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泥鰍養殖技術問答——繁殖技術2023年03月16日
來源:靖江市農業委員會瀏覽:95次
打印
收藏
關閉60泥鰍的繁殖有哪幾種形式?泥鰍繁殖有以下幾種形式:自然產卵自然受精;人工催產自然產卵受精;人工催產人工授精。61泥鰍自然產卵繁殖是怎樣的?長江流域在4月上旬,當水溫逐漸升至18℃以上時便開始產卵繁殖,直到8月份,均屬其產卵季節。泥鰍是屢次產卵類型的魚類,產卵盛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溫為22~28℃,每次產卵往往要4~7天才能產空,可以在泥鰍較集中的地方設置魚巢,誘使泥鰍在上面產卵受精,然后收集受精卵進行孵化。卵圓形,無色透明或橘色,黏性差,自然環境下,能附著在石塊、樹枝、水草等雜物上,但很易脫落。為了收集較多的受精卵,可以采用天然增殖措施,應選擇環境較僻靜、水草較多的淺水區施用一定數量的草木灰,而后每667平方米,施400~500千克的豬、牛、羊等畜糞,周圍必須采用聚乙稀密眼網片護欄,防止青蛙等進入侵襲。這樣便可誘集大量泥鰍前來產卵,收集較多的受精卵。62泥鰍人工繁殖需要哪些設施和條件?泥鰍人工繁殖需要準備:專門建立產卵池、孵化池,創造人工環境,讓泥鰍在專用池中自然交配產卵,并用魚巢,可收集大量受精卵,然后在孵化池中人工孵化,這種方法效果更好。⑴產卵池和孵化池的準備。該項工作應在泥鰍繁殖季節之前準備完畢。先將池水排干,曬塘到底泥裂縫。每667平方米用70~100千克生石灰清塘除野,待藥性消失后在池塘中栽培水生植物,如篙草、稗草等作為魚巢,或放養水浮蓮、水葫蘆等。池中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糞400~500千克。加注新水,水位達20~30厘米,池周設置防蛙、防鳥和防逃設施。產卵池、孵化池可以是土池或水泥池,面積不宜太大,以利于操作管理,規模小的也可用水箱。⑵魚巢的準備。除了在產卵池中種養水生植物作為魚巢外,還可以增設多須的楊柳須根、棕櫚皮等作為人工魚巢。人工魚巢預先用開水燙或煮,漂凈曬干。棕櫚皮那么要用生石灰水浸泡2天,生石灰用量為每千克棕櫚皮5千克生石灰。生石灰水浸泡后再放入池塘中浸泡1~2天,曬干備用。為了使魚巢消毒防霉,常用0.3%的福爾馬林浸泡5~10分鐘,或0.0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將曬干的魚巢扎把后吊掛在繩或竹竿上,放入池中。63怎樣獲得和選擇泥鰍親本?⑴采集。用于人工繁殖的親本泥鰍來源主要途徑有三種:一是從天然水域采集;二是從其他生產單位或市場上收購;三是從人工養殖泥鰍中選留。其中第一種來源較經濟,自己捕捉后在3~4天之內可選擇成熟者在生殖季節進行繁殖催產。第三種來源最可靠,選擇余地較大。而市場收購得來的往往是幾經周轉,或較長時間蓄養,或密養運輔后對泥鰍損傷較大,必須嚴格篩選,并經過一段時間精心培育之后才能使用。⑵雌雄鑒別。泥鰍雌、雄性在成體階段主要的區別是在胸鰭,背鰭和腹鰭上方體側白色斑痕三個方面,泥鰍體表多黏液,滑膩難抓。辨識時準備一個盛有少量水的碗或盆,將泥鰍放在其中,待其安定下來,鰭自然展開時,就可以很快識別性別。在生殖季節特征更是明顯,其主要區別見表5—1。表5—1雌、雄泥鰍外部特征部位出現時期雌性雄性體形大小近圓筒形的紡錘狀,較肥大。近圓錐形的紡錘狀,較瘦小。胸鰭體長大于5.8cm第二鰭條前端圓鈍呈扇形展開,基部無骨質薄片,整個鰭形末端圓較小。第二鰭條最長,前端尖形,尖部向上翹起,基部具骨質薄片,整個鰭形較大,末端尖。背鰭生殖期末端正常,下方體側無縱隆起。末端兩側有肉質突起,下方體側具縱隆起。腹部生殖期圓而膨大,且色澤變動略帶透明黃的粉紅色。不膨大,且較扁平。腹鰭產卵之后上方體側具白色斑塊或傷痕,未產卵的那么沒有。上方體側無白色斑塊如在雌泥鰍腹鰭上部出現白色斑塊狀傷痕,這是當年已產過卵的雌泥鰍的標志。產卵期間所捕獲的雄泥鰍,往往都有這種標志。一旦出現這種標志,便不能再用作當年繁殖用親鰍,這種白斑的出現,是由于雌魚在產卵時,被雄魚緊緊地相卷,雄魚胸鰭的小骨板壓著雌魚的腹部,從而使其腹部受了傷,小形鱗片和黑色素的脫落,留下這道近圓形的白斑狀傷痕。一般可根據傷痕深淺來估計雌泥鰍產卵的好壞,一般是傷痕深,產卵好,⑶性成熟與懷卵。雌鰍一般2齡達性成熟,3齡以上的個體大的懷卵量大,繁殖的鰍苗質量好,生長快,因此要選擇2~3冬齡的,體長10厘米以上,最好15~20厘米;體重在18克以上,最好30~50克的親雌鰍。腹部膨大且柔軟有彈性,體色呈橘黃色具有光澤,腹部白色,特征明顯有個體。產卵數多(見表5—2)。2~4齡懷卵量從800~40000粒不等,產卵數200~24000粒。選作親本的泥鰍,要到達3齡以上,體長15~20厘米,平均體重達12克以上,雌泥鰍18克以上,個體大到達40~50克更好。雄鰍也要選擇2~3冬齡的,體長10厘米以上,最好15~20厘米;體重在12克以上,最好30~40克的親雄鰍,行動敏捷的個體;個體大的雄鰍精液多。雌、雄鰍都應體質健壯、體色正常、體形端正、無傷殘、活力強、鰭條整齊完全。選擇泥鰍親本同時要注意雌、雄配比,一般雌:雄為1:2~3,雄鰍適當多準備些。(表5—2)不同齡泥鰍懷卵量與產卵數的比擬親鰍年齡(年)產卵數(粒)卵巢卵粒數(粒)范圍平均范圍平均2202~63112625782231336~1796060995054~218201070457.04以上9164~234181343111856~397072343157.3平均55.764年齡、體長與產卵量有什么關系?雌鰍產卵量與其年齡、體長相關,不同年齡、不同體長泥鍬的產卵量不同。雌泥鰍體長為151~200毫米以及200毫米以上的,相對產卵量要比體長100~150毫米的高出1倍。4~5齡的產卵量為1~3齡產卵量的2.2倍。相對產卵量變幅在每克體重22粒以上(表5~2、表5~3)。表5~2不同體長泥鰍的繁殖效果比擬體長范圍(毫米)平均體長(毫米)相對產卵量(粒/毫米)受精率(%)孵化率(%)100~150135.722.059180.2151~200174.243.399281.0200以上209.348.829080.6表5~3不同年齡泥鰍的繁殖效果比擬工程年齡〔年〕12345一次產卵量〔粒〕1754338846501047116172相對產卵量〔粒/克〕109.6110.4110.9132.2141.7受精率〔%〕77.185.691.793.790.0孵化率〔%〕82.384.281.783.681.165如何培育泥鰍親魚?泥鰍親本培育的好壞,直接影響繁育效果,泥鰍親本的強化培育是人工繁殖前重要的環節。泥鰍親本的強化培育,增強泥鰍體質,促使未成熟的泥鰍性腺盡快發育到達成熟,以利提早產卵和精卵質量。泥鰍親本培育池,面積50~100平方米,深1.2米,保持水深40~50厘米。池底夯實,池壁需較硬而不讓泥鰍鉆洞,也可用塑料膜貼面。進排水口設網欄,池底鋪富含腐殖質的軟土或軟腐泥20厘米左右。放養前,池塘先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每10平方米用生石灰1公斤或漂白粉100克兌水后全池潑灑。一般7天之后便可放養親鰍了。放養密度。如果是尚未成熟的親泥鰍,培育方法與養殖成泥鰍相同,只是密度應降低,一般每平方米放養25~30尾為宜。如果是準備用于人工繁殖泥鰍的強化培育,通常在一個月之前將泥鰍雌、雄分開進行培育,放養密度每平方米為25尾左右。泥鰍親本培育飼料及投喂。以魚粉、豆粕、菜籽餅、米糠為主,添加適量酵母粉和維生素。水溫15~17℃時,飼料中動物蛋白含量10%左右,植物蛋白30%左右。隨水溫增高,逐漸增加動物蛋白質的含量。當水溫達20℃以上時,動物蛋白質含量增加到20%,植物蛋白減至20%。日投喂量為在池泥鰍體重的5~8%。培育期間適當追肥,使水色為黃綠色,水質保持肥、活、爽。要定期換水,每次換水量為1/4左右,在近催產半月左右,每天注水1小時,以微流水為好,有利親鰍性腺發育。池中要放養一定量的水草,保持良好的培育環境。另外,可以在池面上設置誘蟲燈,引誘昆蟲投入水中,作為泥鰍的活餌料,既可降低飼料本錢,又可提高飼料效果。66人工催產需要準備哪些器具和藥品?⑴常用用具有:①注射器:1~2毫升容量的醫用注射器數支,20毫升注射器3支;4號或4.5號及18號針注射針數支。吸取精液,注射催產劑。②研缽:直徑6.1厘米的兩副,用于磨碎精巢和腦垂體。③量筒:100毫升或50毫升有刻度的錐形,或有刻度的吸管.用于盛放或吸取溶在林格氏液中的精液。④粗鵝毛:人工授精時用于攪拌精卵用,并用于撥放卵到魚巢上。⑤解剖刀、剪、鑷子:各1把,用于摘取垂體和精巢。⑥器皿:用于暫養親泥鰍,如盆、桶等假設干個。⑦干毛巾和紗布:催產時用于擦洗、抓持親泥鰍。⑧其它用具:小木板、釘、鉗等。⑵常用藥物及制劑:①格林氏液:氯化鈉7.5克.氯化鉀0.2克,氯化鈣0.4克,溶入1升蒸餾水中制成。②生理鹽水:0.6%的氧化鈉溶液。③催產劑: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腦垂體(PG)。以HCG效果較好,PC效果也較好。HCG的用量可根據每克體重配用HCGl5國際單位。一般個體小的每尾用100~250國際單位,50~60克大雌鰍每尾用800~1000國際單位。以上催產劑雄魚均減半。PG的用量可按每尾雌鰍用0.5公斤重鯉魚腦垂體0.5~1個或用泥鰍腦垂體4個或青蛙腦垂體2個。④注射液:以上述催產劑,按每尾用量直接加0.1~0.2毫升生理鹽水或林格氏液配制而成。⑤麻醉劑:MS~222、丁卡因。為防止催產操作抓持泥鰍困難,可預先將泥鰍放入每升水中加0.1克的MS~222,或2%的丁卡因溶液中實施麻醉。67催產期如何掌握?親鰍的性腺發育,在一個年度中,隨著季節而行周期性變化,親鰍性腺到達成熟,如不適時催產繁殖,性腺就會退化,進入另一個周期,從性腺成熟到開始退化之前就是親鰍的適宜催產期。在催產期中,又有一個適當的催產期,此時,一般的說,親鰍成熟充分,溫度適宜,催產順利。泥鰍人工催產的時間往往比自然繁殖期晚1個月左右,一般在家魚人工繁殖期的中期5~6月份、晴天水溫較高時進行。親泥鰍培育池中的泥鰍食量突然減少,抽樣檢查,就可發現有的雌泥鰍腹側已形成白斑點,說明人工催產時機已到。人工授精的地方應在室內,避開陽光直射。68如何鑒別泥鰍成熟度?正確地選擇適當成熟的親鰍十分重要,應認真挑選,同時,不僅要選好的雌鰍,而且也要選好的雄鰍,這對親鰍的發情、產卵,或人工授精,提高鰍卵受精率都有重要的意義。成熟的雄泥鰍一般能擠出精液,較易判別。雌泥鰍卵巢發育要求到達成熟階段最正確,不成熟或過度成熟便會使人工繁殖失敗;接近成熟階段那么可以采用人工催熟。鑒別親泥鰍成熟程度通常采用“一看二摸三擠〞的方法。首先目測泥鰍個體大小和形狀,一般較大的泥鰍,在生殖季節雌鰍腹部膨大、柔軟而飽滿,并呈略帶透亮的粉紅色或黃色;生殖孔開放并微紅,表示成熟度好、懷卵量大。雄泥鰍的腹部扁平,不膨大,輕擠壓有乳白色精液從生殖孔流出,入水能散開,并鏡檢精子活潑,表示成熟度好。假設要檢查卵的成熟情況,那么輕壓雌泥鰍腹部,卵即排出,呈米黃色半透明,并有黏著力的那么是成熟卵。如需強壓腹部才排出卵,卵呈白色而不透明,無黏著力的那么為不成熟卵。初期過熟卵,卵呈米黃色,半透明,有黏著力,而受精后逐漸變成白色。中期過熟卵,卵呈米黃色,半透明,但動物極植物極顏色白濁。后期過熟卵,原生質變白,極部質變成黃色液體。從生產實際需要看,可以參考上文表達預先估計親泥鰍懷卵量和產卵率。另外,解剖統計資料說明,體長達5厘米左右的雌泥鰍腹腔內開始可見1對卵巢;體長8厘米左右時,兩個卵巢愈合一起成為一個卵巢,并由前向后延伸,卵子發育正常。產卵之前卵巢重為體重的13.2%,產卵之后為1.6%。69雌雄魚的比例怎樣恰當?泥鰍雌、雄配比與個體大小有關。親鰍體長都在10厘米以上時,雌、雄配比以1:2~1:3為宜。如雄鰍體長不到10厘米時,雌、雄比應調配為1:3~1:4。70催產前需做哪些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催產用具預先進行消毒。玻璃注射器,用蒸餾水煮沸進行消毒,不能用一般自然水,用自然水煮沸,容易在玻璃內壁形成水垢,導致注射器阻滯。消毒后的器具有序放置,防止臨用時忙亂、污染。注射器、針頭、鑷子等應放置在填有紗布的瓷盤中加蓋。親泥鰍預先換清水,除去污泥臟物。71催產劑的種類與制備應怎樣確定?人工催產是對已到達適當成熟的親魚(雌魚卵巢處在Ⅳ期末),在適當溫度下通過催產劑作用,使魚體內部發生順利的連鎖反響,而到達產卵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卵膜吸水快,膨壓大,受精率高,胚胎發育整齊、畸形胚胎少,孵化率高,最后所獲苗種體格健壯,發育正常。當親魚成熟度和外界水溫到達生殖要求后,催產劑的注射便是關鍵。應正確選擇催產劑的品種和用量。一般是使用自己熟悉的催產劑及其品牌,這樣工作起來容易做到心中有數。就目前而言,泥鰍人工繁殖催產劑一般選HC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PG(腦垂體),或HCG加PC。而LRH~A(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單獨使用,往往效果不好。有時采用HCG或PC,加LRH~A。從用量來說,因催產劑除了能使親鰍正常產卵、排精外,還能在短期內促使親魚性腺成熱,所以用量一定要掌握好。用量過多,不僅浪費,還會影響卵的質量。催產劑用量的原那么有以下幾點:一是早期用量適當增加,一般比中期用量高25%左右。這是由于早期水溫較低,生殖腺敏感度差些,常出現能排卵而不能產卵的現象。此時適當增加催產劑用量,就能加強對卵巢膜的刺激,促進產卵。二是早期適當增加腦垂體用量,一般比中期用量高30%~50%。這是由于親鰍早期成熟度差,增加PG用量可在短期內促進卵細胞成熟。三是在整個生產過程,對成熟度差的雌魚都可增加腦垂體。四是對腹部膨大成熟度好的雌魚,宜適當減少催產劑用量。五是防止腦垂體總量過大,以免引入較多異體蛋白而影響卵、精子的質量。對雄魚注射量一般為雌魚的一半。但在催產季節的中、后期,許多雄魚在沒有注射催產劑時,精液已很豐富,即使不作注射,也不致影響雄鰍發情和卵的受精率,此時如作注射,反會引起精液早泄而不利于受精。催產劑要用生理鹽水或林格氏液來配制,從實踐來看,一般以每尾泥鰍注射量為0.1~0.2毫升為宜。如配制太稀,會造成注入魚體量太多,對吸收或魚體承受不利;如太濃,容易造成針頭阻塞或一旦注射滲漏,失去有效注人劑量太多。催產劑的用量要根據泥鰍實際催產數量(增加10%~15%)來配制,因為在操作時不可防止地會有損失。藥液最好當天用完,如有剩余那么可貯存冰箱冷藏箱中,一般3天內藥效不會降低。也可將藥液裝瓶密封,掛浸在井水之中第二天再用。如疑心藥效有降低,那么可用來注射雄魚,不致浪費。72催產劑對繁殖效果有什么影響?張玉明(1999)認為,單獨使用LRH~A對泥鰍幾乎不起作用,要與HCG聯合使用,對一些性腺發育較差的親泥鰍,使用低劑量注射即能獲得理想的催熟效果。表現為雌鰍卵核能較快地偏位,雄鰍精液增多,其催熟作用遠比PG或HCG為佳。曲景青(1993)同樣認為,單獨使用LRH~A對泥鰍催情幾乎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PG、HCG和PG加LRH~A。但從本錢考慮,以選用HCG為宜。每尾雌鰍用HCG1~2毫克,具體用量視親鰍大小、催產時期及水溫上下而增減。而唐東茂(1998)報道,在雌、雄泥鰍性比為1:1時,宜使用LRH~A作為催產劑注射。配制時用0.6%魚類生理鹽水溶解成所需濃度、雌泥鰍每尾注射0.2毫升,雄魚減半。在泥鰍背部肌肉一次注射,進針角度30°、深度3毫米。催產劑量5~45毫克/尾有效,而以30毫克/尾效果最好(表5~4),在低劑量時催產作用不大,而濃度過高時催產效果也較弱。表5~4LRH~A不同劑量的催產效果(水溫20℃)組別催產劑量〔毫克/尾〕效應時間(小時)相對產卵量(粒/克)受精率(%)孵化率(%)1生理鹽水(對照組)000250003101721.41414.34151056.682.74652010.589.389.378.36251092.99381.37301614.5664173.如何安排催產時間?注射時間應根據天氣、水溫、和工作方案〔催產、孵化設備的配備和周轉等〕靈活掌握。催產劑注射后有一個效應時間,效應時間是指激素注射后至到達發情高潮的時間。效應時間長短與成熟度、激素種類、水溫等有關。一般來說其他條件相同與水溫的關系較為密切(表5—5)。因此,可根據催產后親泥鰍所在環境水溫的上下,推算到達發情產卵的時間,以便安排產卵后的工作。(表5—5)效應時間與水溫的關系水溫℃效應時間〔小時〕2015~2021~2313251127以上7~874催產劑如何注射?對親鰍催產,一般采用一次注射。親鰍個體小,多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18號針頭進行注射。每尾注入0.2毫升(雌魚)或0.1毫升(雄魚)的藥液。泥鰍滑溜,較難用手持住操作,故注射時需用毛巾將其包裹,掀開毛巾一角,露出泥鰍注射部位。注射部位一般是腹鰭前約1厘米地方,避開腹中線,使針管與魚體呈30度角,針頭朝頭部方向進針,進針深度控制在0.2~0.3厘米。也可采用背部肌肉注射。為了準確掌握進針深度,可在針頭基部預先套一截細電線上的膠皮管,只讓針頭露出0.2~0.3厘米。為便于操作,可將泥鰍預先用2%的丁卡因或0.1克MS~222的麻醉液,浸泡麻醉后再行注射。泥鰍在自然環境中繁殖時,發情時間一般在清晨,通常10時左右自然產卵結束。如果考慮泥鰍自然生活節律,為了催產效果更好,以每天下午6時左右安排進行催產劑注射較好。75泥鰍交配繁殖的行為是怎樣的?泥鰍的交配方式與其他魚類不同,雌、雄泥鰍在未發情之前,靜臥產卵池或網箱底部,少數上下竄動。接近發情時,雌、雄泥鰍以頭部互相摩擦、呼吸急促,表現為鰓部迅速開合,也有以身體互相輕擦的。發情時,經常是數尾雄鰍追逐一尾雌鰍,雄鰍不斷地用嘴吸吻雌鰍的頭部、胸部。雌魚逐漸游到水面,雄鰍跟上追逐到水面,并進行腸呼吸,從肛門排出氣泡。當一組開始追逐,便引發幾組追逐起來。如此反復幾次追逐,發情漸達高潮。當臨近產卵時,雄鰍會卷住雌鰍腹部,呈筒狀攔腰環抱雌鰍擠壓產卵,同時雄鰍排出精液,行體外授精。這時雄鰍結束了這次卷曲動作,雌、雄泥鰍暫時分別潛入水底。稍停后,開始再追逐,雄鰍再次卷住雌鰍,雌鰍再次產卵、雄鰍排精。這種動作因親鰍個體大小不同而次數也不等,形體大的要反復進行10次以上。由于雌、雄泥鰍成熟度個體差異以及催產劑效應作用的快慢不同,同一批親泥鰍的這種卷體排卵動作之間間隔時間有長有短。有人觀察,在水溫25℃時,有些泥鰍兩次卷體時間間隔2小時20分鐘之多,有的間隔為20分鐘,時間間隔短的僅10分鐘左右。76泥鰍的自然產卵繁殖是怎樣的?為了取得較好的自然產卵效果,對親魚的選擇要十分嚴格。要求選擇健壯、整齊、無病、無傷的親體,雌鰍體長15厘米以上,體重30克左右;雄鰍略小,體長10厘米以上,體重20克左右。自然產卵繁殖的水溫18~20℃,在南方為4月,北方5月開始。在著手進行自然繁殖時,要將產卵池先用生石灰進行消毒,再注入水質清新的無污染的河水、水庫用水、或經凈化處理的江水、井水。待藥性消失后,以雌雄比為3:1或2:1的性比放入親魚。每畝放養量為150~200千克,約600~800尾。在水溫上升至18~20℃時,向產卵池投放魚巢,以棕櫚片、柳樹根或鮮水草制作。魚巢綁在竹竿上,插在產卵池的中央或池的四角,浸沒在水面以下,并經常檢查和清洗魚巢上的泥塵污物,以增加受精卵的黏附效果。經注射催產劑后的親鰍可放在產卵池或網箱中進行自然交配受精,將事前已洗凈消毒捆扎的魚巢放置在產卵池或網箱中。網箱規格一般為2米×1米×0.5米(長×寬×高),每只網箱放養親鰍50組。77魚巢質量對鰍卵受精率、孵化率有什么影響?在自然條件下,泥鰍在叢生的水草上產卵,并黏附在水草上孵化,在人工控制條件下,魚巢即成為泥鰍產卵的重要環境條件,魚巢質量和設置的好壞直接影響泥鰍產卵后的受精率、孵化率。制作魚巢的材料很多,常見的有水草、楊樹根、棕櫚皮等,各地可因地制宜,細須多、柔軟、不易發霉腐爛的材料制作。制作的方法也很多,各地不一,可根據習慣采用,但必須布置均勻,密度適當,溶水后散開,符合產卵和附著卵的生態要求。也有的少數地區,直接將水草撒在產卵池中,浮于水面,再用竹篙壓在水草一面,使水草置于水的外表以下。魚巢做好后,需經蒸煮消毒再使用,用水草作魚巢時,不能蒸煮,可用藥物浸泡消毒。實踐顯示:以纖細多須材料制作的魚巢容易黏附受精卵,卵粒數量較多,用棕片作魚巢黏附的受精卵粒數約是水草上黏附的受精卵粒數的4倍,受精率和孵化率相比擬沒有明顯的不同。78自然產卵繁殖什么時間適宜?泥鰍是屢次產卵類型的魚類。長江流域在4月下旬、當水溫逐漸升至18’C以上時便開始產卵。直到8月份,均屬其產卵季節。產卵盛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每次產卵往往要4~7天才能產空。可以在泥鰍較集中的地方設置魚巢,誘使泥鰍在上面產卵受精,然后收集受精卵進行孵化。79泥鰍親本來源與受精率、孵化率有什么關系?一般情況下,從就近野外和養殖場獲得的泥鰍親本繁殖效果好于市場中〔或遠距離〕采購的泥鰍親本繁殖效果好(見表5—6)。表5—6不同來源親泥鰍的繁殖效果比擬〔日本:鈴木亮〕親泥鰍來源注射個體〔尾〕平均體重〔克〕產卵鰍比率〔%〕平均受精率〔%〕平均孵化率〔%〕水田采捕〔2日后〕2514.78077.560.4留池采捕〔1日后〕1717.610093.192.6S養魚場魚池〔1日后〕1214.396.777.966.6M販魚店蓄養槽2515.1803616.6N販魚店蓄養槽1816.110041.313.880怎樣收集受精卵?泥鰍通常在晴天早晨產卵。產卵前,雌鰍在前,雄鰍緊后追逐,進入發情高潮時,即產卵受精。卵分屢次產出,一般每次產200~300粒。每尾雌泥鰍一個產卵期可產卵3000~5000粒。受精卵附著在魚巢上,如魚巢上附著的卵較多時,應及時取出,同時還應放入新的魚巢,供未產親魚繼續產卵。一般在上午10時左右產卵結束。當產卵根本結束后,應立即把魚巢取走,轉入孵化池內孵化。泥鰍卵的粘性較差,附著能力弱,容易脫落。產卵池中的魚巢下同樣要設置可浮性紗框,承接落下的受精卵,以便提高孵化率。同時將親泥鰍全部撈出,受精卵在原池或原網箱或其他地方孵化,防止親泥鰍吞食受精卵。81人工催產授精有哪些好處?泥鰍是分批產卵的,讓其自然產卵受精往往產卵量、受精率不高,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采用人工授精,有利于泥鰍性腺發育同步、產卵時間縮短、受精率提高,有利于規模化人工孵化、育苗,有利于規模化健康養殖。82人工催產授精流程是怎樣的?人工催產人工授精的大體過程是:親體選擇→配組→分別注射催產劑→發情高潮之前取精巢→制備精液→擠卵→同時射入精液→攪拌→漂去多余精液和血污物。為了做到不忙亂有節奏地工作,一般3~5人為一個組合,操作時動作要迅速、輕巧,防止損傷受精卵。83如何制備泥鰍精液?在發情高潮來臨之前應及時制備精液。由于泥鰍的精液無法擠出,所以要進行剖腹取精巢。雄泥鰍精巢貼附在脊椎的兩側,為兩條乳白色的梢巢。剖開腹部尋到精巢,用鑷子輕輕地取出精巢,放在研缽中,再用剪刀將其剪碎.最后用缽棒輕輕地研磨,并立即用林格氏液或生理食鹽水稀釋、一般每尾雄泥鰍的精巢可參加20~50毫升的林格氏液。要防止陽光照射,并防止淡水混入,以保持精子的生命力。精液制備完成,立即進行人工授精。84泥鰍人工授精怎樣進行?⑴掌握時機。人工授精的關健,在于準確掌握采卵和進行授精的時間。假設拖延了時間,那么影響受精率,甚至使鰍卵皆成廢物。當臨近效應時間之時,要經常檢查網箱內親泥鰍活動,如發現有雌、雄泥鰍到水面追逐劇烈,鰓張合頻繁呼吸急促時,說明發情高潮來臨。輕壓雌魚腹部,假設有黃色卵子流出且卵粒分散,說明授精時機已到,應迅速進行授精。⑵精細操作。規模不大時,可用一白瓷碗,裝盛適量清水,一人將成熟雌魚以毛巾或紗布裹住,露出腹部,以右手拇指由前向后輕壓.將成熟卵擠入瓷盆中。另一人用20毫升注射用針筒吸取精液澆在卵子上。第三個人一手持住大碗輕輕搖晃,另一手用鵝毛輕輕攪拌,使精液充分接觸卵子。數秒鐘后參加少量清水,激活精子并使卵子充分受精。隨即將受精卵進行孵化。大規模生產時,用500毫升燒杯,參加400毫升林格氏液。以同樣的操作組合,盡快將卵擠入,同時用鵝毛攪拌,經4~5分鐘后,倒掉上層的林格氏液,添加新林格氏液,洗去血污。把預先配制的精液倒入燒杯中,同時用羽毛攪拌,使精卵充分混和,再將受精卵進行孵化。人工授精時,要注意精、卵的質量。擠出的精液假設發黃,或成細線狀,遇水不散;卵子灰白色,不飽滿,缺乏粘性;或大小不齊,吸水力差等,其效果都不好。人工授精的關鍵是適時授精,為做到適時授精,必須根據當時水溫和季節準確估計效應時間,以便協調制備精液以及擠卵工作,否那么會影響受精率和孵化率。85鰍卵孵化設施和孵化方式有幾種?泥鰍受精卵孵化方式因獲得受精卵的方法而有不同。附著受精卵的魚巢可采用多種方法孵化,一般用經石灰清整消毒過的魚池均可,不必另設孵化池。如果數量集中而較多時,應另建孵化池。孵化池面積為15平方米的長方形池,四周建高出地平30厘米池埂。每池可育50萬泥鰍苗,如有微流水條件密度還可增加。這種池青蛙是最大敵害,應防止青蛙侵入和蝌蚪生成。所以應在池上覆蓋草席,既防青蛙進入,又防陽光直射。另外也可采用網箱孵化,孵化網箱用聚乙烯網布制成,面積以5~10平方米為宜,箱壁高出水面30厘米。網箱可設在靜水或微流水處,水深不超過50厘米,孵化密度為500粒/升水左右。靜水中密度適當減小,徽流水中密度可增加。如經過脫粘處理,也可在孵化缸、孵化槽、孵化環道孵化。具體采用何種形式按規模大小而定。人工授精卵可用孵化缸孵化,密度以500~600粒/升水為宜,孵化用水要預先經過沉淀、過濾,防止泥沙污物及敵害進入。采用紗框承卵的,承卵紗框浮起后可作為孵化框。紗框承卵可固定或自由飄浮在靜水或微流水池中孵化、也可采用淺筐或用磚壘,或挖地成坑后,在其中鋪填塑料膜,用于親鰍產卵兼受精卵孵化用池。還可設計成立體式、多層的工廠化孵化育苗車間。86孵化對環境有哪些要求?孵化率的上下,除了和雌、雄泥鰍成熟度有關之外,還和水質、水溫、溶氧、水深、光照等因素有關。水質孵化用水尤其是用孵化缸、孵化環道進行孵化的水要求清潔、透明度高,不含泥沙、無污染,不可有敵害進入,pH值7左右,溶氧高。河水、水庫水、井水、澄清過濾后的魚塘水及曝氣后的自來水、地下水等均可作為孵化用水。其水質應符合《漁業用水水質標準》〔GB11607〕。水溫最適孵化水溫為25~28度,過低過高均會影響孵化率及成活率,會增加畸形率和死亡率,為防止胚胎因水溫波動引起死亡,孵化用水溫度差不宜超過3度。如是井水和地下水等,應預先貯放在池中,一方面曝氣增氧,另一方面可使水溫和孵化用水接近。光照泥鰍屬底棲魚類,喜在陰暗遮蔽環境生活,所以孵化環境應有遮陽設施,這也可防止陽光直射而引起的畸變和死亡。溶氧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受精卵對溶氧變化較為敏感。尤其在出膜前期,對溶氧要求更高。生產實踐證明,采用預先充氣增氧后進行淺水,微流水的孵化效果比深水、靜水要好。但在增氧流水時應防止魚巢上受精卵脫落堆集粘上泥沙而影響孵化率。粘著孵化時水深20~25厘米,盡量少挪動魚巢,以免受精卵大量脫落。可采用紗框承卵方法,承接脫落受精卵后進行紗框飄浮孵化。為保證孵化時受精卵對水中溶氧的需求,孵化密度不能太高。如有流水那么可提高孵化密度。87泥鰍胚胎發育過程怎樣?泥鰍卵孵化過程實際上就是胚胎發育過程,即在自然或人為的條件下,使魚卵變成魚苗的過程。泥鰍卵圓形,直徑0.8毫米左右,成熟卵受精后在水中吸水迅速膨脹,半小時左右,卵徑增大到1.3毫米,幾乎完全透明,泥鰍卵弱黏性。卵球分化有動物極和植物極。動物極為原生質集中多的一端,植物極為卵黃集申的一端。當水溫19.5℃時,從動物極原生質隆起形成胚盤似帽狀,約占卵球高度的1/3,胚盤經細胞分裂進入桑甚期歷時7小時15分鐘。之后歷經囊胚期、原腸期、神經胚期、肌節出現期、尾泡形成期,這時器官逐步形成,眼囊、嗅囊、尾芽、耳囊、尾鰭褶、晶體、耳石相繼出現,心臟原基開始有節律跳動,心率約48次/分。經48小時45分鐘,胚體劇烈扭動,泥鰍苗從卵膜內孵出。在一定水溫條件下泥鰍胚胎以及早期仔魚發育階段見表5—7~表5~10。表5—7泥鰍胚胎及早期仔魚發育的主要階段主要發育階段時間〔小時:分〕〔從受精起計〕發育特征受精卵0:00微黏性,半透明,卵徑0.98—1.17毫米胚盤形成0:15動物極隆起形成帽狀胚盤二細胞期0:25胚盤分裂為2個分裂球高囊胚期3:38分裂球界限不清,形成囊胚,囊胚占卵1/2原腸中期6:10囊胚向下包至卵黃約1/2胚孔封閉期9:20胚體完全包裹卵黃肌節出現期10:10胚體中出現2對肌節尾芽出現期15:50胚體尾部形成鈍角狀芽突肌肉效應期18:20胚體肌肉出現間歇性收縮心跳期22:50管狀心臟原基出現節律跳動出膜期31:20胚體扭動,由尾部沖出胚胎外膜,仔魚全長2.8—3.5毫米眼點期35:02眼囊出現黑色素鰓形成期45:10胚體頭部出現2對呼吸鰓卵黃囊消失期87:30卵黃囊根本消失,仔魚全長4.7—5.3毫米表5—8不同水溫條件下泥鰍孵出所需時間水溫〔℃〕效應時間〔小時〕14.8117187020—2150—5224—2530—3527—2825—30表5—9泥鰍苗孵化時間和水溫的關系水溫〔℃〕孵化時間〔小時:分〕〔從受精起計〕溫差范圍平均開始出膜全出膜21—24.522.530:3034:5023—2624.527:4032:0025.5—29.529.022:0025:05表5—10不同水溫與孵化時間的關系水溫〔℃〕孵化所需時間〔小時〕開始孵化孵化完成15±0.510912420±0.5495625±0.5313730±0.5192388孵化水量怎樣控制?在靜水孵化時,應根據池塘水深和魚巢設置密度來調節水質,必要時可適量加注新水;在孵化缸中,卵剛入缸時水流只需能調節到將受精卵翻動到水面中央處即可,這時大約20分鐘左右能使全部水體更換一次;在使用環道孵化的過程中,水流的控制一般采用“慢—快—慢〞的方式,以可見到卵沖至水面為準,即流速控制為0.1米/秒,大約每30分鐘可使水體更換一次。胚胎出膜前后,必須加大水流量,這時孵化缸要增加到每15分鐘便使全部水體更換一次;孵化環道水流速提高到0.2米/秒,大約每30分鐘可使水體作一次交換,當全部孵出后,水流應適當減緩并及時去除水中卵膜。當苗能平游時水流應再減小,以免幼弱的鰍苗耗力過大。89孵化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哪些?鰍卵孵化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水流的控制,一般采用“慢—快一慢〞的方式,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二是定期用藥,防止水霉病發生;三是清洗除污,在孵化缸、孵化環道中應經常洗刷濾網,去除污物,出膜階段及時去除過濾網上的卵膜和污物;四是及時取出魚巢,泥鰍苗孵出后往往先躲在魚巢中,游動不活潑,之后漸漸游離魚巢。這時可蕩出魚苗,取出魚巢,洗凈卵膜,除去絲須太少的局部,重新消毒扎把,以作再用。90影響鰍卵胚胎發育的因素有哪些?影響泥鰍胚胎發育的因素,主要是卵子的質量和發育過程的環境條件。如果卵子的質量不好,受精率就低,且受精后胚胎的畸形率高和死亡率就高。造成卵子質量不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親泥鰍性腺發育不良,或已趨向過熟、退化,或因催產技術不當,降低了魚卵質量。影響胚胎發育的環境因素〔孵化條件〕比擬多,其中以溶氧及流水、水溫、水質最為重要;孵化工具和孵化管理起著重要作用。⑴溶氧及水流。泥鰍卵,弱黏性,遇水后膨脹變大,在自然環境下多黏符在水草上,無黏著物時即在水中下沉。在江河湖泊中,多在草灘濕地產卵,并自然發育。人們根據鰍魚卵的這些特性,設計了多種魚巢和人工孵化的工具,其特點之一,即以微流水沖動魚巢〔在池塘中孵化無需流水〕,使其在水中不停地擺動,直至魚卵孵出可以下塘的魚苗。流水的作用,是保證供給魚卵足夠的氧氣,并溶解和帶走魚卵所排出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實驗證明,鰍魚胚胎呼吸旺盛,在孵化密度較高的情況下,要保持孵化用水含氧量4~8毫克/升。如果在孵化過程中,沒有一定水流,致使魚卵下沉堆積,或魚卵密度過大,或雖有一定水流,但水源溶氧缺乏,都往往造成胚胎發育緩慢、停滯,出現畸形,甚至死亡。因此,孵化時必須具有良好的水源并能形成一定的微流水條件,放入適當數量的魚卵進行孵化。鰍魚的卵膜很薄,經不起急流沖擊和硬物摩擦,因此,孵化時水流大小要適當。⑵水溫不同水溫對繁殖效果產生明顯的差異。肖調義(1999)和唐東茂分別統計了7個和5個溫度段時的繁殖效果(表5—11、5—12)。他們試驗的結果都說明了溫度不同,繁殖效果不同。以在24~26C水溫中繁殖效果最好。其中具體數據有差異,這可能和使用的催產劑種類,以及親泥鰍成熟度不同有關。表5—11不同水溫對泥鰍繁殖效果的比擬〔肖調義等,1999〕工程水溫〔℃〕16~1818~2020~2222~2424~2626~2828~30產卵率〔%〕2575100100100100100相對產卵量〔粒/克〕23.2117.6114.3115.4117.4113.6111.5受精率〔%〕30838992919089孵化率〔%〕20437273.577.460.151.6效應時間〔小時〕201716131196孵化時間〔小時〕48453734312927據唐東茂(1998)報道,LRH~A也適用于泥鰍人工繁殖,但水體溫度對其藥效影響很大,在注射LRH~A都為30毫克/尾條件下,不同水溫繁殖效果不同(表5—12)。表5—12不同水溫對泥鰍繁殖效果的比擬(水溫20℃〕〔唐東茂〕工程水溫〔℃〕16~1818~2020~2222~2424~26效應時間〔小時〕37.522.714.710.59孵化時間〔小時〕48.535272521.5相對產卵量〔粒/克〕96108.2110134.5176受精率〔%〕71.1879093.894.6孵化率〔%〕7682.583.283.886.3魚是變溫動物,其生長、發育和繁殖受溫度的影響很大。泥鰍的胚胎發育與溫度的關系更為密切,需要在一定的水溫條件下才能正常進行,孵化的水溫范圍是16~31℃,適宜的水溫是22~28℃。胚胎發育的速度以及是否正常與水溫有很大的關系,在正常溫度下,水溫高,發育快;水溫低,發育慢。水溫過高、過低或急驟變化(±5℃以上)時,對胚胎發育極為不利。胚胎發育的敏感期以原腸期最敏感,其次為囊胚期、此膜期。為使泥鰍胚胎在適當的水溫下發育。①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和水溫進行催產。對孵化過程中,水溫的劇烈變化要有準備,采取相應措施。②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靈活掌握催產注射的時間,使胚胎的敏感期(如原腸期以前)在一天中水溫較適宜的時間內渡過。③選擇抽取適溫的水層進行孵化。象水庫等大而深的水體,上下水層溫差很大,應選擇溫度適宜的水層的水作為孵化用水。④調節水溫。水溫不同,繁殖效果也不同,一般在24~26℃水溫中繁殖效果較好,生產中可以用曬水池等方法提高水溫,或者用兩個水溫不同的水體的水相混合來調節水溫;如地下水、工廠冷卻熱水等)。⑶水質鰍魚卵的卵膜薄而脆弱;初出膜的幼苗非常嬌嫩,器管發育不全,受外界影響較大,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差,受敵害生物的殘害。實踐說明,孵化用水的酸堿性過高,常導致卵膜變軟,胚胎畸形率高,嚴重者卵膜、胚體能自潰解。唐東茂〔1998〕報道,采用氫氧化鈉和硫酸調節水體pH,成四個不同梯度,按性比1:1配組進行泥鰍人工繁殖試驗,結果說明,繁殖效果有明顯的影響,以pH在6.5一7.0的水體效果最正確(見表5—13)。表5—13不同PH水體中泥鰍繁殖效果比擬PH相對產卵量〔粒/克〕受精率〔%〕孵化率〔%〕備注5.6—6.000050%死亡6.5—7.0136.471.8787.5—8.022.34762.38.5—9.017.43457.4工業污水的污染,同樣會產生嚴重的惡果。此外,水體中的敵害生物—魚、蝦、水生昆蟲的成蟲和幼蟲,以個體很小的浮游動物(劍水蚤)等也會大量吞食、殘害魚卵和幼苗。因此,在選用孵化用水時,應力求水質清新,含氧充足,無毒,酸堿度適中,無敵害生物。另外,工業有毒污水,應嚴禁流入。水源中的敵害生物,可通過過濾設備或藥物殺滅的方法加以去除。生產實踐中,孵化用水一般經過120目的銅絲布或相當于此規格網目大小的其他網布(尼龍篩絹、乙綸塑料、膠絲布等)過濾,但到一定時間,由于敵害生物和雜質物的積聚,又影響過濾效果,需要定期排放,因此可以設計建造一個特殊的過濾池。使用藥物可以殺滅孵化水源中的劍水蚤等主要敵害。⑷注射催產劑的時間在雌、雄親泥鰍性比為1:1,雄泥鰍注射量均為30毫克/尾時,不同注射時間的情況下,受精率、孵化率也有所不同(見表5—14)。表5—14不同注射時間的繁殖效果注射時間相對產卵量〔粒/克〕受精率〔%〕孵化率〔%〕早晨6時108.28782.5下午6時114.693.883.8在自然界泥鰍的繁殖季節,發情時間一般在清晨,上午10時左右自然產卵結束。所以人工繁殖中宜在每天18.00左右注射催產劑,使發情產卵時間與其在自然生活中的節律相符,使繁殖效果更好。⑸孵化密度在自然環境下,放置鰍卵密度時,以方便管理為前提盡可能稀放;在容器中孵化的情況下,由于受精卵發育耗氧量大,尤其孵出前后不僅耗氧量增加,而且卵膜、污物增多,耗氧更大,所以必須注意孵化密度。一般體積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制砂對PVA-ECC力學、耐熱和收縮性能影響的研究
- 人類文明新形態及其價值研究
- 面對困難我不怕心理健康課
- 健康用眼預防近視
- 正確洗手“手”護健康
- 顱骨損傷護理課件
-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課件-汽車定位技術
- 基礎解剖學:人體器官系統概述
- 幼兒園一日保教工作培訓
- 預防欺凌暴力班會課件
- (2025)全國交管12123學法減分考試題庫附答案
- 虛擬現實行業標準-深度研究
- 旋挖鉆機勞務合同范本
- T-ZHCA 025-2023 化妝品抗氧化人體測試方法
- 包皮環切術的健康宣教
- 班級優化大師使用培訓
- 醫院后勤保障與傳染病防控
- 北師版五年級下冊數學30道說理題
- 質量管理的五年規劃
- 《商業攝影》課件
- 華為員工職業發展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