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塔影中學中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塔影中學中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塔影中學中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塔影中學中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塔影中學中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塔影中學中考歷史考前最后一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到《中華民國約法》,最本質的變化是A.改民主共和為君主立憲B.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C.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D.改“民主”為“專制”2.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的標志是A.九一八事變B.西安事變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3.1974年,歐洲共同體執行主席的聯邦德國外交部長謝爾說道:“在九國商談有關政治行動、組織機構和自己相處的每一張談判桌上,我們不能合格證都有美國的座位。”對謝爾的觀點理解最準確的是A.歐共體的九個成員國都敵視美國B.歐共體的經濟實力已經超過美國C.歐共體與美國之間存在利益沖突D.歐共體與美國的矛盾不可調和4.“法國有了超越歐洲所有社會的民事立法,而那時歐洲社會還保持著中世紀的法律體制,而隨著法國對外戰爭的勝利和占領,這一切給歐洲大陸以不可思議的推動力。”這段材料表明A.法國有了領導歐洲立法的義務B.《人權宣言》起到立法規范的作用C.《拿破侖法典》起到立法規范的作用D.拿破侖戰爭占領整個歐洲5.南京不但素有“六朝古都”之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同時還見證了許多近代史上重大的歷史時刻。下列歷史事件發生于南京的有A.中華民國成立B.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建C.蔣家王朝的滅亡D.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6.美國新聞記者約翰·里德在其采訪錄《震撼世界的十天》一書中真實記錄了“親眼所見的一段劇變的歷史”。其中有“反對政府”“反對戰爭”“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陣痛,正在生育出一個新的世界”等內容。此書反映的是A.獨立戰爭 B.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C.巴黎公社 D.俄國十月革命勝利7.一個公民只要有任何長處,他就會受到提攜,擔任公職,這是作為他優點的獎賞,跟特權是兩碼事,以上情景最有可能出現于A.古希臘B.古印度C.古巴比倫D.古埃及8.著名學者錢乘旦認為:在現代化推進的過程中,在“抗拒”與“接受”之外,“還有第三種可能性……它接受現代化是為了控制現代化,讓它為維護傳統的價值取向服務”。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符合上述觀點的是A.洋務運動B.辛亥革命C.戊戌變法D.新文化運動9.某校要舉行紀年五四運動100周年圖片展覽,你認為哪一幅圖片不能入選()A. B.C. D.10.在對薩拉熱窩事件的討論過程中,小明認為這是一次恐怖襲擊。小龍認為這是一次捍衛民族利益的正義行為。小華卻認為他們都不對,它的最大影響是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老師總結時卻充分肯定了他們的結論,這三個方面是同一個事件,這三個方面是A.原因、結果、影響 B.手段、目的、影響C.原因、過程、結果 D.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11.人類文明的發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資源的涌入,而是人類的交流。哥倫布不僅是看到了美洲,并且把這一信息帶回了歐洲,是信息的一來一往奠定了這件事的地位。此觀點意在強調A.哥倫布最早到達了美洲B.交流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C.哥倫布完成了環球行D.歐洲知道了歐洲以外的世界12.有學者認為,“它(科舉制)是唯一沒有被動搖過基礎的制度,是在權威一再崩潰和顛覆中唯一能維持全面而廣泛影響的制度”,“中國競爭性文士考試制度是該國特有的制度,并持續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舉制()A.有利于選拔社會人才 B.可以推動教育發展C.具有穩定性和延續性 D.能夠防止政權覆滅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舉出古希臘兩個最著名的城邦的名稱。14.寫出二戰期間,粉碎德軍和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的戰役分別是什么?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魏主欲變北俗,引見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資治通鑒》“魏主”指的是誰?上述材料是其改革中的哪一項?你能列舉出其改革中改變鮮卑族風俗的其他內容嗎?本次改革有何影響?從“魏主”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魏晉南北朝時期另一社會特征是什么?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出的是主權在民的思想,而《中華民國約法》將內閣制改為總統制外,還將立法完全降為行政的附庸,實際上是袁世凱專制的思想,D符合題意;《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實行責任內閣制,A不符合題意;中華帝國不是《中華民國約法》中規定,B不符合題意;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屬于現象,不是本質的變化,C不符合題意。故選D。2、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發動了七七事變,這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故C符合題意;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故排除A;西安事變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故排除B;八一三事變發生于1937年8月13日,全國性抗日戰爭已爆發,故排除D。故本題選C。3、C【解析】

依據材料“在九國商談有關政治行動、組織機構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張談判桌上,我們不能保證都有美國的座位”可以得出,歐洲企圖擺脫美國的控制,由此可以得出歐共體與美國之間存在利益沖突。故選C。4、C【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法國有了超越歐洲所有社會的民事立法、隨著法國對外戰爭的勝利和占領,這一切給歐洲大陸以不可思議的推動力”可知,拿破侖時期,頒布了《法典》,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隨著拿破侖的對外戰爭進一步擴大了《拿破侖法典》的影響力,故C符合題意;法國有了領導歐洲立法的義務、《人權宣言》起到立法規范的作用、拿破侖戰爭占領整個歐洲與題干無關,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5、AC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第一支紅軍堅強的隊伍成立于井岡山;1949年4月南京解放,蔣家王朝滅亡;1842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在南京簽訂。所以ACD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CD。6、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俄國二月革命以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國內掀起了廣泛的“反對政府”“反對戰爭”“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的反戰運動,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列寧的領導下,進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故D符合題意;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枷鎖,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故A不符合題意;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是因為法國的封建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故B不符合題意;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但最終失敗,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7、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時期,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伯里克利擴大了公民權利,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A符合題干;古印度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即種姓制度,B不符合題干;《漢謨拉比法典》記載,古巴比倫分為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和奴隸三個嚴格的社會等級,C不符合題干;古埃及的金字塔反映了它的社會等級,D不符合題干,故本題選A.8、A【解析】

依據材料中“它接受現代化是為了控制現代化,讓它為維護傳統的價值取向服務”符合洋務派中體西用的思想,即師夷長技以制夷。結合課本所學,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目的是抵御西方的入侵,維護清王朝的統治,A項符合題意;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B項不合題意;戊戌變法提倡變法圖強,推行維新變法運動。C項不合題意;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大旗,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9、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爆發于1919年,反日救國指的是日本的侵略,時間是1931年開始的,D項符合題意;當時出現的斗爭方式包括游行示威、商人罷市等,英雄歸來指的是五四運動時期釋放了當時被捕的學生。所以ABC項都與五四運動相關,故選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五四運動爆發的時間和過程,牢記關于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10、B【解析】

根據題干“這是一次恐怖襲擊”和“這是一次捍衛民族利益的正義行為”’和“它的最大影響是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信息可知,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是塞爾維亞愛國青年為了捍衛國家獨立進行的一次恐怖襲擊事件,直接導致了一戰的發生,由此可知,“這是一次恐怖襲擊”是手段;“這是一次捍衛民族利益的正義行為”是目的;“它的最大影響是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影響,ACD描述不準確,所以答案選擇B。11、B【解析】依據材料“人類文明的發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資源的涌入,而是人類的交流。”反映了人類的交流促進了文明的發展;“哥倫布不僅是看到了美洲,并且把這一信息帶回了歐洲,是信息的一來一往奠定了這件事的地位。”反映了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奠定了歐洲和美洲的交流,促進了美洲和歐洲的交流。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材料中沒有體現,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12、C【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唯一沒有被動搖過基礎的制度、持續了一千多年”可知,此內容反映了科舉制具有穩定性和延續性,故C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科舉制有利于選拔社會人才、可以推動教育發展、能夠防止政權覆滅,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唯一沒有被動搖過基礎的制度、持續了一千多年”是解題的關鍵,逐一分析各選項。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雅典和斯巴達。【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它和古羅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希臘城邦一般是以一個城市或市鎮為中心,把周圍的農村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小國。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小國寡民”。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過幾千人。最大的城邦斯巴達,領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古代希臘半島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雅典和斯巴達是希臘最重要的城邦。14、莫斯科保衛戰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平型關大捷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德戰爭爆發后,德軍長驅直入,很快便進攻到莫斯科郊區。在危急時刻,蘇聯軍民進行了頑強抵抗,最終取得了勝利.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標志著德軍閃電戰的失敗與“不可戰勝”神話的破滅。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平型關殲敵1000余人,取得了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大勝利;粉碎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振奮和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士氣。15、(1)北魏孝文帝(2)學習漢語。(3)穿漢服;采用漢姓;與漢人通婚(4)促進了民族交融;使中原文化得到豐富和發展。(5)富有改革創新精神(6)政權分立【解析】

(1)依據材料內容“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內容是對孝文帝改革的描述。魏主是孝文帝。(2)依據材料內容“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內容是對孝文帝學習漢語內容改革的描述。(3)根據所學可知,除了學習漢語,還有采用漢姓;在朝廷上官員必須穿戴漢族服飾;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