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二綜合檢測題及答案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二綜合檢測題及答案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二綜合檢測題及答案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二綜合檢測題及答案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二綜合檢測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1必修二綜合檢測試題第Ⅰ卷閱讀題甲必考題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弟子規》:大道至簡劉余莉中國傳統文化特別重視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倫理道德教育的開始。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展。這一傳統被孔孟傳承下來,成為維系我國傳統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與此相比,雖然此前割裂傳統、一味追求物質文明的發展確實解決了很多社會問題(如貧困問題),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如環境問題),而且還有一些問題是僅靠物質文明的發展無法解決的(如人的道德問題與社會和諧問題)。于是,人們開始想到了尋根,想到了文化的回歸。重視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的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在現代社會仍然具有合理性,是因為人從一出生開始,首先面對的就是家庭關系。正是在家庭之中,孩子從父母,特別是從母親身上,學會了如何處理好這些基本的倫理關系。正是因為中國傳統社會一直重視從家庭(族)開始就進行倫理道德教育,因此流傳下來很多家規、家訓,而由清朝的李毓秀根據古圣先賢的教導編寫而成的《弟子規》,正是中國傳統家規、家訓、家法、家教的集大成者。從形式上看,《弟子規》概括簡練,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體現了“大道至簡”的特征。由于它易記、易誦,所以容易在生活中踐行和在社會上普遍推行,進而成為人們共同遵守的是非、善惡、美丑的行為標準。從內容上看,《弟子規》雖然僅有1080個字,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世、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態度和禮儀概括得淋漓盡致。正如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鐘茂森教授在《圣賢教育的閃光》一文中講到的,修身、齊家、治國、維護和平的教育總綱,全部體現在《弟子規》中,《弟子規》所闡述的道理,都是超時空、超族群的,適用于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從《弟子規》所蘊含的教育規律上看,它特別強調了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問題。《弟子規》內容的編寫次序也是中國古人教育經驗的總結,符合教育規律。《弟子規》分為七部分,編寫次序分別是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這就強調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是首先學做人,后學做事,也就是先培養德行,后學習知識、技能,也就是《三字經》上所說的“首孝悌,次見聞”。這完全符合黨的“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方針,是對黨的教育方針最好的詮釋。《弟子規》還強調,道德教育同樣也是有先后次序的,那就是“首孝悌”,即從對父母的孝和對兄弟的友悌之心開始,培養起一個人“泛愛眾”的能力。孝的教育,培養的是人的一種恩義、情義的情感。如果恩義、情義的處世原則培養不起來,就會形成一種以利害為取舍的處事原則,這樣的人往往就會做出見利忘義或忘恩負義的事情來。而且,把孝作為仁之本,“愛人”首先從愛父母做起,然后愛其族人、愛其長上、愛其民族、愛其國家。這種推己及人的自然親情,符合人的認識與情感發展的規律,易于被人們接受。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實處,必須重視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就讓我們從學習和力行《弟子規》開始,把講理想、重道德的優良傳統真正繼承下來,并推廣到每一個中國人身上,因為《弟子規》是倫理道德教育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摘自《中國教育報》)1.下列關于《弟子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弟子規》是一本集中國傳統家規、家訓、家法、家教之大成,由古圣先賢編寫并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的教材。B.《弟子規》形式上概括簡練,內容上博大精深,立身處世、修身治學等均有涉及,體現了“大道至簡”的特征。C.《弟子規》與《三字經》都強調“首孝悌,次見聞”,也就是先培養德行,后學習知識、技能,內容的編寫也符合這樣的次序。D.《弟子規》認為道德教育是有先后次序的,培養一個人“泛愛眾”的能力,應當從培養這個人的孝悌之心開始。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倫理道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們重視倫理道德教育,實質上是對傳統文化的尋根和回歸。B.《弟子規》以三字一句的形式進行簡練概括,這使它易記易誦,也為它在社會上的普遍推行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C.古圣先賢總結的教育經驗,在《弟子規》中得到了體現,并且和今天所說的“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完全一致。D.孝的教育能培養人的恩義、情義的情感,但由于它太過狹窄,“泛愛眾”的能力便無法依賴它而得以培養起來。3.下列推斷,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A.現代社會割裂傳統、一味追求物質文明的發展,導致了環境、道德、社會和諧等許多新問題出現,這表明人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過程中是不能割裂傳統的。B.處在家庭關系之中的孩子,能從父母身上學會如何處理基本的倫理關系,由此可見,父母也是對孩子進行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的老師。C.《弟子規》所闡述的道理都是超時空、超族群的,適用于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這表明《弟子規》是一部實用價值很大的百科全書。D.《弟子規》是倫理道德教育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這意味著,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實處,可以從學習和力行《弟子規》開始。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改過之法袁黃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①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大都吉兇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其過于厚者常獲福,過于薄者常近禍,俗眼多翳②,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但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思古之圣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于禽獸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孟子曰:恥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則圣賢,失之則禽獸耳。也就一茬。五月麥黃風起時,稻子未熟,鄉親們正好騰出時間來將麥子收割起來,送進磨坊磨成白花花的面粉,用以當作長年吃米歲月里的一種調羹——制成面條或干脆做成小麥粑。稻子只有在煮成米飯時才散發出清香,而在麥子黃與乍黃、麥粒未脫之時,那金黃的麥稈就會飄出一種成熟的莊稼氣息。鄉親們聞到這被風捎過來的誘人馨香,親昵地說:刮麥黃風呢!在南方,水稻一經收割脫粒之后,那稻草就立即被鄉親們用鍘刀鍘斷、鍘碎,還原于稻田。大抵是稻草易爛的緣故,歸于稻田,沒幾天它就會腐爛為泥,化作肥料。而麥秸則不,南方人一般不把麥茬留在地里。我們小時候下午放學后,要干的活兒就是挖麥茬,曬干當柴燒鍋煮飯。麥秸性脆,在火爐里燒得噼噼啪啪地響,那聲音猶如正月人家娶新娘子放的爆竹,給人一種穿透幽靜歲月的幸福感。麥秸的用途還在于能夠曬干、壓扁,編織成金黃色的草帽和蟈蟈籠、鳥籠子,還可以制成各式各樣的花蟲鳥獸。那時,我們村子里最會編織麥秸的是春旺叔,他祖上是學篾匠的,再孬的竹子到了他的手里也會被修理得細如棉線、韌如鐵針,所以編織麥秸是他的拿手活兒。農村時興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那陣子,他就曾偷偷地用麥秸編織過草帽、花木蟲獸之類走村串巷地賣過,結果被當作“投機倒把分子”被公社抓起來了。批斗會結束的當天晚上,他就找了根草繩吊死了。人吶!就像一根麥秸!鄉親們聚在麥場上,邊打著麥邊這樣說,嘆息聲四處流傳……如果深究起來,稻子和麥子給予我們人類的還有地理上的差別帶來的心理上的巨大差異。在南方,人們把米飯當作主食,那種精細、雪白、晶瑩而柔和的香噴噴的米飯,賦予南方人的是一種精明、纖細、柔韌的性格。以小麥為主食的北方人,卻也似麥子般的堅挺、粗糙,北方人胸懷涌動起來就如麥子般地波流起伏,寬大,深沉,他們的性格也如易斷易折的麥秸一樣,“嘎嘣”干脆就是一下,絕不會像踩在南方水田里的拖泥帶水——稻子和麥子簡直就代表著南方人和北方人。民以食為天,莊稼天生的骨骼造就了人身體和心理上的區別,但人畢竟是有思想的,這思想也讓他們看出了自己與植物的殊途同歸——人就像一根麥秸,一根有思想的麥秸!想想看,樸素的鄉親說的與洋人帕斯卡爾說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有什么兩樣?人類一旦深刻起來就以為自己是哲學家,所以人類的思想并不十分脆弱,脆弱的還是人類的肉體。在歷史中我們已經不斷“領略”到法西斯對人類的摧殘,現在從電視上我們還看到硝煙彌漫的戰爭,看見戰爭中那一具具倒下去的無辜的平民的身軀……這時候我陡然想起祖母的一句話來:“人吶!就像是一根麥秸!你看,折一下就斷了,就脆了……”人或許真是一根麥秸,命賤于草或被草菅!(摘自《世界文學》,有改動)(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A.本文運用對比的手法,將水稻和麥子進行各方面的對比,突出了麥子的特點,為作者表達情感作了很好的鋪墊。B.麥秸與稻草相比雖然易爛,但仍有許多用途,如:被用來當柴火燒,被曬干、壓扁,制成編織品等。C.從鄉親們對成熟的麥子發出的香味及爐火里燒麥稈的聲音的反應,可以看出人們對麥子的喜愛。D.稻子和麥子帶給人們的有地理上的差別,也有心理上的差別。麥子賦予北方人堅挺、柔韌、粗糙,胸懷寬大、深沉,性格干脆等特點。E.作者認為人的思想和肉體都十分脆弱,但是相比較而言,人的肉體的脆弱顯得尤為突出。(2)文章的題目“人像一根麥秸”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請說明其深刻含義。(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請簡要分析本文是如何逐層展示主旨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命是什么”是一個很深刻的哲學命題,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試結合文本內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達的觀點。(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王蒙做客“文壇開卷”談新作主持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是《紅樓夢》的自我評價,其實對于每個喜歡《紅樓夢》的讀者來說心中都有自己的解讀,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做客“文壇開卷”,一起聊聊他心中的《紅樓夢》和他的感悟。王蒙:各位網友大家好,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交流我的新書《王蒙的紅樓夢》。主持人:這一本跟其他書有什么不一樣嗎?王蒙:不一樣。《紅樓夢》本身是一個談不完的話題,從《紅樓夢》說起,實際上就是談人生、談生活、談人情世故,也談感情,尤其是男女之情,也談青春、政治。這次最大的不一樣就是,過去那些書都是寫出來的,這本書是“說出來”的。主持人:您為什么這么癡迷《紅樓夢》呢?王蒙:這可以說是我年輕時的一個心愿,我年輕時就對它有興趣,感覺它跟別的書不一樣,它表現的人生的質感特別強。所以我那時候就看了許許多多分析《紅樓夢》的文章,感覺也都挺好,而且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可是我老覺得這些分析不解氣、不過癮,沒有把我個人認為《紅樓夢》里面最要緊、最關鍵、最扎到穴位的地方說出來,所以我很年輕的時候就想:我早晚給你們說說《紅樓夢》。主持人:《紅樓夢》的自我評價里面有一句“誰解其中味”,有人說這“味”是一種絕望,您認同嗎?王蒙:當然,作者體會到的和要說出來的東西太多了,他不能說得太明的東西也太多了,他不能非常直率地說很多話。你要說絕望就是魯迅的那個話,“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就是你什么事都充滿希望,實際上這是虛妄的,很多希望實現不了,你對什么事都絕望這也過分了,所以總是失望中又有希望,希望中又有失望。我覺得他的“誰解其中味”既有希望也有失望,甚至有一種呼吁,也有請求。主持人:有一位網友問,王老師您覺得《紅樓夢》最大的文學藝術價值在哪里?現在所有紅學家的說法各有千秋,我們應該相信哪種?王蒙:我覺得《紅樓夢》最大的文學價值是對人生的濃縮,拿上一本《紅樓夢》就好像過一輩子一樣。我這本書里面也說了,中國人都有兩輩子,一個是自己普普通通的一輩子,還有一個是賈寶玉、林黛玉的一輩子,我們陪著他們過了一次,這一點你看別的書不會有這種感覺。至于各種說法您信哪一種,這個只能自己掌握了。主持人:又一個網友問,現在《紅樓夢》改編成了很多的影視劇,您如何看待新版電視劇《紅樓夢》與舊版《紅樓夢》之間所要表達的主題差異?王蒙:一切文學作品當它變成一種視聽藝術、多媒體藝術的時候,它不可能完全跟原來一樣。好處就是它更容易接受,如果你把150萬字的書從頭看一遍你會感覺很費勁。壞處呢,就是文學是另外一路,而且可以給你提供無數的想象,可以讓你來回翻著看,那個是隨著時間的線性一集一集就下去了。褻瀆我覺得褻瀆不到哪兒去,堂堂的曹雪芹、堂堂的《紅樓夢》你再拍一百集電視劇也褻瀆不了它,因為原文在那兒擺著呢。(摘自“新浪網”,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A.王蒙能寫出《王蒙的紅樓夢》,與他年輕時對《紅樓夢》的極大的興趣及與其相關的大量閱讀有很大關系。B.王蒙認為《紅樓夢》的自我評價“誰解其中味”中的“味”,指的是一種絕望。C.王蒙認為賈寶玉、林黛玉的人生是每個中國人都想過的一種人生,閱讀《紅樓夢》使讀者對這種人生有了一種體驗。D.王蒙認為文學作品變成視聽藝術、多媒體藝術有好處也有壞處,壞處大于好處。E.王蒙認為《紅樓夢》不會因改編為電視劇而被褻瀆,因為更多的人還是喜歡看原著。(2)簡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試簡要概括這篇訪談的主要內容。(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蒙認為“《紅樓夢》最大的文學價值是對人生的濃縮”。你同意他的看法嗎?試談談你的理由。(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達題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的黑體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3分)A.北京公交公司制定的服務條約指出:在工作中遭到乘客的辱罵,仍能堅韌不拔地堅持工作的司機或售票員,公司將視情況頒發“委屈獎”600~800元。B.母親知道我心里的苦悶,知道我老在家里會更糟,她害怕我一個人在那荒廢的園子里會因為生理問題而目不窺園、胡思亂想。C.想起當年,有好事者要為錢鐘書先生舉辦80壽辰慶典,他斷然謝絕,批評說“壽星”是“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錢,請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一些不痛不癢的話”,此言至今如雷貫耳。D.在白天夜里的任何時候,都有可憐無助的人被拖出家門,人人都蒿目時艱,沒有人能置身于沖突之外,整個世界都在戰爭。14.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A.賈平凹小說《古爐》數字版權糾紛遭“圍觀”引出新話題——數字時代,作家也需要經紀人。B.人大新聞專業將微博表現與成績掛鉤——“織圍脖”能力成課程考核標準。C.語文“學案”是一種以學定教、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為一體的語文學習。D.如果將中國最龐大的群體排斥在教育之外,排斥在文化之外,排斥在大學門外,那就是逆歷史而行,反規律而動。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成長教育最初的概念,是上世紀70年代初以榮格等為代表的西方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越來越注重人的心理能力和思想能力的培養。①結合美歐二戰后新一代青少年心理和思想中存在的焦慮和浮躁②進入上世紀80年代,成長教育的概念已為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等所關注③他們根據《卡爾·威特的教育》這份在哈佛大學圖書館占有一席之地的、長達1000多頁的教案④并已進入教育實踐階段⑤例如上世紀就已風行歐美的蒙特梭利幼兒教育、戴爾·卡耐基成人教育、康斐丹釋成長教育等等⑥提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在學習文化科技知識的同時,還要學習做人、強化心理能力”A.③①⑥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⑥C.⑥③④⑤①②D.⑥②①⑤③④16.下列是某校友接到母校“建校百年慶典”組委會邀請函之后的回信,它在表述上有幾處不妥,請找出來并修改。(5分)喜聞貴校將舉行“建校百年慶典”,非常高興。……先寄上我最近剛剛出版的畫冊《企望》,將它作為生日禮物惠贈給貴校,待慶典之日我一定撥冗前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語句,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6分)青春,不是溫暖熱情的紅色太陽,而是艱難跋涉跨越千山萬水的那種堅持不懈。青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寫作(60分)18.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參考答案見本期)參考答案必修二綜合檢測試題1.A(“由古圣先賢編寫”錯,對照原文第三段可知,應為“由清朝的李毓秀根據古圣先賢的教導編寫而成”)2.D(對照原文倒數第二段可知,培養“泛愛眾”的能力要由孝的教育開始;另外,該項中說的“太過狹窄”在文中沒有依據)3.C(“是一部實用價值很大的百科全書”這一推斷缺乏依據,也夸大了其作用)4.B(薄:刻薄)5.B6.C(善改過之人,應該在事發之前,明辨其中的道理)7.見參考譯文。8.通過刻畫燕臺、笳鼓、曙色、危旌、沙場、烽火、海畔、云山,描寫了一幅軍營內外莊嚴雄渾的景象。9.詩人濃墨重彩地描寫邊防戰地的形勢與氣氛,突出了戰事之激烈、條件之艱苦;而后又引用班超投筆從軍和終軍自愿請纓兩個典故,表現了自己投筆從戎、報國殺敵、建功立業的壯志。10.(1)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2)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3)向之所欣/俯仰之間11.(1)AC(B“麥秸與稻草相比雖然易爛”錯,稻草容易爛。D“柔韌”是稻子賦予南方人的特點。E“作者認為人的思想和肉體都十分脆弱”錯,原文是“人類的思想并不十分脆弱”)(2)比喻。內涵:人類有時像麥秸一樣堅挺、粗糙,有時也像麥秸一樣,易斷易折,極為脆弱。(3)文章從水稻和小麥的收割說起,引出了麥秸,接著由物到人:由麥秸的用途引出了會編織麥秸的春旺叔,而春旺叔的生命也如麥秸一樣脆弱;繼而寫到人的性格、思想,最后得出了文章的主旨:人命賤于草或被草菅。思路如逐節剝筍,層層深入,卒章顯志。(4)作者通過一個淺顯的比喻——人像一根麥秸,告訴我們:人的生命真的很脆弱,同時也告誡人們要善待人生,珍惜生命。(言之成理即可)12.(1)AC(B王蒙認為“味”是“既有希望也有失望,甚至有一種呼吁,也有請求”。D“壞處大于好處”錯,無中生有。E“因為更多的人還是喜歡看原著”錯,真正的原因是“原文在那兒擺著呢”)(2)點出采訪的因由、對象及主題,以引起下文的訪談。(3)①《王蒙的紅樓夢》這本書與其他書有何不同之處;②王蒙癡迷《紅樓夢》的原因;③《紅樓夢》的主題、文學價值等是什么;④如何看待新版電視劇《紅樓夢》與舊版《紅樓夢》之間所要表達的主題差異。(4)示例:同意。文學即人學。一部《紅樓夢》展示的就是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可以說,《紅樓夢》為我們展示的是一種人生,一部書濃縮了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等眾多人物的人生,這應是《紅樓夢》作為文學所體現的最有價值的部分。通過《紅樓夢》所刻畫的人物與所敘寫的事件,我們深刻地認識了當時社會的情形,也懂得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13.D(蒿目時艱:形容對世事憂慮不安。A“堅韌不拔”形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不可動搖。不合語境。B“目不窺園”形容埋頭讀書。不合語境。C“如雷貫耳”形容人的名聲很大。用錯對象)14.C(搭配不當,應在“語文學習”后加“活動方案”)15.A(根據句間邏輯關系、借助詞語標志推斷順序)16.將兩處“貴校”改為“母校”;將“最近”或“剛剛”刪去一個;將“惠贈”改為“敬贈”;將“撥冗”改為“準時”。17.示例:不是綠意盎然的青青小草/而是沖破阻力頑強挺出地面的那種不屈不撓/不是清澈見底的淙淙溪流/而是點點滴滴生生不息匯聚起來的那種慷慨激昂18.寫作點撥:這是漫畫作文。要做好漫畫作文,必須注意:①仔細讀畫,讀懂畫意。先要整體審閱,注意揣摩文字內涵。②抓住特征,弄清本質。要由表及里,分析畫者意圖。③由此及彼,發散思維。要展開聯想和想象,聯系社會現實,找準切入點,認真選材、組材。就這篇作文所選用的漫畫而言,圖片中心是一棵折斷的小樹苗,它的周圍是密密麻麻的“愛護花草樹木”的標語牌,還有兩個人正在插“愛”字牌。這幅畫有著深刻的諷喻意義:人們不顧已經折斷了的樹苗,不采取有力的保護措施,只是大張旗鼓地作虛假宣傳,這有何益呢?再進一步聯想到社會上對兒童的保護、對弱勢群體的關愛等等,恐怕只是流于形式。其主旨在于呼吁人們要真抓實干,不能做表面文章。本文寫成議論文比較合適,寫記敘文也可以。但不要簡單地說明漫畫的表面內容,或者膚淺地編寫故事,一定要畫龍點睛地揭示出漫畫的寓意,寫出深刻的思想。參考譯文春秋時代,許多士大夫看到別人說話(的神情)和動作,就能憑著自己的推測來談論這個人的禍福遭遇,沒有不準確的,這從《左傳》等書里可以看得到。大部分吉兇的預兆,(雖然)萌芽在心里但表現在人的四肢里。行為過于敦厚的人往往獲得幸福,過于刻薄的人往往遭遇災禍,但人們的眼睛多被妄念遮蔽,(他們)說人生的禍福是沒有規定并且無法預測的。誠懇合乎天道,當幸福快要到來的時候,觀察他的善行就一定可以預知。當災禍將要來臨的時候,觀察他所做的不善的事也是可以預知的。現在(我們)想要獲得幸福而遠離災禍,暫且不談行善,先須下定決心改過。凡是(想要)改過的人,第一步,要產生羞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