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遼寧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東北三省遼寧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東北三省遼寧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東北三省遼寧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東北三省遼寧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東北三省遼寧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隨著汽車、火車、輪船在近代中國的出現,“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憐坐下擠非常”這樣的竹枝詞也開始流行起來,這主要反映了A.人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接受B.新式交通工具并沒有改善人們的出行狀況C.人們對新式交通工具的贊同與認可D.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沖擊了傳統的倫理道德2.孟子倡導“養浩然之氣”,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標準。這表明孟子A.系統闡發了儒學思想 B.發展了“仁”的思想C.認同社會等級,主張寡欲 D.重視社會教化和道德構建3.漢代,蜀地百姓“帥導群妾,咸循蠶蔟。分繭理絲,女工是敕。”在齊地,平民“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這反映出當時A.家庭絲織業生產盛行 B.生產具有標準化的特征C.絲織業地域分工形成 D.絲織業商品化趨勢明顯4.良渚文化是距今約5000年的長江流域文明。它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有明顯的社會分化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古城以宮殿區為中心向外輻射。它把中華文明起源前推到與古埃及等文明約同的時間。良渚文化A.形成了南北作物差異的格局 B.確立了中央集權的社會體系C.豐富了中華早期文明的內涵 D.說明了世界文明具有同源性5.據文獻記載,遠古時期天地相通、民神雜糅,人人皆可通過占卜祭祀溝通天神。五帝之一的顓頊“絕地天通”,把溝通神靈、祭祀天地的特權統歸于專職巫師,其他人不能參與。這一變化A.推動了早期國家的形成 B.成為了階級分化的源頭C.導致了神權王權的分離 D.促成了專制統治的建立6.如表為雅典城邦法規在公民權問題上的改變,其目的在于A.限制婚姻自由 B.打破社會的傳統秩序C.緩和社會矛盾 D.維護城邦的整體利益7.陳旭麓指出:雖然新政產生于自上而下的過程,但160萬新式學生的出現和眾多八股士類的淘汰則直接和間接地牽動了整個社會。新政造就了他們,但他們又超出了新政劃定的界限。這表明新政()A.開啟了中國教育近代化 B.掀起了近代思想啟蒙C.形成了實業救國的高潮 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8.有學者指出,在古代雅典,“個人實際上不受保護,并且任由集體擺布。……因為它不允許一個公民比其他公民更優秀,在這種制度下,個人的地位總是危在旦夕,一夜之間可能從最高自由墮入苛酷的奴隸狀態”。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古代雅典A.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義精神B.公民個體利益服從于城邦利益C.進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嘗試D.公民參政議政范圍不斷擴大9.2018年10月10日,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羅伯托·阿澤維多表示,如果中美爆發全面貿易戰,可能將導致全球貿易額下降17.5%,使全球經濟損失1.9%。澳大利亞和日本也呼吁中國和美國要利用現有規則解決它們在貿易和政治問題上的分歧,不要引發新的“冷戰”。這說明當今A.世貿組織喪失了調節國際貿易的職能B.反全球化的浪潮日益高漲C.大國戰略博弈引發國際社會重大關切D.國際經濟新秩序無從建立10.盧梭認為“自從人類察覺到一個人據有兩個人食糧的好處的時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貧困伴隨著農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長”。這段話表明盧梭認識到A.財產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B.專制統治致使人民貧困和遭受奴役C.爭奪食物是人類沖突的重要原因D.奴役和貧困是伴隨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現象11.在價值上,每年賣給外國人的貨物,必須比我們消費他們的多。……我們在貿易上遵循著這種慣例去做,就穩穩地可以保證我們的王國每年一定會增多20萬鎊財富,并且一定是大部分以現金的形態帶回祖國。——(英)托馬斯?孟(1571-1641)《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以下對當時英國歷史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民族國家利益至上 B.重商主義積累資本 C.對外貿易保持逆差 D.鼓勵出口擴大市場12.馬克思認為“現代英國的一派出色的小說家,以他們那明白曉暢和令人感動的描寫,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會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論家和道德家合起來所做的還多;他們描寫了資產階級的各個階層”。與材料所述相關的作品是A.《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B.《西風頌》C.《大衛·科波非爾》 D.《蘋果車》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閱讀有關美國政體及評價的材料:二十七部首,分東西兩路,而公舉一大酋總攝之……議事聽訟,選官聚賢,皆自下始。眾可可之,眾否否之……三占之二,舍獨洵同,即在下預議之人,亦先由公舉,可不謂周乎!——(1842年)魏源《海國圖志》以前曾被(法國)君主體制視作奇聞的美國各項創制,應當成為共和政體的法國的學習對象……美國社會呈現的畫面覆有一層民主的外罩,透過這層外罩隨時可以看到貴族制度的遺痕。——(1848年)法國史學家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1)根據上述材料,分別指出兩人言論的背景,并概括其觀點。(2)結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對兩人的觀點做出簡要的評價。14.(20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初與邊境各民族發生戰爭時,通常派遣大將充任某道行軍大總管,統率調自各地的戰士遠征,戰爭結束后,往往留兵屯守要地成為軍鎮,行軍大總管隨即撤銷。隨著軍事形勢的發展,為了避免遠道征調,明確防御責任,在較大地區有統一指揮,臨時性統率遠征的行軍大總管逐漸演變為大軍區的常任最高長官。大致在開元中,所有軍事長官一律稱為節度使。天寶來年共有十個節度使,亦即十大軍區。每一節度使有若干軍、鎮、城,配備定額兵士,發生戰爭時,各節度諸軍或聯合相鄰諸軍就足以防御來侵之敵,不需要中央臨時調發軍力。“邊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邊兵強盛,節度使權重鞏固了邊防,保證了內地的農業生產。但外重內輕的形勢既已形成,最終導致安史之亂。——摘編自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唐代大軍區制形成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簡要評價唐代的大軍區制度。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由“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憐坐下擠非常”可知新式交通工具上男女混坐,沖擊了傳統男女有別的倫理綱常,故選D項;材料并非凸顯人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接受,排除A項;新市交通工具改善了人們的出行狀況,B項說法有誤,排除;人們對新式交通工具的贊同和認可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C項。2、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孟子倡導“養浩然之氣”是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同時注重道德的教化,D項符合題意;從材料中不能得出“系統”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到“仁”,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孟子對社會等級的認同,“寡欲”的信息也沒有涉及到,排除C項。3、A【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百姓”“平民”“分繭理絲”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業領域絲織業生產盛行,故答案為A項;材料沒有反映出標準化特征,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絲織業的地域分工,排除C項;材料沒有說明這種生產是面向市場,看不出商品化趨勢明顯,排除D項。4、C【解析】

材料里良渚文化的諸多信息說明其是比較成熟的文明形態,時間比較早,豐富了早期中華文明的內容和特征,這也說明中華文明起源在世界范圍內都比較早,但并不能說明世界早期文明源頭一致,故選C,排除D;南稻北粟的作物格局是從中國早期整體生產格局而言,只材料本身并不能體現,排除A;良渚文化時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權,排除B。故選C。5、A【解析】

由“人人皆可通過占卜祭祀溝通天神”到“溝通神靈、祭祀天地的特權統歸于專職巫師”可知,貴族壟斷神權推動了早期國家的形成,A項正確;階級分化的源頭是生產力的發展,不是神權和祭祀的出現,B項錯誤;材料中的現象促使王權與神權的結合而非分離,C項錯誤;少數人控制神權的遠古時期并未建立起專制統治,D項錯誤。6、D【解析】

據材料“只有父母雙方都是公民的人才擁有公民權”“私生子……不應擁有公民權”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通過對公民權的規定限制雅典公民的規模,其最終目的是為維護城邦的整體利益,故D選項正確;材料內容與婚姻自由無關,故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了雅典公民權的規定,沒有體現對傳統秩序的打破,故B選項錯誤;緩和社會矛盾不是目的,故C選項錯誤。7、D【解析】

從材料中的“新政造就了他們,但他們又超出了新政劃定的界限”等信息來看,清末新政的本意是維護專制統治,但客觀上推動新的社會力量的形成,并加劇了社會矛盾,從而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故答案為D項。中國教育近代化由洋務運動開啟,排除A項;維新變法掀起了近代思想啟蒙,排除B項;實業救國是在辛亥革命后發展到高潮,排除C項。【點睛】清末新政由于改革政策的“支離、拖沓”和一些官員的“敷衍”,沒有取得太大進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也為辛亥革命的興起提供了準備條件。特別是清末新政中辦學和留學熱潮的出現,產生了眾多的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階層,這是民主革命的群眾基礎。8、B【解析】

依據材料中“個人實際上不受保護,并且任由集體擺布。”、“個人的地位總是危在旦夕”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古代雅典民主的實質是,民主制度就是一種進行集體決策的統治體系。這就意味著社會不允許給獨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許個人得到保護,它完全吞沒了個人。其主要依據是古代雅典公民個體利益服從于城邦利益,少數服從多數,因此B選項正確。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義精神、進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嘗試和公民參政議政范圍不斷擴大都不能說明古代雅典犧牲個人利益,推崇公民集體利益至上,其他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9、C【解析】

中美貿易戰引起國際組織和部分國家的關注和擔心,這說明大國戰略博弈引發了國際社會重大關切,故C項正確;材料和世貿組織的職能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出反全球化的意思,故B項錯誤;國際經濟新秩序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共同要求,材料未體現出能否建立,故D項錯誤。10、A【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個具有兩個人糧食的好處的時候起,平等就消失”是解題的關鍵信息,說明了盧梭認為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的思想觀點,A符合題意。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啟蒙運動?盧梭的思想主張【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11、C【解析】從材料“每年賣給外國人的貨物,必須比我們消費他們的多”看出,他強調出口,減少進口,對外貿易保持順差,C錯誤,符合題意,故選C;根據“就穩穩地可以保證我們的王國每年一定會增多20萬鎊財富”可知,托馬斯?孟強調民族國家利益至上,A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強調出口,減少進口,鼓勵出口擴大市場,這是重商主義思想的表現,BD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12、C【解析】

材料信息“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會的真理……他們描寫了資產階級的各個階層”體現的是現實主義文學色彩。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狄更斯的代表作《大衛?科波非爾》符合題意,故C正確;《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西風頌》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作品,故AB錯誤;《蘋果車》完成于1928年,此時馬克思已經去世,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背景:前者鴉片戰爭后,以魏源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階層主張“師夷長技”,向國人介紹西方的地理、政治。后者是在法國大革命后,法蘭西政局動蕩,民主與專制激烈斗爭。觀點:魏源提出十九世紀中期傳統夷夏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托克維爾認為19世紀中葉,對美國民主既要有批判也要有借鑒。(2)評價:①魏源了解到美國的聯邦制、總統制、人民主權等美國民主政治的零星狀況。②使用中國傳統的政治觀念(周政)進行主觀理解。③體現了對美國政體的肯定。④沖擊了傳統的夷夏觀念。⑤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潮流。①托克維爾從美國民主政治出發。②對法國現實政治進行了批判。③認識到美國共和制應是法國的學習對象。④但也批判了美國民主中的貴族政治的痕跡。⑤表達了貴族制度必然衰落和民主平等勢不可擋的主觀愿望。【解析】

(1)背景:根據“(1842年)魏源《海國圖志》”,結合所學,可從鴉片戰爭后,以魏源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階層主張“師夷長技”分析回答。根據“1848年”“以前曾被(法國)君主體制視作奇聞的美國各項創制,應當成為共和政體的法國的學習對象”,可從在法國大革命后,法蘭西政局動蕩,民主與專制激烈斗爭分析回答。觀點:根據“眾可可之,眾否否之……即在下預議之人,亦先由公舉,可不謂周乎!”得出魏源提出十九世紀中期傳統夷夏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根據“美國社會呈現的畫面覆有一層民主的外罩,透過這層外罩隨時可以看到貴族制度的遺痕”得出托克維爾認為19世紀中葉,對美國民主既要有批判也要有借鑒。(2)評價:根據“眾可可之,眾否否之……即在下預議之人,亦先由公舉,可不謂周乎!”,可從魏源介紹了美國民主政治的零星狀況,體現了對美國政體的肯定,沖擊了傳統的夷夏觀念,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潮流等分析評價。根據“美國社會呈現的畫面覆有一層民主的外罩,透過這層外罩隨時可以看到貴族制度的遺痕”,可從托克維爾認識到美國共和制應是法國的學習對象,也批判了美國民主中的貴族政治的痕跡,表達了民主平等的主觀愿望等角度進行評價。14、(1)背景: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威脅;避免遠道征調,明確防御責任,協調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