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下兒童攻擊行為的個案介入_第1頁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下兒童攻擊行為的個案介入_第2頁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下兒童攻擊行為的個案介入_第3頁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下兒童攻擊行為的個案介入_第4頁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下兒童攻擊行為的個案介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5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下兒童攻擊行為的個案介入c為服務對象,采用訪談法、觀察法、個案研究法等方法探索案主的攻擊性行為,并從生理、心理、社會等維度分析案主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運用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對展開實務研究,評估其改變兒童攻擊行為的有效性。在個案實務基礎上總結分析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介入兒童攻擊行為的利弊,并提出改進方案。關鍵詞:攻擊性行為;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個案工作ACaseStudyofChildren'sAssaultBehaviorunderPsycho-socialAbstract:thisstudytakesthefourthgradeprimaryschoolcastheserviceobject,usestheinterviewmethod,theobservationmethod,thecasestudymethodandsoontoexplorethevictim'saggressivebehavior,andanalyzesthecauseofthevictim'saggressivebehaviorfromthe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andsocialdimensions.Onthebasisofcasepractice,thispapersummarizesandanalyzes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psycho-socialinterventioninchildren'saggressivebehavior,andputsforwardsomeimprovementplans.目錄誠信承諾書2中文摘要3Abstract4致謝5目錄6研究背景與意義8研究背景8研究意義8理論意義8現實意義8研究方法8文獻研究法8觀察法8個案研究法9核心概念與理論9核心概念界定9攻擊994.文獻綜述104.1國內研究綜述10對于兒童攻擊性行為表現的研究10對于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原因與影響因素的研究10個案工作介入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研究現狀11國外研究綜述124.2.1124.2.2對于兒童攻擊性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124.2.313現有研究述評134.3.1研究視角單一,以心理學及教育學方向為主134.3.2.研究內容宏觀,對于實務干預的研究較少135.14研究階段14案主基本情況14診斷階段14緣由診斷14動態診斷14分類診斷14治療階段15直接治療階段16間接治療階段18鞏固發展階段19評估與反思19過程評估反思19結果評估反思196.20尾注21參考文獻221.1研究背景兒童時期是人的一生發展的初級階段,心智發展尚未成熟,與成人的思維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情緒控制力較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兒童期就被認定為有攻擊行為。也就是說,從小攻擊性作為當前的對兒童的攻擊行為進行介入,為服務對象提供干預服務,希望幫助其矯正攻擊行為,健全人格,健康成長。1.2研究意義1.2.1理論意義攻擊行為進行介入研究,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該領域的研究成果,也為未來該領域的實證研究提供理論依據。1.2.2現實意義類似案例提供參考。2.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究,兒童攻擊行為的研究,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實務運用等,進行歸納總結,為研究提供思路。觀察法c的行為觀察,歸納總結出行為表現的特點,以此分析出現攻擊行為的原因及選擇出適用的介入方法。介入中途也可通過觀察法,判斷介入的方法是否合理以便及時做出調整。介入結束后,可通過觀察法對介入的效果進行評估。個案研究法c的攻擊行為進行個案研究,搜集相關信息,并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探索其攻擊行為發生的原因,并制定出相應的干預方案,運用心理社會治療模式進行介入,幫助案主解決問題,矯正其攻擊行為。3.核心概念界定攻擊。因此,從攻擊行為的青少年兒童的攻擊行,嚴重的影響了青少年兒童的良好成長的過程。來說影響是非常之大的。目的,滿足自己的需求,對別人所做的一些攻擊或破壞性行為,包括言語辱罵、吵架打架等行為。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心理社會治療模式是社會工作案例得治療方法中的其中之一。最早可在里士滿(MaryRichmond)所寫的《社會診斷》中可以體現出,他注重的是人與環境的雙方面的觀點。美國大學史密斯學院中的漢金斯在1930年里首次使用了“心理社會”的概念。1937年,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的漢密爾頓(GordonHamilton),首次系統說明了該學派的有關理論。1960年霍利斯(Hollis)依據心理分析理論推出的心理社會治療個案工作,出版了《個案工作:心理社會治療》一書,并將其發揚,成為了該流派代表性的著作。將其分為四個基本的假設,一是對人性的假設,心理社會治療模式認為個體的發展在生活處境中受到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因素的影響,而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求助者在青少年時期沒有被滿足的欲望和需求或是霍利斯將其治療方法分為直接治療行為達到理想的效果。4.文獻綜述少,對攻擊性行為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理論層面,從兒童的行為表面出發展開研究,實際干預介入的研究較少。4.1國內研究綜述4.1.1對于兒童攻擊性行為表現的研究低于男生,在語言攻擊比例方面男生和女生不相上下。4.1.2對于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原因與影響因素的研究關于兒童攻擊性行為發生的原因上,學者們從兒童自身、家庭及社會等不同層面分析了兒童攻擊性行為。4.1.2.1兒童自身因素的影響研究王勇等人在《幼兒自的發生有著直接聯系。衡書鵬等人在感也與攻擊性行為的發生有著密切聯系。陳晨等人在《父母教養方式對初中生攻擊性行為的的影響:越軌同伴交往和自我控、消極的家教方式會使兒童感到不舒服,從而引起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發生童全桿,進而導致攻擊性行為的發生。情緒,從而引發攻擊性行為。4.1.3個案工作介入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研究現狀個案工作介入兒童攻擊性為的優勢研究H小學兒童攻擊行為研究》中通過對h小學三名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小學生采用個案工作的方交能力較差,采取個案工作的方式可以以個別化的方式對癥下藥,有效幫助案主改善以上問題。不同個案工作模式的探索研究目前針對兒童攻擊性的個案實踐多從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和理性情緒治療模式展開。因素影響兒童攻擊性行為的觀點,、社會等多個角度對兒童攻擊性行為進行分析,證明了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對于減少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優越性。情緒療法介入流動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實務研究——以某個案輔導為例》中通過理性情緒療法給案主提供了矯正服生校園欺凌行為的小組工作研究》中表明通過理性情緒療法對有欺凌行為的兒童進行干預,能夠消除其非理性因素,樹立正確認知。國外研究綜述國外關于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研究起步較早,早期集中于探索兒童攻擊性行為的表現??傮w上,兒童攻擊行為包括身體攻擊和言語攻擊。學者anjanamadan在《Theeffectsofmediaviolenceonanxietyinlateadolescence.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指出兒童的攻擊性行為的表現主要有:打,咬,踢,大聲吼,搶東西,罵人等。學者pattersonj也在《engagingparentsineducation:lessonsfromfiveparentalinformationresourcecentersinnovationsineducation》中將兒童攻擊性行為表現分為肢體侵害,言語侵害,侵害他人權利,間接侵害他人心靈等。目前國外研究多集中于研究攻擊性行為的表現差異性上。如有學者發現兒童攻擊性為存在性別差異,Rutter等學者指出女童常常傾向于使用言語攻擊,而男童則較多地使用身體上的直接攻擊。也有研究發現不同年齡段的兒童Shantz在他的研究中發現,2-3歲的兒童傾向使用踢打的方式,沖突的原因大多為爭奪物品。到了小學低年級,身體攻擊逐步被言語攻擊取代,如說壞話,嘲諷等。4.2.2對于兒童攻擊性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freud等學者認為兒童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缺乏自我控制力,在遇到一些情況時會本能地采取攻擊性行為。另一方面,Lorber等學者指出認知缺陷可能會導致兒童攻擊性行為。同時,SoyounKim指出自尊水平和攻擊行為密切關聯。擁有較低自尊水平的兒童會更加敏感,進而誘發攻擊行為。阿德勒認為身體存在缺陷的兒童容易產生自卑感進一步引發攻擊性行為。Smokowski研究表明不良的班級環境會誘bandura認為兒童的攻擊行為是通過對成人榜樣攻擊性行為的模仿而習得,并且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論證這一觀點。此外,兒童也會因接觸到社會環境中的不良因素而習得攻擊性行為。比如,hadd等學者通過對暴力游戲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的長期探索,發現經常玩暴力游戲的兒童會經常性的模仿,最終產生攻擊性行為。symonds研究發現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積極的教育方式比消極的教育方式更能夠引導兒童良好的行為。另一方面,父母關系也是影響兒童攻擊性行為的重要因素。Anderson研究發現,父母關系良好的兒童性格比較活潑,而父母經常發生沖突或者離異家庭的兒童性格更加壓抑,更加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4.2.3社會工作介入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研究現狀國外對于社會工作介入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家庭干預層面,托馬斯等學者對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提供了家庭干預服務,結果發現家庭干預的確能夠減少兒童攻擊性行為,但是干預的效果受到干預時長的制約。同1—10歲兒童攻擊性行為,且擁有越多攻擊性行為的兒童,家庭干預的效果越好,改善方面越多。現有研究述評許多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4.3.1研究視角單一,以心理學及教育學方向為主童攻擊性行為的研究還較為匱乏。4.3.2.研究內容宏觀,對于實務干預的研究較少并且大多都采用的是小組工作的方法,而運用專業的個案工作的方法進行實務干預的研究較少,也沒有特別優秀的實務案例。對于實務干預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并沒有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索,糾正案主的認知偏差,優化案主周圍的環境,以此來矯正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幫助其健康成長。5.個案介入過程5.1研究階段5.1.1案主基本情況會違反班級紀律,學習成績不好,不受老師的喜歡。與大多數同學關系不好并且還會和其他同學發生沖突,沖突形式以語言、肢體上的沖突為主。c的時間較少,大多數時間是經婆婆在照顧。婆婆對小c非常溺愛,對小c提出的要求都是盡量滿足。小c父母的脾氣非?;鸨?,遇事沖動,喜歡發脾氣,雙方經常吵架甚至是動手。不僅如此,父親和小c的關系緊張,經婆婆回憶,父親在家中特別喜歡打孩子。診斷階段緣由診斷根據案主婆婆的敘述。案主的父母從案主幼年起就經常吵架,而且每次吵架都會讓案主看見。因此,從小案主c的攻上兩種不健康的教育方式。導致案主隨著年齡的增加,攻擊性行為不僅沒有改善反而增強。動態診斷心理非常受傷,但沒有得到合理的宣泄,就會出現本我被壓抑,超我無法得到發展,從而導致行為偏差。5.2.3分類診斷5.2.3.1生理方面用武力予以回擊,來掩飾他對于自己個頭小的自卑感。5.2.3.2心理方面母的肯定。同時小c的共情能力較差,做出行動前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內心敏感,缺乏自信心。當遭到他人忽視時,可能會采取打人或搶奪他人物品等行為引起他人的注意。5.2.3.3社會方面在學校不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因為小c常常違反班級紀律,影響班級秩序。但同時小c就讀的學校是縣城的c這樣的問題學生不能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改變。因此,小c的攻擊性行為和學校缺乏正確的教育存在一定關系。5.3.1治療目標c父母的協商,明確了以下幾點治療目標:5.3.1.1具體目標造一個溫暖的家庭、學校環境,使得案主感受到關愛;減少甚至消除其攻擊性行為。5.3.1.2中期目標的宣泄,促進超我的發展;增強親子之間的溝通,互動,改善親子關系。5.3.1.3長期目標人”系統的功能失調,幫助案主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增加自信心。5.3.2服務計劃通過前期的觀察和談話,收集到了部分信息,在對其進行問題診斷的基礎上,開始制定相應的方案。本次服務5個階段。前兩個階段主要是收集案主資料并與案主建立好關系,中間兩個階段是治療階段,包括直接治療階段和間接治療階段,最后一個階段是鞏固發展階段,鞏固發展服務的成效,并在實施過程中依據服務進程作出相應的調整。表1兒童攻擊行為介入計劃安排階段主題目標第一階段料1.通過觀察以及訪談的方式了解案主攻擊性行為的具體表現和特點2.收集可利用的資源第二與案主建立階段信任關系與案主面談,聊他感興趣的話題,通過真誠、共情、接納等個案技巧獲取他的信任第三階段情緒改變案主對于攻擊性行為的非理性認知,增加案主的共情能力,進而逐步控制自身的攻擊性行為。2.鼓勵案主多和父母溝通,消除雙方誤解,減少案主攻擊性行為發生的次數(與案主共同打籃球),使其負面情緒得到合理的宣泄,進而減少攻擊性行為。第四階段圍的環境改善親子關系,提供溝通的機會2.學校:通過與老師溝通,改變老師對待案主的態度,對于案主的積極行為給予鼓勵和肯定調整案主的座位,讓他和表現好的同學做同桌,通過榜樣示范法,減少其攻擊性行為第五階段結案對案主已經做出的改變給予表揚和鼓勵。案主鞏固這幾次服務的成效并做好離別準備。治療階段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直接治療是直接針對案主開展的輔導,所用專業技巧包括反映性直接治療技術和非反映性直接治療技術,后者又包括支持、直接影響、探索-描述-宣泄等專業技巧。在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中,直接治療階段性作用。在該個案中,直接治療針對案主小C開展,運用支持、探索-描述-宣泄等C攻擊行為的成因,并對如何控制控制自己的攻擊行為進行多次的探討和訓練。探索攻擊行為的原因C交談,并通過共情、支持、鼓勵小C積極表達自己。小C對自己攻擊行為的解釋為“他們該遭”(重慶話,即活該),認為是如果其他人做錯事讓他不開心,他就會吼罵甚至動手,認為這是在“教育”他們,可見他將這種攻擊性行為視為是合理的行為。。再進一步通過反映性治療技術發現,小C的行為可能也是從小在家中對父親的模仿學習而來的。小C提到父親經c交談,可以發現小c的攻擊性行為是通過模仿父母的暴力行為而習得的。當他惹父親不高興時,父親會對他使用暴力,因此別人惹他不高興時,他也會對對方做出相同的行為。分析攻擊行為的后果,建立正確認知通過無評判接納的表達,案主能夠主動向社會工作者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也表示愿意聽不同意見。隨后,社會工作者和案主重新探討了攻擊性行為給他自己和別人帶來的影響。引導案主類比父親的攻擊性行為對他造成的傷害和他對別人的攻擊性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時,案主開始意識到并反思自身行為的后果。接著,社會工作者告訴案主父親平時對他使用暴力是不對的,以及長大后自己的攻擊性行為會產生的法律后果,并向案主表示后面也會和C討論自己攻擊行為與同學對他的不友善之間的關系,借助于小C對父親的反應讓其理解到二者之間相互關聯。5.4.1.3實施行為訓練,減少攻擊行為C達成共識,決定通過每周一次的籃球訓練來增強情緒控制,實現能量釋放。在打籃球的過程中,案主非常放松,流了很多汗。后面筆者告訴案主以后遇到不開心的時候不要再攻擊別人了,叫上我一塊打籃球,通過打籃球宣泄自己的情緒,為攻擊性行為的沖動找到恰當的出路,案主也欣然接受。5.4.1.4直接治療階段干預效果與評估C的態度和行為都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對于攻擊行為,他從最初認為是應該的、正常的,到認9次減少到服務結束后的1次。小C在學校開始能夠跟個別同學較C完全信任工作者,表達了內心對父母關心的渴望,他希望父母能在除考試成績的其他方面給予他更多的關心,平時能夠抽出一些工作時間陪伴自己,有更多的親子活動。5.4.2間接治療階段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間接治療是指通過改善案主周圍的外部環境從而間接性的對案主產生影響,并幫助案主解決問題。在該個案中,間接治療針對案主小C的家長和老師開展,通過與家長和老師交談,引導其意識到自身不良c的攻擊行為進行多次的探討,并總結出了可行的方法。5.4.2.1進行正確引導,完善家庭支持體系c過上更好的生活,但他們的教育方式過于簡單,最常使用的是非打即罵的暴力方式,首先,工作者引導父親意識到平時自身的暴力教育方式以及父母沖突過程中使c攻擊性行為的策略,并約定好使用代幣制的策略:首先制定一張行為表現卡,里面有100張他喜歡的貼紙。當小c犯錯時,比如故意攻擊他人、搶奪別人東西、故意破壞物品時,就去掉一張貼紙。一周下來,如果貼紙達到60張及以上,就可以滿足小c一個小心愿。如果案主的貼紙沒有達到60張,就不能進行兌換。最后,工作者向父親傳達了小c的孤獨和內心想法,希望今后能多與小c多交流,理解他的感受,并和孩子父親約定每周抽一個下午的時間進行親子活動。5.4.2.2改善教育理念,營造良好學習氛圍c的一些誤會,希望老師能一視同仁。同時和老師約定,采用c破壞學校公共用品或同學物品,就需賠償相應的損失,費用通過他的生活費進c發生攻擊其他同學的行為,除了賠償費用,還必須接受批評并向對方賠禮道歉,取得對方的原諒。反之當出現主動幫助同學或者其他積極行為,老師要適當給予表揚和鼓勵,促進正向行為的繼續保持。通過榜樣示范法,調整案主的座位,讓他和行為良好的同學成為同桌,繼而改變他的不良行為。5.4.2.3間接治療階段干預效果與評估通過間接治療,家長和老師的態度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小c到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并愿意對錯誤的教育方式做出改變,并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陪伴。同時,小c改變了對案主的刻板印象,并表示會改變自身的教育方式,多發現孩子的優點,給予學生更多的積極評價和鼓勵5.4.3鞏固階段睦相處,還收獲了新的朋友。各種問題和挑戰,對未來充滿信心。評估與反思過程評估5.5.2成效評估少。在筆者的幫助下學會了如何采用正確的社交方式與他人相處,提高了自我情緒控制的能力。表2小C攻擊性行為記錄表記錄次序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攻擊性行為總和第一次觀察459第二次觀察347第三次觀察459第一次服務235第二次服務022第三次服務0116.結論與反思個適合青少年兒童成長的環境。尾注〔1〕朱美學.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下兒童攻擊行為的個案介入[D].江西財經大學,2000年.〔2〕劉娟紅.社會工作介入Y小學校園欺凌的實務研究[D].云南大學,2019年.〔3W[D].蘇州大學,2015年.〔4〕王欣欣.個案工作介入兒童攻擊性行為的預防研究[D].遼寧大學,2017年.〔5〕馬軍偉.理性情緒療法介入流動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實務研究——以某個案輔導為例[D].華中科技大學,2017年.〔6〕劉熠暉.個案工作介入武安市H小學兒童攻擊性行為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20年.〔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