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單元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eq\a\vs4\al(第28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課標要求素養解讀1.認識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2.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認識“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大意義。1.通過史料實證的方式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和內容,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2.概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領域的成就,立足于時空觀念,認識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3.理解“一國兩制”方針的內涵,結合港澳回歸和兩岸關系的發展,從家國情懷的角度認識“一國兩制”方針對實現祖國統一的重大意義。[時空坐標]知識點1偉大的歷史轉折和改革開放進程[明歷史時空—記牢客觀史實]一、偉大的歷史轉折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指導思想: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2)主要內容①決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②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3)意義: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民主化進程(1)“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級黨、政、軍機關干部陸續得到平反,受到打擊、誣陷或迫害的民主黨派人士和知識分子等也恢復了名譽。(2)改正了錯劃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農分子的帽子,為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落實政策。(3)將小商小販、手工業者等勞動者同原工商業者區別開來,支持民主黨派恢復活動,認真落實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僑務政策,等等。(4)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對統一全黨思想,開展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礎;1982年底,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概念闡釋]“兩個凡是”“兩個凡是”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皟蓚€凡是”的實質是“左”的錯誤的繼續發展。二、改革開放進程階段改革開放探索階段(1978~1992年)(1)在農村,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在城市,逐步擴大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實行政企分開原則(1)1980年5月,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2)1984年,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深化階段(1992年至20世紀末)(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大力推進財政、稅收、外貿、外匯、價格、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改革(1)建立起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保稅區,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2)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后來發展成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3)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入21世紀(1)改革開放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穩步推進。(2)國民經濟邁上新臺階[辨析比較]農村與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1)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①經營方式的改變: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不是所有制的變革。②行政機構改變: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鎮政府;撤銷生產大隊,建立村民委員會。③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調整農村產業結構。④改革統購統銷體制:允許農產品進入市場,自由買賣。(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①管理體制:政企分開,簡政放權,擴大企業自主權。②所有制形式: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③分配制度: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④產權制度: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1992年以后)。[研史料實證—探究歷史本質]探究點由農村到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史料一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余全是自己的。[探究]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大包干”為什么能夠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示]原因:使農民獲得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義、經營管理上的過于集中和單一的弊端。史料二13年前,首鋼人做夢也沒有想到:改革能給年屆花甲、老態龍鐘的企業帶來返老還童、生機勃發的巨大變化——1991年首鋼銷售收入91.4億元,是1978年的6.3倍;實現利稅29.26億元,是1978年的6.72倍;實現利潤23.6億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遞增17.22%,超過世界500家大企業1953年以來平均增長速度的一倍……——摘編自《人民日報》[探究]史料二表明經濟體制改革有何意義?[提示]意義:國有大型企業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企業效益顯著提高,由此帶來了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通歷史解釋—形成正確認識]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1)必要性①原有經濟體制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改革經濟體制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②只有改革經濟體制才能更好地適應世界新技術革命的要求,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2)目的: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3)前提:堅持社會主義制度。(4)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5)內容: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切環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6)特點:由群眾自發到政府推動、推廣,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個別地區先行試點到全國逐步推廣。從農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進。(7)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活學活用·針對訓練]1.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說: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城市企業下放自主權,是解放生產力,建立經濟特區,也是解放生產力。但這些都是局部的,某個領域或方面的。只有實行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才是全局性的。這表明當時中國()A.以建立計劃經濟體制為核心內容B.發展生產力必須改革經濟體制C.必須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D.兩種經濟體制的沖突逐漸緩和解析:選B根據“只有實行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才是全局性的”可知,鄧小平認為只有實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改革,才能全面發展生產力,這表明當時中國要發展生產力,必須改革經濟體制,故選B項;A、C、D三項與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2.1978年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進展是在()A.城市 B.農村C.廣大內地 D.沿海地區解析:選B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展開,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故選B項;農村改革獲得成效后,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推進,排除A項;“廣大內地”過于空泛,排除C項;沿海地區首先對外開放,但并非首先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排除D項。知識點2“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明歷史時空—記牢客觀史實]一、“一國兩制”方針1.提出: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2.內涵: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二、港澳回歸1.過程(1)1997年,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2)1999年,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2.意義:香港、澳門的回歸,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重要一步。三、臺灣問題的進展1.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2.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涉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3.1993年4月,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臺灣?;鶗麻L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汪辜會談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4.2005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表現了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5.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意見。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一頁。[構圖解史]“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研史料實證—探究歷史本質]探究點由理論到實踐——“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史料一世界上一系列爭端都面臨著用和平方式來解決還是用非和平方式來解決的問題?!聠栴}就得用新辦法來解決。香港問題的成功解決,這個事例可能為國際上許多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有益的線索。——鄧小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探究]史料一中的“新辦法”是什么?地位如何?[提示]新辦法:“一國兩制”。地位: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提供了范例。史料二1990年4月,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條,是“一國兩制”構想的具體體現,其原則精神是:主權原則;“一國兩制”原則;保持香港穩定的原則;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摘編自湯應武《1976年以來的中國》[探究]從國家主權角度簡述“一國兩制”的實踐意義。[提示]意義:在中國國土上結束了外國列強的占領;標志著在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通歷史解釋—形成正確認識]“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特點時代性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背景下形成創新性允許與自己不同的、對立的社會制度存在科學性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科學理論,成功解決了港澳問題示范性為世界上和平處理遺留問題、爭端提供了借鑒原則性堅持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原則策略性照顧實際,符合港、澳、臺地區及大陸人民的利益包容性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包容于一個統一國家之內開放性兩種制度取長補短,和諧共存[活學活用·針對訓練]3.“一國兩制”是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基本國策。按照鄧小平的論述,“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這體現出“一國兩制”()A.確保了祖國的統一 B.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C.堅持社會主義原則 D.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解析:選B由材料“‘一國兩制’是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基本國策”可知“一國兩制”照顧了港澳臺的歷史與現實,有利于實現港澳臺的長期繁榮與穩定,故選B項;“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偉大構想,排除A項;“一國兩制”中允許港澳臺保持資本主義制度,排除C項;“一國兩制”的內涵是明確而具體的,排除D項。4.有學者認為:“從中國處理港澳問題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制度體制,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體現了中國智慧,是典型的中國方案,值得他國借鑒?!辈牧媳砻鬟@一“制度體制”是()A.直接針對港澳問題的科學設想B.引領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指南C.理論與國情相結合的制度創新D.處理國家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解析:選C據“從中國處理港澳問題的實際出發”可知這一理論與港澳回歸有關,是“一國兩制”,故選C項;“一國兩制”針對的是臺灣問題,排除A項;引領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指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排除B項;處理國家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D項。[學史明智·展情懷][材料展示]祖國統一大業材料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芭_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廣大臺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是我們的骨肉天親。我們堅持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一如既往尊重臺灣同胞、關愛臺灣同胞、團結臺灣同胞、依靠臺灣同胞,全心全意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廣大臺灣同胞不分黨派、不分宗教、不分階層、不分軍民、不分地域,都要認清“臺獨”只會給臺灣帶來深重禍害,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我們愿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暯皆诩o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思維升華]臺灣是祖國的寶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香港、澳門問題已順利解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和責任。[針對訓練]1.2005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明確規定:“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薄敖鉀Q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的干涉?!睋?,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和平統一是解決兩岸分歧的唯一方式B.民族問題導致兩岸的長期對立C.一個中國的原則已成臺灣各界的共識D.立法體現中國政府的統一決心解析:選D根據材料可知,中國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實現祖國統一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確認,表明中國政府統一的決心,故選D項;大陸主張和平統一,但并不承諾放棄武力,排除A項;兩岸關系并非屬于民族問題,排除B項;“臺灣各界的共識”表述絕對化,排除C項。2.鄧小平在談到“一國兩制”時,指出:“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覀儾灰笏麄兌假澇芍袊纳鐣髁x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這段話的核心思想是()A.香港回歸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重要一步B.指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C.表明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D.強調堅持“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解析:選D“只要求他們愛祖國”體現堅持“一國”,故選D項;文中沒有談到回歸的意義,排除A項;談話沒有強調統一的意義,排除B項;文中體現的是港人治港,沒有涉及臺灣問題,排除C項。[教材問題·再思辨]1.讀教材P172“中葡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圖:[設問]澳門回歸祖國有何歷史意義?[提示]澳門的順利回歸,標志著在中國的土地上徹底結束了外國的殖民占領,祖國統一大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2.讀教材P173“習近平、馬英九歷史性握手”圖:[設問]“習馬會”對解決臺灣問題有何重大影響?[提示]會議總結了兩岸交往的歷史經驗,共同書寫了兩岸關系的最大公約數;會議發出了臺海事務作為中國內部事務,應當由兩岸中國人共同解決的信號;會議開辟了兩岸良性互動的新空間。3.讀教材P174“問題探究”[設問](1)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公報中提出“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我們的國民經濟就高速度地、穩定地向前發展”,試用史實證明這一結論。(2)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演講中提到“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這一“壯麗史詩”的主要表現有哪些?[提示](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在這一體制下,我國的經濟長期保持高速穩定發展,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已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經濟總量已躋身世界第二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祖國統一大業取得重大進展,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海峽兩岸關系發展勢頭良好。。思維腦圖要旨聚焦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偉大局面。2.中國的改革從農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進,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活力。3.經濟特區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成為全國排頭兵。4.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潮,是機遇,也是挑戰。5.“一國兩制”的構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指導方針。[課程延伸]——關注學習的廣度“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與發展有三個階段“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個過程,主要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形成的,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78年底至1981年8月,這是“一國兩制”構想的初步提出階段。該階段沒有再提“解放臺灣”,但也還沒有明確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第二階段是從1981年9月至1982年9月,這是“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階段。在這一階段,鄧小平對香港問題進行了全面闡述,標志著“一國兩制”構想已經成熟。第三階段是“一國兩制”構想的進一步發展和法制化階段,大體是從1982年9月至1993年春。這一階段,鄧小平發表了一系列相關重要談話,以及當時國家制定了有關的法律文件。綜上,“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經歷了三個階段,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認識逐漸深刻?!耙粐鴥芍啤钡臉嬒胪苿恿宋覈慕y一事業。[課程深化]——提升學習的高度“南方談話”為中共十四大的召開做了充分的理論準備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科學總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明確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對推進改革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行業教育培訓市場發展研究報告:洞察市場潛力
- 箱包加工生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油庫環境培訓課件
- 5G時代2025年科技互聯網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報告
- “健康中國”2025:醫療行業綠色發展與創新模式報告
- 剛出的數學試卷
- 高考0分數學試卷
- 2025年主題公園沉浸式體驗項目開發與互動娛樂設備研發報告
- 紙箱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中醫藥現代化在科索沃市場的拓展路徑分析報告001
- DL/T 5196-2016 火力發電廠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系統設計規程
- 國家開放大學-機電控制與可編程控制器課程專題報告
- 02SG518-1-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含04年修改)
- 前行第23節課(僅供參考)
- 建設工程監理費計算器(免費)
- 2023年浙江省鎮海中學自主招生數學試卷及答案
- 八下浙教版科學說理題
- 建筑幕墻碳排放計算標準
- 2023屆北京市石景山區生物七年級第二學期期末達標測試試題含解析
- 陜西省引漢濟渭三期工程環評報告
- -衛生資格-正高-臨床醫學檢驗-正高-章節練習-臨床血液檢驗-試題(案例分析題)(共408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