為人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它對日月星辰運行的預測、對二十四節氣的預報,能夠接受觀測實踐的檢
驗,因此,它是富有科學意義的宇宙結構理論,盡管它對宇宙結構本身的描述是錯誤的。
蓋天說在漢武帝時期遇到了渾天說的有力挑戰。事情起源于歷法編制。當時太史令司馬遷向漢武帝上
書,建議修訂一部新的歷法,叫作《太初歷》。漢武帝采納了他的建議,命令他組織學者,制訂《太初歷》。
司馬遷組織的修歷隊伍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參加者之間觀點上出現了分歧,來自四川的民間天文學家落下
閡提出了一種新的主張:天是個圓球,天包著地,天大而地小。這種主張,后來被人們稱為渾天說。渾天
說與司馬遷等信奉的蓋天說本質上完全不同,蓋天說主張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渾天說主張天在
外,地在內,天大地小。雙方主張的宇宙結構不同,所采用的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也不同,這就導致了在
修歷過程中的爭論。雙方爭論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對此漢武帝采用的解決辦
法是讓他們分別制訂自己心儀的歷法,然后拿出來接受檢驗,誰的歷法更符合實際,就用誰的歷法。最后
的結果是渾天說者鄧平等人制訂的歷法與實際天象符合得最好,于是就采納了鄧平的歷法。這就是中國歷
史上著名的《太初歷》的由來。
《太初歷》的制訂問題畫上了句號,但由修訂《太初歷》所引發的渾蓋之爭卻拉開了帷幕。在此后的
一千多年的時間里,究竟是渾天說正確,還是蓋天說合理,天文學界的爭論一直不曾停歇,總的趨勢是信
奉渾天說的人越來越多,渾天說逐漸成為天文學界對宇宙結構認識的主流。
渾蓋之爭涉及與宇宙結構問題有關的方方面面。西漢末年,著名學者揚雄先是相信蓋天說,后來在與
另一位學者桓譚的爭論中,被桓譚說服,轉而信奉渾天說。他經過細致思考,發現了蓋天說的諸多破綻,
撰寫了著名的《難蓋天八事》一文,從觀測依據到數理結構等八個方面,逐一對蓋天說作了批駁。
但是渾天說也有自己的軟肋。渾天說主張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內,漂浮水上。這一主張成為蓋天
說批駁的重點,東漢著名學者王充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舊說,天轉從地下過。今掘地一丈輒有水,天何
得從水中行乎?甚不然也。(《隋書?天文志》)
王充的責難是頗有說服力的,因為按當時人的理解,太陽是依附在天球上的,天從水中出入,就意味
著太陽這個大火球也要從水中出入,這是不可思議的。面對王充的責難,渾天說者的態度是,只要有充足
的證據證明太陽是從地平線下升起,又落到地平線下面,它即使出入于水中又有何妨?晉朝的葛洪就針對
王充的責難,提出了判斷渾天說是否成立的判據:又日之入西方,視之稍稍去,初尚有半,如橫破鏡之狀,
須臾淪沒矣。若如王生之言,日轉北去者,其北都沒之頃,宜先如豎破鏡之狀,不應如橫破鏡也。(《隋書?天
文志》)
葛洪以太陽落入地平線時呈現出“橫破鏡”的狀態這一事實作為依據,指出這種現象與蓋天說的推論
相反,證明蓋天說是錯誤的。他提出的判據是有說服力的。從觀測的角度,只能承認渾天說是較為正確的。
至于太陽從水中出沒的問題,南北朝時期的渾天家何承天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是故百川發源,皆自山出,
由高趣下,歸注于海。日為陽精,光曜炎熾,一夜入水,所經焦竭。百川歸注,足以相補,故早不為減,
浸不為益。(《隋書?天文志》)何承天的構思很有意思,他的辨解,表現了渾天說者為修補自己理論上的
漏洞所作的努力。但這種努力,并未起到太大的作用,這是因為渾天說有一個根本的缺陷——它沒有地球
觀念,沒有意識到海洋也是大地的一部分。
渾蓋雙方的激烈爭辨,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這場爭論的影響下,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對宇宙結構問題
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結構學說。
(摘編自關增建《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漢武帝盡管采納了司馬遷修訂新歷法的建議,但是面對宇審結構觀點上的分歧,卻并未偏信司馬遷。
B.修訂《太初歷》的過程并不順利,原因是出現了與蓋天說觀點不同的渾天說,兩派學者發生了激烈
的爭執。
C.何承天對太陽從水中出入的問題作了合理的解釋,修補了渾天說理論的漏洞,但其努力并未起到太
大作用。
D.渾蓋之爭自拉開帷幕就有很多學者積極參與,相關爭論持續了一千多年,促進了后世對宇宙結構的
探索。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曾信奉蓋天說的著名學者揚雄,不僅沒有固執己見,而且還寫文章《難蓋天八事》對自己原來所信
奉的觀點進行批駁。
B.渾天說雖然也有自己的“軟肋”,卻一度成為天文學界對宇宙結構認識的主流,因為當時缺乏更加科學
的天文學理論。
C.“從觀測的角度,只能承認渾天說是較為正確的",說明渾天說本身并不絕對正確,這表現了科技類文
章語言的嚴密性。
D.渾蓋雙方的激烈爭辯產生了深遠影響,吸引了國內外許多科學家加入對宇宙結構問題的研究,使該
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3.下列選項都出自《晉書?天文志》,其中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渾天說”觀點的一項是()(3分)
A.日月眾尾,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
B.其言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
C.北極之下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施四陵。
D.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孤居于天內。
4.作者評價蓋天說是“堪稱科學理論的宇宙結構學說”。根據選文內容,該評價的依據是什么?(4分)
5.反證法是先假設與某個論點相矛盾的觀點成立,然后推出明顯的錯誤或矛盾,從而間接地證明最初的論
點。請根據文中“當時人的理解”,運用反證法完成下列推導。(5分)
要論證“渾天說不成立",先假設:“渾天說成立”為真。渾天說認為:o而大家
公認“水火不容”是常理。因而推斷:o按照邏輯學的排中律原則,,所以,“渾
天說不成立”為真。
【答案】1.C2.D3.D4.①蓋天說用數學的方法測算各種天文數據。
②蓋天說能夠為人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滿足人們的需求。
③蓋天說的預測、預報能夠接受觀測實踐檢驗。5.太陽依附于天球,天從水中出入,就意味著
太陽這個大火球也要從水中出入“渾天說成立“為假"渾天說成立”與“渾天說不成立“不能同假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作了合理的解釋”錯誤。原文并未認為何承天的解釋“合理”,只是說他“給出了自己的解釋”,說“何承天
的構思很有意思
故選Co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D.“吸引了國內外許多科學家加入對宇宙結構問題的研究”于文無據,原文“在這場爭論的影響下,更多的人
投入到了對宇宙結構問題的研究之中”可知,沒有選項所說科學家加入;“使該問題得到圓滿解決”因果不當,
原文”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結構學說”可知,并沒有說明問題已解決。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渾天說認為日月星辰出入水中,本句說日月眾星浮生于虛空之中,不符合“渾天說”;
B.“天似蓋笠”屬“蓋天說”;
C.指出天地中心最高,四周下降,屬“蓋天說”;
D.雞子之喻表明天地是蛋殼與蛋黃的關系,屬“渾天說”。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蓋天說突破了人們日常觀測中形成的天是個半球的生活經驗,提出了平天平地說,并且找到了適合
這種模型的數學方法,那就是在立竿測影基礎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性質,測算各種
天文數據”可知,蓋天說用數學的方法測算各種天文數據。
由原文“該說能夠解釋人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各種天象,能夠預測日月星辰的運行,還能夠編制歷法,滿足
社會需求。該說構思的七衡六間,可以用來準確地預報二十四節氣,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可知,蓋天說能
夠為人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滿足人們的需求。
由原文“它對日月星辰運行的預測、對二十四節氣的預報,能夠接受觀測實踐的檢驗”可知,蓋天說的預測、
預報能夠接受觀測實踐檢驗。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由原文“渾天說主張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內,漂浮水上”“因為按當時人的理解,太陽是依附在天球上的,
天從水中出入,就意味著太陽這個大火球也要從水中出入”可知,渾天說認為陽依附于天球,天從水中出入,
就意味著太陽這個大火球也要從水中出入。
由上述題得出的結論和常識邏輯即“水火不容”相違背,故而得出推斷“'渾天說成立'的說法不正確”。
排中律原則: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兩種思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排中律要
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對不能同假的命題(矛盾關系、反對關系)同時加以否定。依據排中律原則,
可知“'渾天說成立‘與‘渾天說不成立‘不能同假",故能得出題干中的結論“‘渾天說不成立'為真”。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17分)
欲栽大木柱長天
黃暉
“何謂修身?修養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實踐,謂之修身。修身是一個人,一個讀書人,一個想
成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門坎。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務呢?兩個字:立志!”
教室里,楊昌濟㈤正在給學生上第一節修身課。
他在黑板上用力寫下“立志”二字,轉過身來繼續:“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遠而心自純潔!”
他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說道:“我想請在座的各位同學談一談你的志向是什么。”他看看身邊課
桌上貼著的學生姓名:“周世釗同學,就從你開始吧。”
周世釗筆直地站起來,朗聲答道:“我的理想,是當一個學校的校長。”楊昌濟頗感興趣地問:“哦,
為什么?”
“我小時候每天早上都看到學校的門口,所有的學生向校長敬禮。我想我長大了,也要像他一樣,那
么威嚴,那么受人尊敬。”
“很好。”楊昌濟微微一笑,說,“下一位,羅學瓚同學。”“為國為民,舍生取義,做一個像戊戌
君子中的譚嗣同那樣的人。如國家有事,則奮不顧身,死而后已。”
楊昌濟點點頭,說:“舍身成仁,高潔之至,很好。易永畦同學。”易永畦有些緊張地站起:“我…”
我不知道該怎么說……”
楊昌濟鼓勵他說:“不要緊張。你從小到大,總有過這樣那樣的夢想吧?不妨一說,姑且言之嘛。”
“我……我想當三國里的關云長大將軍。”易永畦話音才落,教室里就有不少同學小聲笑了起來,易
永畦那副單薄如紙的身材實在不能讓人把他跟武圣人關云長聯系起來。
“嗯,縱橫沙場,精忠為國。雖童真稚趣,卻存英雄之氣,好!下一個,劉俊卿同學。”
劉俊卿顯然早已準備好答案了,他站起來,很自負地回答:“學生的理想,就是要好好讀書,將來做
一個學識淵博、為世人所景仰、為政府所器重的社會精英,憑自己的學問和才能,傲立于天地之間。”
“傲立于天地之間?因為學問而傲嗎?”楊昌濟問。“是,老師。只有學識出眾之人,才能為人所敬
重,學生就是要做這樣的精英。”
楊昌濟似乎想說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認真打量了毛澤東一眼,問:“你的志
向是什么?”
毛澤東站起來,猶豫了一下,茫然地回答:“我不知道。”“不知道?”在全班同學的竊竊私語中,
楊昌濟皺起眉頭,問:“一個人對自己的未來怎么會沒有一點想法呢?難道你從來就沒有想過?”
“我想過,經常想。可是,我找不到答案。”毛澤東望著老師,他的目光清澈如水,他的話顯然出自
真心。“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毛君亦在求索之中么?”“求學即求索。”
楊昌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毛澤東說:“你坐下吧。”“老師,”毛澤東剛坐下,卻又像是想起了
什么,站起來問,“能不能問您一個問題?您的志向是什么?”
他的大膽實在有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同學們不禁一愣,楊昌濟也有些意外地回過身來。他望著毛澤
東的眼睛,那雙眼睛平靜卻隱隱地含著讓人必須面對的剛毅。一片靜默中,楊昌濟走上講臺,拿起粉筆,
刷刷地在黑板上寫了兩行蒼勁有力的大字:
自閉桃源稱太古
欲栽大木柱長天
一片肅穆中,楊昌濟用極為平和但卻堅定的語調說:“昌濟平生,無為官之念,無發財之想,悄然遁
世,不問炎涼,愿于諸君之中,得一二良材,栽得參天之大木,為我百年積弱之中華撐起一片自強自立的
天空,則吾愿足矣。”
一片寂靜之中,周世釗、劉俊卿帶頭鼓起掌來,掌聲立即響成了一片。只有毛澤東仍站在那里,望著
老師,沒有鼓掌。楊昌濟揮手止住掌聲:毛澤東同學,今天你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我也不要求你馬上回
答,但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答應我。五年后,當你邁出一師校門時,我想聽到你回答我。能答應嗎?”
毛澤東還在揣度著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志向”,想著能說出眼前這十四個字的人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想著什么是他眼里的桃源、太古、大木、長天……時至今日,他輾轉上過好幾所學校,見過數十位老
師,卻沒有誰說過如此讓他深思的話。毛澤東看著老師正凝望著自己的眼睛,鄭重地點了點頭,說:“我
答應您,老師。”
下午,楊家小院里,楊開慧正在送爸爸出門。她一邊翻看著毛澤東的一篇文章,一邊問爸爸:“他真
的就什么也沒說?文章寫得這么好,怎么會沒有理想呢?這個學生真怪啊。”
“是的,他什么也沒說。”楊昌濟風趣地解釋道,“當然他沒說并不意味著他沒有,而是不肯輕言一
有時候,鴻鵠,也要歲月磨煉方成的。”
“爸,你怎么知道他就有鴻鵠之志?說不定是燕雀之志呢?”開慧和爸爸開起了玩笑。
“不會的。”楊昌濟肯定地回答。
“為什么?就因為文章寫得好嗎?”
楊昌濟已經出了院門,又回過身來意味深長地說:“不光是文章。還有那雙眼睛,明亮、有神——堅
定!那不是一般年輕人能有的目光。由目可視其心,那樣的目光,必定心存高遠。”
“爸,你什么時候變成看相先生了?”
“爸爸可不會看相,”楊昌濟微微一笑,表情反倒嚴肅了,“爸爸看的,是那股精氣神。”
(節選自《小合同學少年》第五章,有刪改)
【注】楊昌濟:(1871-1920),湖南長沙人,教育家。先后留學日本、英國,回國后任教于湖南公立第一師
范學校。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給學生們上的第一節修身課,楊昌濟選擇了“立志”的話題,他認為這是人修身的第一要務。
B.由文中的細節看,楊昌濟對劉俊卿的回答不太滿意,但對毛澤東的關注讓他不想多費口舌去糾正。
C.小說設置的場景很小,甚至在敘事過程中淡化了空間環境,這樣更有助于將筆力集中在人物描寫上。
D.小說語言簡潔凝練,富于個性化;尤其楊昌濟先生的語言,文白互見,既典雅厚重又不失親切隨和。
7.關于楊家父女在小院中的對話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由楊開慧和父親之間輕松融洽的聊天氛圍可知,這是一個開明而溫暖的家庭,父女倆無話不談。
B.楊昌濟父女之間的對話,側面展現了一個富有才華、個性突出、有胸懷抱負的青年毛澤東形象。
C.面對楊開慧對毛澤東是否有鴻鵠之志的疑問,楊昌濟用非常肯定的語氣表達了對毛澤東的認可。
D.楊昌濟通過對毛澤東的眼睛和精氣神的觀察,斷定他心存高遠,楊開慧認為這跟看相一樣不可靠。
8.本文節選自歷史軍事小說《恰同學少年》,其取材于新中國的開創者們青年時代的讀書生活。請從真實性、
虛構性的角度分析文本對材料處理的特點。(5分)
9.“欲栽大木柱長天”是楊昌濟在教書育人上的抱負和追求,小說中楊昌濟是怎樣踐行這句話的?(6分)
【答案】6.B7.D8.①小說取材于以天下為己任的新中國的開創者的讀書生活,以楊昌濟、毛澤
東、楊開慧等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他們的故事為原型,符合小說的真實性。
②作者通過想象對歷史人物之間的故事進行了藝術加工。敘寫楊昌濟老師引導學生們談志向的故事,具體
描繪了他們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體現了小說藝術合理的虛構性。9.①他德才兼備,言傳身
教。他諄諄教誨,指引學生立志,還以自己的志向情懷感染和激勵學生。
②他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他耐心引導,因材施教。
③他目光如炬,慧眼識英。對待毛澤東這樣個性突出的學生,他能細心觀察發現其卓爾不群之處,有伯樂
的慧眼。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B.“但對毛澤東的關注讓他不想多費口舌去糾正”錯誤,結合原文“楊昌濟似乎想說什么,想想又收住了
口。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認真打量了毛澤東一眼”可知,楊昌濟是因為初識學生,不便直接批評,且也不宜
太早下結論。選項“讓他不想多費口舌去糾正”曲解文意,與原文表述不符。
故選B。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楊開慧認為這跟看相一樣不可靠”錯誤,結合原文“,爸,你怎么知道他就有鴻鵠之志?說不定是燕雀之志
呢?’開慧和爸爸開起了玩笑”可知,這是楊開慧在跟父親開玩笑。選項“認為這跟看相一樣不可靠”曲解文意,
與原文表述不符。
故選D。
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
從小說里“教室里,楊昌濟正在給學生上第一節修身課”“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認真打量了毛澤東一眼”“
下午,楊家小院里,楊開慧正在送爸爸出門”等內容中可知,小說的人物都是歷史人物,而非虛構,取材于
以天下為己任的新中國的開創者的讀書生活,以楊昌濟、毛澤東、楊開慧等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他們的故事為
原型,符合小說的真實性。
小說之所以和歷史不同之處是有文學的加工和藝術的虛化。結合小說對上述歷史人物的描繪“楊昌濟微微一
笑”“楊昌濟似乎想說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認真打量了毛澤東一眼”“毛澤東站起
來,猶豫了一下,茫然地回答”“他望著毛澤東的眼睛,那雙眼睛平靜卻隱隱地含著讓人必須面對的剛毅”“
‘爸,你怎么知道他就有鴻鵠之志?說不定是燕雀之志呢?‘開慧和爸爸開起了玩笑”,讀者可以從這些藝
術創作后的文字中感受到與歷史記載的不同之處,作者通過想象對歷史人物之間的故事進行了藝術加工。敘
寫楊昌濟老師引導學生們談志向的故事,具體描繪了他們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體現了小說藝術合
理的虛構性。
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結合原文“楊昌濟頗感興趣地問:‘哦,為什么?“楊昌濟微微一笑”“舍身成仁,高潔之至,很好。易永
畦同學,,“不要緊張。你從小到大,總有過這樣那樣的夢想吧?不妨一說,姑且言之嘛”“嗯,縱橫沙場,精
忠為國。雖童真稚趣,卻存英雄之氣,好!下一個,劉俊卿同學”“楊昌濟似乎想說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
”“楊昌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毛澤東說:‘你坐下吧'”“楊昌濟用極為平和但卻堅定的語調說……則吾
愿足矣”可知,
他德才兼備,言傳身教。他諄諄教誨,指引學生立志,還以自己的志向情懷感染和激勵學生。
結合原文''周世釗筆直地站起來,朗聲答道……'很好"楊昌濟微微一笑……下一個,劉俊卿同學”“劉俊卿
顯然早已準備好答案了……只有學識出眾之人,才能為人所敬重,學生就是要做這樣的精英”“楊昌濟似乎
想說什么……'求學即求索'”可知,他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他耐心引導,因材施教
。結合原文“楊昌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毛澤東說:‘你坐下吧'”“楊昌濟揮手止住掌聲……我想聽到你
回答我。能答應嗎?”“楊昌濟已經出了院門……由目可視其心,那樣的目光,必定心存高遠”可知,他目
光如炬,慧眼識英。對待毛澤東這樣個性突出的學生,他能細心觀察發現其卓爾不群之處,有伯樂的慧眼。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0分)
材料一:
日:“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
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
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
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
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
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節選自《齊桓晉文之事》)
材料二: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錨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
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
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
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節選自《阿房宮賦》)
材料三:
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廣譽,厚功大業,顯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嘗聞。暴王之所以失
國家,危社稷,覆宗廟,滅于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嘗聞。今有土之君,皆處欲安,動欲威,戰欲勝,守
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者欲霸諸侯,而不務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國亡。故日:人不
可不務也,此天下之極也。
目:然則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為政者,田疇墾而國邑實,朝廷閑而
官府干,公法行而私曲止,倉縻實而囹圄空,賢人進而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諂諛,其士民貴武勇而
賤得利,其庶人好耕農而惡飲食,于是財用足而飲食薪菜饒。是故上必寬裕而有解舍,下必聽從而不覆怨,
上工和目而有禮義故處安而動威戰勝而守國建必一戰而JE諸侯。不能為政者,田疇荒而國邑虛,朝廷兌而
官府亂,公法廢而私曲行,倉縻虛而囹圄實,賢人退而奸民進。其君子上諂諛而下中正,其士民貴得利而
賤武勇,其庶人好飲食而惡耕農,于是財用匱而食飲薪菜乏。上彌殘茍而無解舍,下愈覆鴦而不聽從,上
下交引而不和同,故處不安而動不威,戰不勝而守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國亡,故以此
觀之,則政不可不慎也。
(節選自《管子?五輔》)
10.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上下和A同B而有禮義C故D處安而動威E戰勝而守固F是以G一戰H而正諸侯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舉,指被攻占,《六國論》“洎牧以讒誅”的“誅”指被殺害,兩者用法相同。
B.宗廟,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后語義引申成為王室、國家的代稱。
C.治,與下文“亂”相對,文中指治理得好,君主向往的“治世”指太平盛世。
D.疾,指憎恨,成語“疾惡如仇”“疾言厲色”等中的“疾”還保留了該義項。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指出當時百姓上不足以贍養父母,下不能養活妻子兒女,豐年生活困苦,荒年免不了餓死,
這是由君王“制民之產”不當造成的。
B.材料二指斥秦統治者只圖個人享樂不顧百姓,橫征暴斂,揮霍無度,從對比中體現人心事理,揭示
出秦王朝無道而咎由自取的歷史結局。
C.材料三認為從歷史經驗看,能建功立業、聲譽昌隆、名播天下、流芳后世的君主,都是因得到了民
心;而國破家亡的,無不是因失去了民心。
D.材料一與材料三都認識到道德教化的作用,不同在于,前者肯定道德教化在治國中的首要地位,而
后者認為須兼重“德治”與“法治”。
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國亡,故以此觀之,則政不可不慎也。
14.三則材料都強調執政為民,但側重點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
【答案】10.CEF11.D12.D13.(1)慎重辦理學校教育,把孝順父母,尊重兄長的道理告
誡給他們,頭發斑白的老人便不會背著、頂著東西在路上走了。
(2)所以小禍是軍隊被打敗土地被削,大禍是身死國家被滅亡。由此看來,為政就不可不謹慎對待這些問
題了。14.材料一側重講君主制民之產,先使百姓富足,再用禮義引導,即先富民再治民的執政為民
方式。
材料二側重講不貪財,不施暴的執政為民方式。
材料三側重講用實際政績來證明,既要寬厚又有威信的執政為民方式。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上下協調而有禮儀,這才生活安定而辦事有威信,戰爭勝利而防務鞏固,因而一戰而征服諸侯。
“故”,表示因果關系,放在下一句句首,其前應斷開,故C處應斷開,D處不斷開;
“處安而動威”與“戰勝而守固”是并列關系,結構一致,應分別成句,在E處和F處斷開。
故在CEF三處斷句。
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二者都是被動用法。句意:函谷關被攻占。/等到李牧因讒言被殺害。
B.正確。
C.正確。
D.“成語,疾言厲色,中的,疾,還保留了該義項”錯誤。疾言厲色: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
的神情。所以,“疾”,應是“急速”的意思。
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前者肯定道德教化在治國中的首要地位”錯誤,材料一“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
則盍反其本矣”,講先富民,再教民,人民有一定的產業,能養家活口,安居樂業,然后再“禮義”來引導民
眾,加強倫理道德教育。
故選D。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謹”,形作動,認真地從事;“孝悌”,孝順父母,尊重兄長;”申之以孝悌之義”,狀語后置句,正常
語序為“以孝悌之義申之”;“頒”,通“斑”,花白。
(2)“是以",因此;“兵挫而地削”,被動句,軍隊被打敗土地被削;“政”,為政;“慎”,謹慎對待。
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
由材料一“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
以衣帛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可知,君主制民之產,先使百姓富
足,再用禮義引導,即先富民再治民的執政為民方式。
由材料二“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可知,秦統治者
剝削、壓迫人民,最后導致滅亡,從反面強調執政為民,應為不貪財物,不實行暴政。
又材料三“然則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為政者,田疇墾而國邑實,……公法
行而私曲止,倉縻實而囹圄空,……是故……上下和同而有禮義,故處安而動威,戰勝而守固,是以一戰
而正諸侯”可知,善為政者要用實際政績來證明,對百姓既要寬厚又有威信。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孟子)說:“沒有長久可以維持生活的產業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沒有
固定的產業,因而就沒有長久不變的心。如果沒有長久不變的善心,(就會)不服從約束、犯上作亂,沒有
不做的了。等到(他們)犯了罪,隨后用刑法去處罰他們,這樣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愛的君主掌權,卻可
以做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規定老百姓的產業,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父母,下能養活妻子
兒女;年成好時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餓死;這樣之后督促他們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隨國君走
就容易了。如今,規定人民的產業,上不能贍養父母,下不能養活妻子兒女,好年景也總是生活在困苦之
中,壞年景免不了要餓死。這樣,只把自己從死亡中救出來,恐怕還不夠,哪里還顧得上講求禮義呢?大
王真想施行仁政,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給每家)五畝地的住宅,種上桑樹,(那么)五十歲的人就可
以穿上絲織的衣服了:畜養雞、小豬、狗、大豬,不要失去(喂養繁殖的)時節,七十歲的人就可以有肉吃
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因勞役)耽誤了農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餓了;慎重辦理學校教育,把孝
順父母,尊重兄長的道理告誡給他們,頭發斑白的老人便不會在路上背著、頂著東西走了。老年人穿絲衣
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餓受凍,如果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那是沒有的(事情)。”
材料二:
可嘆呀!一個人的意愿,也就是千萬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為
什么掠取珍寶時連一錨一銖都搜刮干凈,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秦皇如此奢侈浪費,致使承擔
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梁柱上的釘頭光彩耀目,比
糧倉里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桿,比九州的城郭還多;管弦的聲
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說,心里卻敢憤怒。(可是)失盡人心的秦始皇的思
想,一天天更加驕傲頑固。(結果)戍邊的陳涉、吳廣一聲呼喊,函谷關被攻下,楚項羽放一把火,可惜(華
麗的阿房宮)化為了一片焦土。
材料三:
古代的圣王,所以能取得盛名廣譽,豐功偉業,顯赫于天下,為后世所不忘,不是得到人們擁護的,
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事。暴君之所以喪失國家,危及社稷,宗廟傾覆,被天下人消滅,不是由于失掉人們
擁護的,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事。現今擁有國土的君主,都希望生活安定,辦事有威信,戰爭勝利,防
務鞏固,大的想統一天下,小的要稱霸諸侯,卻不重視爭取人。所以,弄得小則兵敗而地削,大則身死而
國滅。所以說:“人”是不可不非常注重的,這是天下頂重要的問題。
我們說:得人的方法,莫如給人以利益;而給人以利益的方法,莫如用實際政績來證明。所以,善于
為政的,總是田地開墾而城邑殷實,朝廷安閑而官府治理得好,公法通行而邪道廢止,倉庫充實而監獄空
虛,賢人得用而奸臣罷退。上層人士,總是崇尚公正而鄙視阿諛之風,士民,總是重視勇武而鄙視財利,
平民,總是愛農而厭惡大吃大喝,從而財用充足而日常生活富裕。所以,君主要寬厚而有所減免,人民要
從而無所怨恨,上下協調而有禮儀,這才生活安定而辦事有威信,戰爭勝利而防務鞏固,因而一戰而征服
諸侯。不善于為政的,總是田荒蕪而城邑空虛,朝廷驚擾而官府混亂,公廢棄而邪道風行,倉庫空虛而監
獄人滿,賢罷退而奸臣得用。上層人士,總是阿諛成風鄙視公正;士民,總是重視財利而輕視勇武;民,
總是喜好吃喝而厭惡耕作,于是財用缺而日常生活困難。君主非常殘暴苛刻而無減免,人民特別固執兇頑
而不肯服從,上下互相爭利而不協調,所以生活不安定而辦事無威信,戰爭不勝而防守不固,所以小禍是
軍隊被打敗土地被削,大禍是身死國家被滅亡。由此看來,為政就不可不謹慎對待這些問題了。
(2)古代詩歌閱讀(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和①仲蒙夜坐
文同
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
風鳴北戶霜威重,云壓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
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
【注】①題中“和”,讀成,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詩人的友人。
15.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首聯“斷雁”“塵勞”等詞寫出孤雁哀號、塵世煩勞的景象,表現出詩人孤寂困苦的心情。
B.頷聯對仗工整,視聽結合,描寫了北風呼嘯,霜氣肅殺,陰云密布,大雪將至的景象。
C.“燈花”指燈芯燃燼所結成的花狀物,“硯冰已合燈花老”說明詩人夜深難眠,讀書時間長。
D.由寫景到抒情,本詩運用質樸的語言,使本詩結構嚴謹,富有感染力,內容緊密關聯。
16.黎靖在《人生之貴》中提至r'人以正為貴,心以靜為貴,欲以寡為貴,學以精為貴,情以摯為貴……”,
在這首詩中,能看到哪些可貴之處?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答案】15.A16.①心境淡泊寧靜。詩人雖倦于塵勞,卻能淡泊超然,內心寧靜,悠然自得。
②性情豪邁灑脫。“霜威重”“雪意高”“遣酒爭豪”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
③為學勤奮精進。墨水已結冰,燈花也即將燃盡,詩人卻仍然裹緊破舊的棉襖勤奮苦讀。
④對友感情真摯。詩人將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與遠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A.“表現出詩人孤寂困苦的心情”理解有誤。首聯是說,歸巢棲息的鳥兒驚動飛起,孤雁發出聲聲哀號。“我”
獨自憑著幽雅的茶幾而坐,一洗白天的塵勞,表現出詩人超然的心境。
故選Ao
16.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情感的理解和鑒賞表達能力。
首聯“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寫詩人在大寒之夜“獨憑幽幾”,雖倦于塵勞,卻能淡泊超然,“靜
塵勞”寫出作者獲得內心的寧靜,悠然自得。
頷聯“風鳴北戶霜威重,云壓南山雪意高”,寫在寒冷的書齋中,詩人心中仍然氣象萬千,有吞吐天地之氣勢。
“霜威重”"雪意高''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頸聯“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則是寫作者深夜難眠,
須要遣送美酒來助豪氣干云,也表現其“性格之豪邁”。
尾聯“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則是寫硯臺里的墨水已經結冰,燈花也即將燃盡,詩人卻仍然裹緊
破舊的棉襖勤奮苦讀,表現了詩人為學勤奮精進的品質。
作為一首酬和詩,詩人將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與遠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表現出兩人的
真摯感情。
(3)名篇名句默寫(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臨安春雨初霽》中“,"兩句,形象地展現了宋人書寫、
品茶的悠閑生活。
(2)古代詩人常借夢突破時空界限,從心所欲,綻放詩情,如李白的古體詩《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兩句就
寫了他進入夢境,開啟月下神游的情形,“,
(3)小剛畫了一幅山水畫,想在上面題寫詩文表現祖國河山的壯麗。老師告訴他:“我們學過的相關詩文
很多,比如','就很好。”
【答案】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亂石
穿空驚濤拍岸(山川相繚,郁乎蒼蒼)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的字:矮,窗,孚L,繚,有B。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9分)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站消息,7月1日上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出席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主辦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系列活動啟動禮并一林鄭月娥表示,非常高興出席
今天的啟動禮,()。她說,今天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意義重大。“自回歸以來,香港是中華人民
共和國一個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享有高度一的地方行政區域。在國家全面關顧和大力支持下,通過香港市
民不懈努力,香港成功落實了‘一國兩制'。香港一直穩步發展,經濟持續向上,民生不斷改善,多項國
際排名遙遙領先,成為世界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成績_(此處須填寫成語)。”隨后,林鄭月娥介紹,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以47位來自香港不同社會團體的代表組成,正是團結社會力量的表現者。自2006年
10月成立以來,委員會一直鼎力支持特區政府,積極慶祝籌辦節日的典禮活動。借此與眾同樂,并增強和
弘揚國家民族意識,建立和諧社會。今年,慶委會又召集18區居民齊唱國歌,宣揚愛國愛港精神,配合《國
歌條例》實施,別具意義。
18.請按要求在文中橫線處填寫恰當的詞語。(3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為一系列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活動與大家一起揭開序幕
B.與大家一起為一系列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活動揭開序幕
C.與大家為一系列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活動一起揭開序幕
D.與大家一起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一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指出并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以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3分)
【答案】18.致辭(發言、講話、發表演講)
自治(自治權)
有目共睹(舉世矚目、顯而易見)19.B20.①“以……組成”改為“由……組成”;
②“表現者”改為“體現”或“表現”;
③“慶祝籌辦”改為“籌辦慶祝”。
改句: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由47位來自不同社會團體的代表組成,正是團結社會力量的表現(體現)。自
2006年10月成立以來,委員會一直鼎力支持特區政府,積極籌辦慶祝節日的典禮活動。
【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熟語)的能力。
第一空。上文寫林鄭月娥參加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系列活動啟動禮,下文寫她講話的具體內容,可知,
本空應填寫林鄭月娥在大會上講話。故填寫“致辭”或者“發言”“講話”“發表演講致辭:在舉行會議或某種
儀式時請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講話。
第二空。上文寫“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地方行政區域“,下文寫“香港成功落實了
‘一國兩制"',故本空應填寫香港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限。故填寫“自治”或者“自治權”。自治:指民族、團體、
地區等除了受所隸屬的國家、政府或上級單位領導外,對自己的事務行使一定的權力。
第三空。上文寫“香港一直穩步發展,經濟持續向上,民生不斷改善,多項國際排名遙遙領先,成為世界主
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指香港得到了不錯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故本空應填寫香港取得的成績
是很大的,或是受到很多人關注的,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故填寫“有目共睹”,或者“舉世矚目”“顯而易見”。
有目共睹: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形容極其明顯。舉世矚目: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視著,形容影響很大。顯
而易見:形容事情、道理非常明顯,極容易看得清楚。
19.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子銜接、連貫的能力。
“與大家''修飾"一起”的狀態,連接緊密,不應分開;同時“與大家一起”緊承上文“出席啟動禮”,主語為“林
鄭月娥”,應放在最前面,排除AC項。
“一系歹U”是數量詞,作為修飾“活動”的定語,根據多項定語的排列順序:領屬、時地、數量、動、形、名,
可知,應放在“慶祝香港回歸”這一動詞結構的前面。排除D項。
故選B。
20.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共有三處語病:
一是句式雜糅。“以……”和“由……組成”雜糅在一起,應改為“由……組成”。
二是搭配不當。主語“委員會”同賓語“表現者”搭配不當,應改為“表現”。
三是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本句主干應為“籌辦……活動”,“慶祝”應修飾“節日”。而不是修飾“籌辦”,故應
改為“籌辦慶祝”。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1分)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對一把解腕尖刀多處傾注筆墨,以至我們在閱讀時,①。這把“解腕尖刀”
的出現,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當李小二告知林沖,陸謙等人已追至滄州,有密謀加害之意時,林沖“大
怒”,隨即去街上買了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身為配軍的林沖被允許攜帶的防身武器是一桿花槍。
然而,要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找尋仇家,,,銳利小巧便于隱藏的“尖刀”卻正適合,這才有了“尖刀”
的出場。林沖帶了“尖刀”,四處尋找仇家,也是帶了這把“尖刀”去的草料場。這種時候的“尖刀”廖
像是裝在刀鞘中的,因為我們既沒有看到尖刀的寒光,也沒有嗅到殺人的血腥。
然而讓一些讀者不解的是,在雪夜報仇的場景中,禁軍教頭林沖分明是可以用那桿花槍刺死仇敵陸虞
侯的,@?因為此時的林沖新仇舊恨涌上心頭,不用尖刀,不足以解恨。從情節設置的作用來說,這里
的“尖刀”照應了前文的“買刀”,使得情節細致嚴謹;從受眾方面來說,讀者對林沖深切的同情和善惡
定有天報的心理得到了像唇的滿足,獲得了閱讀的快感。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
字。(6分)
22.原文中加點的“應該”“徹底”兩個詞語,是作者后來添加的,試分析這兩個詞的表達效果。(5分)
【答案】21.①會多次關注這把刀
②攜帶花槍就不妥當了
③為什么偏用尖刀呢22.①“應該”是作者對尖刀是否在刀鞘里的揣測,這樣寫體現了論述語言的準確性、
嚴密性。
②“徹底”表現了讀者希望惡人得到惡報的情緒發泄的程度,為讀者獲得閱讀快感這種結論提供了依據。
【解析】2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①空,上文寫解腕尖刀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多處出現,所以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自然會時刻看到尖
刀,心里也會記著尖刀,所以此處應該填寫“會多次關注這把刀”。
第②空,下文說“尖刀”小巧便于隱藏,合適攜帶,便于在人流中找尋仇家,那么橫線處要在熙熙攘攘的人流
中找尋仇家,攜帶七尺花槍不便于隱藏,那就不合適,所以此處應該填寫“攜帶花槍就不妥當了”。
第③空,后文寫林教頭用尖刀刺死仇敵的原因,根據問號可知,橫線處就要提出疑問,所以此處應該填寫“為
什么偏用尖刀呢
2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詞句表達效果的能力。
“這種時候的‘尖刀’應該是裝在刀鞘中的,因為我們既沒有看到尖刀的寒光,也沒有嗅到殺人的血腥”,由“既
沒有看到尖刀的寒光,也沒有嗅到殺人的血腥”推測“尖刀”是裝在刀鞘中的,故“應該”在此處表推測,這樣
寫體現了論述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讀者對林沖深切的同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械設計基礎》課件-第19章 機械的平衡與調速
- 肝腎聯合移植的手術與抗排斥治療
- 項目質量安全課件
- 交通安全教育培訓課件
- 音樂說課課件購買
- 油田開發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模板)
- 電網側獨立儲能示范項目運營管理方案(范文模板)
- 大數據安全態勢感知解決方案
- 無人機森林防火應用探索
- 西醫內科題庫(含答案)
- 建設單位全員安全生產責任清單
- 2025年中國服飾電商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江蘇南京金陵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冊期末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2026屆高三語文一輪復習教學計劃
- 公司攝影小組活動方案
- 銀行 輿情培訓 課件
- 小兒重癥專科進修匯報
- DB14-T 3403-2025 灌木林地造林技術規程
- 2025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教師招聘考試試題
- 京東居家客服面試題及答案
- 制造業中數字孿生技術的市場推廣策略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