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山西省大同市云岡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7月月考語文試題(解析)大同市云岡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7月月考
語文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解析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一、現代文閱讀(22分)
(一)(本題共3小題,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司馬遷作《史記》,完成于漢武帝末年。班固作《漢書》,書未成而因與外戚竇憲的關系,死于獄中,事在漢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屬西漢,一屬東漢,相去公元元年各約90年。今日看來,這兩部書好像聯袂而出。其實它們間隔了大約180年,等于我們現在距離清嘉慶朝的時間。
《史記》為私人著作,《漢書》則經皇帝看過,有國史的色彩。司馬遷自稱“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書的宗旨不同。況且《史記》是通史,《漢書》是斷代史。兩位史家的個性癖好不同,這也使他們在取材行文之間,有相當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國的史家和思想家所處的社會環境已有大幅度的變化。其中一個關鍵在于,漢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們在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為目的,而是為了樹立一種統一帝國的正統思想。他坦白地承認提倡學術,旨在支持當時政權。武帝之置五經博士、立學校之官、策賢良,都從此宗旨著眼,從此中國龐大的文官集團有了他們施政的正統邏輯。司馬遷和董仲舒同時代,他讀書不受這種政策的影響。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規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礎。
司馬遷和班固一樣,自稱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們一打開《史記》,隨意翻閱三五處,即可以體會到帶著一種浪漫主義和個人主義的作風,爽快淋漓,不拘形跡,無腐儒氣息。他自稱“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應當是一種真實的寫照。他所崇奉的“士為知己用,女為悅己容”也可以說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這立場就已經和經過正統限制的所謂儒家不同了。
《史記》里寫荊軻和高漸離飲酒擊筑,又歌又泣,旁若無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說的“邪辟”。并且項羽是漢高祖劉邦的死對頭,而《史記》里的《項羽本紀》排列在《高祖本紀》之前(若在后代必稱“項酋”“偽楚”,而“本紀”只能降格為“載記”)。文中又把項羽寫成一個雖暴躁卻又渾憨可愛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憐惜。與之相較,劉邦反像一個偽君子。
《史記》除了《刺客列傳》之外,還有《滑稽列傳》《日者列傳》和《龜策列傳》,可謂涉及三教九流,有呈現整個社會之剖面的樣子。班固書里雖有《東方朔傳》,卻不再縷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資料。
也因其如此,司馬遷就受到班固的指責。《漢書》里就有《司馬遷傳》,內中批評他“又其是非頗繆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賤貧,此其所蔽也”。
這些地方還不足以表現班固的正統思想,最使我們看出他的作品在歷史上是屬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的產物的,乃是《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傳奇中的人物如女媧氏、有巢氏,《論語》中有名的孔門弟子,《春秋》中的國君等,至秦亡為止。由“顯善昭惡”的原則按上上至下下區分為三等九則。內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無圣人,孟子也只與顏淵、管仲同屬“上中仁人”。老子與商鞅、申子、墨翟、韓非都屬“中上”,與孫臏、白起一流。刺客荊軻則為“中中”,和孟嘗君、呂不韋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傾國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雖焚書坑儒,班固只貶之為“中下”,因為他下面還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趙高列入“下下”。
因此,我們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觀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門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的多方面的樣子,還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維持文官集團的緊湊。總算還是中國讀書人的運氣好,得有太史公司馬遷在蘭臺令班固之前寫作,否則沒有《史記》,徑由《漢書》開二十三史之端,中國史學的傳統,必更趨向“文以載道”的方針,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實性和生動活潑了。
(選自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史記》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漢書》秉持官方正統思想,不記錄不符合正統觀念的人物。
B.《史記》和《漢書》在對待項羽的態度上差異明顯,《史記》里的《項羽本紀》排列在《高祖本紀》之前,這在《漢書》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C.司馬遷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漢書》的宗旨有很大不同,這就決定了《史記》是通史,《漢書》是斷代史。
D.《史記》為私人著作,而《漢書》則經皇帝看過,帶有國史色彩,因此《漢書》在編修上要比《史記》更為嚴謹和準確。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有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的寫作宗旨,個性癖好及所處社會環境等方面論證了《史記》和《漢書》在取材行文上的差異。
B.文章以《刺客列傳》《項羽本紀》等為例,論證了司馬遷是帶著一種浪漫主義和個人主義作風來寫作《史記》的。
C.文章以《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為例,論證了班固堅持“不縷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資料”的寫作原則。
D.通過對比和舉例論證,文章得出了《漢書》更秉持官方正統思想,更趨向“文以載道”,《史記》更爽快淋漓,不拘形跡的結論。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董仲舒尊儒的真正目的在于樹立一種統一帝國的正統思想,為當時的政權服務。班固受其影響,并體現在《漢書》的創作中。
B.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表述了對司馬遷的看法——“是非頗繆于圣人”,他認為《史記》的敘史觀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C.司馬遷的《史記》完成于漢武帝末年,未受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這對中國讀書人來說,是幸運的事。
D.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門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漢朝“獨尊儒術”以后的歷史典籍,這些形象并不是他們的真實形象。
(二)(本題共3小題,第1題3分,2-3題各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種草不如種青稞
凌仕江
他最初并不知道種草不如種青稞的道理所在。
那是一個名叫阿里的地方。傳說,那是世界屋脊的屋脊。
一個上世紀80年代進藏的中專生。他剛去的時候正值春滿人間的4月,殘冬的尾巴就像一道無休止的漠風掃蕩了一切生機。接待他的局長第一眼看到他的時候,感動得語無倫次,顫抖的手握住他的手,一口一聲地說自己老了,老了。那個局長的樣子看上去的確比其他地方70歲的人還見衰老,然而他的真實年齡卻不到50歲,每看一眼局長那張臉,他就不寒而栗:難道50歲之前,我在這里也會這樣衰老嗎?
最初的幾天,他幾乎覺得他會瘋狂,不分白天黑夜地對著空寂的雪山發怔,仿佛生命正在被狂暴的寂寞飛速地卷走,仿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心靈刻下一道沒有印記的年輪。
一個人的時候,他腦子里成天就轉念著一個念頭:明天醒來就老了!
他頂著星辰,一個人沖到山崖邊,握緊拳頭——他似乎什么也握不住——聲嘶力竭地叫喊著。那撕心裂肺的聲音節奏如花腔般顫動,像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飛過死一般寂靜沉睡的荒原,向浩瀚夜空飄去,在凝固的、無邊無際的、冰凍了的雪浪上飛奔、回蕩,漸漸變得越來越尖細而微弱,很快又消失得無聲無息。沒有任何人回答他,只有強勁的歲月在他聲音的后面飛逝呼嘯。
一個星期以后,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不顧一切地跑到附近的公路上,攔了一輛車,跑了。他自己也沒想到他會停在獅泉河邊。
那些青青的草兒告訴他:不必懷疑世界,春光依然燦爛,生命從沒遠逝!
他一下子平靜地坐了下來,立刻為自己的沖動感到不可思議。既而是恐懼,他懼怕將為這次沖動付出沉重的代價,處分、記大過,更嚴厲的是開除。不過,很快,他又想,即便如此,也絕不后悔。
這何嘗又不是一場壯舉呢。
幾天后,他回到了阿里。
局長語重心長地問:“去哪里啦?”
“獅泉河。”
“為啥呢?”
“就是想證實世界是否還活著。”
“活的,死的?你都看見了?”
“看見了,世界還是活著的。”
“活著,究竟是個咋樣子?”
“挺好,青青的。”他從懷里掏出一株草。“嗯,好歹總算見到了綠色。”
6月,阿里草長鶯飛的時候,他把房間收拾得一干二凈,還學著當地的藏族人在桌子上鋪了一張好看的卡墊,上面擺放了一個盆景,里面只有一棵草。每天隨著氣候變化,搬進搬出的,像呵護一個嬰兒。
局長看著這一切,蹲在墻角,燃起一支煙,笑也不是,哭也不是,那樣的表情使他本來已顯蒼老的臉上又增加了幾道盤根錯節的年輪。
終于有一天,局長把他叫到了辦公室。沒有別的可說,局長只是胸有成竹地對他說了一句:“你知道嗎,在阿里,種草不如種青稞。”
他不問為什么,只是狠狠地點頭。
說干就干,他掏出了盆景里的凍土,墊上羊糞,他要種幾株青稞試試,他的行動真是可以令萬物感動。他種的青稞像他的心情一樣,一天比一天長勢喜人,他每天都看著青稞的變化打發寂寞時光。那陣子,局長還特意跑來告訴他:青稞雖不結實,但是有整齊的穗,也比草高,只要有風吹過,它在陽光下婀娜搖曳的樣子,實在是比草好看多了。
不久,局長就退休了。
后來,他也當了局長。
他同樣喜歡用老局長那句樸實無華的話,去告訴新來的大學生:在阿里,種草不如種青稞。他期望他們都能像老局長那樣,在一個看似不順心的地方,安心,并且長久地呆下來。
因為,搖曳的青稞,總有成熟的時候……
(選自《今日文摘》2009年1月上)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全知視角進行敘述,不僅可以深入揭示“他”和老局長的內心世界,而且也便于站出來發表議論。
B.小說結尾寫道“他也當了局長”,說明越是艱難的環境反而越容易使人獲得成功,只要能夠像青稞一樣扎根一處,有所作為。
C.小說擅長用精煉的詞語刻畫人物形象,“感動得語無倫次”“顫抖的手握住他的手”“語重心長”等言詞,表現出老局長對人才的渴望與包容。
D.小說以“他”去到、逃離、回歸和最終扎根阿里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樸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生命只有安下心長久呆下去才會走向成熟。
5.小說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阿里地區環境的惡劣的?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
6.局長說“在阿里,種草不如種青稞”這句話有哪幾層意思?
二、文言文閱讀(25分)(本題共4小題,1-3題各3分,第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李商隱傳
李商隱,字義山,懷州河內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進士第,位終安陽令。祖俌,位終邢州錄事參軍。父嗣。商隱幼能為文。令狐楚鎮河陽,以所業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禮之,令與諸子游。楚鎮天平、汴州,從為巡官,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開成二年,方登進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調補弘農尉。會昌二年,又以書判拔萃。
王茂元鎮河陽,辟為掌書記,得侍御史。茂元愛其才,以子妻之。茂元雖讀書為儒,然本將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時德裕秉政,用為河陽帥。德裕與李宗閔、楊嗣復、令狐楚大相讎怨。商隱既為茂元從事,宗閔黨大薄之。時令狐楚已卒,子绹為員外郎,以商隱背恩,尤惡其無行。俄而茂元卒,來游京師,久之不調。會給事中鄭亞廉察桂州,請為觀察判官、檢校水部員外郎。大中初,白敏中執政,令狐绹在內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亞坐德裕黨,亦貶循州刺史。商隱隨亞在嶺表累載。三年入朝,京兆尹盧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箋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隱屢啟陳情,绹不之省。弘正鎮徐州,又從為掌書記。會河南尹柳仲郢鎮東蜀,辟為節度判官、檢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專殺左遷,商隱廢罷,還鄭州,未幾病卒。
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文思清麗,庭筠過之。而俱無持操,恃才詭激,為當涂者所薄。名宦不進,坎壈終身。
(節選自《舊唐書》)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B.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C.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D.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8.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多與“名”的涵義相近或相輔,與“名”相表里,所以也稱“表字”。
B.古代男子15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但體還未壯,所以稱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歲左右的年紀。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稱元年。自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多以年號紀年。如文中的“開成二年”“會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號紀年法。
D.“遷”是古代官職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詞語之一,指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左遷”指降級。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商隱得到令狐楚的賞識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給他衣食,還讓他隨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職,又提拔他為秘書省校書郎。
B.李商隱幸得貴人助:令狐楚因為商隱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禮敬,使其與讀書人交游;王茂元愛惜義山的才華,把女兒許配給他。
C.李商隱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賞識,又恰恰因為二人的黨派之爭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視為忘恩負義、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隱能寫古文,不喜歡講究對仗,進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開始寫今體帶對偶的章奏;他文思清麗,尤其擅寫誄文和奠文。
10.將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開成二年,方登進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調補弘農尉。
(2)大中末,仲郢坐專殺左遷,商隱廢罷,還鄭州,未幾病卒。
三、詩歌鑒賞(本題共2小題,每題6分,共12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哭劉蕡①
李商隱
上帝深宮閉九閽,巫咸不下問銜冤。
黃陵別后春濤隔,湓浦書來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誄,②何曾宋玉解招魂。③
平生風義兼師友,不敢同君哭寢門。④
①劉蕡(fén):李商隱的友人。②西晉文學家潘岳(安仁)善作祭文;誄(lěi),表示哀悼的文體。③宋玉為屈原招魂,使他起死回生,所以創作《招魂》。④孔子說,死者是師,應在內寢哭吊;死者是友,應在寢門外哭吊。
1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首聯寓意劉蕡被冤貶的情景,矛頭直指昏聵冷酷的“上帝”,情緒激憤,有一種急風驟雨式的氣氛。
B.頷聯從去年春天離別寫到今秋突聞噩耗,一寫生離,一寫死別,生離的思念更反襯出死別的悲傷。
C.頷聯兩句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表述了因阻隔而引起深長思念,又烘托出悲愴凄涼的氣氛。
D.尾聯點題,表述了詩人對劉蕡的由衷欽仰,因而不敢自居于劉蕡同列,只能痛哭于寢門之外。
E.這首哭吊朋友的詩,其意義遠超—般友誼的范圍,具有鮮明的政治內容和強烈的政治批判色彩。
12.本詩第三聯“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兩句手法多樣,表意深切,請加以賞析。
四、默寫題(12分)
1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論語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強調了要以端正的態度去求學,不可不懂裝懂。
(2)韓愈《師說》中指出:古之圣人,“__________”,尚且跟從老師請教疑問;今之眾人,“__________”,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恥。
(3)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強調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的道理。
五、語言表述(26分)(本題共4小題,1-2題各5分,3-4題各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黃河文化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文化符號和文化象征,而且具有培根固本、凝心聚力的價值和功能。應圍繞本著挖掘、保護、傳承三個重點為中心,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讓黃河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應發揮文化凝聚人心、激發動力的作用,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豐富時代內涵,講好黃河故事,,潤物無聲,在中凝聚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
渭南地處中國版圖中心、關中平原東部,是激蕩在東方滔滔黃河中的一朵浪花,是鑲嵌在南疆巍巍秦嶺上的一顆明珠,是搖曳在北麓綿綿黃土高原上的一株小草,被譽為“華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將相之鄉”。讓黃河文化在新時代不斷發揚光大,就要立足渭南實際,著力在保護和利用、傳承和創新的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尋求突破。以文化產業推動文化傳承;以完善頂層設計為保障,推進黃河產業創新發展;以打造沿黃生態文化帶為,推進黃河文化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以建設文化產業項目為載體,打造文化產業集群。
14.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成風化人潛移默化統籌抓手
B鶯聲燕語耳濡目染統一抓手
C.成風化人潛移默化統一入手
D.鶯聲燕語耳濡目染統籌入手
15.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應圍繞挖掘、保護、傳承三個重點為中心,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讓黃河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B.應圍繞挖掘、保護、傳承三個重點,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讓黃河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C.應圍繞挖掘、保護、傳承三個重點,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讓黃河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D.應圍繞挖掘、保護、傳承三個重點為中心,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讓黃河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16.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博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述效果。
17.仿照下面句子,仍以“理想”為話題,續寫兩個句子。要求使用比喻修辭手法,句式保持一致。
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長在高山的鮮花,如果要摘下它,勤奮才是攀登的繩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命題作文(45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擁有回憶,人生才得以豐潤,歲月才滿溢詩情。在你走過的十五六年的歲月中,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場景,讓你駐足回首,雖時空阻隔,卻仍然能感受到永不褪色的溫度。
請以“記憶的溫度”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七、基礎知識(本題共2小題,每題4分,共8分)
1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思厥先祖父
B.必固其根本
C.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D.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20.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活用現象不相同的一項是()
A.成以其小,劣之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B.辭樓下殿,輦來于秦大喜,籠歸,舉家慶賀
C.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D.人君當神器之重擇善而從之
大同市云岡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7月月考
語文解析解答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解析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一、現代文閱讀(22分)
(一)(本題共3小題,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司馬遷作《史記》,完成于漢武帝末年。班固作《漢書》,書未成而因與外戚竇憲的關系,死于獄中,事在漢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屬西漢,一屬東漢,相去公元元年各約90年。今日看來,這兩部書好像聯袂而出。其實它們間隔了大約180年,等于我們現在距離清嘉慶朝的時間。
《史記》為私人著作,《漢書》則經皇帝看過,有國史的色彩。司馬遷自稱“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書的宗旨不同。況且《史記》是通史,《漢書》是斷代史。兩位史家的個性癖好不同,這也使他們在取材行文之間,有相當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國的史家和思想家所處的社會環境已有大幅度的變化。其中一個關鍵在于,漢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們在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為目的,而是為了樹立一種統一帝國的正統思想。他坦白地承認提倡學術,旨在支持當時政權。武帝之置五經博士、立學校之官、策賢良,都從此宗旨著眼,從此中國龐大的文官集團有了他們施政的正統邏輯。司馬遷和董仲舒同時代,他讀書不受這種政策的影響。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規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礎。
司馬遷和班固一樣,自稱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們一打開《史記》,隨意翻閱三五處,即可以體會到帶著一種浪漫主義和個人主義的作風,爽快淋漓,不拘形跡,無腐儒氣息。他自稱“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應當是一種真實的寫照。他所崇奉的“士為知己用,女為悅己容”也可以說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這立場就已經和經過正統限制的所謂儒家不同了。
《史記》里寫荊軻和高漸離飲酒擊筑,又歌又泣,旁若無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說的“邪辟”。并且項羽是漢高祖劉邦的死對頭,而《史記》里的《項羽本紀》排列在《高祖本紀》之前(若在后代必稱“項酋”“偽楚”,而“本紀”只能降格為“載記”)。文中又把項羽寫成一個雖暴躁卻又渾憨可愛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憐惜。與之相較,劉邦反像一個偽君子。
《史記》除了《刺客列傳》之外,還有《滑稽列傳》《日者列傳》和《龜策列傳》,可謂涉及三教九流,有呈現整個社會之剖面的樣子。班固書里雖有《東方朔傳》,卻不再縷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資料。
也因其如此,司馬遷就受到班固的指責。《漢書》里就有《司馬遷傳》,內中批評他“又其是非頗繆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賤貧,此其所蔽也”。
這些地方還不足以表現班固的正統思想,最使我們看出他的作品在歷史上是屬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的產物的,乃是《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傳奇中的人物如女媧氏、有巢氏,《論語》中有名的孔門弟子,《春秋》中的國君等,至秦亡為止。由“顯善昭惡”的原則按上上至下下區分為三等九則。內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無圣人,孟子也只與顏淵、管仲同屬“上中仁人”。老子與商鞅、申子、墨翟、韓非都屬“中上”,與孫臏、白起一流。刺客荊軻則為“中中”,和孟嘗君、呂不韋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傾國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雖焚書坑儒,班固只貶之為“中下”,因為他下面還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趙高列入“下下”。
因此,我們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觀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門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的多方面的樣子,還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維持文官集團的緊湊。總算還是中國讀書人的運氣好,得有太史公司馬遷在蘭臺令班固之前寫作,否則沒有《史記》,徑由《漢書》開二十三史之端,中國史學的傳統,必更趨向“文以載道”的方針,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實性和生動活潑了。
(選自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史記》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漢書》秉持官方正統思想,不記錄不符合正統觀念的人物。
B.《史記》和《漢書》在對待項羽的態度上差異明顯,《史記》里的《項羽本紀》排列在《高祖本紀》之前,這在《漢書》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C.司馬遷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漢書》的宗旨有很大不同,這就決定了《史記》是通史,《漢書》是斷代史。
D.《史記》為私人著作,而《漢書》則經皇帝看過,帶有國史的色彩,因此《漢書》在編修上要比《史記》更為嚴謹和準確。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有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的寫作宗旨,個性癖好及所處社會環境等方面論證了《史記》和《漢書》在取材行文上的差異。
B.文章以《刺客列傳》《項羽本紀》等為例,論證了司馬遷是帶著一種浪漫主義和個人主義作風來寫作《史記》的。
C.文章以《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為例,論證了班固堅持“不縷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資料”的寫作原則。
D.通過對比和舉例論證,文章得出了《漢書》更秉持官方正統思想,更趨向“文以載道”,《史記》更爽快淋漓,不拘形跡的結論。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董仲舒尊儒的真正目的在于樹立一種統一帝國的正統思想,為當時的政權服務。班固受其影響,并體現在《漢書》的創作中。
B.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表述了對司馬遷的看法——“是非頗繆于圣人”,他認為《史記》的敘史觀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C.司馬遷的《史記》完成于漢武帝末年,未受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這對中國讀書人來說,是幸運的事。
D.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門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漢朝“獨尊儒術”以后的歷史典籍,這些形象并不是他們的真實形象。
1.B2.C3.D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不記錄不符合正統觀念的人物”曲解文意,根據原文第5段“班固書里雖有《東方朔傳》,卻少有記載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資料”,可知《漢書》并不是不記錄不符合正統觀念的人物,而是很少記錄不符合正統觀念的人物。
C.“司馬遷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漢書》的宗旨有很大不同,這就決定了《史記》是通史,《漢書》是斷代史”屬于強加因果,由原文第2段“司馬遷自稱‘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書的宗旨不同。況且《史記》是通史,《漢書》是斷代史。兩位史家的個性癖好不同,這也使他們在取材行文之間,有相當的出入”可知,“這就決定了”前后的內容無因果關系。
D.“《漢書》在編修上要比《史記》更為嚴謹和準確”說法于文無據。原文只是陳述事實“《史記》為私人著作,《漢書》則經皇帝看過,有國史的色彩”,因此兩部書宗旨、取材、行文均有不同,但并未比較哪部書更嚴謹和準確。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C.“論證了班固堅持‘少記載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資料’的寫作原則”曲解文意,據原文第7段“最使我們看出他的作品在歷史上是屬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的產物的,乃是《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可知,舉《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為例,是要論證班固的作品在歷史上是屬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的產物的。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D.“這些形象并不是他們的真實形象”說法過于絕對。根據最后一段“我們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觀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門徒的真性格”可知,只是“推想”,說的是“不一定”是孔子及其門徒的真實形象。
故選D。
(二)(本題共3小題,第1題3分,2-3題各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種草不如種青稞
凌仕江
他最初并不知道種草不如種青稞的道理所在。
那是一個名叫阿里的地方。傳說,那是世界屋脊的屋脊。
一個上世紀80年代進藏的中專生。他剛去的時候正值春滿人間的4月,殘冬的尾巴就像一道無休止的漠風掃蕩了一切生機。接待他的局長第一眼看到他的時候,感動得語無倫次,顫抖的手握住他的手,一口一聲地說自己老了,老了。那個局長的樣子看上去的確比其他地方70歲的人還見衰老,然而他的真實年齡卻不到50歲,每看一眼局長那張臉,他就不寒而栗:難道50歲之前,我在這里也會這樣衰老嗎?
最初的幾天,他幾乎覺得他會瘋狂,不分白天黑夜地對著空寂的雪山發怔,仿佛生命正在被狂暴的寂寞飛速地卷走,仿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心靈刻下一道沒有印記的年輪。
一個人的時候,他腦子里成天就轉念著一個念頭:明天醒來就老了!
他頂著星辰,一個人沖到山崖邊,握緊拳頭——他似乎什么也握不住——聲嘶力竭地叫喊著。那撕心裂肺的聲音節奏如花腔般顫動,像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飛過死一般寂靜沉睡的荒原,向浩瀚夜空飄去,在凝固的、無邊無際的、冰凍了的雪浪上飛奔、回蕩,漸漸變得越來越尖細而微弱,很快又消失得無聲無息。沒有任何人回答他,只有強勁的歲月在他聲音的后面飛逝呼嘯。
一個星期以后,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不顧一切地跑到附近的公路上,攔了一輛車,跑了。他自己也沒想到他會停在獅泉河邊。
那些青青的草兒告訴他:不必懷疑世界,春光依然燦爛,生命從沒遠逝!
他一下子平靜地坐了下來,立刻為自己的沖動感到不可思議。既而是恐懼,他懼怕將為這次沖動付出沉重的代價,處分、記大過,更嚴厲的是開除。不過,很快,他又想,即便如此,也絕不后悔。
這何嘗又不是一場壯舉呢。
幾天后,他回到了阿里。
局長語重心長地問:“去哪里啦?”
“獅泉河。”
“為啥呢?”
“就是想證實世界是否還活著。”
“活的,死的?你都看見了?”
“看見了,世界還是活著的。”
“活著,究竟是個咋樣子?”
“挺好,青青的。”他從懷里掏出一株草。“嗯,好歹總算見到了綠色。”
6月,阿里草長鶯飛的時候,他把房間收拾得一干二凈,還學著當地的藏族人在桌子上鋪了一張好看的卡墊,上面擺放了一個盆景,里面只有一棵草。每天隨著氣候變化,搬進搬出的,像呵護一個嬰兒。
局長看著這一切,蹲在墻角,燃起一支煙,笑也不是,哭也不是,那樣的表情使他本來已顯蒼老的臉上又增加了幾道盤根錯節的年輪。
終于有一天,局長把他叫到了辦公室。沒有別的可說,局長只是胸有成竹地對他說了一句:“你知道嗎,在阿里,種草不如種青稞。”
他不問為什么,只是狠狠地點頭。
說干就干,他掏出了盆景里的凍土,墊上羊糞,他要種幾株青稞試試,他的行動真是可以令萬物感動。他種的青稞像他的心情一樣,一天比一天長勢喜人,他每天都看著青稞的變化打發寂寞時光。那陣子,局長還特意跑來告訴他:青稞雖不結實,但是有整齊的穗,也比草高,只要有風吹過,它在陽光下婀娜搖曳的樣子,實在是比草好看多了。
不久,局長就退休了。
后來,他也當了局長。
他同樣喜歡用老局長那句樸實無華的話,去告訴新來的大學生:在阿里,種草不如種青稞。他期望他們都能像老局長那樣,在一個看似不順心的地方,安心,并且長久地呆下來。
因為,搖曳的青稞,總有成熟的時候……
(選自《今日文摘》2009年1月上)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全知視角進行敘述,不僅可以深入揭示“他”和老局長的內心世界,而且也便于站出來發表議論。
B.小說結尾寫道“他也當了局長”,說明越是艱難的環境反而越容易使人獲得成功,只要能夠像青稞一樣扎根一處,有所作為。
C.小說擅長用精煉的詞語刻畫人物形象,“感動得語無倫次”“顫抖的手握住他的手”“語重心長”等言詞,表現出老局長對人才的渴望與包容。
D.小說以“他”去到、逃離、回歸和最終扎根阿里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樸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生命只有安下心長久呆下去才會走向成熟。
5.小說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阿里地區環境的惡劣的?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
6.局長說“在阿里,種草不如種青稞”這句話有哪幾層意思?
4.B5.①自然條件:春滿大地的四月沒有生機,只有空寂的雪山;②老局長的老相: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二十歲;③“他”的感受:喊叫沒有回應,覺得生命在虛度,內心充滿恐懼,逃離阿里。
6.①自己好好活著,再艱苦的世界也有生氣;②在極端艱苦的環境里,生命也不要甘于平凡,而是要出類拔萃;③在艱難的環境中,更需要的是像青稞一樣地有所奉獻和作為。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這屬于綜合題,既考查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節、主旨和環境。B項,“越是艱難的環境反而越容易使人獲得成功”于文無據。小說結尾所寫的“他也當了局長”,說明要像青稞一樣扎根一處,有所作為,生命才會走向成熟。文學類文本閱讀的選擇題,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賞析,分析文意要讀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手法集中的小說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環境描寫、標題的作用、結尾的特征等。選擇題時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是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小說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阿里地區環境的惡劣的?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這是考查對小說中環境描寫方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題,考生要認真閱讀小說,要抓住題干中“惡劣”一詞,找到表現阿里地區環境的惡劣的段落或語句進行概括分析。環境描寫既有正面的描寫,也要找到側面描寫的語句:“春滿人間的4月,殘冬的尾巴就像一道無休止的漠風掃蕩了一切生機。”只有空寂的雪山,看不到一絲綠色。這是從自然條件直接介紹環境的惡劣。“那個局長的樣子看上去的確比其他地方10歲的人還見衰老,然而他的真實年齡卻不到50歲”,這是通過局長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二十歲的老相側面介紹阿里環境的惡劣。“那撕心裂肺的聲音節奏如花腔般顫動,像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飛過死一般寂靜沉睡的荒原,向浩瀚夜空飄去,在凝固的、無邊無際的、冰凍了的雪浪上飛奔、回蕩,漸漸變得越來越尖細而微弱,很快又消失得無聲無息。沒有任何人回答他,只有強勁的歲月在他聲音的后面飛逝呼嘯。一個星期以后,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不顧一切地跑到附近的公路上,攔了一輛車,跑了”,最后,小說通過“他”的親身感受側面表現阿里地區環境的惡劣。考生只要從環境自身、局長的老相和“他”的內心感受三個方面回答即可。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局長說‘在阿里,種草不如種青稞’這句話有哪幾層意思”,這是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句子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注意它在文中是否還有比喻義、象征義、深層義、雙關義等。有的語句十分含蓄,如寄托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解答本題時,要閱讀小說,抓住關鍵句來理解局長的話。如“那陣子,局長還特意跑來告訴他:青稞雖不結實,但是有整齊的穗,也比草高,只要有風吹過,它在陽光下婀娜搖曳的樣子,實在是比草好看多了”“他同樣喜歡用老局長那句樸實無華的話,去告訴新來的大學生:在阿里,種草不如種青稞。他期望他們都能像老局長那樣,在一個看似不順心的地方,安心,并且長久地呆下來。因為,搖曳的青稞,總有成熟的時候……”,在這些句子中,不難理解局長說的“在阿里,種草不如種青稞”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好好活著,再艱苦的世界也有生氣;在極端艱苦的環境里,生命也不要甘于平凡,而是要出類拔萃;在艱難的環境中,更需要的是像青稞一樣地有所奉獻和作為。再結合小說的故事情節——“他”去到、逃離、回歸和最終扎根阿里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樸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生命只有安下心長久呆下去才會走向成熟。本題難度較大,需要考生結合全文思考。
二、文言文閱讀(25分)(本題共4小題,1-3題各3分,第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李商隱傳
李商隱,字義山,懷州河內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進士第,位終安陽令。祖俌,位終邢州錄事參軍。父嗣。商隱幼能為文。令狐楚鎮河陽,以所業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禮之,令與諸子游。楚鎮天平、汴州,從為巡官,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開成二年,方登進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調補弘農尉。會昌二年,又以書判拔萃。
王茂元鎮河陽,辟為掌書記,得侍御史。茂元愛其才,以子妻之。茂元雖讀書為儒,然本將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時德裕秉政,用為河陽帥。德裕與李宗閔、楊嗣復、令狐楚大相讎怨。商隱既為茂元從事,宗閔黨大薄之。時令狐楚已卒,子绹為員外郎,以商隱背恩,尤惡其無行。俄而茂元卒,來游京師,久之不調。會給事中鄭亞廉察桂州,請為觀察判官、檢校水部員外郎。大中初,白敏中執政,令狐绹在內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亞坐德裕黨,亦貶循州刺史。商隱隨亞在嶺表累載。三年入朝,京兆尹盧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箋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隱屢啟陳情,绹不之省。弘正鎮徐州,又從為掌書記。會河南尹柳仲郢鎮東蜀,辟為節度判官、檢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專殺左遷,商隱廢罷,還鄭州,未幾病卒。
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文思清麗,庭筠過之。而俱無持操,恃才詭激,為當涂者所薄。名宦不進,坎壈終身。
(節選自《舊唐書》)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B.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C.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D.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8.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多與“名”的涵義相近或相輔,與“名”相表里,所以也稱“表字”。
B.古代男子15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但體還未壯,所以稱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歲左右的年紀。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稱元年。自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多以年號紀年。如文中的“開成二年”“會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號紀年法。
D.“遷”是古代官職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詞語之一,指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左遷”指降級。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商隱得到令狐楚的賞識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給他衣食,還讓他隨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職,又提拔他為秘書省校書郎。
B.李商隱幸得貴人助:令狐楚因為商隱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禮敬,使其與讀書人交游;王茂元愛惜義山的才華,把女兒許配給他。
C.李商隱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賞識,又恰恰因為二人的黨派之爭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視為忘恩負義、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隱能寫古文,不喜歡講究對仗,進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開始寫今體帶對偶的章奏;他文思清麗,尤其擅寫誄文和奠文。
10.將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開成二年,方登進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調補弘農尉。
(2)大中末,仲郢坐專殺左遷,商隱廢罷,還鄭州,未幾病卒。
7.A8.B9.A
10.(1)開成二年,李商隱才中進士第,脫去布衣擔任秘書省校書郎,補任弘農縣尉。
(2)大中末年,柳仲郢因為擅自殺人,被貶官,李商隱也隨之罷廢,回鄭州,沒多久也就病死了。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李商隱能寫古文,不喜歡講究對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職時,令狐楚能寫奏章,遂即將他的寫作經驗傳授給李商隱,從這時始他才寫今體帶對偶的奏章。李商隱博學強記,寫文章時下筆不休,尤其擅長撰寫誄和祭奠之辭。
“從事令狐楚幕”,“從事”是任職的意思,意思緊承下句,任職的地點是“令狐楚幕”,在“從事”前停頓,故排除BD。
“楚能章奏”,“能章奏”的主語應該是令狐楚,“楚”前面需要斷開,排除C。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B.“古代男子15歲行冠禮”“后泛指男子15歲左右的年紀”錯誤。行冠禮應該是男子20歲,女子15歲成年稱“及笄”。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并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而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李商隱得到令狐楚的賞識做了朝廷命官”錯誤。結合“楚鎮天平、汴州,從為巡官,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開成二年,方登進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調補弘農尉”分析,李商隱在令狐楚摩下是擔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開成二年,他才考中進士,脫下布衣擔任秘書省校書郎。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方”,剛剛、才;“釋褐”,脫去布衣,指開始做官;“補”,補任。
(2)“坐”,因……而犯罪;“左遷”,貶官;“未幾”,沒多久。
參考譯文:
李商隱,字義山,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曾祖李叔恒,十九歲中進士第,官位終于安陽(今屬河南)縣令。祖父李俌,官位終于邢州(今河北邢臺)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李商隱自幼便能寫文章。令孤楚出鎮河陽(今河南孟縣),李商隱以所作文章投獻他,當時剛到二十歲。令孤楚因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禮敬,讓他和讀書的諸生交游。令狐楚鎮守天平、汴州,李商隱跟隨為巡官,(令狐楚)每年給他衣食,讓他隨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陜西西安)。開成二年,(李商隱)才中進士第,脫去布衣擔任秘書省校書郎,補任弘農(今河南靈寶)縣尉。會昌二年,他又以書判考中拔萃科。
王茂元鎮守河陽,起用他為掌書記,擔任侍御史。王茂元愛他的才華,把女兒嫁給他為妻。王茂元雖然讀書為儒者,但原本是武將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時待他就很好,當時李德裕掌權,就起用他擔任河陽主帥。李德裕和李宗閔、楊嗣復、令狐楚相互間仇怨很深。李商隱成為王茂元的僚屬以后,李宗閔之黨很鄙薄他。當時令狐楚已經死了,他兒子令狐绹為員外郎,因為李商隱的背恩負義,尤其嫌惡他無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隱來游京師,但朝廷久久不給安排職務。正碰上給事中鄭亞任桂州(今廣西桂林)廉察使,聘請他為觀察判官檢校水部員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掌執朝政,令狐绹在內署,共同排擠李德裕,并逐出京師。鄭亞因為屬李德裕之黨,也被貶為循州(今廣東惠陽)任刺史。李商隱隨鄭亞在嶺南多年。三年入朝,京兆尹盧弘正奏請李商隱為掾曹,讓他管草寫箋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隱幾次上啟陳說內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盧弘正出鎮徐州(今屬江蘇),李商隱又跟隨去任掌書記。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陽)府尹柳仲鄒鎮守東蜀,用他為節度判官、檢校工部郎中。大中末年,柳仲郢因為擅自殺人,被貶官,李商隱也隨之罷廢,回鄭州(今屬河南),沒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隱能寫古文,不喜歡講究對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職時,令狐楚能寫章奏,遂即將他的寫作經驗傳授給李商隱,從這時始他才寫今體帶對偶的章奏。李商隱博學強記,寫文章時下筆不休,尤其擅長撰寫誄文和奠文。他和太原(今屬山西)溫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時齊名,當時號為“三十六體”。文思清麗,溫庭筠超過他。但(他們)都不能堅守節操,仗著自己的才能,(行為)怪異偏激,被當權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薦,終身(仕途)坎坷。
三、詩歌鑒賞(本題共2小題,每題6分,共12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哭劉蕡①
李商隱
上帝深宮閉九閽,巫咸不下問銜冤。
黃陵別后春濤隔,湓浦書來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誄,②何曾宋玉解招魂。③
平生風義兼師友,不敢同君哭寢門。④
①劉蕡(fén):李商隱的友人。②西晉文學家潘岳(安仁)善作祭文;誄(lěi),表示哀悼的文體。③宋玉為屈原招魂,使他起死回生,所以創作《招魂》。④孔子說,死者是師,應在內寢哭吊;死者是友,應在寢門外哭吊。
1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首聯寓意劉蕡被冤貶的情景,矛頭直指昏聵冷酷的“上帝”,情緒激憤,有一種急風驟雨式的氣氛。
B.頷聯從去年春天離別寫到今秋突聞噩耗,一寫生離,一寫死別,生離的思念更反襯出死別的悲傷。
C.頷聯兩句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表述了因阻隔而引起的深長思念,又烘托出悲愴凄涼的氣氛。
D.尾聯點題,表述了詩人對劉蕡由衷欽仰,因而不敢自居于劉蕡同列,只能痛哭于寢門之外。
E.這首哭吊朋友的詩,其意義遠超—般友誼的范圍,具有鮮明的政治內容和強烈的政治批判色彩。
12.本詩第三聯“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兩句手法多樣,表意深切,請加以賞析。
11.BD12.用典自比,正反映襯。說明自己只能寫祭文哀悼亡友,卻無法招魂使其復生,表述詩人悲痛又無奈的心情。
試題分析:該題是對詩歌的綜合考查,涉及煉詞煉句,內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斷等多個層面。解答該種題型時,首先通讀全詩,整體理解把握詩中寫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發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結合選項涉及的具體詩句逐一進行分析判斷。B項,“生離的思念更反襯出死別的悲傷”,判斷有誤。生離的思念更襯托出死別的悲傷,但不是“反襯”。D項,“只能痛哭于寢門之外”理解有誤,應是表述劉蕡平生高風亮節,于而言,亦師亦友,不敢自居于朋友之列,不敢在寢外哭悼亡。
試題分析:本題要求回答詩歌第三聯“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的表現手法和表述的思想情感。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的表述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詩歌的表述技巧要從多角度考慮,可以從修辭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現手法角度來考慮。抒情方式分兩類:一類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類叫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結句寫景又叫以景結情。表現手法,包括動靜相結合,以動襯靜,虛實相結合,以虛襯實,想象,聯想,用典,對比,烘托,細節描寫,欲抑先揚,欲揚先抑等手法。先點手法,然后結合詩句分析。
用典自比,正反映襯。說明自己只能寫祭文哀悼亡友,卻無法招魂使其復生,表述詩人悲痛又無奈的心情。“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意思是我只能像潘岳那樣撰寫誄文,致以無限的哀思,而不能像宋玉作《招魂》那樣使您起死回生。“只能……不能”,前后形成正反映襯,同時又運用了“宋玉”“招魂”這一與屈原相關的典故,來表述表述詩人悲痛又無奈的心情。
四、默寫題(12分)
1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論語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強調了要以端正的態度去求學,不可不懂裝懂。
(2)韓愈《師說》中指出:古之圣人,“__________”,尚且跟從老師請教疑問;今之眾人,“__________”,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恥。
(3)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強調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的道理。
①.知之為知之②.不知為不知③.其出人也遠矣④.其下圣人也亦遠矣⑤.吾嘗終日而思矣⑥.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矣”“嘗”“須臾”等。
五、語言表述(26分)(本題共4小題,1-2題各5分,3-4題各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黃河文化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文化符號和文化象征,而且具有培根固本、凝心聚力的價值和功能。應圍繞本著挖掘、保護、傳承三個重點為中心,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讓黃河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應發揮文化凝聚人心、激發動力的作用,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豐富時代內涵,講好黃河故事,,潤物無聲,在中凝聚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
渭南地處中國版圖中心、關中平原東部,是激蕩在東方滔滔黃河中的一朵浪花,是鑲嵌在南疆巍巍秦嶺上的一顆明珠,是搖曳在北麓綿綿黃土高原上的一株小草,被譽為“華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將相之鄉”。讓黃河文化在新時代不斷發揚光大,就要立足渭南實際,著力在保護和利用、傳承和創新的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尋求突破。以文化產業推動文化傳承;以完善頂層設計為保障,推進黃河產業創新發展;以打造沿黃生態文化帶為,推進黃河文化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以建設文化產業項目為載體,打造文化產業集群。
14.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成風化人潛移默化統籌抓手
B.鶯聲燕語耳濡目染統一抓手
C.成風化人潛移默化統一入手
D.鶯聲燕語耳濡目染統籌入手
15.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應圍繞挖掘、保護、傳承三個重點為中心,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讓黃河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B.應圍繞挖掘、保護、傳承三個重點,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讓黃河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C.應圍繞挖掘、保護、傳承三個重點,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讓黃河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D.應圍繞挖掘、保護、傳承三個重點為中心,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讓黃河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16.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博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述效果。
14.A15.B
16.①構成:“渭南”是本體,“浪花”“明珠”“小草”構成多個喻體,“激蕩在東方滔滔黃河中”“鑲嵌在南疆巍巍秦嶺上”“搖曳在北麓綿綿黃土高原上”,都指出了喻體的特點,且符合本體的特征。②表述效果:形式上,句式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內容上,點面結合,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突出了渭南地區有著重要的地理位置。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的能力。
成風化人:通過倡導樹立一種社會風氣來影響、教育感化社會大眾。鶯聲燕語: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原形容大好春光,多用以比喻女子婉轉悅耳的語聲。
根據語境,這里是說讓“黃河故事”教育感化社會,用“成風化人”更恰當。
潛移默化:人思想、性格和習慣等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外界影響而逐漸發生變化。耳濡目染:常聽常看,無形中受到影響。
根據語境“潤物無聲”,用“潛移默化”更恰當。
統籌:通盤籌劃。統一:部分聯成整體;分歧歸于一致。
根據語境,“推進黃河產業創新發展”需要通盤籌劃,所以用“統籌”更恰當。
抓手:名詞,比喻進行某項工作的著力點。入手:動詞,著手,開始做。
根據語境,這里需要一個名詞,應選用“抓手”。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線句子的語病有:
一是“圍繞本著挖掘、保護、傳承三個重點為中心”句式雜糅,可改為“圍繞……”或“以……為中心”;
二是“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成分殘缺,可改成“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
修改全部正確的只有B。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修辭表述效果的能力。
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
提取畫線句子的主干應是:渭南是一朵浪花,是一顆明珠,是一株小草。可見句子的本體是“渭南”,喻體是“浪花”“明珠”“小草”。而“激蕩在東方滔滔黃河中”“鑲嵌在南疆巍巍秦嶺上”“搖曳在北麓綿綿黃土高原上”,都指出了喻體的特點,同時生動形象地體現了本體的特征。
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博喻能將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內涵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這是其他類型的比喻所無法達到的。
畫線句子中,三個喻體形成排比句式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加強了語意,增添了氣勢。同時,“渭南”與“東方滔滔黃河”“南疆巍巍秦嶺上”“北麓綿綿黃土高原上”形成點面結合的畫面,形象生動又凝練集中地從不同的角度突出了渭南地區有著重要的地理位置。
17.仿照下面的句子,仍以“理想”為話題,續寫兩個句子。要求使用比喻修辭手法,句式保持一致。
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長在高山的鮮花,如果要摘下它,勤奮才是攀登的繩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崇高理想就像深埋在地底下的金子,如果要擁有它,堅持才是挖掘的鏟子。崇高的理想就像圍繞在大海邊的港灣,如果要抵達它,拼搏才是航行的帆船。
示例二:崇高的理想就像閃爍在夜空中的星星,如果要取下它,堅韌才是飛翔的翅膀。崇高的理想就像涌動在深谷里的清泉.如果要捧起它,刻苦才是盛裝的碗勺。
本題考查語言表述能力,屬于仿寫句式。題干要求“仿照下面的句子,仍以‘理想‘為話題,續寫兩個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保持一致”。要保持修辭一致、句式一致、內容相關。“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長在高山的鮮花,如果要摘下它,勤奮才是攀登的繩索”,要模仿的句式是“崇高的理想就像……,如果要……它,……才是……”。
六、命題作文(45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擁有回憶,人生才得以豐潤,歲月才滿溢詩情。在你走過的十五六年的歲月中,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場景,讓你駐足回首,雖時空阻隔,卻仍然能感受到永不褪色的溫度。
請以“記憶的溫度”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例文:
記憶的溫度
翻找歲月的史書,尋找我的獨家記憶;當人們在歌頌愛時,我卻只愿去訴說。——題記
小時候,母親的懷抱是我的避風港,每當依偎在她懷抱,總會感到無限溫暖。一眨眼工夫,我已經是一名中學生,每天房里的燈都要亮到十點多。學習的艱辛,就好似一杯濃濃的咖啡,嘗起來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還記得那是初三時候,入冬后,天氣顯得很冷。那天晚上,我頂著蕭瑟透骨的寒風,疲憊地騎著車回到家。爸爸一人在廚房里收拾東西,媽媽還沒有下班。我沒多問什么就鉆進自己的書房,打開燈,驚奇地發現,床邊不知什么時候放了一雙毛絨狗造型的棉鞋,狗的樣子很可愛,胖胖的,憨憨的,一雙圓溜溜的眼睛炯炯有神。有了這小家伙,冷寂的房間頓時多出幾分生機,心頭也頓感溫暖。我急忙去問爸爸。爸爸說:“你媽下午買的,說怕你晚上寫作業冷。”聽了這話,我的腳步緩慢起來,腦海想起昨晚一幕。
夜深了,窗外的風吹著搖搖欲墜的枯葉。我房間的燈還亮著,父母房間也透著一絲亮光,這些亮光很容易被人忽略。面對那煩人的數學題,我沮喪到了極點,終于寫完。我耗盡最后一點力站起來,可剛要起身,雙腳已凍得麻木。可能是聽到我的聲音,媽媽從房里走出來,問我:“累了吧?想吃點什么不?我去給你做。”
“媽,我好冷。”我拉著媽媽的手摸摸我的臉。媽媽用雙手捧住我的臉說:“我的寶貝辛苦了!”我不自覺地跺了跺麻木的雙腳,媽媽立刻發覺了,扶我坐到床上,幫我脫下鞋子,用手搓了搓我的腳說:“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預防溺水課件
- 小孩動手能力培訓
- 順產產后傷口護理
- 項目經理培訓課件工程
- 項目工程投資與融資課件
- 安全培訓6分鐘試講課件
- 音樂說課課件下載
- 市政污水管網改造項目數字化方案
- 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項目質量管理方案(范文模板)
- 2025年航天器結構系統項目建議書
- 疊拼培訓課件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標志
- 2024年版《輸變電工程標準工藝應用圖冊》
- DL∕T 5210.2-2018 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規程 第2部分:鍋爐機組
- 八年級英語學科學情分析
- GB/T 30649-2014聲屏障用橡膠件
- 《電線電纜培訓》課件
- 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事跡
- 曾仕強講易經的奧秘(PPT)
- 雷達操作與模擬器
- 小學校本課程教材《趣味數學》下冊(共27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