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茂名二十中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1頁
廣東省茂名二十中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2頁
廣東省茂名二十中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3頁
廣東省茂名二十中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4頁
廣東省茂名二十中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6-2017學年廣東省茂名二十中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5分)(請把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目前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A.山頂洞人 B.元謀人 C.藍田人 D.北京人2.如圖所示為根據化石復原的遠古人類頭像,這種遠古人類是()A.山頂洞人 B.元謀人 C.藍田人 D.北京人3.下列關于北京人的說法,正確的是()A.會種植水稻 B.已經學會用火燒烤食物C.同現代人長得一模一樣 D.會制作彩陶4.如圖是哪個原始居民的房屋?()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5.歷史老師在介紹我國一處早期文化遺址時,提到“黃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此文化遺址應是()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河姆渡遺址6.導致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習慣 B.生產工具 C.自然環境 D.生產力水平7.下列國家中最早種植水稻的是()A.印度 B.中國 C.埃及 D.泰國8.“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針,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孫中山先生這首詩歌頌的是()A.黃帝 B.炎帝 C.堯 D.舜9.“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與下面哪個部落聯盟首領有關()A.黃帝 B.堯 C.舜 D.禹10.我國神話傳說中,堯舜禹都是通過推舉的方式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歷史上把這種產生首領的辦法稱為()A.禪讓制 B.世襲制 C.私有制 D.等級制1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A.夏 B.商 C.周 D.秦12.小說《封神榜》中有關“炮烙之刑、以酒為池”的描寫,反映了統治者極度暴虐腐朽。這與下面哪位統治者有關?()A.夏桀 B.商紂王 C.周厲王 D.周幽王13.下列內容中,標志著我國由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A.舜傳位給禹 B.啟繼承父親禹的位置C.禹建立夏朝 D.禹帝代替舜帝14.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A.建國者沒有打好基礎B.不注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C.最后一個國君暴虐殘酷D.內部發生嚴重的叛亂15.人們常將山東稱作齊魯大地,將河北稱作燕趙大地.這源于西周實行的()A.分封制 B.郡縣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16.“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說明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諸侯的兵力 B.保證國家的兵源C.鞏固周王的統治 D.保證國家財政收入17.早在原始社會晚期,我們的祖先就能制造青銅器,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青銅器是在我國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A.利簋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編鐘18.我們現在已知最早的漢字是()A.金文 B.隸書 C.小篆 D.甲骨文19.春秋時期的首位霸主是()A.楚莊王 B.宋襄公 C.齊桓公 D.秦穆公20.據《史記》記載,一位諸侯國的國君為了報仇雪恨,“若身焦思,置膽于座,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位國君是()A.齊桓公 B.楚莊王 C.吳王闔閭 D.越王勾踐21.春秋時代,社會風雷激蕩,烽煙四起,戰火連天。下列說法不符合這一時期的是()A.開始出現鐵農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強大的諸侯C.強大的諸侯競相爭當霸主 D.諸侯國的數量越來越多22.有一個曾稱霸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在《戰國形式圖》上找不到,該諸侯國是()A.晉 B.齊 C.楚 D.秦23.改革是一個國家前進的動力,戰國時期為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的改革是()A.管仲改革 B.吳起變法 C.陳勝吳廣起義 D.商鞅變法24.公元前350年,一個叫張三的秦國人勤勞耕作,生產出許多糧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A.授予爵位 B.免除徭役 C.授予田宅 D.免除賦稅25.“斬獲一個敵人首級,可獲一級爵位,一處田宅,數名侍從。”這反映了商鞅變法的哪項措施()A.國家承認上地私有B.允許土地自由買變C.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建立縣制26.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其核心思想是()A.“仁” B.“無為而治”C.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治的 D.“兼愛”,“非攻”27.今天我們要研究春秋時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首先應該查閱()A.《論語》 B.《春秋》 C.《詩經》 D.《左傳》28.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其主張對當時封建統治最有用的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29.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夏朝30.秦朝的最高統治者稱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A.皇帝 B.大王 C.秦王 D.黃帝二、單項選擇題(每題2.5分)(請把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31.能夠較典型的反映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是()①北京人②山頂洞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2.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是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它主要是由哪兩個部落聯合發展而來的?()①炎帝部落②黃帝部落③堯部落④舜部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33.下列有關中國古代朝代、歷史時期興替呈現正確的是()①夏→商②西周→東周③戰國→春秋④商→東周⑤商→西周。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34.作為一個時期的名稱,“戰國”因戰爭眾多、爭奪激烈而得名.這一時期的著名戰役有()①城濮之戰②桂陵之戰③長平之戰④牧野之戰.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5.商鞅變法的措施中對下列哪幾種人有獎勵()①書讀得好的人②農業生產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36.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①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買賣②獎勵耕戰③根據軍功授予爵位和田宅④建立縣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37.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水利工程,下列關于都江堰的說法正確的是()①由李冰主持建造②修建于西周時期③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④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8.和諧發展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假如你要研習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因素,你會研習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主張()①孔子②孟子③孫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39.學了“百家爭鳴”知識后,同學們在討論本班任課教師的管理風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語文趙老師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頗有儒家真諦②數學錢老師深入了解學生,要求大家互愛互利,頗有道家風范③科學孫老師講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典型墨家風格④社會李老師嚴格執行班規,照章辦事,深受法家影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0.秦始皇在中央政府設置的官職有()①丞相②縣令③太尉④御史大夫⑤郡守.A.①②③④⑤ B.②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三、雙項選擇題(每題3分,只有兩個正確的答案,多選或錯選不得分,選一個且正確得1分)(請把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41.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進步表現在()A.種植農作物,開創原始農耕文化B.過著群居生活C.學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生活D.會保存火種42.被尊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黃帝 B.炎帝 C.堯 D.舜43.從“公天下”到“家天下”是()A.歷史的倒退B.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C.歷史的進步D.與生產力發展水平不相符合的44.下列諸侯國中,既屬于“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之一的是()A.齊國 B.吳國 C.晉國 D.宋國45.下列關于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和兼并戰爭的評價,正確的是()A.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B.加快了統一步伐C.加劇了分裂 D.不利于民族融合46.秦朝為加強中央集權而采取的措施是()A.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B.頒布“推恩令”,加強監察制度C.焚書坑儒D.沿用并完善了科舉制47.你如果是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一位丞相,可能會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發生?()A.書同文,車同軌 B.張騫出使西域C.商鞅變法 D.修筑長城48.某影星在電影《墨攻》中扮演了一位墨家的門人,以下符合他的觀點()A.主張民貴君輕 B.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C.主張順其自然 D.提倡節儉49.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表現有()A.鐵農具的使用與普及 B.牛耕的使用與推廣C.地主和農民兩個階級的產生 D.諸侯國紛紛變法圖強50.下列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學術繁榮局面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各學派的主張都被采用解決社會問題B.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C.各學派相互辯論D.各學派的思想后來發展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2016-2017學年廣東省茂名二十中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5分)(請把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目前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A.山頂洞人 B.元謀人 C.藍田人 D.北京人【考點】我國最早的人類—元謀人.【分析】本題考查元謀人.【解答】根據已學知識可知,在云南省元謀縣,我國科學家發現了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塊燒骨,經專家鑒定,證明他們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這一遠古人類就是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目前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故選B.2.如圖所示為根據化石復原的遠古人類頭像,這種遠古人類是()A.山頂洞人 B.元謀人 C.藍田人 D.北京人【考點】北京人.【分析】本題考查了遠古北京人.【解答】題干給出的是北京人頭像復原圖,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額低平,眉脊骨粗壯,顴骨高突,吻部前伸,沒有明顯的下顎.故選D.3.下列關于北京人的說法,正確的是()A.會種植水稻 B.已經學會用火燒烤食物C.同現代人長得一模一樣 D.會制作彩陶【考點】北京人.【分析】本題考查北京人.【解答】北京人發現于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龍骨山洞穴里.距今大約20萬年到70萬年,已經學會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種.會種植水稻是河姆渡人的生活狀況,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不同現代人長得一模一樣,會制作彩陶的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狀況.故選B.4.如圖是哪個原始居民的房屋?()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考點】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分析】本題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解答】圖片反映的是干欄式房子,據所學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欄式房子.故選C.5.歷史老師在介紹我國一處早期文化遺址時,提到“黃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此文化遺址應是()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河姆渡遺址【考點】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半坡文明.【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半坡氏族聚落起源于黃河流域,他們最早種植粟,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故選C.6.導致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習慣 B.生產工具 C.自然環境 D.生產力水平【考點】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題考查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解答】導致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環境,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陜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兩地氣候條件不同.故選C.7.下列國家中最早種植水稻的是()A.印度 B.中國 C.埃及 D.泰國【考點】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分析】本題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解答】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故選B.8.“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針,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孫中山先生這首詩歌頌的是()A.黃帝 B.炎帝 C.堯 D.舜【考點】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人文初祖的知識點.【解答】由材料中的“軒轅”可知,題干中的材料是孫中山先生對黃帝的頌揚.相傳,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等.后人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故選A.9.“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與下面哪個部落聯盟首領有關()A.黃帝 B.堯 C.舜 D.禹【考點】堯舜禹的“禪讓”.【分析】本題考查了大禹治水的經歷.【解答】大禹領導人民治理洪水,與群眾同甘共苦,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故選D.10.我國神話傳說中,堯舜禹都是通過推舉的方式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歷史上把這種產生首領的辦法稱為()A.禪讓制 B.世襲制 C.私有制 D.等級制【考點】堯舜禹的“禪讓”.【分析】本題考查禪讓制.【解答】堯舜禹都是我國黃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相傳,堯年老的時候,征求各部落首領的意見,推舉舜做他的繼承人.舜年老的時候,采用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轉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制”.故選A.1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A.夏 B.商 C.周 D.秦【考點】夏朝的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建立.【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夏朝.【解答】隨著社會生產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財產更多,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故選A.12.小說《封神榜》中有關“炮烙之刑、以酒為池”的描寫,反映了統治者極度暴虐腐朽。這與下面哪位統治者有關?()A.夏桀 B.商紂王 C.周厲王 D.周幽王【考點】商朝的建立與滅亡.【分析】本題考查商紂.【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紂是商朝最后一個王,他修筑豪華宮殿,“以酒為池”,“懸肉為林”,制作炮烙之刑,鎮壓人民,導致了商朝的滅亡.小說《封神榜》中有關“炮烙之刑、以酒為池”的描寫反映了商紂王極度暴虐腐朽.故選B.13.下列內容中,標志著我國由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A.舜傳位給禹 B.啟繼承父親禹的位置C.禹建立夏朝 D.禹帝代替舜帝【考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分析】本題考查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解答】夏朝建立后,禹在位時,他的兒子啟已有強大的勢力.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故選B.14.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A.建國者沒有打好基礎B.不注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C.最后一個國君暴虐殘酷D.內部發生嚴重的叛亂【考點】夏朝的滅亡;商朝的建立與滅亡;西周的滅亡和東周的建立.【分析】本題考查了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解答】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最后一個國君暴虐殘酷.夏朝最后一位國王桀建施行暴政,他建造許多豪華宮室,無休止地征發百姓,強迫他們服勞役,平民和奴隸紛紛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商朝的最后一個國王紂是個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華的宮殿園林,盡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國事,在位期間各種社會矛盾急劇尖銳化,政局不穩,為政貪婪腐敗,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對百姓的剝削,激起百姓怨憤,最終致使西周滅亡.故選C.15.人們常將山東稱作齊魯大地,將河北稱作燕趙大地.這源于西周實行的()A.分封制 B.郡縣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考點】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由關鍵詞齊魯,和時間提示西周,可知是分封制.【解答】分封制是西周時實行的,郡縣制是秦朝推廣到全國,推恩令是西漢武帝時實行的,行省制是元朝開始實施的.答案選A.16.“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說明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諸侯的兵力 B.保證國家的兵源C.鞏固周王的統治 D.保證國家財政收入【考點】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作為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考查頻率較高.【解答】材料中“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意思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為了建立起一些諸侯國,讓它們作為周王室的屏障,以維護周王室的統治.被分封的諸侯國在封地內有相對獨立的權利,如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故選C.17.早在原始社會晚期,我們的祖先就能制造青銅器,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青銅器是在我國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A.利簋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編鐘【考點】青銅器.【分析】本題考查司母戊鼎.【解答】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鑄造,鼎體渾鑄,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器,體現商朝青銅文明的燦爛.故選C.18.我們現在已知最早的漢字是()A.金文 B.隸書 C.小篆 D.甲骨文【考點】文字的演變.【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古老文字的有關知識.應掌握甲骨文的有關知識.【解答】今天的漢字最早源于商朝,因為這個時候有了甲骨文,這是我國發現最早比較成熟的文字,它是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故選D.19.春秋時期的首位霸主是()A.楚莊王 B.宋襄公 C.齊桓公 D.秦穆公【考點】春秋五霸.【分析】本題考查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解答】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葵丘會盟,標志著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故選C.20.據《史記》記載,一位諸侯國的國君為了報仇雪恨,“若身焦思,置膽于座,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位國君是()A.齊桓公 B.楚莊王 C.吳王闔閭 D.越王勾踐【考點】春秋五霸.【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春秋爭霸的相關內容.【解答】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春秋末年,越王勾踐在吳國忍受了三年各種屈辱的生活后,被遣送回越國.勾踐立志雪恥,發憤圖強,在室內懸掛苦膽,坐臥都要舔嘗,以激勵自己,最終滅掉吳國,稱霸一時.故選D.21.春秋時代,社會風雷激蕩,烽煙四起,戰火連天。下列說法不符合這一時期的是()A.開始出現鐵農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強大的諸侯C.強大的諸侯競相爭當霸主 D.諸侯國的數量越來越多【考點】春秋五霸.【分析】本題考查春秋時代的特征.【解答】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和牛耕,到戰國時,鐵農具和牛耕得到推廣;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競相爭霸;故ABC符合這一時期的特征;隨著諸侯爭霸,諸侯國的數量越來越少.故選D.22.有一個曾稱霸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在《戰國形式圖》上找不到,該諸侯國是()A.晉 B.齊 C.楚 D.秦【考點】戰國七雄與著名戰役.【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戰國七雄的知識點.【解答】春秋時期,晉國曾經稱霸諸侯.戰國初年,晉國卿大夫的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因此在《戰國形式圖》上找不到晉國.故選A.23.改革是一個國家前進的動力,戰國時期為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的改革是()A.管仲改革 B.吳起變法 C.陳勝吳廣起義 D.商鞅變法【考點】商鞅變法.【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知識點.【解答】通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增強,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商鞅變法為后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故選D.24.公元前350年,一個叫張三的秦國人勤勞耕作,生產出許多糧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A.授予爵位 B.免除徭役 C.授予田宅 D.免除賦稅【考點】商鞅變法.【分析】本題考查商鞅變法.【解答】依據題干“公元前350年,一個叫張三的秦國人勤勞耕作,生產出許多糧食和布帛.”結合所學可知是對商鞅變法免除徭役的描述.商鞅變法規定,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故選B.25.“斬獲一個敵人首級,可獲一級爵位,一處田宅,數名侍從。”這反映了商鞅變法的哪項措施()A.國家承認上地私有B.允許土地自由買變C.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建立縣制【考點】商鞅變法.【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知識點.【解答】商鞅變法法令中規定:將來軍功,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材料“斬獲一個敵人首級,可獲一級爵位,一處田宅,數名侍從.”反映的是正是商鞅變法的這一內容.故選C.26.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其核心思想是()A.“仁” B.“無為而治”C.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治的 D.“兼愛”,“非攻”【考點】老子和孔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孔子思想成就的知識點.【解答】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其核心思想是“仁”的學說.孔子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為政以德.故選A.27.今天我們要研究春秋時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首先應該查閱()A.《論語》 B.《春秋》 C.《詩經》 D.《左傳》【考點】老子和孔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孔子的知識點.【解答】孔子的言論被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因此說今天我們要研究春秋時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首先應該查閱《論語》.故選A.28.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其主張對當時封建統治最有用的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考點】百家爭鳴.【分析】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解答】韓非是戰國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當代必然勝過古代,人們應該按照現實需要進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傳統.提出了系統的法治理論,主張君主要利用權術駕馭大臣,以絕對的權威來震懾臣民.韓非主張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國家大權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統專制國家的歷史發展趨勢.故選B.29.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夏朝【考點】秦統一中國及秦疆域圖.【分析】本題考查了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秦朝.【解答】題目直接設問考查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故選A.30.秦朝的最高統治者稱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A.皇帝 B.大王 C.秦王 D.黃帝【考點】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秦朝的最高統治者.【解答】為了適應統一的需要,加強封建統治,秦朝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大權,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故選A.二、單項選擇題(每題2.5分)(請把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31.能夠較典型的反映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是()①北京人②山頂洞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考點】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解答】根據教材內容可知:①北京人靠采集、狩獵為生;②山頂洞人靠采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③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是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典型代表;④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們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是黃河流域原始農耕的典型代表.故選D.32.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是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它主要是由哪兩個部落聯合發展而來的?()①炎帝部落②黃帝部落③堯部落④舜部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考點】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分析】本題考查了華夏族的形成.【解答】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一戰中打敗蚩尤部落.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故選A.33.下列有關中國古代朝代、歷史時期興替呈現正確的是()①夏→商②西周→東周③戰國→春秋④商→東周⑤商→西周。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考點】夏朝的滅亡;商朝的建立與滅亡;西周的建立及疆域;西周的滅亡和東周的建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與著名戰役.【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的先后順序.【解答】據所學知,夏朝滅亡后,建立的是商朝,西周滅亡后進入了東周時期,春秋之后進入了戰國時期,題目中正好把順序顛倒了,商朝與東周之間隔著西周,商朝滅亡后,西周建立.故①②⑤正確.故選B.34.作為一個時期的名稱,“戰國”因戰爭眾多、爭奪激烈而得名.這一時期的著名戰役有()①城濮之戰②桂陵之戰③長平之戰④牧野之戰.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考點】戰國七雄與著名戰役.【分析】本題考查“戰國七雄”.【解答】①城濮之戰發生在春秋時期.②桂陵之戰發生在戰國時期.③長平之戰發生在戰國時期.④牧野之戰發生在商朝末年.故選B.35.商鞅變法的措施中對下列哪幾種人有獎勵()①書讀得好的人②農業生產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考點】商鞅變法.【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的措施中規定獎勵生產、獎勵軍功,所以農業生產搞得好的人、仗打得好的人會受到獎勵.故選B.36.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①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買賣②獎勵耕戰③根據軍功授予爵位和田宅④建立縣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考點】商鞅變法.【分析】本題四個選項含有的數量不同,這類題目的難度是比較大的,往往需要考生對涵蓋的知識點有比較透徹的理解與掌握.①②③④必須一一推敲,判斷其中有沒有錯誤的.【解答】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其變法的主要內容包括:(1)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2)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勞役;在戰爭中立了功的人,按照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土地和住宅;(3)建立縣制:把全國合并為41個縣,縣的長官稱縣令,由國君直接任免.由所學知識可知①②③④四點均為商鞅變法的內容,A選項①②③④四點都有,正確;B選項①②③缺少④,錯誤;C選項②③缺少①④,錯誤;D選項①④缺少②③,錯誤.故選A.37.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水利工程,下列關于都江堰的說法正確的是()①由李冰主持建造②修建于西周時期③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④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考點】都江堰工程和鄭國渠.【分析】本題考查都江堰.【解答】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②都江堰修建于戰國時期,不是西周時期①③④符合題意.故選C.38.和諧發展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假如你要研習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因素,你會研習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主張()①孔子②孟子③孫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考點】百家爭鳴.【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體現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因素的思想.【解答】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景象.很多流派的思想中都體現出了“和諧”的一面.如老子的辯證思想體現了和諧的原則;孔子提出的“仁者愛人”,體現了人際關系的和諧;孟子主張施行仁政,協調統治者和百姓的人際關系;他還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等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映了戰國時期平民的愿望,也能體現人際關系的和諧等.①②符合題意.故選A.39.學了“百家爭鳴”知識后,同學們在討論本班任課教師的管理風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語文趙老師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頗有儒家真諦②數學錢老師深入了解學生,要求大家互愛互利,頗有道家風范③科學孫老師講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典型墨家風格④社會李老師嚴格執行班規,照章辦事,深受法家影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點】百家爭鳴.【分析】本題考查孔子、老子和百家爭鳴.【解答】①語文趙老師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頗有儒家真諦,說法正確.因材施教,為政以德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的思想主張.②數學錢老師深入了解學生,要求大家互愛互利,頗有道家風范,說法錯誤.互愛互利是墨家的思想主張,不是道家.③科學孫老師講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典型墨家風格,說法錯誤.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張,不是墨家.④社會李老師嚴格執行班規,照章辦事,深受法家影響.說法正確.法家主張法治.故選B.40.秦始皇在中央政府設置的官職有()①丞相②縣令③太尉④御史大夫⑤郡守.A.①②③④⑤ B.②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考點】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分析】本題是對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識記.【解答】秦朝為鞏固統一建立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故秦始皇在中央政府設置的官職有①③④.縣令和郡守都屬于地方官職,不合題意.故選C.三、雙項選擇題(每題3分,只有兩個正確的答案,多選或錯選不得分,選一個且正確得1分)(請把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41.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進步表現在()A.種植農作物,開創原始農耕文化B.過著群居生活C.學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生活D.會保存火種【考點】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題考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解答】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的工具是磨制的石器,以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為生,會建造房屋,定居生活.而山頂洞人和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的石器,以狩獵和采集水果為生,群體生活.故選AC.42.被尊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黃帝 B.炎帝 C.堯 D.舜【考點】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分析】本題考查了黃帝的尊稱.【解答】題干直接設問考查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相傳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后人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故選A.43.從“公天下”到“家天下”是()A.歷史的倒退B.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C.歷史的進步D.與生產力發展水平不相符合的【考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分析】本題考查世襲制.【解答】大禹建立了夏朝,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世襲制取代禪讓制是歷史的進步,因為從天下為公到天下為家,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階級對立的產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世襲制以其鮮明的私有化體現了社會的重大進步.故選BC.44.下列諸侯國中,既屬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