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年遼寧撫順市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卷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精神、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產生了豐富的藝術門類和藝術成果,在此基礎之上,出現了大量的審美形態和審美范疇。中國古代的審美形態與西方的審美形態相比,具有鮮明的差異,這是雙方不同的現實生活基礎、審美實踐活動、思維模式、語言特征以及文化精神所決定的。總的來說,中國古代的基本審美形態大致具有兩個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它們都具有綜合性。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審美形態,大都是生命狀態、社會實踐和審美活動等各個層面的結合,無論是我們將要討論的中和、氣韻和意境,還是其他一些審美形態和審美范疇,比如氣象、神采、風骨、興趣、意味、神韻等等,無不包含著上述各個層面的內容。另一方面,它們相互之間都具有滲透性。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審美形態和審美范疇,既非常豐富,又高度統一,很難找出截然不同、毫無關聯的兩個概念;究其原因,在于它們都是共同的現實土壤和文化資源的產物,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們都包含著中國所特有的樸素的辯證法的思想核心。中國古代審美形態的綜合性和滲透性,并不意味著它們在漫長的歷史中沒有任何變化,而只是簡單的重復和堆積;實際上,中國古代的審美形態跟所有歷史現象一樣,有一個不斷產生、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中和、氣韻和意境是三個較有代表性的基本審美形態。中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審美形態,它幾乎與中國傳統文化同時產生,也一直貫穿在中國古代審美形態的發展過程之中。氣韻是在中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并對中和有所超越的審美形態,它在中國古代文學、書法、繪畫,舞蹈以及陶瓷、建筑等各種藝術門類中,都有充分的表現,與其他眾多審美形態和審美范疇之間有著內在的關聯。意境是成熟得最晚、層次最高、最有總結性質的審美形態,它實際上蘊涵著一個較為完備的美學思想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標志著獨立自足的美學思想的初步形成。需要說明的是,這里選擇中和、氣韻和意境為中國古代基本的審美形態,并不是說它們就能涵蓋所有的中國古代審美形態及其歷史演變的全貌,而是因為:第一,中和、氣韻和意境作為基本的審美形態,都是貫穿中國人生活實踐的最為基本的范疇,是中國人的人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而不僅僅是屬于藝術論的范疇。第二,這三種審美形態雖然從范疇的起源上說有遲有早,其中中和的范疇形成與成熟得最早,氣韻次之,意境最后且帶有總結性質。但追本溯源,三種審美形態不僅從精神實質上是貫穿中國審美實踐發展歷史全過程的,而且,從范疇發生學的角度看,也都具備起源早而又不斷有所發展的特征。第三,這三種審美形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和兼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包容或者擴充進其他的范疇。例如,中和的精神實質幾乎在所有中國美學的范疇中都有所體現,如陰陽、虛實、動靜、文質、風骨等;氣韻、意境也一樣。總之,在中國人長期審美實踐活動生成和積淀下來的中和、氣韻、意境等審美形態,既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相互的滲透性和包容性,又顯現出在歷史運動中逐層遞進、不斷超越的特征,代表著中國人在人生實踐與審美活動的高度統一中,人生境界的不斷提高,同時也在審美上表現出后一形態對前一形態的超越與提升。如果說中和作為原初的審美形態,基礎最廣;那么,意境作為總結性的審美形態,層次最高。從中和到氣韻到意境,既是中國審美形態的歷史發展,實際上又是中國美學范疇的邏輯演進,三者既可共時并存,又有歷時遞進;既有邏輯上的并列、對應,又有內涵和外延上的豐富、深化,典型地體現出歷史與邏輯的高度統一。(摘編自朱立元《美學·審美形態中和、氣韻和意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審美形態和審美范疇,是以獨特的文化精神、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為基礎的。B.只要運用了中國所特有的樸素的辯證法的思想核心,就能理解中國古代審美形態之間的滲透性。C.中和、氣韻和意境作為最基本的審美形態,它們是在歷史的不斷前進中共同產生、發展和成熟起來的。D.意境蘊涵著一個較為完整美學思想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標志著獨立自足美學思想的初步形成。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和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根本,是在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文化資源產物。B.中西方審美形態在綜合性和滲透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這是由雙方的現實生活基礎以及文化精神決定的。C.中國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力透紙背、人木三分,他的作品有助于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氣韻這一基本審美形態。D.中和、氣韻、意境離不開中國人長期審美實踐活動和積淀,也代表著中國人不斷提高的人生境界和審美形態。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最能全面而準確概括原文主要觀點的一項是()A.文章主要敘述了中國古代基本審美形態的中和、氣韻和意境產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三者的大致特征。B.作為中國古代基本的審美形態,中和、氣韻、意境貫穿中國人生活實踐,體現了中國的辯證思想。C.關注中和、氣韻和意境的審美形態,也就是在關注中國審美實踐的內涵與外延,關注其歷史發展。D.中和、氣韻和意境并不能涵蓋所有的古代審美形態以及歷史演變全貌,這一點必須有清醒的認知。4.文章主要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指明并加以分析。5.請根據文章內容,簡要概述中和、氣韻和意境三者之間的關系。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水[注]丁玲天慢慢的亮了。沒有太陽,愁慘的天照著黃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湯家闕,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那吞滅了一切的怕人的大水,那還是逞著野性,在向周圍的斜斜的山坡示著威的大水。而且還照著稀稀殘留下的幾個可憐的人類,無力的,顏色憔悴的皮膚,用著癡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經了那末一個夜晚的一渡口,也還逃出了一些人,趙三爺和著侄兒大福也踉踉蹌蹌逃了出來,又在一個路口遇著了,還遇著了一群又一群已經逃散了,又集合了的那些鄰近茅棚里的人,也有一些女人,也有一些小孩。大家看見了都抱頭大哭,都為過分的悲痛和恐慌壓著說不出一句話來。大家都更覺得親切了,都不愿分開,都集在一團,慢慢的向長嶺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氣,剩著饑餓的肚皮的一群。水在他們后面,有的房屋還半睡在水里,大樹的梢也從水里伸出來映在太陽底下,搖擺著茂葉,而且還有一些人的聲音從那里傳出來,一些求援的聲音。他們也涉過幾處漬有淺水的地方,一群人這末慢慢的走去。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來擔心地絮絮叨叨地問。也有一些不說話,只沉重的將憐憫的眼光落在他們身上。他們走了一會,因為幾個女人和孩子都嚷著走不動,于是便停了下來,坐在一塊有墳的亂崗上。天空沒有云,藍粉粉的,無盡止的延展開去。下面是水,黃滾滾的,無窮盡的涌了來。剩下的地方,剩下的人,拖著殘留的生命,無力的爬著又爬著。這坐在亂墳崗上的一群,約莫有三十多個人,一半女人和小孩,一半是男人。坐了一會又向前走,沉默的時候比說話的時候多,女人們啜泣的時候是更多,小的小孩不懂事的時時吵餓:“媽呀!肚子餓!……”“我走不動了呀……”“快到了!沒有好遠了!到了買饃饃給毛毛吃……”吵餓的被哄住了,又有一些哭著要媽要爹的,這些情景真能使一個強壯的人聽著也傷心,何況這都是些失去了家,失去了親人,從死的唇吻上逃去的一些男人。他們心痛,卻又得忍著,而且有幾個還得用希望鼓著大家的勇氣:“狗狗!媽媽在前邊,媽媽替狗狗買粑粑去了。乖的狗狗不要哭……”“張大哥!你抱抱王和尚吧,他媽抱不起他了……”“唉,三爺!你放寬心些吧。我看見你家三姆早就帶著龍兒走了的,她們一定朝她娘家走去了……”陳大嫂看見趙三爺那末一個強壯的農人會一句話也不說,只悄悄不斷的嘆氣和揩眼淚,不覺忘去了自己也離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著別人起來了。這里面有一個年輕的漢子王大保,和一個四十多歲,在三富莊上做了二十年的長工的李塌鼻。他們沒有失去一點勇氣,也沒有失去理智,平時并不能得人信仰,這時卻自自然然都依著他們的話起來了。“哭有什么用,死的死去了,哭得轉來嗎?不死的總得鼓著氣想法,未必也讓他死去吧?”“不要哭,跟著我來,到了長嶺崗愁他們不給我們吃。這幾個,吃得起的,那里有三條街,有一百多家鋪子,三富莊,馬鞍山的大戶都有人在那里,有縣里派來的鎮長,有分局長,有兵警,有學堂。哼,老子們的家破人亡了,老子們就得留下這條命,還得算算賬呢!……哭什么,不要哭了,男子漢!日子還長呢,哭成得個什么事……”“別處我不曉得,三富莊我就清楚,打開他們的倉,夠我們一渡口的人吃幾年呢。看他們就真的不拿出一點來,忍心讓我們餓死……”“我們一定不要哭,快點走,到了長嶺崗我們去找他們的局長,或是團上的人,有人問話,塌鼻你答應……”慢慢地講著一些以后的計劃,大家心里都活動一些起來了。到望見那長嶺崗的炊煙的時候,是快吃午飯的時候了。他們又遇著從湯家闕逃來的一伙人。于是合在一塊向前進。長嶺崗的鎮外上,已經擠滿了一群群的攜兒帶女的家族,饑餓把他們都弄瘦了,有的靠在樹根上,疲乏的;有的蹲在石塊上,望著來的一群新的逃來的人。“你們從什么地方來的?……”“你們是哪里的,來了好久了嗎?”“唉,他們餓得真不像樣了……”他們再往前進,朝鎮里走去。越去越看見那越黃瘦的人,那些與他們同運命的人越多了。從臉上的顏色可以辨別來到的新舊,來得越久的,就越憔悴。展在眼面前的情形,使大家心里又預感著失望,可是空的肚子里為一種火燃燒著,他們只得又鼓著力往前走。“喂,你們往哪里去?”憔悴了的群里有人在問了。“到鎮上去,想找鎮長,局長也好,先給我們一些吃的,我們是昨夜晚上遇難的。”“他該管你嗎?我們的人都不準上街,他們比防土匪還怕我們呢!”“真的嗎?那我們怎么得了呢?……”小孩吵著,女人們又哭起來了。街的兩頭站了許多剛剛從縣城里添來的荷槍的兵士。也有一些是鎮上團防臨時加的團丁。墻上貼了碗大的字的告示,有認得字的人便解釋著給其他的人聽:……(有刪改)【注】小說發表于1931年,當年江淮大地遭遇特大水災,受災總人口計五千多萬,有四十多萬人死亡。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逃難過程中,沿路有些人家雖然報以同情的目光,但都不愿意施以援手,這也增添了小說的悲劇色彩。B.在大家失望無助時,王大保、李塌鼻主動站出來加油鼓勁,他們的話不僅沒有鼓勵到大家,反而讓大家感到未來渺茫。C.“越去越看見那越黃瘦的人”“來得越久的,就越憔悴”這些描述說明鎮上先前來的災民過得并不好。D.根據前文內容可以推知,小說結尾處省略的內容應該是鎮里對災民的安撫,以及臨時安置的辦法。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的環境描寫雖著墨不多,但細膩生動,表現了洪災的可怕威力,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富有暗示性。B.小說將故事場景定格在路上,既和人物逃難者的身份相吻合,又為他們最終無路可走的結局做了鋪墊。C.小說運用大量對話,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群像,描繪出苦難眾生相,同時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D.小說采用了雙線敘事結構,既以時間為順序,同時又以人們恐懼、自救抗爭的心理變化為順序。8.小說的題目“水”,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9.丁玲認為:“作家應該是一個時代的聲音,他要把這個時代的要求、時代的光彩、時代的東西在他的作品里面充分地表達出來。”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①而眾說,語丘所以為之者。”曰:“不齊②父其父,子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孔子曰:“善,小節也,小民附矣,猶未足也。”曰:“不齊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學矣。中節也,中民附矣,猶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賢于不齊者五人,不齊事之,皆教不齊所以治之術。”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昔者堯、舜清微其身,以聽觀天下,務來賢人。夫舉賢者,百福之宗也。不齊之所治者小也,不齊所治者大,其與堯、舜繼矣。”宓子賤為單父宰,過于陽晝,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陽晝曰:“吾少也賤,不知治民之術。有釣道二焉,請以送子。”子賤曰:“釣道奈何?”陽晝曰:“夫投綸錯餌,迎而吸之者也,陽橋③也,其為魚也,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魴也,其為魚也博而厚味。”宓子賤曰:“善。”于是未至單父,冠蓋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賤曰:“車驅之,車驅之,夫陽晝之所謂陽橋者至矣。”于是至單父,請其耆老尊賢者,而與之共治單父。孔子兄子有孔蔑者與宓子賤皆仕孔子往過孔蔑問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襲,學焉得習?以是學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奉祿少,粥不足及親戚,親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視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孔子不說,而復往見子賤,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子賤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誦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學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奉祿雖少,粥得及親戚,是以親戚益親也,所得者二也;公事雖急,夜勤吊死視病,是以朋友益親也,所得者三也。”孔子謂子賤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也,斯焉取斯!”(節選自《說苑·政理》)【注】①單父,春秋時魯國邑名。②不齊,宓子賤以名自稱。③陽橋:一種白色的魚。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兄子有孔蔑者/與宓子賤皆仕/孔子往過孔蔑問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B.孔子兄子有孔蔑者/與宓子賤皆仕孔子/往過孔蔑/問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C.孔子兄子有孔蔑者/與宓子賤皆仕/孔子往過孔蔑/問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D.孔子兄子有孔蔑者/與宓子賤皆仕孔子/往過孔蔑問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治單父而眾說”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兩句中“說”字含義相同。B.“所兄事者五人”與“吾得兄事之”(《鴻門宴》)兩句中“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C.“過于陽晝”與“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過”字含義相同。D.“子亦有以送仆乎”與“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聽了宓子賤治理單父的感悟后,孔子認為如果能給一個很大的地方讓宓子賤去治理,他在政績方面將會是堯、舜的后繼者了。B.宓子賤將要做單父縣令,去拜訪陽晝,想向陽晝請教為官之道,陽晝卻與宓子賤談起了釣魚的兩點體會,意在讓宓子賤知難而退。C.宓子賤還未到單父,許多官員就到大道上去迎接他,宓子賤對這些官員避而不見,而等他到了單父,他就請來德高望重的老人并與他們共同治理單父。D.同時為官,孔蔑認為自己有三失,宓子賤認為有三得,在了解到孔蔑和宓子賤做官以來的不同得失后,孔子夸贊了宓子賤的君子品德。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不齊父其父,子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2)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視病,是以朋友益疏矣。14.孔蔑與宓子賤在對公務與學習之間關系的認識上有怎樣的不同?請簡要概括說明。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房兵曹胡馬詩①[唐]杜甫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②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注】①此詩約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當時杜甫在洛陽,正值詩人漫游齊趙,裘馬輕狂的青年時期。“兵曹”為兵曹參軍的簡稱,掌管軍防驛傳之事,房兵曹少年從軍,有大志,為杜甫好友。②驍騰:健步奔馳。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前兩聯連用三個比喻分別描寫了胡馬筋骨分明、雙耳勁挺和四蹄輕盈的特征。B.頷聯用“峻”寫馬的氣概,“輕”寫馬的疾馳,描繪出了這匹駿馬的風骨。C.尾聯總攬全詩,宕開一筆,既寫馬馳騁萬里的雄心,也表達了詩人無盡的期望和抱負。D.全詩風格超邁遒勁,將詠物詩寫得凜凜而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銳意進取的精神。16.古人評價此詩“意蘊深遠”,請闡釋頸聯中“托死生”的豐富意蘊。五、情景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一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鳥雀如同調皮的孩子一般活潑可愛。(2)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寫道司馬光指責自己同百姓“爭利”,他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經常出現在古詩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六、簡答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滹沱河畔到寶塔山上,從遵義古城到沂蒙老區,習近平總書記的“紅色足跡”遍及各個革命老區。總書記叮囑,“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殷殷囑托化作前行動力,革命老區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江西于都,晨曦微露,這里的贛南臍橙變身“高鐵生鮮”,豐富了粵港澳大灣區百姓的“果籃子”,鼓起了老區人民的“錢袋子”。安徽金寨,滿目皆綠,紅軍街,紅軍紀念堂游人①,有機茶園蓊蓊郁郁,山上種茶,家中迎客,一批批脫貧戶捧上“金飯碗”。踔厲奮發,篤行不怠。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面貌②,一幅幅人民生活更殷實,特色產業更興旺、紅色文化更繁榮、綠色生態更優美的老區新畫卷在神州大地鋪展。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將③的紅色基因灌注到干事創業的行動之中,擼起袖子加油干,革命老區人民的生活一定會芝麻開花節節高。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給上面這則新聞報道擬寫一個標題,不超過15個字。七、選擇簡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炎癥屬于基本免疫反應,是機體受到某種刺激(如外傷、感染)時,發生的一種以防御反應為主的病理過程。炎癥反應可以防止感染的擴散、清除壞死組織、恢復器官功能,人體如果沒有炎癥反應,機體將不能控制感染并復原損傷。然而,①,也會導致嚴重的后果。炎癥是很多疾病的幕后推手,更是癌癥和心血管病共同的“土壤”。小到感冒,大到埃博拉病毒,②,只是嚴重程度有著天壤之別。炎癥本質上是一種適應性反應,旨在恢復體內平衡,在可控范圍內的炎癥反應是有益的,但如果平衡被打破,③。當炎癥失控時,重要器官的組織和細胞因受到炎癥因子攻擊而發生病變,會影響相關功能。除了心血管病和癌癥外,炎癥還可能是很多疾病的源頭。20.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土壤”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好個“友邦人士”!日本帝國主義的兵隊強占了遼吉,炮轟機關,他們不驚詫;在學生的請愿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B.“戴車匠”在我們這里不但是一個人,一間小店,還是一個地名。C.海倫學會了用手指“說話”。D.如今,“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正變成可能。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八、材料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王陽明我覺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為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呢?——魯迅莫道浮云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陳毅以上材料對你有著怎樣的啟示和思考?假如你要在復興中學的一次升旗儀式上作為學生代表發言,請據此寫一篇演講稿,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D2.B3.A4.①對比論證。作者將中國古代的審美形態與西方的形態相比,說明兩方具有鮮明的差異,從而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精神、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從而使觀點清晰明了。②舉例論證。作者指明以“中和的精神實質幾乎在所有中國美學的范疇中都有所體現”為例,說明“中和、氣韻、意境這三種審美形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和兼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包容或者擴充進其他的范疇”的觀點,具體且有說服力。5.①并列關系。三者都是共同的現實土壤和文化資源的產物,它們都包含著中國所特有的樸素的辯證法的思想核心。②遞進關系。中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審美形態;氣韻是在中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并對中和有所超越的審美形態;意境是成熟得最晚、層次最高、最有總結性質的審美形態。【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是以獨特的文化精神、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為基礎的”錯誤。由原文“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精神、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產生了豐富的藝術門類和藝術成果,在此基礎之上,出現了大量的審美形態和審美范疇”可知,原文說的是“在此基礎之上”出現了大量的審美形態和審美范疇,而不是“以……為基礎的”。B.“只要……就能……”錯誤,說法過于絕對。由原文“另一方面,它們相互之間都具有滲透性。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審美形態和審美范疇,既非常豐富,又高度統一,很難找出截然不同、毫無關聯的兩個概念;究其原因,在于它們都是共同的現實土壤和文化資源的產物,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們都包含著中國所特有的樸素的辯證法的思想核心”可知,原文并沒有說“只要……就能……”。C.“共同產生”錯誤。由原文“第二,這三種審美形態雖然從范疇的起源上說有遲有早,其中中和的范疇形成與成熟得最早,氣韻次之,意境最后且帶有總結性質”可知,三者起源上“有遲有早”,不是“共同產生”。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中西方審美形態在綜合性和滲透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錯誤,偷換概念。由原文“中國古代的審美形態與西方的審美形態相比,具有鮮明的差異,這是雙方不同的現實生活基礎、審美實踐活動、思維模式、語言特征以及文化精神所決定的。總的來說,中國古代的基本審美形態大致具有兩個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它們都具有綜合性。……另一方面,它們相互之間都具有滲透性”可知,“綜合性和滲透性”是“中國古代審美形態”的兩個特征,而不是“中西方審美形態”。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結合文章內容理解,文章主要敘述了中國古代基本審美形態的中和、氣韻和意境產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三者的大致特征。BCD項都具有片面性,不能完全概括文章含義。而選項A則代表的文章主體部分。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對比論證。結合“中國古代的審美形態與西方的審美形態相比,具有鮮明的差異,這是雙方不同的現實生活基礎、審美實踐活動、思維模式、語言特征以及文化精神所決定的”可知,作者將中國古代的審美形態與西方的形態相比,說明兩方具有鮮明的差異;再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精神、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產生了豐富的藝術門類和藝術成果,在此基礎之上,出現了大量的審美形態和審美范疇”可知,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精神、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從而使觀點清晰明了。舉例論證。結合“例如,中和的精神實質幾乎在所有中國美學的范疇中都有所體現,如陰陽、虛實、動靜、文質、風骨等;氣韻、意境也一樣”可知,作者指明以“中和的精神實質幾乎在所有中國美學的范疇中都有所體現”為例;結合“第三,這三種審美形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和兼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包容或者擴充進其他的范疇”可知,說明“中和、氣韻、意境這三種審美形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和兼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包容或者擴充進其他的范疇”的觀點,具體且有說服力。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并列關系。結合材料“究其原因,在于它們都是共同的現實土壤和文化資源的產物,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們都包含著中國所特有的樸素的辯證法的思想核心”可知,三者都是共同的現實土壤和文化資源的產物,它們都包含著中國所特有的樸素的辯證法的思想核心。遞進關系。結合材料“中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審美形態,它幾乎與中國傳統文化同時產生,也一直貫穿在中國古代審美形態的發展過程之中”可知,中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審美形態;結合材料“氣韻是在中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并對中和有所超越的審美形態,它在中國古代文學、書法、繪畫,舞蹈以及陶瓷、建筑等各種藝術門類中,都有充分的表現,與其他眾多審美形態和審美范疇之間有著內在的關聯”可知,氣韻是在中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并對中和有所超越的審美形態;結合材料“意境是成熟得最晚、層次最高、最有總結性質的審美形態,它實際上蘊涵著一個較為完備的美學思想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標志著獨立自足的美學思想的初步形成”可知,意境是成熟得最晚、層次最高、最有總結性質的審美形態。6.C7.D8.①自然洪水,也就是小說開頭描述的逞著野性的大水;②苦難的洪水,也就是自然洪水過后,接踵而來的苦難;③憤怒的洪水,小說借李塌鼻之口、長嶺崗鎮上人的對話側面表現了人們心底的憤怒。9.①小說以1931年的特大洪水為原型,反映了“時代的聲音”;②小說反映了官府和鄉紳對災民的壓迫,從側面展現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體現了“時代的要求”;③小說展現了底層人民在災難面前的堅韌與互助,展現了人民群眾身上可貴的“色彩”。【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都不愿意施以援手”錯誤,選文第四段“擔心地絮絮叨叨地問”說明并不是“不愿意”,而是無能為力;B.“他們的話不僅沒有鼓勵到大家,反而讓大家感到未來渺茫”錯誤,選文第十九段“大家心里都活動一些起來了”說明他們的話還是起了作用的;D.“以及臨時安置的辦法”錯誤,前文“街的兩頭站了許多剛剛從縣城里添來的荷槍的兵士。也有一些是鎮上團防臨時加的團丁”,據此可推知,鎮上應該沒有采取“臨時安置的辦法”,告示應該是對老百姓的糊弄和警告。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D.“又以人們恐懼、自救抗爭的心理變化為順序”錯誤,選文沒有展示出抗爭的心理。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分析標題的含義可以從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等角度加以分析。原文“沒有太陽,愁慘的天照著黃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湯家闕,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那吞滅了一切的怕人的大水,那還是逞著野性,在向周圍的斜斜的山坡示著威的大水”,從表層意義分析,逞著野性的大水淹了湯家闕,所以,標題“水”指自然洪水;原文“經了那末一個夜晚的一渡口,也還逃出了一些人,趙三爺和著侄兒大福也踉踉蹌蹌逃了出來,又在一個路口遇著了,還遇著了一群又一群已經逃散了……”“這些情景真能使一個強壯的人聽著也傷心,何況這都是些失去了家,失去了親人,從死的唇吻上逃去的一些男人”“長嶺崗的鎮外上,已經擠滿了一群群的攜兒帶女的家族,饑餓把他們都弄瘦了,有的靠在樹根上,疲乏的;有的蹲在石塊上,望著來的一群新的逃來的人”,從深層意義分析,洪水使人們流離失所,無法吃飽穿暖,甚至失去了親人,苦難接踵而來,所以,標題“水”也指苦難的洪水;原文“展在眼面前的情形,使大家心里又預感著失望,可是空的肚子里為一種火燃燒著”“不要哭,跟著我來,到了長嶺崗愁他們不給我們吃。……三富莊,馬鞍山的大戶都有人在那里,有縣里派來的鎮長,有分局長,有兵警,有學堂。哼,老子們的家破人亡了,老子們就得留下這條命,還得算算賬呢!……”“我們一定不要哭,快點走,到了長嶺崗我們去找他們的局長,或是團上的人,有人問話,塌鼻你答應……”,從深層意義看,李塌鼻說的話以及長嶺崗鎮上人的對話都從側面表現了人們心底的憤怒,所以,標題“水”也指憤怒的洪水。9.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抓住丁玲所說話的關鍵詞“時代的聲音”“時代的要求”“時代的光彩”等加以分析。結合注釋“小說發表于1931年,當年江淮大地遭遇特大水災,受災總人口計五千多萬,有四十多萬人死亡”可知,小說發表于1931年,是以當年江淮大地遭遇的特大水災為原型,可見,小說反映了“時代的聲音”;原文“這里面有一個年輕的漢子王大保,……在三富莊上做了二十年的長工的李塌鼻”“那里有三條街,有一百多家鋪子,三富莊,馬鞍山的大戶都有人在那里,有縣里派來的鎮長,有分局長……”“街的兩頭站了許多剛剛從縣城里添來的荷槍的兵士。也有一些是鎮上團防臨時加的團丁”,百姓常年做長工,即使受災仍然要遭受官府和鄉紳的壓迫,從側面展現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可見,小說體現了“時代的要求”;原文“哭有什么用,死的死去了,哭得轉來嗎?不死的總得鼓著氣想法,未必也讓他死去吧?”“不要哭,跟著我來,到了長嶺崗愁他們不給我們吃”“他們又遇著從湯家闕逃來的一伙人。于是合在一塊向前進”,受災后,百姓忍饑挨餓,忍受痛苦,在災難面前異常堅韌,互相幫助,可見,小說展現了人民群眾身上可貴的“色彩”。10.C11.C12.B13.(1)我像對待自己的父親樣對待百姓的父親,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百姓的子女,撫恤所有的孤兒并為百姓的喪事而哀痛。(2)公事繁忙緊張,不能去吊唁死者和探望病人,因此朋友日益疏遠了14.孔蔑認為公事纏身,所學的知識無法得到溫習,因此學習不能夠明白領會;子賤認為當初記誦的文章,現在在處理公務中實踐并推行它,于是學習的東西一天比一天明白。【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句意:孔子的哥哥有個兒子名叫孔蔑,與宓子賤同時在做官。孔子經過孔蔑處,問他說:“自從你做官后,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孔子往過孔蔑”中“孔子”是主語,“孔蔑”是謂語,是完整的句子,中間不宜斷開,在前后斷開,排除ABD。11.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言實詞的能力。A.都是通“悅”,高興,喜悅。前句句意:“你治理單父得到眾人的好評(高興)。后句句意:學到知識后按時溫習并實踐練習,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悅的事嗎?兩句中“說”字含義相同,判斷正確。B.都是名詞作狀語,像兄長一樣,當作兄長一樣。前句句意:當作兄長一樣對待的有五人。后句句意: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兩句中“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判斷正確。C.前句:拜訪。句意:去拜訪陽晝。后句,超過。句意:古代圣人大大超過別人的原因。兩句中“過”字含義不相同,判斷錯誤。D.前句,介詞,表目的,來。句意:你有什么話來贈送我嗎?后句,介詞,把。句意:用煣的工藝把它制成車輪。兩句中“以”字意義和用法不同,判斷正確。12.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B.“意在讓宓子賤知難而退”說法錯誤,原文為“有釣道二焉,請以送子”,是拿釣魚的道理告訴子賤為政之道,而不是讓宓子賤知難而退。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第一個“父”,第一個“子”,名詞作狀語,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恤”,撫恤;“哀”,為動用法,為……而哀痛。(2)“吊死視病”,吊唁死者、探望病人;“是以”,因此;“益”,日益,越發;“疏”,疏遠。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結合“王事若襲,學焉得習?以是學不得明也”可知孔蔑認為公事纏身,所學的知識無法得到溫習,因此學習不能夠明白領會。結合“始誦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學日益明也”可知子賤認為當初記誦的文章,現在在處理公務中實踐并推行它,于是學習的東西一天比一天明白。參考譯文:孔子對宓子賤說:“你治理單父得到眾人的好評(高興),告訴我你是靠什么做到這一步的。”子賤說:“我像對待自己的父親樣對待百姓的父親,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百姓的子女,撫恤所有的孤兒并為百姓的喪事而哀痛。”孔子說:“不錯,但這只是小的善行,能使平民親附,但還不夠。”子賤又說:“我當作父親樣對待的有三人,當作兄長一樣對待的有五人,所結交的朋友有十人。”孔子說:“當作父親樣對待的有三人,能夠用來教育人民盡孝道了。當作兄長一樣對待的有五人,能夠用來教育人們敬愛兄長了。結交朋友十人,能夠以此教育人們互相學習了。這些是中等的善行,中等階層的人會親附,但是還不夠。”子賤說:“此地百姓中比我賢明的有五個人,我向他們學習,他們都教給我怎樣從政治民的方法。”孔子說:“要想使自己成就大事業,關鍵就在這里了。從前堯、舜清心寡欲放下架子,來觀察、了解天下,致力于招攬賢人。推舉賢人,這是各種福祉的根本。可惜啊!子賤所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子賤所治理的地方很大,他在政績方面將會是堯、舜的后繼者了。”宓子賤將要作單父縣令,去拜訪陽晝,并說:“你有什么話來贈送我嗎?”陽晝說:“我從小貧賤,不懂得治民的方法。只有釣魚的兩點體會,讓我拿它送給你吧。”子賤說:“釣魚的體會怎么樣?”陽晝說:“拋下釣絲投放誘餌,迎上來吞食的魚,是陽橋魚,這種魚肉少且味道不美。如果是若隱若現,似食不食的魚,是魴魚,這種魚肉肥厚而味美。”宓子賤說:“講得好。”在他還未到單父的時候,在大道上迎接他的官吏來往不斷。子賤說:“快趕車走,快趕車走,那陽晝所說的陽橋魚來了。”等他到了單父,請出那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并與他們共同治理單父。孔子的哥哥有個兒子名叫孔蔑,與宓子賤同時在做官。孔子經過孔蔑處,問他說:“自從你做官后,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孔蔑說:“自從我做官后,沒有得到什么,但失去的卻有三種,這就是:公事纏身,所學的知識怎能得到溫習?因此學習不能夠明白領會,這是一失;俸祿太少,稠粥還不足夠供給內外親戚,親戚日益疏遠了;這是第二失;公事繁忙緊張,不能去吊唁死者和探望病人,因此朋友日益疏遠了,這是第三失。”孔子不高興,又前去見子賤,說:“自從你做官后,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子賤說:“自從我做官后,沒有失去什么,卻得到了這三樣:當初記誦的文章,現在實踐并推行它,于是學習的東西一天比一天明白,這是所得之一;俸祿雖少,可稠粥還能供給內外親戚,因此親戚一天比一天親近,這是所得之二;公事雖然緊張,夜里常去吊唁死者和探望病人,因此朋友一天比一天親密了,這是所得之三。”孔子評價子賤說:“真是君子啊這個人!真是君子啊這個人!魯國如果沒有君子,這個人是從哪里學到的這種品德呢?”15.A16.(1)房兵曹沙場征戰可將生死托付給馳騁于廣闊天地的胡馬,贊美房兵曹的英勇無畏。(2)胡馬所向披靡,縱橫馳騁,可將生死托付于如房兵曹般久歷戰陣的英雄,表達了馬得遇知己而托死生的果敢。(3)詩人以馬喻好友房兵曹,將生死托付于正值盛世的國家和英明的君王,表達了詩人對房兵曹建功立業的期望和祝愿。(4)詩人以馬自喻,愿將自己的才華甚至生命托付于國家和君王,表達自己的遠大志向和胸襟。(答出三點即可)【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A.“連用三個比喻”說法有誤。前兩聯中,首聯開門見山地交代了良馬的產地和獨特的外形。頷聯“竹批雙耳峻”寫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銳利勁挺,運用了比喻手法。“風入四蹄輕”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寫其四蹄騰空、凌厲奔馳的雄姿。運用了兩個比喻,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鋒一樣突出分明,它的兩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樣尖銳。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的豐富內涵,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能力。詩歌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展現了一匹神清骨俊、氣度不凡的“神馬”形象,有一匹如此英勇俊健的好馬,它的主人房兵曹自然沒有后顧之憂,可以一展宏圖。所以,這里的“托死生”首先是指房兵曹沙場征戰可將生死托付給馳騁于廣闊天地的胡馬,贊美駿馬和房兵曹在戰場上的英勇無畏。詩歌寫馬能逾越一切險阻,足以使人信賴,這里看似寫馬,實是寫人,房兵曹和胡馬,就像一對忠實的朋友。房兵曹因為駿馬而能毫無后顧之憂地上場殺敵,胡馬也因為有房兵曹這個知己才能“所向無空闊”“萬里可橫行”。所以,這里的“托死生”,也指胡馬可將生死托付于如房兵曹般久歷戰陣的英雄,毫無顧忌地所向披靡,縱橫馳騁,表達了馬得遇知己而托死生的果敢。詩歌稱贊馬的驍勇騰越之力無可匹敵,即使是萬里崎山險路,也可自由馳騁。這里的“萬里可橫行”,包含著作者無盡的期望和抱負,一語雙關,蘊意深遠。明寫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實是詩人心跡的自我表白。強盛的大唐時代,開疆拓土,激發了民眾的豪情,書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業,封侯萬里。所以,作者所寫的,表面上看似是英勇的駿馬,以及駿馬與主人心有靈犀如知己敢于托生死的關系;實際上也是想以馬自喻,表現自己像馬一樣敢于上陣殺敵,為己建功立業,為國殺敵的這種蓬勃向上的精神。所以,這里的“托死生”,也指像房兵曹、像詩人自己,以及與他們一樣千千萬萬勇敢的將士、俠義的豪杰的將士、百姓,敢于將生死托付于正值盛世的國家和英明的君王,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遠大志向和胸襟。17.(1)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2)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3)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檐”“捫”“膺”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18.①紛至沓來②煥然一新③一脈相承19.奮進新征程,老區換新貌【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語境說紅軍紀念堂游人紛紛到來,可用“紛至沓來”。紛至沓來:形容紛紛到來,連續不斷地到來。第二空,語境說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舊貌換新顏,可用“煥然一新”。煥然一新:指改變陳舊的面貌,呈現出嶄新的樣子。第三空,語境是說讓“紅色基因”繼承下來,可用“一脈相承”。一脈相承: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比喻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系。19.本題考查學生壓縮語段之擬寫新聞標題的能力。第1、2段“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殷殷囑托化作前行動力,革命老區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是說要把老區建設好,革命老區步入發展快車道;第3、4段具體說江西于都和安徽金寨建設后的變化;第5、6段“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是說建設革命老區過程中要奮發不懈,充滿信心。綜上分析,新聞報道主要談及了革命老區的建設過程和建后新面貌,再結合字數要求,所以,該標題可擬寫為“奮進新征程,老區換新貌”。20.C21.①如果放任發炎不管②本質上都是炎癥③炎癥可能就會失控22.如果人體沒有炎癥反應,機體將不能控制感染并修復損傷。【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文中的引號表示特殊含義。A.“友邦人士”表示諷刺和否定。B.“戴車匠”表示特定稱謂。C.“說話”表示特殊含義。D.“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表示引用。故選C。2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句補寫的能力。第一處,要抓住“然而”一詞,意思與“如果沒有炎癥反應”形成語意上的轉折,再結合后句“也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可知此處說有了炎癥而不去管,故填“如果放任發炎不管”。第二處,文段首句引出話題炎癥,此處為舉例,意為從小到大都是炎癥,故填“本質上都是炎癥”。第三處,說體內平衡被打破的結果,結合后面句子“當炎癥失控時……”,可知結果為“炎癥可能就會失控”。22.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兩處語病:一是“人體如果沒有炎癥反應”語序不當,前后句主語不一致,關聯詞放在主語后面,改為“如果人體沒有炎癥反應”;二是“復原損傷”搭配不當,改為“修復損傷”。修改后句子為:如果人體沒有炎癥反應,機體將不能控制感染并修復損傷。23.例文:磨煉成才助復興,不懼泥濘追遠夢親愛同學們,追夢的同路人:大家好!正是旭日東升,正當紅旗招展,在這樣莊嚴的場合發言,我感到非常榮幸;在這洋溢著朝氣的時刻發言,我能感到青春的活力在激蕩。在復興中學學習的日子里,在老師的精心培育下,我們增長了學識,錘煉了心智,既具備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食品廢渣外售協議書
- Brand KPIs for sauces condiments Wingreens Farms in India-外文版培訓課件(2025.2)
- 飲水糾紛調解協議書
- 酒店燙傷免責協議書
- 俱樂部單方解約協議書
- 鋼筋施工合同協議書
- 車輛保險代辦協議書
- 食堂維修安全協議書
- 營口沿海存款協議書
- 項目工人勞務協議書
- (高清版)WST 311-2023 醫院隔離技術標準
- 2024年電梯安裝與維修工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通用版)
- 天耀中華合唱簡譜大劇院版
- 【《我國互聯網企業價值評估現狀與問題探析11000字》(論文)】
- 智慧農業的無人機技術應用
-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消耗量定額
- 北京市2023年中考備考語文專題復習 名著閱讀題(解析)
- 招聘需求分析報告
- 黃太吉融資商業計劃書
- 接警員培訓課件模板
- 三明市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法律知識模擬試卷一附有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