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_第1頁
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_第2頁
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_第3頁
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_第4頁
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口遷移王昭君,名嬙(音強),是西漢元帝時(公元前一世紀中葉)的宮女。南郡秭歸(今湖北省秭歸縣)人,以“良家子”被選入宮。她因出塞遠嫁至漠北的匈奴,為匈奴呼韓邪單于(音蟬余,匈奴語最高首領的意思;邪音耶)稽侯珊之閼氏(音煙支,匈奴語妻的意思);對進一步發展和鞏固漢與匈奴兩族之間的團結友好關系作出了貢獻,而名垂史冊,留芳千古。因此,“昭君出塞”便成為我國歷史上民族團結和各族共同發展的一段佳話。王昭君為何要遠離故土遷移匈奴?人口的空間變化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設情境創1、籍貫四川的小明考上了清華大學,來北京讀書。2、邁克(美籍)到中國留學,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鐘,定居北京。3、山東的老李慕名來北京安貞醫院求醫。4、小吳隨旅游團來北京七日游。主學習自閱讀教材P8-9,思考以下問題:一、人口遷移

1、概念

2、分類:特點方向

3、人口遷移的影響題歸納問

一、人口遷移

1、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2、人口遷移按照是否跨越國界可分人口自然增減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國際人口遷移設情境創1、籍貫四川的小明考上了清華大學,來北京讀書。2、邁克(美籍)到中國留學,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鐘,定居北京。3、山東的老李慕名來北京安貞醫院求醫。4、小吳隨旅游團來北京七日游。遷移特點遷出地區遷入地區遷移原因影響二戰前

舊大陸新大陸歐洲的

__擴張、新大陸的開發開發了

、傳播了

文明,也改變了

的空間分布。二戰后人口從

國家流向

國家;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

遷入地區經濟發展快,

的開采。調整了勞動力空間分布不均的狀況集團性、大批的移民殖民主義新大陸工業人種發展中發達非洲、拉丁美洲西歐北美西亞北非石油1949年以來我國國內人口遷移的主要流向P9讀圖思考題主要由中部、西部遷往東部沿海的省區和城市,以及工礦區。從東部沿海省區向東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流向描述我國不同時期的國內人口遷移

歷史時遷移原因遷移特點主要流向舊中國1949--80年代80年代以來農業經濟脆弱、戰爭、自然災害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和戶籍管理制度

國家改革開放政策

大批有計劃有組織規模小頻率低流量增大遷往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東部遷往西北和東北①中西部遷往東部沿海城市和工礦區②由農村遷往城市遷出地:①緩解人口的壓力;②但也造成人才流失遷入地:①解決了勞動力不足;③但也帶來交通擁擠、居住因難、治安混亂等問題。②加速城市化進程;調節人口空間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距甲地區乙地區我國人口遷移的意義:作探究合學生分組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讀“美國的人口遷移”完成P11

活動題。

美國的人口遷移時期遷移的原因遷移流向19世紀中期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20世紀70年代以來南北戰爭工業化和城市化農業危機、自然災害東北部老工業區環境惡化;西部、南部為“陽光地帶”城市環境改善和老工業區經濟重建西移鄉村城市南部東北部向老工業區和城市回流西部北部西部南部1、大慶、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術人員和家屬遷入2、80年代以來我國中西部人口大量遷向東南沿海城市3、90年代后期我國向東部遷移人口增多4、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歐洲白人大量移向美洲5、南宋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6、2001年阿富汗大量難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國7、撒哈拉沙漠邊緣地區人口分別向南北遷移8、“三峽”移民(大型工程建設)(美國反恐戰爭)(戰亂、首都變遷)(沙漠化加劇)(掠奪資源占用土地)(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政策優惠)(礦產資源開發)分析:下列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題歸納問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2、經濟因素:3、社會因素:氣候土壤資源災害經濟發展交通大型建設項目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戰爭宗教信仰堂小結課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一、人口遷移

1、概念

2、分類

3、人口遷移的影響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饋練習反1.19世紀以前,國際人口遷移的總特點

A.從新大陸移向舊大陸

B.以集團性、大批的移民為主

C.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

D.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工人增多2、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科威特外來人口已超過了本國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A.本國人口稀少,缺少勞動力

B.經濟發展水平高,能夠提供較多的工作機會

C.石油收人大增,經濟發展快,吸引大批外籍工人

D.人口老化現象嚴重,需青壯年勞動從事臟累工作3、關于中國人口遷移的敘述,正確的是

A.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口遷移主要是自發的

B.歷史上人口遷移是由自然災害引起的

C.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人口遷移頻率高,規模大

D.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是由農村到城市饋練習反4、新中國成立后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人口遷移的特點是

A.規模小、頻率高B.規模小、頻率低

C.規模大、頻率高D.規模大、頻率低5、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大批學生到歐美留學,與民工潮涌向東南沿海的大城市,兩者的共同之處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發的性質

B.交通和通信的發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C.地區自然條件相差很大,環境質量不同是決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職業更好的發展,謀求更好的生活水平6、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一直是人口遷人地區(或國家)的是

A.西歐B.拉美C.澳大利亞D.西亞7、下列人口空間移動屬于人口遷移的是

A.九江人用一天時間去廣州購物

B.有兩處或多處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間流動

C.日本人去美國定居

D.中國人去歐洲旅游饋練習反

讀“人口遷移示意圖,回答8-9題。8、若此圖表示二戰后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則該圖可能表示

A.從北美遷往拉美B.從亞洲遷往拉美

C.從非洲遷往西亞D.從歐洲遷往非洲9、若該圖表示近年來我國民工流動的主要方向,則該圖表示的可能是

A.從湖南流往廣東B.從河北流往山東

C.從新疆流往內地D.從湖北流往重慶饋練習反10、1979年深圳人口約2萬,到1999年深圳常住人口達到167萬,深圳能夠吸引全國各地大量人口遷人的最主要原因是

A.設立經濟特區,經濟迅速發展

B.礦產資源的開發,工礦業迅速發展C.毗鄰香港特區,地區位置優越D.氣候溫暖濕潤,自然環境優越

11、我國“十一黃金周”,大批國內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溝,這種現象屬于

A.國際人口遷移B.國內人口遷移

C.省際人口遷移D.人口流動饋練習反12、讀人口移動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如果A、B、C分別表示一個國家內的三個不同地區,則ClA2、Al

Bl

表示

人口遷移;如果A、B、C分別表示三個相鄰的國家,則由C1A2、Al

Bl

表示

人口遷移。

(2)同一地區A或C內,人口由ClC2、A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