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導讀課件_第1頁
《三國演義》導讀課件_第2頁
《三國演義》導讀課件_第3頁
《三國演義》導讀課件_第4頁
《三國演義》導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走近名著走近名著1,歷史背景:縱觀中國歷史,春秋戰國,群雄逐鹿,四分五裂,最終秦統一了天下;后楚漢紛爭,最后又并入于漢。漢高祖一統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裂為三國,經歷一百多年的戰爭,最后政歸司馬氏,西晉統一天下。西晉東晉之后,又分裂為南北朝。后隋唐統一。唐朝達到了封建社會統治的顛峰,可是經過“安史之亂”后,唐日趨衰落,終于分裂為五代十國,之后又是宋統一天下……,歷史背景:2《三國演義》概況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三國故事最早流行于晉代和南北朝時期,晉代陳壽曾修撰《三國志》史書,南朝宋人裴松之采集許多佚聞傳說為其作法。至隋唐,三國故事已在民間講唱;宋代則有了專門說“三國”故事的科目和專業藝人;金元時期三國故事被大量編為戲劇在舞臺上演出。元末明初,羅貫中正是根據上述各類材料經過藝術再造,寫成了《三國演義》。這是一部“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歷史小說,避免把它看成歷史。《三國演義》概況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3《三國志》--史書,以魏為正統,稱頌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三國演義》--小說,以蜀漢為正統,貶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云。《三國演義》依托于歷史,又高于歷史,融入了許多作者的藝術加工。鮮明的擁劉反曹的正統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時也譴責了雄豪混戰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會安定的愿望《三國志》--史書,以魏為正統,稱頌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4故事起自黃巾起義,終于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復雜的統治軍事斗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如袁、曹官渡之戰,魏、蜀、吳赤壁之戰,吳蜀陵彝之戰。每次戰役各有特色,很少雷同,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描寫戰爭的成功之作。《三國演義》內容梗概故事起自黃巾起義,終于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5作者塑造了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愛民如子的劉備,有驚人智慧的諸葛亮,打著“扶持漢室、拯救黎民”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等。表現出鮮明的擁劉反曹的正統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時也譴責了雄豪混戰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會安定的愿望。《三國演義》內容梗概作者塑造了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愛民如子的劉備,有驚6全書結構:1-33回,寫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曹操平定北方;34-50回,集中寫赤壁之戰及戰后三分天下;51-115回,主要寫劉備集團的活動,以及劉備死后諸葛亮治蜀、南征北伐;116-120回,寫三國統一于晉。全書結構:1-33回,寫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曹操平定北方;7

羅貫中(1330—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名本,號湖海散人。據傳說,羅貫中參加過農民起義。他有政治抱負,后明太祖朱元璋統一中國,他退隱林下,開始編寫歷史小說。根據民間故事、傳說、戲劇及重要史料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作注解時所引用的野史雜記,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75萬字的長篇巨著。

羅貫中(1330—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元末明8蜀漢徐庶諸葛亮龐統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姜維魏延劉備蜀漢徐庶諸葛亮龐統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9劉備,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后,漢景帝劉勝玄孫,蜀漢昭烈皇帝。雙手下垂可以超過自己的膝蓋,眼睛能看見自己的大耳。

少年孤獨貧困,以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后與關羽、張飛于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后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占了荊州、益州、漢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稱他劉先主、劉皇叔。

劉備,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后,漢景帝劉勝玄孫,蜀漢昭烈皇帝。10“圣君明主”——作者心目中理想的明君形象;喜歡結交英雄豪杰,胸有大志而鋒芒不露

桃園結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寬仁愛民三顧茅廬攜民渡江重情重義讓徐州伐東吳“圣君明主”——作者心目中理想的明君形象;喜歡結交英雄豪杰11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他青梅煮酒論英雄有膽識能適應環境、靈活機智三英戰呂布白帝城托孤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其他青梅煮酒論英雄有膽識能適應環境、靈12相關事件:桃園結義(第一回)三英戰呂布(第五回)躍馬過檀溪(第三十四回)三顧茅廬(第三十七回)攜民渡江(四十一)白帝城托孤(八十五)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相關事件:桃園結義(第一回)13五虎大將第一位。字云長,坐騎赤兔馬,手提青龍偃月刀。相關情節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土山約三事、封漢壽亭侯、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文丑解白馬之圍華容道義釋曹操水淹七軍單刀赴會敗走麥城刮骨療毒關羽大意失荊州五虎大將第一位。字云長,坐騎赤兔馬,手提青龍偃月刀。相關情節14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并稱“文武二圣”。對聯: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喪膽單刀會魯肅江南文武寒心作為歷史人物,他是三國時蜀漢的五虎上將之首,南征北戰,忠義仁智,威震華夏;作為文學藝術典型,他更是集中國傳統美德之大成,成為無瑕疵的完美超人;作為一位被世俗尊奉的神,他被迷信為降妖護國、平寇破賊、除瘟攘災、助人發財等等的全能華夏之神。把這三者歸納起來,關羽實際上體現了一種中國傳統的道德精神:

忠誠、信義、仁智、勇武。弱點:生性驕傲、有時聽不進勸、剛愎自用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并稱“文15“三絕”:義絕關羽、智絕諸葛亮、

奸絕曹操

“三絕”:義絕關羽、智絕諸葛亮、

奸16張飛,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公元二二一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

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相關情節取川路上義釋嚴顏怒鞭督郵張飛,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公元二二一年為替17性格特征生性耿直、粗獷,快人快語,同時也有粗魯、莽撞的一面。敢愛敢恨、愛憎分明勇猛粗中有細,有一定的見識和謀略性格特征生性耿直、粗獷,快人快語,同時也有粗魯、莽撞的一面。18趙云字子龍,以勇敢善戰著稱,原為公孫瓚部下,后歸劉備。武藝超群,驍勇善戰長板坡救阿斗、攔江截阿斗、屢建戰功護劉備入吳、護諸葛亮吊喪有勇有謀,善始善終德才兼備、謙虛平和、光明磊落有獨立思考與見解力阻劉備伐吳支持諸葛亮伐魏趙云字子龍,以勇敢善戰著稱,原為公武藝超群,驍勇善戰長板坡救19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范。身高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樂毅,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其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心中“智慧”的代名詞。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譽20三分天下隆中決策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儒智激孫權智激周瑜草船借箭

借東風妙算華容道三氣周瑜臥龍吊喪收馬超、勸關羽智取漢中巧布八陣圖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獲火燒藤甲軍六出祁山:收姜維罵死王朗空城計揮淚斬馬謖諸葛妝神造木牛流馬上方谷困司馬懿

秋風五丈原嚇走活仲達預伏魏延治蜀國: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改善與西南各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

三分天下21中國人心目中“賢相的楷模,智慧的化身”

,高尚人格的表率。忠智德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語出《后出師表》)陳壽贊其曰:“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司馬懿:“天下奇才也!”劉備說:“孤之有孔明,如魚之有水也。”周瑜說:真神人也。中國人心目中“賢相的楷模,智慧的化身”,高尚人格的忠智德名22一代諸葛武侯,其情蒼天可表;其義,大地為之動容;其智慧,千百流傳;其忠誠,為后世人所景仰,一縷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間!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元微之智慧第一,忠心無二。一代諸葛武侯,其情蒼天可表;其義,大地為之動容;其智慧,千百23對聯:牧二州,排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辨金木土革爻(yáo)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武侯祠對聯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明]游俊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董必武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郭沫若心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顧嘉蘅對聯:24成語、俗語: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詩文名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杜甫*《八陣圖》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成語、俗語: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個臭皮25魏曹操,字孟德,(155—220),小字阿瞞。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操出身于宦官世家,是曹嵩的長子,他“少機警,有權數”,自幼博覽群書,善詩詞,通古學。曹操也有過人的武藝。曹操“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未被時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橋玄一見曹操就大為驚奇,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隨之,橋玄又讓曹操去拜訪漢末主持“月旦評”的名士許邵魏曹操,字孟德,(155—220),小字阿26許邵評價曹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漸知名于世。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督尉,參加剿除黃巾軍。自封漢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曾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陽。曹丕稱帝后,追尊為魏武帝。復雜而有爭議的人物許邵評價曹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漸知名27其他相關事件:孟德獻刀殺呂伯奢一家大戰呂布挾天子以令諸侯(十四-七十八);許田打圍(二十),官渡之戰(三十-三十一),赤腳迎許攸(三十);青梅煮酒論英雄(二十一);厚待關羽赤壁之戰(四十三-五十)橫塑賦詩大宴銅雀臺割須棄袍(五十八)其他相關事件:28曹操鮮明獨特復雜多變的性格陰險、奸詐、好弄權術、野心勃勃;殘暴不仁卻軍紀嚴明,愛護百姓;“割發權代首”“望梅止渴”目光敏銳、膽識過人有時卻也愚鈍;求賢若渴卻又嫉妒人才;楊修之死爭戰中百折不撓卻也“夢中殺近侍”狐疑和空虛;對關羽寬宏大度卻對荀攸等人翻臉不認人;……曹操鮮明獨特復雜多變的性格29性格復雜的原因曹操生逢亂世,置身于你死我活的政治舞臺上,較之常人其社會關系更加特殊;曹操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權勢欲,有志于“削平天下”,其生存意志比常人更加強烈;曹操的文韜武略,不僅蕓蕓眾生難望項背,而且當時的群雄即使是劉備、孫權也無法相提并論,不得不曲居其下讓他三分。凡此種種,決定了曹操這個人物既可以建樹重大的德行,也可以制造重大的罪惡,他的性格內部的沖突更加尖銳而多樣,諸多性格之間的辯證內容更加豐富而突出。羅貫中對曹操性格諸元素相反相成的表現,符合生活與人物性格的邏輯,體現著藝術的辯證法。

性格復雜的原因曹操生逢亂世,置身于你死我活的政治舞臺上,較之30曹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憂國憂民,有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削平群雄,統一北方,結束了北方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面;分兵屯田,興修水利,唯賢是舉,重視人才,使北方經濟與社會得到進一步發展,為三國鼎立、三國歸晉奠定了基礎;作為杰出的詩人與文學家,為建安風骨的形成和建安文學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著述頗豐。“三曹”“建安七子”,能詩能文這一點,是其他三國群雄所難于相比的。一生功大于過非凡的膽識、見識、深謀遠慮曹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憂國憂民,有遠大的理想與抱31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說英雄

“古往今來奸雄第一奇才”——“寧教天下人負我,休教我負天下人”,挾天子以令諸侯,奸詐多疑,驕橫自負。

“治世之能臣”——駐軍屯田,興修水利;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門第觀念,網羅地主階級中下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法接要》等書。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32孫權,字仲謀(181

252),吳郡富春人,19歲就繼承了父孫堅、兄孫策的事業力據江東,比曹操、劉備等年輕一輩。主要事件:與劉備聯合取得赤壁大戰的勝利。雖不如父兄善戰,但有帝王風范,是不可多得的守業之主。曹操評價: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字仲謀(181

252),吳郡富春人,1933有才智、謀略,統兵治軍有方。--聯劉抗曹忍辱負重、能屈能伸--同意降魏,以退為進,最大限度打擊對手。至孝之人--十分孝敬吳國太;

有才智、謀略,統兵治軍有方。34周瑜,字公瑾(175-210),東吳水陸大都督。自幼與孫策交好,并隨之掃蕩江東。其后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孫策遇刺后,臨終囑咐孫權:“外事不決,可問周瑜。”周瑜奔喪還吳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并且舉薦魯肅等人,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之前自鄱(pó)陽趕回力主拒曹,最后指揮全軍在赤壁襲擊曹軍取得勝利,并取得副都督程普的拜服與信任。赤壁大戰之后,下南郡與曹仁相持,中箭負傷,與諸葛亮較計賽謀,定下假途滅虢(guó)等計策,最后終于死于巴陵,時年三十六歲。周瑜,字公瑾(175-210),東吳水陸大都督35相關事件:赤壁之戰(四十三-五十)具體:力主抗曹與諸葛亮斗智設計討荊州蔣干盜書(四十五)苦肉計打黃蓋(四十六)三江口周瑜縱火(四十九)足智多謀、才智過人年少有為,風流儒雅忠心不二能舉賢任能薦張昭魯肅龐統任黃蓋謙讓程普性情急躁氣量狹小,嫉才妒能(與忠心聯系)相關事件:赤壁之戰(四十三-五十)足智多謀、才智過人年少有為36自主了解以下人物蜀:馬超黃忠魏延姜維龐統劉禪孟獲

魏:司馬懿徐庶孔融曹丕曹植吳:魯肅呂蒙陸遜自主了解以下人物蜀:馬超黃忠魏延姜維龐統37精彩故事精彩故事38

1.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不抵抗黃巾,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為國出力之心,所以一見如故,被張飛拉到自家莊后的桃源飲酒。最后三人對天盟誓,結拜為弟兄。1.桃園三結義:39

2、張飛怒打督郵:督郵來巡視,劉備出城迎接,極為謙恭。而督郵卻非常傲慢,痛斥劉備詐稱皇帝,虛報功績,又捏造“縣尉害民”之罪,存心陷害。張飛知道后,大怒,將督郵頭發揪住,扯到縣衙門前馬樁上栓住,往督郵兩腿上狠力鞭打,一連打斷了十幾根柳條。劉備趕來,急喝張飛住手,督郵方的奪路而逃。《三國演義》導讀精品課件40

3.煮酒論英雄:

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請劉備在小亭對飲,論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他倆人。劉備驟然一驚,將筷子掉落地上。幸好當時雷聲乍起,劉備急中生智,沉著地俯身拾筷,說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飾了過去。3.煮酒論英雄:41

4.過五關斬六將:

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于是帶著甘、靡二人去尋劉備,一路闖過五關,殺了曹操六將,到了袁紹地盤,劉備卻又去汝南投了劉辟。關羽繼續前行,在臥牛山了關西大漢周倉,前往古城,終于與張飛、劉備相會。4.過五關斬六將:42

5.溫酒斬華雄:

曹操、袁紹等八路諸侯與呂布對峙于汜水關,呂布部將華雄殺得聯軍損兵折將。擔任弓箭手得關羽請求上陣,曹操令人斟上一杯熱酒威關羽壯行。關羽出帳提刀,飛身上馬,不一會,關羽已躍馬歸來,提華雄頭顱擲于地上,而酒還是熱的。《三國演義》導讀精品課件43

6.三顧茅廬:

劉備與關、張前往南陽隆中請諸葛亮出山。第一、二次都撲了空。第三次去時正遇諸葛亮晝寢未起,張飛忍無可忍,怒氣大發,要放火燒房,被關羽勸阻。劉備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醒來,又去后堂更衣,半晌才出。劉備向他求教,諸葛亮為劉備禮賢下士之舉所感動,獻以據蜀、聯吳抗曹之策,隨劉去新野。6.三顧茅廬:44

7.舌戰群儒:

為聯吳抗曹,諸葛亮前往柴桑游說孫權,舌戰群儒,并答應抗曹勝利后,將荊州等九郡劃歸東吳。孫權允諾,令周瑜領兵抗曹。周瑜帥兵往夏口,劉備移兵樊口,共拒曹操。7.舌戰群儒:458.華容道釋曹操:

關羽跨赤兔馬,提青龍刀,攔住華容道。曹操見是關羽,就拱手求告道:“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關羽聽了曹操哀告,又見曹軍將士驚京惶惶,哭拜于地,越發不忍,于是勒回馬頭,令眾軍四面散開,放勒曹操一條生路。8.華容道釋曹操:46

9.刮骨療傷:

劉備為保西川,出兵攻打漢中。孫權以呂蒙為大都督,同曹軍合擊關羽,關羽兩臂俱被射傷。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在與人飲酒對弈中,關羽伸開手臂,華佗下刀割破皮肉,用刀刮骨,悉悉有聲,血流滿大盆,左右將士掩面失色,關羽則飲酒談笑自若。《三國演義》導讀精品課件47

10.火燒七里連營:

蜀軍進攻東吳。黃忠中箭身亡。劉備攻猇(xiāo)亭,剮東吳降將。孫權任陸遜為大都督拒劉備。陸遜堅守不戰,等待時機。劉備求戰不得,移寨于山谷樹林中避暑。陸遜趁蜀軍人疲意困之時,夜里借東風放火,盡燒連營700里的蜀軍。10.火燒七里連營:48

11.白帝城托孤:

蜀漢章武三年,劉備在白帝城染病不起。諸葛亮趕來,劉備托以后事,并作出諸葛亮可取劉禪而代之的遺囑。四月,劉備病逝,諸葛亮立劉禪為帝,是為后主。

49

12.渭水之戰(孔明之智):

諸葛亮六出祈山,司馬懿(yì)兵屯渭水相拒。諸葛亮在上方谷造木牛流馬運送糧草,司馬懿依樣仿造,被蜀軍劫去。諸葛亮以木牛流馬誘司馬懿上方谷,雷炸火燒曹軍。突遇大雨,火滅雷啞,司馬懿父子才死里逃生。12.渭水之戰(孔明之智):50

13.死諸葛嚇死生仲達:

姜維遵照諸葛亮的遺囑,以木雕為諸葛亮像坐于車中,從五丈原徐徐退兵。司馬懿追兵至,姜維推出諸葛亮木像,司馬懿嚇得急令后退,被蜀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三國演義》導讀精品課件51

14.氣死周瑜:

周瑜出以招親之計,想借此囚禁劉備索討荊州。劉備前往成了親又依諸葛亮之計,讓孫夫人陪同劉備去江邊祭祀,使劉備安全返回荊州。周瑜大怒,決心要取荊州,他騙劉備,說愿代取西川以換荊州。諸葛亮將計就計。結果周瑜終因不能取西川而氣死。14.氣死周瑜:5215.劉備摔阿斗:

趙云與亂軍中救回阿斗,雙手遞與玄德。玄德接過,擲之于地日:“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日:“云雖肝腦涂地,不能報也!”15.劉備摔阿斗:5316.劉備攜民渡江:

曹操大軍壓境時,劉備率部從荊州向南撤退,荊州十余萬百姓自愿跟隨劉備撤退。有人對劉備說:“我們應該趕快退保江陵。現在帶著這么多老百姓,能作戰的人不多,若曹操大軍追上,何以拒之?”劉備說:“夫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三國演義》導讀精品課件5417.關羽溫酒斬華雄:

袁紹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虎牢關守將華雄一連斬殺聯軍多員大將。關羽主動請纓,因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關羽于是立下軍令狀。曹操覺得他是英雄,奉溫好的美酒一杯,關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來。”關羽瞬間拿了華雄的首級回營,此時酒尚未冷。17.關羽溫酒斬華雄:5518.單刀赴會:

魯肅為奪回荊州,設酒宴招待關羽。席間埋伏刀斧手。關羽早有準備,只帶領十幾個隨從人員,輕駕小舟,單刀赴會,席間,關羽借與魯肅敘舊為由,拉著魯肅不放手,實則以魯肅為人質。埋伏刀斧手見魯肅被困,未敢輕易下手。關羽安然離去。18.單刀赴會:56

19.千里走單騎

:關羽中計被圍屯土山,被張遼以“忠義”名義勸說后,提出三個條件而后暫居曹營。曹操對他極盡恩寵,一心想收服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賜美女、金銀、官職等物品,更贈他赤兔寶馬。關羽獨留下赤兔馬,以便來日尋劉備方便。聽到劉備下落后,關羽將官印吊于屋中,帶上嫂嫂,義無反顧地離開曹操,奔向劉備。途中因沒獲曹操批準,在五個關口受到阻攔,關羽皆殺之闖關。事后曹操感嘆說:事主不記其本,乃天下義士也。19.千里走單騎:57

20.張飛大鬧長坂橋:文聘追趙云至長坂橋,見張飛立馬橋上,疑橋東有伏兵,不敢近前。曹操大軍趕到。張飛睜圓環眼,厲聲大喝,聲如巨雷,曹軍股栗。曹操想起關羽曾說張飛勇武無敵,便下令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曹操頗有退心。張飛挺矛再喝,夏侯杰驚斃。操回馬而走。20.張飛大鬧長坂橋:58

21.錯殺呂伯奢:

曹操與陳宮逃亡,躲到呂伯奢家,呂家殺豬款待,曹操聽見后院的磨刀之聲,疑心大起,又聽見有人說:綁上再殺。于是,不問青紅皂白,連殺呂家八口,最可恨的是,當他發現殺錯人之后,并沒有放過呂伯奢這一無辜的老人。當陳宮責怪他殘忍時,他振振有詞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21.錯殺呂伯奢:5922.諸葛亮借東風:

周瑜為沒有東南風而病倒在床上。諸葛亮給周瑜開了個“藥方”,上面寫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后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后,果然刮起了東南風。22.諸葛亮借東風:6023.草船借箭: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命令諸葛亮十天內監造十萬枝箭,同時暗中吩咐工匠拖延時間,使諸葛亮難以準時完成任務。諸葛亮算定三日之后長江上將有大霧,所以前兩日按兵不動,暗中叫魯肅備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個。第三日帶領二十條船駛往長江北岸,上面裝有布幔柴草等物。曹操見大霧彌漫,下令趕快射箭。這些箭紛紛落到諸葛亮的船上,共計十萬余枝。周瑜收到箭后大感驚奇。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使東吳得到十萬枝箭,又挫敗了周瑜消滅異己的陰謀,可謂一舉兩得。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殺諸葛亮。然而諸葛亮早有預防,事先回夏口去了。23.草船借箭:6124.官渡之戰:

袁紹率十萬大軍進駐官渡,企圖消滅曹操的軍隊。謀士許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許多情報。曹操得知袁紹在烏巢囤積了大量糧草,立即親率精銳軍隊連夜奔襲烏巢。袁紹只派少量騎兵救援烏巢,仍然留主力進攻官渡。由于烏巢糧草被燒光,袁軍上下恐慌,官渡前線的大將亦投降曹操。24.官渡之戰:62

25.赤壁之戰:

曹操統一北方后,決定南下一舉統一。劉備派諸葛亮舌戰群儒,在周瑜、魯肅支持下,孫權決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慣水戰及發生疾病等弱點,定下火攻策略,并實施苦肉計,派黃蓋詐降。曹操輕信,登上用鐵索連在一起的戰船。諸葛亮借來東風,黃蓋順風直撲曹軍水寨。曹操大敗北還。25.赤壁之戰:63

26.彝陵之戰:

劉備為替關羽復仇,親率大軍討伐東吳。孫權起用青年將領陸遜,赴猇亭前線指揮作戰。陸遜力排眾議,決定堅守,避免交戰。由于天氣燥熱,蜀軍將士疲憊不堪,戒備松懈。陸遜及時抓住戰機,下令采用火攻,燒盡蜀軍40多座軍營。蜀軍全線崩潰。劉備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發病而死。

64

27.七擒孟獲: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分天下。蜀丞相諸葛亮受昭烈帝劉備托孤遺詔,立志北伐,以重興漢室。就在這時,蜀南方之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當即點兵南征。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說什么勝敗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獲。孟獲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27.七擒孟獲:65

28.六出祁山:

三國時期,蜀諸葛亮為奪取關中,進圖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對魏軍進攻作戰。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諸葛亮統軍10萬,進駐漢中,圖謀攻魏。諸葛亮于建興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軍10萬,與魏軍20萬對峙與渭水南。諸葛亮數次挑戰,但司馬懿卻率部渡過渭水,背水筑壘拒守。諸葛亮識破司馬懿以逸待勞的陰謀,進駐五丈原。這樣,魏、蜀兩軍相持4個多月。八月,諸葛亮病故在軍中,最后蜀軍還師漢中。諸葛亮六出祁山,長達7年之久,雖苦心籌謀,但最終因國力不濟等原因,以致師勞而功微。

28.六出祁山:66

29.水淹七軍:

公元219年秋季,關羽在襄陽、樊城抗曹。關羽仔細考察地形,發現襄江與白河水勢甚急,又發現曹軍駐扎在山谷之內,于是派人堵住各處水口,趁夜晚風雨大作之際,放水淹沒曹軍。大意的于禁則沒有采取防范措施,全軍覆沒,于禁投降,龐德被擒。29.水淹七軍:6730.漢中爭奪戰:曹操奪取漢中,令曹洪、夏侯淵鎮守。張飛打敗張邰奪取瓦口隘,黃忠奪取天蕩山,并聽從法正的計策在定軍山半山以逸待勞斬殺夏侯淵。從許都趕來的曹操戰局不利,發布雞肋軍令,借故斬殺楊修,不久退兵。劉備奪取漢中,進位漢中王。30.漢中爭奪戰:68

31.掛印封金

曹操奪取了徐州后把關羽圍困在一座山上,并派遣張遼來勸降。關羽提出一旦知道兄長劉備的下落,就立刻去離開。曹操愛才心切,就答應了他的要求。后來曹操跟袁紹交戰,關羽斬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立了大功,曹操上奏朝廷、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還專門鑄成一枚大印送給關羽。在隨后的戰斗中,關羽又殺了袁紹的大將文丑,正是這次戰斗,關羽得知兄長劉備在袁紹那里。關羽向曹操告辭,曹操知道他的來意不見。關羽就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并把歷次所收受的金銀都封存起來,把漢壽亭侯的大印懸掛在大堂上,護送著兩位嫂夫人,去投奔劉備了。

31.掛印封金69

32.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部隊在山道上行走,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曹操心里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問向導:“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曹操看了看前邊的樹林,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32.望梅止渴

70

33.大意失荊州

關羽當時遠征樊城,荊州空虛。曹操采納司馬懿之計,一面調五萬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聯結東吳,叫孫權暗襲荊州。那時,東吳守將是大將呂蒙,很厲害。關羽為防呂蒙,留下重兵防范,呂蒙難攻。這時,陸遜獻計說:‘關羽自恃英勇無敵,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將軍辭職,關羽一定中計。’呂蒙依計而行,關羽果然中計,便把荊州重兵調來攻打樊城。結果,呂蒙率吳軍攻破荊州。關羽被迫走麥城,被吳軍設計俘虜并殺害。后來張飛為了給關羽報仇,匆忙上陣,對部下過于苛刻,大醉之后被部下所殺。

71

34.諸葛亮智算華容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于是派關云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小說又寫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云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親自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72驚人的謀略

驚人的謀略

73

1.空城計

諸葛亮失守街亭。司馬懿親率大軍撲來。諸葛亮身邊沒有作戰力量。諸葛亮于是披上一件寬大長衫,戴一頂便帽,登上城樓,憑著樓上欄桿端端正正地坐下,點燃香,安然自得彈起琴來。司馬懿來到城下,看不出絲毫破綻。忽然他神色一變,忙下令馬上撤退。1.空城計74

2.連環計

按歷史記載,公元191年,東漢大臣王允等人聯合董卓的心腹部將呂布,誅滅了獨攬朝政的董卓。

貂蟬原是王允的侍婢,王允把她充作自己的親生女兒,并先將她許配呂布為妻,然后又將她贈與董卓為妾。呂布進董卓府打探她的消息時,貂蟬假裝出悲傷的樣子,要求呂布救她脫離苦海。然而貂蟬又對董卓說,自己遭到呂布調戲,欲投水自盡。呂布本是董卓的義子與親信,但在貂蟬的挑撥之下,二人反目成仇,董卓終于被呂布刺死。這就是連環計的妙用。2.連環計75

3.苦肉計

黃蓋事先與周瑜計議妥當,然后公開頂撞周瑜,被打五十軍棍。闞(kàn)澤代表黃蓋到曹操營寨獻詐降書,恰巧曹操從另一途徑得到了黃蓋受刑的消息,于是中了圈套。

76

4.反間計:

周瑜在三江口挫敗曹軍,曹操派蔣干勸周瑜投降。周瑜設下群英會款待這位舊友,大談東吳兵強糧足情況,讓蔣干無法陳述勸降之意。又故意將捏造的曹操水軍都督私通東吳的信件讓蔣干得知。蔣干中計,回去報告曹操,殺了深的水軍之妙的兩位水軍都督。4.反間計:77《三國演義》的影響1、根據意思說出出自三國的成語或熟語

高貴鄉公曹髦眼看皇權旁落,曹魏江山毀敗有日,氣憤不已地說出這句話,意在告訴親信,司馬昭篡權之意昭然若揭,義當共謀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后以“司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或野心。《三國演義》的影響1、根據意思說出出自三國的成語或熟語

高78曹植自恃胸中之才,嗜酒疏狂。曹丕欲殺曹植,華歆獻計,以才試植,如植不能出口成章就殺了他。曹丕先令曹植以殿上一畫為題七步吟詩一首,植七步成詩。丕又令植以兄弟為題應聲作詩,植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成詩(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殘殺。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殘)

曹植自恃胸中之才,嗜酒疏狂。曹丕欲殺曹植,華歆獻計,以才試植79蜀國亡國后,劉禪被俘虜,在魏國受榮華富貴,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宴會中間,還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漢的大臣看了這些歌舞,想起了亡國的痛苦,傷心得差點兒掉下眼淚。只有劉禪看得十分高興,就像在他自己的宮里一樣。過了幾天,司馬昭在接見劉禪的時候,問劉禪說:“您還想念蜀地嗎?”

劉禪樂哈哈地回答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樂不思蜀: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蜀國亡國后,劉禪被俘虜,在魏國受榮華富貴,有一次,司馬昭大擺80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云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打開行事。”趙云和劉備、孫乾率五百軍士到南許,依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娶了孫權之妹孫尚香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錦囊妙計:比喻及時解救危急的好辦法。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81曹操帶兵攻打張繡,行軍路過一片荒涼的干旱地區,將士們又累又渴。此時,曹操靈機一動,告訴將士說:“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樹結滿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將士們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將士們雖沒見到梅林,但已經有水喝了。

望梅止渴: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曹操帶兵攻打張繡,行軍路過一片荒涼的干旱地區,將士們又累又渴822、把下列歇后語補充完整:萬事俱備——()周瑜打黃蓋——()劉備招親——()司馬昭之心——()劉備的荊州——()張飛穿針——()三個臭裨將——()馬中赤兔——()只欠東風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弄假成真路人皆知哭來的大眼瞪小眼賽過諸葛亮人中呂布2、把下列歇后語補充完整:只欠東風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弄假成真路833、《三國演義》中最精辟的十句話1)人中呂布,

。2)馬氏五常,

。3)鞠躬盡瘁,

。4)既生瑜,

。5)子龍一身都是膽也!6)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7)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8)生子當如孫仲謀。9)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10)治世之能臣,

。馬中赤兔白眉最良死而后已何生亮亂世之奸雄3、《三國演義》中最精辟的十句話1)人中呂布,84“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生子當如孫仲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子龍一身都是膽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既生瑜,何生亮”“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三國演義》中精僻的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三國演義》中精僻的話85三顧茅廬、暗度陳倉、草船借箭、初出茅廬、羽扇綸巾、鼎足三分、烏合之眾、緩兵之計、虛張聲勢、割須棄袍、無事生非、空城計、舌戰群儒、步步為營、望梅止渴、冢中枯骨、錦囊妙計、死不瞑目、借刀殺人、過五關斬六將、身在曹營心在漢、揮淚斬馬謖、賠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賠了夫人又折兵;青梅煮酒;扶不起的阿斗;三足鼎立;借東風;離間計;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舌戰群雄、羽扇綸巾、烏合之眾、緩兵之計、死心塌地、虛張聲勢、步步為營三國中的成語三顧茅廬、暗度陳倉、草船借箭、初出茅廬、羽扇綸巾、鼎足三86三國演義成語釋義

(53——69)回組長:鄭豪副組長:羅民睿黃銳輝組員:鄧昊天李梓煜三國演義成語釋義

(53——69)回組長:87

前言

大家都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吧。里面保存著豐富知識:它把高文典冊的史書陳壽《三國志》通俗化了。使本來只有高級知識分子才讀得懂的史書,變成幾乎連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勉強看下去,雖有種種原因,而文字通俗最為主要。這個PPT里就存有《三國演義》的大量成語,希望大家認真觀賞!!!!前言大家都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吧。88殘暴不仁成語拼音:canbaoburen成語釋義:兇狠毒辣,一點也沒有同情、憐憫之心。成語出處:《三國志·魏志·董卓傳》:“卓性殘暴不仁,遂以嚴刑脅應。”成語例句: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當從共殛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殘暴不仁成語拼音:canbaoburen89傲慢少禮

成語拼音:àomànshǎolǐ

成語釋義:態度傲慢,對人不講禮節。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自襄陽趕劉玄德不著,來投韓玄;玄怪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成語例句:陸謙說話的時候總是不看別人的眼睛,所以長安的軍官多言他傲慢少禮。

傲慢少禮

成語拼音:àomànshǎolǐ90

開基立業

成語拼音:kāijīlìyè

成語釋義:開創基業,通常比喻舊時開國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國家。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自我高皇帝斷蛇起義,開基立業,傳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各據一方。”成語例句:這誕生的世子就是后來勸父舉兵,~,神文圣武大唐太宗皇帝。(清·無名氏《說唐》第四回)

開基立業

成語拼音:kāijīlìyè

91女大須嫁

成語拼音:nǚdàxūjià成語釋義:指女子成年后須及時出嫁。同“女長須嫁”。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國太曰:‘男大須婚,女大須嫁,古今常理。’”成語例句:古來說的:‘男大須婚,女大須嫁。’老太太想,倒是趕著把他們的事辦辦也罷了。(清·曹雪芹《紅樓夢》每九十回)女大須嫁

成語拼音:nǚdàxūjià92錦囊妙計

成語拼音:jǐnnángmiàojì

成語釋義:舊小說里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里,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成語例句:假如,能在諸葛亮那里得到一個錦囊妙計那該有多好啊!

錦囊妙計

成語拼音:jǐnnángmiào93半籌莫展成語拼音:bànchóumòchǎ成語釋義:半條計策也拿不出來。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周瑜雖能用計,豈能出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成語例句:惟自民國成立之日,則予三主張建設反致~,一敗涂地。(孫中山《建國方略自序》)半籌莫展成語拼音:bànchóumòchǎ94大吉大利漢語拼音:dàjídàlì成語釋義:非常吉祥、順利。舊時用于占卜和祝福。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孔明曰:‘來意亮已知道了。適間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成語例句:大年三十就快到,一年到頭有好報,大吉大利人人好。大吉大利漢語拼音:dàjídàlì95賠了夫人又折兵成語拼音:péilefūrényòuzhébīng

成語釋義: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雙重損失。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成語例句:到時候罰款可就是車價的數倍,而且丟臉還丟到國外去,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賠了夫人又折兵成語拼音:péilefūrényòu96凄然淚下漢語拼音:qīránlèixià成語釋義:凄然:寒涼。形容凄涼悲傷。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玄德聽罷,驀然想起在吳繁華之事,不覺凄然淚下。”成語例句:在路非止一日,回到東都,見了妻子,好生慚赧,終日只在書房里發憤攻書。每想起落第的光景,便~。(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

凄然淚下漢語拼音:qīránlèixià97飽學之士成語拼音:bǎoxuézhīshì成語釋義:飽學:學識淵博。指學識淵博的人。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臺,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勝事乎?”成語例句:那位老先生也許是個飽學之士,一筆字也寫得挺好。(張天冀《新生》)飽學之士成語拼音:bǎoxuézhīshì98怒氣填胸漢語拼音:nùqìtiánxiōng成語釋義:胸中充滿了憤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于馬下,左右急救歸船。”成語例句:滿屋里尋了一會,不見個蹤跡,急的怒氣填胸。(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怒氣填胸漢語拼音:nùqìtiánxiōn99

心懷叵測

成語拼音:xinhuapoce成語釋義:心懷: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險惡,不可推測。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成語例句:他的為人處世,表明他是一個~的人。。

心懷叵測

成語拼音:xinhuapoce100掌上觀文成語拼音:zhǎngshàngguānwén成語釋義:比喻極其容易,毫不費力。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曹操、孫權,吾視之若掌上觀文,量此小縣,何足介意!”成語例句:觀此寰宇無道,天下臨淵而不自知,有識之士莫不嘆服公之看天下世道人心,如掌上觀文。掌上觀文成語拼音:zhǎngshàngguā101漫山遍野成語拼音:mànshānbiànyě成語解釋:山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形容很多。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西涼州前部先鋒馬岱,引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漫山遍野而來。”成語例句:春天來了,漫山遍野都披上了綠裝。漫山遍野成語拼音:mànshānbiàny102赤膊上陣成語拼音:chìbóshàngzhèn

成語釋義: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飾地進行活動。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成語例句:他終于赤膊上陣,親自出馬了。赤膊上陣成語拼音:chìbóshàngzh103寬以待人

漢語拼音:kuānyǐdàirén成語釋義:寬:寬容。以寬宏大度的態度來對待別人。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某素知劉備寬以待人,柔能克剛,英雄莫敵。”成語例句:陳老師寬以待人,柔能克剛,再頑皮的學生都心甘情愿的接受她的教誨。寬以待人

漢語拼音:kuānyǐdàiré104青山不老漢語拼音:qīngshānbùlǎo成語釋義:比喻永存。也比喻時間久長。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綠水長存。他日事成,必當后報。”成語例句:西湖茶舍,徐星北鹺令福辰題聯句云:“十載許勾留,與西湖有緣,乃嘗此水;千秋同俯仰,惟青山不老,如見故人。”青山不老漢語拼音:qīngshānbùlǎ105焚香禮拜漢語拼音:fénxiānlǐbài成語釋義:焚香:點燃香火。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靈行禮跪拜。燒香跪拜,以表尊敬服從之意。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卻說玄德前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滿路瞻觀,焚香禮拜。”成語例句:無焚香禮拜漢語拼音:fénxiānlǐbài106傲賢慢士成語拼音:àoxiánmànshì

成語釋義: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態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成語例句:無傲賢慢士成語拼音:àoxiánmànshì107伏低做小漢語拼音:fúdīzuòxiǎo成語釋義:形容低聲下氣,巴結奉承。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若召到蜀中,以部曲待之,劉備安肯伏低做小?若以客禮待之,又一國不容二主。”成語例句:無伏低做小漢語拼音:fúdīzuòxiǎo108孔孟之道成語拼音:kongmengzhidao成語釋義: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學說。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松聞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達孫吳之機,專務強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誨,以開發明公耶?”成語例句:大概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的緣故,觀念過于保守,但這種赤裸裸的寫作手法令我不可接受。

孔孟之道成語拼音:kongmengzhid109傲睨得志成語拼音:àonìdézhì成語釋義: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實現。形容因實現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原來曹操自破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飲宴,無事少出,國政皆在相府商議。”成語例句:無傲睨得志成語拼音:àonìdézhì110費力勞心

成語拼音:fèilìláoxīn成語釋義:耗費氣力和心思。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吾為汝御敵,費力勞心。汝今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成語例句:無費力勞心成語拼音:fèilìláoxīn111把薪助火漢語拼音:bǎxīnzhùhuǒ成語釋義:把:握住。拿著柴草助長火勢。比喻某種行動作法會增加對方的力量或助長事態的加劇。成語出處:明·羅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