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講1.3燃料的合理利用-寒假班高二化學教材知識點精講練(滬科版2020)_第1頁
第5講1.3燃料的合理利用-寒假班高二化學教材知識點精講練(滬科版2020)_第2頁
第5講1.3燃料的合理利用-寒假班高二化學教材知識點精講練(滬科版2020)_第3頁
第5講1.3燃料的合理利用-寒假班高二化學教材知識點精講練(滬科版2020)_第4頁
第5講1.3燃料的合理利用-寒假班高二化學教材知識點精講練(滬科版202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燃料的合理利用知識梳理考點一、燃燒熱燃燒熱:在101kPa時,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注意:①書寫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時,一般以燃燒1mol物質為標準來配平其余物質的化學計量數。②燃燒產物必須是穩定的氧化物。1.已知反應:①100kPa時,2Cs+②稀溶液中H+aq+A.碳的燃燒熱數值大于110.5B.碳的燃燒熱為221C.稀硫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的中和反應反應熱為57.3D.含20.0g?NaOH的稀溶液與稀鹽酸完全中和,放出28.65kJ【答案】B【解析】A.燃燒熱為1mol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大于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熱量,則碳的燃燒熱數值大于110.5kJ/mol,故A正確;B.燃燒熱為1mol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大于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熱量,則碳的燃燒熱不可能為221kJ/mol,故B錯誤;C.中和熱為稀的強酸與稀的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放出的熱量,則稀硫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的中和反應反應熱為57.3kJ/mol,故C正確;D.中和熱為稀的強酸與稀的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放出的熱量,則含20.0g氫氧化鈉的稀溶液與稀鹽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熱量為20.0g40g/mol×57.3kJ/mol=28.65kJ,故D正確;故選B。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時,將堿緩慢倒入酸中,所測得ΔH偏大B.500℃、30MPa下,將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NH3(g),放熱19.3kJ,其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C.1mol甲烷燃燒生成氣態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熱量是甲烷的燃燒熱D.金剛石和石墨的燃燒熱相等【答案】A【解析】A.將堿緩慢倒入酸中,導致熱量損失,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因此測得ΔH增大,故A正確;B.合成氨為可逆反應,題中無法判斷放出19.3kJ熱量時,消耗氮氣或消耗氫氣或生成氨氣的物質的量,從而無法判斷出1molN2、3molH2完全反應時的ΔH值,故B錯誤;C.燃燒熱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定氧化物時釋放的能量,水應是液態,故C錯誤;D.金剛石、石墨是不同物質,所具有能量不同,因此它們燃燒熱不同,故D錯誤;答案為A。3.已知:由最穩定的單質合成1mol某物質的反應焓變叫做該物質的摩爾生成焓,用ΔHkJ?mol-1表示,最穩定的單質的摩爾生成焓為A.H2OB.相同狀況下,NH3比NC.依據上表所給數據,可求得N2D.0.5molN2g與1【答案】B【解析】A.氣體水變為液體水釋放能量,放熱焓變為負值,則H2Ol的摩爾生成焓ΔH<B.由圖可知,N2H4的摩爾生成焓為正值、NH3的摩爾生成焓為負值,則相同狀況下,NH3C.燃燒熱是在101kPa時,1mol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缺少液體水的生成焓數據,不能求得N2H4D.氮氣和氫氣生成氨氣的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進行不徹底,則0.5molN2g與1.5molH2故選B。4.已知25℃、101kPa時,2H2(g)+O2(g)=2H2O(g)△H=483.6kJ/mol,請結合水的聚集狀態變化時的焓變示意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冰融化為水時,需要吸收熱量B.1g冰變為1g水蒸氣后化學鍵數目不變C.H2的燃燒熱△H=241.8kJ/molD.△H的單位中“mol1”指每摩爾反應【答案】C【解析】A.1g冰的能量比1g水的能量低,所以冰融化為水時需要吸收熱量,故A正確;B.冰變為水蒸氣只是分子間距離改變了,并未改變分子內部的化學鍵,所以1g冰變為1g水蒸氣后化學鍵數目不變,故B正確;C.燃燒熱是在常溫常壓下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產物時放出的熱量,氫氣燃燒的指定產物為液態水,故C錯誤;D.△H的單位中“mol1”是反應進度的單位,指每摩爾反應,故D正確;故選C。5.分析表中的3個熱化學方程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飛揚”火炬的燃料H2①2H2(g)+O2(g)=2H2O(g)

ΔH=484kJ?mol12008年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的燃料C3H8②C3H8(g)+5O2(g)=3CO2(g)+4H2O(g)

ΔH=2039kJ?mol1③2C3H8(g)+7O2(g)=6CO(g)+8H2O(g)

ΔH=2380kJ?mol1A.3CO(g)+7H2(g)=C3H8(g)+3H2O(g)

ΔH=504kJ?mol1B.等質量的氫氣與丙烷相比較,充分燃燒時,氫氣放熱更多C.3CO2(g)+10H2(g)=C3H8(g)+6H2O(g)

ΔH=381kJ?mol1D.丙烷的燃燒熱為2039kJ?mol1【答案】D【解析】A.根據蓋斯定律,①×7212×③可得3CO(g)+7H2(g)=C3H8(g)+3H2O(g)

ΔH=(484)×7212×B.由2H2(g)+O2(g)=2H2O(g)ΔH=484kJ/mol可知4g氫氣反應放出484kJ熱量,由C3H8(g)+5O2(g)=3CO2(g)+4H2O(g)ΔH=2039kJ/mol可知44g丙烷反應放出2039kJ熱量,則4g丙烷反應放出185.4kJ熱量,因此等質量的氫氣與丙烷相比較,充分燃燒時,氫氣放熱更多,故B正確;C.根據蓋斯定律,①×5②可得3CO2(g)+10H2(g)=C3H8(g)+6H2O(g)ΔH=5×(484kJ/mol)(2039kJ/mol)=381kJ/mol,故C正確;D.丙烷的燃燒熱是指1mol丙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與液態水放出熱量,C3H8(g)+5O2(g)=3CO2(g)+4H2O(g)ΔH=2039kJ/mol為生成氣態水,則丙烷的燃燒熱不是2039kJ/mol,故D錯誤;故選D。6.金剛石和石墨均為碳的同素異形體,它們在氧氣不足時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在氧氣充足時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中放出熱量如圖所示。(1)等量的金剛石和石墨完全燃燒,(填“金剛石”或“石墨”)放出熱量更多,石墨的燃燒熱△H=。(2)12g石墨在一定量的空氣中燃燒,生成氣體36g,該過程放出的熱量為。(3)已知:斷開1molN2和1molO2分子中化學鍵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別為946kJ和497kJ;N2(g)+O2(g)=2NO(g)△H=+180kJ·mol1,則相同條件下破壞NO分子中化學鍵釋放的能量為。(4)綜合上述有關信息,請寫出用CO除去NO的熱化學方程式:。【答案】金剛石-393.5kJ·mol-1252.0kJ631.5kJ2NO(g)+2CO(g)=N2(g)+2CO2(g)

△H=-746.0kJ·mol-1【解析】(1)圖象分析金剛石能量高于石墨,結合蓋斯定律可知,完全燃燒金剛石放出的熱量更多;圖象分析1mol石墨完全燃燒生成1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為(110.5+283.0)kJ=393.5kJ,則石墨的燃燒熱為393.5kJ?mol1;(2)12g石墨物質的量為1mol,在一定量空氣中燃燒,依據元素守恒,若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44g,若生成一氧化碳質量為28g,生成氣體36g,28g<36g<44g,判斷生成的氣體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氣體,設一氧化碳物質的量為x,二氧化碳物質的量為(1x)mol,28x+44(1x)=36g,x=0.5mol,二氧化碳物質的量為0.5mol;依據圖象分析,C(石墨,s)+O2(g)═CO2(g)△H=393.5kJ?mol1;C(石墨,s)+12O2(g)═CO(g)△H=110.5kJ?mol1;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氣體放出熱量=393.5kJ?mol1×0.5mol+110.5kJ?mol1×0.5mol=252kJ;12g石墨在一定量空氣中燃燒,生成氣體36g,該過程放出的熱量為252.0kJ(3)根據N2、O2分子中化學鍵的鍵能分別是946kJ?mol1、497kJ?mol1以及反應N2(g)+O2(g)=2NO(g)△H=+180kJ?mol1可設NO分子中化學鍵的鍵能為x,則有:946kJ?mol1+497kJ?mol12x=180kJ?mol1得:x=631.5kJ?mol1;(4)已知①C(石墨,s)+O2(g)═CO2(g)△H=393.5kJ?mol1,②C(石墨,s)+12O2(g)═CO(g)△H=110.5kJ?mol1③N2(g)+O2(g)=2NO(g)△H=+180kJ?mol1,由蓋斯定律:方程式①×2②×2③得2NO(g)+2CO(g)═N2(g)+2CO2(g)△H=746.0kJ?mol1。點睛:應用蓋斯定律進行簡單計算時,關鍵在于設計反應過程,同時注意:①參照新的熱化學方程式(目標熱化學方程式),結合原熱化學方程式(一般2~3個)進行合理“變形”,如熱化學方程式顛倒、乘除以某一個數,然后將它們相加、減,得到目標熱化學方程式,求出目標熱化學方程式的ΔH與原熱化學方程式之間ΔH的換算關系。②當熱化學方程式乘、除以某一個數時,ΔH也應相應地乘、除以某一個數;方程式進行加減運算時,ΔH也同樣要進行加減運算,且要帶“+”“-”符號,即把ΔH看作一個整體進行運算。③將一個熱化學方程式顛倒書寫時,ΔH的符號也隨之改變,但數值不變。④在設計反應過程中,會遇到同一物質的三態(固、液、氣)的相互轉化,狀態由固→液→氣變化時,會吸熱;反之會放熱。7.能源危機當前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開源節流是應對能源危機的重要舉措。(1)下列做法有助于能源“開源節流”的是(填字母)。a.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將廢棄的秸稈轉化為清潔高效的能源b.大力開采煤、石油和天然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c.開發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減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d.減少資源消耗,注重資源的重復使用、資源的循環再生(2)水既是人們每天賴以生存的資源,也是工業生產的必要溶劑。①已知H2(g)+12O2(g)=H2O(g)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圖中a代表②已知:2H2(g)+O2(g)═2H2O(l)ΔH1=285.8kJ?mol﹣1;H2(g)═H2(l)ΔH2=0.92kJ?mol﹣1;O2(g)═O2(l)ΔH3=6.84kJ?mol﹣1;H2O(l)═H2O(g)ΔH4=+44.0kJ?mol﹣1,請寫出液氫和液氧生成氣態水的熱化學方程式:。(3)金剛石和石墨均為碳的同素異形體,它們在氧氣不足時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在氧氣充足時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中放出的熱量如圖所示。①在通常狀況下,金剛石和石墨相比較,(填”金剛石”或”石墨”)更穩定,石墨的燃燒熱為kJ?mol-1。②12g石墨在一定量的空氣中燃燒,生成氣體36g,該過程放出的熱量為kJ。【答案】acd破壞1molH2和0.5molO2中化學鍵所吸收的能量H2(l)+12O2(l)═H2O(g)

ΔH=237.46kJ/mol石墨【解析】(1)a.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將廢棄的秸稈轉化為清潔高效的能源,有利于“開源節流”,故a符合題意;b.大力開采煤、石油和天然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不能減少化石燃料的運用,不利于“開源節流”,故b符合題意;c.開發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減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有利于“開源節流”,故c符合題意;d.減少資源消耗,注重資源的重復使用、資源的循環再生,有利于“開源節流”,故d符合題意;答案選acd;(2)①圖象分析可知,化學反應的熱效應實質是斷裂化學鍵吸收的熱量減去形成化學鍵放出的熱量,所以a表示破壞1molH2和0.5molO2中化學鍵所吸收的能量;②①2H2(g)+O2(g)═2H2O(l)ΔH1=285.8kJ?mol﹣1;②H2(g)═H2(l)ΔH2=0.92kJ?mol﹣1;③O2(g)═O2(l)ΔH3=6.84kJ?mol﹣1;④H2O(l)═H2O(g)ΔH4=+44.0kJ?mol﹣1據蓋斯定律,①?②?12③+④得:H2(l)+12O2(l)═H2O(g)

ΔH=237.46kJ/mol(3)①圖象分析金剛石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低越穩定,所以說明石墨穩定,圖象分析1mol石墨完全燃燒生成1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為393.5kJ,則石墨的燃燒熱為ΔH=?393.5kJ?mol-1;②12g石墨物質的量為1mol,在一定量空氣中燃燒,依據元素守恒,若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44g,若生成一氧化碳質量為28g,生成氣體36g;28g<36g<44g,判斷生成的氣體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氣體,設一氧化碳物質的量為x,二氧化碳物質的量為(1?x)mol,28x+44(1?x)=36g,x=0.5mol,二氧化碳物質的量為0.5mol;依據圖象分析:C(石墨,s)+O2(g)=CO2(g)ΔH=393.5kJ?mol-1;C(石墨,s)+12O2(g)=CO(g)ΔH=110.5kJ?mol-1,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氣體放出熱量=393.5kkJ?mol-1×0.5mol+110.5kJ?mol-1×0.5mol=252.0kJ,即12g石墨在一定量空氣中燃燒,生成氣體36g,該過程放出的熱量為252.0kJ8.甲醇作為燃料,在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時期均有廣泛前景。回答問題:(1)汽油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液態辛烷(C8H18),25℃,101kPa時,0.2mol辛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液態水,放出1103.6kJ熱量。寫出表示辛烷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2)常溫常壓下CH3OH(l)+1.5O2(g)=CO2(g【答案】(1)C8H18(l)+252O2(g)=8CO2(g)+9H2O(l)ΔH=5518kJ·mol(2)辛烷【解析】(1)0.2mol辛烷完全燃燒生成氣態二氧化碳和液態水,放出1103.6kJ熱量,則1mol辛烷完全燃燒放出5518kJ熱量,則辛烷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8H18(l)+252O2(g)=8CO2(g)+9H2O(l)

ΔH=5518kJ·mol1(2)1mol辛烷的質量為114g,完全燃燒放出5518kJ熱量,則1g辛烷完全燃燒放出約48.4kJ熱量,1mol甲醇質量為32g,完全燃燒放出726.5kJ熱量,則1g甲醇完全燃燒放出約22.7kJ熱量,故相同質量的甲醇和辛烷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用于煅燒石灰石,辛烷得到的CaO多。9.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變化,研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意義重大。(1)奧運會火炬常用的燃料為丙烷、丁烷等。已知:丙烷的燃燒熱ΔH1=-2220?kJ?mol-1,正丁烷的燃燒熱ΔHA.奧運火炬燃燒時的能量轉化形式主要是由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光能B.燃燒等質量的正丁烷、異丁烷放熱更多的是異丁烷C.正丁烷比異丁烷穩定(2)根據丙烷的燃燒熱ΔH1=-2220?kJ?mol-1,C3H8g+5O2g(3)用CH4①CH4g②CH4g則CH4g+2NO(4)已知H2g+物質H2Br2HBr(g)1mol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230a則表中a=;根據鍵能大小可判斷,上述三種物質中最穩定的是。(5)2SO已知:1molSO2(g)氧化為1molSO3(g)的①圖中ΔH=②根據上述計算的焓變值,闡述熱化學方程式:2SO2g+O2【答案】(1)BC(2)<(3)-956.2(4)369H(5)-99?kJ?mol-12mol氣態二氧化硫和1mol氣態氧氣反應生成【解析】(1)A.奧運火炬燃燒時的能量轉化形式主要是由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光能,故A正確;B.正丁烷、異丁烷摩爾質量相等,燃燒等質量的正丁烷、異丁烷消耗的物質的量相等,因為正丁烷燃燒熱的焓變值更小,所以燃燒等質量的正丁烷、異丁烷放熱更多的是正丁烷,故B錯誤;C.能量越低越穩定,正丁烷燃燒熱的焓變值更小,放出的熱量更多,說明能量更高,更不穩定,正丁烷比異丁烷不穩定,故C錯誤;故選:BC;(2)根據丙烷的燃燒熱ΔH1=-2220?kJ?mol-1,燃燒熱是1mol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物所放出的熱量,水要是液態水,C3H(3)用CH4①CH4g②CH4g則CH4g+2NO(4)ΔH=436kJ·mol-1(5)①圖中焓變為1mol二氧化硫轉化為1mol三氧化硫的能量變化ΔH=-99②2SO2g+O2g=2SO3g

考點二、燃料的充分燃燒和充分利用1.燃料充分利用的意義:世界各國所需的燃料幾乎全部來自化石燃料,而在自然界經歷幾百萬年才形成的化石燃料,極有可能在幾百年內全部被耗盡。故充分利用燃料,節約能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大量使用化石燃料:(1)能引起溫室效應;(2)煤燃燒排放二氧化硫,導致酸雨;(3)煤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塵;(4)會造成化石燃料蘊藏量的枯竭。所以,如何節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減少污染是世界各國能源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2.燃燒充分利用的方法:(1)燃料充分燃燒。(2)熱能充分利用。3.使燃料充分燃燒的方法:(1)鼓入適量的空氣。空氣不足,燃料燃燒得不充分,放出的熱量少,且還會造成空氣污染。空氣太多,冷空氣會帶走一部分熱量,造成熱量損失。(2)將燃料與空氣充分接觸。增加接觸面積有利于燃料充分燃燒。大塊的固體燃料和液體燃料與空氣接觸面有限,燃燒不充分。將固體燃料粉碎,把液體燃料霧化,均可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提高燃料的利用率。(3)進行燃料加工。煤直接燃燒不僅燃燒不充分,熱值不高,且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和二氧化硫,造成環境污染。將煤液化或汽化,可提高煤的利用率,并能改善生活環境。4.使熱能充分利用的方法:(1)利用余熱。如在灶具上增加一個利用余熱加熱水的裝置。(2)防止熱量損失。如在燃料燃燒時加一個擋風罩。(3)進行熱交換。工廠里常用熱交換器將化學反應放出的熱量加熱反應物或加熱生活用水等。5.新能源的開發措施主要有兩個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