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專題訓練-------春歸詩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歸①杜甫苔徑臨江竹,茅檐覆地花。別來頻甲子②,倏忽又春華。倚杖看孤石,傾壺就淺沙。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世路雖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復醉,乘興即為家。[注]①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三月,詩人輾轉返回成都草堂之時。②甲子,古人以天干地支計年計日。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題“春歸”可理解為春天即將離去,也可以理解為在春天欲盡的時節詩人歸家,詩歌以景、事、情等與之相呼應。B.“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中,“靜”字寫出遠鷗“浮水”的神韻,而“斜”字則表現了輕燕迎風低飛的情態。C.詩人“醒復醉”,表現了詩人因人生不稱意而生發的憤激無奈之情。D.全詩層次清晰,先寫草堂及周邊的景物和觸發的情感,再寫賞春的具體行為和所見之景,最后抒寫對人生的感悟。2.古人評點本詩“自傷自解”,詩人是如何“自解”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閱讀下面兩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春歸唐庚東風定何物?所至輒蒼然。小市花閭合,孤城柳外圓。禽聲犯寒食,江色帶新年。無計驅愁得,還推到酒邊。3.下列對這兩首作品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虞美人》起句,追思往事,痛不欲生,繼而滿腔恨意,噴薄而出,而“又”字寫盡人情凄慘,隱含仍茍活,歷盡磨折之意。B.《虞美人》通篇采用問答式,以問起,以答結,寫詞人由一國之主跌落為階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C.《春歸》一詩的首聯,寫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但由于愁緒,詩人覺得這些景象都是毫無生機的。D.《春歸》一詩的頷聯,用工筆勾勒局部之景,畫面漸漸收攏、移近,突出了“小市”“孤城”兩個特寫鏡頭。4.《虞美人》的結尾(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與《春歸》尾聯同樣寫“愁”,寫法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歸唐庚東風定何物?所至輒蒼然。小市花間合,孤城①柳外圓。禽聲犯寒食②,江色帶新年。無計驅愁得,還推到酒邊。【注】①孤城:指詩人被貶之地惠州城,是當時的商業繁盛之地。②寒食:每年四月四日,清明節前一天。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中浩浩蕩蕩的東風鋪天蓋地而來,但因身遭貶謫,作者覺得這些景象都是蒼茫晦暗的。B.頷聯工筆描繪集市上花團錦簇、城郭外綠柳環繞的畫面,映襯出一派充滿生機的爛漫春光。C.頷聯和孟浩然《過故人莊》中“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著色和氛圍都大不相同。D.頸聯由所聞“禽聲”、所見“江色”引出詩人潛藏心緒,呈現“起承轉合”的“轉”之妙。6.本詩尾聯愁緒的寫法與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寫法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春歸次金陵①吳融春陰漠漠覆江城,南國歸橈②趁晚程。水上驛③流初過雨,樹籠堤處不離鶯。跡疏冠蓋兼無夢,地近鄉園自有情。便被東風動離思,楊花千里雪中行。【注】①本詩為作者晚年被貶,回歸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途中經過金陵(今南京)時所作。②橈(ráo):船槳。③驛:通“繹”,連續不斷。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寫遠望金陵被云煙籠罩,在本不宜趕路的情況下,詩人卻連夜趕到金陵停泊,可見游子歸鄉之迫切。B.頸聯由狀景轉而言事述懷。上句交代自己淡于名利,故回鄉途中,不交顯貴,甚至連富貴夢也不做。C.尾聯虛實結合,楊花在東風中飄蕩和詩人在楊花飄蕩中前行是虛寫,“離思”和“雪中行”是實寫。D.全詩著筆輕柔細密,詩情悠悠回蕩,婉轉靡麗,感情真切,詩中也流露出無可奈何的傷感情緒。8.請簡要賞析頷聯。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題春歸亭唐庚沙際春光又是歸,亭前景物故應奇。綠楊雅與清江稱,殘雪偏于碧嶂宜。流水無憑何處去,東風有準不吾欺。芳菲欄檻無窮興,消得新愁入鬢絲。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首聯承詩題而來,寫春天再次來臨的訊息,并因之聯想到江邊小亭的景物之變。B.頷聯運用平常意象“綠楊”“清江”“殘雪”“碧嶂”,進行巧妙搭配,自然新奇。C.頸聯中詩人借不知去向何處的流水,感慨命運無常,暗指自己無依無靠,韶華已逝。D.尾聯收束全詩,用“芳菲欄檻”總括前面鋪敘的景物,以“無窮興”點明景物特點。10.這首詩中詩人的情感經歷了哪些變化?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春盡鄭獬[注]春盡行人未到家,春風應怪在天涯。夜來過嶺忽聞雨,今日滿溪俱是花。前樹未回疑路斷,后山才轉便云遮。野間絕少塵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注]鄭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曾任翰林學士,因生性耿直,且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屢遭貶謫。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首詩寫了行人暮春時節過嶺歸家時的情景,隨著時間變化,畫面逐次展開。B.“夜來”一句通過景物描寫,表現出行人晝夜兼程盼望早日回家的急切心情。C.“前樹”兩句描述行路時的所見與所感,寫出山高路迂、云霧迷茫的景象。D.這首詩語言質樸,節奏明快自然,簡練流暢,情感含而不露,耐人尋味。12.今人認為此詩“含不盡之意于言外”,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閱讀詩歌,完成題目。春盡①韓偓(唐)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見酒痕。細水浮花歸別澗,斷云含雨入孤村。人閑易有芳時恨,地勝難招自古魂②。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注:①這是韓偓晚年寓居南安之作,韓偓的一生經歷了巨大的政治變故,晚年寄身異鄉,親朋息跡。②招魂,語出《楚辭·招魂》,原指祈禱死者復生的一種宗教儀式,這里只是一般地用作招致魂魄。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的“醉”反復渲染的既有詩人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也有詩人內心的煩悶。B.頷聯利用南方暮春時節的景象,傳達了春天正在逝去的氣氛,也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C.頸聯在心理刻畫上的精微,既有春光在人的閑散中白白流過而無力挽回的痛心,也有面臨家國之變而不能有所作為的沉重,把自己的理想希冀融注其中。D.尾聯借流鶯的殷勤相顧,略解春愁,實際將世無知音的落寞表達的更為含蓄。14.賞析全詩所體現的詩人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春盡日白居易芳景銷殘暑氣生,感時思事坐含情。無人開口共誰語,有酒回頭還自傾。醉對數叢紅芍藥,渴嘗一碗綠昌明①。春歸似遣鶯留語,好住園林三兩聲。[注]①昌明:蜀茶之名。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送春”是詩歌中常見的主題,詩人將“春盡日”營造成一個詩意節日。B.春日將盡,景色殘敗,暑氣漸生,詩人獨坐園中,感傷國事,思緒難平。C.領聯一“無”一“有”對照鮮明,表現了詩人憂愁、孤獨、苦悶的心情。D.“醉對”“渴嘗”動詞相對,“紅”“綠”色彩相對,音律和諧,對仗工整。16.尾聯運用對寫法,主客移位,從對面落筆,借對方來寫自己,請簡要分析。答案1.C2.(1)欣賞春景,化解漂泊不定、時光無常的愁情;(2)倚杖看石,傾壺就沙,借酒解愁;(3)直用“吾生亦有涯”典故,開解往來不定之苦,表達隨遇而安的思想;(4)故作達觀,以“乘興即為家”自我寬慰。【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因人生不稱意而生發的憤激無奈之情”有誤。“醒復醉”表現的是及時行樂的思想,“乘興”即盡興。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自解”意為自我開解、安慰。杜甫因成都兵亂,不能回草堂,只能在閬州和梓州往返,漂泊不定,飽受戰亂之苦,此次嚴武回蜀,杜甫也終于回到成都草堂定居,因此只能自我安慰,以消解愁悶。①一二聯寫景,描寫了竹子和春花,詩人從美好的景物中暫時忘卻了憂愁。②借謝安望石的典故,反襯自己一事無成只能借酒澆愁。③引用“吾生亦有涯”典故,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表達隨遇而安的思想。④最后借酒助興,用“乘興即為家”自我寬慰。3.D4.唐詩:運用比擬把愁和人交手相搏的過程寫得形象神奇。“驅”“推”寫出人與“愁”交手相搏的過程:人非但無計驅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借酒澆愁”的套語經此點撥變化,化腐朽為神奇。李詞:①運用設問,發人深思,然后引出用奔流的江“水”作答,讓人感慨萬千。②運用比喻,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C.“毫無生機”錯誤。蒼然,深青色、深綠色的樣子,首聯的意思是春回大地,凡東風吹拂到的地方,都呈現出一片郁郁蒼蒼的景色。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唐詩:“無計驅愁得,還推到酒邊”,我沒有辦法趕走愁思,只得將它推到酒杯邊。此處把“愁”擬人化,詩人用一“驅”一“推”寫出人與“愁”相搏的過程:人非但無計驅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詩人之愁,非一般的春愁可比,意蘊既深,出句自奇。李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滾滾東流的春江之水沒有盡頭。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5.A6.本詩:運用比擬把愁和人交手相搏的過程寫得形象神奇。“驅”“推”寫出人與“愁”交手相搏的過程:人非但無計驅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借酒澆愁”的套語經此點撥變化,化腐朽為神奇。李詞:①運用設問,發人深思,然后引出用奔流的江“水”作答,讓人感慨萬千。②運用比喻,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蒼茫晦暗”錯誤。蒼然,深青色、深綠色的樣子,首聯的意思是春回大地,凡東風吹拂到的地方,都呈現出一片郁郁蒼蒼的景色。所以不是“蒼茫晦暗”。故選A。6.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本詩:“無計驅愁得,還推到酒邊”,意思是我沒有辦法趕走愁思,只得將它推到酒杯邊。此處把“愁”擬人化,詩人用一“驅”一“推”寫出人與“愁”手相搏的過程:人非但無計驅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詩人之愁,非一般的春愁可比,意蘊既深,出句自奇。李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滾滾東流的春江之水沒有盡頭。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讓我們感受到了愁恨的悠長深遠,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7.C8.①頷聯承接前文。寫舟中所見所聞:宿雨初晴,江水陡漲,水流飛快地推送著詩人之舟。兩岸之堤,處處為綠樹所籠,黃鶯藏于葉間,鳴聲婉轉。②頷聯運用視聽結合的手法,以眼前所見之水流和耳畔所聞之鶯鳴,描繪出江南秀美之景,清麗自然,流露出詩人的喜悅之情。【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手法的能力。C.“楊花在東風中飄蕩和詩人在楊花飄蕩中前行是虛寫,‘離思’和‘雪中行’是實寫”分析錯誤,楊花在東風中飄蕩和詩人在楊花飄蕩中前行是實寫,“離思”和“雪中行”是虛寫。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1)頷聯承前,寫舟中所見:宿雨初晴,江水陡漲,水流尤速,它飛快地推送詩人之舟向金陵駛去,舟行之處,兩岸之堤,處處為綠樹所籠,黃鶯藏于葉間,鳴聲百囀,足供游子欣。描繪了春雨剛過,春水上漲,綠樹籠蓋,鶯聲不斷的江南美好畫面。(2)手法:視聽結合。視覺:驛站前流動著漲上來的春水,江堤上綠樹籠蓋。聽覺:黃鶯藏于葉間,鳴聲婉轉。效果:以清麗之筆,狀江南秀美之景,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景色的喜愛,喜悅之情溢于言表。9.D10.詩的前兩聯寫在春歸亭看到的春景,表達了喜悅之情;頸聯由“流水無憑”引發了命運無常,遭受排擠的傷感之情;尾聯寫眼前的芳菲美景讓人意頭無窮,那就暫時地卻剛涌上心頭的憂愁吧。作者的心情又快樂起來,所以詩人的感情經歷了喜一悲一樂的變化。【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D.“用‘芳菲欄檻’總括前面鋪敘的景物,以‘無窮興’點明景物特點”錯誤。“芳菲欄檻”不能總括前面的景物;“無窮興”是詩人觀景之情,不是景物的特征。故選D。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是內容,把握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沙際春光又是歸”是說春光又歸,“亭前景物故應奇”是說江邊小亭的景物應該有變化,讓人覺得驚奇。“綠楊雅與清江稱,殘雪偏于碧嶂宜”是具體闡述春景的奇特之處。“又”“奇”“雅”“宜”可以看出作者等春歸亭初覽春景的喜悅之情。“流水無憑何處去,東風有準不吾欺”是流水無所憑仗不知道去哪里去,春天來到時東風會給準信。春光終究會逝去,作者面對流水,感慨春光隨流水不知何往,抒發惜春之情。“芳菲欄檻無窮興”,表明春天給人帶來無窮的樂趣,作者相信春天一定會回來。“消得新愁入鬢絲”表明新愁最終得以在春景中消解,表達自適自樂的心情。通過分析可知,詩人的情感經歷了喜悅——傷感——歡樂的變化。11.B12.①詩歌首聯看似寫春風責怪行人春盡還流落天涯不回家,言外表達出行人羈旅在外,無法回家的無奈。②頷聯表面寫到昨夜風雨吹打后滿溪落花的景象,含蓄地表達出詩人仕途遇挫的心中隱痛,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傷。③頸聯看到山勢高聳,道路曲折,借以象征仕途的迷茫艱險。④詩歌尾聯回想起夜間“絕少塵埃污”“清泉漾白沙”的景象,借此表現了自己不愿與污濁塵世同流的清白正直的人格。【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B.“通過景物描寫”錯誤,詩句寫夜間過嶺時突然遇雨,是敘述,不是描寫。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聯寫游子浪跡天涯,離家日久,又逢春色,倍添惆悵。連春風也要來責怪:為何不好端端在家,跑到這天涯來干什么?鄭獬不說自己想回家,卻說春風怪我春盡之時還浪跡天涯,言外表達出行人羈旅在外,無法回家的無奈。這樣寫才顯得含蓄,有詩味和詩趣。頷聯“夜來過嶺忽聞雨”,高山上的氣候變化多端,忽而睛、忽而雨是常事。“今日滿溪俱是花”,寫東方既白,小雨初霽,行人來到飄旋著落花的山溪邊。夜間風雨打下的花瓣勾起了他滿腹心事。時值暮春,落紅無數,而在外宦游多年的行人也到了遲暮之年。詩句表面寫到昨夜風雨吹打后滿溪落花的景象,含蓄地表達出詩人仕途遇挫的心中隱痛,他不愿如殘英隨波逐流,無奈時光流逝,人已暮年。頸聯寫人在曲折重疊的山間行走時的感覺,著重寫動勢。山勢陡峭,忽上忽下,下坡時能遠遠望見前面路邊的樹,上坡時視線被山擋住,不但看不見前面的樹,而且仿佛小路在山頂被突然截斷了。氣喘吁吁上了山頂,再回頭望去,團團白云飄然而至,身后的山巒已經淹沒在茫茫云海之中。人生之路一如這山路,借以象征仕途的迷茫艱險。尾聯作者為了著重點出“清白”二字,使野間的“清白”同塵世間的‘“污污’形成鮮明對比,讓讀者從主人公對“絕少塵埃污”的喜愛中體味他對烏煙瘴氣的官場的厭惡。借此表現了自己不愿與污濁塵世同流的清白正直的人格。13.C14.(1)家國淪亡之痛;(2)年華遲暮之悲;(3)孤身獨處之苦;(4)有志難騁之憤;(5)大好春光的逝去,內心的抑郁頻悶。【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把自己的理想希冀融注其中”錯。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閑散之中白白流過,令人眼睜睜望著它逝去而無力挽回,這正是詩人自己面臨家國之變而不能有所作為的沉痛告白。下聯“地迥難招自古魂”,則把自己的愁思再轉進一層,如有親交故舊,往來相過,互訴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處閩南,不但見不到熟悉的今人,連古人的精靈也招請不來,更叫人寂寞難堪。可見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1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家國淪亡之痛。結合注釋可知,韓偓的一生經歷了巨大的政治變故,晚年寄身異鄉,親朋息跡。家國淪亡之痛是他內心最深沉的隱痛。(2)年華遲暮之悲。首聯“惜春”不僅點明惜春傷春之情,結合注釋可知這是詩人“晚年寓居南安之作”,可見寫景并非單純寫景,更寄予了年華遲暮之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Teaching with a Strength-Based Approach-How to Motivate Students and Build Relationships (Chapter 7)英漢翻譯實踐報告
- 胸壁結核護理常規
- 投標文件培訓
- 動物會唱歌課件
- 學校食育教育體系構建
- 出境旅游流程標準化指南
- 常見腫瘤疾病癥狀識別要點
- 大學生健康教育(第2版)
- 顱內壓護理課件
- 《機械設計基礎》課件-第18章 彈簧
- 蘇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期末試卷及答案【蘇教版】
- 2023年河北語文高考試題
- 書面檢查材料(通用6篇)
- 傳感器與機器視覺 課件 第六章 機器視覺
- 2019疏浚工程預算定額
- RFC2326(中文版+英文版+可鏈接目錄)-RTSP
- 2023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單元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說課稿新人教版
- 2023新能源光伏電站檢修規程
- 特種作業人員體檢表
- 2016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管理系統通信規約:系統與站級監控系統通信規約
- 知識產權技術部內審核查表含審核記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