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復習:詩歌訓練辛棄疾詩詞_第1頁
2023屆高考復習:詩歌訓練辛棄疾詩詞_第2頁
2023屆高考復習:詩歌訓練辛棄疾詩詞_第3頁
2023屆高考復習:詩歌訓練辛棄疾詩詞_第4頁
2023屆高考復習:詩歌訓練辛棄疾詩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專題訓練…?辛棄疾詩詞訓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伴①

(宋)辛棄疾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

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苑紡②江上,在深兒女燈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③,留教視草④,卻⑤遣籌邊。長安故

人問我,道愁腸滯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注】①范悴:即范昂,曾任滁州通判;伸:副職。辛棄疾為范昂赴臨安送行而作此詞。

②菊:蔬菜羹;妒:夢魚膾。③夜半承明:漢有承明廬,為朝官值宿之處。④視草:為皇

帝起草詔書。⑤卻:又。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前三句"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陡然而起,直抒胸臆,以高屋建瓶之勢籠

罩全篇。

B.“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都不管”“只管”道盡“水”與“西風”的無

情,一語雙關,既設想友人別后歸途情景,又暗喻范偉離任乃朝中局勢所致。

C.“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格調轉亢,詞人用積極的精神、昂揚的語調為友

人入朝壯色,寄托了詞人的理想,表明愿為光復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

D.“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稀酒只依然。”詞人借酒消愁,為酒所困,流露了無可奈何、

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

2.辛棄疾是“一世之豪,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范開《稼軒詞序》),結合該詞下闕

簡要分析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各題。

賀新郎?別茂嘉①十二弟

辛棄疾

綠樹聽鶉篇。更那堪、鵑鴿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

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②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③。看燕燕④,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⑤、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

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棄疾族弟,時因事貶官。此詞大約作于詞人閑居鉛山期間。②馬上琵

琶:指王昭君出塞事。③“更長門”句: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時辭別“漢闕”,幽團長門宮。

④燕燕:《詩經?鄴風》有《燕燕》詩,相傳為衛莊公之妻莊姜望著燕燕雙飛,送別休棄去

國的莊公之妾戴媯而作。⑤向河梁:指李陵送別蘇武歸漢。

3.下列關于這首詞的賞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開頭借三種悲鳴的鳥聲起興,形成強烈的悲戚氣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算未抵,人間離別”將人間離別和啼島的悲鳴作一比較,引出下文轉入送別正題。

C.“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寫啼鳥也解人間恨事,襯托人的離別之恨。

D.結尾點題,“誰共我,醉明月”將上文中凌空馳聘的想象和描寫迅速地歸結到送別茂嘉

的事。

4.“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主要運用了何種寫作手法,簡

要分析其作用。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賀新郎?用前韻再賦①

辛棄疾

肘后俄生柳咒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手淋浪③才有用,閑卻持螯左手久謾贏

得、傷今感舊。投閣先生⑤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后。持此語,問烏有。

青山幸自重重秀。問新來、蕭蕭木落,頗堪秋否。總被西風都瘦損,依舊千巖萬岫。把萬

事、無言搔首。翁比渠儂人誰好,是我常、與我周旋久。寧作我⑥,一杯酒。

【注】①此詞作于辛棄疾罷居鉛山瓢泉期間。②肘后俄生柳:喻世事變幻無常,典出《莊

子?至樂篇》。柳:通“瘤”。③淋浪;指開懷暢飲。④畢卓嗜酒,以為一生持蟹暢飲,泡在

酒池之中方是樂事。⑤投閣先生:即漢代揚雄,詞人借指自己。⑥《世說新語?品藻》:“桓

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加

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開頭兩句,詞人借用《莊子》中的典故,抒發了世事無常、人生失意之感。

B.上闋第三句,表達了詞人只能手把蟹螯、借酒消愁來打發日子的無奈。

C.“投閣”句,化用揚雄的典故,抒發了人生中的是非曲直生前死后俱難了結的感慨。

D.上闋用典豐富,兼用夸張的表現手法,將詞人內心的牢騷與憤懣表現得淋漓盡致。

6.下闋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抒發了哪些思想感情?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一剪梅?中秋無月

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7.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和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憶對”三句是回憶以前那個花好月圓的中秋節情景:天晴風靜,皓月當空,桂花飄

香,飲酒樂甚,心情非常舒暢。

B.“今宵,,三句,寫今夜無月的情景,但詞人并未直接寫出,而是說今晚飲酒還是和以前

一樣的,但云雨沾濕紗窗的景色。

C.“渾欲”三句說詞人因不見明月而憂愁,真想乘風上天去問個究竟,為什么中秋之夜沒

有月亮呢?但“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想問也問不成。

D.這是一首描寫中秋賞月未得的詞。上片通過回憶中秋月景來寫今宵中秋無月的遺憾;

下片借詠中秋無月,賞月不得,抒發思鄉的羈旅之愁。

8.詞上片在景物描寫上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結合詞句作簡要分析。

五、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宋〕辛棄疾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鵡塢聲里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裝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注】①此詞作于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點刑獄調任京西轉運判官,次

年又調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撫使,輾轉又調任湖南。②招魂:《楚辭》中作品,屈原所作。

③語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句“紈綺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9.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前兩句寫景,著眼于視覺,以黃昏燈火襯托郁悶心理,以“來去云”暗喻詞人仕途

漂泊不定的狀態。

B.“鵬鴿聲”兩句,前句繪聲,后句敘事,以鶻鴿的歡啼烘托詞人“瀟湘逢故人”的欣喜,

“逢故人”則妙應標題。

C.“揮羽扇”三句追敘往昔抗金軍旅生涯,僅僅十一字,就塑造出了詞人自己英氣勃發、

縱橫殺敵的儒將形象。

D.“憔悴”點出如今的蒼老模樣,“儒冠”借代書生身份,一個“誤”字,語調低沉,感情湊

恰,充溢不平之氣。

10.簡要分析下闋的表現手法及抒發的情感。

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

辛棄疾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注:此詩作于南宋淳熙八年(H81年)至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年間,作者閑居帶湖、

瓢泉,其間除南宋紹熙三年(1192年)至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一度被起用為福建安撫

使外,一直賦閑在家。

1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寫詞人整日借酒澆愁,一生的夢想因沒能改變時局而全部成

空,一個“空”字道盡心酸無限。

B.“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寫詞人回想少年歌舞升平的時光,表現出詞人在現實不如意

的情況下對美好過往的留戀。

C.“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寫詞人被鳴鐘吵醒后再難入眠,面對的是“卷地西風”。

“卷地西風”暗指嚴酷的現實。

D.這首詞豐富的聯想與跌宕起伏的筆法相結合,通篇蘊含著開闔頓挫、騰挪跌宕的氣

勢,與詞人沉郁雄放的風格相一致。

12.這首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驀山溪?停云竹逕初成①

辛棄疾

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喚取故人來,伴先生、風煙杖展。行穿窈窕,時歷小崎嘔,斜帶

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淵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細雨。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還一

似,笑翁詩②,句沒安排處支

【注】①此詞約作于慶元元年(1195)辛棄疾隱居瓢泉之時。辛棄疾第二次落職之后,他

在江西鉛山瓢泉有了新居,新居內有亭,詞人看到亭子想起陶淵明的《停云》詩作,寫下

這首詞。②一似:很像。翁:指詞人自己。③句沒安排處:謂沒有把“野花啼鳥”在詩句中

安排好。

1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極力描寫“停云”周圍的山水之美:小橋流水,丘壑間錯,幽徑崎嶇,翠竹夾道。

B.上闋“行穿”二句,化用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的句

意。

C.下闋開頭,詞人舉杯獨酌,覺得自己時下的生活頗有當年陶淵明歸田園居的風味。

D.全詞將描寫、抒情、議論融為一體,表達出詞人隱逸的情趣和超脫現實的心境。

14.這首詞結尾“野花啼鳥……句沒安排處”涉筆成趣,含蓄蘊藉。請簡要賞析。

八、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賀新郎?賦琵琶①

辛棄疾

鳳尾龍香撥,自開元《霓裳曲》罷,幾番風月,最苦濟陽江頭客,畫舸亭亭待發,記出寒

②、黃云堆雪。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

遼陽?驛使音塵絕,瑣窗寒,輕攏慢捻,淚珠盈睫,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

千古事,云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⑤北繁華歌,彈到此,為嗚咽。

[注]①這首詞為作者謫居江西上饒時所作。②出塞,指昭君出寨。③遼陽征戍之

地。④賀老,指開元、天寶年間善彈琵琶的藝人賀懷智。⑤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

唐玄宗曾在此賞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調》三首。

15.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楊貴妃抱過的琵琶開篇,目的是批評玄宗沉湎于酒色。

B.“濟陽江頭”句以白居易送客聞琵琶事自比,表達謫居之苦。

C.“賀老定場無消息”寫出作者為朝中無人、國勢衰微而擔憂。

D.“想沉香亭北繁華歇”化用李白之典,寫出盛世已去的無限悲慨。

16.清人陳廷焯評本詞“無一字不嗚咽”。請結合具體詞句,至少選擇三處,談談你對此評

論的理解。

【答案】

1.D“消極避世”說法有誤。“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薪酒只依然”的意思是倘若友人去了

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訴他們,自己仍然是借酒銷愁,為酒所困,而這并不是詞人主

動選擇的消極避世,而是自己想有一番作為卻不得重用的苦悶。

2.①激勵友人奮進,稱贊他的才能,希望他得到重用,到玉殿為皇帝起草制詔;②殺敵

報國的渴望,有為國效力的壯志豪情,而夢中才有執弓弦馳騁戰場的場景。③壯志難酬的

苦悶,自己不能去朝天,依然愁腸滿懷,借酒澆愁。

3.C“寫啼鳥也解人間恨事”錯誤,應該是啼鳥只解春歸之恨,它不解人間恨事。

4.(1)用典,此句化用了燕太子丹易水送別荊軻前往刺殺秦王的典故。

作用:(1)渲染出一種慷慨激昂、沉重悲壯的氛圍。(2)借易水送別表達自己與族弟分

別時內心的沉痛與不舍,(3)借荊軻刺秦的失敗,抒發自己對族弟因事貶官的同情與悲慨

以及自身壯志難酬的憤慨。

5.D”兼用夸張的表現手法”錯誤,根據“肘后俄生柳”“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

手淋浪才有用,閑卻持螯左手”“投閣先生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后”“持此語,問烏

有“可知,上闋用典豐富,將詞人內心的牢騷與憤懣表現得淋漓盡致,沒有使用夸張的表

現手法。

6.①信喻。以“青山”自比,抒發了縱使困難打擊再多,也會像青山那樣堅貞不屈、傲然

挺立的情懷。②用典。借用段浩的典故,表達了詞人追求真我、獨立不阿、絕不屈服于小

人的決心。

7.D“抒發思鄉的羈旅之愁”理解錯誤,下片寫無月之夜的孤寂愁懷。“渾欲”三句,寫企盼

中秋之月的心情。“渾欲乘風問化工”寫出盼月心情之急切,倍見其遺恨之深。此句暗中透

出詞人被朝廷閑置不用,報國無門之恨。“路也難通,信也難通。”寫出愿望難以實現的無

可奈何之情狀,其怨恨之情顯而易見。結末三句以景作結,寫中秋無月之夜的寂寞愁情。

詞人在無奈之下,只得以紅燭為伴,借酒澆愁,慢歌獨飲,聊以自慰,以此來打發這個無

月的漫漫長夜。其孤苦之狀,歷歷在目。可見,并沒有抒發思鄉的羈旅之愁。

8.①對比和反復,“憶對”與“今宵”,用往昔花好月圓的中秋美景,反襯今夜無月的孤

寂,“在杯中”“濕紗窗”,反復詠嘆,含蓄且耐人尋味。②虛實結合,借“今宵樓上一尊同”

巧妙將往昔與今夜的中秋景致聯系在一起;③白描“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濕紗窗”等

句,粗筆勾勒花月掩映杯酒和云雨沾濕紗窗的景色。

9.B"鵬鴿的歡啼”錯誤,“鵬鴿聲”一向給人以悲涼之感。黃昏時分的山村,詞人聽到陣陣

鵬鴻的叫聲,心中不禁頓生悲涼;聯想自己的前途未卜,更覺得凄涼萬分,此時的氣氛是

沉悶和凄苦的。“鵬鵑聲里數家村”一句“以鵬鴿的哀鳴烘托詞人心境的黯然凄涼”。

10.①下闋全用典故,前兩句化用蘇軾寫周瑜“羽扇綸巾”的詩句,以周瑜自比,形象地展

現了詞人早年抗金的神采與豪情壯志;后三句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