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識天氣》學案(5篇)_第1頁
《看云識天氣》學案(5篇)_第2頁
《看云識天氣》學案(5篇)_第3頁
《看云識天氣》學案(5篇)_第4頁
《看云識天氣》學案(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看云識天氣》學案(5篇)《看云識天氣》教案篇一一、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日暈(

2.棉絮(

3.峰巒(

)二、寫出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方法。1.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陵紗。(

)2.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

)3.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4.大小的島嶼擁抱著、偎依著,也靜靜地恍惚進入了夢鄉。(

)三、分類說明。《看云識天氣》一文提到了卷云、卷積云、積雨云、高積云、積云、高層云、卷層云、雨層云等八種云。請寫出晴朗天氣和陰雨雪天氣遇到的分別是哪幾種云?各有什么特點?1.晴朗的天(1)種類:

(2)特點:2.陰雨雪天(1)種類:

(2)特點:四、閱讀文段。(一)天上的云,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1)

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

(2)

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3)

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1.在_____內填上合適的標點符號,然后再說說這個標點符號的作用。(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2.解釋加粗的詞,并從原文找出與之相呼應的句子。(1)姿態萬千:

(2)變化無常:3.用文中的原句概括出這段話的大意,然后指出這段話在全文中的作用。(1)原句:

(2)作用:4.云的特征是什么?5.這段話用了哪些說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6.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a.天上的云姿態萬千,變化無常。b.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c.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d.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烏云密布,大雨傾盆。7.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氣”能否改成“氣候”?為什么?(二)人工降雨①人工消雨,其實就是人工降雨。這次東亞運動會的消雨指揮部已在上海以西的太湖地區30~100千米范圍內劃了3個作業區,攔截由西而來的雨云。如果雨區有可能移到上海地區,只要指揮部一聲令下,3架飛機將隨時可升空,向天空撒干冰,提前1~2小時將這些雨迫降在上海以西地區,使上海原來可能出現的大雨化小,小雨化無。(甲)②干冰是如何催云化雨的呢?原來干冰不是冰,而是由無色的二氧化碳結成的白色雪花狀結晶體,又叫碳酸雪。它只要一暴露在常溫下,就會很快地升華,吸收周圍的熱量,使空氣冷卻。(乙)③云是由水蒸氣組成的。習慣上,根據它的溫度可分為暖云和冷云兩種。④暖云里只有小水珠,溫度在0℃以上。在上升氣流的頂托下,這些水珠不會掉下來,而是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層。如果在暖云中噴撒干冰,它的溫度就會驟降,使水氣達到飽和程度,水珠不斷增大變成了雨滴下來,便形成了人工降雨。(丙)⑤冷云的氣溫可在0℃以下,里面充滿著閃亮的冰晶和水珠,但由于它們又小又輕,在上升氣流頂托下也不會掉下來。如果在冷云中播撒干冰,就會使它變得更冷,冰晶越積越多,越來越大。空氣托不住它,就會往下掉。(丁)1.下面的一句話是從文中摘出來的,在文中已標明(甲)、(乙)、(丙)、(丁)四處應把它放在哪個位置?(

)如果云層下部到地面氣溫低于或接近0℃,就會形成人工降雪,要是高于0℃,冰晶掉下來變成融化水滴,那就是人工降雨了。2.從本文第④、⑤兩段看,暖云和冷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分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暖云中噴撒干冰,為什么會形成人工降雨?(抄文中的語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仔細閱讀,選出對本文結構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5.第(4)段“它的溫度就會驟降”中的“驟降”不能改為“下降”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3~5段使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7.概括本文說明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1.yùn

2.xù

3.luán二、1.比喻

2.引用

3.排比

4.擬人三,1.(1)卷云

卷積云

積云

高積云

(2)輕

2.(1)卷層云高層云

雨層云

積雨云

(2)密低厚四、(一)1.(1)。表示前面是總說,后面是具體描述。(2);表示前后是并列的句子,分別描繪了云的種種形態。(3)……表示云的變化情況還有許許多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2.(1)姿勢與神態千變萬化。“有的像羽毛,……像雄獅,像奔馬……”(2)變化不定。“剛才還是白云朵朵,……大雨傾盆”。

3.(1)天上的云,姿態萬千,變化無常;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2)這段是全文的總說,后面將作具體說明。

4.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5.打比方

舉例子

作比較

6.c7.不能。因為“氣候”一般是指較大地區里較長時間的氣象情況。“天氣”往往是指較小地區和較短時間內大氣中發生的各種氣象變化。從天上掛的云能識別的是一天或數天較短時間內的氣象情況,所以用“天氣”恰當、準確。

(二)1.丁

2.不同點:暖云里只有小水珠,溫度在0℃以上。冷云的氣溫可在0℃以下,里面充滿著閃亮的冰晶和水珠。相同點:由水蒸氣組成的。

3.如果在暖云中噴撒干冰,它的溫度就會驟降,使水氣達到飽和程度,水珠不斷增大變成了雨滴落下來,便形成了人工降雨。4.a

5.干冰使暖云溫度突然下降,所以用“驟降”,而“下降”沒有突然變化的意思。

6.分類別

列數字

7.人工降雨《看云識天氣》導學案篇二導學案第11周

第3課時

科目語文

課題17.《看云識天氣》課型新授

備課時間:.10.14主備人:

審核人________

授課人_________年級七年級班級_________【學習目標】了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速讀課文,能概括課文內容,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學習重難點】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資料準備】1、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食物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一知識。2、說明文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3、說明對象:一看標題;二看首尾總結句;三看反復出現的詞句。(說明對象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5、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作引用、摹狀貌、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等等。(其中前五種常用)6、語言特點——準確、嚴密、簡明、科學。7、常見結構方式:總—分—總;總—分;分—總。【教學過程】復習鞏固回顧《化石吟》的主要內容,檢查背誦情況。預習檢測1.根據拼音寫漢字。①預zhào________

②輕yíng________

③líng________紗④lín________波

⑤崩tā________

⑥點zhuì________2.給加粗的字注音。

①峰巒(

②彌(

)漫

③月暈(

)④霎間(

⑤勻稱(

⑥弧(

)形3.釋義:峰巒: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彌漫:

征兆:出示目標活動設計

自主學習,感知課文內容。1、看云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2、理清文章思路(文章共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說明云是天氣的“招牌”,人們可以看云識天氣。第二部分(2-6)具體介紹云的形態、變化,天上的云彩現象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第1層:(2-5)寫云的形態和天氣的關系。第2層:(6)寫云的光彩和天氣的關系。第三部分(7)說明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當堂小結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層次清晰。首先從總體上指出云和天氣的關系,說明可以看云識天氣。再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文章中運用了分類說明、打比方說明等的方法,由現象到本質有序地展開說明。課堂檢測

1、《看云識天氣》,作者_______,是一篇_______,文章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說明了____________,主要運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

2、閱讀第一段,回答下面問題。(1)理解填空。①文中省略號前一組句子,是緊扣天上的云“________”來說明的,省略號后兩個句子是緊扣天上的云“________”來說明的。②“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的意思是________。這句話所用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2)本文的中心句是

。(3)本段運用了

修辭手法。(4)本段文字在結構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方法?課后練習

完成練習冊“基礎演練”題。板書設計【課后反思】二次備課《看云識天氣》教案篇三【學習目標】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2.理清文章的思路。3.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4.培養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導學重點】1.快速閱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2.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導學難點】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云識天氣的內容和結構層次。知識鏈接: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作引用。2、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①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②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③作比較:把__________和_______加以比較,突出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將_______比作______,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⑦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⑧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嚴密,更有說服力。⑨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⑩作引用: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3、有關云和天氣的諺語,有關云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臨。天上掃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東云長,有雨不過晌。早晨云擋壩,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曬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自主學習】1.學生搜集有關云和天氣的諺語,有關云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2.掌握字詞,掃清閱讀障礙(1)注音:峰巒一霎間點綴綾紗彌漫暈頭轉向月暈崩塌(2)釋義:峰巒:一霎間:預兆:輕盈:彌漫:征兆:崩塌:3.認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A、看云識天氣的最基本的經驗是【合作探究】1、設計一種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2、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3、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4、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云的描摹也細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達標測評,整理學案: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本文是一篇介紹識別天氣的方法的說明文。2、文章運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萬3、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4、能夠激發讀者的想象。5、“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一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6、說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7、“華”的顏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紅8、華環由小變大9、天氣趨向晴好。《看云識天氣》教案篇四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看云識天氣》教學案例分析

寧化縣民族學校

鄧宣盛【案例主題】《看云識天氣》為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四單元第17課,為講讀課文。這是一篇生動的科普讀物,介紹的知識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全篇文章采用了生動說明的形式,很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本案例試圖探索以下幾個問題:1、探索“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培養能力”課堂教學;2、如何走出說明文閱讀教學繁瑣機械的舊有模式,尋求說明閱讀教學的新方法;3.探討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案例背景】《看云識天氣》一文,主要是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讓學生了解農民生產生活中一些經驗總結。本文是介紹說明性文章,為了讓讀者有興趣,寫法生動,運用了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文章很富有文采。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沒必要段段落實,只須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沒有必要按照說明文的知識點(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等)進行教學。據此,這篇課文安排一個教學課時,知識目標、重點、難點教學課時確定為:知識目標:1、了解云與天氣的關系(篩選信息);2、積累一些與天氣相關的諺語、詩詞;能力目標:品味文章生動優美的語言;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生活、了解自然的興趣。教學重點:1、了解云與天氣的關系;2、品味文章生動的語言;教學難點:品味文章生動優美的語言。本案例設計以培養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出發點,由淺入深,由易而難組織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技能訓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了解內容,最終實現提高品味語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獲得整體發展的目的。在教學中,以猜謎活動、拆字游戲引出課題,把學生朗讀、默讀、品味、模仿、游戲合為一體,在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充分感受文本的優美語句,并教學學生品味生動語言的方法,以期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課堂實錄】片段一:導入新課師:我們先來做個謎語游戲——運動會上都有它,請猜一個字。生:[舉手]動。師:同學們認為呢?生:不好。師:再請一個同學說說。生:云師:能不能說說你的根據,好嗎?生:因為,“運”“動”“會”三個字中都有“云”字。師:很好。不知同學們有沒有學習過“云”的英語單詞?生:有,cloud!師:不知同學知不知道“云”字的繁體?請一個同學來寫好嗎?生:把“云”字的繁體“雲”。師:很好!我們能不能從這個字看出點什么呢?生:有“雨”字。生:和天氣有關。生:我覺得天上有云時,可能快要下雨了吧?師:同學們說得都不錯,我們從這個字也可以看出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對云和天氣的關系有了一定的認識,并掌握了一些規律,今天我們來學習的《看云識天氣》,我們來看看云與天氣有什么樣關系……片段二:品味語言學生齊讀第1段后。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這段文字嗎?生:喜歡。師:為什么?生:因為它很好。師:好在哪?生1: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師:還有嗎?生1:沒有了。師:還有補充嗎?生2:還有一些詞語用得很好。師:你能不能說說哪個詞語用得好?生2:“招牌”這個詞用得好。因為形象的寫出了云與天氣的關系。師:說得真好。這段文字有的是使用了某種修辭,有的是使用某種句式,有的是運用了優美的詞語,有的是使用了某種表達方式。小到一個詞語、大到一個句子,可以說這樣的句子很多。請同學們用這樣的形式來說:“我喜歡這……個句子,因為……”來表示你對本段語言的評價。如:我喜歡“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因為它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地顯示了天氣的天化無常。學生動手寫句子,教師巡視。學生舉手發言。生1:我選擇“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我喜歡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招牌”生動地寫出了云和天氣的關系。師:說得不錯,誰再來說說。生2:我選擇“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我喜歡它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天上的云恣萬千,優美可愛。片段三:課堂游戲在找出各種云和云上的光彩這后,教師讓學生以一種云或光彩的身分作自我介紹。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文中描寫云彩的句子;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③對照課文,學生各人自說自講,或在書上作記號,或寫在本子上。④先各自預演,后課堂交流。師:[示例]“嘿!大家好,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大家知道我是誰嗎?”生1:hello,大家好。我常常是扁球狀,排列很勻稱,我中間露出碧藍的天幕,如果你遠遠地看我,我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大家猜一猜我是誰?生:[齊聲]高積云。生2:我常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出現,有時我成一種美麗的光圈,里層是紅色,外層是紫色,我常常是大風雨的征兆。人們也常常議論我說什么:“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你們可知道我是誰——生:[齊聲]暈【案例分析】首先,本案例力圖體現“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培養能力”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學習活動貫穿課堂始終,無論是對文章信息的篩選,還是對語言的品味,都不是由教師直接“灌輸”,而是由學習主體的自主體驗而發現的。教師的作用變為真正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學習活動的促成者,既不將知識和盤托出,也不是簡單地設置學習目標或用命令性的任務去驅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而是努力將一定的教學內容游戲化,用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實踐。教師以教材調動學生,使學生樂學,并將一定的學習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創設合理的情境,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教師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引導、點撥、調控,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圍繞即定的目標展開,通過朗讀、默讀、品味、模仿、游戲,進行快樂的學習,激發學習興趣,產生自行學習的內在動機。其次,本案例中對于說明性文章進行一些探索。說明文的閱讀教學不能等同于地理生物或其他學科,其他學科側重的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規律,而語文課中說明文教學,雖是以科普短文為文本,但教學的側重點應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即通過文本學習語言、培養細致觀察的科學精神,而不是掌握科學知識——這是其他學科的任務,語文課堂不必包辦。毫無疑問,在這短暫一節課中,學生對云與天氣的關系了解肯定是粗淺的,但這已無關緊要,學生可以在日后結合生活實際去認真觀察實踐。舊有的說明文教學常是學習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面面俱到,按部就班,機械繁雜,教者吃力,學者厭煩。本案例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力求刪繁就簡,避熟就新。首先,不求知識點的全面,抓住語言訓練這一重難點,去除細枝末節。對說明性文章的閱讀教學作了一些探索。再次,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避開以往教學中過多的強調修辭和語法知識,不作繁瑣分析,不是用定論的方式傳授,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感情,自己去發現知識。這樣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的結論,而是進行了知識的生成過程,符合“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的發展的過程”的新要求。同時,教師以課文為藍本,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優美生動的語言,讓學生評析、模仿、加工、游戲、創造,雖然稚嫩和粗糙,但卻是學生對文本真實的體驗和對話,并在對話中經歷類似于科學發現的某些思考、分析、概括的過程。實踐證明,這樣的語言訓練,是有效的,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最后,但不足這處也是明顯的:(1)教師在時間的控制上,不盡合理,顯得前松后緊,結課甚至有些倉促。(2)由于農村中學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制作的課件無法應用到教學中來,使得課堂不夠流暢。(3)對于學生的發言,缺少適當的激勵性評價。詩云: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語文教學活動亦應如此。《看云識天氣》教案篇五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積累“峰巒、預兆、輕盈、均勻、崩塌、彌漫、征兆、一霎間、千姿萬態、變化無常”等詞語2、反復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于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能力目標1、復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手法,積累文中比喻,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2、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3、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德育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教學重點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教學難點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云識天氣的內容和結構層次●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示范朗讀磁帶。●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教學要點]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分析、理解選取說明角度安排說明順序的寫法,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第一課時[教學步驟]一、導語設計設計: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陰晴風雨的變幻真的是無常難測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又是靠什么識別天氣變化的呢?(學生回答:看云),的確,云就像天氣的“招牌”,“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這些諺語,就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看云識天氣的經驗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文《看云識天氣》,它將告訴我們如何解讀這大自然的文字,天氣的“招牌”——飄浮的云彩(板書文題)二、整體感知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標注各自然段的序號,劃出疑難字詞,并結合注釋和字詞典疏解投影顯示:(1)注音:峰巒(luán)一霎(shà)間點綴(zhuì綾紗(líng)彌漫(mí)暈(yūn)頭轉向月暈(yùn)崩塌(bēngtā)(2)釋義:峰巒:山峰和山巒巒,小而尖的山,或連綿的山一霎間: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預兆:事情顯露出來的跡象輕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彌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征兆:即將出現的跡象崩塌:崩裂而倒塌2、學生自由誦讀,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切合文題揭示云和天氣關系的語詞是什么?它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招牌”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準確而形象地說明看云和識天氣的關系)(2)有關云和天氣的關系,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的,找出標出說明角度變化的語句學生回答,教師明確:(文章從云的形態、云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第6段的中心句“我們還可以根據云上的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3)文中第2段看云識天氣的經驗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態和天氣關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說明了什么?后面的三個語段與它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往往”“常常”這兩個詞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這樣,排除了特殊情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綱”第3段對應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為“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第4、5段對應第2段中的“厚密”“陰雨風雪”,云層分為“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4)相形課文主體部分對云和天氣關系的具體細致的介紹,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的比喻的運用,試具體分析其作用學生回答,教師明確:(第1段用一連串的比喻把云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充分激發了讀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說明云的“姿態萬千”:有的“像羽毛”,說明它輕飄,有的“像魚鱗”,說明它排列整齊;有的“像羊群”,狀其形態,有的“像一張大棉絮”,狀其質感;“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狀其勢,這一系列恰當的比喻,鮮明而具體,形象而生動,給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詞比喻貼切,耐人尋味。總之,比喻的運用不僅使要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發人們閱讀的興趣(5)以簡表的形式歸結課文的行文思路學生回答,教師明確:總說分說總說3、品讀全文,體會課文層次清晰的特點第二課時三、具體研討第3~6段1、學生精讀,揣摩語言的生動形象2、投影顯示薄云圖片,請學生結合課文的細致描繪,仔細觀察云的形態變化,展開豐富的聯想,說出更有創意的理解思考:(1)語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過分類別的方法表現出來的,請以簡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態變化、特征以及預示的天氣變化等情形對比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分類說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別,一類一類加以說明的方法。這種分類說明不僅能夠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說得更明白,而且會使說明的條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為四種,一一介紹,有條不紊它們既有自己的特點又有共同點列表如下:晴天云簡表云名云的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征兆卷云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積云像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無雨雪積云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兩千米左右較薄陽光溫和高積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勻稱兩千米左右較薄天晴(2)第3段采用了從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那么現象是什么?本質又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說明云的形態是現象,說明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是本質)(3)第3段文字的語言,既有平實說明,又有生動說明,各舉出一個例子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平實說明:卷云和卷積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3、記敘文中,比喻是一種修辭方法;說明文中,運用比喻來說明事物,叫做比喻說明法,一般簡稱為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造句:(1)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學生回答,教師示例:(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像駝峰,像閘門,像臥佛、像長蛇,……)(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學生回答,教師示例:(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綢,像長虹,……)4、第4、5、6段的寫作思路與第3段相同,請學生仿照對第3段的分析以圖表的形式標示這三段的內容要點。5、積累文中的有關諺語,了解識別天氣變化的常識文中出現的諺語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教師適當補充,并做些解釋,如:(1)“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2)“云往東,車馬通;云往南,水漲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曬麥”(3)“早上烏云蓋,無雨也風來”(4)“清早寶塔云,下午雨傾盆”(5)“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6)“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四、課堂練習投影顯示:1、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又十分準確在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體會其表達效果(1)經驗告訴我們……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一定有時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2)出現了高層云,(一定有時往往)在幾個鐘頭內便要下雨或下雪(3)烏云彌漫著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來,(一定有時常常)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4)天氣變化異常復雜,看云識天氣有(相當一定非常)的限度(5)我們還可以根據云上的光彩,(判斷推斷推測)天氣的情況學生回答,教師明確:1、(1)常常(2)往往(3)有時(4)一定(5)推測。(這些詞語或修飾或限制,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下面一段話的句序被打亂了,將理順后的句序寫在后面的方格內①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②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③太陽照到天空,使云層變成紅色,這種云彩叫做霞④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⑤還有一種云彩常出現在清晨或傍晚⑥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⑦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正確句序:學生回答,教師明確:(②①⑥⑤③⑦④)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法或修辭手法(1)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2)最后,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3)華環由小變大,天氣將趨向晴好;華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4)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5)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層,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