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1頁
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2頁
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3頁
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4頁
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春八年級階段性訓練語文 2024.3一、積累與運用(共24分)班級擬召開“傳統文化”主題班會,以下是班長小語準備的部分材料,請幫他完善。【展民風民俗】1.下面是小語在講解民風民俗相關傳統文化時的發言稿,有些字詞不太確定,請你幫他判斷。(共4分)民俗是民間流行的習俗、風尚,是由民眾創造并世代傳承的民間文化。第一單元課文,讓我們感受到了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傳統文化。那片古老而厚重的黃土地傳來的磅①______(礴薄)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我”童年時隨母親去外祖母家省親,當時令“我”昏昏欲睡,成年時卻感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的社戲;賀敬之重返延安時“歡喜的眼淚眼眶里轉”,寫下充滿濃郁陜北色彩的“信天游”;浸潤著吳伯簫長幼情篤、人情②______(事世)故、歷史滄桑、家國情懷的燈籠……這些世代傳承的珍貴民俗風情畫卷,都是祖國的文化瑰寶。(1)依次給語段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A.hànshěngkuàng B.gǎnxǐngkuāngC.gǎnshěngkuāng D.hànxǐngkuàng(2)語段中兩個橫線處應分別選用哪個字?請工整書寫。(2分)①______ ②______【賞古今詩文】2.詩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語想在幻燈片中引用一些詩文名句,展示詩文歷久彌新的獨特魅力,請幫他補寫。(8分)少年相約游,春色美如畫。行走在湖邊,看到湖水清澈見底,湖中成群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動,忍不住吟誦《小石潭記》中的名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湖畔草色嫩綠,桃花盛開,微風輕拂,花瓣紛飛,不由想起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名句:“①______,②______”;不遠處,一群孩童在嬉鬧玩耍,老人們在陽光下散步聊天,不由感嘆道:“③______,④______”(陶淵明《桃花源記》),這正是靖節先生心中老幼和樂的理想社會;放眼望去,一片片農田和整齊的房屋,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此情此景又想到陶淵明筆下那個“⑤______,⑥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陶淵明《桃花源記》)的世外桃源。如此美好的景色,讓春游的少年們歡喜雀躍,紛紛吟誦起賀敬之先生《回延安》中的詩句:“心口呀莫要這么厲害地跳,⑦______……手抓黃土我不放,⑧______。”【傳豫劇文化】3.在“豫劇文化的學習與傳承”環節,小語準備了以下兩則材料。請根據材料內容,分條概括弘揚豫劇文化的重要意義。(4分)材料一方寸傳國粹,豫劇更出彩。10月18日上午,由河南豫劇院三團、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市分公司聯合主辦的《豫劇》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登封市朝陽溝村舉行,共同見證豫劇藝術發展史和中原集郵史這一重要時刻。隨著《豫劇》郵票的發行,“銀環栓寶”將帶著郵戳走出朝陽溝,進一步傳播豫劇文化、繁榮豫劇藝術,讓“河南豫劇”成為“中國豫劇”。材料二豫劇主要流傳于河南,以唱腔大氣、韻味優美著稱,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已在演出劇目、舞臺表演、人物塑造、表述方式、音樂唱腔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河南地方風格,帶有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成為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僅體現了中原人民普遍的文化認同,為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4.下圖是關于本校學生“學習與傳承豫劇文化”的統計圖。請你觀察圖表,幫助小語完成以下任務。(共4分)哪些因素阻礙了你學習與傳承豫劇文化?(1)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圖表反映的問題。(至少兩點)(2分)(2)針對圖表反映的問題,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至少兩點)(2分)【憶傳統節日】5.回憶中華傳統節日活動環節,小語想用一組排比句為此次活動作總結,請你仿照畫波浪線的句子,幫他續寫句子。要求:語意連貫,句式、修辭一致。(4分)同學們,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傳統節日都寄托著人們的情感:端午,片片粽葉的清香如線,牽引我們的懷念一年又一年;中秋,______,引來我們的思念一年又一年;春節,______,激起我們的期盼一年又一年。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和內涵,增強了我們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傳統文化是一座莊嚴而壯麗的宮殿,它凝聚了民族智慧的結晶;傳統文化是一首動人的樂曲,它以悠揚的旋律唱出了民族的歷史和情感;傳統文化是______,______。我們應該珍視和傳承傳統文化,讓它繼續發光發熱。二、現代文閱讀。(共28分)(一)閱讀下面文段,回答6-9題。(共16分)門縫里看戲卞毓方①那年頭,我五歲半。②此前不久,祖父帶我看過一出京戲《失空斬》。幾年后才知道,演的是《三國演義》的《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當時卻懵懵懂懂,不明白啥叫“京”,啥叫“戲”,三國人物為啥長成、穿成那個模樣,講話為啥總裝腔作勢,平常為啥在街上看不見他們,難道是單獨住在一個叫三國的地方?一切都云里霧里,稀里糊涂。③心頭癢癢,覺得太玄妙,太神秘。④很想再看一次。平日瞅那些看過戲的,逢人就得意洋洋地炫耀,似乎打劇場坐一坐,自己也成了舞臺人物。祖父啥時再看戲呢,天曉得。我是小孩子脾氣,上午栽樹,下午就想吃果子。⑤戲票分三等,我記住了,最便宜的是五分錢。對于窮人,五分錢是什么概念?不清楚。我也不覺得我們家特別窮,左鄰右舍,看上去都差不多。是日午前,天朗氣清,母親在屋后小河的碼頭洗衣服。我站在后面哼著磨:“我要五分錢,我想看戲……”平日里最疼我的母親摸摸口袋,又縮回手,不同意。等洗完衣服,頭也不回地徑自走了。我仍不死心。⑥午后,又一個人跑去劇場。劇場在小鎮的中心,正門朝北,有人查票。大人可以免票帶一個小孩,所以已經有一幫小孩在門口混,訣竅是見人就堵,一個勁地喊“爺爺”“伯伯”,然后扯著人家的胳膊,大搖大擺闖進去。瞅著眼熱,但學不來。南門,即后臺,也有人把守,剛想走近瞄一眼,立刻遭到當頭棒喝。⑦轉來轉去,轉到西南門。那是扇木門,右側有道豎形的裂縫,約一長,中間像被小刀挖過,有拇指寬,狀如一只狹長的細眼,我踮起腳,還是夠不著,看來是比我高的孩子干的。身后是處土院,堆著柴禾,碼得整整齊齊,我不敢隨便搬動柴禾。去河浜搜索了一圈,撿得幾塊半截磚頭。轉回去,門眼已被一個大孩子占領,也許那洞就是他挖的。⑧無奈,只得在一旁干站。他故意激我,大呼好看。我讓他講講怎么好看。他說,兩個女的站在臺上,穿的衣服好看,頭上插的簪子好看,一擔一擺好看,后面的布景也好看。他沒文化,我已經在私塾讀了一年,剛才在正門,看到海報上寫的是鹽城淮劇團,演的是《西廂記》。好不容易等到他大發慈悲,把門眼讓給我,墊好磚頭,站上去,勉強夠到,閉上左眼,拿右眼對著,卻是一片漆黑——門里有人擋著。難怪那大孩子放棄,他看不到了。好無奈。⑨過了一段時光,中秋節,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劇場,老地方,仍是西南門。謝天謝地,門眼還在,也沒有旁人,我隨身帶了兩塊泥磚,墊著正好。這回是建湖淮劇團,劇目是《秦香蓮》。⑩因為縫隙太窄,角度又偏,只能看到半個戲臺,人物面對觀眾,于我僅是個側影。俗話說“門縫里看人——把人瞧扁了”,是說把人看小了,或者扁平化了。我倒不這么認為,反而覺得更聚焦,更詭秘。往小了說,有點像把兩掌并攏,從掌縫里瞧風景:往大了說,仿佛從兩壁夾峙的縫隙覷探藍天。干擾也有,中途有一位觀眾,大概是后排的,蹭到了門前,正好遮住我的視線。我比前番來得機靈,清了清嗓子,奶聲奶氣地求人家:“大叔,讓開一點好嗎?”門里的人聽到我的話,回頭瞟了一下,立馬移開了。?《秦香蓮》的戲,我沒看過,但劇情聽過若干遍,打從抱在母親懷里起,到蹣跚學步聽鄰家婦女拉呱,到夏夜乘涼聽大人講故事。秦香蓮的丈夫陳世美進京趕考,中了狀元,招為駙馬。秦香蓮扶老攜幼,到京城尋夫。陳世美忘恩負義,不認賢妻,并派人謀殺。開封府包拯包大人主持正義,判陳世美死罪。公主與太后出面求情,包拯鐵面無私,最終將陳世美送上龍頭鍘。?是日我看完全場,盡興而歸。?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我怒放的心花中有一朵是:哪天我掙了錢,要買頭排的票,把他們劇場的戲挨個看完:如果錢有富余,就買好多張票,送給那些窮人的孩子。?半個世紀后,我歷盡滄桑,風塵仆仆還鄉。我去探望那座老劇場。是它,就是它。它還屹立在那里。外形雖然蒼老,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時還有演出。看戲時我熱淚盈眶——沒有人知道,此刻,我又變回了那個從門縫里看戲的小男孩。這是鄉愁,這是鹽阜大地的文化結晶,另一種生命的鹽分。(選自《光明日報》2023年2月24日,有刪改)6.通讀全文,根據提示,按照文章順序概括講述的故事和情感變化。(4分)①此前不久祖父帶我看京戲《失空斬》,我感覺玄妙神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轉到西南門從木門縫隙里等著看戲卻被擋住了,我很無奈。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半個世紀后我再次去老劇場看戲,我熱淚盈眶。7.品味語言,回答下面問題。(4分)(1)結合語境,賞析第⑤段中加點的詞語。我站在后面哼著磨:“我要五分錢,我想看戲……”(2)請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⑧段的劃線句。墊好磚頭,站上去,勉強夠到,閉上左眼,拿右眼對著,卻是一片漆黑——門里有人擋著。8.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文章第?段畫線句“這是鄉愁,這是鹽阜大地的文化結晶,另一種生命的鹽分。”的理解。(4分)9.文章第?段看似啰嗦實則頗具匠心,請你從內容和結構上分析其作用。(4分)(二)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0-12題。(共12分)正月游龍舞查晶芳①正月舞龍,是皖南一帶的習俗。在我的老家涇縣桃花潭,舞龍一般是從初八晚上開始的。小時候,每到那天,我吃了早飯就開始盼天黑,心里的激動實在是磅礴廣大,感覺就像懷里揣了只小兔子,必須得不停地蹦來躥去,一秒鐘都無法靜下來。終于,明月初上,鑼聲遙聞,漸行漸近漸清晰,蜿蜒的燈火也閃閃爍爍而來。②近了,近了,吶喊喝彩陣陣清晰,威武的長龍已經煊赫而來。它頭顱高昂,龍嘴大張,雙眼圓睜,龍身綿延足足兩百米。龍是竹制的,節節相連,每節底部正中裝釘子一顆,上插一支蠟燭。蠟燭全部點亮后,整條龍便通體透亮,紅光四溢。彼時,那龍正昂首挺胸,在大批粉絲的熱情簇擁下,朝著我家闊步而來。③那時我家住在中學里,父親是校長,正月接龍是學校每年的盛事。每年父親都會放很多鞭炮,會在龍頭披上長長的紅綢帶,還會給舞龍隊包上大紅包。一路上鄉親們也會參與接龍,但街巷中畢竟施展不開,龍只能象征性地昂昂頭,張張嘴,舞龍隊憋足了勁,要在學校的廣場上大展拳腳。鄉親們一路尾隨而來,欲一睹舞龍風采。如此,場地既大,觀眾亦多,舞龍隊的表演便更賣力了。④龍最初是雍容踱步,很快便開始騰挪閃躍。只見那龍頭忽而低垂,忽而高昂,有時躍至半空,龍身也隨之蜿蜒翻騰,翩躚起落。舞至酣處,龍還會踩著密集的鼓點,身子急速地左扭右轉,瞬間就給你來個瀟灑的“螺絲旋頂”;又或是猛然回頭,龍須獵獵飛揚,觀者無不驚呼雀躍。勁舞中的龍,表情也非常豐富。它一會兒龍口大張,利齒外露,鮮紅的長舌翻卷著,龍須直擺,似欲擇人而噬,嚇得我們大驚失色,連忙后退;一會兒,又嘴巴緊閉,雙眼炯炯,昂首向上,頭頂兩邊的龍角直指天際,不怒自威。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稍稍離遠點看,更是震撼。那通體閃著金光的長龍精神抖擻,盤旋翻飛,似在騰云駕霧,其態恣意酣暢,真真如飛龍在天。⑤龍舞的過程很長,會中場休息一下,這時就有許多觀眾繞著龍頭鉆到龍身下面,有的還一直鉆到龍尾,這寓意得到了龍的庇佑,自此福壽綿延。這美事誰不想?我們小孩子更是鬧得起勁,一邊往下鉆,一邊沿著龍頭龍尾一路摸過去,有時還會偷偷地拔幾根龍須揣口袋里。我們常常鉆過一遍,又來一遍,直到龍再次飛舞,才戀戀不舍地退后。⑥一番熱舞后,龍就要離開了,它會張開嘴巴,對著主家連連點頭,同時輕搖龍尾,那意思是拜年,是祝福,也是告別。待鞭炮再次響起,在密集的鼓點中,龍施施然出了院門,后面跟著烏泱泱一堆人,我們這些孩子就像一群小魚穿梭在人群的海洋里,不停地嬉笑打鬧……⑦一場精彩的舞龍,其實就是一支規模浩大而配合默契的集體舞。舞者都是青壯年男子,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他們都穿著統一的服裝。領舞的那個尤其健碩,因為龍頭分量最重,舞起來格外不易,所以動作得利落,剛勁。他們邊舞邊應著鼓點喊號子,腳下虎虎生風,雙手托舉出矯健的飛龍……那火光,那吶喊,那歡呼,將深濃的夜色熏染得紅亮亮暖融融,更將鄉村的寂寥清冷驅逐得一干二凈。新年的喜悅與盛大便成了一幅絢麗的畫,牢牢地刻在了我心靈的底版上。此后經年,風塵雨雪不侵不蝕,不論何時展卷,那畫面總是簇新如初。⑧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舞龍文化已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不唯江南,很多地方都有正月舞龍的習俗。人們以此祈福消災,盼望新的一年雨順風調、吉祥安康,也寓意著中華民族這條巨龍正振奮騰飛,翱翔萬里,而這一切寄寓與祈盼,已經變為現實。中華龍,正在慢慢騰飛,必將風云激蕩,直達云霄。10.本文以“正月游龍舞”為題有何妙處?請簡要分析。(4分)11.聯系上下文,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句子。(4分)(1)龍是竹制的,節節相連,每節底部正中裝釘子一顆,上插一支蠟燭。(2)只見那龍頭忽而低垂,忽而高昂,有時躍至半空,龍身也隨之蜿蜒翻騰,翩躚起落。12.選文與《安塞腰鼓》都展現了群舞的全過程,結合下面句子分析各自的寫法特點。(4分)那火光,那吶喊,那歡呼,將深濃的夜色熏染得紅亮亮暖融融,更將鄉村的寂寥清冷驅逐得一干二凈。——《正月游龍舞》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安塞腰鼓》三、文言文閱讀(共14分)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13-17小題。(共14分)【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②。其上,為睥睨③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塢⑤,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⑥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⑦,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節選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記》)【注釋】①黃茅嶺:在今湖南零陵區西面。②垠:邊界,盡頭。③睥睨(pìnì):即“埤境”,城墻上有孔的矮墻。④梁欐(lì):屋的正梁。⑤堡塢(pùwù):村落外邊,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衛。⑥洞然:深深的樣子。⑦箭:小竹子。13.根據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皆若空游無所依詞語推斷法:若無其事(1)若:______日光下澈語境推斷法(2)澈:______乃記之而去課內遷移法:見漁人,乃大驚(3)乃:______良久乃已查閱詞典法:①已經;②停止;③隨即,不久就。(摘自《古代漢語詞典》)(4)已:______1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5.《經典常談》中《文第十三》這一章評價柳宗元“最工游記,他創造了描寫景物的新語”。作者在描繪景物時善于運用多種描寫方法,請從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兩個角度任選其一,結合甲文第2段具體語句進行賞析。(2分)16.甲文第4段突出表現了“小石潭”什么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17.移步換景與定點觀察相結合是柳宗元游記中常用的方法,兩個文段各是怎樣體現這種寫作特點的?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分析。(4分)四、名著閱讀(共4分)18.八一班舉行《經典常談》讀書交流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任務。(1)《經典常談》中《<說文解字>第一》提到漢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在甲骨文中,“山”字形似山,“尊”字下部是一雙手,上部是一個大酒杯或酒瓶(見下圖),據此你推測“山”采用的是______造字法,“尊”采用的是______造字法。(2分)(山) (尊)(2)下面是小語閱讀《經典常談》后的收獲,請你幫他續寫兩句。(2分)閱讀《<說文解字>第一》,了解到造字和用字有六個條例;閱讀有關《戰國策》內容,了解到策士文風既有鋪陳的偉麗、叱咤的雄豪,也絲絲入扣、千載如生:閱讀______,了解到______;閱讀______,了解到______。(要求:閱讀篇目不重復)五、作文(50分)19.請從下面兩個寫作任務中任選一個,寫一篇作文。(50分)(1)人生道路上,總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句話,一則故事,在不經意間觸動你的內心,啟迪你的靈魂,點亮你的內心。請以“點亮心靈的燈”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2)翻開八年級下冊語文書的第一課,我們會有感于魯迅筆下的那一段令人回味無窮的日子,那里有寧靜幽美的平橋村,有自由自在的鄉間生活,有聰明能干的小伙伴,還有一場并不精彩的好戲和烏油油的羅漢豆。請打開你的記憶寶庫,把你珍藏已久的那段生活曬一曬。請以“那一段______的日子”為題,仿照《社戲》的某一角度寫一篇文章(例如仿語言風格、仿敘述方式、仿文章結構、仿寫作方式等),除詩歌外,文體不限。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得抄襲。

2024年春八年級月考答案語文一、積累與運用(共24分)1.(共4分)(1)D(2分) (2)①礴 ②世(2分)2.(8分)①芳草鮮美 ②落英繽紛 ③黃發垂髫 ④并怡然自樂 ⑤土地平曠⑥屋舍儼然 ⑦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 ⑧緊緊兒貼在心窩上3.(4分)示例:①讓更多人了解豫劇、喜愛豫劇,讓“河南豫劇”成為“中國豫劇”。②豐富中國傳統文化,讓世界文明多姿多彩。(或:為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每點2分,共4分)4.(4分)(1)示例:近一半的學生認為阻礙自己學習與傳承豫劇文化的因素是沒有好的學習平臺;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個人沒有時間是阻礙自己學習與傳承豫劇文化的因素;少數學生認為對豫劇文化缺乏興趣是阻礙自己學習與傳承豫劇文化的因素。(任意兩點即可,每點1分,共2分)(2)示例:可以在各大視頻網站等平臺搜索豫劇教程來進行豫劇學習,還可以去劇院現場觀看豫劇表演,感受豫劇獨特的美;可以在課余時間利用校園廣播介紹宣傳豫劇,課后開展豫劇興趣小課堂來豐富我們的課余生活;可以采用綜藝、游戲式宣傳等鮮活有趣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豫劇的興趣。(任意兩點即可,每點1分,共2分)5.(4分)示例:塊塊月餅的美味如絲 家家團聚的喜悅如火一幅精美的畫卷/一本厚重的史書 它以絢麗的色彩展示了民族的風土人情/它記載了民族的興衰榮辱(符合要求即可,每空1分)二、現代文閱讀(共28分)(一)6.(4分)五歲半時想再看一次戲磨母親要錢買票未果,我仍然不死心。中秋節我又從門縫里看了完整的淮戲《秦香蓮》,我盡興而歸(心花怒放)。7.(4分)(1)“磨”是消耗時間、拖延的意思,生動形象寫出我想看戲而粘著母親想讓她答應的樣子。表現了我對看戲的渴望和迫切之情。(2)運用了動作描寫,先后運用“墊”“站”“閉”等動詞,生動地寫出了我透過門縫看戲的不易,表達了我對看戲的渴望、迫切,和結果什么都沒看到時的失望、無奈心理。8.(4分)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還鄉探望那座老劇場引發對童年看戲生活的眷戀和懷念,再次感受到淮劇是鹽阜大地的文化精髓,以及看戲經歷豐富激勵了我的人生。運用了比喻,表達了我對兒時看戲經歷的回憶懷念,以及淮劇和看戲經歷對我人生的影響。(言之成理即可)9.(4分)第11段寫了聽過若干遍《秦香蓮》戲劇終于有機會完整地在縫隙中看完整部劇,介紹了所看戲劇的內容,承上啟下。突出表現了我看完戲后的心花怒放,表達了我對看戲的無比滿足和喜悅心情。(意思對即可)(二)10.(4分)①總括全文,點明了文章的寫作對象,點明了傳統民俗游龍舞的時間;②“游龍舞”作為本文的線索,貫穿全文;③“游龍舞”三個字富有畫面感和靈動感,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④標題奠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