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津歡迎您點擊此處,寫上演講者的名稱好運寧津————活力寧津,無限可能——目錄Contents第一章城市概況第二章歷史淵源第三章旅游景點第四章特色美食1PART城市概況寧津縣,隸屬于山東省德州市,位于山東省西北部冀魯交界處,東鄰樂陵市,南連陵城區,西與北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吳橋縣、東光縣、南皮縣隔河相望,總面積83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寧津縣下轄2個街道、9個鎮、1個鄉。截至2022年末,寧津縣戶籍總人口48.0493萬人。城市概況寧津縣戰國建縣,已有2200多年歷史。縣內出土有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漢代墓葬陶樓,有始建于唐代的李滿碧霞祠和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的長官清真寺,有600多年歷史的奇異之樹——楊抱槐,有“三大傳統名吃”——長官包子、大柳面、保店驢肉。雜技藝術、蟋蟀文化、美食文化、家具文化、文學書畫、剪紙藝術等異彩紛呈,是國務院命名的“全國文化先進縣”;寧津雜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寧津縣蟋蟀文博館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命名為“中華蟋蟀文化第一館”。國泰民安2PART歷史淵源夏寧津為有鬲氏地。據宋《路史·國名記》“有鬲氏,夏諸侯封地,因近鬲津故名”。古鬲津河在寧津縣南境,商朝為鬲國。西周屬齊無棣邑。春秋為齊地。戰國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燕、趙、秦、魏、韓五國聯合攻齊,趙將廉頗率部在寧津境內突破齊軍防線,大敗齊軍后,寧津縣屬趙。趙孝成王十年(前256年),于現寧津縣城西北耿家圈村置臨樂邑。秦秦統一六國后,實行郡縣制,寧津為臨樂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郡置郵十里一亭,河間有胡蘇亭(即現寧津城西保店鎮)。后來,縣以下設亭一級行政機構,置亭長、亭侯。西漢高帝五年(前202年),置渤海郡,屬縣二十六,其三曰東光以胡蘇亭屬之(現寧津縣西境),十六曰臨樂(現寧津縣北境)十八曰重平(現寧津縣南境)。其中,據《漢書·王子侯表》記載,自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封劉光臨樂侯至王莽篡位時的臨樂侯廣都,其間歷次封的臨樂侯都有記載。新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臨樂為樂亭縣。東漢重平、樂亭均廢,寧津縣四境分屬東光、南皮、樂陵、鬲縣。三國魏建安十年(205年),三國魏置新樂縣,屬樂陵郡。西晉泰始二年(266年),改郡為國,寧津為樂陵國新樂縣。晉《太康記》曰:“樂陵國有新樂縣,即臨樂縣改置。”南北朝歷經東晉、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南朝時期一直為新樂縣。北魏置重平縣。東魏置胡蘇縣。北齊更為重平縣。隋復置胡蘇縣。唐置胡蘇縣。武德六年(623年),滄州徙治胡蘇,胡蘇更名安水郡。貞觀元年(627年),復置胡蘇縣。天寶元年(742年),胡蘇改稱臨津縣。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臨津劃歸南皮縣。金天會五年(1127年),復置臨津縣,盡復寧津疆界。天會六年(1128年)秋,水大城圮,縣治東遷二十里為治,并改名寧津縣。元、明、清仍為寧津縣。中華民國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曾改稱振華縣。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恢復寧津縣至今。歷史淵源歷史淵源寧津縣位于山東省西北部冀魯交界處,東鄰樂陵市,南連陵城區,西與北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的吳橋、東光、南皮三縣隔河相望。介于北緯37°31′—37°51′,東經116°30′—117°02′之間,總面積833平方千米。寧津縣地處京、津、石、濟、大城市圈中心地帶,北臨天津濱海新區、南靠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東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北距北京市300千米、距天津市200千米,南距濟南市110千米,西距石家莊市240千寧津縣地貌屬華北地臺渤海凹陷的一部分。凹陷形成較早,約在古生代后期。隨同泰山、太行山、燕山等高地隆起。平原部分下降而初具規模。到第三紀中期的喜馬拉雅運動,渤海凹陷劇烈下降副海平面以下,而成為海水入侵地帶,直到中更新世,華北還大部分為淺海。后隨之內應力消弱,外應力加強,以黃河為主的河流不斷決泛,泥沙的充填沉積,使地面不斷升高,海水不斷東退,歷經滄桑,逐漸形成了現在這廣闊平坦的第四紀沉積層深厚的黃泛平原。米,東距青島市400千米。寧津縣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地區,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明顯,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寧津縣四季分明,春季,降水少,風速大,氣候干燥;夏季,溫度高,濕度大,降水多。降水期一般集中在7、8月份;秋季,天氣涼爽,降水較少,天多晴朗,風和光足;冬季,低溫寒冷,雨雪稀少。寧津縣光照充足,氣候宜人。年均日照2658.6小時,歷年平均氣溫12.5℃,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6.5℃;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3.5℃。寧津縣降水充沛。全年平均年降水量521.0毫米,年降水量最高為1145.6毫米(1961年),最低為255.7毫米(1965年);年平均降水日為65天,平均降雪日數11天。氣壓平均為1015.1百帕。年平均風速3.0米/秒,主導風向為南南西風,頻率為15%。3PART旅游景點寧津烈士祠位于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縣城南面,是紀念寧津縣各界愛國志士和抗日烈士的烈士陵園。烈士祠占地面積23000平方米,主要包括紀念碑廣場、主題展示館、追思堂及陵園等建筑。烈士祠的主題展示館是一座現代化的展覽館,其中展示了寧津縣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歷史和烈士們的事跡。1、寧津烈士祠旅游景點2、康寧湖康寧湖,位于山東省寧津縣,是德州市備受矚目的旅游勝地。作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這片1080畝的水景綜合公園集雜技文化、旅游、休閑和娛樂于一身。園區的植被以混交草木為主,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和穩定的生態環境吸引著大量游客。旅游景點3、李滿碧霞祠寧津李滿碧霞祠是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建筑群,位于大柳鎮駐地以北3公里處。經過多次修繕和擴建,現在已成為冀魯平原上非常精美的旅游景點。主要建筑有山門、鐘樓、鼓樓、碧霞祠正殿、配殿、玉皇閣、閻王殿、白衣觀等,其中碧霞祠、普照寺、玉皇閣已成為寧津縣的旅游亮點。旅游景點4、中華蟋蟀文化城寧津中華蟋蟀文化城是一個以蟋蟀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旅游景區。該景區位于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景區內分為展覽區、文化體驗區、演出區、文化街區等多個區域,展館建筑風格獨特,設施齊備,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蟋蟀文化主題園區之一。旅游景點惠寧湖生態觀光園位于山東省寧津縣,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總投資1.3億元,占地2500畝,已于2006年正式蓄水。園區規劃兩村、兩湖、三區,包括休閑度假村、民俗文化村、觀光度假村、休閑垂釣湖和林果區、花卉區、蔬菜區。其中惠寧湖是全縣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的水源,吸引著眾多游客。5、惠寧湖旅游景點4PART城市美食大柳面大柳面是山東德州遠近聞名的特色傳統名吃,屬于魯菜系,是德州寧津的三大名吃之一,因始于大柳鎮而得名,有“金絲纏碗”的美譽。它緣于二百多年前的乾隆年間,最初由大柳鎮張家面鋪首創,薪火相傳到第五代,張連貴不斷改進搟面技術,完善制鹵工藝,招徒擴店,苦心經營。來寧津的人少有不吃它的。特色美食保店驢肉長官包子、大柳面、保店驢肉被并稱其為寧津縣三大名吃。寧津保店驢肉因其地處保店鎮而得名,又被稱為保店五項驢肉,曾在2006年被評為“德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寧津保店驢肉創始于清朝嘉慶年間,因嘉慶皇帝對其”天上龍肉,地上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古今醫案數據分析的胃痛病證治規律研究
- 基于冷卻塔運行參數的制冷機房系統高效運行研究
- 肺癌四年患者診療全病程病例分享
- 腦梗塞的護理健康宣教
- 科技助力近視防控:守護兒童青少年眼健康
- 雨雪天氣滅火救援安全教育
- 健康每日飲食管理指南
- 藥店培訓人員管理
- 《網頁設計與制作》課件-第2章Fireworks入門
- 預防消防安全課件
- (完整word版)扣字詞匯124
- 民間非營利組織資產管理制度
- 涉密人員涉密資格審查表
- GB/T 3332-2004紙漿打漿度的測定(肖伯爾-瑞格勒法)
- GB/T 10326-2016定形耐火制品尺寸、外觀及斷面的檢查方法
- 2023年鄭州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精神科醫師晉升副主任(主任)醫師病例分析專題報告(雙相障礙診治)
- 設備調撥單表格
- 樣品簽收記錄表
- 中醫治療知情同意書實用
- 湖北省2019年考試錄用公務員全省法官助理職位資格復審公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