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語文試題考生注意: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中冊。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中國藝術史上,詩畫關系的探討與詩畫藝術的交流是源遠流長的。早期,“畫不如詩”思想曾經占據主流,“從中外繪畫史來看,繪畫的最初功能主要是圖寫形貌,而非抒情。中國早期繪畫不具有抒情言志功能、作為一種‘存形’的技能,文人是不屑于從事的。”詩畫地位統一之前,文人一般將畫作為詩的附庸,而在森嚴的等級制社會,處于不同社會地位的藝術形式往往不會被相提并論。在此現實之下,詩畫關系的早期討論難以得到正見。直至漢代,繪畫的言志、政教與娛樂功能逐漸被認識,時人對繪畫藝術重要性與功能性的探討也逐漸展開,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也指出:“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斌w現出中國古代繪畫功能與意義的闡釋拓展。唐宋以來,“文人畫”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取代“畫工畫”成了中國繪畫的正宗,文人畫要求作者人品學問與才情思想兼具,以表現文人的志向、節操和情趣為目的,而“存形”功能逐漸弱化。自此,繪畫“如詩”的表意功能逐漸被認識。中國古代詩畫的類同與相通被發掘,二者的交流與互滲亦在不斷演進。①。有畫家以詩歌內容為題作畫:如漢桓帝時人劉褒曾畫《云漢圖》,東漢鄭玄有《詩圖》《小戎圖》,東晉司馬紹有《豳風七月圖》《毛詩圖》,南朝宋陸探微有《毛詩新臺圖》等,這些繪畫都以《詩經》之詩為題材。亦常有詩人憑畫作內容或觀畫之感作詩:如韋莊《金陵圖》是其看了六幅描寫六朝史事的彩繪后有感而寫的吊古傷今之作;杜甫詩作《姜楚公畫角鷹歌》《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等也都是詩中有畫,詩畫結合,富有濃郁的詩情畫意。②。詩歌的創作往往立象盡意,寓情于景,通過對現實物象的描摹表現詩人胸臆。這使得語言表達的抽象情感得以具化,又契合了中國含蓄內斂的抒情傳統,這一詩歌表現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受到了繪畫藝術思維的影響。而在中國繪畫史上“畫工畫”與“文人畫”此消彼長,中國畫從“表象”到“表意”的審美變化,也正是受詩歌審美的影響。在對詩歌表現手法與審美原則的借鑒和化用中,中國古代繪畫具有了詩歌語言一般的靈動、鮮活之感,并為創作者與欣賞者提供了游目騁懷的廣闊意境空間。在二者相通互滲的現實下,中國古代“詩畫一律”的藝術審美傳統逐漸形成,中國詩與中國畫的創作與鑒賞理念也逐漸融合。常有人以“詩如畫”來贊美詩歌佳作,中國傳統詩歌往往對繪畫藝術的創作理念、審美原則進行借鑒與化用,這使得中國詩展現出繪畫一般生動鮮活的藝術效果。以王維為代表,蘇軾評其詩“詩中有畫”,亦有宋人指出“觀其思致高遠,初未見于丹青,時時詩篇中已自有畫意”。這表現出中國古代詩歌中所存有的視覺特性。中國古代詩歌的視覺性首先體現于詩人作詩時一般并不直言其志,而選擇“立象以盡意”。自先民“觀物取象”,即通過對現實事物的觀察與模擬創造出卦象,中國藝術的形象化表達思維便逐漸顯現。中國古代詩歌的創作也十分重視對現實物象的描繪,詩人往往曲筆,如同“作畫”一樣羅列各種物象,將其鮮明而具體地表現出來,并借以視覺性的意象表達構建出明確的意義空間,最終以實現詩意的生成與傳達。如劉勰《文心雕龍·物色》所言:“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歲寒堂詩話》引劉勰云:“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蓖ㄟ^對具體物象的描繪,詩人將詩志寓于物與景之中,達成對形下寫照的超越,實現象外之意與詩歌境界的生成。中國古代詩歌的視覺性還表現在詩歌審美鑒賞中不僅以“詩意”的呈現與傳達為關注點,也重視于詩中物象選用的恰當和諧與詩歌整體性“畫意”的成熟展現。蔣寅曾以王維詩歌的“詩中有畫”為例提出:“寫景可以說是最大限度地超越了以雕琢求工的妙品,而臻真境湊泊的神品、平淡真率的逸品境界。這與他繪畫的寫意精神正相一致,具有反造型、平面等一般意義上的繪畫性的傾向。這種寫意化傾向融入詩境,強化了超越繪畫性的動態特征,不僅實現了詩性對‘形似’的超越,同時也使詩歌中的風景由自在之景向意中之景過渡。”此番對王維之詩的評價,即指出王維繪畫審美對詩歌創作的影響,其詩歌“畫意”的發展正與其繪畫造詣的提升相通,由“形似”走向了“寫意”,這也正是“詩中有畫”的高妙境界。借助繪畫藝術的表達思維與呈現手法,中國古代詩歌彌補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表達局限,其令讀詩者能夠如臨其境,更真切如實地感受詩人的情與志。同時,中國詩也由此具有了繪畫般的藝術效果與意境,并逐漸形成了“詩如畫”的審美傳統。詩歌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中國古代畫家為提升畫作的審美思想性,往往對詩歌的文學題材、審美傾向等各個方面進行借鑒與化用。詩家對詩之“意”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畫家對于畫之“意”的理解。中國古代繪畫,尤其是文人畫,在審美上強調“重意不重形”,王維《山水論》言:“凡畫山水,意在筆先?!碧K軾也于《王維吳道子畫》中指出:“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摩詰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逼湔J為吳道子的畫雖然絕妙,但仍屬于“畫工”一類,而王維的畫卻得道于“象外”。之所以蘇軾認為王維之畫高妙,正在于王維之畫對于“象”的超越,實現了對象外之“意”的呈現。在繪畫中,畫家運用計白當黑、隨意點染、散點透視等表現方式,目的是為畫作增添詩意;畫作中物象布局的高低大小、綿延起伏的運動關系,亦是為使得畫作的藝術表現呈現出詩歌式的節奏和韻律;更有大量的畫家看似在描繪風景與物象,實際卻將情感與思想隱匿于景與物之間,象征地表達出某種情致或意志,這使得畫作能夠表達超越象外的思想情感,并具有了詩一般的審美意境。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在我國早期,“畫不如詩”的思想占據主流,但唐宋以后,畫的地位逐漸超過了詩的地位。B.文人畫的發展使繪畫的功能不斷得到挖掘、拓展,而繪畫的“存形”功能在逐漸地消失。C.畫家不貴形似,追求“象外之意”,這與我國古詩創作所追求的“寫意”有異曲同工之妙。D.蘇軾將吳道子的畫和王維的畫進行比較,是為了否定畫工畫的價值,從而提倡文人畫的創作。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國繪畫在發展初期是不受文人待見的,在當時森嚴的等級制社會中,畫不可能和詩相提并論。B.我國先民“觀物取象”的做法是一種形象化的思維表達,這種思維影響了我國后世的詩歌創作。C.詩歌可能會“言不盡意”,因此需要通過作畫來還原詩歌的面貌,用所作之畫來彌補這樣的缺陷。D.繪畫也可以承擔起抒發主體情感的重任,畫家可以通過所畫之景象征性地表達出某種思想情感。3.下列選項,最能支持“詩畫一律”的觀點的一項是()A.“丹青之興,比《雅》《頌》之述作,美大業之馨香?!保憴C)B.“吾為畫,如騷人賦詩,吟詠情性而已。”(李公麟)C.“《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保ā墩撜Z》)D.“夫畫有六要: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六曰墨?!保ㄇG浩)4.文中提及“中國古代詩畫的類同與相通被發掘,二者的交流與互滲亦在不斷演進”,請根據此觀點,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寫出正確的句子。5.王維《竹里館》中的詩句“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很好地體現了“詩中有畫”的創作觀念,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此的理解。【答案】1.C2.C3.B4.①詩與畫的題材與內容往往相互取用,相互啟迪。②詩與畫在表現手法上也相互借鑒。5.①詩句選擇“立象以盡意”,將“幽篁”“深林”“明月”等現實物象羅列出來,呈現出清幽澄凈的環境特征,寫出了詩人悠閑生活的情趣,從而實現詩意的生成與傳達。②詩句所表達的人物寧靜、淡泊的心性和所寫景物清幽澄凈的特點相互映襯,互為表里,實現了對“形似”的超越,景物有了寫意的審美功能,從而開拓出一種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唐宋以后,畫的地位逐漸超過了詩的地位”錯誤。根據原文“唐宋以來……繪畫“如詩”的表意功能逐漸被認識”,可知唐宋以后,詩畫的地位應該是統一的。B.“而繪畫的‘存形’功能在逐漸地消失”錯誤,根據原文“文人畫要求作者人品學問與才情思想兼具,以表現文人的志向、節操和情趣為目的,而‘存形’功能逐漸弱化”,可知“存形”功能逐漸弱化。D.“是為了否定畫工畫的價值,從而提倡文人畫的創作”錯誤。根據原文“詩家對詩之‘意’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畫家對于畫之‘意’的理解……之所以蘇軾認為王維之畫高妙,正在于王維之畫對于‘象’的超越,實現了對象外之‘意’的呈現”,可知蘇軾將吳道子的畫和王維的畫進行比較是為了說明詩歌對“意”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畫家對于“意”的理解,而不是“否定畫工畫的價值,從而提倡文人畫的創作”。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需要通過作畫來還原詩歌的面貌,用所作之畫來彌補這樣的缺陷”錯誤。根據原文“借助繪畫藝術的表達思維與呈現手法,中國古代詩歌彌補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表達局限,其令讀詩者能夠如臨其境,更真切如實地感受詩人的情與志”,可知原文是說借助繪畫藝術的表達思維與呈現手法,來彌補詩歌“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表達局限,并不是說要對詩歌作畫來還原詩歌面貌。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強調繪畫言志、政教的功能。B.指出繪畫如賦詩,體現了“詩畫一律”的創作主張。C.說明《詩經》的功能。D.對作畫的要求。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據原文“這些繪畫都以《詩經》之詩為題材”“亦常有詩人憑畫作內容或觀畫之感作詩”“也都是詩中有畫,詩畫結合,富有濃郁的詩情畫意”,可知詩與畫的題材與內容往往相互取用,相互啟迪。根據原文“這一詩歌表現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受到了繪畫藝術思維的影響”“在對詩歌表現手法與審美原則的借鑒和化用中,中國古代繪畫具有了詩歌語言一般的靈動、鮮活之感,并為創作者與欣賞者提供了游目騁懷的廣闊意境空間”,可知詩與畫在表現手法上也相互借鑒?!?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推斷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理解題干中“‘詩中有畫’創作觀念”。原文“以王維為代表,蘇軾評其詩‘詩中有畫’,亦有宋人指出‘觀其思致高遠,初未見于丹青,時時詩篇中已自有畫意’。這表現出中國古代詩歌中所存有的視覺特性”,可知“詩中有畫”表現了中國古代詩歌中所存有的視覺特性。根據原文“中國古代詩歌的視覺性首先體現于詩人作詩時一般并不直言其志,而選擇‘立象以盡意’……詩人往往曲筆,如同‘作畫’一樣羅列各種物象,將其鮮明而具體地表現出來,并借以視覺性的意象表達構建出明確的意義空間,最終以實現詩意的生成與傳達”,可知王維《竹里館》中的詩句選擇“立象以盡意”,將“幽篁”“深林”“明月”等現實物象羅列出來,呈現出清幽澄凈的環境特征,寫出了詩人悠閑生活的情趣,從而實現詩意的生成與傳達。根據原文“中國古代詩歌的視覺性還表現在詩歌審美鑒賞中不僅以‘詩意’的呈現與傳達為關注點,也重視于詩中物象選用的恰當和諧與詩歌整體性‘畫意’的成熟展現”“這種寫意化傾向融入詩境,強化了超越繪畫性的動態特征,不僅實現了詩性對‘形似’的超越,同時也使詩歌中的風景由自在之景向意中之景過渡”,知王維《竹里館》中的詩句所表達的人物寧靜、淡泊的心性和所寫景物清幽澄凈的特點相互映襯,互為表里,實現了對“形似”的超越,景物有了寫意的審美功能,從而開拓出一種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魚湯粥高雨欣就是今天了,她確信無疑。她關緊了虛掩著的房門、像擺鐘一樣轉過身,右手用力地撐著墻壁,墻壁上有一條凹陷的痕跡,像一條短短的車轍印,印記消失處鑲嵌著木頭把手。她甩動了一下怪異彎曲的左腳,抓緊了把手,搖搖擺擺,又抓住了另一個,熟練地到了門口,門口有一個半人高的拐杖,她拄起拐杖,旋動了門把手。那面四四方方的鏡子晃動著她的臉,她實在不敢看鏡子里面她的樣子。多年前她見過一個犯人被抓,她站在人群中間,聽人們驚駭地說那人殺害了妻子,兇器是一把菜刀。警察將那個丈夫拉出來,她記不得他的樣貌了,只記得他的眼睛里、身體里透露出的滾燙,她看過去只覺得冒著一股熱氣,讓她頭皮發麻?,F在想起那個犯人只覺得他們沒有半分相像,不過有什么要緊,她馬上要重復他的路徑,要殺的人也是多年的枕邊人,那個躺在床上的丈夫,一個自己想死卻無力去死的病人。他得了一種難治的病,在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后沒有任何好轉,醫生只說回家好好養著,如何好好,如何養?醫生也沒有說,他們只得聽從安排。她向來順從,順從父母,順從丈夫,順從醫生,順從從此以后昏天黑地的日子,包括尖利的恐懼,她都得一一順從。她聽著他在床上日日夜夜地喊痛,她站在床邊,看著他眼珠扭曲,一張臉被汗漬包裹,顯得油滋滋的,他在床上翻騰,打挺,就像惡鬼附體。她床頭床尾地伺候他,已經足足半年沒睡過一個完整的覺,就算睡著夢里也都是噩夢,有時候,夢里會出現他的眼神,那種眼神讓她心驚。她預謀了一個下毒的計劃,毒她早已準備好,粉末狀,裝在一個玻璃瓶里。出門前她問他想吃什么,他說:“魚湯粥?!边@個回答讓她心神恍惚,這是她最擅長,也是他最愛吃的東西,也好,這一頓也算了結了夫妻幾十年的情分。今天她沒有在樓下的小菜鋪將就,而是去了大的菜市場。這個菜市場距離她家不近,要過四個紅綠燈,走六個百米的人行道,她拄著拐杖,一步一斜,過馬路的時候,穿紅背心的志愿者想要扶她,她害怕得渾身起雞皮疙瘩,連聲拒絕,她即將滿手血腥,實在接觸不起人了。到了菜市場,她買了最新鮮的青菜、胡蘿卜,然后來到魚鋪,地上細碎的魚鱗發出刺鼻的臭味,她的拐杖好幾次戳到滑動的魚鱗上,差點摔倒。她挑選了兩條大小合適的鯽魚,慢慢回家。到家的時候他還睡著,她關緊房門,來到廚房。她把左腳撐在一個小木凳上,穩住身體。打開水龍頭,她把青菜一片片洗干凈,胡蘿卜搓了好幾圈,然后過水。切的時候她很使勁,砧板都在抖動,做這些其實她不熟練,所以不會用技巧,只得用蠻勁,好幾次她只能停下來甩手緩解。油滾了,魚下鍋,剔透的魚眼珠子一翻身變黃濁了,魚香味散出來,油在冒聲,魚也在冒聲,滋滋的。一放水,油立馬散開,魚沒在鍋底,姜片、整根蔥也一齊沉下去,蓋上鍋蓋,一切都在水里了。放進大米、青菜末、胡蘿卜丁、瘦肉末,微白的魚湯顏色一下子豐富了。她手上攥著一個小小的玻璃瓶,仔細地端詳它,一點兒微亮的反光讓她看見自己的影子,她想到自己的寸頭,想到自己的小兒麻痹癥,想到得病前的丈夫,想到這些年,惡毒的念頭立馬滋長起來,茂盛得不像話。她的心突然莫名地慌起來,鍋里咕嚕咕嚕的聲音在這個安靜的屋子里止不住地響起。十二點整點,墻上的鐘開始放音樂,這是她最愛的曲子——《致愛麗絲》[注],丈夫在屋里喊她,她很快地應了一聲。往房間走的路上,她打開了所有的燈,外邊的陽光明晃晃,屋里的燈光明晃晃,她扶著墻壁一搖一晃地走去。他已經醒了,這次卻沒有喊疼。她把粥放在床頭柜上,他用眼睛瞥了瞥,說:“煮好啦?”她說:“煮好了?!彼质疽夥鏊饋?,她半靠在床邊,兩只手摟住他,往上拖,他已經瘦了好多了,她抱起他的時候,感覺他就像一床被子,那么輕巧那么無力,他的臉也是,薄得像層紙。這哪是他,這不是他。“吃嗎?”她看著他問,他沒有思考地點了點頭,她像是沒聽到似地又問了一遍,他依舊點了點頭,她沒有動作只是坐在床邊,他似乎惱火起來,眼睛直直地瞪著她,過了一會兒,她似乎找回來那點兒存留的瘋狂,不再猶豫了。她麻利地立起來端起那碗粥,確定溫度合適后,舀起一勺送到他嘴邊,他費力地張開嘴含住勺子,嘴巴軟綿綿地吞吃,就像一個軟體動物?!昂贸?。”他抬起頭笑了笑。她的淚一下子下來了,她是個罪人,她對不起自己,她是自己的罪人。她一口一口地喂著他,就像曾經他對她一樣,那么耐心,那么溫柔,他一口又一口,吃得很美味很享受,他們沉默無聲,只有屋外的音樂還在不厭其煩地循環。粥已經見底,她扶著他躺下來,他很乖巧,很聽話,眼睛還在不住地看著她,她握住他的手,等著一切的結束,他的眼睛開始慢慢地塌下去。他電視劇看得多,也容易帶入,有一回,或許看到什么悲情的情節,他忽然鄭重其事地跟她說如果有一天他活得痛苦不堪時希望她能幫他解脫,她那時候不以為然只是笑笑,現在想起來她似乎進行了一個遲來的回答。《致愛麗絲》停了,丈夫均勻的呼嚕聲好像瞬間被放大。她望著那個被她遺忘在柜子上的玻璃瓶,埋下頭哭了起來。(有刪改)[注]《致愛麗絲》: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創作的鋼琴曲名曲。貝多芬創作這個作品的靈感,是來自一位名叫愛麗絲的女孩。她為了幫助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實現看見森林和大海的愿望,而四處求助別人。貝多芬為此非常感動,特地在圣誕夜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樂,聽著聽著,老人仿佛看見了森林和大海。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女主人公在準備下毒之前,詢問了丈夫想吃什么,表明她雖然心存冷酷的預謀,但仍然關心著丈夫,希望以他最喜歡的方式結束他的生命。B.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是一個向來順從的人,她順從父母、丈夫、醫生和命運,這種順從的性格同時也是導致她悲劇命運的原因之一。C.小說中提到鏡子和女主人公的外貌,暗示她可能因為自身的疾病而感到自卑,同時這也是她不愿看到鏡子里的自己的原因。D.小說最后,寫女主人公望著被她遺忘的玻璃瓶,埋下頭哭泣,寫出了她為自己先前的行為而后悔和悲痛的心理,含蓄雋永,余味悠長。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通過對小說女主人公切菜時的細節的描寫,寫出了她平時作為家庭女主人的細心,表現了她富有責任心的形象。B.小說畫橫線的句子“這哪是他,這不是他”,一方面表明,她丈夫已經病得變形,外貌發生巨變,另一方也反映出她內心復雜情感。C.作者善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如寫女主人公想到自己和丈夫時,運用了“滋長”“茂盛”等詞,形象地寫出她惡毒念頭的瘋狂滋長。D.小說的標題“魚湯粥”,既是文章的行文線索,又設置了懸念,吸引讀者去探究圍繞“魚湯粥”發生的故事,使情節更緊湊集中。8.小說寫播放貝多芬的鋼琴曲《致愛麗絲》,有什么作用?9.小說的故事并不復雜,但作者的敘述卻給人一種緊張感。請結合小說談談作者是如何制造緊張感的?!敬鸢浮?.B7.A8.小說寫播放著名作曲家貝多芬的鋼琴名曲《致愛麗絲》,使小說富有浪漫的意味,豐富了小說的內容?!吨聬埯惤z》的創作背景是一個善良女孩無私幫助雙目失明的老人的故事,也是女主人公最愛的曲子,這與她最后放棄邪惡的念頭有關,使小說情節更合理。9.①通過細節描寫制造緊張感:小說細致刻畫女主人公一系列反常的動作和神態,描寫女主人公復雜的內心世界來制造緊張感,如她關緊房門,用力撐著墻壁、抓緊把手和她的惡毒念頭等;②運用短句制造緊張感:如“她站在床邊,看著他眼珠扭曲,一張臉被汗漬包裹,顯得油滋滋的”等,行文短促有力,給人以語言上急迫緊張的感覺;③通過環境描寫和懸念設置渲染緊張氣氛:文章通過描寫丈夫異常表現的情節,為下文女主人公實施計劃設置懸念,營造了緊張的氣氛,同時對明晃晃的陽光和燈光的描寫在環境上提供了緊張的氣氛?!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這種順從的性格同時也是導致她悲劇命運的原因之一”錯誤。根據原文“她向來順從,順從父母,順從丈夫,順從醫生,順從從此以后昏天黑地的日子,包括尖利的恐懼,她都得一一順從”,可知她有順從的性格特征。但文章中沒有交代女主人公的這種性格與她的悲劇命運是否有聯系。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A.“寫出了她平時作為家庭女主人的細心,表現了她富有責任心的形象”錯誤。根據原文“切的時候她很使勁,砧板都在抖動,做這些其實她不熟練,所以不會用技巧,只得用蠻勁,好幾次她只能停下來甩手緩解”,可知她小心翼翼地切菜有不熟練的因素,也有復雜內心的反映。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根據原文“十二點整點,墻上的鐘開始放音樂,這是她最愛的曲子——《致愛麗絲》”,可知《致愛麗絲》是她最愛的曲子,把它設置為鐘聲使小說富有浪漫的意味,豐富了小說的內容。根據原文“《致愛麗絲》停了,丈夫均勻的呼嚕聲好像瞬間被放大。她望著那個被她遺忘在柜子上的玻璃瓶,埋下頭哭了起來”和注釋“她為了幫助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實現看見森林和大海的愿望,而四處求助別人。貝多芬為此非常感動,特地在圣誕夜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樂,聽著聽著,老人仿佛看見了森林和大海”,可知《致愛麗絲》的創作背景是一個善良女孩無私幫助雙目失明的老人的故事,雙目失明的老人在音樂中仿佛看到了森林和大海,而女主人公在音樂的感染下放棄了邪惡的念頭,使小說情節更合理。【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從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她關緊了虛掩著的房門、像擺鐘一樣轉過身,右手用力地撐著墻壁,墻壁上有一條凹陷的痕跡,像一條短短的車轍印,印記消失處鑲嵌著木頭把手。她甩動了一下怪異彎曲的左腳,抓緊了把手,搖搖擺擺,又抓住了另一個,熟練地到了門口,門口有一個半人高的拐杖,她拄起拐杖,旋動了門把手”“她馬上要重復他的路徑,要殺的人也是多年的枕邊人,那個躺在床上的丈夫,一個自己想死卻無力去死的病人”“想到這些年,惡毒的念頭立馬滋長起來,茂盛得不像話”,運用動作、心理、細節等描寫,刻畫了女主人公關緊房門,用力撐著墻壁、抓緊把手等一系列反常的動作、神態和想殺死丈夫的惡毒念頭,這些細節描寫體現了女主人公復雜的內心世界來制造緊張感,制造緊張感。從環境描寫的角度分析,“往房間走的路上,她打開了所有的燈,外邊的陽光明晃晃,屋里的燈光明晃晃,她扶著墻壁一搖一晃地走去”,明晃晃的陽光和燈光在環境上提供了緊張的氣氛。從敘述結構的角度分析,“他得了一種難治的病,在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后沒有任何好轉,醫生只說回家好好養著,如何好好,如何養?……他在床上翻騰,打挺,就像惡鬼附體。她床頭床尾地伺候他,已經足足半年沒睡過一個完整的覺,就算睡著夢里也都是噩夢,有時候,夢里會出現他的眼神,那種眼神讓她心驚”,寫丈夫的異常表現和她的心理活動,為下文女主人公實施計劃設置懸念,營造了緊張的氣氛。從敘述節奏的角度分析,“她站在床邊,看著他眼珠扭曲,一張臉被汗漬包裹,顯得油滋滋的”等,運用短句行文短促有力,給人以語言上急迫緊張的感覺。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亭止飲夜皆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愿從者十余人。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陳涉起蘄。至陳,自立為楚王,遣武臣、張耳、陳余略趙地。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郡縣多殺長吏以應涉。九月,沛令欲以沛應之。掾、主吏蕭何、曹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之,帥沛子弟,恐不聽。愿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以劫眾,眾不敢不聽。”乃令樊噲召高祖。高祖之眾已數百人矣。樊噲從高祖來。沛令后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高祖。高祖乃書帛射城上,與沛父老曰:“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并起,今屠沛。沛令共誅令,擇可立立之,以應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父老乃帥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高祖,欲以為沛令。高祖曰:“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一敗涂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擇可者?!备咦鏀底專娔蠟?,高祖乃立為沛公。于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選自班固《漢書·高帝紀》,有刪改)材料二:高祖置酒洛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备咦嬖唬骸肮湟唬粗涠?。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保ㄟx自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有刪改)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自度比至A皆亡之B到豐西澤C中亭D止E飲F夜G皆解縱H所送徒。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高祖,指漢高祖劉邦,在楚漢相爭中,劉邦戰勝項羽而取得天下,建立西漢。B.從,跟從、跟隨,與《屈原列傳》“齊與楚從親”中的“從”含義相同。C.“今置將不善”與“答其善意”(《蘇武傳》)兩句中的“善”含義不同。D.賢,有德行的人,與《〈論語〉十二章》“見賢思齊焉”中的“賢”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中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陳涉在蘄縣起義,后來自立為楚王。很多郡縣響應陳涉起義,沛縣縣令也想在沛縣響應起義,但蕭何、曹參反對縣令響應陳涉起義。B.縣令讓樊噲召回高祖,高祖回來了。沛縣縣令后悔了,便關閉城門據守,想殺掉蕭何、曹參。蕭何、曹參恐懼,翻越城墻投靠高祖。C.高祖寫信射到城上,對父老說,天下都被秦朝坑害很久了,諸侯都起兵,將要殺光城里的人,如不響應諸侯,難以保全家室性命。D.高祖在洛陽南宮擺設酒宴,他要求各位列侯將領回答他能擁有天下是因為什么的問題,高祖對高起、王陵的回答并不完全認同。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2)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14.劉邦最終取得天下有多方面的原因,從這兩則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原因?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BDF11.B12.A13.(1)我不敢憐愛自己,恐怕能力薄弱,不能保全父兄子弟。(2)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任用(重用)他們,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14.①有擔當精神,善于贏得人心;②分封功臣,與他們同享利益;③知人善任,取人之長?!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他估計到了驪山就跑光了,行至豐西澤中亭,停下喝酒,夜間釋放了所押送犯人?!爸睘榇~,指所押送的犯人,“亡之”意思是“使他們逃亡”,語意完整;且下文“到……”的主語是劉邦,而不是“之”,下文另起一層意思,需要在B處斷開;“到”,謂語動詞,“豐西澤中亭”為地點,“到豐西澤中亭”為動賓短語,意思相對獨立完整,應該在D處斷開;“止飲”為動賓結構,語意完整;“夜”,在夜里,名詞作狀語,修飾“解縱”,“夜”應該放在分句句首。應該在F處斷開。故選BDF?!?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一詞多義現象和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從’含義相同”錯誤。跟從;合縱。句意:樊噲跟從高祖回來。/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C.正確。合理;美好的。句意:要是選拔首領不當。/以答謝他的好意。D.正確。句意:項羽嫉妒賢能的人。/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齊。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但蕭何、曹參反對縣令響應陳涉起義”曲解文意,根據原文可知,蕭何、曹參不是反對縣令響應陳涉起義,而是擔心不會有人從命。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自愛”,憐愛自己;“能薄”,能力薄弱;“完”,保全。(2)“者……也”,表判斷;“用”,任用,重用;“所以”,……的原因。【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篩選和概括的能力。①材料一中劉邦夜間釋放了押送的犯人,能贏得民心;根據“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并起,今屠沛。沛令共誅令,擇可立立之,以應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可知,劉邦向沛縣父老講明利害關系,希望幫他們保全家室性命。因此可得出:有擔當精神,善于贏得人心;②根據“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得出,劉邦分封功臣,與他們同享利益;③根據“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知人善任,取人之長”可知,劉邦不居功自傲,重用有才能的張良、蕭何、韓信等人,讓他們輔助自己成就大業,可得出:知人善任,取人之長。參考譯文:材料一:高祖,是沛縣豐邑中陽里人,姓劉。高祖以亭長的身份為縣里押送犯人前往驪山勞動,犯人多在路上逃走。他估計到了驪山就跑光了,行至豐西澤中亭,停下喝酒,夜間釋放了所押送的犯人。他說:“諸位都走吧,我也從此逃跑了!”犯人中的壯士愿跟隨他的有十幾人。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陳涉在蘄縣起義。后到陳縣,陳涉自立為楚王,派武臣、張耳、陳余侵占趙地。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各郡縣百姓多殺其官吏來響應陳涉起義。九月,沛縣縣令想在沛縣響應起義。主吏蕭何、掾屬曹參說:“您身為秦朝官吏,現在想背叛朝廷,率領沛縣子弟,恐怕不會有人從命。希望您召回各位逃亡在外的人,可以得到幾百人,用來威脅眾人,眾人不敢不聽。”縣令便讓樊噲召回高祖。這時高祖手下已有幾百人。(不久)樊噲跟從高祖回來。沛縣縣令后悔起來,害怕發生變故,便關閉城門據守,想殺掉蕭何、曹參。蕭、曹恐懼,翻越城墻投靠高祖。高祖便寫信射到城上,對沛縣父老說:“天下都被秦朝坑害很久了。雖然今日父老為沛縣縣令守城,但諸侯都起兵,將要殺光城里的人。沛縣眾人今天同殺縣令,選擇可以立為首領的人擁立起來,以響應諸侯,就可以保全家室性命。不然,父子都將被殺,是白送死?!备咐媳懵势渥拥芡瑲⑴婵h縣令,打開城門迎接高祖,想立他做沛縣縣令。高祖說:“天下正在騷動,諸侯都起兵,要是選拔首領不當,會一敗涂地。我不敢憐愛自己,恐怕能力薄弱,不能保全父兄子弟。這是大事,希望另選可以勝任的人。”高祖再三推讓,眾人沒有愿意干的,高祖于是被立為沛公。于是年輕能干的官吏如蕭何、曹參、樊噲等都去招募沛縣子弟,共收了三千人。材料二:高祖在洛陽南宮擺設酒宴。高祖說:“各位列侯將領不要隱瞞我,都要說真話。我之所以能擁有天下,是因為什么呢?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傲慢而輕侮別人,項羽仁義而愛惜別人。但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攻下的地方就分封給他們,與天下人同享利益。項羽嫉妒賢能的人,對有功的人進行傷害,對賢能的人隨便懷疑,戰勝了不給人論功行賞,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好處,這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子房。平定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不斷絕運糧通道,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任用(重用)他們,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保ǘ┕糯姼栝喿x(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桂問答二首王績問春桂,桃李正芬華。年光隨處滿,何事獨無花?春桂答,春華詎能久?風霜搖落時,獨秀君知不。詠巖桂朱熹亭亭巖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天香生凈想,云影護仙妝。誰識王孫意,空吟招隱章【注】?!咀ⅰ俊罢须[章”出自《楚辭·招隱士》,其內容為陳說山中的艱苦險惡,勸告所招的隱士(王孫)歸來,以表達對隱者(王孫)早日歸來的急切心情。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詩前兩句重在“問”,問桂花為什么在桃李爭春、年光隨處可見的時候卻不開花。B.王詩巧妙地運用了擬人手法和問答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春桂的個性特點。C.王詩后兩句寫春桂未能在春天開花,而在風霜搖落的秋冬時節開花,表達了遺憾之情。D.朱詩的前兩句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巖桂的生長習性,其具有主干挺拔和花朵稠密等特點。16.請簡要賞析朱詩的頸聯“天香生凈想,云影護仙妝”?!敬鸢浮?5.C16.桂花香氣芬芳濃郁令人思慮純凈,心靈受到美的熏陶、凈化,而秋云映襯之下的巖桂更顯得姿容姣美,那云影也似乎在護衛著仙妝打扮的巖桂。這兩句詩通過對桂花特質的描寫,描繪了桂花的高潔與美麗,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接近仙境的感覺,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這種品質的欣賞和向往?!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表達了遺憾之情”錯誤,結合原文“風霜搖落時,獨秀君知不”可知,及至秋日風霜來臨,你可知我一枝獨秀。王詩通過春桂的回答,高度贊美了春桂不趨時俗,在風霜搖落的秋冬時節一枝獨秀,凌冬傲霜的高貴品質,體現作者對春桂“獨秀”的激賞之情。故選C?!?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結合原文“天香生凈想,云影護仙妝”可知,“天香”指的是桂花的香氣,它清新淡雅,仿佛能夠凈化人們的思想,帶來純凈的想象空間;“云影”則形容云彩投射出的影子,在這里用來保護桂花,使得它在月光下顯得更加神秘而莊嚴,如同仙女般的裝扮。這兩句詩不僅贊美了桂花的香氣和外觀,還隱喻了桂花所代表的品質和精神境界,將其比作能夠提升人們精神世界的“仙友”和“仙客”,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這種品質的欣賞和向往。(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馬遷《屈原列傳》中,作者評價屈原《離騷》對德的推崇以及治理的條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陸游《書憤》中,通過今昔對比來抒發歲月蹉跎、壯志難酬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作是高潔典雅的象征,并與“梅、竹、菊”并列,合稱“四君子”。唐宋詩詞中很多寫到蘭花,如“__________,__________?!薄敬鸢浮竣?明道德之廣崇②.治亂之條貫③.塞上長城空自許④.鏡中衰鬢已先斑⑤.昆山玉碎鳳凰叫⑥.芙蓉泣露香蘭笑(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崇、鬢、斑、蓉、幽、蕪。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數字技術的發展離不開A,而語言也借助數字技術融入時代發展。①語言智能,即語言信息的智能化,②是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模仿人類智能、分析和處理人類語言,③主要關注人類語言的智能分析和處理,④涉及語音識別與語音合成、自然語言理解、自然語言生成、機器翻譯和智能問答等領域。⑤作為語言科學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交叉領域,語言智能帶來了以語言為代表的智性工具的革命,⑥進而推動與語言密切相關領域的變化與調整。⑦隨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的程度日益加深,⑧語言智能與信息搜索、人機交互的融合,⑨具有廣泛的應用落地力量,⑩助力數字中國建設大有可為。語言智能賦能語言服務發展。語言服務就是利用語言文字、語言知識、語言技術及語言的所有衍生品來滿足語言生活的各種需要。作為語言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B,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智能語音助手、語音輸入、語音支付等。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敬鸢浮?8.A語言的支持B語音識別技術已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19.②在“人類語言”后加“的科學”;⑥“變化與調整”改為“調整與變化”;⑨“力量”改為“能力”。【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空,結合原文“數字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而語言也借助數字技術融入時代發展”可知,此處是說數字技術發展和語言的關系,故可填“語言的支持”;第二空,結合原文“作為語言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智能語音助手、語音輸入、語音支付等”可知,語音識別技術與我們日常生活聯系緊密,故可填“語音識別技術已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結合原文“②是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模仿人類智能、分析和處理人類語言”可知,“語言智能……是……”缺賓語,故可在“人類語言”后加“的科學”;結合原文“⑥進而推動與語言密切相關領域的變化與調整”可知,“變化與調整”語序不當,故可改為“調整與變化”;結合原文“⑨具有廣泛的應用落地力量”可知,“具有……力量”搭配不當,故可將“力量”改為“能力”。(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沒有目的地往前,到了什么街區也不知道。這里大致一樣,街道和兩旁的樓房色調以及樣式全都一樣。而且,我記得自己看過的其他城市,那些地方與這里也大同小異。怪不得現代人越來越多地在人生之途上迷失,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所要面對的客觀世界沒有什么獨特的標記,到處都差不多,以至于你弄不清自己走到了哪里又來到了哪里,找不準自己的方位。就這樣走著走著,全然不知自己身在哪個街區,只記得這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天早就陰著,但照例沒有雨。我拐出一個巷子踏上一條彎彎的馬路,順著馬路又走了半個多小時,一抬頭,就看到了足以影響一生或半生的那個地方。老天,這兒簡直就是不折不扣的人間童話!那會兒天剛剛放晴,明亮的陽光正好打在前邊不遠處的一片樹木和草地上,淺紅色和棕色的小樓在樹叢后面閃閃爍爍;①好像教堂和城堡似的尖頂聳立著;再遠一點②好像還有小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