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聯盟高考語文第三次聯考試卷?學生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1(本題共1小題,17分)
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結構技巧論是中國古代戲劇詩學和小說詩學中的重要部分,李漁談戲劇創作,把結構擺在第一位。他說,老
天之造人,是先制定全形,而不是由頭頂到腳踵“逐段滋生”,否則,人之一身就會有無數斷續之痕;作家寫戲,
和這也類似,首先要謀慮的是“結構全部規模”。結構就是處理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必然要求全局在胸。對于
小說和戲劇,結構最主要的是對情節的安排。中國古代理論家們最看重的是情節進展的節奏感,有快有慢、有冷
有熱、有緊有松。宋元之際的羅煒在《醉翁談錄?舌耕敘引》中說,小說“靠敷演令看官清耳”,“講論處不滯搭、
不絮煩,敷演處有規模、有收拾;冷淡處提掇得有家數,熱鬧處敷演得越久長”。這里已經顯示出,中國古代敘
事技巧理論的著眼點,是穩穩地吸引欣賞者,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而它的注意力,則集中在情節的編織、
情節進展節奏的掌握上。提掇,是提起、振作的意思;敷演,是陳述、發揮的意思。
金圣嘆在《水滸傳》“讀法”中說:“《水滸》七十回,只用一目俱下,便知其二千余紙只是一篇文字。中間
許多事體,便是文字起承轉合之法。”起承轉合是文章作法,提掇敷演是小說作法,兩者都要數十回只是一篇文
字,整個作品一氣貫通。金圣嘆認為,《西游記》的作者缺乏結構上的整體觀,“只是逐段捏捏撮撮,譬如大年夜
放煙火,一陣一陣過,中間全沒貫串,便使人讀之,處處可住”。
為了使小說成為有機整體,在技巧上,就要設法貫串各種人物和情節。用配角、用道具貫串情節,是元明戲
曲創作和小說創作常用的技法,以后,《紅樓夢》等更純熟地運用。《紅樓夢》第二回有一段議論說:“此回亦非
正文,本旨只在冷子興一人,即俗謂冷中出熱、無中生有也。其演說榮府一篇者,蓋因族大人多,若從作者筆下
一一敘出,盡一二回不能明,則成何文字?”作者在寫第一回之時,心中已經有了小說的全局,對于起承轉合、
提掇敷演,已經有了總體安排。
與提掇敷演相關,金圣嘆還論及“犯中求避”。《水滸傳》第十一回總評說:“吾觀今之文章之家,每云'我
有避之一訣‘,固也。然而吾知其必非才子之文也。夫才子之文,則豈惟不避而已,又必于本不相犯之處,特特
故自犯之,而后從而避之”“此書于林沖買刀后,緊接楊志賣刀,是正所謂才子之文必先犯之者,而吾于是始樂
得而徐觀其避也。”寫作者要避免與前人重復,要避免與自己以前的作品重復,要避免同一部作品中段落重復。
避免的最佳途徑不是擺脫表面的相似,而是找出相似中的差別。
(摘編自王先霜《小說和戲劇的結構技巧》,有刪改)
材料二:
在建筑的歷史經驗中,我們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擴大建筑規模的方式:一種是“量”的擴大,將更多、更復
雜的內容組織在一座房屋里面,由小屋變大屋,由單層變多層,西方建筑和中國現代建筑基本上采用這種方式。
另一種是“數”的增加,將各種不同用途的部分分處在不同的“單座建筑”中,由一座變多座,由小組變大組,
以建筑群為基礎,一個層次接一個層次地廣布在一個空間之中,構成一個廣闊的有組織的人工環境,中國古典建
筑基本上采取這種方式。
與西方建筑在單一圍合空間中擴大體量一樣,西方長篇小說也主要在一個情節框架內擴展篇幅;與中國古代
建筑“院落式”結構相對應的,則是明清長篇章回小說所采用的那種所謂的“綴段性”結構。“綴段性”原是西
方漢學家依據亞里士多德關于情節有機統一性的觀點,而對明清章回小說缺乏藝術整體感的一種譏評:“中國明
清長篇章回小說在“外形”上的致命弱點,在于它的“綴段性”,一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缺乏西方小說那
種''頭、身、尾”一以貫之的有機結構,因而也就缺乏所謂的整體感。”事實上,敘事藝術對人類經驗的“模仿”
或“組織”,既可以采用“因果律”和“時間化”的結構模式,也可以采用“關聯性”和“空間化”的結構模式。
顯然,西方敘事文學主要采用的是前一種模式,而中國明清章回小說如《西游記》等則采用了后一種敘事模式。
一般來說,西方建筑偏重“內部空間”的創造,而中國古典建筑則偏重“外部空間”的設計。西方建筑基本
上是單體的,所以創設“內部空間”是建筑師們進行空間設計的主要任務。而中國古典建筑則創造了很多強化“外
部空間”的設計手法,使整個建筑群富有整體感,如建筑方向的確定(主座朝南)、左右對稱、中軸線的設置等。
章回小說中的詩詞其實是具有結構功能的。《西游記》各回中有的以詩開篇,有的以詩作結,中間常是詠一人一
事、一景一物的“以詩為證”。這些詩詞并不是小說敘事邏輯內在發展所必需,將它們巧妙地用在章回小說中,
其實也正是一種對敘事文本的“外部空間設計”。
(摘編自龍迪勇《建筑空間與中國文學敘事傳統》,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漁認為作家寫戲,和老天造人類似,剛開始就要全局在胸,謀慮好如何處理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
B.中國古代敘事技巧理論著眼于如何吸引欣賞者,將注意力放在了情節編織和進展節奏的掌握上。
C.西方建筑和中國建筑擴大建筑規模的方式、對空間內外部設計的理念不同,影響了中西方文學的敘述模式。
D.一般情況下,與西方建筑注重“內部空間”設計不同,中國古典建筑注重“外部空間”設計,使建筑群富有整
體感。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情節冷淡處需發揮,情節熱鬧處有收拾,中國古代小說講究開闔有度,鋪排得當。
B.作者認為與《西游記》不同,《水滸》七十回以起承轉合之法結構情節,一氣貫通。
C.材料二的作者并不認同西方漢學家對明清長篇章回小說“綴段性”結構的批評。
D.中國建筑講求“對稱美”,文學也是如此,小說中的詩詞就具有這種結構功能。
(3)下列選項,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畫線句觀點的一項是
A.甄士隱夢幻識通靈B.劉姥姥三進榮國府C.警幻仙曲演紅樓夢D.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4)《紅樓夢》第三回描寫王熙鳳出場是“后院中有笑語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之后寫“一群
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描寫賈寶玉出場是“只聽院外一陣腳步響”,之后寫“進來了一位年輕的
公子”,脂觀齋評點為“與阿鳳之來相映而不相犯”。請結合材料一的“犯中求避”,談談你對此評點的理解。
(5)依據材料,概括《西游記》的敘事結構特點。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8分)
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說自在
賈平凹
①我多么羨慕大海,想那掛一片云帆,直濟萬頃波濤,是何等的雄壯!而我,卻實在可憐了,竟沒有渡過海,甚
至也未見過一次。娘生我在山地,她去田里勞作的時候,我就從門檻里爬出去了,自然在召喚著我:去水溪邊看
見我一張很臟的臉,在草叢里吹一朵有著無數的小傘的蒲公英,雖然不像海邊孩子的身上有一層發白的水銹,但
卻是滿頭的草葉,常常是娘回來,我已睡臥在了菊花架下。所以我說,我愛大海,大海卻不是我的母親,她沒有
給我五趾分開的腳,那弄潮的船上我站得穩嗎?但我卻是山地的兒子,我愛那花間草間的一塊石頭,它見光有彩,
臨風響動,頑愚的形狀里包含著金、銀、銅、鐵的靈性,空空寂寂地待在野外,卻是多么富有天地自然之樂啊!
②我曾經想,世界上只有大海,那將會出現一種怎樣可怕的情景呢?當然,世界上也絕對不能盡是山石。到大海
觀潮,進深山賞林,世界才是和諧的一統,人的興趣才是多變的豐富。宇宙之中,萬事萬物,既能生存,便有賴
以生存的價值。一棵樹木,千萬片葉子,都是葉子,卻一片不同一片,能說出哪一片重要嗎?縱然是蒼鷹,可攬
天下雄風;是鳳凰,可集天下色彩。但要是歇棲下來,也不過只是占一根樹枝呢。
③陜南的地方,常常有這樣的事:一條河流,總是曲曲折折地在峽谷里奔流,一會寬了,一會窄了,從這個山嘴
折過,從那個巖下繞走,河是在尋著她的出路,河也只有這么流著才是她的出路。于是,就到了大批游客。當今
游客,都是進山要觀奇石,入林要賞異花,他們欣賞那巖頭瀑布的喧嘩,贊美那河面水浪的滾雪,總是不屑一顧
那河流轉變的地方。是的,那太平常了,在山嘴的下邊,是潭綠水,綠得成了黑青,水面上不起一個水泡,不泛
半圈漣漪。但是,漁夫們卻往那里去了。他們知道,那瀑布的喧嘩,雖然熱鬧,畢竟太嘩眾取寵了;那翻動的雪
浪,雖然迷麗,但下邊定有一塊石頭,畢竟太虛華輕薄了;只有這潭水,投一塊石子下去,咚響得深沉,近岸看
看,日光下徹,彩石歷歷在目,水藻浮出,一絲一縷如煙如氣,探身而進,水竟深不可測,隨便撒一網去,便有
白花花爛銀一般的魚兒上來。
④小時候,我常在這樣的灣水邊釣魚,我深深地知道她的脾性。表面上不動聲色,內心里蛟騰魚躍;誰能說她不
是山中河流的其量呢?灣水并不因被冷落而不復存在,因為她有她的深沉和力量,她默默地加深著自己的顏色,
默默蓄積著趨來的魚蝦,只是一年一年,用自己的腳步在崖壁上走出自己一道不斷升高的痕跡。終有一天,她被
人們知道了好處,便要來赤身游泳,潛水摸魚,夜里看月落水底的神秘,雨后觀彩虹飛起的美妙。灣水臨屈而不
悲,賞識而不狂,大智若惠,平平靜靜,用什么也不可能來形容她的單純和樸素了。
⑤這些年里,我走了不少地方,可謂“八千里路云和月”,但我卻常常低頭便思起了故鄉。故鄉,雖然貧窮,但
卻有其山稟水的自然元氣。那草木見過嗎?密密的不能全叫出它的名目;那蟲鳥見過嗎?奇形怪狀,不能描繪出
它的模樣。信步到山林去,洼地去,常常就看見那石隙里滲出一泓泉水,或漫竹根而去,或在亂石中隱伏。做孩
子的去采蘑菇,渴了,揀著一片豬耳朵草的地方用手挖挖,一有個小坑兒,水便很快滿了,喝下去,兩腋上津津
生涼風,卻從不曾壞了肚子。如若夜里做游戲,在地下挖個坑兒,立即便出現一個月亮,遍地挖坑,月亮就蓄起
一地哩。這地方,撒一顆花籽長一棵鮮花,插一根柳棍生一株垂柳,城里有嗎?城里的報時大鐘雖然比老家門前
榆樹上的鳥窠文明,但有幾多味呢?我最看不上眼的,是那么高高的薄殼大樓涼臺上,一個兩個小瓦盆里植點花
草,便自命熱愛生活,又偏偏將花草截了直桿,剪了繁葉,讓其曲扭彎斜,而大講其美!
⑥去年初春,我又回到老家去。家卻搬了地方,再不是那多泉的川溝,而住在了大坡原上;吃水要挑了桶去遠遠
的林子里。我便提議打口井了。我沒有請風水先生,我自覺山有山脈,水有水向。我看了地勢,便在前院里打起
井來。打呀,打呀的,先還使得上勁,愈打愈是困難,一籠籠土吊上來,但是,就有了一個大石層,無論如何也
搭不出個縫兒來。我泄氣了。鄰家人勸我到他們院里去打,說那里風水先生看了的,肯定有水;但我怎能把井打
在他家院里?我又在后院開始另打井。在那井坑里,打了五天,又打了十天,已經是十丈深了,還是沒水,村里
人盡在恥笑起來,我只是打我的。那黑黑的世界里的苦作,那是孤孤的寂寞的生活。終有一天,畢竟那水是出現
了,雖然不大,但我是多么高興呢!我站在井底,看著井口,如圓片明鏡一般,太陽的光芒在那里激射,突然似
乎有了響動,愕然大驚,我聲小,那聲也小,我聲大,那聲也大,我明白那是地心的回音,笑起來,滿井里都是
哈哈哈的大笑不止。
⑦這井打成了,這是屬于我家的。天旱,那水不涸;天澇,那水不溢。狂風刮不走它,大雪埋不住它。冬天里,
在井中吊著桶子而不凍壞;夏天里,吊著肉塊而不腐爛。我知道地下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海,我雖然只能得到這一
井之水,但卻從此得到了永恒之源。我慶幸在我家的院子打了這口井,但我知道這井還淺,還小,水還不大,還
要慢慢地淘呢。
⑧鄉村的夏夜,實在熱得難熬,人們都在場畔上乘涼閑話:你一句,他一句,天一句,地一句,一直可以到深夜。
誰都聽了,誰卻也說不上說了些什么,但是滿足了,最滿足的卻是本人。
(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開篇雖然表達了對雄壯海景的向往,卻更真實地眷戀著生他養他的山地。
B.作者欣賞故鄉灣水的寵辱不驚厚積薄發,以此表達對城里人自命不凡的嘲諷。
C.作者打井不請風水先生,自覺山有山脈水有水向,傳達他對本色自然的尊重。
D.作者以鄉間乘涼閑話收尾,展現人與天地自然自在共處的場景,揭示了主旨。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緣景生情,敘述了自己重回故鄉而引發的撫今追昔的種種情思,由景及物及事及人。
B.第③段“日光下徹”等句化用《小石潭記》的句子,描繪看似尋常卻深沉的水潭,引人遐思。
C.第⑥段寫打成井后“我”與井的“互動”,句式上的自由突顯出“我”的自在、舒暢情緒。
D.文章使用對比、比擬、比喻等修辭,注重語言錘煉之美,同時整句與散句結合,典雅靈動。
(3)作者為什么認為故鄉有“真景”“真山真水”?
(4)分析本文由“羨慕大海”到“思考大海”到“以另一種方式得到大海”這樣構思的好處。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日天時,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日勢位。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
逆人心,雖賁、育①不能盡人力。故得天時,則不務而自生;得人心,則不趣而自勸。因技能,則不急而自疾;
得勢位,則不推進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窮之令,故曰明主。
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桀為天子
能制天下韭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丕能正三家韭丕肖也位里也千鈞得船則浮,錨銖失船則沉,非千鈞輕錨銖重也,
有勢之與無勢也。故短之臨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賢也以勢。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載之,故安;眾同心以共立之,
故尊。人臣守所長,盡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則長樂生而功名成。名實相持而成,形影相應而立,故臣主
同欲而異便。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人臣之憂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畫圓,左手畫方,
不能兩成。故曰,至治之國,君若槨,臣若鼓,技若車,事若馬。故人有余力易于應,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
者不足于力,親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勢。近者不親,而遠者不結,則名不稱實者也。圣人德若堯、舜,
行若伯夷,而位不載于世,則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之以成,遠者譽之以
名,尊者載之以勢。如此,故木山之功長立于國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堯之所以串畫而守名,舜之所以
北面而效功也。
(選自《韓非子?功名》)
【注】①賁、育:指孟賁、夏育,兩人都是戰國時期的衛國人,著名的大力士。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B.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C.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D.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不務而自生”與“務耕織”(《過秦論》)兩句中的“務”含義相同。
B.“故臣主同欲而異使”與“數通使相窺觀”(《蘇武傳》)兩句中的“使”含義相同。
C.太山,即泰山,與“挾太山以超北海”(《齊桓晉文之事》)中的“太山”含義相同。
D.南面,即君位,古代君主臨朝南面而坐,因此把為君叫作“南面為王”“南面稱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起首闡明君主“立功成名”的四個條件,并突出了“天時”“人心”的重要性。
B.文章指出君主處在君位,要建立功業長享聲名,需要擁有權勢,并得到臣下的配合。
C.本文以左右手不能同時畫兩種不同圖形為例,來表明人臣的憂患在于不能專守一職。
D.君主成為尊者才能“載之以勢”;君主若不足于勢,則近者不貼心,遠者不來結交。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千鈞得船則浮,錨銖失船則沉,非千鈞輕錨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
②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5)臣子如何能做到為君王效力?請簡要概括。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和周侍御買劍
唐?曹唐
將軍造價買吳鉤,要與中原靜①寇仇。
試掛窗前驚電轉,略拋床下怕泉流。
青天露拔云霓泣,黑地潛擎鬼魅愁。
見說夜深星斗畔,等閑期克②月支③頭。
【注釋】①靜:同“靖”,平息,平定。②期克:在期限之內拿下。③月支:亦作“月氏”,古代西北民族名,此
借指吐蕃。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不僅和標題呼應,且點明將軍買劍的目的一一“靜寇仇”。
B.“電轉”''泉流"兩個比喻寫出了寶劍的閃爍耀眼、光瑩流動。
C.“云霓泣”和“鬼魅愁”從正面凸顯出了寶劍驚天動地的威力。
D.尾聯點明主旨,既表明周侍御靖邊的決心,也寫出詩人的豪情。
(2)請簡要分析“溢價”二字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吸取經驗教訓讓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中所說:,o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秦觀《鵲橋仙》中與此情意相似的兩句
7E:,。
(3)2023年是生肖兔年,現實里的兔子,神話中的玉兔,這些意象常在古詩詞中出現,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
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食肉飲酪”往往被看作游牧民族的飲食方式。(1)反觀中原地區,食乳之風雖然一直不算太盛,但在
盛唐年間,.還是出現了一種有趣的乳制品冷飲。這就是“酥山”。有歷史學家認為,“酥山”與今天的冰淇淋①O
但相比之下,宋代的“冰酪”更像是冰淇淋的“老祖宗”。(2)這種“冰酪”成分是將果醬和牛奶混入凝成的冰
沙之史配制而成,.奶冰柔軟疏松,—入口即化。一在南宋文學家楊萬里的詩中就曾這樣形象地描繪過:“似膩還成爽,
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
過去有一種說法,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后,在宮廷吃到了冰酪,然后將其制作技術帶回了歐
洲。但這種說法其實很可疑。首先,馬可?波羅是個做大生意的人,不見得會關注冰淇淋制作這種“②:
其次,若是馬可?波羅此舉③,為何關于意大利冰淇淋的可信記載卻在幾個世紀之后才現身,如此“姍姍來
遲”呢?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2)文中畫波浪線的兩個句子分別有一處語病,請修改。
(3)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第一段引用楊萬里的詩句有什么表達效果。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1小題,9分)
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最近大火的ChatGPT讓人們切身意識到,機器可以表現出與人類相似的智能行為。在一些領域,①
例如在2016年,電子計算機程序AlphaGo擊敗了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許多領域,人工智能仍遠遠比不上人類智能。例如,人類可以立即分辨出貓和狗,
②。在情感認知等方面,人類大腦具有難以比擬的能力,這與大腦在進化時形成的大量神經元有關。
因此,如何復制這種能力,③,這些科研人員中就包括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托馬斯?哈通教授。
哈通和自己的科研團隊構想,以“類腦器官”為硬件,有望開發出“生物計算機”。遞常源于干細胞的“類器官”
是在實驗室內培育的、與某種器官功能相類似的組織。而“類腦器官”指的便是一種筆尖大小的細胞培養物,其
中就存在具有類器官功能的神經元。
(1)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3個較短的單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四、寫作(60分)
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文言文閱讀材料里,韓非子提出“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雅典特使要挾米洛斯加入雅典對斯
巴達之戰時說:“你跟我們一樣清楚,這個世界上公理只存在于力量均等的強者之間。”
而孔子認為“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也就是說“不要愁得不到'位',該愁自己拿什么來立在這位上”。
我們應該追求勢位,還是才德?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2023年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聯盟高考語文第三次聯考試卷?教師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1(本題共1小題,17分)
1?【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
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
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論據和相應觀點的關系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觀點,仔細比對各個選項,
正確選擇。
(4)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內容及題干要求,結合
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文本,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解答依據材料二第一段原文”在建筑的歷史經驗中,我們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擴大建筑規模的方式:……
構成一個廣闊的有組織的人工環境,中國古典建筑基本上采取這種方式”可知,原文在擴大建筑規模的方式上,
是將“西方建筑、中國現代建筑”和“中國古典建筑”并置,并且“文學”這個概念有所擴大,原文指“長篇小
說”;另外,原文并未提及中西方文學的敘述方式是受到了建筑方面的影響。
故選C。
(2)A.原文“冷淡處提掇得有家數,熱鬧處敷演得越久長”,意味“冷淡處需提起、振作”而非“發揮”,同時
“敷演處有規模、有收拾”,意味著“熱鬧處開闔有度,能放能收”。
B.依據原文“金圣嘆認為,《西游記》的作者缺乏結構上的整體觀,……”可知,并非作者認為,是金圣嘆認為;
其次,原文“《水滸》七十回,只用一目俱下,便知其二千余紙只是一篇文字。中間許多事體,便是文字起承轉
合之法”可知,《水滸》七十回中間許多事體運用了起承轉合之法,并非全書。
C.正確。
D.依據原文”章回小說中的詩詞其實是具有結構功能的。……將它們巧妙地用在章回小說中,其實也正是一種對
敘事文本的‘外部空間設計'”可知,章回小說中嵌入詩詞,是結構整體感的一種追求,而非對稱美。
故選C。
(3)“《紅樓夢》等更純熟地運用”觀點是:《紅樓夢》為了使小說成為有機整體,創作中貫串各種人物和情節。
用配角、用道具貫串情節。
A.通靈寶玉是道具,與下文諸多情節關聯,“通靈寶玉”貫穿著寶玉的一生。
B.劉姥姥是配角,三進榮國府,見證了賈府的興盛衰亡,情節前后有關聯。
C.警幻仙是配角,其紅樓曲點出書中重要人物并暗示了其命運,關涉下文情節。
D.林黛玉不是配角,并且“林瀟湘魁奪菊花詩”突顯的是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故選D。
(4)由題目中的“與阿鳳之來相映而不相犯”可知,所謂“相映”,就是“互相映襯,有相同之處”。再看“后
院中有笑語聲,說:……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和“描寫賈寶玉出場是‘只聽院外一陣腳步
響‘,之后寫'進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子可知,相同之處是兩人都是先由幕內傳來聲音,再出場。
“與阿鳳之來相映而不相犯”可知,所謂“不相犯”,就是有所不同,即相同之中求取不同。一個是未見其人先
聞其聲“后院中有笑語聲”,并是眾人簇擁而來,“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寶玉是一個人前
來,即“只聽院外一陣腳步響”“進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子”。
(5)由原文“'綴段性',一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缺乏西方小說那種'頭、身、尾'一以貫之的有機結構,
因而也就缺乏所謂的整體感”可知,采用“綴段性”結構,各章回故事相對獨立,不以因果律組織情節。
由原文“事實上,敘事藝術對人類經驗的‘模仿'或'組織',既可以采用‘因果律'和‘時間化’的結構模式,
也可以采用‘關聯性'和‘空間化’的結構模式。顯然,西方敘事文學主要采用的是前一種模式,而中國明清章
回小說如《西游記》等則采用了后一種敘事模式”可知,采用“關聯性”和“空間化”的結構模式進行敘事。
由原文”章回小說中的詩詞其實是具有結構功能的。《西游記》各回中有的以詩開篇,有的以詩作結,中間常是
詠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以詩為證這些詩詞并不是小說敘事邏輯內在發展所必需,將它們巧妙地用在章回
小說中,其實也正是一種對敘事文本的‘外部空間設計’”可知,詩詞具有結構功能,以詩開篇,以詩作結,中
間以詩為證,使整部小說富有整體感。
答案:
(1)C
(2)C
(3)D
(4)①所謂“相映”,就是“犯”,即寶玉與鳳姐的出場有相似之處:都是先由幕內傳來聲音,再出場。
②所謂“不相犯”,就是“求避”,即相似中有差別:一個圍擁前來,一個單獨而來(或答”一個隨意說笑,一個
只有一陣腳步響")。
(5)①采用“綴段性”結構,各章回故事相對獨立,不以因果律組織情節。
②采用“關聯性”和“空間化”的結構模式進行敘事。
③詩詞具有結構功能,以詩開篇,以詩作結,中間以詩為證,使整部小說富有整體感。
(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1小題,18分)
2.【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通讀全文,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
斷和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認真閱讀每一個選項,結合文本作出正確的判斷
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相關語境,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構思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文本,根據題干的提示,結合具體內容進行
分析。
【解答】(1)B.“對城里人自命不凡的嘲諷”錯誤。并未表達對城里人自命不凡的嘲諷,而是借故鄉自然的花草
與城市樓臺的盆栽對比,表達對城里人失了自然本色的嘲諷。
故選B。
(2)A.”本文緣景生情,敘述了自己重回故鄉而引發的撫今追昔的種種情思”錯誤。本文并非緣景生情,也并
不是敘述自己重回故鄉而引發的撫今追昔的種種情思,而是圍繞“自在自然”這一核心話題展開思考議論。
故選Ao
(3)由原文“故鄉,雖然貧窮,但卻有真山真水的自然元氣。那草木見過嗎?密密的不能全叫出它的名目;那
蟲鳥見過嗎?奇形怪狀,不能描繪出它的模樣。信步到山林去,洼地去,常常就看見那石隙里滲出一泓泉水,或
漫竹根而去,或在亂石中隱伏。做孩子的去采蘑菇,渴了,揀著一片豬耳朵草的地方用手挖挖,一有個小坑兒,
水便很快滿了,喝下去,兩腋上津津生涼風,卻從不曾壞了肚子。如若夜里做游戲,在地下挖個坑兒,立即便出
現一個月亮,遍地挖坑,月亮就蓄起一地哩。這地方,撒一顆花籽長一棵鮮花,插一根柳棍生一株垂柳,城里有
嗎?”可知,故鄉的景帶有自然元氣,是真實、本色、不矯飾的。
由原文“灣水臨屈而不悲,賞識而不狂,大智若惠,平平靜靜,用什么也不可能來形容她的單純和樸素了”可知,
故鄉的景有真境界:寵辱不驚,大智若愚;默默積蓄,深不可測;單純樸素。
由原文“終有一天,畢竟那水是出現了,雖然不大,但我是多么高興呢!我站在井底,看著井口,如圓片明鏡一
般,太陽的光芒在那里激射,突然似乎有了響動,愕然大驚,我聲小,那聲也小,我聲大,那聲也大,我明白那
是地心的回音,笑起來,滿井里都是哈哈哈的大笑不止”可知,故鄉的景讓人感到源自本真的滿足與自在。故鄉
與“我”血脈相連,“我”在故鄉才能感受到可貴的本真之樂。
(4)由原文“我多么羨慕大海,想那掛一片云帆,直濟萬頃波濤,是何等的雄壯!而我,卻實在可憐了,竟沒
有渡過海,甚至也未見過一次”可知,文章開篇寫到“我”對大海的羨慕而不得。由原文“我知道地下有一個很
大很大的海,我雖然只能得到這一井之水,但卻從此得到了永恒之源。我慶幸在我家的院子打了這口井,但我知
道這井還淺,還小,水還不大,還要慢慢地淘呢”可知,文章結尾寫到自己打了一口井,于是得到了永恒之源,
因為“我”知道地下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海。所以在內容上呈現了我剛開始羨慕而不得,到最后終得“自在”的整
個心路歷程,行文曲折有變化,搖曳生姿。
本文開篇寫到自己非常羨慕大海,想那掛一片云帆,直濟萬頃波濤,是何等的雄壯,這種羨慕其實是一種感性的
羨慕。但是自己是山地的兒子,“我”愛那花草間的一塊石頭,愛那里的河流。這些年里,自己走了不少地方,
但是卻常常低頭便想起了故鄉。自己回到老家,在自己的家里打了一口井,是屬于自己家的一口井,雖然只能得
到這一井之水,但是從此得到了永恒之源,因為“我”知道地下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海,所以本文情感逐層升華,
從感性的羨慕但又本能地熱愛故鄉,到理性的思考,到最后回歸故鄉體悟并獲得“自在”,更深層次地勾連了“根”
與“本我”的關系,表達了對故鄉的依戀。
本文開篇寫到自己非常羨慕大海,想那掛一片云帆,直濟萬頃波濤,是何等的雄壯,作者羨慕大海是因為大海的
自在,但是這些年里,“我”走了不少地方,但是卻低頭思念故鄉,因為故鄉雖然窮,但卻有真山真水的自然元
氣。作者認為如果世界上只有大海那將是一種可怕的情景,宇宙中,萬事萬物,既能生存,便有賴以生存的價值。
作者回到家鄉之后,要在院子里打一口井,但是作者打井并不請風水先生,因為自覺山有山脈水有水向,從而表
現出對本色自然的尊重,在本我中尋到自在。所以本文從羨慕大海的自在但更愛故鄉的“自然元氣”,到明白萬
物皆有其美的一面,再到感悟要從本我中找尋到自在,不斷豐富文章的主旨。
本文開篇寫到自己對大海羨慕卻不得,最后因為一口井,的帶了永恒之源,知道地下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海。在結
構上以“大海”串聯全文,層層遞進,又能前后呼應,結構圓滿精巧,耐人尋味。
答案:
(1)B
(2)A
(3)①故鄉的景帶有自然元氣,是真實、本色、不矯飾的。
②故鄉的景有真境界:寵辱不驚,大智若愚;默默積蓄,深不可測;單純樸素。
③故鄉的景讓人感到源自本真的滿足與自在。
④故鄉與“我”血脈相連,“我”在故鄉才能感受到可貴的本真之樂。
(4)①在內容上呈現了我剛開始羨慕而不得,到最后終得“自在”的整個心路歷程,行文曲折有變化,搖曳生
姿。
②情感逐層升華,從感性的羨慕但又本能地熱愛故鄉,到理性的思考,到最后回歸故鄉體悟并獲得“自在”,更
深層次地勾連了“根”與“本我”的關系,表達了對故鄉的依戀。
③從羨慕大海的自在但更愛故鄉的“自然元氣”,到明白萬物皆有其美的一面,再到感悟要從本我中找尋到自在,
不斷豐富文章的主旨。
④結構上以“大海”串聯全文,層層遞進,又能前后呼應,結構圓滿精巧,耐人尋味。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3.【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
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相關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進行理解,
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
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
翻譯。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合具體要求概要
作答。
【解答】(1)句意:夏桀做了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他的德才好,是他的權勢重;堯做一個普通的百姓,不能
管理好三戶人家,不是他的德才不好,是他的地位太低下了。
“桀為天子”和“堯為匹夫”為主謂賓句式,強調突出“桀”和“堯”的身份,故單獨成句,排除CD;
“勢重也”判斷句,“……也”為標志,其間不能分開,在其后斷開,排除A。
故選B。
(2)A.“務”的意思是“從事”。句意:不努力從事莊稼種植,也會自行生長;/從事耕作紡織。
B.“含義相同”錯誤。“故臣主同欲而異使”解釋為“臣子和君主目標一致而使命不同”,其中“使”為“使命”;
《蘇武傳》中“數通使相窺觀”解釋為“屢次互派使者窺探觀察對方的情況”,其中“使”為“使者”。
C.句意:那么像泰山一樣的豐功偉績就會長期樹立在國家之中;/夾著(背負)泰山飛越北海。
D.正確。
故選B。
(3)D.“尊者載之以勢”,“之”指君主,與“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之以成,遠者譽之以名”中“之”相同。
故“尊者”并不指君主,而指“地位尊貴的人”。“君主若不足于勢,則近者不貼心,遠者不來結交”,原文也并
非此意,原文是將“立功者”“親近者”“成名者”“近者”“遠者”并置;另外,“君主若不足于勢”和“近者”
“遠者”的邏輯關系顛倒。
故選D。
(3)①“千鈞”,千鈞的重物;“則”,就能;“錨銖”,很輕的東西;“非”,不是;“勢”,威勢、力量。譯文:千
鈞的重物有船載就能浮起來,很輕的東西沒有船載就會下沉,不是千鈞的東西輕,很輕的東西重,而是因為有船
這個“勢”和沒有船這個“勢”(是不一樣的)。
②“患”,憂患;“莫之應”,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莫應之”;“獨”,單獨;“疾”,迅疾、快。譯文:君主的
憂患在于沒有人響應他,所以說一只手單獨拍打,雖然迅疾卻沒有響聲。
(4)由原文“人臣守所長,盡所能,故忠”可知,堅守所長,技能超人。
由原文“人臣之憂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可知,專守一職,行有余力。
由原文“故人有余力易于應,而技有余巧便于事”可知,盡己所能。
答案:
(1)B
(2)B
(3)D
(4)①千鈞的重物有船載就能浮起來,很輕的東西沒有船載就會下沉,不是千鈞的東西輕,很輕的東西重,而
是因為有船這個“勢”和沒有船這個“勢”(是不一樣的)。
②君主的憂患在于沒有人響應他,所以說一只手單獨拍打,雖然迅疾卻沒有響聲。
(5)①堅守所長,技能超人;
②專守一職,行有余力;
③盡己所能。
參考譯文:
英明的君主立功成名的條件有四項:一是天時,二是人心,三是技能,四是勢位。不順應天時,即使十個
堯也不能使冬天里結出一個穗子;違背人心,即使是孟賁、夏育這樣的勇士也不能逼迫人使出全部的力氣。所以
掌握了天時,不努力莊稼也會自行生長;獲得了人心,就算不督促民眾也會自我勉勵;依靠技能,就算你不著急
也會很快成功;有了威勢和地位,即使你不追求也會建立功名。事情就像水自然向下流,就像船浮在水面上。遵
守自然的規律,推行暢通無阻的法令,所以叫做英明的君主。
只有才能沒有勢位,即使是賢德的人也不能制服無德無才的人。所以將一尺長的木材樹立在高山上,那么
它就可以俯視千仞深的山澗,不是木材長高了,是它處的地位很高。夏桀做了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他的德才
好,是他的權勢重;堯做一個普通的百姓,不能管理好三戶人家,不是他的德才不好,是他的地位太低下了。千
鈞的重物有船載就能浮起來,很輕的東西沒有船載就會下沉,不是千鈞的東西輕,很輕的東西重,而是因為有船
這個“勢”和沒有船這個“勢”(是不一樣的)。所以短的東西因為地位高而俯視千仞,無德無才的人因為權勢可
以控制賢德的人。君主,全天下的人合力來擁戴他,所以地位鞏固;大眾同心且共同擁立他,所以他尊貴。臣子
堅守自己的所長,盡自己的所能,因此叫做忠。以尊貴的君主驅使忠臣,那么君主就可以長久安樂地生活,而功
名也可建立。名和實相互依賴而形成,形和影相互對應而出現,所以臣子和君主目標一致而使命不同。君主的憂
患在于沒有人響應他,所以說一只手單獨拍打,雖然迅疾卻沒有響聲。人臣的憂患在于不能專守一職,所以說:
右手畫圓形,左手畫方形,不能同時畫成兩種圖形。所以說:治理得很好的國家,君主就好比鼓槌,臣子就好比
鼓,技能就好比車子,政事就好比馬。因此人有多余的力量就容易響應君主的號召,而有了超人的技能就容易辦
成事。想為君主立功的人力量不夠,和君主親近的人誠信不夠,要擁戴君主成名的人沒有權勢,貼身的人不貼心,
而關系遠的人不來結交,那么君主的名聲和實際就不相符了。圣明的人的道德如同堯、舜,而行為如同伯夷,但
他的地位不被世人所擁戴,就不能立功,也不能成名。所以古代能功成名就的人,大家都來幫他出力,貼身的人
用真心來和他結交,關系遠的人用好名聲來稱譽他,地位尊貴的人用權勢來擁戴他。像這樣的話,那么像泰山一
樣的豐功偉績就會長期樹立在國家之中,像太陽月亮一樣的光輝名聲就會永久地著于天地之間。這就是堯處在君
位上能夠保住名聲,舜處在臣位上能夠做出功績的原因。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4.【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
判斷和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中相關詞語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詩歌,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
【解答】(1)C.“正面凸顯”錯,“云霓泣”和“鬼魅愁”是側面襯托寶劍的威力。
故選C。
(2)首句中“溢價”二字意思是超出了原本的價格,將軍用更高到價格買了這把寶劍,表明將軍看出了這是一
把物超所值的寶劍。因此“溢價”二字表明寶劍價格之高,但物有所值。
接下來的兩聯則對“溢價”二字做了具體的描寫。頷聯“試掛窗前驚電轉,略拋床下怕泉流”用“電轉”“泉流”
兩個比喻寫出了寶劍的閃爍耀眼、光瑩流動,可見寶劍鋒利無比,價值千金。頸聯“青天露拔云霓泣,黑地潛擎
鬼魅愁”中的“云霓泣”和“鬼魅愁”則從側面凸顯出了寶劍驚天動地的威力。
寶劍自然配英雄,詩歌極寫這把寶劍的威力,實則是為了寫將軍。將軍為何要“溢價”買寶劍?原來是“要與中
原靜寇仇”,花重金買寶劍,展示將軍靖邊的決心之大。
尾聯“見說夜深星斗畔,等閑期克月支頭”,點明主旨,既表明周侍御靖邊的決心,”等閑期克月支頭”,輕輕松
松就能在限定的期限內拿下月氏的人頭,顯示將軍氣度豪闊,也寫出詩人的豪情,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最后,“溢價”買寶劍放在首句,也能引起讀者興趣,將軍為何要這樣做,吸引讀者往下讀。
答案:
(1)C
(2)①表明寶劍價格之高,但物有所值。②與下文寶劍的耀眼與威力相呼應。③展示將軍靖邊的決心之大。④
顯示將軍氣度豪闊。⑤引起讀者興趣。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5?【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
【解答】故答案為:
(1)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重點字:鑒)
(2)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重點字:暮)
(3)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有兔爰爰雉離于羅/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重點字:倚)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
6?【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成語的運用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語段的內容,結合語境正確填寫。
(2)本題考查學生對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題時要讀懂畫線的句子,找出有語病的地方,正確修改。
(3)本題考查學生對語段中引用詩句表達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結合具體內容及語
境進行分析。
【解答】(1)第一空,根據后文”但相比之下,宋代的‘冰酪’更像是冰淇淋的‘老祖宗可知,前面說的應
是認為兩者相似度很高,故可填“大同小異/相差無幾”。大同小異:大體相同,只有細微的差別。相差無幾:相
差沒有多少,指基本相同。
第二空,根據前文語意“馬可?波羅是個做大生意的人,不見得會關注冰淇淋制作這種……”可知,此處應是說
冰淇淋制作只是個小生意,故可填“細枝末節/秋毫之末/雕蟲小技”。細枝末節:比喻事情或問題細小而無關緊
要的部分。秋毫之末:鳥獸秋天身上長出的細毛尖端,比喻十分細小的東西。雕蟲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多指文字技巧。
第三空,根據原文“若是馬可?波羅此舉……,為何關于意大利冰淇淋的可信記載卻在幾個世紀之后才現身”可
知,此處應是對此說法的質疑,故可填“毋庸置疑/千真萬確”。毋庸置疑:用不著懷疑,指絕對真實可信。千真
萬確:形容情況十分確實,一點兒也不假。
(2)第一句,語病主要是“食乳之風雖然一直不算太盛”語序不當,“食乳之風”若放在“雖然”前面,則“一
直不算太盛”和“在盛唐年間,還是出現了一種有趣的乳制品冷飲”都應是對“食乳之風”的描述,這顯然不符
合事實。因此,應將“食乳之風”置于“雖然”后面。
第二句,句式雜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肝病護理課件
- 福清市數學試卷
- 廣安市高二數學試卷
- 高中生在家做數學試卷
- 廚房清理知識培訓課件
- 肌腱斷裂的護理課件
- 高一入學分班考數學試卷
- 2025年04月云南寧洱縣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第二輪急需緊缺人才招聘3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0大閘蟹養殖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4年文山州麻栗坡縣縣級衛生健康單位選調筆試真題
- GB/T 19250-2013聚氨酯防水涂料
- GB/T 19096-2003技術制圖圖樣畫法未定義形狀邊的術語和注法
- GB/T 13808-1992銅及銅合金擠制棒
- 項目安全體系圖
- 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的項目結題審計指引講解文課件
- 醫院就診告知書
- 職業暴露(銳器傷)應急預案演練腳本
- 首屆全國報刊編校技能大賽決賽試卷(一)及答案
- 材料出入庫表格范本
- DB14∕T 2442-2022 政務數據分類分級要求
- 醫務人員行為規范以及服務禮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