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聯盟考試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據考古發現,在我國北至黑龍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東起東海之濱,西達青海高原的地域內,均有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此外,在迄今發現的多達七千余處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經正式發掘的也有四百處以上。這可以用于說明中華文明的起源()A.呈現一體化趨勢 B.具有多元性特征 C.依賴生產力發展 D.體現兼容的特色【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原始社會時期中國。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不同地區出現了為數眾多的文化遺址,反映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不同地區文化遺址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似特征,無法得出呈現一體化,排除A項;從文化遺址分布情況無法得出中華文明起源的原因,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中華文明對不同民族、地域文明的吸收,不能得出兼容的特色,排除D項。故選B項。2.有學者在評價古代某一思想家時說:“(他)以極大的理論勇氣提高法律的社會地位,糅合禮治與法治于一體,在政治理論層面突破禮主法輔的傳統禮治模式,主張隆禮重法。”由此可知,該思想家是()A.荀子 B.孟子 C.韓非子 D.董仲舒【答案】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范圍為戰國時期(戰國)。根據材料“以極大的理論勇氣提高法律的社會地位,糅合禮治與法治于一體,在政治理論層面突破禮主法輔的傳統禮治模式,主張隆禮重法”可知,該思想家糅合了法家與儒家的思想,并提出“隆禮重法”的新思想,體現了荀子的思想主張,A項正確;孟子主張“仁政”,排除B項;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排除C項;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排除D項。故選A項。3.如表反映了秦統一后所立石刻中部分文字出現的次數。這可用于研究秦朝()仁/孝良/文禮誅/滅成/武禁/刑法/度/式/矩功/利24110931510A.皇權專制統治具有一定隨意性 B.奉行以法治國的理念C.政治體制的建設仍需不斷完善 D.堅持中央集權的原則【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本題材料圖片信息可知,秦朝石刻中屢屢出現“法、度、式、矩”“功、利”“誅、滅”“成、武”等文字,反映出秦朝重視當時社會秩序的構建,奉行以法治國的理念,B項正確;材料可用于研究秦朝奉行以法治國的理念,材料不足以說明秦朝皇權專制具有隨意性,排除A項;只有圖片中展示的文字不能說明秦朝政治體制建設存在不足需要完善,排除C項;材料可用于研究秦朝奉行以法治國的理念,但未體現堅持中央集權的原則,排除D項。故選B項。4.元朔二年,漢武帝“遣將軍衛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闕,遂西至符離,獲首虜數千級。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漢武帝此舉()A.實現了對西域地區全面有效的統治 B.解除了匈奴對漢朝邊疆的威脅C.顯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堅強意志 D.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武帝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此舉有利于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治理,維護國家統一,D項正確;漢武帝時期對西域實行“全面有效的統治”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此戰并未徹底消除匈奴的邊疆威脅,漠北之戰(元狩四年)后,匈奴再也沒有能力在大漠以南設置王庭,排除B項;漢匈戰爭屬于中華民族內部的斗爭,不屬于反侵略范疇,排除C項。故選D項。5.北魏孝文帝“以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為“四姓”,將之尊為漢士族中首屈一指的高門。同時又規定鮮卑中的穆、陸、賀等八姓與漢族中的“四姓”門第相當,高官清職由他們充任。孝文帝此舉旨在()A.限制鮮卑貴族特權 B.推進鮮卑族的漢化改革C.維護北魏政治統治 D.促進各民族的相互交融【答案】C【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目的題。時空范圍為北魏(中國)。根據材料“‘以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為‘四姓’,將之尊為漢士族中首屈一指的高門。同時又規定鮮卑中的穆、陸、賀等八姓與漢族中的‘四姓’門第相當,高官清職由他們充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的這一舉措維護了漢族和鮮卑貴族的特權,進而維護北魏的政治統治,C項正確;材料提到鮮卑四姓門第很高,充任高官清職,這顯然不是限制鮮卑貴族特權,排除A項;孝文帝的上述舉措并未涉及漢化改革,排除B項;促進民族交融是客觀影響,而非主觀動機,排除D項。故選C項。6.下表是《禮記》與魏晉時期天師道《老君說一百八十戒》部分內容的比較。由此可知,魏晉時期()《禮記》《《老君說一百八十戒》》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第95戒:不得冬天發掘地中蟄藏蟲物。男女不雜坐、不同桃枷、不同巾帶、不親授叔嫂不通問第164戒:凡男女不得共坐食飲、交手授受。入竟(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第157-159戒:若入他處,必先問賢人善士,當親依之,不得自負;若入它處,必先問其國所禁忌;凡入人家,必先問人家尊親名諱。A.儒學走向了世俗化轉型之路 B.儒學的社會正統地位受到沖擊C.儒道思想出現了一定融合 D.儒道殊途同歸并無本質上分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禮記》與魏晉時期天師道《老君說一百八十戒》部分內容存在相似性,如不隨意殺生、男女有別以及尊重他國別地的禮儀習俗等等,反映了儒道思想出現了一定的融合,C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儒道思想出現了一定的融合,未體現儒學走向了世俗化轉型之路,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儒道思想出現了一定的融合,不能說明儒學的社會正統地位受到沖擊,排除B項;儒道兩派思想在本質上存在分歧,排除D項。故選C項。7.白居易《省官并俸減使職》中日:“兵興以來,諸道使府,或因權宜而置職,一置而不停;或因暫勞而加俸,一加而無減。致使職多于郡縣之吏,俸優于臺省之官。”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A.藩鎮勢力日趨膨脹 B.外重內輕局面初步形成C.中央財政危機凸顯 D.君主專制制度遭到破壞【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兵興以來,諸道使府,或因權宜而置職,一置而不停;或因暫勞而加俸,一加而無減。致使職多于郡縣之吏,俸優于臺省之官。”可知,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現象嚴重,地方管理增多并且俸祿優厚,反映了藩鎮勢力日趨膨脹,A項正確;“初步形成”一說說法錯誤,早在節度使設立之初就初步形成外重內輕局面,排除B項;材料現象反映了當時藩鎮勢力日趨膨脹,未體現中央財政危機,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當時中央集權遭到削弱,未涉及君主專制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8.唐太宗曾對房玄齡、杜如晦言道:“公為仆射,當廣求賢才,隨才授任,此宰相之職也。比聞聽受詞訟,日不暇給,安能助朕求賢乎?”。故下令將尚書省的細碎事情交給仆射(行尚書令職權)之下的左右丞處理,“唯大事應奏者乃關仆射”。唐太宗此舉()A.進一步豐富了選官制度 B.明確了三省的職能分工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利于強化封建皇權專制【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太宗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廣求賢人,隨才授任,此宰相之職也。比聞聽受詞訟,日不暇給,安能助朕求賢乎?”“唯大事應奏者乃關仆射”等信息可知,唐太宗不希望宰相“聽詞受訟”,而是希望他們輔佐自己做更重要的大事,對中樞權力進行了重新劃分,此舉的目的加強君主專制,D項正確;材料與選官制度無關,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尚書省,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政府行政效率的問題,排除C項。故選D項。9.如圖為唐代著名畫家周昉的《揮扇仕女圖》。該畫將周昉的“彩色柔麗,以豐厚為體”的畫風深刻地展現出來。這一作品折射出唐代()A.崇尚奢靡的社會風氣 B.藝術審美與時代潮流的統一C.不同民族的民俗交融 D.女性覺醒與浪漫主義的融合【答案】B【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唐代(中國)。根據圖片及“彩色柔麗,以豐厚為體”可知,該畫作不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還與唐代“以胖為美”的時代潮流相吻合,B項正確;僅從該畫作不能推出當時崇尚奢靡,排除A項;材料人物沒有反映出民族身份特征,無法體現民族交融,排除C項;材料未反映女性覺醒,而且該畫不屬于浪漫主義風格,排除D項。故選B項。10.唐代岑參詩云:“功名祗向馬上取,真英雄一丈夫”。至宋代,世人多言:“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敵于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這一變化()A.反映出北宋邊疆安定的現狀 B.深受“崇文抑武”方針的影響C.表明科舉制度的程序已完善 D.說明宋代集權統治得到加強【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唐朝士子傾向于從軍報國,而軍功在宋代則不受重視,科舉及第成為當時士子的主要追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主要是因為宋代實行“崇文抑武”政策,致使武人社會地位不斷下降,文官地位不斷上升,B項正確;宋代民族政權對峙,北宋邊疆并不安定,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科舉及第成為當時士子的主要追求,不能體現科舉程序的完善,排除C項;材料并未涉及宋代集權統治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B項。11.宋仁宗統治時期(1022~1063年),大臣富弼說:“自來天下財貨所入,十中九贍軍,軍可謂多矣,財可謂耗矣。”這反映出當時()A.藩鎮割據局面成為嚴重社會危害 B.對外擴張戰爭頻繁C.“冗兵”給國家財政造成沉重負擔 D.國家軍事實力強大【答案】C【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宋代(中國)。材料反映的宋代因冗兵而帶來的財政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問題的形成主要源于宋代為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而采取的一系列舉措,C項正確;宋朝藩鎮隱患基本消除,排除A項;當時宋朝先后與遼、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達成和議,邊境較為穩定,排除B項;宋代軍事實力較弱,排除D項。故選C項。12.遼國建立后,踐行“蕃(藩)不治漢,漢不治蕃,蕃漢不同治”的理念,“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治漢人”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由此可知,遼()A.保留女真民族特色 B.沿用了猛安謀克制C.照搬漢族典章制度 D.實行因俗而治政策【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遼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蕃(藩)不治漢,漢不治蕃,蕃漢不同治”“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治漢人”及所學可知,遼朝設立南、北面官,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這反映出因俗而治的特點,D項正確;遼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排除A項;金朝實行了猛安謀克制,與遼朝無關,排除B項;遼朝并不是照搬漢族典章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13.《元史》記載,“行中書省,凡十一、秩從一品。掌國庶務(各類政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互為表里”。其官員由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組成,通過共同開會處理各類事務。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A.促進了各民族間的相互交融 B.兼具了集權與分權的雙重屬性C.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D.徹底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據材料“掌國庶務(各類政務),統郡縣,鎮邊鄙”“由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組成,通過共同開會處理各類事務”可知,行省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掌握地方上的經濟和軍事等大權,但其又要受中書省的節制,體現了其兼具集權與分權的雙重屬性,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行省的屬性,沒有體現民族融合信息,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行省權力的情況,沒有提及其影響,得不出提升了地方的行政效率,排除C項;徹底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說法過于絕對,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排除D項。故選B項。14.宋代鄉民職業選擇日趨多元化,或可租佃土地轉化為契約下的佃農,或可轉為小手工業者,或可流入城市做手工業作坊及服務性行業中的雇傭勞動者。這反映出宋代()A.社會階層分化出現緩和 B.重農抑商政策已被廢止C.社會等級觀念開始淡化 D.社會經濟生活較為活躍【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據材料可知,宋代鄉民職業選擇日趨多元化,體現了宋朝商品經濟以及社會經濟生活的繁榮與活躍,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經濟生活的活躍,而非階層分化,排除A項;重農抑商政策已被廢止,與歷史史實不符,重農抑商一直是中國古代的重要政策,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商品經發展,社會經濟生活活躍,沒有體現等級觀念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15.泉州為我國宋元時期對外交通大港,往來地區包括今天的朝鮮半島、日本、印度支那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波斯灣沿岸、阿拉伯半島乃至埃及、東非和地中海等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這說明,宋元時期()A.全球航路得以建立 B.航海技術進步明顯C.海洋探索不斷進行 D.海上絲綢之路興盛【答案】D【解析】宋元時期,泉州與朝鮮半島、日本、阿拉伯半島乃至埃及、東非和地中海等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外來,這表明對外交往進入頻繁時期,海外貿易發達,即海上絲綢之路興盛,D項正確;新航路的開辟,使全球航路得以建立,排除A項;航海技術進步明顯表現在磁羅盤、實用航海圖和天文定位技術的廣泛應用,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海洋探索指探尋求索新的航線,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6.潔白無瑕、輕薄透氣的棉花,向人們提供了舒適柔和的棉織衣物,滿足了人們御寒保暖的基本生存需求和多樣化的消費選擇。如需了解棉花在內地的種植情況,可以翻閱()A.《史記·食貨志》 B.《齊民要術》 C.《新唐書·地理志》 D.《王禎農書》【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棉花在內地的種植始于宋朝,《王禎農書》是元朝的一部農學巨著,D項正確;《史記·食貨志》是西漢武帝時期司馬遷所著,《齊民要術》是北朝賈思勰編著的農書,《新唐書·地理志》是北宋歐陽修所著的古代地理兼及水利的著作,A、B、C三項均早于棉花在內地的種植時間,排除ABC項。故選D項。
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先秦儒家思想是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以“中庸”為方法論的政治倫理思想。“仁”既是個人道德修養的標準,又是現實管理中用作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和為政治國的最高原則。“仁”的表現形式是“禮”,“禮”的內核是“仁”。孔子“禮”的思想傳承于周禮,它是一種保持社會各種人“明份”,從而使社會有序的思想,是一種外在他律性的規范和典章制度。“中庸”則是孔子提出的修身、處事的理論原則,指的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所表現出來的“度”,強調人與人關系中,要“執兩用而中”,無過無不及。例如,在君臣關系中,要加強君主權力與尊重臣民權利相統一,君主馭臣又接受臣民的監督,臣民可以匡正君主的行為而不能越界;官民關系中,官府要寬以待民,人民要知禮而為。——摘編自魏雪《先秦儒家的思想及其當代價值》材料二宋代儒學的表現形態是理學,它以儒學為主,同時吸收了佛道思想,它主要討論“性與天道”的哲學問題,并旁及文化的各個方面。理學的出現加強了封建主義精神壓迫,同時它又是儒學思想中精華的發揚光大。當理學家離開關于“天理”的說教而論述治學問題的時候,他們又發展了早期儒學中重視人的獨立思考、兼綜百家和重視文化遺產研究的傳統。朱熹在研究文化遺產時,非常注重獨立思考,他強調“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理學的經邦濟世思想和“國格”觀念,在一些政治家和志士仁人身上也發出了光芒。如文天祥在被囚禁的土牢里寫出一首氣壯山河的《正氣歌》,表現了視死如歸的崇高民族氣節。——摘編自張豈之《儒學的歷史演變及其作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先秦儒家思想的特點。(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與先秦儒學相比,宋代理學的不同之處,并談談你對古代儒學發展的認識。【答案】(1)特點: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以中庸為方法論;注重禮樂秩序;追求社會和諧;堅持以民為本。(2)不同之處:宋代理學的理論來源更加多元;走向了哲學化的發展之路(完成了哲學化和思辨化);更加重現倫理道德。認識:儒學的發展深受時代發展的影響;儒學對中國古代乃至現代社會仍起到深刻的影響;儒學在改革中發展,在融匯中創新。【解析】【小問1】特點:根據材料一“先秦儒家思想是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以‘中庸’為方法論的政治倫理思想。”得出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以中庸為方法論;根據材料一“孔子‘禮’的思想傳承于周禮,它是一種保持社會各種人‘明份’,從而使社會有序的思想,是一種外在他律性的規范和典章制度。”得出注重禮樂秩序;根據材料一“中庸則是孔子提出的修身、處事的理論原則,指的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所表現出來的‘度’,強調人與人關系中,要‘執兩用而中’,無過無不及。”得出追求社會和諧;根據材料一“要加強君主權力與尊重臣民權利相統一,君主馭臣又接受臣民的監督,臣民可以匡正君主的行為而不能越界;官民關系中,官府要寬以待民,人民要知禮而為。”得出堅持以民為本。【小問2】不同之處:根據材料二“宋代儒學的表現形態是理學,它以儒學為主,同時吸收了佛道思想,它主要討論‘性與天道’的哲學問題,并旁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得出宋代理學的理論來源更加多元;根據材料二“它主要討論‘性與天道’的哲學問題,并旁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得出走向了哲學化的發展之路(完成了哲學化和思辨化);根據材料二“理學的出現加強了封建主義精神壓迫,同時它又是儒學思想中精華的發揚光大。”得出更加重現倫理道德。認識:分別從時代發展的影響;儒學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角度說明,儒學的發展深受時代發展的影響;儒學對中國古代乃至現代社會仍起到深刻的影響;儒學在改革中發展,在融匯中創新。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以農業為本的社會,自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但也出現了戰國秦漢、唐宋這兩個商業高潮期。《史記·貨殖列傳》云:“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唐代元稹在《估客樂》中也寫道“求珠駕滄海,采玉上荊衡。北買黨項馬,西擒吐蕃鸚……經營天下遍,卻到長安城”,這反映出傳統“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認知的破除。中國古代商業在傳統社會經濟結構及封建國家干預等方面的種種制約下不斷地發展和突破。作為商業活動中心的城市,逐漸從封閉格局走向了開放格局,其活動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彈性。此外,南方商業性城市及大小經濟型市鎮、各類草市的發展也尤為明顯。“錢帛兼行”雖然長期存在于古代社會,但秦始皇統一貨幣和漢武帝鑄五銖錢,既滿足了第一個商業高潮的現實需要,也推動了第二次商業高潮的持續發展。至第二次高潮期,不僅出現了飛錢這種最早的匯兌業,還出現了柜坊這種最早的金融貯存、保管業和金融信貸業,甚至貨幣的形式也出現進一步發展,這進一步促進了商業的繁榮。摘編自寧欣《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概貌和特點》(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戰國秦漢、唐宋這兩次商業高潮出現的共同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我國古代商業發展的限制因素及其突破的表現。【答案】(1)共同原因: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的發展);國家逐漸從分裂走向統一;抑商政策出現一定松弛。(2)限制因素:自然經濟始終是古代中國的經濟主體;封建專制制度不斷發展強化;“重農抑商”思想根植于傳統社會。表現:長途運輸業(販運)得到發展;城市的坊市界限和時間限制逐漸破除;商業性市鎮和草市的產生和發展;貨幣實現統一并發展出紙幣;出現了古代金融業。【解析】(1)共同原因:根據材料“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以農業為本的社會,自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但也出現了戰國秦漢、唐宋這兩個商業高潮期。”并結合所學可知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的發展);根據材料“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唐代元稹在《估客樂》中也寫道“求珠駕滄海,采玉上荊衡。北買黨項馬,西擒吐蕃鸚……經營天下遍,卻到長安城”可推出國家逐漸從分裂走向統一;根據材料“中國古代商業在傳統社會經濟結構及封建國家干預等方面的種種制約下不斷地發展和突破。”可推出抑商政策出現一定松弛。(2)限制因素:可從經濟、政治和思想的角度進行分析。經濟上,根據材料“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以農業為本的社會,自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可推出自然經濟始終是古代中國的經濟主體;政治上,結合所學可知封建專制制度不斷發展強化;思想上,結合所學可知“重農抑商”思想根植于傳統社會。表現:根據材料“作為商業活動中心的城市,逐漸從封閉格局走向了開放格局,其活動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彈性。”并結合所學可知長途運輸業(販運)得到發展;城市的坊市界限和時間限制逐漸破除;根據材料“此外,南方商業性城市及大小經濟型市鎮、各類草市的發展也尤為明顯。”可推出商業性市鎮和草市的產生和發展;根據材料“。至第二次高潮期,不僅出現了飛錢這種最早的匯兌業,還出現了柜坊這種最早的金融貯存、保管業和金融信貸業,甚至貨幣的形式也出現進一步發展,這進一步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可推出貨幣實現統一并發展出紙幣;出現了古代金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山職業技術學院《影視視聽語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高中2025屆統考模擬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
- 金融市場中量化投資策略在金融市場風險防范中的應用與風險控制技術
- 平方根課件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下冊
-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練習測試題(二)語文試題(含答案)
- ICT行業薪酬水平及激勵模式研究分析報告
- 小微企業創業扶持資金申請關鍵環節操作與實戰案例報告
- 蚌埠市2025屆高考英語四模試卷含解析
- 陽山縣城第六輪環衛作業服務承包采購項目招標文件
- 2025年職業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改革案例報告
- 2025年轉租的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智慧樹知到《形勢與政策(北京大學)》2025春期末考試附答案
- 2024年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演練語文試卷(含答案)
- 民法典知識競賽課件
- 絞車工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度“基層法治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
- 學校廣告公司合同協議
- 2025年升降機司機作業證理論考試筆試試題(200題)附答案
- 孕前保健試題及答案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2024版)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第13課 我們小點兒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