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講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及遼夏金元的統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023湖南雅禮中學高三月考)宋太宗君臣謀劃打敗遼朝之后,在東北地區要建立的秩序是“奚、霫、渤海之國,各選重望親嫡,封冊為王……得奚、霫、渤海以為外臣,乃守在四夷也”。據此可知(
)A.太宗意圖占領上述游牧民族的地區
B.太宗意圖構建宋朝獨尊的華夷秩序C.渤海國已經歸屬北宋政治版圖D.北宋已經放棄收復燕云十六州B解析
冊封實際是為了構建華夷秩序,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只是冊封,不是占領,故A項錯誤;渤海國沒有歸屬北宋政治版圖,C項錯誤;北宋沒有放棄收復燕云十六州,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2023山東淄博三模)北宋時期,宋真宗重用王欽若、丁謂等人,東封西祀,大營宮觀。在此背景下,位居宰相的王旦以“祖宗之法”為旗幟,對抗真宗等人越軌的政治行為。由此可見,北宋的祖宗之法(
)A.導致了中樞權力機構的異化B.有利于穩定政治格局C.為北宋的積貧積弱埋下隱患D.體現了分權制衡理念B解析
據題干內容可知,北宋宰相王旦以“祖宗之法”為旗幟,對抗宋真宗等人越軌的政治行為(“東封西祀”“大營宮觀”),以期抑制帝王過度偏離國家正常的統治軌道,據此可知,北宋的祖宗之法有利于穩定政治格局,故選B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2023四川模擬)《宋史》記載的60位外戚中,任禁軍管理機構三衙長官或地區性統兵官的占41.7%;43位宦臣中,擔任軍職的占90%,領兵打仗的占41.8%。但后來一些歷史論著在研究宋代“祖宗之法”時,卻揭示出防止外戚、宗室、宦官等干政取得了突出成效。據此判斷(
)A.“祖宗之法”不為正史采信B.宋朝變革的風氣濃厚C.兩類敘述必有一方失據D.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宋史》記載了外戚和宦官參政或任軍職,但后來的論著以“祖宗之法”解釋,揭示出防止外戚、宗室、宦官等干政取得了突出成效,以此推知是因為宋代君主專制加強,外戚和宦官并未導致朝廷劇烈的動蕩,故選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史》為元代的官修史書,排除A項;宋代遵循祖制,導致因循守舊,排除B項;兩類敘述都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必有”太絕對,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2023河北石家莊一模)宋朝十分重視“祖宗之法”,崇文抑武,嚴防外戚及宦官專權。但《宋史》有傳的60位外戚中,有25人曾任禁軍統兵官,甚至還有多人官至宰相。有傳的43位宦官中,擔任過軍職的有39人,帶兵打仗的有18人。由此可知,史學研究(
)A.要秉持史料與實物相印證的原則B.要重視歷史發展的整體與細節C.應堅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理念D.應根據需要對史料進行取舍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據材料“宋朝十分重視‘祖宗之法’,崇文抑武,嚴防外戚及宦官專權”可知這是宋朝的基本特征,是整體狀況,據材料“但《宋史》有傳的60位外戚中,有25人曾任禁軍統兵官,甚至還有多人官至宰相。有傳的43位宦官中,擔任過軍職的有39人,帶兵打仗的有18人”可知有與基本特征不同的一些細節,所以要重視歷史發展的整體與細節,故選B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2023湖北武昌5月檢測)宋太祖號召“武臣盡讀書”,許諾“宰相須用讀書人”,表示“事業付之書生”,立誓“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從制度上提高進士授官品級,任用文臣出任地方行政長官。這些舉措反映出宋朝(
)A.吸取前朝的歷史教訓B.分化事權的政治策略C.科舉制取得繁榮發展D.統治者重視官員選拔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材料體現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針,這反映了宋朝吸取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時期武將專權的教訓而采取的政策,故選A項;分化事權的政治策略與主旨不符,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科舉制取得繁榮發展是宋代崇文抑武方針推行之后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排除C項;統治者重視官員選拔與主旨不符,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2023河北三模)宋代樞密院的下屬機構主要是各個房,宋初有兵、吏、戶、禮4房,后來陸續增加,最多時達到25房。此外,還有若干司,如承宣司、兵馬司等,南宋時,又添設宣旨院和省馬院。由此可見,宋代樞密院的機構設置(
)A.消除了地方割據基礎B.提升了軍隊作戰能力C.反映了崇文抑武策略D.加強了君主集權統治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據材料可知,宋代進一步分割樞密院的權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有利于加強君主專制,故選D項;“消除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分權過細不利于提升軍隊作戰能力,排除B項;材料中分割樞密院的權力,確實可以起到“抑武”作用,但沒有涉及“崇文”,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史學界學者普遍認為,宋朝皇權膨脹,以太祖、太宗兩朝表現最為明顯,真宗以下,皇帝不再擁有開國創業之君的特殊權威,士大夫集團反而往往以“祖宗之法”為武器,盡量將皇權的行使約束在制度范圍之內。這一變化反映了(
)A.儒生開始成為政治舞臺的主角B.官員選拔方式發生變化C.士大夫階層政治主體意識增強D.皇帝權力日趨走向衰落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宋代士大夫用“祖宗之法”約束皇權,說明士大夫階層主體意識增強,故選C項;漢武帝時期尊崇儒術,儒生開始成為政治舞臺的主角,排除A項;宋代官員的選拔主要是通過科舉考試,并沒有發生變化,排除B項;中國古代皇權漸趨加強,到清朝時達到頂峰,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2024安徽皖東名校檢測)《宋史·李參傳》載,李參為陜西轉運使時,“部多戍兵,苦食少。參審訂其闕,令民自隱度麥粟之贏,先貸以錢,俟谷熟還之官,號‘青苗錢’”,推行數年獲得了官私兩便的效果。后來王安石加以效仿,推行全國,地方官強制百姓借貸,民甚苦之。由此可知(
)A.青苗法旨在斂財于民B.邊疆更具備推行青苗法的條件C.改革者從政經驗不足D.變法措施激進蘊含著失敗因素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材料說明了青苗法的來歷,以及王安石全面推行后的弊端。青苗法原本適用于地方,王安石全面推廣至全國,措施激進,又造成了強制借貸的情況,潛藏失敗因素,故選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2024河北月考)熙寧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組太學,推行“三舍法”,按照學生的文化程度,分舍(外舍、內舍和上舍三等)開展教學。升入上舍的學生,學習兩年后舉行畢業考試,成績優異者,可直接授官。王安石此舉(
)A.打擊了儒生的學習熱情B.矯正了科舉制度的弊病C.意在提升官員文化素質D.使改革派迅速受到重用C解析
據題干“升入上舍的學生……成績優異者,可直接授官”可知王安石通過改組太學的方式推動了科舉和教育的發展,說明其目的在于提高宋朝官員的文化素質,故選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2024安徽A10聯盟開學摸底)“捺缽”意為遼朝皇帝的行營。遼朝皇帝每年都會按照契丹游牧習俗在一年之中的“春水”“秋山”“坐冬”“納涼”時節離開京城前往草原地區舉行營地遷徙和游牧射獵等活動。在此期間,皇帝會在營地召集北方各少數民族酋長,處理政事,于是“捺缽”成為了整個遼朝的政治中心。由此可見,遼朝“四時捺缽制”(
)A.有利于維護政權統治 B.促進了北部游牧民族大遷徙C.深受農耕文明的影響 D.進一步完善了南北面官制度A解析
據材料信息可知,“捺缽”是遼朝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此處理政事,這說明四時捺缽制有利于維護政權統治,故選A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2023北京海淀一模)金海陵王完顏亮擴建燕京城,并在1153年正式遷都于此,定名“中都大興府”。他下令拆毀上京的舊宮殿、宗廟、諸大族宅第等,并“夷其址而耕種之”,將居于上京的宗室、貴族及其猛安謀克遷入內地,太祖、太宗的陵寢也一并遷至中都郊外。這一舉措(
)A.使統治中心轉到中原地區 B.推動了女真各部走向統一C.破壞了黃河流域文化發展 D.增強了金朝軍隊的戰斗力A解析
據材料可知,金朝將都城遷至燕京,并將原來的都城拆毀,將金朝貴族和太祖、太宗的陵墓都遷至內地,這一舉措使金朝的政治中心和統治中心轉移到中原地區,故選A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2023湖南長郡中學高三月考)下圖為《金史·百官志》中關于尚書省的記載,金朝入主中原后,尚書省的設立基本沿襲唐宋制度。這說明金朝(
)尚書令一員,正一品。總領紀綱,儀刑端揆。左丞相、右丞相各一員,從一品;平章政事二員,從一品。為宰相,掌丞天子,平章萬機。參知政事二員,從二品,為執政官。為宰相之貳,佐治省事。A.認識到自身文化的落后性 B.成立了服務皇權的中樞秘書機構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仿照中原建立三省六部制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由《金史·百官志》中關于尚書省的記載可以看出,金朝借鑒和采用了中原王朝實行過的尚書省和參知政事等機構和官職,這說明金朝認識到了自身文化相對中原文化的落后性以及中原文化的先進性,故選A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2023河北邯鄲一模)紹興八年(1138年)二月,岳飛在鄂州堅持“戮力練兵”
“日夜訓閱”,并上書宋高宗:“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高宗未予理睬。同年十一月,反對宋金“講和”的樞密副使王庶、樞密院編修胡銓等或被罷官,或被貶謫。這說明南宋初年(
)A.中央集權受到威脅B.武將政治地位卑下C.統治核心偏安江南D.官吏任免隨意性強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宋高宗將岳飛的備戰言論束之高閣,并極力打壓中央政府的主戰派官僚,這反映了當時皇權偏安江南的企圖,故選C項;當時宋金尚未達成和議,南宋疆域尚未穩定,武將地位較高,朝廷并未著力構建中央集權體制,排除A、B兩項;宋高宗對官吏的任免有很強的針對性,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2023遼寧沈陽三模)《元史》記載,戶部掌“天下戶口、錢糧、田土之政令”,而宣徽院掌管諸王宗戚、蒙古萬戶的糧食和差發;刑部“掌天下刑名法律”,但大宗正府掌管諸王駙馬的刑事詞訟;兵部和樞密院分掌屯田和兵甲征調,但無法介入諸王駙馬私屬軍隊的管領,由此可見當時(
)A.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B.因俗而治分配合理C.官制設置有職能重疊D.封建化程度不斷提高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元朝在財富錢糧管理方面、刑事方面,以及軍事方面,同一職能都由多個機構掌管,可見當時官制機構的職能重疊,故選C項;元朝中央實行一省制,排除
A項;材料體現的是中央官僚機構的職能,與因俗而治無關,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封建化問題,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2024江西十校聯考)元武宗加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以祭祀社稷的太牢之禮祭祀曲阜孔子。其在位期間,還曾令中書右丞孛羅鐵木兒以國字譯《孝經》,并“命中書省刻板模印,諸王而下皆賜。”元武宗的這些做法(
)A.開創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新局面 B.旨在積極推廣中原的先進文明C.意在鞏固元朝統治的長治久安 D.致使漢蒙民族隔閡得以消除C解析
據材料“加封孔子”“以國字譯《孝經》”可知,元武宗尊孔崇儒,這是對漢文化的吸收與借鑒,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交融,緩和民族矛盾,旨在維護元朝統治的長治久安,故選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2023山西晉中三模)元代中后期,元大都“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于江南”。元末農民起義軍不斷占據浙西、浙東海道以獲取物資。由此可知,元代后期(
)A.經濟重心不斷南移B.南糧北運出現困難C.民族矛盾異常尖銳D.區域之間貿易興盛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元大都物資仰給于江南,但農民起義軍不斷占據海道,可知南糧北運出現困難,B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2023河北石家莊三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下面為某同學研究“王安石變法”搜集的相關史料。人物生平概況對“王安石變法”的認識史料來源司馬光1019—1086,尚書左仆射變亂舊章,興害除利,舍是取非……(其尤)病民傷國司馬光《傳家集》朱熹1130—1200,理學家離內外、判心跡,使道常無用于天下……天下國家之大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實在省賦……寧過于予民,不可過于取民……(荊公)才作參政第二日,便專措置理財,遍置回易庫,以籠天下之利朱熹《朱文公文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人物生平概況對“王安石變法”的認識史料來源何喬新1427—1502,刑部尚書安石之意,蓋以欲行王政,當先致富強。而宋之中葉,帑藏耗竭,兵衛寡弱,不足以有為也。于是以其所學于古者,而施于政,凡可以富國強兵者無不為……何喬新《椒邱文集》胡居仁1434—1484,思想家王介甫保甲法非不善,但小人為官,虐害百姓,訓練頻數,有違農時,騷然成擾,民不堪苦,若得人行之,因農隙田狩以講武事,有何不可《居業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根據材料,分別概括上述人物對王安石變法的不同認識。
參考答案
司馬光:否定王安石變法,認為其病民傷國;朱熹:批判王安石變法與民爭利,加重百姓負擔;何喬新:肯定王安石變法的目的,認為其錯在盲目仿古;胡居仁:肯定王安石變法的舉措,認為其錯在用人不當。(2)根據材料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DB61-T 1733.4-2023 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活動規范 第4部分:安全與應急
- 病理學高級職稱題-強化練習題(一)
- 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舉一反三 專題54 分式方程的應用-重難點題型(舉一反三)(原卷版+解析)
- 保潔周工作計劃表
- 休克識別與治療
- 數字貨幣交易介紹
- 全過程機械化施工的設計方案
- 小度端午活動方案
- 小班肉孜節活動方案
- 少先隊學校期末活動方案
- 2025年醫護人員法律法規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三套)
-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潤滑
- 鋁合金門窗安裝施工方案
- 采血后預防淤青的按壓方式
- 胃癌化療患者的護理查房
- 香菇種植可行性分析報告
- 2025年會考地理考試試題及答案
- SnRK1在植物逆境響應和生長發育中的作用
- 2025-2030全球智慧康養平臺行業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安全生產網格員培訓
- 醫院預防職務犯罪講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