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輪復習歷史課件第二部分第五單元第22課時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和祖國統一_第1頁
高中一輪復習歷史課件第二部分第五單元第22課時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和祖國統一_第2頁
高中一輪復習歷史課件第二部分第五單元第22課時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和祖國統一_第3頁
高中一輪復習歷史課件第二部分第五單元第22課時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和祖國統一_第4頁
高中一輪復習歷史課件第二部分第五單元第22課時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和祖國統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5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一和對外關系第五單元04把握歷史發展線索主旨概覽第22課時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和祖國統一目錄contents1234

重時空觀念記主要史實5

貫通學與考知能大提升

理知識體系明課時精要

研史料實證通歷史解釋

秉唯物史觀樹家國情懷6

課時檢測·過關練01理知識體系明課時精要理知識體系明課時精要02重時空觀念記主要史實——縱向理清“發展線”一、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正式確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_________初步發展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________,互相監督”的方針,組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措施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_________”的法制建設方針對包括劉少奇冤假錯案在內的各種冤假錯案平反加緊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成就形成了以_____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使民主政治建設趨于制度化、法律化違法必究憲法二、祖國統一——“一國兩制”的構想萌芽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_______、周恩來就曾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設想醞釀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_________統一祖國的方針雛形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具體闡述了和平統一祖國的“九條方針”形成20世紀80年代初,_______全面闡述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確立1982年,寫進了憲法;1984年,人大通過,正式成為實現祖國統一的指導方針毛澤東和平方式鄧小平一個國家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_______________兩種制度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留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高度自治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_______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治權1992年,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史稱“九二共識”從民間交往到半民半官交往1987年,臺灣當局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從長期隔絕到互相交往1979年,大陸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開創了兩岸關系新局面從內戰狀態到和平狀態兩岸交流頻繁經濟文化交流大陸經濟發展、政治穩定、軍事強大,綜合國力提高祖國強大共產黨有和平的誠意,臺灣多個政黨也傾向和平政黨的努力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流,兩岸同胞盼望和平統一有共同信念“一國兩制”構想有正確指導解析返回解析返回解析返回03研史料實證通歷史解釋——縱橫構建“聯系面”探究點(一)民主政治建設⊙研史料實證——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在“一屆政協”的政治架構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頓所說的,“一個現代化政治體系的安定,取決于其政黨的力量”,在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實現了大國秩序的重構,推進了國家一體化的進程,促進了政治體系的良性運轉;另一方面則基于其政治系統的巨大包容性而實現了中國革命力量的大聯合、大團結,并激發了全國人民建設國家的巨大熱情,使得建國初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時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屆政協”是發端于西方的共和政體在中國的實現形式,它根植于中國的歷史、社會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現代國家政治建設中凸顯中國氣派、民族神韻,具有極強的容納性與適應力。——摘編自覃敏健《試論“一屆政協”的歷史方位》研史料(名家怎看待)本材料重在獲取有效信息。首先關注注解——“一屆政協”的歷史方位,歷史方位是關鍵字眼,而材料的分層解讀則應把握住“一方面”“另一方面”和“究其原委”三個轉折詞語,進而得出現代中國政治協商制度建立的緣由: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新中國成立后的國家管理需要;西方民主制度的影響;中國歷史、社會和文化的豐厚土壤。學讀史(信息知多少)解析返回憲法或憲法性文件產生的背景主要內容歷史地位或評價《共同綱領》①確立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新型國家的架構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1954年憲法我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經濟建設大規模展開②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82年憲法改革開放,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規定我國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確定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基本方針③解析返回⊙通歷史解釋——對歷史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議會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分權制衡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原則與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階級本質相適應,服務于資產階級專政與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階級本質相適應,服務于人民民主專政階級本質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是維護資產階級私有財產的工具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為維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經濟基礎議會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采取兩黨或多黨輪流執政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即中國共產黨始終處于領導核心活動方式議員由競選產生,競選則是以金錢為后盾的。議員對選民不負責任,不受選民監督,選民無權撤換議員,議員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人民代表大會是通過選舉產生的代表組成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監督,對人民負責,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主體是人民權力主體⊙研史料實證——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探究點(二)祖國統一問題本材料是論點型材料,重在找論點,明確論據。從注解——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和材料末“結束軍事對峙”,可以明確材料的主旨是要“和平統一臺灣”。這一變化的依據,根據材料的標點符號——前三個句號劃分層次,可依次概括為:人心所向;國際社會對“一個中國”的認可;臺灣當局對“一個中國”的堅持。(信息知多少)學讀史今天,實現中國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臺灣當局一貫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反對臺灣獨立。這就是我們共同的立場,合作的基礎。……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范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名家怎看待)研史料解析返回解析返回解析返回⊙通歷史解釋——對歷史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①解決了中國對港澳的主權問題②香港、澳門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澳門被侵占的百年國恥,開創了香港、澳門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標志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做出了新貢獻③是中國政府“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方針的成功運用,為和平解決國際歷史遺留問題和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平提供了范例歷史意義有利條件04秉唯物史觀

樹家國情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