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下學期開學摸底考1(新高考七省專用)
(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
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
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
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
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
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
材料一:
孔子是個言行一致的人,他不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強調“君
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論
語》雖非孔子親筆著述,但從弟子記載其話語中,仍能明顯感到他是落實自己重視文
采主張的力行者。
比喻作為文學的常用修辭法,孔子一出手就技驚四方。“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眾星共之”(《為政》),以“北辰”比“為政以德”的統治者,以“眾星”比
諸侯國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蘊豐贍。“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歲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寶貴
時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經得起嚴酷環境的考驗,言簡意賅而啟人深思。“知
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孔子由水的
川流靈動,想到智者敏銳聰慧,由山的沉穩安靜,想到仁者厚重不遷,設喻奇妙,表
意雋永,且氣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張。“朝聞道,夕可死矣”(《里仁》),不這樣夸飾,怎
能凸顯他把“聞道”看得比性命還重要!“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述
而》),這是以婉曲夸張法,將他在齊國癡迷韶樂而難以自拔的情景,傳達得惟妙惟
肖而意蘊悠長。“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此處的“浮云”,既
是比喻又是夸張,把他作為百世圣哲“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的高尚情操和灑
脫情懷,刻畫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對于上述顯在的文學表現,我更欣賞《論語》處處隱含內蘊的文學意味。請看似乎
平淡無奇的開篇第一章:
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
子乎?”(《學而》)
且不說將此段分行排列,頗有詩的形式和意韻,就看三句話皆以親切的反問語氣出之,
即為有意無意地運用文學筆法,活畫出孔子作為師長對弟子循循善誘的情狀。此段首
言不僅要勤學更要經常練習,強調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歡迎各位遠來學習,表達孔子
善待弟子及朋友的處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鬧矛盾,申述大家反
求諸己,和睦相處的君子之道。這段話音調委婉動聽,意蘊淳厚綿長,大有“始正面
未奇,內明而外潤,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矣”(《文心雕龍?隱秀》)的神采。
這三句話并非彼此獨立的教誨,而是氣脈相互連貫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壇開學典禮上
的致辭或日開場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
(摘編自錢念孫《孔子談“詩”說“文”及踐行》)
材料二:
總體而言,儒家以人倫教化為己任,圣賢是全民之師,絕不把自己與眾生隔絕。但從
文辭的表達特征來講,同為儒家經典,《論語》與《中庸》和《大學》相比,傳遞出
的是更加平實溫暖的生活氣息。如開篇《學而》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
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習、交友、日常交往,講的
都是來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場景和生活體驗,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時又是安身立
命、政通人和,讀來親和愜意,循循善誘,明白通暢,從容不迫,令人頓生如沐春風
之感。正所謂“圣人語人不語神,語常不語怪”。
雖說如此,《論語》在遣詞用句上卻從不粗陋,通篇可見精巧的句子結構,精辟而富
有哲理的對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述而》篇
的“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泰伯》篇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也
與孔子“不學詩,無以言”的詩教觀高度統一,極具韻律和美感。
文學的核心是人。作為言行錄,《論語》中對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態描寫雖然簡約,
卻十分生動可感。
《陽貨》篇中記錄了孔子與弟子子游的一段對話——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
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目:“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
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孔門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實施庠序教化,學習禮樂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輟。
孔子到了武城,聽到彈琴和歌唱的聲音,有感于當時禮崩樂壞的時代背景,聯想到許
多大國的民眾都沒有這般對禮樂的喜好,而在武城這個小地方卻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
俗,其實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爾一笑”,用了一種玩笑的口吻說“割雞焉用
牛刀”。這表現了夫子少見的詼諧輕松、和藹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前我聽老
師說過:'君子學習了道,知了禮樂就會愛人;老百姓學習了道,知了禮樂就容易引
導和管理。'”聽到這段話,孔子馬上正色道:“學生們,言偃(子游)的話是對的。
我剛才說的話不過是同他開玩笑罷了。”這一段文字很有戲劇性,孔子從輕松詼諧到
深沉肅穆,前后的轉變,氛圍感很強,反映出孔子的真實親切,也體現了他對于“治
國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上述內容,不是圍繞“義理”展開的,而是在具體的事件中呈現孔子的價值判斷和情
感傾向,因此會給讀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實上,后世對孔子的性格特點和精神
境界的認知,也正是來源于《論語》中許多段落呈現出的“氛圍感”和戲劇感。
(摘編自車鳳《〈論語〉中的以“文”化人》)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論語》中有不少語句體現了孔子的主張,如“朝聞道,夕可死矣”運用夸張
的手法凸顯了孔子對道的追求。
B.“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強調知行合一之道,用親切的反問語氣道出了學習
不但要勤奮,而且要多加練習的道理。
C.“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是精辟而富有哲理排句,其與孔子“不學詩,
無以言”的詩教觀高度契合。
D.儒家注重人倫教化,視自己與眾生為一體,其作品內容也大多是敘述日常生活
中的平凡人和常見事,敘事說理融為一體。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D.“視自己與眾生為一體”錯,與原文“絕不把自己與眾生隔絕”的說法不符。“其
作品內容也大多是敘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見事,敘事說理融為一體”錯,擴大
范圍。原文是《論語》的內容大多敘述平凡人和常見事,而選項的主語是儒家作品。
故選D。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的很多思想在當代仍能給人們深刻啟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一
句言簡意賅地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
B.“學而時習之”三句音調委婉動聽,意蘊淳厚綿長,體現了孔子作為師長對弟
子的循循善誘,故被置于《論語》卷首。
C.《陽貨》篇中,孔子聽到弦歌先“莞爾而笑”,后聽子游對答后,轉而正色道
歉。前后的轉變,體現了他對“治國安邦”的敬畏。
D.后世對孔子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境界的認知,正是來源于《論語》中對孔子在不
同情境中詳細的神態描寫。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
B.“三句音調委婉動聽,意蘊淳厚綿長,體現了……故被置于《論語》卷首”錯,強
加因果,原文信息是“這段話音調委婉動聽,意蘊淳厚綿長……的神采。這三句話并
非彼此獨立的教誨,而是氣脈相互連貫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壇開學典禮上的致辭或曰
開場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可見“學而時習之”三句置于卷首,是因為這三句是
氣脈連貫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壇開學典禮上的致辭或曰開場白,所以被弟子置于卷首。
C.“轉而正色道歉”錯,原文“……聽到這段話,孔子馬上正色道:'學生們,言偃
(子游)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說的話不過是同他開玩笑罷了。'這一段文字很有戲劇
性,孔子從輕松詼諧到深沉肅穆,前后的轉變,氛圍感很強,反映出孔子的真實親切”,
沒有體現“道歉”的意思。
D.“正是來源于《論語》中對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詳細的神態描寫”錯,原文信息是“事
實上,后世對孔子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境界的認知,也正是來源于《論語》中許多段落
呈現出的‘氛圍感’和‘戲劇感’”,可見選項表述張冠李戴偷換概念,“詳細的神
態描寫”錯,原文說的是“《論語》中對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態描寫雖然簡約”。
故選Ao
3.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巧言令色,鮮矣仁。
B.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C.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D.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論點和論據關系的能力。
材料一強調的重點是孔子注重文學性。
A.注重描寫,體現了語言的文學性;
B.提出《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高尚的德行,沒有體現注重文學性;
C.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也能體現文學性;
D.直接提出語言要注重文學性。
故選B?
4.兩則材料都提到《論語》開篇《學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請簡要說明。(4
分)
【答案】①材料一提到《論語》開篇《學而》,是為了分析其中的文學筆法,證明《論
語》處處隱含內的文學意味。②材料二提到《論語》開篇《學而》,是為了說明《論
語》相比《中庸》《大學》,傳遞的內容更加具有平實溫暖的生活氣息。(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提取信息并比較材料異同的能力。
由材料一結尾三段“相對于上述顯在的文學表現,我更欣賞《論語》處處隱含內蘊的
文學意味。請看似乎平淡無奇的開篇第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
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且不說將此
段分行排列,頗有詩的形式和意韻,就看三句話皆以親切的反問語氣出之,即為有意
無意地運用文學筆法,活畫出孔子作為師長對弟子循循善誘的情狀……這段話音調委
婉動聽,意蘊淳厚綿長”可知,材料一提到《論語》開篇《學而》,是為了分析其中
的文學筆法,證明《論語》處處隱含內的文學意味。
由材料二開頭段“同為儒家經典,《論語》與《中庸》和《大學》相比,傳遞出的是
更加平實溫暖的生活氣息。如開篇《學而》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
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習、交友、日常交往,講的都是
來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場景和生活體驗,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時又是安身立命、
政通人和,讀來親和愜意,循循善誘,明白通暢,從容不迫,令人頓生如沐春風之感。
正所謂‘圣人語人不語神,語常不語怪'”可知,材料二提到《論語》開篇《學而》,
是為了說明《論語》相比《中庸》《大學》,傳遞的內容更加具有平實溫暖的生活氣
息。
5.《論語》是如何表現文學性的?請綜合材料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大量運用比喻、夸張、反問等修辭手法,如借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經得起
嚴酷環境的考驗,②講究遣詞用句,常用結構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對句、排句。
如“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運用對句說明了“質”與“文”的關系,③注重在不
同的情景中運用簡約的神態描寫來呈現“氛圍感”和戲劇感。如《陽貨》篇中對孔子
的描述。(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提取信息并概括歸納要點的能力。
①大量運用比喻、夸張、反問等修辭手法,如材料一第一段“言必信,行必果”使用
了對偶,材料一第二段“比喻作為文學的常用修辭法,孔子一出手就技驚四方。……
以‘北辰'比'為政以德’的統治者,以‘眾星'比諸侯國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蘊
豐贍。……’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
而提醒珍惜寶貴時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經得起嚴酷環境的考驗,言簡意賅
而啟人深思……孔子由水的川流靈動,想到智者敏銳聰慧,由山的沉穩安靜,想到仁
者厚重不遷,設喻奇妙,表意雋永,且氣象博大;材料一第三段“也妙于夸張。’朝
聞道,夕可死矣'(《里仁》),不這樣夸飾……’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這是以婉曲夸張法,將他在齊國癡迷韶樂而難以自拔的情景,傳達得
惟妙惟肖而意蘊悠長。'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此處的“浮云”,
既是比喻又是夸張,把他作為百世圣哲……的高尚情操和灑脫情懷,刻畫得栩栩如生
又感人至深”。
②講究遣詞用句,常用結構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對句、排句。如“子曰:'學而
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
而》)且不說將此段分行排列,頗有詩的形式和意韻,就看三句話皆以親切的反問語
氣出之,即為有意無意地運用文學筆法,活畫出孔子作為師長對弟子循循善誘的情狀”,
材料二第二段”雖說如此,《論語》在遣詞用句上卻從不粗陋,通篇可見精巧的句子
結構,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對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述而》篇的‘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泰伯》篇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
樂'。這也與孔子……的詩教觀高度統一,極具韻律和美感。”
③注重在不同的情景中運用簡約的神態描寫來呈現“氛圍感”和戲劇感。如“文學的
核心是人。作為言行錄,《論語》中對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態描寫雖然簡約,卻十
分生動可感”,《陽貨》篇中對孔子的描述,“《陽貨》篇中記錄了孔子與弟子子游
的一段對話一一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因此’莞爾一笑’,
用了一種玩笑的口吻說‘割雞焉用牛刀’。這表現了夫子少見的詼諧輕松、和藹有趣
的一面。……這一段文字很有戲劇性,孔子從輕松詼諧到深沉肅穆,前后的轉變,氛
圍感很強,反映出孔子的真實親切”。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在橋邊①
[德國]海因里希?伯爾
①他們替我縫補了腿,給我一個可以坐著的差使:要我數在一座新橋上走過的人。他
們以用數字來表明他們的精明能干為樂事,一些毫無意義的空洞的數目字使他們陶醉O
整天,整天,我的不出聲音的嘴像一臺計時器那樣動著,一個數字接著一個數字積起
來,為了在晚上好送給他們一個數字的捷報。當我把我上班的結果報告他們時,他們
的臉上放出光彩,數字愈大,他們愈加容光煥發。他們有理由心滿意足地上床睡覺去
了,因為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走過他們的新橋……
②但是他們的統計是不準確的。我很抱歉,但它是不準確的。我是一個不可靠的人,
雖然我懂得,怎樣喚起人們對我有誠實的印象。
③我以此暗自高興,有時故意少數一個人;當我發起憐憫來時,就送給他們幾個。他
們的幸福掌握在我的手中。當我惱火時,當我沒有煙抽時,我只給一個平均數,或更
低的數字;當我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時,我就用五位數字來表示我的慷慨。他們多么
高興啊!每次他們鄭重其事地在我手中把結果拿過去,眼睛閃閃發光,還拍拍我的肩
膀。他們什么也沒有料想到!然后,他們就開始乘呀,除呀,算百分比呀,以及其他
我所不知道的事情。他們算出,今天每分鐘有多少人過橋,10年后將有多少人過橋。
他們喜歡這個未來完成式,未來完成式是他們的專長——可是,抱歉得很,這一切都
是不準確的...
④當我的心愛的姑娘過橋時她一天走過兩次我的心簡直就停止了跳動。我那
不知疲倦的心跳簡直就停止了突突的聲音,直到她轉入林蔭道消失為止。所有在這個
時間內走過的人,我一個也沒有數。這兩分鐘是屬于我的,完全屬于我一個人的,我
不讓他們侵占去。當她晚上又從冷飲店里走回來時這期間我打聽到,她在一家冷
飲店里工作——,當她在人行道的那一邊,在我的不出聲音、但又必須數的嘴前走過
時,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動;當不再看見她時,我才開始數起來。所有一切有幸在這幾
分鐘內在我朦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過的人,都不會進入統計中去而永垂不朽了:他
們全是些男男女女的幽靈,不存在的東西,都不會在統計的未來完成式中一起過橋
了……
⑤這很清楚,我愛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讓她知道。她不該知道,她
用何等可怕的方式把一切計算都推翻了,她應該無憂無慮、天真無邪地帶著她的長長
的棕色頭發和溫柔的腳步走進冷飲店,她應該得到許多小費。我在愛她。這是很清楚
的,我在愛她。
⑥最近他們對我進行了檢查。坐在人行道那一邊數汽車的礦工及時地警告了我,我也
就分外小心。我像發瘋似地數著,一臺自動記錄公里行程的機器也不可能比我數得更
好。那位主任統計員親自站在人行道的那一邊數,然后拿一小時的結果同我的統計數
字相比較。我比他只少算了一個人。我心愛的姑娘走過來了,我一輩子也不會把這樣
漂亮的女孩子轉換到未來完成式中去;我這個心愛的小姑娘不應該被乘、被除、變成
空洞的百分比。我的心都碎了,因為我必須數,不能再目送她過去,我非常感激在對
面數汽車的礦工。這直接關系到我的飯碗問題。
⑦主任統計員拍著我的肩膀,說我是個好人,很忠實、很可靠。“一小時內只數錯了
一個人,”他說,“這沒有多大關系。我們反正要追加一定的百分比的零頭。我將提
議,調您去數馬車。”
⑧數馬車當然是美差。數馬車是我從來沒有碰到過的運氣。馬車一天最多只有25輛,
每半小時在腦中記一次數字。這簡直是交了鴻運!
⑨數馬車該多美!4點到8點時根本不準馬車過橋,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飲店去
走走,可以長久地看她一番,說不定她回家的時候還可以送她一段路呢,我那心愛的、
沒有計算進去的小姑娘...
(選自《伯爾中短篇小說選》)
[注]①《在橋邊》是伯爾創作于1949年的短篇小說,此時二戰后的德國正在重建。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他們替我縫補了腿……一個數字的捷報”既側面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也可
看出政府對戰后生活重建頗具人性化的安排。
B.前三段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的基本現狀以及他對職業一點小小的玩世不恭,從其
對計數工作的態度,可見其為人的不拘小節。
C.雖有丟掉飯碗的危險,但“我”仍堅持“漏數”心愛的姑娘,可見“我”對美
好事物的維護、堅守,表現著一種精神追求。
D.“新橋”這一意象,是德國戰后重建的代表,對“新橋”所通過的人員、車輛
的統計,代表了政府對重建成果的科學監督。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內容的能力。
A.“頗具人性化的安排”說法有誤。“我”代表一類小人物,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參加戰爭并受傷,成為了戰爭的受害者;現在同樣也無法抗爭,只能接受安排好的機
械工作。因此開篇幾句話,恰好說明戰爭的傷害一直遺留,且政府的做法忽視了人的
心靈需求,算不上真正的“人性化”。
B.“可見其為人的不拘小節”說法有誤,“我”的玩世不恭,是一種小人物無聲的
反抗,與性格并無多大關聯。
D.“代表了政府對重建成果的科學監督”說法有誤。“新橋”這一意象,是德國戰
后重建的代表,而對“新橋”所通過的人員、車輛的種種統計、計算,則代表了一種
機械頑固、近乎盲目的樂觀。
故選Co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語言簡練,善用反諷手法。如第1段的“精明能干”“陶醉”“捷報”“心
滿意足”,第7段的“很忠實、很可靠”等,皆語帶反諷而又意蘊深長。
B.第4段大量運用了逗號、分號、破折號等標點,斷開長句,但有時又保留較長
的語言成分,有意設置文氣上的阻隔,這與作者情緒的起伏塞暢息息相關。
C.“這兩分鐘是屬于我的,完全屬于我一個人的”和“我在愛她。這是很清楚的,
我在愛她”兩句,作者運用反復手法,強化人物的情感,增強了感染力。
D.小說中“我”心愛的姑娘并沒有名字,她其實代表的是作者內心向往著的美好
事物。這個美好,不僅僅可以是人,也可能是使人內心富足的美好生活。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藝術特色的能力。
B.“這與作者情緒的起伏塞暢息息相關”錯。語言上的阻塞和通暢,與主人公情緒
的起伏塞暢息息相關的,與作者并無直接關聯。故選B。
8.請簡析這篇小說在情節設置上的精巧之處。(4分)
【答案】①情節一波三折,極盡搖擺之能事。因了姑娘,“我”空洞的計數生活忽然
有了亮色;上級要來檢查,生計與愛情充滿了矛盾;“我”為生計恪守職責,但依然
堅持漏數姑娘;雖有這一疏漏卻又意外交上鴻運,獲得了與姑娘進一步接觸的機會。
②結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漏數姑娘卻交上鴻運,看似出乎意料,但從前
文“他們”只重視冰冷數據、公式化機械化的行事風格來看,這一結局又在情理之中。
③伏筆鋪墊,結局引人遐想發人深思。前文交待“我愛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
也不愿意讓她知道”,預示著一切都只是“我”的向往,“數馬車”的好運有限,或
許那將是永遠的暗戀,或許還將伴隨著更多的痛楚,“我”的創傷依舊。(每點2分,
答出任意2點即可得滿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技巧的能力。
(1)情節一波三折,極盡搖擺之能事。
小說概述主人公內心情緒經歷的幾次“搖擺”。小說情節是:“我”被縫好腿一一做
數數的工作一一愛上路過的姑娘一一主任檢察工作,受到表揚一一調換工作,心情愉
悅。根據小說情節可以看出開始“我”整天數數,空虛無聊,對工作不滿;當我愛上
一個姑娘,“我”空洞的計數生活忽然有了亮色,“我”的不滿被沖淡;當主任檢查
工作時,我內心緊張、強自振作,在激動的愛情和死板計數之間掙扎;“我”為生計
恪守職責,但依然堅持漏數姑娘,卻又碰上好運氣碰上了美差,被調去數馬車,這就
獲得了和心愛的姑娘進一步接觸的機會,喜悅興奮。
(2)結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小說的結尾是“數馬車該多美!4點到8點時根本不準馬車過橋,我可以去散散步或
者到冷飲店去走走,可以長久地看她一番,說不定她回家的時候還可以送她一段路呢,
我那心愛的、沒有計算進去的小姑娘……”“我”漏數姑娘卻交上鴻運,得到了數馬
車的美差。前文說“他們”只重視冰冷數據、公式化機械化的行事風格,這就使得調
“我”數馬車這一這一結局出乎意料;但是因為主任統計員“說我是個好人,很忠實、
很可靠。'一小時內只數錯了一個人’”,于是結局調“我”數馬車又在情理之中。
(3)伏筆鋪墊,結局引人遐想,發人深思。
前文第五段說“這很清楚,我愛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讓她知道。她
不該知道,她用何等可怕的方式把一切計算都推翻了,她應該無憂無慮、天真無邪地
帶著她的長長的棕色頭發和溫柔的腳步走進冷飲店,她應該得到許多小費。我在愛她。
這是很清楚的,我在愛她”,這里朱仍反復交代“我愛她”“我在愛她”,又說“但
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讓她知道“,這就預示著一切都只是“我”的向往。
小說結尾說“數馬車該多美!4點到8點時根本不準馬車過橋,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
到冷飲店去走走,可以長久地看她一番,說不定她回家的時候還可以送她一段路呢,
我那心愛的、沒有計算進去的小姑娘……”,即使“數馬車”的好運有限,或許那將
是永遠的暗戀,或許還將伴隨著更多的痛楚,“我”的創傷依舊。
9.海因里希?伯爾被評論家譽為“德國的良心”,對這一評價應怎樣理解?請結合
小說加以探究。(6分)
【答案】①關注小人物的生存狀態,表現深切的人文關懷。“我”是二戰中受過創傷
的士兵,小說中展現了“我”那一點看似“微不足道”的愛情故事,反映的是小人物
的悲歡。②小說的主題深刻厚重,引發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表面上看小說表現了愛情
對于一個處境堪憂的小人物具有的強大精神力量,而深層則是對“人變成空洞百分比,,
的反思,是對德國戰后重建偏重物質而缺乏精神關懷的關注。③富有理想主義情懷,
肩負良心與道義。人物處境堪憂,調子仍相對輕快。“好運”的結尾,體現的更多是
對現實的抗爭和一種理想情懷,表現了作家堅定的理想主義精神。(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內容和主題的能力。
“德國的良心”是指作者在作品中表達了對小人物生存狀態和命運的關注,對現實問
題的思考,由此表達了深切的人文關懷。考生應結合小說的內容和主題評價。
(1)從內容來看,作者關注小人物的生存狀態,表現他深切的人文關懷。
根據小說中“他們替我縫補了腿”側面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可知“我”是二戰中
受過創傷的士兵,他們給了“我”“數在一座新橋上走過的人”,這顯然是一個枯燥
無聊的差使。小說中的“我”代表一類小人物,題目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參加戰爭
并受傷,成為了戰爭的受害者;現在同樣也無法抗爭,只能接受安排好的機械工作。
因此開篇幾句話,恰好說明戰爭的傷害一直遺留,且政府的做法忽視了人的心靈需求,
算不上真正的“人性化”。第一段反映了作者關注小人物的生存狀態,表現他深切的
人文關懷。工作之中,展現了“我”那一點看似“微不足道”的愛情故事,反映的是
小人物的悲歡,體現了作者具有“德國的良心”。
(2)小說的主題深刻厚重,引發對現實問題的思考。
根據“當我的心愛的姑娘過橋時一一她一天走過兩次一一我的心簡直就停止了跳動。
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簡直就停止了突突的聲音,直到她轉入林蔭道消失為止”“當她
在人行道的那一邊,在我的不出聲音、但又必須數的嘴前走過時,我的心又停止了跳
動”“我心愛的姑娘走過來了,我一輩子也不會把這樣漂亮的女孩子轉換到未來完成
式中去;我這個心愛的小姑娘不應該被乘、被除、變成空洞的百分比。我的心都碎了”
分析,從表面上看,小說表現的是愛情對于一個處境堪憂的小人物具有的強大精神力
量,而錯深層分析,這篇小說則是對“人變成空洞百分比”的反思,這表明作者關注
的是德國戰后重建偏重物質而缺乏精神關懷,體現了作者具有“德國的良心”。
(3)作者肩負良心與道義,富有理想主義情懷。
開篇介紹了主人公無意義的工作現狀,平淡、懶散、隨意的工作態度,令人擔憂的人
物處境,彼時他唯一的樂趣也許就在于“他們”的心情完全受他控制。后來,調子仍
相對輕快。他愛上了一位從橋上經過的姑娘。因著姑娘的出現,他那空洞乏味的生
活似乎有了些許明亮的星光,這令他感到愉悅。對面數汽車的礦工提醒他,近來要好
好工作了,因為會有人來檢查。“監察員站在人行道的另一端,一小時后與我的結果
進行比對。我只比他少數了一個人。我的姑娘剛剛從橋上經過。”當愛情與生計沖突
到需要選擇的時候,我們似乎是能感受到主人公的糾結與迷惘的。“我永不會將這個
美麗的孩子數進將來時,我的愛人不該化為一個數字被乘、被除、被變成虛無的百分
比。”他可能會丟掉工作,但更加令他難過的卻是不能看著她過橋,“我的心像是在
滴血,我必須要數數,不能看她。”小說進行到這里似乎要滑向悲劇的結局,未曾想
他得到“數馬車”的美差。被派去數馬車,就意味著有了更多可以跟她接觸的機會。
下午四點到八點禁止馬車通行,他就可以去冷飲店看她,說不定還有機會送她回……
作者設置“我”“好運”的結尾,體現的更多是對現實的抗爭和一種理想情懷,表現
了作家堅定的理想主義精神,體現了作者具有“德國的良心”。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
錢若水為同州推官,知州性褊急,數以胸臆決事,不當。若水固爭不能得,輒日:“當
陪奉贖銅耳。”已而,果為朝廷及上司所駁,州官皆以贖論。知州愧謝,已而復然。
前后如此數矣。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訟于州,命錄事參軍鞫之。錄事嘗貸錢于富
民不獲乃劾富民父子數人共殺女奴棄尸水中遂失其尸或為元謀或從而加功罪皆應死。
富民不勝榜楚,自誣服。具上,州官審覆,無反異,皆以為得其實。若水獨疑之,留
其獄,數日不決。錄事詣若水廳事,詬之日:“若受富民錢,欲出其死罪耶?”若水
笑謝日:“今數人當死,豈可不少留熟觀其獄詞邪?”留之且旬日,知州屢趣之,不
得,上下皆怪之。
若水一旦詣州,屏人言日:“若水所以留其獄者,密使人訪求女奴,今得之矣。”知
州驚目:“安在?”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所。知州乃垂簾引女奴父母問日:“汝
今見汝女,識之乎?”對日:“安有不識也?”因從簾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日:“是
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縱之。其人號泣不肯去,目:“微使君之賜,則某滅族
關!"知州日:“推官之賜也,非我也。”其人趣詣若水廳事,若水閉門拒之,目:
“知州自求得之,我何與焉?”其人不得入,繞垣而哭,傾家贊以飯僧,為若水祈福。
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數人,欲為之奏論其功,若水固辭,目:“若水但求獄事正,人
不冤死耳,論功非其本心也。且朝廷若以此為若水功,當置錄事于何地耶?”知州嘆
服口:“如此尤不可及矣。”錄事詣若水叩頭愧謝,若水曰:“獄情難知,偶有過誤,
何謝也?”于是遠近翕然稱之。未幾,太宗聞之,驟加進擢,自幕職半歲中為知制誥,
二年中為樞密副使。
(選自司馬光《諫水記聞?卷二》)
10.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錄事嘗貸錢于富民/不獲/乃劾富民父子數人共殺女奴/棄尸水中/遂失其尸/或
為元謀/或從而加功/罪皆應死/
B.錄事嘗貸錢于富民/不獲乃劾/富民父子數人共殺女奴/棄尸水中/遂失其尸/或
為元謀/或從而加功罪/皆應死/
C.錄事嘗貸錢于富民/不獲乃劾/富民父子數人共殺女奴/棄尸水中/遂失其尸/或
為元謀/或從而加功/罪皆應死/
D.錄事嘗貸錢于富民/不獲/乃劾富民父子數人共殺女奴/棄尸水中/遂失其尸/或
為元謀/或從而加功罪/皆應死/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錄事曾向富民借過錢,沒借到,于是就揭發富民父子數人共同殺死了女奴,把
尸體扔入水中,于是找不到尸體。(這父子幾人)有的被視為主犯,有的被視為幫兇,
按罪名都應判死刑。
“劾”的賓語為“富民父子數人共殺女奴”,謂語和賓語之間不斷開,排除BC;
“加功”動賓結構完整;“罪皆應死”大意是“按罪名都應判死刑”,表意完整,應
在“罪”前斷開,排除D。
故選Ao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固爭”的意思是堅持爭辯,“固”與《五石之弧》中“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的“固”含義不同。
B.“當死”的意思是應當死去,“當”與《諫太宗十思疏》中“人君當神器之重”
的“當”含義相同。
C.“獄事”的意思是有關訴訟案件的事,“獄”與《曹劌論戰》中“小大之獄”
的“獄”含義相同。
D.“翕然”的意思是一致,“翕”與《促織》中“巫從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2年廣東省中考地理真題及答案
- 企事業單位場地無償使用與員工活動協議
- 草牧場承包權流轉與草原生態保護項目合同
- 國際貿易跨境物流全程服務質量承諾書
- 工業工程教學課件
- 2024-2025學年湖南師大附中高一下學期第二次大練習地理試題及答案
- 節慶活動教學課件
- 冷藏車運輸過程中的冷鏈物流運輸車輛冷卻系統性能檢測考核試卷
- 安全通道及疏散路線設置考核試卷
- 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國際合作案例分析考核試卷
- 湖北2024年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及直屬法院招聘雇員制審判輔助人員22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附答案解析
-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數學真題試卷及答案解析
- 生物-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和答案
- 跨境電商海外倉租賃協議
- 《污水處理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規范》(T-GDPAWS 11-2022)
- 繪畫基礎(師范教育專業繪畫的基礎知識和創作方法)全套教學課件
- 湖南省長沙市2024年七年級下學期數學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
- 2023年中國美術學院輔導員真題
- 2024年江西石城縣城投集團與贛江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經濟學基礎》課后題答案
- 沖壓作業安全管理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