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高》學案
一、意象與意境
1.首聯共寫了幾種景物?分別用什么詞描寫的?呈現了什么特點?
2.請設身處地想想,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飛鳥,各給人什么感覺?請化
身杜甫,描述一下面對此時此景的狀態,特別是心情?
3.頷聯,寫了幾種景物?詩人杜甫由“無邊落木",想到了什么?詩人又由“不盡長江",
想到了什么?詩人杜甫面對“無邊落木"和"不盡長江",分別是怎樣的心情?
4.從畫面上,首聯和頷聯有何不同?
二、知人論世
1."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中,什么是"作客",是否同于我們現在的"做
客"?什么是"登臺"?在這句詩中,呈現了詩人幾層悲苦?
資料鏈接:
(1)杜甫的最后十一年。
760年至770年的11年間,杜甫在蜀中八年,在荊、湘三年。
760年春,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斷續居住五年。其間曾因亂流亡梓、向二州。
765年,好友嚴武去世,杜甫舉家離開成都。因病滯留云安,766年暮春遷往夔州。
766年至768年,流寓夔州,在創作上形成了一次"最后的高潮"。共創作430余首
流傳千古的名詩。(?秋興八首》766年,《登高》767年,《詠懷古跡》768年)
768年出峽,輾轉江陵、公安,于年底達岳陽。生命最后兩年,漂泊于岳陽、長沙、
衡陽之間,且多在船上度過。
770年冬,杜甫逝于長沙至岳陽的船上,年59歲。逝世前作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
?,有“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之句。
(2)杜甫當時的身體狀況。
766年,此時詩人身染多癥,瘧疾、消渴、肺病,以及因久病而腳廢。
767年,仍復多病;秋,左耳始聾。
768年,身體較之767年更為糟糕,右臂偏枯,耳朵失聰,患慢性肺病及風痹癥。
2."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中的"苦",有人理解為"痛苦",有人理解
為"極度’,哪一種更好呢?"艱難"具體指什么?
3.有評者把杜甫的這首詩概括為"三秋圖,杜甫心"。那么,我們如何理解"三秋"?
圖片
三、詩歌風格
1.既然有如此之悲、如此之重的"艱難苦恨",本詩該有一種非常壓抑、沉重的悲哀之
情。但你讀這詩時,有沒有哀音滿紙的沉重悲情?那是一種什么格調?
2.既然有"八層悲意",為何反而有一種格調雄渾、深厚博大的崇高感和悲壯美?結
合杜甫以下選句賞析。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
天下干戈滿,江邊歲月長。(《送韋郎司直歸成都》)
欲浮江海去,此別意蒼然。(《送韋書記赴安西》)
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送遠》)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江漢》)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村居》)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詠懷古跡》)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秋興八首》)
【拓展延伸】
一、閱讀以下幾段杜甫詩歌中的名句,進一步體會杜甫的人格魅力。今天,依然有很
多像杜甫這樣的人,以"杜甫精神綻光芒”為題,寫一篇短文。
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
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3.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兵車行》)
4.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5.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登樓》)
6.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宿江邊閣》)
7.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圻,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登岳陽樓》
二、登高這一行為,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有著特殊的歷史文化內涵。
1.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登高"是一種具有深刻歷史內涵與文化意蘊的行為,往往傳
達出失意蒼茫、憂慮難排的心緒。
2.千古英雄志士,定是登高望遠不得;一旦登了望了,那滿腔經濟學問、見識抱負,
便要一起發作,弄得不可開交。——顧隨
3.古來有學識、有抱負的文士,一旦登高望遠,便興起了滿懷愁緒,那愁又不是區區
個人私情,而常常是日月之遷流,世途之坎填,家國之憂患,人生之苦辛……一齊涌上心頭,
奔赴筆下,遂而寫成了名篇佳作。——周汝昌
4.賞讀登高之作。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臨高臺》沈約
高臺不可望,望遠使人愁。連山無斷絕,河水復悠悠。所思竟何在?洛陽南陌頭。可
望不可見,何用解人憂?
《擬古三首聯句》南北朝:何遜
家本青山下。好上青山上。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悵。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九日送別》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九月八日》司空圖
已是人間寂寞花,解憐寂寞傍貧家。老來不得登高看,更甚殘春惜歲華。
《九日寄行簡》白居易
摘得菊花攜得酒,繞村騎馬思悠悠。下鄭田地平如掌,何處登高望梓州。
閱讀以上詩句,查閱“登高"相關資料,以"古人登高"為題,寫一篇小短文。
圖片
三、古詩詞中的情與景
(-)情景交融:觸景生情、借景抒情、情中見景、情景并茂。
觸景生情:多是先寫景,后抒情(述理1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景,后兩句述理。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中藏情):多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呈現生動形象的畫面來抒
情,一切情感藏于景物之中。即王國維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
陵》等。
情中見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述情,但述情之中詩人為讀者開拓了一個闊大的審美想
象空間:詩人通過情語調動讀者已有的知識和情感積累,誘發讀者展開聯想和想象,從而
在眼前建立起與詩作情感相連的圖畫。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陸游的《示兒》等。
情景并茂:借景抒情、情中見景的綜合運用。如杜甫的《登高》、蘇軾的《念奴嬌?赤
壁懷古》。
(二)以景襯情:樂景襯樂情、哀景襯哀情(正襯);樂景襯哀情(反襯\
閱讀以下詩歌,請分析詩中蘊含的景情關系。
1.《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絕句》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有過,何日是歸年?
3.《謝亭送別》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4.《春日秦國懷古》周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庭庭院安保方案(3篇)
- 場景考試題及答案
- 出售苗木措施方案(3篇)
- 殯葬公司運營方案(3篇)
- 消防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崗位安全責任制
- 皮影平臺建設方案(3篇)
- 2025年網絡安全檢查總結報告
- 水利工程建設安全生產責任書
- 事故心得體會15
- 叉車電氣考試題及答案
- 【高分復習筆記】吳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編(上下卷)》(第2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七年級下冊古詩詞對比閱讀訓練-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之古代詩歌閱讀
- 配合、協調、服務方案
- 2025年中學教師綜合素質考點梳理
- 施工現場檢查表及問題清單
- 河北省職業院校“新材料智能生產與檢驗”(中職組)技能大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物理-2025年中考終極押題猜想(廣州專用)(原卷版)
- 勞工人權培訓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讀
- 技師機械類選擇題及答案
- ±800kV直流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