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考版2024屆高考生物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部分專題強化演練十三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_第1頁
統考版2024屆高考生物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部分專題強化演練十三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_第2頁
統考版2024屆高考生物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部分專題強化演練十三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_第3頁
統考版2024屆高考生物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部分專題強化演練十三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_第4頁
統考版2024屆高考生物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部分專題強化演練十三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強化演練十三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1.[2023·全國甲卷]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著食物鏈傳遞,食物鏈中的每個環節即為一個營養級。下列關于營養級的敘述,錯誤的是()A.同種動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能屬于不同營養級B.作為生產者的綠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來源于太陽C.作為次級消費者的肉食性動物屬于食物鏈的第二營養級D.能量從食物鏈第一營養級向第二營養級只能單向流動2.[2023·浙江1月]在我國西北某地區,有將荒漠成功改造為枸杞園的事例。改造成的枸杞園與荒漠相比,生態系統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防風固沙能力有所顯現B.食物鏈和食物網基本不變C.土壤的水、肥條件得到很大改善D.單位空間內被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明顯增多3.[2023·北京卷]近期開始對京西地區多個停采煤礦的采礦廢渣山進行生態修復。為盡快恢復生態系統的功能,從演替的角度分析,以下對廢渣山治理建議中最合理的是()A.放養多種禽畜B.引入熱帶速生植物C.取周邊地表土覆蓋D.修筑混凝土護坡4.[2023·浙江6月]自從踐行生態文明建設以來,“酸雨”在我國發生的頻率及強度都有明顯下降。下列措施中,對減少“酸雨”發生效果最明顯的是()A.大力推廣風能、光能等綠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B.通過技術升級使化石燃料的燃燒率提高C.將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廢氣集中排放D.將用煤量大的企業搬離城市中心5.[2023·山東卷]某淺水泉微型生態系統中能量情況如表所示,該生態系統中的初級消費者以生產者和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為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生產者固定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初級消費者攝入初級消費者同化初級消費者呼吸消耗能量[105J/(m2·a)]90428413.53A.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90×105J/(m2·a)B.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營養級C.初級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10.5×105J/(m2·a)D.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為70.5×105J/(m2·a),該能量由初級消費者流向分解者6.[2023·廣東卷]凡納濱對蝦是華南地區養殖規模最大的對蝦種類。放苗1周內蝦苗取食藻類和浮游動物,1周后開始投喂人工餌料,1個月后對蝦完全取食人工餌料。1個月后蝦池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1周后藻類和浮游動物增加,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會減輕B.1個月后藻類在蝦池的物質循環過程中仍處于主要地位C.浮游動物攝食藻類、細菌和有機碎屑,屬于消費者D.異養細菌依賴蝦池生態系統中的沉積物提供營養7.[2023·全國乙卷]農田生態系統和森林生態系統屬于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卮鹣铝袉栴}。(1)某農田生態系統中有玉米、蛇、蝗蟲、野兔、青蛙和鷹等生物,請從中選擇生物,寫出一條具有5個營養級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請從負反饋調節的角度分析,森林中害蟲種群數量沒有不斷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角度來看,一般來說,森林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高于農田生態系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23·全國甲卷]某旅游城市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后,城市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水體中的魚明顯增多,甚至曾經消失的一些水鳥(如水鳥甲)又重新出現。回答下列問題。(1)調查水鳥甲的種群密度通常使用標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從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角度來看,水體中的魚、水鳥屬于________。(3)若要了解該城市某個季節水鳥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請圍繞食物指出需調查的內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點即可)。9.[2023·浙江1月]2021年,棲居在我國西雙版納的一群亞洲象有過一段北遷的歷程。時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亞洲象開啟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農田等一系列生態系統,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卮鹣铝袉栴}:(1)植物通常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供養著眾多的________和分解者。亞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從植物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________的傳播。亞洲象在食草的食物鏈中位于第________營養級。(2)亞洲象經過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對該農田群落結構而言,最易改變的是群落的________結構;對該玉米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降低了________多樣性。這塊經亞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這種群落演替類型稱為________演替。(3)與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抗干擾能力弱、維護系統穩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項中屬于其原因的是哪幾項?________。A.物種豐富度低B.結構簡單C.功能薄弱D.氣候多變(4)亞洲象常年的棲息地熱帶雨林,植物生長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的原因是:在雨林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23·湖北卷]我國是世界上雪豹數量最多的國家,并且擁有全球面積最大的雪豹棲息地,巖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對象。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是山地地區生物多樣性的旗艦物種。隨著社會發展,雪豹生存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威脅因素,如棲息地喪失、食物減少、氣候變化以及人為捕獵等。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動物。氣候變化可使山地物種棲息地喪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劇。模型模擬預測結果顯示,影響雪豹潛在適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環境因子包括:兩種氣候變量(年平均氣溫和最冷月最低溫度),兩種地形變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種水文變量(距離最近河流的距離)?;卮鹣铝袉栴}:(1)根據材料信息,寫出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氣候變化持續加劇,雪豹種群可能會面臨________的風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點即可)。根據上述材料,你認為對雪豹物種進行保護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11.[2023·浙江6月]地球上存在著多種生態系統類型,不同的生態系統在物種組成、結構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響著各生態系統的發展過程?;卮鹣铝袉栴}:(1)在消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害蟲時,噴施了易在生物體內殘留的殺蟲劑Q,一段時間后,在該草原不同的生物種類中均監測到Q的存在,其含量如圖所示(圖中數據是土壤及不同營養級生物體內Q的平均值)。由圖可知,隨著營養級的遞增,Q含量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營養級的不同物種之間,Q含量也存在差異,如一年生植物與多年生植物相比,Q含量較高的是____________。因某些環境因素變化,該草原生態系統演替為荒漠,影響演替過程的關鍵環境因素是____________。該演替過程中,草原中的優勢種所占據生態位的變化趨勢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農田是在人為干預和維護下建立起來的生態系統,人類對其進行適時、適當地干預是系統正常運行的保證。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燈光誘殺害蟲、除草劑清除雜草、放養甲魚等三項干預措施,其共同點都是干預了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和能量流動;在稻田里施無機肥,是干預了系統________________過程。(3)熱帶雨林是陸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態系統,物種之豐富、結構之復雜在所有生態系統類型中極為罕見。如果僅從群落垂直結構的角度審視,“結構復雜”具體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林中動物種類豐富,但每種動物的個體數不多,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該事實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023·北京卷]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對節肢動物群落的影響,研究者在城市森林邊緣進行了延長光照時間的實驗(此實驗中人工光源對植物的影響可以忽略;實驗期間,天氣等環境因素基本穩定)。實驗持續15天:1~5天,無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黃昏后和次日太陽升起前人為增加光照時間;11~15天,無人工光照。在此期間,每日黃昏前特定時間段,通過多個調查點的裝置捕獲節肢動物,按食性將其歸入三種生態功能團,即植食動物(如蛾類幼蟲)、肉食動物(如蜘蛛)和腐食動物(如螞蟻),結果如圖。(1)動物捕獲量直接反映動物的活躍程度。本研究說明人為增加光照時間會影響節肢動物的活躍程度,依據是:與1~5、11~15天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是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在本研究中,人工光照最可能作為____________對節肢動物產生影響,從而在生態系統中發揮作用。(3)增加人工光照會對生物群落結構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如:肉食動物在黃昏前活動加強,有限的食物資源導致____________加??;群落空間結構在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維度發生改變。(4)有人認為本實驗只需進行10天研究即可,沒有必要收集11~15天的數據。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對照組數量以降低隨機因素影響外,另一個主要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城市是人類構筑的大型聚集地,在進行城市小型綠地生態景觀設計時應________。A.不僅滿足市民的審美需求,還需考慮對其他生物的影響B.設置嚴密圍欄,防止動物進入和植物擴散C.以整體和平衡的觀點進行設計,追求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D.選擇長時間景觀照明光源時,以有利于植物生長作為唯一標準13.[2023·遼寧實驗中學模擬]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A.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就是沿著這種渠道進行的B.在農業生產上采用種養結合的模式,如在稻田中養魚養鴨,通過動物的取食、消化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C.利用化學信息使有害昆蟲繁殖力下降,這屬于化學防治D.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簡單,抵抗力穩定性越低,恢復力穩定性就越高14.[2023·湖南郴州一中模擬]熊貓利用自己的尿液來標記出領地范圍,一般10~20公里內只有一只熊貓,同時求偶期間它們也會留下尿液,方便異性熊貓找到自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大熊貓占據領地及求偶的“語言”為化學信息B.竹子的綠色為大熊貓傳遞的信息與大熊貓求偶傳遞的信息類型相同C.大熊貓與其天敵間的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都是單向的D.信息傳遞的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的反饋調節必須依賴信息傳遞15.[2023·河南模擬]如圖為我國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部分食物網。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以羊草、克氏針茅為主的典型草場,但近年來由于過度放牧,冷蒿種群不斷擴展逐漸形成冷蒿草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的優勢物種發生改變,進而影響演替的速度B.圖中4條食物鏈中處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3種C.圖中鷹增重2kg最多需要綠色植物2000kgD.圖中蛇的數量減少后鷹的數量明顯減少16.[2023·海南華僑中學一模]某水庫存在一條由甲、乙、丙三種生物組成的食物鏈,下圖表示三種生物在水庫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狀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的數量增加,乙的數量不一定會增加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動物質的循環C.影響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來源于無機環境D.丙與乙之間的個體數量比值就是能量傳遞效率17.[2023·浙江模擬]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大量增加,形成了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導致氣溫升高,極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進而對人類和其他許多生物的生存構成威脅。如圖所示為碳循環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過程①②可分別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碳均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交換B.甲、丁依次表示生產者、分解者,該生態系統中含有5條食物鏈C.碳循環指碳元素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內部的循環D.碳元素通過圖示過程在某種生態系統內部獨立完成循環過程18.[2023·湖北武漢華中師大一附中模擬]下圖為能量流經某生態系統某營養級示意圖,數值代表能量值(單位J/cm2·a),據圖分析,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該營養級是此生態系統第三營養級,次級消費者B.用于該營養級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是50J/cm2·aC.能量由該營養級傳遞到下一營養級的傳遞效率是18%D.生產者儲存的能量中有10J/cm2·a通過動物糞便傳遞給分解者19.[2023·山東模擬]近幾年我國畜禽養殖業呈現散養戶—專業戶—規模化的梯度發展,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但規?;陌l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漸突出。某地為處理畜禽糞便,建設了沼氣池。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建沼氣池處理糞便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B.沼氣池中的沼液、沼渣可以作為肥料,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能量C.處理糞便的微生物是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加快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D.畜禽同化的能量有一小部分傳遞給處理糞便的微生物,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20.[2023·江西宜春一中模擬]2023年5月22日是第30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為“FromAgreementtoAction:BuildBackBiodiversity(從協議到行動:重建生物多樣性)”。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結果,其形成過程即新物種形成的過程B.禁止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本原則C.開展保護珍稀生物的宣傳教育,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D.人類活動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為使得某些物種的棲息地喪失和碎片化[答題區]題號12345613答案題號14151617181920答案21.[2023·天津南開中學??寄M]高原鼠兔是廣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種小型植食性穴居動物,其善于挖洞造丘、大量啃食牧草,因此被認為是草場退化的元兇,一直被當做滅殺的對象?;卮鹣铝袉栴}:(1)按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劃分,高原鼠兔屬于____________。高原鼠兔過量啃食牧草,破壞了當地食物網,導致該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能力下降。(2)高原鼠兔洞穴常成為小鳥賴以生存的巢穴,若小鳥發現附近有猛禽,就會立刻撲扇翅膀并高聲鳴叫,為高原鼠兔示警,此過程中小鳥為高原鼠兔傳遞的信息類型有__________________。(3)草→高原鼠兔→藏狐是一條食物鏈。根據林德曼對能量流動研究的成果分析,這條食物鏈上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4)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W誘殺高原鼠兔的雄性個體可減輕高原鼠兔的危害,從種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專題強化演練十三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1.答案:C解析:雜食動物既捕食植物,又捕食動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營養級,捕食動物,就是第三營養級或更高營養級,所以不同食物鏈中的同種動物會處于不同的營養級,A正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能量來源于太陽,B正確;次級消費者是第三營養級,初級消費者是第二營養級,第一營養級是生產者,C錯誤;因為第一營養級是植物,第二營養級是動物,食物鏈是單向的,能量流動也就是單向的,D正確。2.答案:B解析:枸杞園營養結構更為復雜,抵抗力穩定性更高,防風固沙能力增強,A正確;荒漠植被改造成枸杞園的過程中發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物種豐富度增加,食物鏈增多,食物網更加復雜,B錯誤;枸杞園植被增多,保水能力上升,土壤的水、肥條件得到很大改善,C正確;枸杞園植被增多,單位空間內被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明顯增多,D正確。3.答案:C解析:由于當地的土壤結構被破壞,不適宜植被生長,熱帶速生植物不能適應當時氣候和土壤條件,且當地的植被不能為多種禽畜提供食物,無法形成穩定復雜的食物網,不利于盡快恢復生態系統的功能,A、B不符合題意;礦區生態修復首先是要復綠,而復綠的關鍵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土壤微生物、土壤小動物和植物根系共同具有改良土壤的重要作用,因此取周邊地表土覆蓋,有利于恢復生態系統的功能,C符合題意;修筑混凝土護坡不利于植被生長,不利于盡快恢復生態系統的功能,D不符合題意。4.答案:A解析:大力推廣風能、光能等綠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進而能起到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的目的,能起到緩解酸雨產生的作用,效果明顯,A正確;通過技術升級使化石燃料進行脫硫處理能起到緩解酸雨的作用,但提高燃燒率的效果不明顯,B錯誤;將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廢氣集中排放并不能起到減少引起酸雨的氣體排放量,因而對減少酸雨發生效果不明顯,C錯誤;酸雨的產生具有全球性,因而將用煤量大的企業搬離城市中心依然無法減少煤量的使用,因而不能起到相應的減少酸雨的效果,D錯誤。5.答案:C解析:該生態系統中的初級消費者以生產者和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為食,因此可知,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中的能量,即90+42=132×105J/(m2·a),A錯誤;表格中沒有顯示生產者流入到初級消費者的能量,因此無法計算有多少能量流入下一營養級,B錯誤;初級消費者同化量為13.5×105J/(m2·a),初級消費者呼吸消耗能量為3×105J/(m2·a),因此初級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能量=10.5×105J/(m2·a),C正確;初級消費者攝入量包括糞便量和初級消費者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的量和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量,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量又分為流向下一營養級的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量,因此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不會由初級消費者流向分解者,D錯誤。6.答案:B解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1周后開始投喂人工餌料,蝦池中有機碎屑含量增加,水體中N、P等無機鹽增多,水體富營養化嚴重,A錯誤;藻類作為生產者,在物質循環中占主要地位,B正確;浮游動物攝食藻類,同時浮游動物又攝食細菌和有機碎屑,屬于消費者和分解者,C錯誤;異養細菌依賴蝦池生態系統中的沉積物和有機碎屑提供營養,D錯誤。7.答案:(1)玉米→蝗蟲→青蛙→蛇→鷹(2)在森林中,當害蟲種群數量增加時,一方面,食蟲鳥類由于食物豐富,數量也會增多;另一方面,害蟲種群數量增加后,其食物減少,害蟲種群數量的增長就會受到抑制(3)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多,食物網(營養結構)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強解析:(1)每條食物鏈的起點總是生產者,食物鏈終點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動物,即最高營養級,某農田生態系統中有玉米、蛇、蝗蟲、野兔、青蛙和鷹等生物,具有5個營養級的食物鏈為玉米→蝗蟲→青蛙→蛇→鷹。(2)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負反饋是指在一個系統中,系統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并且使系統工作的效果減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統保持穩定。在森林中,當害蟲種群數量增加時,一方面,食蟲鳥類由于食物豐富,數量也會增多;另一方面,害蟲種群數量增加后,其食物減少,害蟲種群數量的增長就會受到抑制。(3)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多,食物網(營養結構)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強,故森林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高于農田生態系統。8.答案:(1)鳥類的運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2)消費者(3)水鳥甲的取食面積、取食種類和成分比例解析:(1)水鳥甲的運動能力較強,活動范圍較大,通常運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2)生態系統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魚和水鳥均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屬于消費者。(3)環境容納量是指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調查某個季節水鳥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時,若圍繞食物指標,可以調查水鳥甲的取食面積、取食種類和成分比例等。9.答案:(1)消費者繁殖體二(2)水平遺傳次生(3)ABC(4)分解者將有機物快速分解為無機物解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植物通常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供養著眾多的消費者和分解者。動物既從植物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繁殖體的傳播。亞洲象食草的食物鏈中,亞洲象屬于初級消費者,位于第二營養級。(2)亞洲象采食了部分玉米,最易改變的是群落的水平結構;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次: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其中部分玉米被取食,降低了遺傳多樣性。退耕后仍保留原有的土壤條件及繁殖體,這種群落演替類型稱為次生演替。(3)與森林相比,玉米地的物種豐富度低,結構簡單,功能薄弱,抵抗力穩定性弱,即抗干擾能力弱、維護系統穩定的能力差,A、B、C正確;氣候與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無關,D錯誤。(4)在雨林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下,分解者將有機物快速分解為無機物,故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10.答案:(1)草→牦?!┍ɑ虿荨鷰r羊→雪豹)(2)滅絕氣候變化持續加劇,會影響雪豹棲息地內植被生長,食物減少,進而導致棲息地喪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劇,雪豹種群數量減少(3)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或保護生物多樣性可以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雪豹繁育中心解析:(1)“巖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對象”,據此可以寫出食物鏈:草→牦?!┍徊荨鷰r羊→雪豹。(2)氣候變化持續加劇,會影響雪豹棲息地內植被生長,食物減少,進而導致棲息地喪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劇,雪豹種群數量減少,面臨滅絕的風險。(3)生物多樣性有直接價值、間接價值和潛在價值,生物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奠定了人類文明形成的物質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梢酝ㄟ^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雪豹的棲息環境,建立雪豹繁育中心等措施對雪豹物種進行保護。11.答案:(1)隨著營養級的遞增,Q含量增加多年生植物溫度和水分優勢種與其它有生態位重疊的種群會發生生態位分化,重疊程度減?。?)信息傳遞物質循環(3)垂直結構上的分層現象明顯,動植物種類多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每一營養級都有流向分解者和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散失的能量解析:(1)分析題意可知,殺蟲劑Q是難以降解的物質,圖中的草本植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是一條食物鏈,結合圖中數據可知,隨著食物鏈中營養級的遞增,Q的含量逐漸增加;與一年生植物相比,多年生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Q更多,故Q含量較高;群落演替是指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替代的過程,該過程中關鍵環境因素主要是溫度和水分;生態位是指群落中某個物種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位置及其與其他相關物種之間的功能關系,它表示物種在群落中所處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該演替過程中,草原中的優勢種所占據生態位的變化趨勢為:與其它有生態位重疊的種群會發生生態位分化,重疊程度減小,以提高對環境的利用率。(2)運用物質循環規律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和能量流動,使物質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在水稻田里采用燈光誘殺害蟲、除草劑清除雜草、放養甲魚等三項干預措施,其共同點都是干預了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程;生態系統的分解者能夠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若在稻田里施無機肥,則減少了微生物分解的作用過程,實際上是干預了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3)群落中喬木、灌木和草本等不同生長型的植物分別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結構,如果僅從群落垂直結構的角度審視,“結構復雜”具體表現在其在垂直結構上分層現象明顯,動植物的種類都較多,如熱帶雨林中的下木層和灌木層還可再分為2~3個層次;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每一級的生物都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和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散失,雨林中的動物種類豐富,在該營養級能量一定的前提下,則每種動物的個體數較少。12.答案:(1)6~10天肉食動物和腐食動物的平均捕獲量顯著增加,植食動物平均捕獲量明顯減少(2)信息(或信號)(3)種間競爭垂直和水平(4)排除人工光照以外的無關變量的影響(或用于分析人工光照是否會對節肢動物群落產生不可逆影響)(5)AC解析:(1)分析題意可知,本實驗中動物的活躍程度是通過動物捕獲量進行測定的,結合圖示可知,與1~5、11~15天相比,6~10天肉食動物和腐食動物的平均捕獲量顯著增加,植食動物平均捕獲量明顯減少,據此推測人為增加光照時間會影響節肢動物的活躍程度。(2)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該研究中人工光照最可能作為信息(物理信息)對節肢動物產生影響,從而在生態系統中發揮作用。(3)不同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空間中,由于環境資源有限會形成種間競爭,故肉食動物在黃昏前活動加強,有限的食物資源導致種間競爭加??;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光照的改變可能通過影響生物的分布而影響兩個維度。(4)分析題意可知,1~5天無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黃昏后和次日太陽升起前人為增加光照時間,11~15天無人工光照,該實驗中的光照條件改變可形成前后對照,故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對照組數量以降低隨機因素影響外,另一個主要優點是排除人工光照以外的無關變量的影響,用于分析人工光照是否會對節肢動物群落產生不可逆影響,可通過觀察去除光照因素后的分布情況進行比較。(5)進行城市小型綠地生態景觀設計時應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協調關系,故不僅滿足市民的審美需求,還需考慮對其他生物的影響,A正確;若設置嚴密圍欄,防止動物進入和植物擴散,可能會影響生態系統間正常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B錯誤;進行城市小型綠地生態景觀設計時應以整體和平衡的觀點進行設計,追求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應僅滿足短期發展,C正確;選擇長時間景觀照明光源時,除有利于植物生長外,還應考慮對于其他生物的影響及美觀性,D錯誤。13.答案:B解析: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就是沿著這種渠道進行的,信息傳遞包括生物與生物之間和生物與環境之間,A錯誤;種養結合的模式,在稻田中養鴨養魚,動物的取食、消化能促進物質循環,它們排出的糞便中氮、磷等可供水稻吸收利用,它們呼出的二氧化碳還可為水稻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B正確;利用化學信息使有害昆蟲繁殖力下降,這屬于生物防治,C錯誤;一般來講,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簡單,抵抗力穩定性越低,恢復力穩定性就越高,但是比如北極苔原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弱,恢復力穩定性也弱,D錯誤。14.答案:A解析:生物在生命活動中,產生了一些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如植物的生物堿、有機酸,動物的性外激素等,大熊貓占據領地及求偶是通過尿液標記的,屬于化學信息,A正確;竹子的綠色為大熊貓傳遞的信息屬于物理信息,大熊貓求偶傳遞的信息屬于化學信息,兩者不同,B錯誤;大熊貓與其天敵間的信息傳遞是兩個物種之間的信息傳遞,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往往是雙向的,而大熊貓與其天敵之間的能量流動只能是單向的,C錯誤;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不完全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渠道進行的,如信息傳遞可以發生在生物與環境之間,生態系統的反饋調節必須依賴信息傳遞,D錯誤。15.答案:D解析: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以羊草、克氏針茅為主的典型草場,但近年來由于過度放牧,冷蒿種群不斷擴展逐漸形成冷蒿草原。由此可見,過度放牧會導致該草場的優勢物種發生改變,進而影響演替的速度,A正確;圖中4條食物鏈中處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3種,分別是吃蟲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