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感性與理性的力量_第1頁
如何利用感性與理性的力量_第2頁
如何利用感性與理性的力量_第3頁
如何利用感性與理性的力量_第4頁
如何利用感性與理性的力量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極具參考價值,如若有用請打賞支持我們!不勝感激!如何利用感性與理性的力量(職場經驗)感性和理性是人性中神秘而蘊含能量的特質。領導者有時候需要展示理性的形象,有時候也需要露出自己感性的一面。問題是,應該在何時、何地,對何人展示感性?在什么情況下應該表現理性?如何做到感性與理性的收放自如?如何培養自己這種感性與理性交替運用和靈活應用的能力?

一、還原感性和理性的真相

所有人都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感性直觀、快速、率真,體現人的天性;理性深沉、審慎、睿智,代表人的覺悟。善于恰當地表現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的不同側面,展現個人的特質,是一門修身的藝術,能幫助企業領導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塑造豐滿的個性和獨特的風格,成為一個富有魅力的人。

很多企業領導者更多注重理性的修煉,因此,在管理中大都表現出理性的一面:冷靜、理智、邏輯分析、用數據說話等,而忽視感性的運用。將感性與理性相對照,感性就成了非理性,比如感情用事或者多愁善感,都是人們對感性的偏見和誤解,所以很多人把感性作為敏感、軟弱和幼稚的象征,賦予了一些負面的意義。人們因而不自覺地追求理性,對感性盡量繞道而行,也就使很多企業領導人隱藏起自己的感情,以一副刻板的面孔、冷靜的分析、縝密的思維、果決的行動等形象展示在眾人的面前。

隨著社會的發展,詼諧幽默、富有愛心、善解人意等特質大受歡迎,人們逐漸認識到感性一詞的感情色彩并不是非常消極的貶義詞。比如,感性的人感情外露、富有同情心,與冷漠和內斂相對,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和感染力。這樣的人工作很有激情、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同時,感性體現了一種人性化的為人處世法則,所以又煥發起了人們對于感性的追求,對于感性的展現欲望也凸顯出來。

在南非世界杯1/4決賽德國阿根廷之戰中,德國隊4比0完勝阿根廷隊,現場觀戰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就將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感性顯露的時候,人往往投入到自己的內在之中,感受當下的感受。感性是直接的,當有一件事情發生時,看到或聽到后感受也隨之而來,這是自動發生的,不受大腦的控制;理性的思考,主要是向著縱深方向發展,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然后歸納總結。這個時候人往往與自我感覺相脫離,目的是排除個人因素的摻雜,包括當前的自身感受和表面的現象,免受人為因素的干擾,達到客觀判斷的目的。

感性和理性有時候不容易區分,人們往往意識不到兩者的區別,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我們看到有的人更偏于理性,有的人更重感性。比如男人購物的時候,一般目的明確,直奔目標,買好了就走人,這是一種理性的行為;而女人進了商場往往流連忘返,也許開始并沒有什么目標,但當找到了感覺后會滿載而歸,如果找不到感覺就空手而回,這就是女人感性的特點。

感性和理性在一個人身上是同時存在的,比如看到受難的人,感性是同情和關注,理性則問自己如何幫助他,這個人可能會伸出援助之手,此時感性和理性的部分合二為一。而有的時候感性和理性之間發生沖突,比如被領導批評,感性上是抵觸的,覺得自己委屈,想當面反駁為自己辯護或想沖冠一怒離開公司,而理性層面告訴自己:他是老板,我必須聽他的話,因為我還要在這里繼續工作。

感性和理性同等重要,關鍵是何時何地、何種場合、對什么人、用什么分寸來表現,所以,善用感性和理性有助于人格魅力的提升。掌握了這門藝術,就能豐富自己,成為一個直覺的智慧者、率性而自然的思想家。

二、讓自己在感性與理性間自如轉換

理性和感性是互通的,慣于理性思維的人也可以很感性、很投入;而感性的人也可以非常理性地觀察自己。

事實上,人在生活中會經常處于不同的狀態之下,有時感性,有時理性。假設一個人正在玩過山車,當感覺非常強烈、很開心的時候,是感性的狀態;如果當時拍了錄像,之后在錄像中看到當時的情景,在觀看的時候已經是處于理性狀態了。成功的自我管理者更善于運用兩者,能夠辨別和選擇感性和理性,自由地穿行于兩者之間,讓感性和理性保持暢通。

2010年G20峰會舉辦期間,南非世界杯正如火如荼。6月27日,正在多倫多參會的英國首相卡梅倫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忙里偷閑,兩個人坐在一起觀看了16強淘汰賽中英國和德國隊下半場的比賽。兩國領袖的看球約會,在峰會官方紀錄上被注解為雙邊會談。

看球的激動心情并未影響默克爾的工作,她的就發達國家縮減公共財政制定具體的數字目標的主張被寫進了峰會的公告中。在默克爾身上,感性和理性的轉換運用自如。理性和感性同為自身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領導者都要善加利用,偏廢了哪一個都是極大的浪費。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可以不斷地把從理性得出的成熟經驗輸送到感性來儲存,事情來了感性就自動處理,理性的空間就會開闊,需要處理的問題就更明晰,更容易集中處理,效果當然也就更好。

前貝塔斯曼旗下歐唯特信息系統中國區CEO郭海晨曾有一段這樣的回憶:

剛被內定為CEO后,去德國和新上司會面。說是會面,其實是上任前最后的考察。

白天聊完工作,晚上德國上司拉我去了當地的歌劇院,聽的是威爾第的Rigoletto(弄臣),還好我在國內聽過其中的著名唱段女人善變,對威爾第的其他歌劇,也略知一二,可以應對。

不經意間,我隱約感覺到了一些不同,后來才慢慢確認,德國上司是在評判我對歐洲乃至世界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我的那位德國上司,平時工作強調事實、數據、邏輯,是個冷靜的思考者,但后來發現他彈得一手專業的鋼琴,聽到瓦格納的歌劇居然潸然淚下。

德國人認為能理解音樂的人比一般人聰明25%,德國的作曲家門德爾松,把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的特點交織在一起,音樂既含有古典主義的邏輯性,又帶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性。

看來有智慧的領導人,應該是具有高度的理性,同時不失感性和想象的思維。

現在想來,德國上司當時的用意,看來不只是考察一個潛在領導人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開放心態那么簡單。

大凡領導人還在中層的時候,往往靠開疆拓土的武功取勝,至少在公司體系中,銷售額和利潤的增長是硬指標。然而建設一個氣韻持久的公司,根基在于庶民、在于武功,魂魄卻是在于廟堂,在于文治,在于其廟堂中領導人的精神世界。孔子說要治國平天下,先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

多數前提都是精神層面的內圣。

商業如同戰爭,治理公司如同治理國家和地域。綜觀古往今來,領導人只有文韜,溺其所學,是修不出其政治、領導生涯的。同理,只能彎弓射大雕的,很少能建設一個持久的基業,富不過三代。

雖然領導人的人文情懷,從來也沒被哪家公司作為考核的指標,打天下出身的領導人,也認為偃兵修文無大必要;但優秀的領導人要想淵謀遠略,沒有理智邏輯和情感人文在哲學思維層面上的結合,確也難矣。

三、如何做到感性與理性的自如轉換?

對感性和理性重要性的覺察,是利用它們的前提,我們可以用投入和抽離技術來達到感性或理性的狀態。

所謂的投入是指自己正處在一個和自我相連接的狀態之中,也就是此時此地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感覺,包括身體的感受和情緒的體驗,與自己的感情進行非常通暢的交流。如果做到了這點,說明你是處于一種投入狀態。比如與自己的伴侶在一起,如果處于一種投入狀態,你會容易感知和體會到自己及對方的感覺和情緒。

所謂的抽離則是指不與自己的感情相連接,而是跳出自己之外看自己、觀察自己。比如,下屬把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給搞砸了,你正要暴怒,突然抬頭看見對面鏡子中的自己臉紅脖子粗的樣子,感覺特別難看,也喪失了領導者的風度,于是內心釋然。此時,你內心雖然生氣,但是你想:關鍵是找出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臭罵一通不管用。如果你能意識到這一點,則此時的你處于抽離狀態。抽離的狀態代表的是理性。

那些非常理性思考的人經常處于抽離的狀態。而感性的人非常善于連接,經常處于投入狀態。理性和感性同時也是互通的,慣于理性思維的人也會很感性,可以很投入;而感性的人也可以非常理性地觀察自己,可以很好地抽離。

事實上,人在生活中會經常處于不同的狀態之下,有時候投入,有時候抽離。假設一個人正在玩過山車,當感覺非常強烈,很開心的時候,是投入、連接的狀態;有可能別人當時拍了錄像或者照片,后來在電視上看到當時的情景,在觀看的時候處于抽離的感知層面。這時候,他很清楚地知道,當時在玩過山車,感覺怎么樣,看這段錄像的時候就是抽離狀態,和坐過山車時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兩種狀態都很正常,每個人都能體會。成功的自我管理者更會善于運用兩者,能夠辨別和選擇什么時候投入,什么時候抽離,可以自我決定,不使它成為一種偶然事件,自由地穿行于兩者之間,讓感性和理性保持暢通。

在真正的生活中,人是處在投入狀態的,這時候完全跟自己在一起,在抽離狀態時,跳出了自己的框架,是在審視生活。有一種人很善于安排時間,能夠很好地抽離開時間本身來審視它,很善于把整個一生分成不同時間段來安排,這種人是比較理性的。而另一種人,可以把他叫做準時的人,并不是說他非常準時,而恰恰是我們所認為不準時的人。這種人生活在他的時間里,他將時間伴隨著生活,緊緊相連,常常會忘掉時間,常常會遲到,因為對于他們來說,現在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