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的診斷89202_第1頁
真菌感染的診斷89202_第2頁
真菌感染的診斷89202_第3頁
真菌感染的診斷89202_第4頁
真菌感染的診斷8920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1可編輯課件PPT概述

廣譜抗生素大量使用、導管介入、腫瘤的放療和化療、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的使用等使得真菌感染呈上升趨勢。

2可編輯課件PPT系統性真菌感染相關因素ICU滯留時間較長廣譜抗生素使用既往抗真菌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免疫抑制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骨髓移植實體腫瘤器官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侵入性裝置長期血液透析糖尿病巨細胞病毒相關疾病AIDS創傷燒傷3可編輯課件PPT概述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曲菌和隱球菌;傳統的真菌檢測方法滯后于臨床需求;由于臨床大量使用抗真菌藥物,使感染菌種發生了遷移,而且造成耐藥性上升;臨床醫師應了解當前真菌感染的現狀和耐藥趨勢,掌握抗真菌感染的診治策略,以合理使用抗真菌藥物。危重患者合并機會多,用藥時機晚,有些藥物本身可加重損傷,顯著影響預后4可編輯課件PPT院內常見真菌感染的特點

念珠菌:

占真菌感染的80%

白色念珠菌:46%

光滑念珠菌:19%(頑固性真菌)

熱帶念珠菌:13%(部分耐氟康唑)近平滑念珠菌:11%(部分耐氟康唑)其它:11%克柔念珠菌(耐氟康唑)

葡萄芽念珠菌

5可編輯課件PPT

隱球菌:引發腦膜炎、腦膜腦炎、見于AIDS患者

曲霉菌:一般初期多感染在肺、以后播散至全身。

毛霉菌:侵犯血管造成損害、組織壞死傾向6可編輯課件PPT概述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pulmonaryfungalinfections,IPFI)的發病率明顯上升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實體器官移植的廣泛開展高強度免疫抑制劑和大劑量化療藥物的應用各種導管的體內介入、留置等霧化或機械通氣吸入IPFI也日益成為導致器官移植受者、惡性血液病和惡性腫瘤患者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7可編輯課件PPT概述為了規范我國IPFI的診斷與治療,制訂<<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結合中國國情參照歐美國家的相關診斷與治療指南8可編輯課件PPT定義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pulmonaryfungalinfections,IPFI)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過敏所致的支氣管肺部真菌感染原發性繼發性引起IPFI常見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屬曲霉屬隱球菌屬接合菌(主要指毛霉)肺孢子菌等9可編輯課件PPT診斷標準10可編輯課件PPTIPFI的診斷因素宿主因素臨床特征微生物學檢查組織病理學臨床診斷IPFI時要充分結合宿主因素,除外其他病原體所致的肺部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11可編輯課件PPTIPFI的診斷因素宿主因素臨床特征微生物學檢查組織病理學12可編輯課件PPT宿主因素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計數<0.5×109/L,且持續>10d;體溫>38℃或<36℃,并伴有以下情況之一:①之前60d內出現過持續的中性粒細胞減少(>10d);②之前30d內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③有侵襲性真菌感染病史;④患有艾滋病;⑤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癥狀和體征;⑥持續應用類固醇激素3周以上;⑦有慢性基礎疾病,或外傷、手術后長期住ICU,長期使用機械通氣,體內留置導管,全胃腸外營養和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治療等。13可編輯課件PPTIPFI的診斷因素宿主因素臨床特征微生物學檢查組織病理學14可編輯課件PPT臨床特征主要特征:⑴侵襲性肺曲霉感染的胸部X線和CT影像學特征為:早期出現胸膜下密度增高的結節實變影,數天后病灶周圍可出現暈輪征,約10

15d后肺實變區液化、壞死,出現空腔陰影或新月征;⑵肺孢子菌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學特征為:兩肺出現毛玻璃樣肺間質病變征象,伴有低氧血癥。次要特征:⑴肺部感染的癥狀和體征;(2)影像學出現新的肺部浸潤影;(3)持續發熱96h,經積極的抗菌治療無效。15可編輯課件PPTIPFI的診斷因素宿主因素臨床特征微生物學檢查組織病理學16可編輯課件PPT微生物學檢查合格痰液經直接鏡檢發現菌絲,真菌培養2次陽性(包括曲霉屬、鐮刀霉屬、接合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經直接鏡檢發現菌絲,真菌培養陽性;合格痰液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鏡檢或培養新生隱球菌陽性;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發現肺孢子菌包囊、滋養體或囊內小體;血液標本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簡稱GM)(ELISA)檢測連續2次陽性;血液標本真菌細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G試驗)連續2次陽性;血液、胸液標本隱球菌抗原陽性。

血液標本真菌抗體測定作為疾病動態監測指標有臨床意義,但不能用于早期診斷。血液標本各種真菌PCR測定方法,包括二步法、巢式和實時PCR技術,雖然靈敏度高,但容易污染,其臨床診斷價值有待進一步研究。17可編輯課件PPTIPFI的診斷因素宿主因素臨床特征微生物學檢查組織病理學18可編輯課件PPT組織病理學

活體組織檢查或尸檢證實有真菌侵入性感染19可編輯課件PPT診斷IPFI的三個級別臨床診斷IPFI確診IPFI擬診IPFI20可編輯課件PPT診斷IPFI的三個級別臨床診斷IPFI確診IPFI擬診IPFI21可編輯課件PPT確診IPFI至少符合1項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項主要或2項次要臨床特征下列1項微生物學或組織病理學依據22可編輯課件PPT確診IPFI的微生物學或組織病理學依據霉菌:肺組織標本用組織化學或細胞化學方法檢出菌絲或球形體(非酵母菌的絲狀真菌),并發現伴有相應的肺組織損害。肺組織標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養陽性,但血液中的曲霉菌屬和青霉屬(除外馬尼菲青霉)真菌培養陽性時需結合臨床,要排除標本污染。酵母菌肺組織標本用組織化學或細胞化學方法檢出酵母菌細胞和(或)假菌絲。肺組織標本、胸液或血液酵母菌培養陽性,或經鏡檢發現隱球菌。肺孢子菌肺組織標本染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發現肺孢子菌包囊、滋養體或囊內小體。23可編輯課件PPT診斷IPFI的三個級別臨床診斷IPFI確診IPFI擬診IPFI24可編輯課件PPT臨床診斷IPFI至少符合1項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項主要或2項次要臨床特征1項微生物學檢查依據25可編輯課件PPT診斷IPFI的三個級別臨床診斷IPFI確診IPFI擬診IPFI26可編輯課件PPT擬診IPFI至少符合1項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項主要或2項次要臨床特征27可編輯課件PPT宿主因素臨床特征微生物學組織病理學確診++++臨床診斷+++-擬診++--注:*原發性者可無宿主因素,△肺組織、胸液、血液真菌培養陽性(除外肺孢子菌)診斷IPFI的三個級別28可編輯課件PPT擬診IPFI臨床診斷IPFI確診IPFIIPFI防治策略1.一般預防2.靶向預防3.擬診治療4.臨床診斷治療5.確診治療臨床特征微生物學檢查組織病理學宿主因素IPFI的診治流程29可編輯課件PPT臨床診斷治療擬診治療靶向預防一般預防確診治療IPFI防治策略30可編輯課件PPT念珠菌感染由于廣譜抗生素大量使用、導管介入、腫瘤的放療和化療、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的使用等使得真菌感染呈上升趨勢。

美國調查血液感染的病原體:

1983年,念珠菌為第9位;1995~1998:念珠菌上升為第4位;近年,一些醫院真菌感染占陽性血培養的10%~15%;同時,真菌感染成為艾滋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31可編輯課件PPT念珠菌感染2005年4--6月共分離到真菌189株白念珠菌94株(49.7%)光滑念珠菌57株(30.2%)熱帶念珠菌28株(14.8%)對氟康唑均有高度敏感性白念珠菌敏感率達到100%光滑念珠菌達到77.2%熱帶念珠菌82.1%。32可編輯課件PPT各種念珠菌感染的推薦治療用藥菌種推薦藥物白念珠菌氟康唑、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卡泊芬凈光滑念珠菌兩性霉素B、伏立康唑、卡泊芬凈、伊曲康唑*、氟康唑*近平滑念珠菌氟康唑、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伏立康唑、卡泊芬凈熱帶念珠菌氟康唑、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伏立康唑、卡泊芬凈克柔念珠菌卡泊芬凈、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季也蒙念珠菌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凈葡萄牙念珠菌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凈33可編輯課件PPT病史:男性,76歲,COPD史二十余年,原有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癥,因AECOPD已住院11天。本次先出現發熱,咳嗽,黃痰多量4天,使用舒普生3gBid治療5天,未見好轉,并出現氣急,肺部病灶彌漫擴大,于5天后轉入呼吸監護病房治療。體檢:T39.4℃,呼吸稍促,唇甲略紺,聽診兩肺有濕羅音和干羅音。病例34可編輯課件PPT實驗室檢查血WBC:12.2×109,P86%,L13%尿常規:糖+,蛋白+,WBC8-14/HP血生化:糖9.8mmol/L,BUN17.2mmol/L,Cr175mmol/L,總蛋白61mmol/L,白蛋白27mmol/L痰檢:2次光滑念珠菌生長。胸片示:兩肺彌漫性浸潤陰影35可編輯課件PPT診斷兩肺炎癥(院內細菌性肺炎?真菌?或混合感染?)COPDⅡ型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癥36可編輯課件PPT治療前胸片37可編輯課件PPT治療經過入RICU時T39.4℃,痰培養僅為草綠色鏈球菌,給予美羅配南0.5q8h治療,5天后體溫下降至37.7℃左右,痰色轉白,但第8天又出現體溫上升達38.9℃,咳嗽加重,痰粘有拉絲感。痰檢:光滑念珠菌生長;即加用伏力康唑治療,4天后體溫逐漸下降,伏力康唑使用9天后體溫恢復正常,兩藥合用治療13天后癥狀緩解,肺部炎癥陰影明顯吸收,伏力康唑片劑又使用2周。38可編輯課件PPT治療后胸片39可編輯課件PPT肺曲霉病

(pulmonaryaspergillosis,PA)

是由曲霉屬感染或吸入曲霉屬病原引起的一組急慢性肺部病變。臨床上一般將肺曲霉病分為曲菌球、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和侵襲性肺曲霉病(invasivepulmonaryaspergillosis,IPA)三種類型,其中IPA危害最大、病死率最高。40可編輯課件PPT發病機制寄生在呼吸道內的曲霉菌侵入肺組織,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形成局部的炎癥反應,如果此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短時間內菌絲大量繁殖,造成周圍小動脈栓塞,引起局限性肺梗塞,導致壞死性出血性肺炎,形成多發膿腫或肉芽腫,侵入肺血管的曲霉菌還可引起血行播散,累及全身其他臟器。41可編輯課件PPT患者,男,59歲。因“陣發性咳嗽半月余伴發熱2天”入院。患者因受涼后出現咳嗽、少痰,呈陣發性,不劇,痰呈白色粘液樣,伴畏寒、發熱,無胸痛,無咯血,當地體溫37~38.4°C,抗生素治療無效,胸部CT示:兩肺彌漫性肺癌?病例42可編輯課件PPT胸片:兩肺多發結節狀、片狀影43可編輯課件PPT44可編輯課件PPT

輔助檢查入院后發現患有糖尿病。吸煙史30支/天×40年,飲酒史40余年,夏季啤酒2瓶/天,冬季黃酒500克/天。家庭成員有肺癌和肝癌史。血常規WBC3.5*10^9/L,N62.4%血沉:36mm/H肺功能:輕度阻塞性通氣改變纖支鏡:刷檢、咳出物、組織均未找見抗酸桿菌、病理細胞。肺組織真菌涂片找見煙曲霉(疑似)菌絲、孢子45可編輯課件PPT治療二性霉素B抗真菌治療(至出院時總劑量為570mg),用藥后血RtWBC最低1.7*10^9/L,予以瑞白升白治療,隨訪血常規,出院時WBC4.0*10^9/L。46可編輯課件PPT47可編輯課件PPT48可編輯課件PPT49可編輯課件PPT50可編輯課件PPTCase351可編輯課件PPT12例肺曲霉病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對中山醫院呼吸科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確診的侵襲性肺曲霉病的1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11例侵襲性肺曲霉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按計數資料進行統計描述分析,相對數用構成比表示。

病例資料52可編輯課件PPT病例一般資料11例均為男性年齡27-79(52.5±15.0)歲53可編輯課件PPT4.結果基礎疾病及高危因素1例(9.1%)患者無基礎疾病及誘發因素10例(90.9%)均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基礎疾病:(1)呼吸系統疾病(可合并):支氣管哮喘5例(45.5%),均有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史,并全部經射流霧化吸入氣道擴張劑,其中4例行人工氣道機械通氣(MV)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4例(36.4%),1例經霧化吸入及氣管插管MV治療。細菌性肺炎5例(45.5%)。(2)內分泌系統疾病:2型糖尿病3例(27.3%);(3)其他:肝膿腫1例(9.1%)。其他高危因素:使用廣譜抗生素7例(63.6%),1例(9.1%)有明確的長期鳥禽接觸史。54可編輯課件PPT臨床表現癥狀體溫正常1例(9.1%),10例(90.9%)皆有發熱,其中<38℃2例(18.1%),>38℃8例(72.7%),其中3例最高體溫一過性>39℃

。11例(100%)咳嗽,9例(81.8%)咳痰,其中咯白粘痰1例(9.1%),白色泡沫樣粘痰3例(27.3%),膿痰5例(45.5%)。痰中帶血或咯血6例(54.5%),胸痛4例(36.4%)。體征濕羅音1例(9.1%),哮鳴音3例(27.3%),哮鳴音伴濕羅音4例(36.4%)。無異常4例(36.4%)。55可編輯課件PPT實驗室檢查血常規8例(72.7%)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1例(9.1%)白細胞總數正常,中性粒細胞比例降低(WBC5.4×109N43.5%)1例(9.1%)白細胞總數下降,中性粒細胞比例正常(WBC3.5×109,N62.4%)

1例(9.1%)正常56可編輯課件PPT4.結果影像學表現病變表現兩肺散在斑片狀模糊影

5例(45.5%),邊界模糊,密度不均勻,分布多個肺葉及肺段,以雙下肺為主,其中3例(60%)伴多發厚壁空洞形成,其內可有液平,1例(20%)有支氣管充氣征。單發或多發結節影

3例(27.3%),均位于肺野外帶,近胸膜,其中1例伴有邊界不清的斑片狀模糊影,2例有暈輪征,及單個或多個小空洞形成。單發片狀模糊影

3例(27.3%),邊界不清,密度不均勻。其他表現:2例(18.2%)出現胸膜增厚,3例(27.3%)有少量胸腔積液,2例(18.2%)兩者皆有,1例(9.1%)支氣管囊狀擴張。57可編輯課件PPT58可編輯課件PPT59可編輯課件PPT60可編輯課件PPT4.結果組織病理學表現5例(45.5%)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5例哮喘患者和1例COPD急性發作患者因病情危重,未行纖支鏡檢查。其中4例(80%)活檢,3例(75%)表現為炎癥性病變,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浸潤,其中1例有炎性滲出伴大量壞死,1例有肺泡腔出血,1例見曲菌菌絲;另1例(25%)為肉芽腫性病變。纖維支氣管鏡活檢肺組織或吸出物培養曲菌培養陽性3例、吸出物涂片陽性2例。4例行過碘酸雪夫(PAS)和Grocott六胺銀(GMS)特殊染色檢查者,1例陽性。61可編輯課件PPT微生物學及血清學檢查痰涂片連續連續3次陽性8例。5例同時分離到細菌,分別為銅綠假單孢菌3例,肺炎克雷伯桿菌1例,革蘭氏染色陽性球菌1例,白色念珠菌1例,光滑念珠菌1例。血GM試驗4例連續2次陽性,1例2次陰性。62可編輯課件PPT肺隱球菌病

(pulmonarycryptococcosis,PC)

由新生隱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CN)感染引起的一種亞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

63可編輯課件PPT背景由Sheppe等在1924年首次報道,國內首例由朱永奮等人于1981年報道。病原體新生隱球菌,是一種帶厚莢膜的酵母菌,多存在于土壤、鳥禽類糞便,尤其是鴿糞中,可隨塵埃一起被吸入呼吸道中,進入肺外圍,發生感染。高危人群該病易發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近年來,隨著AIDS、糖尿病、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多,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肺隱球菌病的發病率逐漸提高。報道情況64可編輯課件PPT方法收集中山醫院肺科2005.3~2007.4肺活檢病理確診的9例肺隱球菌病患者的資料。診斷標準參考《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草案)》

病例資料65可編輯課件PPT結果病例一般資料男5例,女4例。年齡16~62(44.2±14.0)歲,40歲以上者占77.8%。66可編輯課件PPT結果基礎疾病及用藥史1例患結節病、糖尿病和高血壓,有20余月的強的松口服史;1例糖尿病;1例有支氣管擴張、高血壓病;其余6例(66.7%)無明顯基礎疾病。

67可編輯課件PPT臨床表現癥狀咳嗽、咳痰4例(44.4%),皆為輕咳,其中咳膿痰3例(33.3%),黃色或白色粘痰2例(22.2%)。痰中帶血2例(22.2%)。胸痛3例(33.3%),以刺痛、隱痛為主;發熱

2例(22.2%),最高分別為38℃、39℃

,在抗真菌治療前均已好轉。無癥狀

2例(22.2%),因體檢發現肺部多發結節而入院。體征患側肺聽診及少量濕啰音2例(22.2%),其中1例(11.1%)伴呼吸音減低,其余7例(77.8%)無明顯異常。68可編輯課件PPT實驗室檢查血常規1例(11.1%)白細胞總數升高(12.4×109/L),2例(22.2%)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1例(11.1%)淋巴細胞比例升高。

血沉3例(33.3%)明顯升高(>30mm/H)3例(33.3%)稍升高(15mm/H~30mm/H)3例(33.3%)在正常范圍內(<15mm/H)

其他血氣分析基本正常4例行免疫球蛋白檢查者均在正常范圍內9例患者HIV抗體均為陰性。69可編輯課件PPT結果影像學表現肺葉分布

9例患者中6例(66.7%)為右肺病變,1例(11.1%)為左肺,2例(22.2%)為雙肺累及。病灶位于下葉4例(44.4%),上葉2例(22.2%),上下肺均有3例(33.3%)。70可編輯課件PPT結果影像學表現病變表現單發或多發斑片狀陰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