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新高考地理練習:考點25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_第1頁
2024屆新高考地理練習:考點25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_第2頁
2024屆新高考地理練習:考點25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_第3頁
2024屆新高考地理練習:考點25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_第4頁
2024屆新高考地理練習:考點25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新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練習:考點25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圖為某流域森林火災后第1年、第6年兩次相同降雨條件下河流流量過程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關于兩次徑流過程,說法正確的是()A.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B.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C.第1年的河流徑流量大 D.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2.導致圖示徑流差異的關鍵環節是()A.降雨 B.蒸發 C.蒸騰 D.下滲莊廓,是一種被高厚的土墻包圍著的住宅。青海省河湟地區的地形條件復雜多樣,莊廓民居為適應地形而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形式。下圖為河湟地區微觀維度下莊廓院落對地形地貌適應的不同空間形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河湟地區單個莊廓民居對地形的適應體現了區域的()A.整體性 B.開放性 C.漸進性 D.共同性4.小修建在地勢高差較大坡地上的莊廓民居是()A.甲 B.乙 C.丙 D.丁河南省西南部某山村因山韭菜經濟效益高,農民在山上大肆開墾坡地種植山韭菜,因而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生態問題。下圖為該村山韭菜種植與生態問題關系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該村因過度種植山韭菜,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坡地土壤肥力下降,體現了地理環境的()A.整體性 B.區域性 C.穩定性 D.差異性6.若此種活動不加以限制,任由其發展則最可能直接導致該地區()A.地表的蒸發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徑流變化增大 D.地下徑流增多讀“我國某區域農業系統水、氣、植被相互作用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環節分別是()A.降水增加、大陸性增強、降水減少B.地面蒸發的水量增多、氣溫變幅減小、降水增加C.氣溫變幅減小、蒸發增強、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氣溫變幅增大、土壤表層鹽分積累8.該示意圖體現了()A.區域差異性 B.區域整體性C.區域的相對穩定性 D.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力量是無窮的紅吸盤棱皮樹蛙,多生活在海拔1300米左右的林間靜水域附近。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1)認為隨著環境質量下降,導致已知種群數量減少,而將其列為近危物種。下圖為近年來有發現紅吸盤棱皮樹蛙的地區分布圖。圖中顏色較深區域代表原分布區域,顏色較淺區域代表現分布區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推測紅吸盤棱皮樹蛙的生活習性()A.喜歡生活在人煙稀少的山區林間的樹洞中或靜水塘中B.常見于人口聚居的民居附近的次生林和林緣區域C.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干燥寒冷更適合紅吸盤棱皮樹蛙的生存D.每年的10月—次年2月為其活動高峰期,蛙聲較清脆,有明顯共鳴10.近些年觀測到,紅吸盤棱皮樹蛙大量離開原分布區,呈分散狀散布于現分布區。原因最可能是()A.逐漸適應了現分布區的自然條件 B.身體結構發生了改變C.原棲息地受到破壞和干擾 D.氣候發生了變化若爾蓋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海拔3425-3435m,若爾蓋草原是中國高寒濕地發生大范圍沙化的典型地區。喜馬拉雅旱獺是造成若爾蓋草地沙化的主要因素。下圖示意旱獺影響下若爾蓋草地沙化演化模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若爾蓋草地的演化反映出當地地理環境發生的變化是()A.旱獺大量遷徙,草地沙化緩解 B.旱獺分布擴散,草地沙化加劇C.土壤變得疏松,草甸長勢趨好 D.地下水位抬升,地表植被退化12.旱獺洞對若爾蓋草地造成的主要危害是()A.洞內積水,導致植被根系腐爛 B.旱獺洞分布擴散,水土流失加劇C.掏空沙體,導致上部草皮層坍塌 D.破壞地下徑流,導致植被缺水為研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某中學學習小組設計如下實驗來觀測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的變化:將一早先種有小草的用泥土制作的地形沙盤放在一個特制的塑料箱中(如圖),盛夏時先放在冰柜中保持溫度0℃左右,取出后在箱內放上小蝦、螞蟻等,于晴天中午12點將該塑料箱放置在空曠處72小時,并用攝像頭記錄箱內環境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觀察發現,箱內的冰雪首先消融,這說明在全球“氣候”變暖的過程中()A.可能對兩極的影響更明顯 B.各要素的變化均不同步C.主要影響某一要素的變化 D.主要影響某一地區的變化14.從地理環境整體性角度出發,在第72小時前后,相對于放置在戶外之前,箱內環境會發生哪些變化()A.“大氣”干熱、“河湖”干涸 B.“陸地水”和“海洋水”增加C.“三角洲”明顯擴大 D.動植物死亡,土壤趨于荒漠化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區的卓乃湖湖畔為藏羚羊重要產羔區,其水質有利于羔羊的生長。2011年9月,卓乃湖潰決,湖水外泄。下圖為2019年卓乃湖湖岸線及藏羚羊產羔地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卓乃湖潰決后的數年內,湖水消退區()A.地下水水位上升 B.風沙活動增多 C.植被生物量劇增 D.晝夜溫差變小16.至2019年,卓乃湖面積的變化影響了藏羚羊的()A.產羔時間 B.飲水距離 C.產羔區域 D.飲食習慣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色林錯是西藏第一大湖及中國第二大咸水湖,湖區自然條件惡劣,冬半年以西風為主。近40年來,色林錯湖泊面積不斷擴張。湖泊凍結消融受湖泊水深以及當地風向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色林錯東岸、北岸和西岸都為淺水區,湖中心和南部水深較深。研究發現,色林錯北部和東部湖岸處凍結早、消融晚。下圖為色林錯流域示意圖。(1)簡述該流域入湖河流的流量在不同河段的變化特點并分析原因。(2)分析色林錯北部和東部湖岸處凍結早的原因。(3)推測色林錯湖區近40年的氣候變化趨勢,并分析由此導致的湖泊面積變化對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該流域森林火災后第1年,植被破壞嚴重,涵養水源、削減坡面徑流、保持水土的作用明顯減弱。第6年,植被得到恢復,涵養水源、削減坡面徑流、保持水土的能力較第1年有所增強,故第1年的流速快,流速峰值大,A錯誤;第1年下滲少,河流徑流量大、流量峰值大,B錯誤,C正確;第1年含沙量大,D錯誤。故正確答案是C。2.答案:D解析:由上題解析可知,第6年的河流徑流量較第1年小,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的恢復,涵養水源能力增強,下滲量增大,D正確;氣候較為穩定,短時期內區域降水、蒸發變率小,A、B錯誤;植被恢復會使蒸騰量增加,但對地表徑流量的影響弱,C錯誤。故選D。3.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青海省河湟地區的地形條件復雜多樣,莊廓民居為適應地形而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形式”可知,河湟地區單個莊廓民居的形成是地形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體現了區域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制約,也就是地理環境的整體性,A正確。故選A。4.答案:B解析:甲是平地式莊廓,一般在河湟地區的河谷地帶修建較多,其不需要對地形高差進行處理,僅在平地起建即可,A錯誤;乙是階梯式莊廓,一般在地勢高差較大的坡地上修建,一般做法是將低處的土填至高處使高差達到一層的高度,B正確;丙是筑臺式莊廓,一般在地勢稍有高差的地帶修建,利用石塊、夯土等先對地面進行找平,再在此基礎上修建莊廓,C錯誤;丁是附崖式莊廓,一般緊挨坡度較大的山坡或斷崖邊修建,充分利用地形,省工省料,D錯誤;故選B。5.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由于植被的破壞,導致其他環境要素變化,體現了地理環境整體性,A正確,D錯誤;沒有體現對區域的影響,B錯誤;材料中并沒有體現地理環境的穩定性,C錯誤。故選A。6.答案:C解析:山區地表植被破壞會造成下滲量差減少,地下徑流減少,D錯誤;雨季下滲量差減少,地表徑流增大,植被破壞,涵養水源能力下降,旱季地表徑流減少,使得地表徑流變化增大,C正確;植被破壞,缺少了植被的蒸騰作用,地表的蒸發量會減少,A錯誤;地表的蒸發量減少,大氣中的水氣含量減少,降水量將減少,B錯誤。故選C。7.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土壤濕度增大使地面蒸發的水量增多,空氣濕度增大;蒸騰作用加強,使空氣濕度增大,降水增加;土壤比熱容越大,氣溫變化幅度越小,B正確。故選B。8.答案:B解析:該圖示反映了區域內各個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是區域整體性的表現,B正確。故選B。9.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推測紅吸盤棱皮樹蛙的生活習性。蛙類一般生活在低海拔地區,可B錯誤;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干燥寒冷是溫帶季風氣候的特征,據圖可知,紅吸盤棱皮樹蛙主要生活在我國南方地區,不是溫帶季風氣候,C錯誤;蛙類一般活躍于夏季,D錯誤,A正確;故選A。10.答案:C解析:紅吸盤棱皮樹蛙的分布區域的變化主要是因為棲息地受到破壞和干擾,C正確。故選C。11.答案:B解析:通過對比若爾蓋草地的演化,閱讀圖例信息可知,旱獺從流動沙丘外遷至沙漠化的草地,并且流動沙丘范圍擴大,草地沙化加劇,并未出現草甸長勢趨好、沙化緩解,A、C錯誤,B正確;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喜馬拉雅旱獺是造成若爾蓋草地沙化的主要因素,地下水位抬升不是地表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且從若爾蓋草地的演化無法反映出地下水位的變化,D錯誤。故選B。12.答案:C解析:旱獺喜好挖洞,掏空沙體,導致上部草皮層坍塌,植被被破壞后較難恢復,使得生態退化,C正確;旱獺洞內一般較為干燥,如果潮濕也不適宜動物生存,A錯誤;旱獺洞分散分布,不會加劇水土流失,且處在高寒濕地地區水土流失并不是主要生態問題,B錯誤;旱獺洞無法破壞地下徑流,中空的洞穴導致植被缺水、草皮層坍塌等,D錯誤。故選C。13.答案:A解析:地理環境各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一個整體,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一部分發展變化著的,某一要素的變化,必然伴隨著其他要素的變化。隨著箱內氣溫升高,箱內各地理要素的變化是同時進行的,而且氣候變暖的影響是全球性的,B、C、D錯誤;全球變暖引發冰雪消融,對兩極的影響可能比較明顯,A正確。故選A。14.答案:D解析:在第72小時前后應當是中午,箱內蒸發旺盛,應當濕熱,A錯誤;與放置在戶外之前比,箱內地表水減少,空氣中水汽增加,因此“陸地水”和“海洋水”必然減少,B錯誤;夜間箱內水汽凝結,但數量有限,不會形成明顯的“降雨”,“河流”不會有明顯漲水,“水土流失”現象也不明顯,所以“三角洲”不會明顯擴大,C錯誤;經過反復的高溫蒸烤,箱內動植物死亡,土壤逐漸荒漠化,D正確。故選D。15.答案:B解析:讀圖并結合材料“2011年9月,卓乃湖潰決,湖水外泄”可知,潰決時湖岸線擴大,數年后,湖水消退,在湖水消退區,湖水減少,湖灘地裸露,地下水水位下降,A錯誤;風沙活動增多,B正確;湖灘地因蒸發而出現土壤板結,風沙活動增加,土地退化,植被生物量減少,C錯誤;湖水消退區水的干涸,湖灘沙地加大晝夜溫差,D錯誤。故選B。16.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至2019年,卓乃湖面積縮小,原湖岸線與現在湖岸之間出現湖灘沙地,現在湖岸距離藏羚羊產羔地遠了,藏羚羊飲水距離加大了,B正確;對藏羚羊的產羔時間、產羔區域和飲食習慣沒有影響,A、C、D錯誤。卓乃湖沙塵產生的條件和原因:①沙塵來自裸露湖底,是湖泊潰決、湖水面積減小的結果。目前對卓乃湖潰決造成鹽湖擴張的治理是采取挖開河道、疏出湖水的方法,其結果將會使卓乃湖潰決口進一步加大,湖水面積減小,從而產生更多的沙源。②湖泊調節作用減小。③地下水位下降。故選B。17.(1)答案:變化特點:往下游水量逐漸減少。原因:往下游河流補給減少;流經干旱地區,蒸發旺盛,下滲嚴重;沿線用水量大。解析:(1)結合色林錯流域示意圖以及區域社會經濟因素可以推測,該流域入湖河流的流量往下游水量逐漸減少。主要是由于往下游河流補給減少,流量隨之減少;河流流經干旱地區,蒸發旺盛,下滲嚴重,越靠下游,流量下降的時間越久;流域內農業活動沿線用水量大,進一步減少了河流流量。(2)答案:色林錯東岸、北岸水深較淺,冬季陸地溫度低,水體受陸地(冷源)影響大;湖泊北部緯度更高,氣溫更低,更利于結冰;色林錯冬半年盛行偏西風,持續的西風會導致西岸的初冰被吹到東岸,加速東部湖水的凍結。解析:湖泊結冰與氣溫、深度、流速、距陸地遠近等因素有關。北岸緯度較高,氣溫較低,易先凍結;湖泊東、北岸為淺水區,湖水熱容量小,且靠近冷源陸地,水溫較低,湖水先凍結;冬半年以西風為主,在西風定向吹拂下,初冰在東岸不斷累積。(3)答案:氣候變化趨勢:暖濕化(或氣溫升高、降水增加)。影響:氣候的暖濕變化使湖泊面積增加;湖泊面積增加導致蒸發增加,空氣濕度增加;湖泊面積增加,湖水增溫、降溫速度減慢,調節氣候的功能增強,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減小;湖泊面積增加,湖水增溫、降溫速度減慢,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