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歷史》題_第1頁
2022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歷史》題_第2頁
2022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歷史》題_第3頁
2022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歷史》題_第4頁
2022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歷史》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歷史》題2022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歷史》題

1.(單選題)西周時,對以鼎隨葬的規定是“禮祭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如此規定的目的是()。

A.顯示富貴

B.崇拜鬼魂

C.保存器皿

D.維系禮制

2.(單選題)《全球文明史》寫道:“席卷整個中國的戰爭對正在興起的官僚精英和平民來說,都是一次較大的挫折。在這個時代,軍事技能和體能被看作比士所具有的文學和禮儀才能更有價值。”文中的“這個時代”是指()。

A.春秋戰國時期

B.三國時期

C.南北朝時期

D.宋金對峙時期

3.(單選題)某史書記述秦朝的政治制度時說:“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這反映了()。

A.皇權至高無上

B.官員互相制約

C.秦律嚴苛細密

D.丞相大權獨攬

4.(單選題)下圖是東漢畫像石拓片,從中可以直接獲取的歷史信息是()。

A.播種工具的出現

B.鐵制農具的發明

C.牛耕技術的運用

D.灌溉技術的進步

5.(單選題)史載:“晉主雖有南面之尊,無總御之實,宰輔執政,政出多門,權去公家,遂成習俗。”文中“習俗”指的是()。

A.郡國并行

B.內閣專權

C.地方割據

D.門閥政治

6.(單選題)安史之亂造成北方地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有詩人描述道:“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這位詩人是()。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7.(單選題)下圖是南宋李嵩的《貨郎圖》,此圖反映的是()。

A.娛樂業的興起

B.農業技術的進步

C.手工業的興盛

D.商業活動活躍

8.(單選題)顧炎武說:“愚所謂圣人之道如之何?曰‘博易學文’,曰‘行己有恥’······士而不先言恥,則為無本之人。”上述言論的主旨是()。

A.倡導經世致用

B.強調學術與道德的結合

C.提倡無征不信

D.回歸先秦儒學的義利觀

9.(單選題)晚清一位大臣針對列強在華攫取的某項特權說:“一國所得,諸國安然而享之;一國所求,諸國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驅西洋諸國,使之協以謀我。”這項特權指的是()。

A.領事裁判權

B.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C.開礦筑路權

D.片面最惠國待遇

10.(單選題)孫中山說:“(我)所最信的是定地價的法,比方地主有地價值一千元,可定價一千元,或多至二千,就算將來因交通發達漲至一萬,地主應得二千,已屬有益無損;盈利八千,當歸國家。”他的主張與下列各項相關的是()。

A.民主主義

B.民族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權主義

11.(單選題)有人說:“天安門見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和勝利。”與此說法相關的是()。

①新文化運動

②五四運動

③中共一大

④開國大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單選題)下圖是我國“一五”計劃期間各部門的投資比例示意圖,此圖反映的是()。

A.優先發展重工業

B.各行業協調發展

C.奠定輕工業基礎

D.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13.(單選題)1958年,有報道說:“過去每畝(山藥)兩千棵秧子的耕作法發展到這里的每畝一萬五千棵,計劃產量從每畝二十萬斤直到一百萬斤。”這段報道反映的史事是()。

A.土地改革運動

B.“大躍進”運動

C.農業合作化

D.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14.(單選題)蘇格拉底認為:“用豆子抓鬮的辦法來選舉國家領導人是非常愚蠢的,沒有人愿意用這種辦法來雇傭一個舵手或者建筑師,或奏笛子的人。”蘇格拉底意在說明古代雅典民主制是()。

A.間接的民主

B.少數人的民主

C.不成熟的民主

D.實質上的專制

15.(單選題)盧梭認為:“在國家里沒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廢除,社會契約本身也不例外,因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壞契約,無疑地這將是合法的破壞。”這句話所反映的政治理念是()。

A.自由平等

B.三權分立

C.民主共和

D.人民主權

16.(單選題)1688年,英國的六位政黨領袖和一名主教聯名向瑪麗和威廉發出邀請,聲稱英國人民極不滿意目前的政府,盼望他們來保護英國的“宗教、自由和財產”。這一邀請直接導致了()。

A.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B.“光榮革命”發生

C.《權利法案》頒布

D.責任內閣制確立

17.(單選題)1787年,華盛頓在致麥迪遜的信中說:“凡是有判斷能力的人,都不會否認對現行制度進行徹底變革是必需的。”這里所說的“徹底變革”指的是()。

A.建立開明君主制

B.改革聯邦政體

C.實行君主立憲制

D.改變邦聯體制

18.(單選題)某歷史著作寫道:“明治政府認為強有力的經濟是國家實力的基礎,······電報、鐵路以及蒸汽輪船航線的建立把地方和區域市場連接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經濟網絡。”這句論述體現了明治政府實行的政策是()。

A.廢藩置縣

B.殖產興業

C.文明開化

D.土地改革

19.(單選題)1917年,美國駐俄大使弗朗西斯說:“布爾什維克正試圖創造一場世界范圍的社會革命,并堅決鼓吹以暴力來推進這場革命。現在看來,資產階級能否使這個世界成為一個安全的社會都成了問題。”他所評論的“社會革命”是()。

A.二月革命

B.七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十一月革命

20.(單選題)20世紀初,中國出版的一本譯著中寫道:“其動物之不合宜者,漸漸澌滅,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謂天道自然之理。”文中所說的“天道自然之理”的創立者是()。

A.伽利略

B.哥白尼

C.達爾文

D.愛因斯坦

21.(單選題)某科技史著指出:“科學理論的發展往往并不意味著新理論摧毀舊理論,而是限制和縮小舊理論的作用范圍,把舊理論作為新理論的某種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組合能說明此觀點的是()。

A.地心說與日心說

B.經典力學與相對論

C.進化論與量子論

D.細胞學說與材料學

22.(單選題)1942年,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組織了一次戰役,使太平洋戰場局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這場戰役是()。

A.中途島海戰

B.沖繩島登陸戰

C.珊瑚島海戰

D.西西里登陸戰

23.(單選題)1992年,歐共體成員國簽訂條約,決定將“歐共體”改名為“歐洲聯盟”。這一條約是()。

A.《巴黎條約》

B.《羅馬條約》

C.《布魯塞爾條約》

D.《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24.(單選題)有史學家認為,“時代愈后,傳說中的古史期愈長”“時代愈后,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所以“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提出這一觀點的史學家是()。

A.顧頡剛

B.陳寅恪

C.王國維

D.郭沫若

25.(單選題)下面是某教師講授“百家爭鳴”一課時的板書,該板書的類型屬于()。

A.圖表式板書

B.綱要式板書

C.圖示式板書

D.線索式板書

26.(論述題)簡要說明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集團化之間的關系。(10分)

27.(論述題)教科書的課文輔助系統通常都有“課前提要”,它可以由哪些內容構成?(10分)

28.(論述題)教師應如何評價學生編寫的歷史劇本?(10分)

材料一:

與分封制相適應,商周的官員選拔采用“世卿世祿制”。三代(夏商周)時期治理國家的統治者是貴族,……從諸侯到士,根據出身的高低貴賤來兼任政府職務,世代為官……春秋時期,隨著兼并戰爭的進行,秦、楚等國都在新占領的地方上設立縣和郡,作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縣在中心區域,郡在邊遠地區。郡縣的長官,不再是世襲領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員直接管理。郡縣長官由君主任免,對君主負責,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取代貴族領主的職業官僚。——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材料二:

北宋規定郡長官由文臣擔任,長官之外另設“通判”使其互相牽制……除安撫使用武人,其余都由文臣擔任。——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

29.(分析題)問題:

(1)根據材料一,比較分封制與郡縣制在任用管理人員上的區別。(4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現的特點及對北宋產生的影響。(12分)

在進行“維新變法”內容教學時,某實習生對其中的“公車上書”進行詳細的敘述。正當她充滿激情侃侃而談時,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從網上看到文章說康有為沒有組織公車上書,沒有上書光緒帝”。全班學生一陣騷動,竊竊私語,期待著老師的回答。

實習生說:“材料上不是寫得清清楚楚嗎?康有為組織了公車上書,不是應該以教材為準嗎?”學生發出了失望的噓聲。

30.(分析題)問題:

(1)這位實習生的做法是否合適?請說明理由。(6分)

(2)傳統教學強調“教教材”,新課改理念倡導“用教材教”。如何理解“用教材教”?(10分)

關于新航路開辟,《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要求:“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某版本歷史教科書“開辟新航路”一課包括三個子目:“東方的誘惑”“新航路的開辟”和“走向會合的世界”。某教師在講完新航路開辟的歷史背景后,針對第二子目,為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圍繞《新航路開辟示意圖》開展了兩個教學活動:

(1)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在地圖上按時間順序描出四條航線。

(2)分組討論哪一條航線最容易到達東方。為此,學生對航海路線、造船技術、洋流、季風等展開了熱烈討論,直至下課,討論活動仍未結束。

31.(分析題)問題:

(1)這位教師的教學有哪些可取之處(4分)?存在哪些問題?(6分)

(2)請你對這位教師提出改進的建議。(6分)

材料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規定: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為例,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材料二:

課文摘錄:

布雷頓森林會議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之日的臨近,防止戰爭悲劇重演,規劃戰后世界秩序……許多有識之士主張建立有效的機制,以穩定世界經濟。當時很多人認為,世界經濟的混亂、各國利己主義的政策是導致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加深的重要原因,并由此促使德、日、意走上使用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戰爭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戰打破了舊有的世界經濟體系,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沖擊了歐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各國亟待世界經濟體系的重建。戰爭結束后,德、意、日三國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國內經濟百廢待舉;英、法等戰勝國“贏得了戰爭,輸盡了財富”,實力大為削弱;唯獨美國的經濟實力在戰爭中膨脹起來。美國企圖按照自己的意志規劃戰后的“世界經濟藍圖”,確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權地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重(%)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個戰時盟國的代表,在美國的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貨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