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地理精品試卷PAGEPAGE1湖北省云學新高考聯盟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地理試題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有四個選項,請選出一個最佳選項)讀我國生態脆弱區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我國生態脆弱區類型多,分布廣,其主要原因是()①地形復雜多樣 ②氣候類型多樣③自然災害分布廣 ④人口和發展的壓力大⑤海陸兼備,區域面積大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2.FED共同的生態問題表現為()A.土地鹽堿化 B.石漠化 C.紅漠化 D.水土流失3.AB兩區治理可采取的生態措施有()A.發展節水農業 B.調整牲畜結構 C.灌草結合 D.合理分配水資源〖答案〗1.C2.D3.A〖解析〗〖1題詳析〗生態脆弱區是指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難以恢復的地區。主要位于兩種生態系統的過渡區。我國幅員遼闊,地形種類復雜多樣,氣候類型多樣,形成了多種生態交界地帶,導致生態脆弱區多樣,分布廣,①②對;自然災害對生態造成的破壞很多情況可以恢復,和生態脆弱區類型多,分布廣關系不大,③錯;我國人口過多,發展壓力大,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利用,導致部分區域生態環境惡化,出現生態脆弱區,④對;海陸兼備,區域面積大和生態脆弱區無關,⑤錯。綜上可知,正確的為①②④,C對,ABD錯。故選C。〖2題詳析〗FED區域降水較多,淋鹽現象明顯,鹽堿化不嚴重,A錯;FE位于我國西南巖溶山地與階梯過度區域,區域降水量大,表層土壤薄淺,人類過度砍伐山體林木資源,大面積的陡坡開荒,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水土流失后基巖裸露,形成石漠化,D區域位于我國東南丘陵,水土流失嚴重,植被覆蓋低,紅土裸露,形成紅漠化。由此可知,BC錯,D對。故選D。〖3題詳析〗A區域位于我國山麓綠洲邊緣區,B位于我國半濕潤向半干旱過渡的區域,屬于農牧交錯區。發展節水農業,可以有效的減少兩地水資源短缺帶來的相關問題,A對;綠洲農業區主要為綠洲種植業,調整牲畜結構不適合A區,B錯;灌、草結合的各種固沙措施,適合草地退化嚴重的地區,A地以綠洲農業為主,B地位農牧交錯帶,該措施不是AB兩區共同采用的措施,C錯;水資源合理分配,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區域范圍內,對可利用水資源進行的合理開發和配置。從水量充沛的地方,通過工程與非工程措施,把水輸到雨水枯竭的地方,保障供給、協調供需矛盾、有效保護生態環境,不適合AB兩區域,D錯。故選A。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關系協調與否是衡量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挖掘不同產業的就業增長潛力,是促進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協調發展的關鍵所在。各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即產業增加值比重,表示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結構偏離度是指各產業的增加值比重與就業比重之比同1的差,當其趨于0,表明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處于均衡狀態,協調性最好,有利于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長沙是中部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讀2001—2012年長沙產業結構偏離度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01-2012年長沙產業結構偏離度年份三類產業增加值比重/%三類產業就業比重/%一產業偏高度二產業偏離度三產業源高度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20019.738751.751.823.324.9-0.810.6610820028.639.052.441.225.333.5-0.790.540.5720037.741.331.039.023.837.2-0.800.740.3720048.141.850.238.825.335.9-0.790.650.4020056,444.149.635.029.135.9-0.820.510.3820065.546.148.434.629.436.0-0.840.570.3420075.246.848.032.630.736.7-0.840.530.3120085.250.744.131.130.038,9-0.830.690.1320094.850.644.628.231.740.1-0.830.600.1120104.453.642.026.532.0411-0.830.670.0220114.356.139.625.732.941.3-0.830.70-0.0420124.356139.624.433.242.4-0.830.69-0.074.從圖中可知,長沙市產業特征表現內()A.第二產業對其經濟增長貢獻最大 B.第三產業比重最高C.產業結構輕型化 D.第一、三產業產值下降5.長沙市產業結構調整對其區域發展的影響表現為()A.第一、二產業人口向第三產業轉移,增加就業B.第三產業對人口的吸引力最大,工業化速度加快C.第二產業就業率最大,成為提供就業的主力D.第二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釋放6.長沙市加快產業調整可采取的措施有()A.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特色農產品加工B.調整第二產業內部結構,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C.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力度,提高采掘業的比重D.挖掘文化產業,發展高端服務業〖答案〗4.A5.B6.B〖解析〗〖4題詳析〗從圖中可知,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最大,第二產業對其經濟增長貢獻最大,A正確;從圖中數據,無法判斷三次產業的比重,也無法判斷產業結構是否輕型化,BC錯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第一、三產業都會發展,產值會上升,D錯誤。綜上所述,BCD錯誤,A正確。〖5題詳析〗第一產業的就業比重下降,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上升,所以勞動力從第一產業人口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A錯誤;據表中數據可知,2012年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最大,第二產業的增加值比重最大,所以第三產業對人口的吸引力最大,工業化速度加快,B正確;第三產業就業率最大,成為提供就業的主力,C錯誤;第二產業釋放吸納就業的能力,需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利于產業結構優化,D錯誤。綜上所述,ACD錯誤,B正確。〖6題詳析〗特色農產品加工不屬于第三產業,A錯誤;調整第二產業內部結構,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B正確;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力度,提高采掘業的比重,不利于產業轉型升級,C錯誤;挖掘文化產業,在材料中無法體現,長沙發展高端服務業區位優勢不明顯,D錯誤。綜上所述,ACD錯誤,B正確。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廣東省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配套基礎設施正在加速建設,屆時將形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下圖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規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與長三角城市群相比,大灣區()A.城市功能單一 B.城市輻射功能強 C.集散功能更強 D.僑鄉優勢明顯8.“一小時城軌交通圈”建設目的()A.提高核心城市地位 B.加快區域間聯系 C.提高人民出行效率 D.促進產業升級9.粵港兩地在大灣區建設中,()A.廣東提供資金和土地優勢 B.香港市場和技術優勢明顯C.香港發揮金融和信息優勢內聯外接 D.廣東加強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建設〖答案〗7.D8.B9.C〖解析〗〖7題詳析〗與長三角城市群相比,大灣區城市功能同樣齊全,A錯誤;大灣區經濟腹地較小,城市輻射功能小,B錯誤;長三角有長江連接內外,且是中國南北海岸線的中段,集散功能強,C錯誤;大灣區靠近港澳,僑鄉優勢明顯,D正確。故選D。〖8題詳析〗一小時交通圈”建設的目的是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經濟與生活聯系,縮短了時空距離,也縮短了城際間的心理距離、文化距離,推動港澳和內地深化合作,發揮各自優勢,走向分工合作道路,加快區域間聯系而不只是提高核心城市的地位,A錯誤,B正確;一小時城軌交通圈可以提高人民出行效率,但不是主要目的,C錯誤;城軌交通圈的建設主要目的是促進產業分工,而不是產業升級,D錯誤。故選B。〖9題詳析〗粵港兩地在大灣區建設中廣東提供的土地優勢,港澳擁有資金優勢,A錯誤;香港技術優勢明顯,但市場沒有廣東廣闊,B錯誤;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國兩制”下,香港金融和信息擁有與內地和國際連通的獨特優勢,利于內聯外接,C正確;廣東應加強現代服務業建設而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建設,D錯誤。故選C。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0.圖示地區綠洲分布()A.成塊狀 B.在河流上游 C.向沙漠地區延伸 D.沿交通線延伸11.與祁連山北側相比,南側的柴達木盆地沖積扇數量少,與其無關的是()A.西風背風坡 B.相對高度小 C.海拔低,蒸發強 D.溝谷數量少12.該區河流特征表現為()A.春季水量最大 B.下游水量小于上游 C.徑流季節變化小 D.上游水能資源豐富〖答案〗10.D11.C12.B〖解析〗〖10題詳析〗由圖可見,該地綠洲主要成條狀,A錯;該地綠洲主要分布在山前沖積扇,B錯;由圖可見,綠洲沒有向沙漠地區延伸,C錯;由圖可見,綠洲分布方向和交通線延伸方向基本一致,D對。故選D。〖11題詳析〗與祁連山北側相比,南側的柴達木盆地位于西風背風坡,降水少,河流發育差,A選項有關;南側的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更高,和山體之間相對高度小,河流發育差,落差小,河流搬運能力差,難以搬運砂石到山麓地區沉積,形成沖積扇少,B選項有關;柴達木盆地海拔相對更高,C選項敘述錯誤;溝谷數量少,河流數量少,導致沖積扇少,D選項有關。綜上可知,和題干無關的是C,故選C。〖12題詳析〗該區域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補給,主要發生在夏季,故河流夏季水量較大,冬季水量少甚至斷流,徑流季節變化大,AC錯;該地河流多為內流河,河流支流少,隨河流流動,水量逐漸減少,加之河流沿岸農民引水灌溉,導致下游水量少于上游,B對;該地河流水量整體較小,水能資源不豐富,D錯。故選B。潭陽郡地處韓國西南部,村莊依竹林而建,得益于竹林的庇護,村民居住舒適安逸。潭陽傳統竹林耕作系統采用多層生產模式,竹林與農田共同構成了整體景觀,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圖中河流穿過村莊時流向為()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先由北向南再向西南 D.先由西南向東北再向北14.推測該地自然環境特征為()A.高原為主地形 B.屬溫帶季風氣候 C.天然林針葉林為主 D.流水地貌發育15.竹林對村莊的庇護表現為()A.阻擋夏季正午陽光,遮蔽好 B.縮短夏季暴雨時間,防洪澇C.減弱冬季風速防寒保暖 D.防風固沙減少沙暴危害〖答案〗13.B14.D15.C〖解析〗〖13題詳析〗根據圖中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該地區北部存在天然林與竹林,由于樹林一般種植在山坡上,因此可以判斷出該地區的地形為北高南低,因此圖中河流穿過村莊時流向為自北向南流,所以B正確。ACD錯誤。故選B。〖14題詳析〗根據圖中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該地區種植竹林,由于竹子喜歡溫暖濕潤氣候,所以該地區應以山地丘陵為主,而不是高原,A錯誤。由于竹子喜歡溫暖濕潤氣候,所以該地區為亞熱帶氣候,B錯誤。由于該地區緯度較低,所以氣溫相對較高,針葉林主要分布在緯度較高氣溫較低的地區,C錯誤。根據圖中信息,可以判斷出該地區有河流經過,并且臨近海洋,所以會有流水地貌發育,D正確,故選D。〖15題詳析〗由于該地區位于北半球,夏季正午太陽出現在南方的天空,竹林位于村莊的北部不能阻擋夏季正午陽光,A錯誤。竹林無法縮短夏季暴雨時間,B錯誤。由于該地區臨近海洋,降水較為豐富,所以當地受沙暴危害較小,D錯誤。竹林位于村莊的北部,能夠阻擋冬季南下的冷空氣,有利于減弱冬季風速,防寒保暖,C正確,故選C。二、非選擇題(三小題,共55分)1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是重大國家發展戰略區域。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建設成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下圖為長江經濟帶空間格局示意圖。材料二:位于武漢城市圈的黃石市有“青銅古都”、“鋼鐵搖籃”、“水泥故鄉”之稱。2015年年底關閉第一批露天礦山,通過對礦山復墾種植,完善周邊基礎設施,打造以“天坑”為特色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加快融入武漢都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形成以高端化引領、智能化賦能、綠色化轉型為主攻方向,聚焦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優勢產業。(1)比較長江經濟帶內中游和下游經濟圈的腹地特征。(2)黃石融入武漢都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簡述對其發展的意義。(3)從產業發展角度,就黃石市如何抓住機遇,發展壯大,提出你的建議。〖答案〗(1)長江中游經濟圈腹地特征是范圍較小,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長江下游經濟圈腹地特征是范圍大,地理位置優越,勞動力素質高,產業結構完善且以第三產業為主。(2)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有利于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就業機會,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3)優化產業結構,增加產品附加值,加強傳統工業技術改造,提高資源利用率,防治環境污染,推進城市化進程。〖解析〗〖小問1詳析〗長江中游經濟圈所在位置位于我國中部地區,該地區有大量的工礦業和農業資源,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主要是第二產業為主,但該地區南北有地形阻擋,腹地范圍較小。長江下游經濟圈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且周圍沒有山地阻擋,地域遼闊,腹地范圍大,位于我國長江下游和南北海岸線的交叉點,地理位置優越,且人口受教育程度高,高素質人才多;三大產業發展程度高,高科技產業多。〖小問2詳析〗黃石融入武漢都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有利于改變黃石以資源開發為主的產業結構,向高端化和智能化發展,對原來的資源型行業在引進技術和資金的前提下得以升級優化;在武漢等大城市的產業轉型過程中,黃石高科技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經濟增長方式得以改變,在城市化進程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就業機會不斷增加,對黃石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小問3詳析〗黃石原來以礦山開采為主,產業結構比較落后,黃石應該優化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對于傳統產業要改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對于不能繼續發展的產業應該進行產業轉型,治理環境污染,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推進城市化進程。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據2021年數據統計蒙古國的牲畜總數已破六千萬大關,2020年蒙古國實現礦業總產值11.7萬億,占蒙古國工業總值的71.6%,近年來蒙古國加快了人口向城市轉移的趨勢。網上有網友發帖“蒙古國正在悄悄毀掉中國人幾十年來的努力”。2021年冬季,我國北方和蒙古國都經歷了“先極冷、再極暖”的過程,2月以來內蒙古西部和蒙古國氣溫偏高幅度達4度以上,與此同時降水偏少。3月中旬以來,沙源地的偏暖更加厲害,內蒙古幾乎全域偏高6度以上,蒙古國偏高更多。2021年3月中旬,我國北方地區發生了一次大規模沙塵暴天氣。圖a是此次塵暴在我國過境時某時刻的天氣形勢圖,圖b表示此次沙塵暴移動過程中甲、乙、丙三個時刻沙塵天氣的分布狀況。(1)描述此次沙塵天氣在我國移動的空間分布特點。(2)“蒙古國正在悄悄毀掉中國人幾十年來的努力”,結合此次沙塵天氣移動特點,推測此次沙塵暴發生的沙源地,并說明理由。(3)分析蒙古國土地沙漠化嚴重的原因。〖答案〗(1)此次沙塵暴首先出現于我國北方內蒙古與蒙古國交界處,然后隨著時間的發展,沙塵暴逐漸向東南方位移動,最終在山東、渤海附近逐漸減弱直至消亡;內蒙古西部地區沙塵暴強度始終較大。(2)沙源地:蒙古國。
理由:隨著蒙古國采礦業和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導致蒙古國地表植被覆蓋度快速下降,土地沙化問題嚴重,為此次沙塵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結合等壓線圖可知,蒙古國為高壓中心,氣流從蒙古國向四周輻散,西北風將蒙古國境內沙子吹向我國。(3)畜牧業快速發展導致草地退化;采礦業的高速發展破壞了地表植被,破壞了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導致沙漠化嚴重;2021年冬季,該地氣溫偏高,蒸發加劇,同時降水偏少,加劇了該地干旱程度,導致沙漠化嚴重。〖解析〗〖小問1詳析〗結合圖片信息可知,在乙時間段首先發生于我國內蒙古和蒙古國交界處,強度大,范圍廣;隨著時間發展沙塵暴逐漸向山西、河北、北京、遼寧等東南方位地區移動;在甲時間段沙塵天氣移動至山東渤海一帶,強度減弱,范圍變小;在內蒙古西部地區沙塵暴強度始終較大,且范圍較廣。〖小問2詳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近年來蒙古國畜牧業和采礦業發展速度快,其對地表植被的破壞強度較大,導致該地土地退化嚴重,土地沙化問題逐漸突出,大面積的土地沙化為此次沙塵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根據圖a可知沙塵天氣發生時,蒙古國地區為高壓中心,地表氣流由中心向四周輻散,在我國主要表現為西北風,兩者結合可以判斷我國此次沙塵暴的沙源來自蒙古國。〖小問3詳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蒙古國畜牧業和采礦業高速發展,導致該地草地退化,地表植被被嚴重破壞,加劇了蒙古國地區的土地沙化問題;同時2021年冬季,蒙古國境內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導致該地蒸發加強使本就干旱的氣候環境雪上加霜,進一步加劇了該國的沙漠化問題。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圖為魯爾區位置圖,德國魯爾區(資源枯竭型地區)轉型大致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上世紀60年代。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制訂調整產業結構的指導方案,對傳統產業進行清理改造,改善當地的交通基礎設施、興建和擴建高校和科研機構、集中整治土地。第二階段為70年代。重點通過提供經濟和技術方面的援助,逐步在當地發展新興產業。第三階段為80年代至今,分發揮魯爾區內不同地區的區域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行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多樣化。材料二:日本著名的煤礦產區北九州,在日本政府對九州地區煤礦實行全面關閉的政策后,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將該區域轉換成高新技術產業區。原來的煤炭生產場地則進行了復墾,關閉的礦井被改造成旅游景點和科普教育場地。經過轉型,北九州由煤炭產區變成了高新技術區和旅游中心。日本北九州生態工業園是循環經濟典范,從日本污染城市治理地區躍升為聯合國環境署等國際組織評選的“環境首都。下圖為北九州生態工業園規劃圖。(1)比較德國魯爾區和日本北九州工業化初期的不同區位條件。(2)從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關系的角度,分析魯爾區和北九州相似的發展過程。(3)上述地區的成功轉型對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的借鑒意義。〖答案〗(1)魯爾區基礎設施更為完善,市場更為廣闊,北九州地區海運條件更為便利。(2)魯爾區和北九州均依托于豐富的自然資源快速發展,在資源枯竭后進行產業轉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3)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工業第三產業,治理和保護環境,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解析〗〖小問1詳析〗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在工業化初期,德國魯爾區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因此基礎設施相對更為完善,并且臨近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所以市場更為廣闊。而日本北九州地區由于臨近海洋,所以海運條件更為便利。〖小問2詳析〗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德國魯爾區與日本北九州地區在工業化初期階段依托于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對煤炭資源進行開發,從而依托于豐富的自然資源快速發展,而由于對于資源的快速開發,導致資源逐漸枯竭,資源枯竭后魯爾區與北九州進行產業轉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高附加值的產業。〖小問3詳析〗由于日本政府對九州地區煤礦實行全面關閉的政策后,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將該區域轉換成高新技術產業區,德國魯爾區對傳統產業進行清理改造,逐步在當地發展新興產業。由此可以判斷出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發展需要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并且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與第三產業,同時在發展過程當中,應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對于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并且大力治理和保護環境,從而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的進一步發展。
湖北省云學新高考聯盟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地理試題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有四個選項,請選出一個最佳選項)讀我國生態脆弱區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我國生態脆弱區類型多,分布廣,其主要原因是()①地形復雜多樣 ②氣候類型多樣③自然災害分布廣 ④人口和發展的壓力大⑤海陸兼備,區域面積大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2.FED共同的生態問題表現為()A.土地鹽堿化 B.石漠化 C.紅漠化 D.水土流失3.AB兩區治理可采取的生態措施有()A.發展節水農業 B.調整牲畜結構 C.灌草結合 D.合理分配水資源〖答案〗1.C2.D3.A〖解析〗〖1題詳析〗生態脆弱區是指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難以恢復的地區。主要位于兩種生態系統的過渡區。我國幅員遼闊,地形種類復雜多樣,氣候類型多樣,形成了多種生態交界地帶,導致生態脆弱區多樣,分布廣,①②對;自然災害對生態造成的破壞很多情況可以恢復,和生態脆弱區類型多,分布廣關系不大,③錯;我國人口過多,發展壓力大,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利用,導致部分區域生態環境惡化,出現生態脆弱區,④對;海陸兼備,區域面積大和生態脆弱區無關,⑤錯。綜上可知,正確的為①②④,C對,ABD錯。故選C。〖2題詳析〗FED區域降水較多,淋鹽現象明顯,鹽堿化不嚴重,A錯;FE位于我國西南巖溶山地與階梯過度區域,區域降水量大,表層土壤薄淺,人類過度砍伐山體林木資源,大面積的陡坡開荒,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水土流失后基巖裸露,形成石漠化,D區域位于我國東南丘陵,水土流失嚴重,植被覆蓋低,紅土裸露,形成紅漠化。由此可知,BC錯,D對。故選D。〖3題詳析〗A區域位于我國山麓綠洲邊緣區,B位于我國半濕潤向半干旱過渡的區域,屬于農牧交錯區。發展節水農業,可以有效的減少兩地水資源短缺帶來的相關問題,A對;綠洲農業區主要為綠洲種植業,調整牲畜結構不適合A區,B錯;灌、草結合的各種固沙措施,適合草地退化嚴重的地區,A地以綠洲農業為主,B地位農牧交錯帶,該措施不是AB兩區共同采用的措施,C錯;水資源合理分配,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區域范圍內,對可利用水資源進行的合理開發和配置。從水量充沛的地方,通過工程與非工程措施,把水輸到雨水枯竭的地方,保障供給、協調供需矛盾、有效保護生態環境,不適合AB兩區域,D錯。故選A。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關系協調與否是衡量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挖掘不同產業的就業增長潛力,是促進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協調發展的關鍵所在。各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即產業增加值比重,表示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結構偏離度是指各產業的增加值比重與就業比重之比同1的差,當其趨于0,表明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處于均衡狀態,協調性最好,有利于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長沙是中部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讀2001—2012年長沙產業結構偏離度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01-2012年長沙產業結構偏離度年份三類產業增加值比重/%三類產業就業比重/%一產業偏高度二產業偏離度三產業源高度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20019.738751.751.823.324.9-0.810.6610820028.639.052.441.225.333.5-0.790.540.5720037.741.331.039.023.837.2-0.800.740.3720048.141.850.238.825.335.9-0.790.650.4020056,444.149.635.029.135.9-0.820.510.3820065.546.148.434.629.436.0-0.840.570.3420075.246.848.032.630.736.7-0.840.530.3120085.250.744.131.130.038,9-0.830.690.1320094.850.644.628.231.740.1-0.830.600.1120104.453.642.026.532.0411-0.830.670.0220114.356.139.625.732.941.3-0.830.70-0.0420124.356139.624.433.242.4-0.830.69-0.074.從圖中可知,長沙市產業特征表現內()A.第二產業對其經濟增長貢獻最大 B.第三產業比重最高C.產業結構輕型化 D.第一、三產業產值下降5.長沙市產業結構調整對其區域發展的影響表現為()A.第一、二產業人口向第三產業轉移,增加就業B.第三產業對人口的吸引力最大,工業化速度加快C.第二產業就業率最大,成為提供就業的主力D.第二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釋放6.長沙市加快產業調整可采取的措施有()A.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特色農產品加工B.調整第二產業內部結構,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C.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力度,提高采掘業的比重D.挖掘文化產業,發展高端服務業〖答案〗4.A5.B6.B〖解析〗〖4題詳析〗從圖中可知,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最大,第二產業對其經濟增長貢獻最大,A正確;從圖中數據,無法判斷三次產業的比重,也無法判斷產業結構是否輕型化,BC錯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第一、三產業都會發展,產值會上升,D錯誤。綜上所述,BCD錯誤,A正確。〖5題詳析〗第一產業的就業比重下降,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上升,所以勞動力從第一產業人口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A錯誤;據表中數據可知,2012年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最大,第二產業的增加值比重最大,所以第三產業對人口的吸引力最大,工業化速度加快,B正確;第三產業就業率最大,成為提供就業的主力,C錯誤;第二產業釋放吸納就業的能力,需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利于產業結構優化,D錯誤。綜上所述,ACD錯誤,B正確。〖6題詳析〗特色農產品加工不屬于第三產業,A錯誤;調整第二產業內部結構,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B正確;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力度,提高采掘業的比重,不利于產業轉型升級,C錯誤;挖掘文化產業,在材料中無法體現,長沙發展高端服務業區位優勢不明顯,D錯誤。綜上所述,ACD錯誤,B正確。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廣東省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配套基礎設施正在加速建設,屆時將形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下圖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規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與長三角城市群相比,大灣區()A.城市功能單一 B.城市輻射功能強 C.集散功能更強 D.僑鄉優勢明顯8.“一小時城軌交通圈”建設目的()A.提高核心城市地位 B.加快區域間聯系 C.提高人民出行效率 D.促進產業升級9.粵港兩地在大灣區建設中,()A.廣東提供資金和土地優勢 B.香港市場和技術優勢明顯C.香港發揮金融和信息優勢內聯外接 D.廣東加強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建設〖答案〗7.D8.B9.C〖解析〗〖7題詳析〗與長三角城市群相比,大灣區城市功能同樣齊全,A錯誤;大灣區經濟腹地較小,城市輻射功能小,B錯誤;長三角有長江連接內外,且是中國南北海岸線的中段,集散功能強,C錯誤;大灣區靠近港澳,僑鄉優勢明顯,D正確。故選D。〖8題詳析〗一小時交通圈”建設的目的是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經濟與生活聯系,縮短了時空距離,也縮短了城際間的心理距離、文化距離,推動港澳和內地深化合作,發揮各自優勢,走向分工合作道路,加快區域間聯系而不只是提高核心城市的地位,A錯誤,B正確;一小時城軌交通圈可以提高人民出行效率,但不是主要目的,C錯誤;城軌交通圈的建設主要目的是促進產業分工,而不是產業升級,D錯誤。故選B。〖9題詳析〗粵港兩地在大灣區建設中廣東提供的土地優勢,港澳擁有資金優勢,A錯誤;香港技術優勢明顯,但市場沒有廣東廣闊,B錯誤;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國兩制”下,香港金融和信息擁有與內地和國際連通的獨特優勢,利于內聯外接,C正確;廣東應加強現代服務業建設而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建設,D錯誤。故選C。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0.圖示地區綠洲分布()A.成塊狀 B.在河流上游 C.向沙漠地區延伸 D.沿交通線延伸11.與祁連山北側相比,南側的柴達木盆地沖積扇數量少,與其無關的是()A.西風背風坡 B.相對高度小 C.海拔低,蒸發強 D.溝谷數量少12.該區河流特征表現為()A.春季水量最大 B.下游水量小于上游 C.徑流季節變化小 D.上游水能資源豐富〖答案〗10.D11.C12.B〖解析〗〖10題詳析〗由圖可見,該地綠洲主要成條狀,A錯;該地綠洲主要分布在山前沖積扇,B錯;由圖可見,綠洲沒有向沙漠地區延伸,C錯;由圖可見,綠洲分布方向和交通線延伸方向基本一致,D對。故選D。〖11題詳析〗與祁連山北側相比,南側的柴達木盆地位于西風背風坡,降水少,河流發育差,A選項有關;南側的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更高,和山體之間相對高度小,河流發育差,落差小,河流搬運能力差,難以搬運砂石到山麓地區沉積,形成沖積扇少,B選項有關;柴達木盆地海拔相對更高,C選項敘述錯誤;溝谷數量少,河流數量少,導致沖積扇少,D選項有關。綜上可知,和題干無關的是C,故選C。〖12題詳析〗該區域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補給,主要發生在夏季,故河流夏季水量較大,冬季水量少甚至斷流,徑流季節變化大,AC錯;該地河流多為內流河,河流支流少,隨河流流動,水量逐漸減少,加之河流沿岸農民引水灌溉,導致下游水量少于上游,B對;該地河流水量整體較小,水能資源不豐富,D錯。故選B。潭陽郡地處韓國西南部,村莊依竹林而建,得益于竹林的庇護,村民居住舒適安逸。潭陽傳統竹林耕作系統采用多層生產模式,竹林與農田共同構成了整體景觀,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圖中河流穿過村莊時流向為()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先由北向南再向西南 D.先由西南向東北再向北14.推測該地自然環境特征為()A.高原為主地形 B.屬溫帶季風氣候 C.天然林針葉林為主 D.流水地貌發育15.竹林對村莊的庇護表現為()A.阻擋夏季正午陽光,遮蔽好 B.縮短夏季暴雨時間,防洪澇C.減弱冬季風速防寒保暖 D.防風固沙減少沙暴危害〖答案〗13.B14.D15.C〖解析〗〖13題詳析〗根據圖中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該地區北部存在天然林與竹林,由于樹林一般種植在山坡上,因此可以判斷出該地區的地形為北高南低,因此圖中河流穿過村莊時流向為自北向南流,所以B正確。ACD錯誤。故選B。〖14題詳析〗根據圖中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該地區種植竹林,由于竹子喜歡溫暖濕潤氣候,所以該地區應以山地丘陵為主,而不是高原,A錯誤。由于竹子喜歡溫暖濕潤氣候,所以該地區為亞熱帶氣候,B錯誤。由于該地區緯度較低,所以氣溫相對較高,針葉林主要分布在緯度較高氣溫較低的地區,C錯誤。根據圖中信息,可以判斷出該地區有河流經過,并且臨近海洋,所以會有流水地貌發育,D正確,故選D。〖15題詳析〗由于該地區位于北半球,夏季正午太陽出現在南方的天空,竹林位于村莊的北部不能阻擋夏季正午陽光,A錯誤。竹林無法縮短夏季暴雨時間,B錯誤。由于該地區臨近海洋,降水較為豐富,所以當地受沙暴危害較小,D錯誤。竹林位于村莊的北部,能夠阻擋冬季南下的冷空氣,有利于減弱冬季風速,防寒保暖,C正確,故選C。二、非選擇題(三小題,共55分)1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是重大國家發展戰略區域。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建設成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下圖為長江經濟帶空間格局示意圖。材料二:位于武漢城市圈的黃石市有“青銅古都”、“鋼鐵搖籃”、“水泥故鄉”之稱。2015年年底關閉第一批露天礦山,通過對礦山復墾種植,完善周邊基礎設施,打造以“天坑”為特色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加快融入武漢都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形成以高端化引領、智能化賦能、綠色化轉型為主攻方向,聚焦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優勢產業。(1)比較長江經濟帶內中游和下游經濟圈的腹地特征。(2)黃石融入武漢都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簡述對其發展的意義。(3)從產業發展角度,就黃石市如何抓住機遇,發展壯大,提出你的建議。〖答案〗(1)長江中游經濟圈腹地特征是范圍較小,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長江下游經濟圈腹地特征是范圍大,地理位置優越,勞動力素質高,產業結構完善且以第三產業為主。(2)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有利于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就業機會,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3)優化產業結構,增加產品附加值,加強傳統工業技術改造,提高資源利用率,防治環境污染,推進城市化進程。〖解析〗〖小問1詳析〗長江中游經濟圈所在位置位于我國中部地區,該地區有大量的工礦業和農業資源,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主要是第二產業為主,但該地區南北有地形阻擋,腹地范圍較小。長江下游經濟圈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且周圍沒有山地阻擋,地域遼闊,腹地范圍大,位于我國長江下游和南北海岸線的交叉點,地理位置優越,且人口受教育程度高,高素質人才多;三大產業發展程度高,高科技產業多。〖小問2詳析〗黃石融入武漢都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有利于改變黃石以資源開發為主的產業結構,向高端化和智能化發展,對原來的資源型行業在引進技術和資金的前提下得以升級優化;在武漢等大城市的產業轉型過程中,黃石高科技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經濟增長方式得以改變,在城市化進程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就業機會不斷增加,對黃石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小問3詳析〗黃石原來以礦山開采為主,產業結構比較落后,黃石應該優化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對于傳統產業要改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對于不能繼續發展的產業應該進行產業轉型,治理環境污染,在工業發展的同時推進城市化進程。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據2021年數據統計蒙古國的牲畜總數已破六千萬大關,2020年蒙古國實現礦業總產值11.7萬億,占蒙古國工業總值的71.6%,近年來蒙古國加快了人口向城市轉移的趨勢。網上有網友發帖“蒙古國正在悄悄毀掉中國人幾十年來的努力”。2021年冬季,我國北方和蒙古國都經歷了“先極冷、再極暖”的過程,2月以來內蒙古西部和蒙古國氣溫偏高幅度達4度以上,與此同時降水偏少。3月中旬以來,沙源地的偏暖更加厲害,內蒙古幾乎全域偏高6度以上,蒙古國偏高更多。2021年3月中旬,我國北方地區發生了一次大規模沙塵暴天氣。圖a是此次塵暴在我國過境時某時刻的天氣形勢圖,圖b表示此次沙塵暴移動過程中甲、乙、丙三個時刻沙塵天氣的分布狀況。(1)描述此次沙塵天氣在我國移動的空間分布特點。(2)“蒙古國正在悄悄毀掉中國人幾十年來的努力”,結合此次沙塵天氣移動特點,推測此次沙塵暴發生的沙源地,并說明理由。(3)分析蒙古國土地沙漠化嚴重的原因。〖答案〗(1)此次沙塵暴首先出現于我國北方內蒙古與蒙古國交界處,然后隨著時間的發展,沙塵暴逐漸向東南方位移動,最終在山東、渤海附近逐漸減弱直至消亡;內蒙古西部地區沙塵暴強度始終較大。(2)沙源地:蒙古國。
理由:隨著蒙古國采礦業和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導致蒙古國地表植被覆蓋度快速下降,土地沙化問題嚴重,為此次沙塵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結合等壓線圖可知,蒙古國為高壓中心,氣流從蒙古國向四周輻散,西北風將蒙古國境內沙子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超寬雙輪滑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花式毛紗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自凈式脫粒機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聚四氟乙烯波紋軟管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網卡套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紙箱裝訂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精細化工類助劑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立式硫化缸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石扶手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皮帶傳動式煤礦防爆主通風機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醫學英語術語解密-福建醫科大學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醫用耗材采購簡易流程圖
- 第六章電力系統自動低頻減載裝置
- 新能源設計專業考試題庫匯總(附答案)
- 微生物學(細胞型)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哈爾濱師范大學
- 辯護詞貪污罪、受賄罪
- 術后1月 省中乳腺breast-q量表附有答案
- 串聯分壓并聯分流
- GB/T 13927-2022工業閥門壓力試驗
- GB/T 7777-2003容積式壓縮機機械振動測量與評價
- GB/T 40931-2021滑雪板術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