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的商業貿易第七

【課程標準】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知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2目錄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01貨幣、信貸、商業契約02中國北宋時期的商業十分發達,杭州、蘇州、洛陽、成都、廣州等都是當時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更是全國的商業和交通中心,人口不下百萬,店鋪林立,貨物山積,不但有全國各地的產品,而且還有來自高麗、占城、大食等地的外國貨物。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反映了北宋都城東京商業繁榮景象。【引言分析】第部分壹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商業貿易的起源商業貿易的發展貿易通道影響1.含義:商業貿易是指專門從事商品收購、調運、儲存和銷售等經濟活動的部門,是商品交換的表現形式,最初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2.本質:商業貿易的本質是一種交換,而交換的起源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社會分工,產品的剩余,私有制。商業貿易的概念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社會分工、產品剩余及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交換,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起商業貿易。(1)條件:其目的是換取自己所需的物品。(2)目的:◎以物易物

材料“中國之地宜于農桑……農有余粟,則以易布,女有余布,則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王孝通《中國商業史》◎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海貝1、商業貿易的起源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社會大分工(1)原始社會后期發生的畜牧業同農業的分離,為私有制的產生創造了物質前提。(2)原始社會末期,因生產工具的使用和改良引起的手工業同農業的分離。(3)奴隸社會初期出現專門經營商品買賣的商人,商業資本開始積累。名詞解釋商業貿易推動了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3)意義:1、商業貿易的起源材料:“神農氏作……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經·系辭》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2、商業貿易的發展(1)古代中國中國之地宜于農桑……農有余粟,則以易布,女有余布,則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王孝通《中國商業史》商朝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兩宋出現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商人,商業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貴族手里“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全國的商品流通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坊市分區制度逐步瓦解元明清農業、手工業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國范圍的貿易網絡,商幫興盛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①商朝:出現了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商人;商業貿易遍及商朝統治區域和周邊地區;官府和貴族掌握商業◎中原商業文化商業鼻祖王亥經商圖材料殷人“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尚書·酒誥》材料

商族人的祖先契被封到商。契的六世后代王亥率領部族駕牛車到周邊部落做生意,外部落的人稱他們為“商人”。

---《中國商邦》2、商業貿易的發展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材料“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國語·晉語》原因:①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提高,出現私營手工業;②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③諸侯為增強國力重視經濟發展;④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②西周:實行“工商食官”制度,商業由官府壟斷。“工商食官”的含義:手工業者和商賈由官府統一管控,由官府提供衣食、原料,為官府和貴族服務。③春秋戰國時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私營商業興起,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大商人;實施重農抑商政策

“陶朱公”范蠡儒商始祖子貢智慧商祖白圭秦國巨商呂不韋材料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司馬遷《史記》根據材料,分析出現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的原因?2、商業貿易的發展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知識拓展】中國重農抑商政策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確立了重農抑商政策唐宋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鼓勵海外貿易和實行官商分離)漢朝休養生息,防止商人囤積居奇,對商人征收重稅,貶低商人地位。明清重農抑商政策回歸傳統,不鼓勵商業發展1.原因2.過程(1)直接原因:商業與農業爭奪勞動力、影響農業生產等問題;(2)根本原因: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以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征收,鞏固封建統治;3.評價(1)在封建社會初期,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鞏固新興地主政權,起了積極作用。(2)明清時期,阻礙新經濟因素的成長,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和發展,成為導致中國落后于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重要原因。④秦漢時期:艱難中有發展a發展: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全國的商品流通。◎西漢“五銖”銅錢b艱難:重農抑商政策;鹽鐵等商品的國家專賣制度;自給自足莊園經濟的限制。2、商業貿易的發展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從兩幅圖中找出哪些體現唐朝商業特色的歷史信息?市署:專門管理市場交易的機構1店鋪種類多,商品種類多,商業發達2波斯邸/收寶胡商:對外貿易發達3柜坊:專營貨幣信貸和存放的場所4⑤隋唐: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商業進一步繁榮2、商業貿易的發展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⑥兩宋時期:城市坊市分區制度逐步瓦解,商業進一步繁榮;商業活動打破了時空限制,出現了曉市、夜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海外貿易發達,海上絲綢之路主要的對外貿易通道,泉州、明州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材料凡市,以日中擊鼓三百下,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下,而眾以散。

——《唐六典》材料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諸小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空虛之屋,每日凌晨,兩街巷門上行百市,買賣熱鬧。都城之夜市,酒樓極繁華處也人物嘈雜,燈火照天,每至四鼓罷……

—吳自牧《夢良錄》觀察兩幅示意圖,說明北宋東京與唐朝長安城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北宋東京城市功能示意圖①市的范圍擴大,突破時空限制②出現專業化市場③不再受政府直接監管④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2、商業貿易的發展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⑦元明清: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國范圍的商業貿易網絡;地域性商人群體——商幫興盛;白銀作為貨幣廣泛使用;出現專業化市鎮◎明清時期的商幫與區域長途貿易◎明清時期商幫分布圖◎白銀貨幣化◎明清時期太湖地區工商業發展2、商業貿易的發展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2)古代世界古埃及:金字塔壁畫上有了人們在市場上交換產品的場景;對外貿易控制在國家手中;國王經常派商隊到國外從事貿易活動古羅馬:征服地中海周圍地區后,商貿逐漸繁榮,海外貿易航線四通八達古希臘:形成若干個商業貿易中心;海外貿易十分活躍拜占庭帝國:壟斷了東漢奢侈品在歐洲市場的貿易阿拉伯商人:在亞非歐三洲之間從事中介貿易,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區域特征:①各地區商貿活動各具特色,存在明顯的多源性和差異性;②商貿活動最初只是地方性行為,后擴大到國與國、洲與洲之間。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2、商業貿易的發展3、貿易通道(1)絲綢之路①地位:古代貫通亞、歐、北非的重要貿易通道。②作用:通過絲綢之路,商人們將中國生產的絲綢等運往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再把歐洲和中亞等地的奇珍異寶輸往中國。◎古羅馬壁畫《花神芙羅拉》◎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形似希臘“來通”◎三彩駱駝載樂俑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3、貿易通道(2)海上貿易通道①路線:唐宋以后,海上貿易興盛,商船從東南沿海各港口出發,近達南洋,遠達波斯灣、阿拉伯海和紅海沿岸地區。②商品:中國出口商品,除絲綢外,還有瓷器、紙張、茶葉等。③管理機構:官府在東南沿海設置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與南海一號沉船模型◎美國獨立戰爭外銷瓷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從西漢至宋代絲路貿易路線的變化?漢以陸路為主唐海陸并舉宋陸路中斷以海路為主海上絲路日益繁榮唐宋以后海上絲綢之路興盛的主要原因?①北方長期戰亂,阻礙路上絲調之路的暢通。②南方經濟的發展(南方紡織業、制瓷業、制茶業等生產的發展,商業的繁榮)③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提高(指南針用于航海等)④政府的開明政策(重農抑商政策松動)3、貿易通道(3)“朝貢貿易”①含義:②特點:③目的:④影響:⑤瓦解: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交易,也就是通過兩國官方使節的往返,以禮物贈答進行交換的貿易方式(明清是朝貢貿易發展的頂峰)厚往薄來,倍償其價,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政治上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經濟上求購各種異域珍寶特產,滿足統治者對于奢侈品的需求促進了與周邊國家的交流,擴大了中國的影響;造成政府的財政負擔;東亞逐漸形成了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國力下降;厚往薄來,不顧經濟利益;西方殖民勢力沖擊;◎鄭和下西洋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4、影響(1)對人類: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促進了社會的再生產,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促進了市民文化的興起。(2)對中國:中國通過海、陸兩條對外貿易渠道,引進了國外的優良馬匹、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和琉璃等。(3)對世界:中國絲綢之路一度成為西方人財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國的瓷器、茶葉流行于亞、非、歐三洲,豐富了當地人的生活。◎[法]弗朗索瓦·布歇作品◎康熙外銷茶杯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第部分貳貨幣、信貸、商業契約貨幣信貸商業契約1、貨幣(1)發展趨勢:從以物易物發展到以貨幣為媒介進行商品交換。(2)表現:①中國早在商朝就用貝等天然物作為貨幣。②公元前11世紀,古埃及開始用銅塊和銀塊作為貨幣。③公元前8—前7世紀,小亞細亞出現金屬鑄幣。(3)意義:①貨幣作為衡量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便利了商品交換和流通,并成為財富的象征。②貨幣促使商業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補余缺向逐利增財轉化。◎洛陽唐墓出土東羅馬金幣◎白衣大食倭馬亞帝國金幣◎商朝銅鑄貝二、貨幣、信貸、商業契約是體現一定經濟關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間的借貸行為,是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特殊形式,是債權人貸出貨幣,債務人按期償還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動。(1)含義(2)特點(3)原則償還性;增殖性;流通性。①以流動性為基礎;②以安全性為條件;③以收益性為目標。材料1/2錙優質銀子,公平的利率將被加上。從伊里阿馬塔哈爾手中,伊里伊丁楠借下了銀子。在3月,他將要歸還銀子(和)利息。證人:里皮特辛、阿布瓦喀爾和皮爾胡姆。在泥板上蓋上了他們的印章。日期:11月1日,漢穆臘比第42年。—M.席格瑞斯特《古巴比倫賬目文獻》根據材料一描述古巴比倫人如何簽訂借貸合約。明確借貸雙方;寫明還款時間及本息數目;寫下證人姓名并蓋章;寫明日期2、信貸二、貨幣、信貸、商業契約2、信貸(4)世界信貸發展信貸廣義的信貸指存款放款的信用活動的總稱。狹義則僅指貸款,貨幣持有者將貨幣資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給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約定的期限內歸還本息的信用活動。名詞解釋兩河流域出現了經營借貸的商人,神廟、宮廷也從事放貸業務公元前22—前21世紀古代埃及出現了較為完備的借貸合約;借貸行為受到法律保護公元前16—前11世紀古代希臘商業迅速發展,貨幣流通范圍不斷擴大,專門從事貨幣兌換、保管和匯兌的經營行業開始興起,出現了匯票的雛形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海上貿易商人所需的資金不是由他們自己提供,而是完全取決于借貸;如果債權人撤走貸款,所有商船、船主和商人都將不能出海。——德謨斯梯尼《演說詞》二、貨幣、信貸、商業契約2、信貸(5)中國信貸發展實物借貸形式已經比較普遍,并出現了貨幣信貸春秋時期宋代交子、會子等紙幣開始使用,逐漸取代不少匯兌業務清朝除傳統借貸關系外,資本性借貸也有顯著發展,出現了本票性質的莊票唐朝信貸業務由存貸款發展到匯兌,出現“飛錢”明中期后錢鋪等新式金融機構盛行起來◎日升昌記票號匾額◎清光緒莊票,

可在市面流通二、貨幣、信貸、商業契約3、商業契約(1)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商業契約廣泛使用。凡轉讓重要財產,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達成書面契約,由書記官登記、備案,以證明財產的所有權。(2)兩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已使用契約;古巴比倫時期,訂立契約是普遍現象。契約除明確規定當事人雙方在所從事活動中的責權、利以外,在末尾必須有雙方的蓋章,以及幾位證人的簽名。在古代埃及,早期的契約,主要是當事人雙方在交易時,對未來某些事項的相互承諾。……而從保留下來的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間一直沒有間斷的木乃伊制作中的一些契約(喪葬契約)實例,可以更加清楚這一點。比如,在考古發掘出來的一份第12王朝(公元前1991—公元前1785年)一名叫哈普德耶夫(Hapdjefai)的貴族與阿斯尤特(Asyut)等神廟的祭司們簽訂的契約中,有一項內容就是要求阿努比斯(Anubis)神廟的大祭司必須在每年的三個特定的節日,為死者點燃蠟燭。依據此契約,哈普德耶夫承諾向祭司們提供他父親地產中1000塊份地,作為這三次點燃蠟燭的價格。在契約中,哈普德耶夫還承諾將負擔向祭司提供面包和酒的義務,以及如何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祭司的方法。——魏瓊《契約文明起源考:以古代西亞為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