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文化與當代影視_第1頁
大眾文化與當代影視_第2頁
大眾文化與當代影視_第3頁
大眾文化與當代影視_第4頁
大眾文化與當代影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眾文化與當代影視(本科選修課32學時)任課教師:修倜第一章大眾文化概說一、大眾文化的概念MASSCULTURE大多數、大規模、大量;群眾的、大規模的、集中的POPULAECULTURE通俗的、受歡迎的、大眾化的、普及的大眾文化概念VS高雅、精英的文化概念學術理論意義上的大眾文化概念,卻是五花八門、眾說紛紜的復雜概念。不同的社會體系、文化傳統和理論流派中的“大眾文化”概念有著不同的內涵,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含義。教學目的本科作為一門通選課,主要通過大眾文化理論的評介,以及大眾文化現象(當代影視、流行音樂和舞蹈等)的分析和透視,引導學生提高文化知識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適應當代社會。教學內容大眾文化概說:大眾文化的概念、大眾文化與其他文化比較、大眾作為文化主體的特征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大眾媒介與人類文化、媒介發展簡史、大眾傳媒與大眾文化作為大眾文化的影視:影視文化的當代性與大眾性、影視文化發展的兩個階段及其特征、影視媒介的當代特征、影視作為大眾文化形態的價值與意義作為大眾文化的流行音樂:流行音樂的概念、流行音樂的類型與特征作為大眾文化的街頭舞蹈:街頭舞蹈的概念、街頭舞蹈的形態與特征、街頭舞蹈的娛樂性與消遣性學習方法理論學習與影片鑒賞相結合,講授與課堂討論相結合思考方式:由抽象到具體(借鑒大眾文化理論透視中國當代文化現象)由具體到抽象(通過大眾文化現象的分析走向理論的升華)注意視聽思維能力的提高參考書目【法】讓波得里亞:《消費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美】約翰費斯克:《理解大眾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英】尼克斯蒂文森:《認識媒介文化》,商務印書館2001【英】安吉拉默克羅比:《后現代主義與大眾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英】約翰斯道雷:《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美】蒙福德:《午后的愛情與意識形態:肥皂劇、女性及電視劇種》,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陸揚,王毅選編《大眾文化研究》,上海三聯書店王一川主編《大眾文化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羅鋼等主編《消費文化讀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苗棣,趙長軍:《論通俗文化——美國電視劇類型分析》,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大眾文化與當代影視”題解:大眾文化與影視藝術的關系密切:影視媒介的出現為大眾文化的興起提供了物質條件影視藝術的觀賞為大眾奠定了藝術欣賞的經驗影視審美的經驗為大眾文化、流行藝術的推廣提供了思想基礎和文化氛圍大眾文化概說大眾文化的概念·MASSCULTURE大多數、大規模、大量;群眾的、大規模的、集中的·POPULAECULTURE通俗的、受歡迎的、大眾化的、普及的·大眾文化概念VS高雅、精英的文化概念·學術理論意義上的大眾文化概念,卻是五花八門、眾說紛紜的復雜概念。·不同的社會體系、文化傳統和理論流派中的“大眾文化”概念有著不同的內涵,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含義。法蘭克福學派的觀點——“文化工業”意義上的大眾文化文化工業(TheCultureIndustry)這個術語是德國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School)提出來的概念。認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電影和廣播不再需要作為藝術……它們稱自己為工業”,這種工業利用自身媒體的技術優勢及其商業背景進行“公開的欺騙”,從而使大眾獲得一種“擺脫思想的解放”。霍克海默和阿多爾諾所提出的“文化工業”概念并非是一個中性的概念,而是具有強烈的否定色彩。(參看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啟蒙辯證法》)法蘭克福學派是以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社會研究中心”為中心的一群社會科學學者、哲學家、文化批評家所組成的學術社群,被認為是新馬克思主義學派的一支。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爾諾、馬爾庫塞、霍克海默、本杰明以及第二代的柏格、哈貝馬斯等人。主要特色,建立批判理論(Criticaltheory),相較于傳統社會科學要以科學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會經濟等等的法則規律,他們則更進一步強調探討歷史的發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爾諾提出的文化工業、哈貝馬斯提出的溝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論的重要概念之一。阿多爾諾曾談到,在我們的草稿里,我們使用的是大眾文化(massculture),后來我們用文化工業取代了那個表述,旨在從一開始就有別于和大眾文化概念擁護者相一致的解釋:即認為“大眾文化是從大眾自身當中自發地出現的一種文化,是流行藝術的當代形式。”文化工業必須與上述說法嚴加區分,“文化工業把古老的東西與熟悉的東西熔鑄成一種新質在其所有的分之中,那些特意為大眾消費生產出來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那種消費性質的產品,或多或少是按照計劃炮制出來的”。生產機器面前,藝術與文化工業制造出來的產品已不可能有多少區別,或者即使有區別也不過在于:前者無疑常常也是商品,但是后者卻只不過是徹頭徹尾的商品。阿多爾諾堅決認為文化工業的產品并不是藝術品,從一開始它們就是作為在市場上銷售的可替代的項目而被生產出來的。霍克海默認為:藝術是“主體在不顧及社會價值和目的的美的判斷中表現出自己的特色”的結果,人類可以自由地在藝術中實現自己,個性是藝術創作和判斷的真正要素,個性是藝術的靈魂。本雅明則指出,“機械復制”使得藝術的固有性質發生了改變,大量技術復制品淹沒了藝術品的“唯一無二的存在”性、權威性和真實性,昔日籠罩在藝術品上的“輝光”喪失殆盡。但本雅明則積極地看待以電影為代表的復制性藝術所具有的積極和富有建設性的方面(影視一章中詳談)首先,“文化工業”意指著一種現代資本主義的文化體系,是與大眾的利益根本對立的。其次,“文化工業”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不同于以往任何時期的文化形態。“文化工業”用“技術的無比威力”以及標準化、統一性等的科學意識,瓦解了藝術本在法蘭克福學派的立場上,文化工業既非民間文化,也不是早期資本主義階段的大眾文化,而是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之后大眾文化的特殊形式。因此,法蘭克福學派所談論的“文化工業”并非一般意義上“大眾文化”,而具有特定的意旨和內涵。中國20世紀80-90年代對大眾文化的批判,大多借用了法蘭克福學派的觀點。所謂大眾文化“其實是一種文化工業,商業原則取代藝術原則,市場要求代替了精神要求,使得大眾文化注定是平庸和雷同的。”所謂大眾文化應解釋為操縱大眾的文化。這種批判聲音,基本上是移植了西方20世紀60年代始終代表主流聲音的大眾文化批判立場,對大眾文化作全盤否定,其中的人文內涵自不言而喻,但是很顯然它也表征了知識精英對于大眾不屑一顧的居高臨下態度。而且這種對中國大眾文化的批評,完全忽略了中國的大眾文化與西方的大眾文化在內涵和指向上的不同所指和不同機制。中國和西方的“大眾文化”無論從社會制度層面,還是從形態呈現層面都具有相當大的差異,是不能等而論之的。就前者而言,西方以商業為推動力,中國則主要是國家控制為主導的文化機制;就后者而言,它與西方的大眾文化相比也有極大的復雜性、不完全性。大眾文化在中國大陸的文化格局中至今還是一個弱勢文化。伯明翰學派眼中的大眾文化伯明翰學派(BirminghamSchool),是以英國伯明翰大學文化研究與社會學系的學者們的當代文化研究為代表的一種理論體系派別。伯明翰學派曾一度成為文化研究的代名詞。在伯明翰學派看來,文化不能只是精英文化,它應該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它應該是大眾的,平民的。在英國,PopularCulture(通俗的、受歡迎的、大眾化的、普及的)的概念具有所有好的特質,是廣大群眾信賴的文化,它有些是被改變了的,有些就是鄉下的和傳統的,但這是他們真正選擇的文化。MassCulture(大多數、大規模、大量;群眾的、大規模的、集中的)是一種綜合篡改了的被販賣的文化,帶有強迫的性質,是文化復雜的交綜與集合。所以,就對大眾文化的比較而言,有學者就認為,,英國不再有太多的Popular伯明翰學派的創始人之一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1921-1988)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對英語中的一些關鍵詞進行詞源學和社會學的雙重探討,從詞義的變化中把握社會的變遷。英語中culture一詞,從原來的拉丁文詞根culter(犁頭)發展而來,并延伸出種種不同的意思和用法,成為英語中最難界定的概念之一。在所有早期的用法里,是一個表示“過程”(prosess)的名詞,意指對某物的照料,基本上是對某種農作物或動物的照料。16世紀初,通過隱喻,“照料動植物的成長”之意涵,被延伸為“人類發展的歷程”。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1921-1988)20世紀中葉英語世界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家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1921-1988)20世紀中葉英語世界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家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并逐步的復雜化。只有當culture從狹窄的“高級精神產品延伸為人類學意義上的“一種生活方式”,大眾的生活方式才可能成為“文化”,也才有了大眾文化(massculture)和流行文化(popularculture)Culture的兩個衍生詞:cultivation:(耕種、栽培、教化)Cultivated:(被耕種約翰·費斯克以電視為文化產業的例子,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電視節目作為商品,生產和發行于這兩種平行而且共時的經濟系統之中,其中“金融經濟”注重的是電視的交換價值,流通的是金錢:“文化經濟”注重的是電視的使用價值,流通的是“意義、快感和社會認同”約翰·費斯克(JohnFiske,1939-),當代英美學術界著名的大眾文化,理論家,因其“文化消費主義”的研究主張而被西方學術界普遍稱為西方當代大眾文化研究代表人物。約翰·費斯克(JohnFiske,1939-),當代英美學術界著名的大眾文化,理論家,因其“文化消費主義”的研究主張而被西方學術界普遍稱為西方當代大眾文化研究代表人物。約翰·費斯克明確指出,文化不是指在藝術杰作中能找到什么形式或美的理想:也不是指什么超越時代、國界和永恒的、普遍的“人類精神”。而是指工業社會中意義的生產和流動,是指現代化社會中生活的方式,它涵蓋了這種社會人生經驗的全部意義。值得重視的思想是:大眾文化中也隱含著一種積極能動的自主性力量,肯定大眾文化的啟蒙性和獨創性。是當代社會大眾階層產生的具有內部對抗和象征性反抗統治體制的主要表現形式。第一,大眾文化并不是任何社會形態都必然伴隨的現象,而僅僅是工業文明以來才出現的文化形態,它是以大眾傳播媒介為手段,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第二,它是社會都市化的產物,以都市普通市民大眾為主要受眾或制作者。第三,它具有一種與政治權力斗爭或思想論爭相對立的感性愉悅性。第四,它不是神圣的而是日常的。大眾文化的定義:大眾文化是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段、按商品市場規律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第二節“大眾文化”與其他文化形態比較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何為精英文化?西方學者列維斯認為,精英文化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質較高的少數知識分子或文化人為受眾,旨在表達他們的審美趣味、價值判斷和社會責任的文化。指社會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層地位并有影響作用的杰出人物。與一般天才和優秀人才不同,在一定社會里得到高度的評價和合法化的地位,并與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有聯系。因此散布于各行各業,從而可窺測社會分層現象。(《辭海》定義)精英文化是代表正統的、由主導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精英所創造并欣賞的文化。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比較:平民的——知識分子的群體共享的——個人獨創的新奇的——規范的娛樂的——嚴肅的時尚消費的——永恒價值的(烏托邦)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除了沖突對立,也有相互融合和借鑒大眾文化與民間(俗)文化何謂民間文化?民間文化:指的是由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創造的、古往今來就存在于民間傳統中的自發的民眾通俗文化。從社會分層上看,民間文化是一種來自社會內部底層的、由平民自發創造的文化。民間文化還是一種具有農業社會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較多傳統色彩的文化。特點:1.自發性2.傳承性大眾文化與民間(俗)文化比較:現代工業的——自然文明的商業功利目的——自發產生(無功利性)現代技術合成的——民間的集體創造的當下即時性的——長期流傳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民間(俗)文化與大眾文化不同,但也有相互吸收、借鑒的情形出現。例如某些民間的通俗文化作品按照當代大眾的要求,改變其制作方式和傳播方式,搬上電影、電臺、電視臺,以商品的形式推向市場,這樣民間(俗)文化就演變成大眾文化了。在當代現實社會生活中,民間嗎(俗)文化產生的土壤和機制較之農業社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這種情形之下,民間通俗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疆界也在逐步走向融合。有些民間文化和藝術方式正在流失。所以才有了文化遺產如何繼承保護的問題。較之大眾文化,民間(俗)文化更具有自然和原創的特點,常常被其他文化形式借鑒。大眾與大眾社會大眾是大眾社會的產物大眾社會釋義:大眾社會是相對于傳統社會而言的,它最早出現于西方,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具體地講,大眾社會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動下而逐漸產生的。大眾社會的形成過程就是工業化和城市化逐漸改變社會秩序而使社會體制變遷的過程。一般來說,大眾社會具有三個典型特征。第一,從生產上看,高度工業化。大眾社會是一個工業高度發達的社會,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大工業生產使生產力的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創造出了比以往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豐富得多的物質財富,從而使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得到了較大的滿足。第二,從生活上看,高度城市化。現代化的大工業必然帶來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而在大眾社會,城市化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城市社會不僅意味著城市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第三,從文化上看,高度大眾化。一改此前社會中,居于統治地位的主導文化總是被少數人所把持的現象。在大眾社會之中,大眾文化占據了整個社會文化的主導地位,使文化真正回到了普通大眾之中,成為大眾自己的文化,從而徹底拜托了文化的“貴族氣息”,使文化第一次成為多數人的文化。大眾文化為民眾參與社會文化和意義生產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