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市2023屆高三年級上冊期末模擬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內蒙古赤峰市2023屆高三年級上冊期末模擬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內蒙古赤峰市2023屆高三年級上冊期末模擬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內蒙古赤峰市2023屆高三年級上冊期末模擬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內蒙古赤峰市2023屆高三年級上冊期末模擬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蒙古赤峰市202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不可缺少,如葉綠素的合成離不開Mg元素

B.蛋白質、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單體在排列順序上都具有多樣性

C.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可以將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K答案DD

K解析DA、鎂屬于大量元素,A錯誤;

B、組成淀粉的單體是葡萄糖,在排列順序上不具有多樣性,B錯誤;

C、丙酮酸是在細胞質基質中產生的,C錯誤;

D、細胞質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其中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

所,D正確。

故選D。

2.研究發現某植物液泡膜上的質子泵可利用水解某些底物產生的能量將細胞質中的H+泵

入液泡,另外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轉運蛋白可將H+轉出液泡的同時將Na+轉入液泡,有

利于Na+向液泡內運輸和積累。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質子泵本質上是一種載體蛋白

B.H+進入液泡是順相對濃度梯度跨膜運輸

C.H*的運輸有利于維持液泡膜內外的酸堿平衡

D.Na+在液泡中的積累有利于提高該植物的耐鹽性

K答案』B

K解析』A、質子泵具有運輸H+的作用,故本質上是一種生物膜上的載體蛋臼,A正確;

B、結合分析可知,H+通過質子泵進入液泡,屬于主動運輸,是逆相對濃度梯度跨膜運

輸,B錯誤;

C、結合題意可知,H+通過質子泵進入液泡,通過Na+/H+反向轉運蛋白可將H+轉出液泡,

該運輸方式可避免H'在液泡內過度積累,有利于維持液泡膜內外的酸堿平衡,C正確;

D、Na+在液泡中的積累能使液泡內Na+濃度增大,細胞液滲透壓增大,細胞吸水能力增

強,進而提高該植物的耐鹽堿能力,D正確。

故選B。

3.氨基酸的化學性質十分穩定且無催化作用,但當某些氨基酸與磷酸作用合成磷酰化氨基

酸時就具有了催化劑的功能,稱為“微型酶"微型酶''與氨基酸結合時,催化形成二肽并釋

放磷酸;與核甘作用時,催化核甘酸的生成并釋放出氨基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微型酶”不可與雙縮胭試劑發生紫色反應

B.“微型酶”易受到pH、溫度的影響而變性失活

C.“微型酶”與腺昔作用時生成的AMP可參與RNA的構建

D.“微型酶”既可以催化化學反應又可以作為化學反應的反應物

K答案HB

R解析HA、微型酶是某些氨基酸與磷酸作用合成的磷酰化氨基酸,其本質是氨基酸的衍

生物,不含肽鍵,故不會與雙縮胭試劑反應呈紫色,A正確;

B、微型酶的組成是氨基酸和磷酸結合,其本質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故"微型酶''不易受到

pH、溫度的影響而變性失活,B錯誤;

C、“微型酶”與核昔作用時,催化核甘酸的生成,故“微型酶”與腺昔作用時生成的AMP

(腺喋吟核糖核昔酸)是RNA的基本組成單位,可參與RNA的構建,C正確:

D、由題意可知,微型酶具有催化功能,且“微型酶”與氨基酸結合時,催化形成二肽并釋

放磷酸;與核甘作用時,催化核甘酸的生成并釋放出氨基酸,故"微型酶'’既可以催化化學

反應又可以作為化學反應的反應物,D正確。

故選B。

4.人體棕色脂肪細胞(BAT)和骨骼肌細胞(SMC)都含有大量線粒體,BAT線粒體內膜

上有一種特殊的通道蛋白UCP,可與ATP合成酶競爭性的將膜間高濃度的H+回收到線粒體

基質,同時將脂肪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兒乎全部轉化為熱能(如圖所示),其活性受ATP/ADP

的比值變化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線收體餞敕體

A.UCP蛋白的活性越高,ATP/ADP的比值越小

B.線粒體內膜上與02結合的KHX全部來自于有機物的分解

C.UCP蛋白對H+的通透性大于ATP合成酶有利于抵抗寒冷

D.BAT和SMC都富含線粒體,但相同脂肪氧化分解SMC產ATP多

K答案2B

K解析UA、結合題意可知,UCP蛋白的活性越高,ATP的合成越少,則ATP/ADP的

比值越小,A正確;

B、線粒體內膜上與02結合的KHR來自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階段,因此可以來自有機物

和水,B錯誤;

C、通道蛋白UCP可脂肪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幾乎全部轉化為熱能,故UCP蛋白對H+的

通透性大于ATP合成酶,有利于抵抗寒冷,C正確;

D、根據題意可知,BAT和SMC都富含線粒體,BAT線粒體內膜上有一種特殊的通道蛋

白UCP,UCP的存在會使得脂肪分解釋放的能量幾乎全部轉化為熱能,因此相同脂肪氧

化分解SMC產ATP多,D正確。

故選B。

5.菠菜是生物實驗中常用的材料,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可選用菠菜的葉肉細胞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現象

B.利用菠菜葉片為實驗材料觀察葉綠體時,應取稍帶些葉肉的下表皮

C.從菠菜葉中提取光合色素時,濾紙條上橙黃色色素帶的寬度最大

D.觀察菠菜根尖細胞有絲分裂時,應在顯微鏡下找到呈正方形的細胞來觀察

R答案DC

K解析》A、菠菜的葉肉細胞是成熟的植物細胞,含有大液泡,可以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

分離與復原現象,A正確;

B、在觀察菠菜細胞的葉綠體實驗中,應撕取菠萊葉稍帶少許葉肉的下表皮用于觀察,因

為接近下表皮的葉肉細胞所含葉綠體的數目少、個體大,便于觀察,B正確;

C、從菠菜葉中提取光合色素時,濾紙條上藍綠色色素帶的寬度最大,即葉綠素a的含量

最多,C錯誤;

D、觀察菠菜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時,應選擇分生區細胞進行觀察,根尖分生區細

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D正確。

故選C。

6.下列有關人體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分化可能導致葡萄糖的運輸方式發生改變

B.DNA的損傷會影響到細胞的分化,衰者和凋亡

C.不同種細胞壽命的長短與其分裂能力呈正相關

D.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會發生細胞壞死或凋亡

R答案』C

K解析》A、細胞分化可能導致葡萄糖的運輸方式發生改變,如在紅細胞中葡萄糖的運輸

方式是協助擴散,而在小腸黏膜上皮細胞中葡萄糖的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A正確;

B、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受基因控制的,因此DNA的損傷會影響到細胞的分化、

衰老和凋亡,B正確;

C、細胞壽命的長短與其能否分裂之間沒有關系,如心肌細胞壽命長,但是卻不能分裂,C

錯誤;

D、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發生非正常死亡屬于細胞壞死,如果被免疫系統清除屬于細胞

凋亡,D正確。

故選C。

7.2020年4月29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目為《受行為影響的腦活動調控體液

免疫應答》的論文。通過小鼠模型,該研究發現了一條從大腦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經元

到脾內的神經通路——這條通路促進疫苗接種引起的抗體免疫應答,并可通過響應軀體行

為(“孤立高臺站立''即小鼠在一個孤立的高臺上站立及小范圍運動)刺激對免疫應答進行

不同調控。有意思的是小鼠抗原接種后第二周里,每天經歷孤立高臺站立兩次,小鼠抗原

的特異性抗體就可以增加7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激活CRH神經元,釋放遞質,增強脾神經活動,使T細胞產生更多的抗體

B.此實驗可以證明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均可引起免疫應答

C.此實驗表明利用鍛煉等行為可能增強疫苗效果、加強小鼠免疫力

D.CRH神經元興奮,膜外局部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同

K答案Ic

K解析IIA、抗體由漿細胞產生,A錯誤;

B、該研究發現了一條從大腦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經元到脾內的神經通路一這條通路

促進疫苗接種引起的抗體免疫應答,因此該實驗只能說明該調節過程有神經調節,只能證

明神經調節可引起免疫應答,B錯誤;

C、通過實驗發現,小鼠抗原接種后第二周里,每天經歷孤立高臺站立兩次,小鼠抗原的

特異性抗體就可以增加70%,說明鍛煉等行為可能增強疫苗效果、加強人體免疫力,C正

確;

D、膜外局部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反,膜內局部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同,D

錯誤。

故選C。

8.下列有關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則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即:同化)到了兔子體內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則這只兔子中約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體內

C.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能量就從無機環境流入到生物群落

D.生態系統的能量是伴隨物質而循環利用的

K答案HC

K解析U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即攝入1公斤草的能量,但攝入的能量并沒有全部都

流入兔子體內,糞便中的能量沒有流入其體內,A錯誤;

B、能量傳遞效率是指一個營養級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個營養級所利用,每個

營養級是以種群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的,不能以個體為單位來衡量,B錯誤;

C、生產者主要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

中,所以能量就從無機環境流入到生物群落,C正確;

D、生態系統的物質可循環,能量不可循環,并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單向流動,逐級遞

減,D錯誤。

故選Co

9.在生物實驗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對物質進行標記。采用同位素標記時,有些實驗利用

的是具有放射性的I4C、32p、3H、35s等同位素,而有些實驗利用的是不具有放射性的I5N、

18。等同位素。下列實驗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是()

A.探究光合產物02中的O來源于H?0還是C02

B.探究胰腺腺泡細胞分泌蛋白的合成、運輸及分泌的途徑

C.將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探究細胞膜是否具有流動性

D.用同位素標記技術研究DNA的復制方式是否為半保留復制

K答案UB

K解析》A、探究光合產物02中O的來源,兩組實驗分別是將H20和C02中的0標記

為出0,測定產物中02的質量,18。是不具有放射性的,A錯誤;

B、探究胰腺腺泡細胞分泌蛋白的合成、運輸及分泌的途徑是用3H標記亮氨酸,通過追蹤

被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亮氨酸的去向得到分泌蛋白合成、運輸及分泌的途徑,B正確;

C、將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探究細胞膜是否具有流動性時是利用熒光染料進行標記,C

錯誤;

D、用密度梯度離心法研究DNA的復制方式是否為半保留復制時,是用15N對DNA進行

同位素標記,由于含UN和NN的DNA密度不同,在試管中的位置也不同,I5N不具有放

射性,D錯誤。

故選B。

10.某種植物為XY型性別決定,其花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紅花對白花為顯性。理有純

合雌雄個體若干,若要判斷這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X染色體還是X和Y染色體的同源

區段上,選擇下列哪種方法能做出判斷()

A.紅花雌性個體與白花雄性個體進行雜交,B再相互交配

B.白花雌性個體與紅花雄性個體進行雜交,Fi再相互交配

C.紅花雌性個體與白花雄性個體進行雜交,B紅花雄性個體與白花個體雜交

D.白花雌性個體與紅花雄性個體進行雜交,B紅花雌性個體與白花個體雜交

K答案UB

K解析RAC、假設A/a是控制花色的基因,若選用純合紅花雌性個體與白花雄性個體進

行雜交,因為親本白花雄性的基因型是XaY或X'Ya,即Y染色體上是否存在隱性基因,

無法通過花色判斷,故無法確定基因在X染色體還是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AC錯

誤;

B、臼花雌性個體與紅花雄性個體進行雜交,若子一代紅花全為雌性,白花全為雄性,則

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Fi再相互交配,若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由于子一代基因型是

Aa,則子二代的雌性和雄性花色均為紅花:白花=3:1;若若基因位于X和Y染色體的同

源區段上,由于子一代基因型是XAXa和XaYA,則子二代的白花只有雌性,可以確定基因

所在的位置,B正確;

D、根據B選項的分析可知,通過子一代的花色情況,可確定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體上,

若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由于子一代紅花雌性基因型是Aa,與白花aa個體雜交,后代雌

性和雄性花色均為紅花:白花=1:1;若若基因位于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由于子

一代紅花雌性基因型是XAXa,與白花Xaya個體雜交,后代雌性和雄性花色也均為紅花:

白花=1:1,無法確定基因所在的位置,D錯誤。

故選B。

11.下列關于激素、酶和神經遞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激素、酶和神經遞質都是有機物,酶和激素都有高效性

B.激素彌散在全身的體液中,激素和酶發揮作用后,即失活

C.激素和神經遞質均可與特定分子結合,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

D.激素的受體僅分布于細胞膜內,神經遞質的受體僅分布于細胞膜上

R答案WC

K解析XA、神經遞質不都是有機物,如NO,A錯誤;

B、激素發揮作用后,即失活;酶發揮作用后,沒有失活,B錯誤;

C、激素與靶細胞膜上或細胞內的受體結合,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起到傳

遞信息的作用,C正確;

D、激素的受體可在細胞膜上,也可在細胞內,D錯誤。

故選Co

12.2020年8月,施一公院士團隊獲陳嘉庚生命科學獎,獲獎項目為“胞接體的結構與分子

機理研究"。在真核細胞中,基因表達分三步進行,分別由RNA聚合酶、剪接體和核糖體執

行轉錄,剪接和翻譯的過程(如題圖所示)。剪接體主要由蛋白質和小分子的核RNA組成。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信使RNA前體通過剪接后從細胞核進入細胞質用于翻譯

B.若剪接體前續位置出現差錯,可能導致基因結構發生改變

C.轉錄信使RNA前體時,DNA聚合酶與DNA的模板鏈相結合

D.信使RNA前體被剪接體剪接后,其喋吟和口密嚏的比例不變

K答案UA

K解析FA、剪接體將信使RNA前體進行剪切拼接后,形成的信使RNA進入細胞質中與

核糖體結合,用于翻譯,A正確;

B、在真核細胞中,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若剪接體剪接位置出現差錯,則會導

致形成的信使RNA與正常的信使RNA不一樣,但不會導致基因結構發生改變,B錯誤;

C、轉錄信使RNA前體時,RNA聚合酶與DNA的模板鏈相結合,C錯誤;

D、信使RNA前體為單鏈結構,信使RNA前體被剪接體剪接后得到的信使RNA的長度

發生了改變,其喋吟和喀咤的比例可能會發生變化,D錯誤。

故選A。

13.在某荒蕪的鹽堿地種植對鹽植物后,土壤中有機物含量、微生物種類均增多,土壤條件

得到了改善,植被增加,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種植鹽植物后,該鹽堿地生物群落發生了次生演替

B.土壤中的微生物可能屬于生產者、消費者或分解者

C.該鹽堿地種植耐鹽植物后,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升高

D.耐鹽植物改善了土墻環境,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R答案HD

R解析2A、該地區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后,其生物群落發生了次生演替,A正確;

B、土壤中的硝化細菌屬于生產者,根瘤菌等寄生性微生物屬于消費者,腐生性微生物屬

于分解者,B正確;

C、該鹽堿地種植耐鹽植物后,土壤中有機物含量、微生物種類均增多,植被增加,其群

落的物種豐富度升高,C正確;

D、耐鹽植物改善了土壤環境,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D錯誤。

故選D。

14.下列關于生物變異及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A.競爭、捕食和隨機交配等都會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B.基因D與其等位基因d含有的堿基數是相同的

C.低溫處理植物根尖后,多數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會加倍

D.利用單倍體育種技術培育新品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R答案』D

K解析11A、競爭和捕食會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隨機交配不會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A

錯誤;

B、基因突變會導致等位基因的形成,基因突變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所

以基因D與其等位基因d含有的堿基數不一定相同,B錯誤;

C、根尖分生區細胞多數處于分裂間期,低溫處理植物根尖之后,只有少數細胞染色體數

目會加倍,C錯誤;

D、單倍體育種是采用花藥(花粉)離體培養的方法來獲得單倍體植株,然后經過人工誘導使

染色體數目加倍,重新恢復到正常植株的染色體數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D正確。

故選D。

15.某山地存在兩種鴨跖草,品種A生長于懸崖底部,品種B生長于懸崖頂部,兩者具有

不同的表現型。在山地的某些坡度緩和的區域則存在大量A和B的雜交種C,下列相關敘

A.鴨跖草A和B的適應性特征是由地理隔離造成的

B.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鴨跖草A和B種群的進化提供原材料

C.雜交種C繁殖形成種群,說明鴨跖草A、B屬于同一物種

D.鴨跖草A、B、C會與其捕食者以及無機環境共同進化

R答案HA

R解析』A、生物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長期進化的結果,A錯誤;

B、可遺傳變異包括突變和基因重組,突變包括染色體變異和基因突變,可遺傳變異可為

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正確;

C、雜交種C繁殖形成種群,說明C是可育的,鴨跖草A、B之間能進行傳粉并產生可育

后代,說明兩個種群之間無生殖隔離,是同一個物種,C正確;

D、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化,D正確。

故選A。

16.家鴿的視網膜中含兩種蛋白質,可形成含鐵的桿狀多聚體,參與識別外界磁場。下列

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編碼上述蛋白的基因僅存在于家鴿的視網膜細胞中

B.若編碼上述蛋白的基因突變可能會影響家鴿的行為

C.含鐵的桿狀多聚體的形成與兩種蛋白質的結構有關

D.家鴿識別外界磁場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傳遞方式

K答案』A

K解析』A、編碼上述蛋白的基因存在于家鴿所有的體細胞中,但只在視網膜細胞中表

達,A錯誤;

B、若編碼上述蛋白的基因突變可能會影響蛋白質的合成,從而影響家鴿的行為,B正

確;

C、由題干可知,兩種蛋白質參與形成含鐵的桿狀多聚體,故含鐵的桿狀多聚體的形成與

兩種蛋白質的結構有關,C正確;

D、物理信息包括光、聲、溫度、濕度、磁力等,故家鴿識別外界磁場屬于生態系統的物

理信息傳遞方式,D正確。

故選Ao

17.RNA疫苗進入人體細胞后,指導合成的抗原蛋白既可激活T細胞也可激活B細胞。相關

敘述錯誤的()

A.進入細胞的RNA與核糖體結合指導抗原蛋白合成

B.B細胞僅需要T細胞呈遞的信號即可激活

C.T細胞可通過增殖分化產生記憶T細胞和效應T細胞

D.注射特定RNA疫苗僅對相應疾病起到預防作用

K答案』B

K解析』A、RNA疫苗進入人體細胞后可與核糖體結合翻譯出抗原蛋白,A正確;

B、B細胞需要T細胞呈遞信號和抗原的刺激才可激活,B錯誤;

C、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記憶T細胞和效應T細胞,C正確;

D、注射疫苗為主動免疫,疫苗具有特異性,所以注射特定RNA疫苗僅對相應疾病起到預

防作用,D正確。

故選B。

18.《氾勝之書》中關于耕田有如下記載:“春氣未通,則土歷適不保澤,終歲不宜稼,非糞

不解。慎無早耕。須草生,至可耕時,有雨即耕,土相親,苗獨生,草穢爛,皆成良田。”

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農耕宜雨不宜早,不保澤不宜稼”體現水是農田生態系統的基石

B.“草穢爛與糞肥”可為莊稼提供CO?和有機物,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C.可通過除草、除蟲,利用種間關系調整能量流動方向實現“苗獨生”

D.“草生J“雨耕”一“苗獨生J"皆成良田”發生了群落的初生演替

K答案]]c

K解析HA、“農耕宜雨不宜早,不保澤不宜稼“體現出水等非生物因素對農田生態系統有

重要作用,生態系統的基石是生產者,A錯誤;

B、“草穢爛與糞肥”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均可經分解者作用后為莊稼提供CCh和無機鹽,B

錯誤;

C、可通過除草、除蟲,利用種間關系調整能量流動方向,是能量流向對人類有益的

“苗”,實現“苗獨生",C正確;

D、“草生”一“雨耕”—“苗獨生”-“皆成良田”發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

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

替,D錯誤。

故選C。

19.研究者調查了川西北不同退化程度下高寒草地中部分生物組成情況及土壤有機碳含

量,相關數據如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項目環境變量未退化輕度退化中度退化

植物植物種類數141314

螭類

小型土壤70.89%46.51%30.75%

節肢動物組成

跳蟲10.13%49.10%59.09%

昆蟲18.98%4.39%10.16%

有機碳(g-kg-

土壤理化性質75.39%59.95%69.20%

,)

A.草地植物和土壤中的小型節肢動物共同組成群落

B.可用蛾類數量評估不同區域高寒草地的退化程度

C.植物種類多樣性降低對不同土壤動物的影響不同

D.土壤有機碳被微生物分解后為植物提供營養物質

K答案XA

K解析1A、草地和土壤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組成群落,A錯誤;

B、據表格數據分析可知,退化程度越高蛾類所占的比例越少,所有可用螭類數量評估不

同區域高寒草地的退化程度,B正確;

C、植物種類多樣性降低時蛾類和昆蟲比例減少,但是跳蟲比例上升,所以植物種類多樣

性降低對不同土壤動物的影響不同,C正確;

D、土壤有機碳被微生物分解后釋放二氧化碳,可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D正確。

故選A。

20.在生物學實驗中,為了降低實驗誤差,經常要對實驗數據求平均值。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探究生長素類似物濃度對植物插條生根的影響時,每組應計算多個枝條生根數量的平均

B.用血細胞計數板(由25個中方格組成)計數酵母菌數量時,需計算5個中方格酵母菌數量

的平均值

C.可用樣方法調查物種豐富度,取多個樣方,然后求其平均值

D.調查某單基因遺傳病發病率時,可將不同組的調查結果取平均值

K答案UC

K解析HA、為避免實驗誤差,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濃度對植物插條生根的影響時,每組

應計算多個枝條根長的平均值,A正確:

B、用血細胞計數板(由25個中方格組成)計數酵母菌數量時,需計算四角及中央一個中

方格(即5個中方格酵)酵母菌數量的平均值,可降低實驗誤差,B正確;

C、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的豐富度時,應該調查植物的種類總數,不能取平均值,C錯誤;

D、調查某單基因遺傳病發病率時,可將不同組的調查結果取平均值,由于數據足夠多,

所以可以減小統計的誤差,D正確。

故選C?

21.果蠅的長翅和小翅是由位于X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染色體組成均正常的

小翅雌蠅、長翅雄蠅雜交,所得子代有211只長翅雌蠅、209只小翅雄蠅和1只小翅雌

蠅。下表中是果蠅的性染色體組成及育性,則子代中這只小翅雌蠅出現的原因不可能是

性染色體組成XX、XXYXY、XYYXXX、OY、YYXO

發育情況雌性、可育雄性、可育胚胎期致死雄性不育

A.父本的生殖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

B.母本的性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未分離

C.父本的性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未分離

D.母本的性染色體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未分離

R答案UC

K解析11A.父本的生殖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則父本產生了X;,的配子,

與母本產生的X,配子結合,可出現該果蠅,A錯誤;

B.雌性親本的基因型為xax,若母本的性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未分離,則產生

xaxa的配子,與父本產生Y的配子結合可出現XaX,Y的小翅雌蠅,B錯誤;

C.若父本的性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未分離,由于雄性親本的基因型為XAY,則產

生了XAY的配子,與母本產生的xa配子結合,子代的基因型為XAX'Y,表現為長翅,C

正確;

D.雌性親本的基因型為X;1Xa,若母本的性染色體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未分離,則產生

X'Xa的配子,與父本產生Y的配子結合可出現X"X,Y的小翅雌蠅,D錯誤。

故選Co

22.圖中甲表示酵母丙氨酸tRNA的結構示意圖。乙和丙是甲相應部分的放大圖,其中1表

示次黃喋吟,能夠與A、U或C配對。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tRNA的磷酸基團端是結合氨基酸的部位

B.丙氨酸的密碼子與反密碼子是---對應的

C.單鏈tRNA分子內部存在堿基互補配對

D.轉錄丙所示序列的基因片段含有2個腺口票吟

K答案Hc

K解析》A、圖中tRNA的3'-0H端是結合氨基酸的部位,A錯誤;

B、據題意,丙氨酸的反密碼子是IGC,則丙氨酸的密碼子可能是ACG、UCG、CCG,B

錯誤;

C、單鏈tRNA分子內部存局部雙鏈區,雙鏈區存在堿基互補配對,C正確;

D、轉錄時遵循堿基互補而配對原則,轉錄丙的雙鏈DNA片段為

TGGACGAG/ACCTGCTC,含三個腺喋吟,D錯誤。

故選C。

23.赤霉素和光敏色素能協調調節擬南芥主根的生長。某小組用野生型擬南芥植株(WT)光敏

色素A(phyA)缺失突變體和光敏色素B(phyB)缺失突變體為材料,研究在黑暗和光照條件下,

赤霉素合成抑制劑--多效哇(PAC)對擬南芥幼苗主根生長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

析錯誤的是()

-o-phyA缺失突變體

在phyB缺失突變體

fl價:IO410-

PAC犍度/(mol?L)PAC犍度八moll/4)

全**全光甄

A.光敏色素可能不參與黑暗條件下PAC調控主根生長的過程

B.在光照和黑暗條件下,PAC調控主根生長的效果存在差異

C.phyB介導的光信號能增強PAC對主根生長的抑制效果

D.phyA介導的光信號對PAC調控主根生長的影響不明顯

K答案』c

K解析』A、據圖分析,在全黑暗條件下,三種植物的主根相對長度隨PAC濃度的變化

而變化的情況相似,差異不大,說明光敏色素可能不參與黑暗條件下PAC調控主根生長的

過程,A正確;

B、分析兩幅圖中野生型擬南芥植株(WT)主根相對長度可知,在光照和黑暗條件下,PAC

調控主根生長的效果存在差異,B正確;

C、據題圖分析可知,在一定的PAC濃度范圍內,phyB介導的光信號能增強PAC對主根

生長的促進效果,C錯誤;

D、全光照條件下,phyA缺失突變體與野生型的曲線差異不大,說明phyA介導的光信號

對PAC調控主根生長的影響不明顯,D正確。

故選C。

24.關于“S”型曲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種群數里出K/2值時>-

生//乙4K值時

率WXf

熠/I

亡/-

率-

?

一bbt

時間

時-

to時

A.to?ti之間,\K/2,由于資源和空間相對充裕,種群數量增長較快,增長率

不斷增加

B.ti?t2之間,由于資源和空間有限,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加劇,天敵數量增加,

種群增長速率下降

C.t2時,種群數量達到K值,此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增長速率為0

D.為有效防治蝗災,應在h前及時控制其種群密度

K答案DA

K解析》A、to?口之間,種群數量小于K/2,由于資源和空間相對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

率,種群增長速率不斷增加,種群數量增長較快,但增長率不斷減小,A錯誤;

B、h?t2之間,由于資源和空間有限,隨著種群密度增大,種內斗爭不斷加劇,天敵數量

也在增加,雖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種群增長速率下降,B正確;

C、由圖示可知,t2時,種群數量達到K值,此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增長速率為0,

C正確;

D、在h時種群數量為K/2,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因此應在ti前及時控制害蟲的種群密度,

才能將有害生物控制在較低水平,D正確。

故選Ao

25.磷酸肌酸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它能在肌酸激醐的催化下將自身的磷酸基團轉移到

ADP分子中來合成ATP(A—P?P?P)。研究者對蛙的肌肉組織進行短暫電刺激,檢測對

照組和實驗組(肌肉組織用肌酸激酶阻斷劑處理)肌肉收縮前后ATP和ADP的含量,結

果如下表所示,根據實驗結果,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磷酸腺昔對照組/(lO^moI.g1)實驗組/(10-6mol.g-1)

收縮前收縮后收縮前收縮后

ATP1.301.301.300.75

ADP0.600.600.600.95

A.對照組中的肌肉組織細胞中無ATP和ADP的相互轉化

B.實驗組中的肌肉組織細胞中有ATP分解也有ATP合成

C.對照組中的磷酸肌酸沒有參與ATP的再生合成

D.實驗組數據表明部分生命活動可利用靠近A的磷酸鍵

K答案》B

K解析》A、肌肉收縮需要ATP提供能量,對照組肌肉收縮前后ATP和ADP的含量沒有

變化,故有ATP和ADP的相互轉化,A錯誤;

B、肌肉細胞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少部分可用于合成ATP,且實驗組肌肉細胞收縮后ATP

含量降低ADP含量升高,故實驗組中有ATP的消耗,也有ATP的生成,B正確;

C、磷酸肌酸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將自身的磷酸基團轉移到ADP分子中來合成ATP,對

照組中的磷酸肌酸參與ATP的再生合成,C錯誤;

D、實驗組數據中沒有AMP的含量變化,故不能表明部分生命活動利用了靠近A的磷酸

鍵,D錯誤。

故選Bo

26.某些種類的毒品通過干擾神經系統發揮作用,使人產生興奮和愉悅感,經常吸食會對

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傷并使人上癮.從而帶來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危害。如圖表示某毒品

的作用機理,其中描述錯送的是()

毒品分子

A.毒品分子與轉運蛋臼結合影響神經遞質的重吸收,使人產生較長時間興奮與愉悅感

B.神經遞質發揮完作用后會迅速被分解或重新吸收回突觸小體或擴散離開突觸間隙

C.神經遞質先與突觸前膜上的轉運蛋白結合,再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蛋白結合

D.長期吸毒,會使突觸后膜上的受體數量出現“代償性減少”,導致產生更強的毒品依賴

R答案』C

R解析11A、該毒品分子與轉運蛋白結合,導致神經遞質不能回收,從而使組織液中神經

遞質含量增加,而該神經遞質為興奮性神經遞質,故人在一段時間內會持續興奮,A正

確;

B、神經遞質在作用后會被滅活或是通過轉運蛋白回收回突觸小體或者是擴散離開突觸間

隙,B正確;

C、神經遞質從突觸前膜釋放的方式是胞吐作用,沒有與突觸前膜上的轉運蛋白結合,C

錯誤;

D、由圖中信息可知,長期吸毒會導致受體蛋白減少,因此為獲得同等愉悅感,需不斷增

加吸食毒品的劑量,導致產生更強的毒品依賴,D正確。

故選C。

27.下圖為某椎性動物(2n=8)細胞分裂的模式圖,其中甲圖為細胞不同分裂階段核

DNA染色單體和染色體的數量,乙圖為細胞分裂的一個細胞圖像,丙圖為細胞分裂過程中

某物質含量或結構數量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若圖丙縱坐標表示染色體數量,圖乙可能位于圖丙的de段

C.圖乙細胞發生過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發生在圖甲的II時期

D.若圖丙縱坐標表示細胞核DNA含量,cd形成的原因是著絲粒分裂

K答案UD

K解析》A、圖甲中②可能為0,②是染色單體;DNA和染色體比例可以為2:1或1:

1,③為DNA,①為染色體。圖乙有染色單體沒有同源染色體,為減數分裂II中期,對應圖

甲的in時期,A正確;

B、若圖內縱坐標表示染色體數量,圖乙表示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因為圖形是部分圖,

de可代表減數分裂H,故圖乙可能位于圖丙的de段,B正確;

C、圖乙細胞中第三條染色體上有黑色片段,說明發生過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

互換,發生在減數分裂1的前期,圖甲的II時期根據數目判斷可以是有絲分裂的前、中

期,或者是減數分裂I的所有時期,C正確;

D、著絲粒分裂不影響DNA數量的變化,D錯誤。

故選D。

28.下圖表示赫爾希和蔡斯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的部分步驟。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

是()

A.培養瓶甲中的大腸桿菌可以是肺炎雙球菌

B.用含35s的培養基直接培養T2噬菌體,就可獲得蛋白質被35s標記的T2噬菌體

C.用35s標記的噬菌體進行實驗時,若②過程攪拌不充分,上清液中放射性會偏高

D.用32P標記的噬菌體進行實驗時,若①過程保溫時間過短會導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強

K答案1D

K解析》A、T2噬菌體只能感染大腸桿菌,不敢感染肺炎雙球菌,A錯誤;

B、用含35s的無機培養基培養大腸桿菌,從而間接培養T?噬菌體,B錯誤;

C、用35s標記的噬菌體進行實驗時,若攪拌不充分,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留在大腸桿菌

表面,沉淀物中放射性會偏高,C錯誤;

D、用32P標記的噬菌體進行實驗時,保溫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

細胞內,經離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使得上清液出現放射性增強,D正確。

故選D。

29.將生雞蛋的大頭保持殼膜完好去掉蛋殼,小頭開個小孔讓蛋清和蛋黃流出。將蛋殼內灌

入15%的蔗糖溶液,然后放在燒杯的清水中并用鉛筆標上吃水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卵殼膜相當于半透膜,允許水、氧氣、蔗糖等分子通過

B.若將15%蔗糖換為15%葡萄糖則液面與吃水線不變

C.若將清水換為15%的NaCl溶液,則蛋殼先上浮后下沉

D.不再上浮或下沉時,卵殼膜內外兩側溶液濃度相等

K答案Hc

K解析》A、卵殼膜相當于半透膜,允許水、氧氣或其他小分子通過,但蔗糖(二糖)不

能通過卵殼膜,A錯誤;

B、由于葡萄糖是單糖,而蔗糖是二糖,故15%的葡萄糖溶液滲透壓大于15%的蔗糖溶

液,若將15%蔗糖換為15%葡萄糖后,膜兩側的濃度差比之前變大,清水進入蛋殼的量增

加,蛋殼變重下沉導致吃水線上移,燒杯中清水的液面有所下降;由于葡萄糖可以通過半

透膜進入燒杯中,因此半透膜兩側的濃度差會逐漸消失,隨后蛋殼上浮導致吃水線下移,

燒杯中清水的液面也有所升高,B錯誤;

C、若將清水換為15%的NaCl溶液,由于Na+、C「微粒小,故15%的NaCl溶液滲透壓大

于15%的蔗糖溶液,故殼內水分子先進入NaCl溶液中,蛋殼上浮,后隨著Na+和C1-進入

殼內,殼膜外的水就透過殼膜進入到殼膜內,導致蛋殼下沉,C正確;

D、由于蛋殼內為15%的蔗糖溶液,燒杯中是清水,蔗糖分子不能通過卵殼膜,故當蛋殼

不再上浮或下沉時,卵殼膜內的溶液濃度始終大于燒杯中的清水,D錯誤。

故選C。

30.香味是水稻(2n)稻米品質的一個重要性狀,某品種水稻稻米有香味對無香味為顯性,雜

合子水稻(類型甲植株)體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及基因位置如圖甲所示,對其進行誘變處理得到

圖乙、圖丙所示的變異類型。已知類型乙植株中染色體缺失的雄配子的受精能力只有正常雄

配子的一半,不含無香味基因或不含有香味基因的個體均不能存活。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無香味,,有香味

基因H基因

'III

甲乙丙

A.類型甲植株可能存在含1個、2個或4個染色體組的細胞

B,讓類型乙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具有隱性性狀的植株約占1/4

C.類型乙植株和類型丙植株的變異均屬于染色體的結構變異

D.類型丙植株的有香味基因與無香味基因并不位于同源染色體上

K答案2B

K解析XA、類型甲植株有絲分裂后期有4個染色體組,有絲分裂其它時期為2個染色體

組,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只存在1個染色體組,A正確;

B、己知類型乙植株中染色體缺失的雄配子的受精能力只有正常雄配子的一半,不含無香

味基因或不含有香味基因的個體不能存活,故只有雜合子才能存活,故后代無隱性性狀的

植株,B錯誤;

C、染色體變異包含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目變異,類型乙植株和類型丙植株的變異

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C正確;

D、由丙圖可知,類型丙植株的有香味基因與無香味基因并不位于同源染色體上,D正

確。

故選Bo

31.玉米細胞的兩對同源染色體發生某種變異后,在減數分裂時出現"十字形''的聯會情況

(如圖,其中染色體上的小寫字母代表染色體片段),并且存在鄰近分離和交替分離兩種染

色體分離方式,產生配子的情況如下圖。已知只有具有完整染色體組的配子(染色體片段

既無重復也無缺失)才可育。不考慮其他變異情況,下列關于該變異的說法,錯誤的是

()

交替分離

1配子

abcde

abcno

abcnoImdeImde

A.變異類型是染色體結構變異,可以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到

B.鄰近分離產生的配子均不育,交替分離產生的配子均可育

C.與正常生殖細胞相比,能遺傳給子代配子種類數會變少

D.鄰近分離產生的配子,有一部分的染色體數目會發生改變

工答案』D

K解析』A、根據圖示可知,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這種變異

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可以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到,A正確;

B、根據題干信息“只有具有完整染色體組的配子(染色體片段既無重復也無缺失)才可

育”,可以發現,鄰近分離產生的所有配子的染色體組不完整(缺失或重復),因此均不可

育;而交替分離產生的配子具有完整的染色體組,所以均可育,B正確;

C、以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為例,正常生殖細胞由于自由組合可產生4種配

子,均可遺傳給后代;但發生此變異后,發生鄰近分離的配子不育,無法遺傳給子代,能

遺傳給子代的只有交替分離產生的2種配子,C正確;

D、據圖分析,鄰近分離產生的配子,染色體數目均未不會發生改變,D錯誤。

故選D。

32.水鹽調節過程中,抗利尿激素與腎小管、集合管細胞上受體結合后,通過調節作用導

致頂端膜上水通道蛋白(AQP)的數量增加,增加對水的通透性(如下圖),引起細胞外液

滲透壓下降。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合成,通過體液定向運輸到腎小管、集合管發揮作用

B.當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水可通過協助擴散進入腎小管細胞

C.當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到正常水平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量會明顯減少

D.抗利尿激素通過催化細胞內一系列酶促反應,增加了水通道蛋白的數量

K答案UB

K解析2A、抗利尿激素通過體液運輸到全身,但是只能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A錯

誤:

B、當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水進入腎小管、集合管是通過水通道進行,其跨膜運輸

方式為協助擴散,B正確;

C、下丘腦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儲存在垂體中,當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到正常水平后,垂體

釋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有一定程度的減少,C錯誤;

D、抗利尿激素對細胞的生命活動其調節作用,不起催化作用,D錯誤。

故選B。

33.某興趣小組將小鼠分成兩組,A組注射一定量的某種生物提取液,B組注射等量的生

理鹽水,兩組均表現正常。注射后若干天,分別給兩組小鼠注射等量的該種生物提取液,

A組小鼠很快發生了呼吸困難等癥狀;B組未見明顯的異常表現。對第二次注射后A組小

鼠的表現,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的物質導致A組小鼠出現低血糖癥狀

B.提取液中含有過敏原,刺激A組小鼠產生了特異性免疫

C.提取液中的物質阻礙了神經細胞與骨骼肌細胞間的興奮傳遞

D.提取液中的物質使A組小鼠細胞不能正常產生ATP

K答案XB

R解析)1分析題干,A組注射一定量的某種生物提取液,B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兩組

均表現正常。注射后若干天,分別給兩組小鼠注射等量的該種生物提取液,A組小鼠很快發

生了呼吸困難等癥狀;B組未見明顯的異常表現,說明A組出現的現象屬于過敏反應,A錯

誤;機體初次接觸過敏原時,會產生抗體吸附在某些細胞的表面,小鼠不會出現明顯的異常

表現。但機體再次接觸相同的過敏原時,會發生過敏反應,出現過敏現象,如呼吸困難等癥

狀,B正確;呼吸困難與骨骼肌細胞的興奮無關,C錯誤;A組小鼠呼吸困難,但是能產生

ATP,D錯誤。

故選B。

34.為研究低溫和細胞分裂素對茄子光合作用有關指標的影響,實驗人員設計了如下實驗

方案(實驗過程中光照和二氧化碳濃度適宜),結果如下表。下列有關分析中錯誤的是

處理葉綠素含氨

(哌?)(umol怖線%;一1)Cmmol?'射嬖?s-1)

別1

甲常溫+噴施蒸儲水18.699.190.153

乙常溫+細胞分裂素溶液20.1712.580.168

丙低溫+噴施蒸儲水10.742.750.053

T低溫+細胞分裂素溶液12.014.030.064

A.低溫會導致葉綠素含量和氣孔導度降低

B.細胞分裂素處理會導致葉綠素含量和氣孔導度增加

C.細胞分裂素可緩解低溫對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

D.常溫下噴灑高濃度的細胞分裂素能進一步提高茄子的光合作用速率

K答案UD

K解析》甲組與丙組對比可知,低溫會導致葉綠素含量和氣孔導度降低,A正確;甲組與

乙組對比可知,細胞分裂素處理會導致葉綠素含量和氣孔導度增加,B正確;丁組與丙組對

比可知1,分裂素處理與低溫處理相比,葉綠素含量和氣孔導度有所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大。

說明細胞分裂素可緩解低溫對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C正確;表格中沒有不同濃度細胞分裂

素的比較,無法說明常溫下噴灑高濃度的細胞分裂素能進一步提高茄子的光合作用速率,D

錯誤。故選D。

35.圖1為兩個家族關于甲、乙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