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練習題A_第1頁
2.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練習題A_第2頁
2.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練習題A_第3頁
2.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練習題A_第4頁
2.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練習題A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專題訓練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08?莆田)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B.延長音叉的振動時間C.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D.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2.300年前,意大利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房間里掛了許多鈴鐺,然后讓蝙蝠在房間中自由飛翔.第一次未對蝙蝠有任何限制,鈴鐺未響;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鈴鐺也未響;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間中的鈴鐺響了.下列問題不是該實驗所研究的是()A.蝙蝠飛行靠什么躲避障礙物的B.眼睛對蝙蝠飛行是否起作用C.耳朵對蝙蝠飛行是否起作用D.鈴鐺是怎樣發聲的3.阿凡提遇見巴依老爺在吃雞,說到:“好香的雞呀!”巴依老爺說:“雞的香味是雞的一部分,你聞到了就要付錢給我!”阿凡提拿出錢袋搖了搖說:“錢幣的響聲是錢的一部分,你聽到了我就付過錢了!”關于這段故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能聞到雞的香味說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B.能聞到雞的香味不能用分子動理論來解釋C.能聽到錢幣的響聲說明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D.能聽到錢幣的響聲只與錢幣的振動有關4.(2012?綿陽)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A.噪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C.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見聲音D.聲音的傳播速度在固體中一定比在液體中快5.(2012?聊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聲咅在真空中也能傳播C.聲音的傳播不需要時間D.女生的音調都是一樣的6.(2012?菏澤)2012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山西絳州鼓樂團表演的《鼓韻龍騰》氣勢磅礴.下面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A.鼓樂聲主要是由鼓面振動產生的B.鼓樂聲主要是由鼓內空氣振動產生的C.鼓樂聲是經過空氣傳到現場觀眾耳朵的D.由于設計師對劇場的混響時間的合理設計,才會使現場觀眾感覺鼓聲的氣勢磅礴7.(2012?大連)手撥動琴弦,發出悅耳的聲音,發聲的物體是()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氣8.(2011?南平)在做有關聲現象的實驗時,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輕插入水里,會看到水花飛濺,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A.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B.說明聲音能在水中傳播C.估測聲音傳播的速度D.探究音叉發聲音調的高低9.(2011?葫蘆島)以下事例中,能夠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A.聲波可以清洗鐘表B.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C.將正在發聲的交叉接觸平靜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D.在一根長鋼管的一端敲擊一次,從另一端可以聽到兩次敲擊聲10.(2010?湘西州)夏天,我們通常能聽到討厭的蚊子發出的嗡嗡聲,這種聲音是由于()A.蚊子翅膀振動發出的B.蚊子細嘴尖叫發出的C.蚊子小腿抖動發出的D.蚊子腹部鼓動發出的11.(2010?廈門)如圖所示,揚聲器播放音樂時,放在紙盒上的小紙片會不斷地跳動.這個實驗是用來研究()A.聲音產生的原因B.聲音傳播的條件C.音調是否與頻率有關D.樂音與噪聲的區別12.(2010?蘇州)關于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C.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D.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13.(2010?樂山)小紙片會在發聲的揚聲器的紙盒上跳動,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時會激起水花,風吹樹葉嘩嘩響,樹葉在振動.這些現象說明了()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聲音能在水中傳播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D.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14.(2010?哈爾濱)將電鈴扣在抽氣盤上的玻璃鐘罩內,如圖所示.通電后可以看到電鈴在振動,聽到電鈴發出的聲音.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電鈴在振動,但鈴聲越來越小.對以上現象的解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聽到鈴聲又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發生的B.聽到鈴聲越來越小,說明聲音要借助介質才能傳播C.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光束要借助介質才能傳播D.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光束能穿透玻璃15.(2010?安順)如圖所示,將發聲的音叉與面頰接觸,有“麻”的感覺,這使我們體會到了()A.發聲的物體在振動B.聲音能通過固體傳播C.真空不能傳播聲音D.聲音傳播是能量傳播16.(2008?荊州)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B.人說話是靠舌頭振動發聲的C.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人耳就能聽到聲音D.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17.如圖2所示的幾個實驗中,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的是()A.B.C.D.18.圖所示四幅圖片中,能用來演示真空不能傳聲的是()③接著將空氣灌入瓶內,撥號呼叫手機,看到信號燈閃爍,聽到鈴聲.(1)以上什么現象能證明電磁波傳播不需要空氣?答:_________(填序號).(2)以上什么現象能證明真空不能傳聲?答:_________(填序號).26.如圖所示,小明與小剛選用以上琴弦和盛可樂飲料的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①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10m間的通話,這表明:________.②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同樣的響度說話,如果用細銅金屬絲連接,則比尼龍琴弦連接時聽到的聲音要大些,這一實驗現象表明:_______.③如果在用“土電話”時,另外一個同學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則聽的另一方就不能聽到了,這是由于_______.27.為了探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1)小麗同學用如圖甲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索.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_;如圖乙圖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聲音能在_________中傳播.(2)用如圖丙所示,把正在發聲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鬧鐘和罩的底座之間墊上軟的泡沫塑料.逐漸抽出罩內的空氣,她聽到的鬧鐘聲音逐漸_________,最終消失.這種現象表明聲音不能在_________傳播.28.請仔細閱讀下文,按要求回答問題.會跳躍的聲音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發生了一起大爆炸.距爆炸地點70km范圍內,人們清楚地聽到了“隆隆”的爆炸聲,但是從半徑70km~160km范圍內卻什么也聽不到.奇怪的是,從半徑l60km~300km的范圍內,人們又聽到了爆炸的轟鳴聲.聲音怎么會跳躍過中間這片區域呢?經探究發現,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氣溫有關.氣溫高,聲速大;氣溫低,聲速小.地面上方不同高處的氣溫不同,聲速也不同,聲音在空氣中向前傳播總喜歡挑溫度低的道路走,當遇到溫度高的空氣時,聲音便偏向到溫度低的空氣中去.如果一個地區的氣溫比較復雜,這里的溫度高,那里的溫度低,聲音經過的時候,就會一會兒拐向高空,一會兒又拐向地面.這樣上上下下,就形成了聲音會跳躍的現象.(1)文中提到的三個區域范圍,哪一個區域的溫度最高?(2)《楓橋夜泊》是一首同學們十分熟悉的唐詩,如圖所示,試用上文中提到的知識說明,遠處寒山寺的鐘聲能傳到楓橋江畔絕非詩人的臆造.29.聲音傳播的速度和溫度有關,下表是空氣中聲速隨溫度變化的數據.空氣溫度/℃﹣20﹣100102030聲音速度/(m/s)318324330336342348(1)請你根據表格中的規律找出溫度為15℃時聲速為_________m/s.(2)當飛機的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時會受到相當大的阻力.上世紀中期,人們就嘗試進行超音速飛行.在飛機速度有限的情況下,根據表格中你的發現,你能指出在什么情況下試驗更容易成功嗎?_________.物體的運動單元練習題1.完成以下速度單位的換算:(1)1080km/h=_________m/s;(2)6.8×108nm=_______m(3)6.5m/s=_________km/h;(4)1.5min=_________s;(5)7200s=________h2.在物理學中,把物體運動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稱為________________,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稱為________________.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________通過的________.公式為________,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5S內通過的路程為10m,那么它的速度為_____m/s,在第2秒內的速度為______m/s,前2秒內通過的路程為______m.3.甲車的速度V1=36km/h,乙車的速度V2=15m/s,則V1_____V2,2小時內甲車行駛____米,乙車行駛30km需要_______小時.4.汽車的速度計上有“km/h”字樣,當速度計指針指在“90”5.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組合而成的,寫作______,讀作________________,可用符號________或_________表示.6.一位同學乘坐一輛汽車行駛在一條限速為60km/h的公路上,他測出汽車每隔2秒就駛過一根路邊相距45m的電線桿,則汽車的速度是________m/s,這輛車_______(填“已經”或“沒有”)超過速度.7.要測量自己步行的速度,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一個中學生步行的速度大約是1.5_____.8.目前普通列車的速度位100km/h,而磁懸浮列車的速度約為500km/h.南京到上海的路程為300km,按以上速度計算,磁懸浮列車從南京到上海需要______h.9.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0.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緩解鐵路運力緊張狀況,今年4月份我國鐵路進行了第五次大提速.2004年4月17日19時23分,西安至北京Z20/19次直達特快首發列車由西安火車站緩緩駛出,這是西部地區唯一一列全列軟臥特快列車.陜西日報以“西安至北京直達特快列車昨開行,一路不歇到京城”為標題在頭版進行了特別報道.Z20/19次列車夕發朝至,全程1200km,運行12h,最高時速可達160km/h,即_______m/s.Z20/19次列車西安至北京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km/h.11.用如下圖所示的方法測細銅錢的直徑,銅線的直徑是()A.1.45mmB.1.5mmC.1.9mm12.明代詩人曾寫下這樣一首詩:“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其中“橋流水不流”這一句應理解成選擇的參照物為()A水B橋C人D地面13.速度是40km/h的運動物體可能是()A行人B卡車C飛機D人造衛星14.由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s/t可知道()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時間成反比C路程跟時間成正比D以上說法都不對15.關于速度,以下各種說法正確的是()A運動路程越長,速度越大B運動時間越短,速度越大C相同時間內,通過路程越長,速度越大D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時間越長,速度越大16.甲乙兩物體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之比為3:1,路程之比是2:3,則甲乙兩物體所用的時間之比是()A2:9B2:1C9:2D1:217.一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時間()A一定都不相等B不一定都相等C一定都相等D三種情況都不正確18.甲乙兩個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甲通過的距離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時間比甲短,那么甲乙兩物體的運動快慢是()A甲較快B乙較快C一樣快D無法比較19(多選題)甲乙兩同學沿平直路面步行,他們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所示,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A.甲同學比乙同學晚出發4sB.4s~8s內,甲乙同學都勻速直線運動C.0s~8s內,甲乙兩同學通過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兩同學速度相等20.2009年1月1日9時整,江西首條湖底隧道開通.這條隧道西起陽明東路京九線隧道,東至國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長1965m,雙向6車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404021.一名同學騎自行車從家路過書店到學校上學,家到書店的路程為1800m,書店到學校的路程為3600m。當他從家出發騎到書店用時5min,在書店等同學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經過了12min到達學校。求:(1)騎車從家到達書店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這位同學從家出發到學校的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22.如圖所示,轎車從某地往南寧方向勻速行駛.當到達A地時,車內的鐘表顯示為10時15分;到達B地時,鐘表顯示為10時45分.求:(1)轎車從A地到B地用多少小時?(2)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3)若轎車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從B地到達南寧需要多長時間.23.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車運行時刻表如右。根據表回答問題:列車由上海至南京的平均速度;上海蘇州常州南京到站時間09:3910:2911:47發車時間09:0009:4310:33里程/km084165303列車在哪個路段運行最快?在哪個路段運行最慢?24.小明為了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與運動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在課外實踐活動時,選用了兩輛不同規格的四輪驅動模型車A和B,在實驗室做了探究實驗.實驗中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運動路程S/m汽車A0.10.20.30.4汽車B0.20.40.81.2運動時間t/s汽車A1234汽車B0.51231.00.20.60.8時間t1.00.20.60.8時間t/s路程s/m24130.41.2第24題(2)在相同時間內,汽車A和汽車B誰運動的路程要長?25.表格中所列數據記錄了當今世界某優秀短跑運動員創造世界記錄時跑步過程中通過不同距離所用的時間。距離/m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時間/s01.882.963.884.775.616.457.298.139.009.86速度/ms-1請你計算每個10米后思考:(1)在這100m運動過程中做的_________(是/不是)勻速直線運動,你的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100m的運動過程中,哪個10m路程段的速度最大?哪個10m路程段的速度最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聲的產生專題訓練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08?莆田)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B.延長音叉的振動時間C.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D.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解答:解:正在發聲的音叉與不發聲的音叉的區別在于:正在發聲的音叉在振動,而不發聲的音叉沒有振動;由于音叉振動的幅度過小,人眼無法直接觀察和區分,所以用“轉換法”將這個實驗效果進行放大;當把懸掛的乒乓球緊靠在正在發聲的音叉上時,音叉的振動將乒乓球彈開,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動.以便于觀察和進一步的研究,故選D.2.300年前,意大利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房間里掛了許多鈴鐺,然后讓蝙蝠在房間中自由飛翔.第一次未對蝙蝠有任何限制,鈴鐺未響;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鈴鐺也未響;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間中的鈴鐺響了.下列問題不是該實驗所研究的是()A.蝙蝠飛行靠什么躲避障礙物的B.眼睛對蝙蝠飛行是否起作用C.耳朵對蝙蝠飛行是否起作用D.鈴鐺是怎樣發聲的解答:解:A、通過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實驗可以研究蝙蝠飛行靠什么躲避障礙物的.故A選項是該實驗所研究的.B、通過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實驗可以研究眼睛對蝙蝠飛行是否起作用.故B選項是該實驗所研究的.C、通過第一次和第三次實驗的可以研究耳朵對蝙蝠飛行是否起作用.故C選項是該實驗所研究的.D、鈴鐺是怎樣發聲的本題并未涉及,故D選項不是該實驗所研究的.故選D.3.阿凡提遇見巴依老爺在吃雞,說到:“好香的雞呀!”巴依老爺說:“雞的香味是雞的一部分,你聞到了就要付錢給我!”阿凡提拿出錢袋搖了搖說:“錢幣的響聲是錢的一部分,你聽到了我就付過錢了!”關于這段故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能聞到雞的香味說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B.能聞到雞的香味不能用分子動理論來解釋C.能聽到錢幣的響聲說明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D.能聽到錢幣的響聲只與錢幣的振動有關解答:解:A、B、能聞到雞的香味說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故A正確;B錯誤;C、D、聽到錢幣的響聲說明錢幣在振動,錢幣的響聲是通過空氣傳播.故C、D錯誤;故選A.4.(2012?綿陽)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A.噪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C.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見聲音D.聲音的傳播速度在固體中一定比在液體中快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停止.(2)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20Hz~20000Hz,并不是所有的聲音人耳都能聽到.(3)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來說,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解答:解:A、噪聲也是聲音,也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正確;C、只要物體振動,就能發出聲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聲音我們都能聽到,故C錯誤;D、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一般比在液體中傳播的快,故D錯誤.故選B.5.(2012?聊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聲咅在真空中也能傳播C.聲音的傳播不需要時間D.女生的音調都是一樣的解答:解: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這是聲音產生的條件,故A正確;B、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也能傳播,故B錯誤;C、聲音的傳播不需要時間,需要時間,故C錯誤;D、人的音調不可能都是一樣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故D錯誤;故選A.6.(2012?菏澤)2012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山西絳州鼓樂團表演的《鼓韻龍騰》氣勢磅礴.下面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A.鼓樂聲主要是由鼓面振動產生的B.鼓樂聲主要是由鼓內空氣振動產生的C.鼓樂聲是經過空氣傳到現場觀眾耳朵的D.由于設計師對劇場的混響時間的合理設計,才會使現場觀眾感覺鼓聲的氣勢磅礴解答:解:A、鼓樂聲是鼓面的振動而產生的,不合題意.B、鼓樂聲是鼓面的振動而產生的,不是由鼓內空氣振動產生的.符合題意.C、鼓樂聲通過空氣傳入人耳,不合題意.D、人耳具有雙耳效應,劇場的混響時間不同,感覺鼓聲的氣勢磅礴.不合題意.故選B.點評:此題考查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雙耳效應的應用,是一道基礎題.7.(2012?大連)手撥動琴弦,發出悅耳的聲音,發聲的物體是()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氣考點:聲音的產生。專題:應用題。分析:解答本題要知道: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解答:解:手撥琴弦,琴弦由于振動而產生聲音,所以聲源是琴弦.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聲音的產生,關鍵是搞清楚在發聲時,是哪個物體在振動是一道基礎題.8.(2011?南平)在做有關聲現象的實驗時,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輕插入水里,會看到水花飛濺,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A.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B.說明聲音能在水中傳播C.估測聲音傳播的速度D.探究音叉發聲音調的高低考點:聲音的產生;物理學方法。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把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轉換成可以明顯觀察到的現象,這種方法稱為轉換法.在物理實驗中經常要用到轉換法來研究物理現象.解答:解:正在發生的音叉是否振動,不容易觀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夠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飛濺,就能夠說明插入水中的發聲音叉是在振動的.故選A.點評: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有兩個:一是聲音的產生是由于物體的振動;二是轉換法在物理學研究當中的有效運用.9.(2011?葫蘆島)以下事例中,能夠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A.聲波可以清洗鐘表B.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C.將正在發聲的交叉接觸平靜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D.在一根長鋼管的一端敲擊一次,從另一端可以聽到兩次敲擊聲考點:聲音的產生。專題:應用題。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能傳遞能量.真空不能傳聲.解答:解:A、聲波可以清洗鐘表,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不合題意.B、太空中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不合題意.C、將正在發聲的交叉接觸平靜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說明了音叉在振動.符合題意.D、在一根長鋼管的一端敲擊一次,從另一端可以聽到兩次敲擊聲,第一次是鐵中傳來的,第二次是空氣中傳來.說明固體傳聲比氣體傳聲快.不合題意.故選C.點評:此題綜合考查了有關聲音的產生、傳播、速度和聲音能傳播能量,要注意區分.10.(2010?湘西州)夏天,我們通常能聽到討厭的蚊子發出的嗡嗡聲,這種聲音是由于()A.蚊子翅膀振動發出的B.蚊子細嘴尖叫發出的C.蚊子小腿抖動發出的D.蚊子腹部鼓動發出的考點:聲音的產生。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根據飛行物一般都是由翅膀振動發聲的進行分析.解答:解:蚊子發出的嗡嗡聲是由蚊子翅膀的振動產生的,因此A選項正確;故選A.點評: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知道聲音產生的原因.11.(2010?廈門)如圖所示,揚聲器播放音樂時,放在紙盒上的小紙片會不斷地跳動.這個實驗是用來研究()A.聲音產生的原因B.聲音傳播的條件C.音調是否與頻率有關D.樂音與噪聲的區別考點:聲音的產生。專題:轉換法。分析:將紙盒上的小紙片的跳動與音樂即聲音聯系起來,即可得到實驗的目的.解答:解:A、在實驗中,由紙片的跳動可以認識到揚聲器的振動,這是一種轉換的思想也可理解為放大法.揚聲器振動時,聽到了聲音,由此可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由此可知A正確.B、要研究聲音傳播的條件,實驗中應體現人耳與聲源之間介質的有無及種類,而此現象中只是觀察的現象小紙片會不斷地跳動,故B錯誤.C、要研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實驗中應重在體現物體振動快慢與音調的高低,而此現象中只是觀察的現象小紙片會不斷地跳動,故C錯誤.D、要研究樂音與噪聲的區別,實驗中要出現這兩種聲音,然后加以比較,而此現象中只是觀察的現象小紙片會不斷地跳動,故D錯誤.故選A.點評:將紙片跳動與聽到聲音這兩個實驗現象聯系是確定實驗探究目的關鍵.12.(2010?蘇州)關于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C.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D.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考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速。分析:解決此類問題要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我們能夠聽到聲音是因為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到我們耳朵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解答:解:A、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說法正確;B、物體在振動時能夠發出聲音,然后需要通過介質傳播到我們耳朵里,這樣我們就才能夠聽到聲音,故B錯誤;C、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不同,故C錯誤;D、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在真空中不能傳聲,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是一道綜合了多個知識點的題目,做題時要對照相關的物理知識,仔細分析每一種情況的對錯.13.(2010?樂山)小紙片會在發聲的揚聲器的紙盒上跳動,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時會激起水花,風吹樹葉嘩嘩響,樹葉在振動.這些現象說明了()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聲音能在水中傳播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D.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考點:聲音的產生。分析:解決此題的關鍵是要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解答:解:當揚聲器發聲時,紙盒會振動,所以紙片會跳動;發聲的音叉會振動,所以接觸水面時會激起水花;風吹樹葉嘩嘩響,是樹葉在振動;由這些現象可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選A.點評:解決此類問題要結合聲音的產生條件進行分析解答.14.(2010?哈爾濱)將電鈴扣在抽氣盤上的玻璃鐘罩內,如圖所示.通電后可以看到電鈴在振動,聽到電鈴發出的聲音.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電鈴在振動,但鈴聲越來越小.對以上現象的解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聽到鈴聲又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發生的B.聽到鈴聲越來越小,說明聲音要借助介質才能傳播C.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光束要借助介質才能傳播D.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光束能穿透玻璃考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專題:信息給予題;實驗分析法。分析:由實驗現象可知:空氣越來越少,聲音減弱,而光的傳播沒有減弱,說明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而光傳播不需要介質.解答:解: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玻璃罩內的空氣越來越少,聲音越來越弱,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而仍看見電鈴在振動,說明光能穿透玻璃,但是光傳播不需要介質,如果需要,隨著空氣的減少,電鈴的振動會看不清楚.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而光傳播不需要介質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題.15.(2010?安順)如圖所示,將發聲的音叉與面頰接觸,有“麻”的感覺,這使我們體會到了()A.發聲的物體在振動B.聲音能通過固體傳播C.真空不能傳播聲音D.聲音傳播是能量傳播考點:聲音的產生。專題:轉換法。分析:解決此題的關鍵是要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解答:解:將發聲的音叉與面頰接觸,有“麻”的感覺,說明感覺到音叉在振動;即表明當音叉發聲時物體在振動.故選A.點評: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知道聲音產生的原因.16.(2008?荊州)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B.人說話是靠舌頭振動發聲的C.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人耳就能聽到聲音D.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考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分析:此題涉及了聲音的傳播、產生等內容.解答:解:A、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有關,介質不同,速度不同.故A錯誤.B、人的聲音是靠聲帶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C、若物體在真空中振動,我們就不會聽到聲音.如:宇航員在真空中交流需要借助無線電設備.故C錯誤.D、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故D正確.故選D.點評: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但振動不一定產生聲音.17.如圖2所示的幾個實驗中,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的是()A.B.C.D.考點:聲音的產生。分析:聲音的產生原因是振動,所以能夠體現出發聲的物體在振動的選項是正確的.解答:解:A、真空鈴實驗說明真空不能傳聲,這是探究聲音傳播條件的實驗,故A不符題意;B、空氣柱體積越小,振動頻率越高,音調也就越高,這是探究吸管的音調和長度關系的實驗,故B不符題意;C、通過觀察水花四濺可知發聲的音叉在振動,故C符合題意;D、固體能傳聲而且傳聲效果好,故D不符題意.故選C.點評:聲音產生的原因是振動,聲音的傳播條件是需要介質.18.圖所示四幅圖片中,能用來演示真空不能傳聲的是()A.B.C.D.分析:(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振動快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物體振動越慢,音調就越低.(3)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此題利用小球被彈開放大了物體的振動.(4)骨傳導是聲音能通過頭骨和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引起聽覺.解答:解:A、將鬧鐘放在連通于抽氣機的玻璃罩內,抽出氣體,看能不能聽到聲音.探究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符合題意.B、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使鋼尺每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用尺子作樂器探究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不合題意.C、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掛在線上的小球,小球會多次被彈開發.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不合題意.D、用牙齒咬住音叉來感知聲音.探究骨傳導.不合題意.故選A.點評:此題考查了與聲音有關的幾個實驗,內容涉及真空不能傳聲,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發聲的物體在振動、骨傳導.要注意分析.19.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不能產生聲音的是()A.吹著的哨子B.真空罩中響鈴的鬧鐘C.關閉的收音機D.敲擊的水瓶琴考點:聲音的傳播條件。專題:應用題。分析:聲音的產生條件是振動.解答:解:A、吹響的哨子,空氣柱在振動,產生聲音.B、真空罩里響鈴的鬧鐘在振動,盡管聽不見,但聲音已經產生了.C、收音機可以產生聲音,但關閉了,所以不振動了.D、敲擊水瓶,瓶子在振動,產生聲音故選C.20.如圖所示的四個事例及描述中能說明固體可以傳聲的是()A.B.C.D.解答:解:A、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不合題意.B、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形成回聲.不合題意.C、手表發出的聲音能通過枕頭傳播.符合題意.D、利用了聲音的音色不同,不合題意.故選C.二.填空題(共4小題)21.有四個實驗現象:A、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濺起水花;B、吹響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發出不同的聲音;C、吊著的大鐘上固定一支細小的筆,鐘敲響后,用紙在筆尖上迅速水平拖過,紙上出現彎曲的圖象;D、鑼發聲的時候,用手按住鑼面,鑼聲消失.能夠說明聲音的產生條件的實驗是:A、C、D.解答:解:A、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濺起水花,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吹響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發出不同的聲音,說明聲音的音調高低和物體的振動頻率快慢有關系;C、吊著的大鐘上固定一支細小的筆,鐘敲響后,用紙在筆尖上迅速水平拖過,紙上出現彎曲的圖象,說明鐘發出聲音時,鐘在振動,是聲音產生的條件;D、鑼發聲的時候,用手按住鑼面,鑼聲消失.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出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故答案為:A、C、D.22.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后,小明同學做了以下小結.請你在橫線上填上空缺.(1)悠揚的笛聲是空氣的振動產生的,并通過空氣傳到人的耳朵.(2)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大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在月球上聲音不能傳播的原因是月球上方是真空,而真空不能傳聲.考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專題:應用題。分析:解決此題的關鍵是要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液體中較快,氣體中最慢.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解答:解:(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吹笛子時空氣柱會振動發出聲音,笛聲是空氣振動產生的.(2)聲音在不同介質傳播速度不一樣,在固體中最快,液體中較快,氣體中最慢.故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月球上沒有空氣,而聲音不能在真空中進行傳播,所以在月球上聲音不能傳播;故答案為:(1)振動、空氣;(2)大于;(3)月球上方是真空,而真空不能傳聲.23.如圖,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聲音會逐漸減小,再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內,聲音會逐漸增大,可見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能”“不能”)直接面對面交談,需要通過電磁波進行交流.解答:解:①在抽氣的過程中,玻璃罩內的空氣減少,所以聲音傳播的介質減少,因此聽到聲音將會減小;再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內,由于聲音傳播的介質增多,因此聽到聲音將會變大.可見,聲音傳播需要介質;②宇航員在太空中,處于真空狀態,聲音無法傳播,所以不能直接面對面交談,需要借助電磁波進行交流,因為電磁波傳播不需要介質.故答案為:減小;增大;介質;不能;電磁波.24.空氣(25℃)340海水(25℃)1531空氣(15℃)346銅(棒)3750軟木500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鋁(棒)5000蒸餾水(25℃)1497鐵(棒)5200上表格是聲在幾種物質中的傳播速度v/(m.s﹣1),據以上數據,你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至少寫2條.(1)聲音的傳播速度跟介質有關,介質不同,聲速不同;(2)介質的溫度影響聲音的傳播速度.三.解答題(共6小題)25.手機是一種不用電線的電話﹣﹣﹣﹣﹣移動電話,其原理是將接受到的電磁波信號轉化為聲音,為驗證聲音和電磁波的傳播是否需要空氣,某同學進行如下實驗①將手機放在玻璃瓶中,撥號呼叫它,看到信號燈閃爍,并聽到鈴聲②不斷抽出瓶中空氣,并再次撥號呼叫它,看到信號燈閃爍,鈴聲逐漸微弱,直至最后聽不到鈴聲.反復撥號呼叫手機,看到信號燈閃爍,聽不到鈴聲③接著將空氣灌入瓶內,撥號呼叫手機,看到信號燈閃爍,聽到鈴聲.(1)以上什么現象能證明電磁波傳播不需要空氣?答:②(填序號).(2)以上什么現象能證明真空不能傳聲?答:②③(填序號).解答:解:(1)聲音和電磁波都能在空氣中傳播,所以將手機放在有空氣的玻璃瓶中,撥號呼叫它,既看到信號燈閃爍,又聽到鈴聲;(2)將手機放在玻璃瓶中,不斷抽出里面的空氣,傳播聲音的介質越來越少,所以鈴聲越來越小,當玻璃瓶內的空氣全部抽完,即為真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進行傳播,故聽不到鈴聲;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故能看到信號燈閃爍.(3)接著將空氣灌入瓶內,聲音和電磁波都能傳播,所以撥號呼叫手機,看到信號燈閃爍,聽到鈴聲.故答案為:(1)②;(2)②③.26.如圖所示,小明與小剛選用以上琴弦和盛可樂飲料的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①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10m間的通話,這表明:________.②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同樣的響度說話,如果用細銅金屬絲連接,則比尼龍琴弦連接時聽到的聲音要大些,這一實驗現象表明:_______.③如果在用“土電話”時,另外一個同學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則聽的另一方就不能聽到了,這是由于_______.解答:解:(1)聲音可以通過“土電話”的琴弦傳播,也就是可以在固體中傳播;(2)聲音通過細銅絲傳播時比通過尼龍繩傳播時聲音大,也就是說金屬絲傳播聲音的效果比尼龍繩要好得多;(3)當用手捏住琴弦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