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斷句(一)課后習題_第1頁
文言文斷句(一)課后習題_第2頁
文言文斷句(一)課后習題_第3頁
文言文斷句(一)課后習題_第4頁
文言文斷句(一)課后習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斷句(一)課后習題

1、李郃字孟節,漢中南鄭人也。父頡,以儒學稱,官至博士。郃襲父業,游太學,

通五經。善《河》《洛》風星,外質樸,人莫之識??h召署幕門候吏。和帝即位,

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使者二人當到益部,投郃候舍。時夏

夕露坐,郃因仰觀,問曰:“二君發京師時,寧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驚相視

曰:“不聞也?!眴柡我灾?。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漢中太守,郃猶為吏,太守奇其隱德,召署戶曹史。時大將軍

竇憲納妻,天下郡國皆有禮慶,郡亦遣使。郃進諫曰:“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禮德

而專權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與交通?!疤毓糖仓A不

能止,請求自行,

(節選自《后漢書?李郃傳》)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禮德/而專權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

室/勿與交通

B.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禮德而專權/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

/勿與交通

C.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禮德/而專權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

室勿與交通

D.竇將軍椒房之親/不修禮德而專權/驕恣危亡之禍可翹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

室勿與交通

解析:Ao“之親”的“之”是助詞,不能處于句首,排除B項和C項;“王室勿

與交通”不合語境要表達的意思,應為“愿明府一心王室,勿與交通”,排除C項

和D項。

2、其所為亭者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以為不教民萌

種而導之飲。(選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

下列選項中對文中該文段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所為/亭者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以為

不教民萌種/而導之飲

B.其所為亭者/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以為

不教民萌種/而導之飲

C.其所為亭者/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以為

不教/民萌種而導之飲

D.其所為亭者/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以為

不教民萌種/而導之飲

【解析】Bo首先把語句放入文本,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其所為亭者/

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以為不教民萌種/而導之

飲”,這句話的含義是“他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為了超越別人,不是為了斂

名,所以他給亭子命名就不嫌棄不忌諱了。而崔文敏還議論這些,認為是不教育

百姓栽種,卻誘導他們喝酒”,根據上下文分析,“亭”是“為”的賓語,不是

后句的主語,排除A項;“非蓋非斂”“不嫌不忌”結構對稱,據此可排除C

項;比較BD兩項,”崔文敏猶議及之”是完整的主謂賓結構,中間不可斷開,

排除D項。

3、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

恐,使長史欣至咸陽請事。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

其軍趙高使人追之不及。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于中,下無可為者。今

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于死。愿將軍孰計之。”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趙高使人/追

之不及

B.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趙高使人追之

/不及

C.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趙高使人追之

/不及

D.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趙高使人追

之/不及

【解答】B.該題可以根據文意、虛詞和結構判斷。

根據句意斷句?!叭铡笔切揎棥傲羲抉R門”的,要連在一起,排除AD;“趙

高不見”語意完整,“有”應屬于后一句話,在“見”后斷句,排除C,選B

項。這段話翻譯為:司馬欣到了咸陽,被滯留在宮外的司馬門三天,趙高不

接見他,有不信任的意思。長史司馬欣非常害怕,逃回棘原軍中,趙高派人

追趕,沒有追上。

4、每歲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復刈草八月以后修治關塞計

一歲中曾無休暇。

對題中文段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o

A.每歲/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復/刈草八月/以后修

治關塞計一歲/中曾無休暇

B.每歲/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復刈草八月以后/修

治關塞計一歲/中曾無休暇

C.每歲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復刈草/八月以后/修

治關塞/計一歲中曾無休暇

D.每歲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復/刈草八月/以后修

治關塞計一歲/中曾無休暇

【解析】Co首先疏通句子意思“每年從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

才開始耕種,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繕關塞,一年中幾乎沒有閑暇的時間”,

根據意思“每歲自冬徂春”為一個意思完整的句子,不可斷開,所以排除掉A、

B,“七月又復刈草八月以后修治關塞”主要講七八月份該做的事,是對稱的,

所以''七月又復刈”為一句,后面''八月以后修治關塞”可斷可不斷,如果斷,

就在“八月以后”后斷開。所以應選C。

5、有相者扶風人王伯達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后

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

對文中字體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有相者扶風人王伯達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

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

/言敘平生。

B.有相者扶風人王伯達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

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

/言敘乎生。

C.有相者扶風人王伯達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

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

/言敘平生。

D.有相者扶風人王伯達日/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

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

/言敘平生。

【解析】A。聯系斷句的一般規律,由“曰”“雖”“然”“也”等虛詞,要

斷開,故排除BD;“望逾公輔”是完整的陳述句,“后二十余年”表示時間,

要斷開,排除C.故A.正確。

譯文:有看相的扶風人王伯達說:“各位都不如這盧淵,雖然他的官位與實

際不符,但德行聲譽特別高,名望超過宰相。二十多年后,必當掌控關右地

區,希望不要忘了我們。”此次關右之行,看相的已經年過八十,到軍門求

見,與盧淵敘說一生經歷。

6、對以下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先是郡將欲樓居材既具侯命取以為閣辟其門而重之凡學之所宜有無一不備

A.先是/郡將欲樓/居材既具侯/命取以為閣/辟其門而重之/凡學之所宜有/無

一不備

B.先是/郡將欲樓居/材既具侯/命取以為閣/辟其門而重之/凡學之所宜有無/

一不備

C.先是/郡將欲樓居/材既具/侯命取以為閣/辟其門而重之/凡學之所宜有/無

一不備

D.先是/郡將欲樓/居材既具/侯命取以為閣/辟其門而重之/凡學之所/宜有無

/一不備

【解析】Co通讀句子,“郡”是句子的主語,其前斷,“材”是句子的主語,

其前斷,排除AD;“侯”是句子的主語,其前斷,排除B。

譯:在這之前,當涂官署打算蓋新樓房,材料已準備好,王侯下令將這些材

料拿來造藏書閣,開了兩扇門,凡是學校應該有的東西,這里沒有不置辦齊

備的。

故選:Co

7、下列對“居士為學精博尤長于詩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氣輕財收恤姻黨字孤

寡”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居士為學/精博尤長/于詩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氣/輕財收恤/姻黨撫孤寡

B.居士為學精/博尤長于詩/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氣輕財/收恤姻黨/撫孤寡

C.居士為學精博/尤長于詩/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氣輕財/收恤姻黨/撫孤寡

D,居士為學精博/尤長于詩/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氣輕財/收恤姻黨/撫孤寡

【解析】Co本題考查考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疏通大意,

可先找出句中的人名,再找出和人名相關的動詞,據意推斷選項的正誤。

“精博”是一個詞,都陳述的是''為學",所以不能斷開,這就排除AB.“名

士”是一個詞,之間不斷開,這就排除D.所以答案為C.譯文為:居士治學

精心廣博,特別在詩歌方面擅長。他交往的人都是名士。一生崇尚義氣輕視

錢財,收養撫恤姻族人,撫養孤寡之人。

故選:Co

8、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晉原軫①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v

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睓柚υ唬骸拔磮笄厥┒テ鋷?,其為死君

乎?“先軫日:“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

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姜戎.

①原軫,本名先軫。

(選自《左傳?肴殳之戰》)

A.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

B.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

C.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惠也

/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

D.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

【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