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教學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教學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教學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教學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教學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課標要求1.通過了解秦朝的統一業績,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及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2.通過了解當時秦朝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正確認識秦朝崩潰的原因。重點: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原因和鞏固統一的措施。難點: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春秋戰國秦朝(前770-前476年)(前475-前221年)(前221-前207年)西陲立國變法強國統一帝國自主學習1.秦國為什么能夠統一全國?秦國是如何統一全國?2.秦帝國的建立有什么影響?3.秦帝國采取了哪些措施構建鞏固帝國?4.秦朝為什么短命而亡?變法圖強群雄兼并一、秦的統一1.統一的條件◎根據以下信息及所學知識說明社會為何會走向統一?血緣分封天下共主

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秦的大一統,反映了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大趨勢,具有堅實的基礎。隨著商業和交通的發展,中原地區與周邊地區的聯系與交往也比以往更為密切,正如《荀子》所說,當時已出現“四海之內若一家”的狀況……況且分裂割據不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各國各階層都渴望統一。

——樊樹志《國史概要》1.統一的條件一、秦的統一太行山脈秦嶺大巴山◎根據以下信息說明為何秦能夠完成統一?一、秦的統一人民愿望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安定統一經濟需求各地域經濟的發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帶來的阻礙地理位置秦國地理位置優越,物質基礎雄厚勵精圖治數代秦王廣納賢才,吏治較為清明以法治國尊奉法家,獎勵耕戰,國家日益強盛策略得當采取遠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個擊破客觀條件主觀條件秦統一的條件1.

2、秦統一的過程(1)滅掉六國: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國依次滅掉韓、趙、魏、楚、燕、齊東方六國,建立起第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陽。(2)公元前221年,南征越族,并加強對西南夷的控制。(3)北擊匈奴,修建萬里長城。

2.軍事的統一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奠定了此后歷代疆域的基本版圖。

3.制度的統一——建立和鞏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皇帝獨尊制定許多規定和禮儀,突出皇帝的獨尊地位。皇權至上皇帝對國家事務擁有至高無上的決定權秦始皇秦朝最早確立皇帝制度,兼采三皇五帝名號,秦始皇是中國歷史第一位皇帝。皇位世襲秦始皇暢想著: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1).皇帝制度

職能:丞相—行政御史大夫——監察太尉——軍事(虛設)(2)三公九卿制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九卿郡守、郡尉、郡丞縣令、縣尉、縣丞有秩、三老、嗇(sè)夫、游徼(jiǎo)特點:①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②分工明確,行政效率高。③丞相位高權重。④新的較完備的官僚制度。⑤皇帝擁有最終決策權。分掌具體事務的諸卿比較西周分封制與秦朝郡縣制的異同比較分封制郡縣制不同點建立基礎血緣地域傳承制度官位世襲皇帝任免權力大小獨立性強服從中央歷史影響地方割據中央集權共同點為了鞏固統治,都是地方行政制度(3)郡縣制

概念闡釋貴族政治官僚政治1.又名血緣政治2.含義:先秦時期的貴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以及世官制(世卿世祿制)基礎之上的由貴族掌握政權的政治制度。3.經濟基礎是井田制。4.特征:世襲1.時間:戰國中后期逐漸形成,秦確立,后世延續。2.含義: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選拔和任命制基礎之上,按照職能和職位分工、分層管理原則建立起來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權力體系,包括有關官僚機構的組織運作與官僚的活動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規定。3.經濟基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4.選拔、考核、監察導學案:P14頁概念闡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P16思維升華中央集權制三公九卿皇帝制度郡縣制度●秦小篆●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車子兩輪間距離統一為6尺(約今138.6CM)度(長度)量(容積)衡(重量)

4.經濟文化的統一:統一車軌、文字、貨幣和度量衡

制定法律、編制戶籍,遷徙六國貴族豪強,整頓社會風俗等。東成戶人士五夫,妻大女子為沙,子小女子澤若,子小女子傷。湖南里耶秦簡戶籍薄

1975年在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簡。其內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其中法律部分記載了法條六百條,有刑律的律文和解釋,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律文,還有案例和關于治獄的法律文書。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后,以秦律為基礎,參照六國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記·李斯列傳》戶籍制度(史記記載)秦自商鞅變法之后,秦就建立起以一夫一婦小家庭為單位的戶籍制度。也叫編戶齊民。除了商人、贅婿等之外,凡擁有土地或是官府授田的人,都必須在官府的戶口冊上登記戶籍;居民要遷徙戶口,也必須向官府辦理“更籍”手續。通過這樣的制度,千千萬萬的編戶小農被納入國家的控制,保證了國家財政賦役的實施。“百代行秦制,中國兩千年歷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從秦以后,漢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實也是秦的翻版,沒有長時間的四分五裂、漫長的戰爭,我們才能文明生生不息。”——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秦人統一,此期間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國民族之成;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建;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摘編自鄒紀萬《秦漢史》問題:閱讀材料并結合教材,分析秦朝的統一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5.秦統一的意義5.秦統一的意義(1)建立起幅員遼闊的國家,奠定了此后歷代疆域的基本版圖。(2)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客觀需要。(3)空前統一的封建國家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16秦始皇焚書坑儒修阿房宮泰山封禪修建長城秦陵兵馬俑秦朝肉刑二、秦朝的暴政和秦的速亡1.表現

修馳道,筑長城,戍五嶺,全國征發徭役總數至少在300萬人次以上。秦朝總人口數約2000萬,按古人通常的計算方法,其中壯丁不超過400萬,可謂是舉國就役。——趙毅、趙軼峰主編《中國古代史》閱讀教材,概括秦暴政的表現。(1)窮奢極欲,大興土木。

(2)花費巨資,求仙訪藥。(3)興師動眾,巡游封禪。(4)征發繁重,不堪重負。(5)刑罰嚴苛,天下愁怨。(6)焚書坑儒,鉗制思想。(7)殘忍昏庸,嚴刑峻法。暴政階級矛盾和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尖銳化農民起義秦亡1.秦的暴政表現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柳宗元導致導致2.后果(1)陳勝吳廣起義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史記·陳涉世家》起義時間——公元前209年起義地點——大澤鄉起義領導者——陳勝、吳廣起義經過——陳勝自立為王,號為“張楚”天下云集響應,迅速蔓延,但不久兵敗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2.秦暴政后果——速亡(2)劉邦項羽反秦勢力發展BC207年,劉邦的軍隊進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BC206年—BC202年,劉邦、項羽四年楚漢戰爭。BC202年,劉邦建立漢朝。①秦朝的滅亡②楚漢戰爭

2.秦暴政后果——速亡材料一: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賈誼《過秦論》材料二: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勢也。

——柳宗元《封建論》材料三:秦始皇寧為中國之雄,求諸世界,見亦罕有矣。其武功焜耀眾所共知不必論,其政治所設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梁啟超《戰國載記》學案P15:如何評價秦始皇:功大于過VS過大于功★歷史人物評說的幾點基本原則3.采取一分為二的辯證法觀點;1.依據歷史人物的主要活動史實;2.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特定的時代大背景下,分析歷史人物的活動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總評:

功大于過。盡管暴政對秦代產生了消極影響,但秦始皇實現統一、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是對中華民族貢獻巨大的杰出歷史人物。過:焚書坑儒、嚴刑酷法、大興土木與徭役,激化階級矛盾,是導致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功:

1)滅六國,統一全國,結束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中華民族國家統一的新紀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