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鑒賞練習題A詩歌鑒賞的“六看”一看題目(明確題材,找準方向)二看作者(聯系身世,猜想感情)三看注釋(注釋很有可能是“后門”)四看意象(特定意象抒發特定感情)五看抒情詞句(含蓄中的直白很重要)六看題干(揣摩出題人傾向)山行即事王質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注]①蘋: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下列各項解說有誤的是A.首聯寫天氣,統攝全局。浮云在碧空里來來往往,忙忙碌碌地“議”天陰天晴。云來云去,時陰時晴。這里是用比喻手法寫浮云。B.頷聯寫“陰”。“荷雨”,一方面寫出沿途有荷花,麗色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另一方面雨不很猛,不會給行人帶來困難,不影響人的興致。“蘋風”,是從水面浮萍之間飄來的風,說它“吹袖清”,可見風也并不大。雨已濕衣,又加風吹,人的主觀感受是“清”而不是寒。可若沒有這風和雨,“山行”者就會感到炎熱了。C.頸聯寫“晴”。喜鵲厭濕喜干,又稱為“干鵲”,雨過天晴,它就高興地叫起來了。詩人抓住這一特點,借喜鵲的鳴叫表達對“日出”的喜悅——既是鵲的喜悅,也是人的喜悅。D.這首詩以“山行”為題,但全篇未見“行”字,但浮云在空、荷雨濕衣、鵲聲喧日、鷗島狎波,無一不在寫山行。
A如何理解“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山色雖然不言不語,卻能“喚醒三日酲”,運用擬人化手法加強了藝術感染力;此處并非說“山行”者喝多了酒,需解酒困,而是夸張地表現“山色”的可愛,可使人神清氣爽,困意全消。
秋日酬王昭儀汪元量①
愁到濃時酒自斟,挑燈看劍淚痕深。
黃金臺愧少知已②,碧玉調將空好音③。
萬葉秋風孤館夢,一燈夜雨故鄉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勁氣蕭蕭入短襟④。注釋: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內廷。南宋亡,汪元量與王昭儀俱被擄北去。
②黃金臺:在今河北易縣東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為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④勁氣:寒氣。
“愁”是這首詩的詩眼,詩的首聯、頷聯是如何表現這種濃愁的?(2分)首聯通過寫斟酒.挑燈.看劍.流淚表達愁緒;頷聯用典,寫空有黃金臺,枉調碧玉歌,表達自己的孤寂惆悵。詩的后兩聯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后兩聯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頸聯寫秋風萬葉,襯托其孤寂悲切;寫孤燈夜雨襯托歸思難禁。尾聯以景結情,用梧桐夜雨,寒氣蕭蕭,構成凄切悲涼的意境。
青樓①曲二首王昌齡白馬金鞍從武皇②,旌旗十萬宿長楊③。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④。馳道楊花滿御溝,紅妝漫綰上青樓。金章紫綬千余騎,夫婿朝回初拜侯。【注】①青樓:婦女所居華美的樓。②武皇:漢武帝,在這首詩中是以漢代唐。③長楊:行宮名,皇家射獵、校武之處。④建章:宮殿名,在長安未央殿西。
下列各項解說有誤的是A.第一首展現了兩個場景:一個是白馬金鞍上的將軍,正率領著千軍萬馬,在長安大道上前進,奔赴疆場,漸走漸遠,到后來就只見馬后揚起的一線飛塵;一個是長安大道旁邊的一角青樓,樓上的少婦正在彈箏,那優美的箏聲并沒有因樓外的熱烈場景而中斷,好象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B.通過樓頭少婦的神態,把長安大道上的壯麗場景,從她的眼神中反映出來。表面上她好象無動于衷,實際上卻抑制不住內心的欣羨,于是就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著那馬上將軍和他身后的隊伍,直到飛塵滾滾,人影全無,還沒有收回她的視線。“C.詩人未用一句話直接抒寫她內心的激動,只是寫她從樓頭看到的熱烈場景,讀者卻可想象到她面對這熱烈場景時的內心感受。D.在這兩首詩中,一種為國立功的光榮感,很自然地從一個征人家屬的神態中流露出來,反映出盛唐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
A(1)這兩首詩的內容是彼此照應的,請結合詩句簡要說明第一首寫“白馬金鞍”的將軍率千軍萬馬凱旋歸來,“樓頭小婦”鳴箏注視,第二首點出兩人關系,原來他們是夫妻,妻子關注得功歸來的丈夫,為他立功拜侯而欣喜。
(2)這兩首詩是如何塑造青年將軍形象的?請從藝術手法角度進行分析。正面描寫:通過將軍“白馬金鞍”的裝束、“旌旗十萬”及馬踏楊花吹滿御溝的聲勢、“金章紫綬”的封賞,突現了他威風凜凜、年輕有為的驍勇形象。側面描寫:以“樓頭小婦”的視角關注大軍歸來的一舉一動,體現出一種為國立功的光榮感,以美人來襯托英雄,使英雄形象更為鮮明,令人艷羨,突顯一種盛唐氣象。
西江月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注]本文寫于蘇軾被貶黃州之時。
下列各項解說有誤的是A.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感嘆人生的虛幻與短促,發端便以悲劇氣氛籠罩全詞。B.以夢喻世事,不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還概括了對整個人生的紛紛擾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這一問題的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脫與舍棄。C.三、四句“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緊承起句,進一步唱出了因時令風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悵。D.作者擷取秋風蕭瑟、落葉紛飛這兩個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嘆時光易逝、容顏將老、壯志難酬,以哀惋的筆調道出無法擺脫人生煩憂的悵惘之情。E.酒賤常愁客少”,寫出了詩人到黃州后逃離世俗,借酒澆愁,暫得滿足的心態。
E(1)“人生幾度新涼?”句中的哪個字用得妙,為什么,請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1)“涼”字用得妙。(1分)因為①指中秋時節天氣涼;(1分)②詩人遭貶,感到悲涼;③人生命運起伏不定,變幻莫測,暗含世態炎涼。(1分)。(2)詞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蘊頗豐,請結合本詞主旨談談你的理解。既再現了當時的天氣狀況(云遮月),又借此抒發了作者的主觀情感(被貶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悶心情)(2分)。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賢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質常被污濁掩蓋,也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理解。
客發笤溪葉
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歸帆趁疾流。
忽訝船窗送吳語,故山月已掛船頭。【注】①葉燮(1627.1703),清代詩論家。②笤溪是流經詩人家鄉吳興的一條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現“愁”的?(3分)詩句用比喻、頂針的手法,將客愁比成源源不斷的流水;又將客愁與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綿長。
(2)詩歌末聯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末聯兩句表現了詩人船到家鄉那一瞬間的感受。通過兩個情景表現這種感受:先是突然聽到鄉音吳語,競不敢相信已到家鄉,接著抬頭望故山明月,充滿歸鄉的喜悅之情。
舟中讀元九詩白居易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
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注]唐憲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書要求嚴緝兇手,因此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東去九江途中的一個深夜,詩人細讀元稹詩卷,寫下這首詩。
附元稹詩: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下列各項解說有誤的是A.這首小詩,字面上“讀君詩”,主題是“憶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際飄零,抒發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B.“眼痛滅燈猶暗坐”,已經讀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詩人還要“暗坐”,不肯就寢。讀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壞人當道,朝政日非,因而,滿腔洶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無法安枕。C.凄苦,是這首小詩的基調。這種凄苦之情,通過“燈殘”、“詩盡”、“眼痛”、“暗坐”這些詞語所展示的環境、氛圍、色彩渲染得十分濃烈。D.詩的前三句蓄勢,于寫景中抒情;后一句才嘩然打開感情的閘門,讓激浪渦流咆哮奔鳴而下。D“逆風吹浪打船聲”這句話一語雙關,各為何意?一是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他的小船在水上逆風而行,浪花敲打著船身,行程很危險。二是詩人當時的處境。詩人就好比小船,陷害他的權貴就像試圖翻覆小船的風浪。溪
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林景熙是宋元之際的詩人,南宋滅亡后,拒絕與元朝統治者合作,隱居山林。
下列各項解說有誤的是A.首聯總領全詩。“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表明全詩以溪亭為中心,逐一描繪周圍的清秋初月的景色B.頷聯緊承一二句。“高樹月初白”,是說高高樹巔掛著一彎潔白的初月,切上聯“日暮”。“微風酒半醒”,在微風吹拂之下,詩人酒意初醒,感覺神清氣爽,心情愉悅。C.末聯寫景。“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一聲聲悠長的漁歌,打亂了詩人的冥思遐想,舉目四顧,只有遠處水面上飄動著一點若明若暗的燈火,此情此景,倍添凄涼孤寂,蘊含著國破家亡、飄泊無依之感D.詩正是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的佳作。
B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閑極無聊的寂寞情感。子夜吳歌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首詩是如何表達思婦之情的?
運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表達思婦的思夫之情。(1分)“長安一片月”是景語,但又能引起思婦的情思;“萬戶搗衣聲”的特定氛圍,極易觸發思婦之情;“吹不盡”的“秋風”,更能撩人愁緒。喜愛“含蓄”的讀者認為,若刪去《秋歌》末二句作絕句,“更覺渾含無盡”。你認為能刪去嗎?為什么?
不能刪去。因為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而且從內容上看,從閨情說到“罷遠征”,更具社會意義,表現出古代勞動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大大深化了詩歌的思想內容。或:能刪去。在前四句,秋月、杵聲、秋風已經形成渾然天成的境界,雖無人出現而“玉關情”自濃。刪去后兩句使思婦之情更含蓄,更耐人尋味。
鄂州南樓書事黃庭堅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鷓鴣天①蘇軾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②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注釋:①此詞為蘇軾在黃州時所作。②蕖:荷花。
⑴請比較黃詩蘇詞在寫景上有何相同之處。二者都寫了水上荷花(山光水色),在荷花清香中飄逸出淡雅寧靜的氣息。(或者都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
⑵黃詩蘇詞都有一個“涼”字,該如何理解。黃詩中的“涼”是指暑氣中的涼爽,蘇詞中的“涼”是指秋雨后的涼意;黃詩的“涼”流露出詩人愉悅的心情,蘇詞中的“涼”透露出詞人貶謫黃州懷才不遇的凄涼心境。
小寒食①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é)冠:傳為楚隱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詩中“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緊接首聯,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詩人憑幾舟中的所見所感,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請對其藝術效果作簡要賞析。
春來水漲,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蕩起伏猶如坐在天上云間;詩人身體衰邁,老眼昏花,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一層薄霧。“天上坐”、“霧中看”非常切合年邁多病舟中觀景的實際,讀來倍覺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滲出一層空靈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帶了出來。這種心潮起伏不只是詩人暗自傷老,也包含著更深的意緒:時局的動蕩不定,變亂無常,不也如同隔霧看花,真象難明么!
詩題中有“舟中作”,這三字包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回答。
詩歌以“舟中作”入題,一是真實地反映了杜甫晚年孤獨困苦的處境,二是從自身想到國家不安,天下多少人民像自己一樣流離失所,既嘆已,又憂國憂民。
裴給事宅白牡丹(唐)裴潾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詩中的白牡丹有何特點?是如何表現的?
幽雅高潔(超塵脫俗,冰清玉潔);運用對比、襯托,豪貴爭賞紫牡丹與無人欣賞白牡丹形成鮮明的對比,月夜和冷露更襯托出白牡丹的雅致高潔.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賈傅楊冠卿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文采風流今尚存,毫發無遺恨。凄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注】楊冠卿:南宋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知廣州,以事罷免。
“賈傅”是誰?詞的上闋是從哪些方面評價他的?指的是賈誼,又稱賈太傅。①政治上,正視社會現實,奮筆直陳民生疾苦;②文學上,表現寫作才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動火
- 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資料完整
- 防災設備更換方案(3篇)
- 商場棚子拆除方案(3篇)
- 插本考試題及答案
- 2025遼寧沈陽汽車有限公司招聘7人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及答案詳解(奪冠)
- 藏語記者考試題及答案
- 廣西2024年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招聘教職人員26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及答案詳解1套
- 健康體檢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 拆墻施工安全及環保協議書兩份
- 網絡安全策略優化
- 《飛機電子顯示器顯示符號》
- 國開大學2023年01月11282《社會學概論(本)》期末考試答案
- 頭等大事:脫發青年自救指南
- 中特第五講社會建設天津大學
- 密封條范文模板(A4打印版)
- 施工現場安全交底15篇
- 高處作業審批表
- 急救醫學模擬中心建設方案
-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與應用實例-PPT課件
- 農用地評價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