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四川省廣安市廣安中學中考歷史猜題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四川省廣安市廣安中學中考歷史猜題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四川省廣安市廣安中學中考歷史猜題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四川省廣安市廣安中學中考歷史猜題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四川省廣安市廣安中學中考歷史猜題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四川省廣安市廣安中學中考歷史猜題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歷時兩年的長征,中國共產黨堅持把自己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與政治上的戰略轉變聯系在一起,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這表明長征A.使中國共產黨面臨雙重壓力B.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C.是中國共產黨既定抗日行動D.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2.既是《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同時又是1980年我國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這個城市是A.深圳B.珠海C.廈門D.汕頭3.近年來,美國把大量先進武器部署到亞太地區;在中國與南海諸國爭端日漸平息時派軍艦到我國南海進行挑釁,并以各種名目公開無端指責中國。美國的這些行為說明A.霸權主義是和平的主要威脅B.冷戰仍未結束C.單極世界正在形成D.國際恐怖主義橫行4.英國“光榮革命”后制定了《權利法案》,美國獨立戰爭后制定了1787年憲法,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這些說明A.新政權才需要法制建設B.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C.三國法制建設十分完善D.法制建設必定帶來民主5.從1922年初到1923年2月,香港、江西、河北和湖北等地相繼爆發工人大罷工,形成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與工人運動蓬勃發展相關的歷史背景是()A.五四運動的發生 B.中共一大的召開C.國民革命的進行 D.南昌起義的發起6.20世紀初以后,中國文藝創作空前繁榮。下列文化名人與其作品的對應中,不正確的是A.魯迅——《狂人日記》 B.茅盾——《子夜》C.聶耳——《義勇軍進行曲》 D.齊白石——《愚公移山》7.張華同學在整理《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一單元的學習內容之后,得出的結論其中有錯誤的是A.列強的侵略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原因B.列強對中國侵略的唯一方式是發動侵略戰爭C.清政府一步步變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D.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從未停止8.近代史上,美國內戰和俄國廢除奴隸制改革的相同點有①都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②都廢除了封建性的剝削制度③都改變了兩個國家的社會性質④改革前的兩國,都存在阻礙國家發展的制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9.“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強制性遷徙,不可否認,也是最殘酷的一次遷徙。在過去的一個長達400年期間,大批非洲人被迫遠離家鄉,分散在世界各地,這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與這次“遷徙”有直接關聯的重大事件是A.新航路開辟B.黑奴貿易C.工業革命D.美國內戰10.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將不治儒家五經的太常博士一律罷免,提撥了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孫弘為丞相,后來還將儒生五十人批準為博士官置弟子。漢武帝的這一做法與以下哪一政策的實施有關()A.“推恩令”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強化監察制度 D.擴充國學規模11.2018年4月11日,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將一件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的珍貴文物“青銅虎鎣”(見下圖)進行拍賣,并將當年參與聯軍“火燒圓明園”、劫走該文物的一名英國海軍上校的家信公之于眾。材料中的“參與聯軍”中的空格處應該填寫A.德意B.俄奧C.英法D.美日12.宋初的大將曹翰寫下一首《退將詩》,有“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之句:當時有諺語曰:“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材料表明,宋朝()A.等級森嚴 B.文武并舉 C.重武輕文 D.重文輕武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列舉出17世紀、18世紀發生在大西洋兩岸的資產階級革命14.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科學技術的發展突出表現在哪幾個方面?其特點是什么?15.美國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機遇和挑戰后,成為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19世紀末,美國的工業化巨變主要得益于哪一事件?請舉一例美國在交通領域的重要發明。美國在工業化巨變中迎來了城市化的浪潮。這一時期,歐美國家的城市體系有何特點?城市化浪潮帶來了什么負面影響?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一場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緩解危機的改革有何特點?請結合二戰后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談談我國從中得到的有益啟示。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34—1936年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題干中的“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與此吻合,故D符合題意;使中國共產黨面臨雙重壓力、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是中國共產黨既定抗日行動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2、C【解析】

鴉片戰爭中,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對外開放開始起步。1980年我國在廣東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因此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3、A【解析】

依據題干內容:近年來美國把大量先進武器布署到亞太地區,將軍艦派到我國南海進行挑釁,并以各種名目公開無端指責中國。結合所學可知,是對美國霸權主義的描述。結合所學可知,美國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在世界各地依然存在。說明霸權主義是和平的主要威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4、B【解析】依據材料英國革命后制定了法律文獻《權利法案》;美國獨立后制定了1787年憲法;中國建國后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來臨時憲法的作用。由此可知國家的建設需要法律保障。B項符合題意。新政權才需要法制建設,錯在“才”,政權建設時刻需要法制建設。A項不合題意;材料只體現了三國建立后都頒布了法律文獻,但不能反映法制建設十分完善。C項不合題意;題干材料反映的先是國家建立,才是法制建設。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5、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按照中共一大確立的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中心任務,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領導工人運動,因此從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國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所以B項符合題意;五四運動的發生是1919年,國民革命的進行是1926年,南昌起義的發起是1927年。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6、D【解析】

《愚公移山》是徐悲鴻的作品,與齊白石無關,D錯誤,符合題意;ABC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D。7、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強對中國侵略的方式除了發動侵略戰爭外,19世紀末以前還通過商品輸出侵略中國,19世紀末以后主要侵略方式由商品輸出變成了資本輸出,因此B項結合錯誤;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列強侵華史,也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史,自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的抗爭從未停止過,同時也是腐朽的統治者與外國侵略者相勾結,把中國一步一步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由此分析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8、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內戰和俄國農奴制改革都存在著阻礙國家發展的制度,結束后都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故D正確。美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故②不符。美國內戰沒有改變社會性質,故③不符。故排除ABC項。故選D。9、B【解析】

依據題干“在過去的一個長達400年期間,大批非洲人被迫遠離家鄉,分散在世界各地,這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原料返航,稱為“三角貿易”,也叫黑奴貿易,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0、B【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漢武帝還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所以B項符合題意;“推恩令”是為了解決王國問題,監察制度在漢武帝時期還沒有強化,擴充國學規模是在唐代。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1、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公開搶劫圓明園的珍貴文物,最后火燒圓明園。故C符合題意;德意、俄奧、美日與火燒圓明園無關,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2、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宋初武將經濟社會地位不高、不受重視的現象,結合所學可知宋朝為防止武將專權實行重文輕武政策,重用文官抑制武將,D項正確。等級森嚴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文武并舉、重武輕文與材料意思不符,ABC項不合題意。故選D。【點睛】學習中應立足北宋初年,注意站在當時統治者的角度考慮從唐末五代時期的割據混戰中吸取教訓。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640-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1789-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法美都位于大西洋沿岸,英國通過1640年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法國通過1789年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美國通過美國獨立戰爭確立資產階級統治,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17、18世紀,在大西洋兩岸的資產階級革命有:1640-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1789-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14、主要表現在新能源的發現和應用、新機器和新產品的創制、新交通運輸工具的出現,以及遠距離傳遞信息的新技術和新設備的發明與應用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以“電”為核心的革命,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能源領域的巨變史實的識記。第(1)問依據北師大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第17課電氣時代的來臨,第二子目能源領域的巨變中的內容:“在已經取得的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和科學技術領域出現了研究、探索和發明創造的新熱潮,其中主要包括新能源的發現和應用、新機器和新產品的創制、新交通運輸工具的出現,以及遠距離傳遞信息的新技術和新設備的發明與應用等。”可知,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科學技術的發展突出表現在新能源的發現和應用、新機器和新產品的創制、新交通運輸工具的出現,以及遠距離傳遞信息的新技術和新設備的發明與應用等。第(2)問依據“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為核心的革命。此后,電力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代蒸汽稱為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主要能源。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跨進了‘電氣時代’。”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以“電”為核心的革命,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考點:能源領域的巨變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學生對能源領域的巨變史實的識記。對于這一內容,還可以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發明和影響。15、(1)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飛機。(2)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生態環境被破壞。(3)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4)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重視科技,重視教育。【解析】

(1)根據所學可知,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促進了電力、石油的利用,推動了美國和德國成為領先于世界的國家。美國在交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