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燕歌行(并序)》同步練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高中語文】《燕歌行(并序)》同步練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高中語文】《燕歌行(并序)》同步練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高中語文】《燕歌行(并序)》同步練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高中語文】《燕歌行(并序)》同步練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誦讀《燕歌行(并序)》同步練習(文字版|含答案)一、選擇類1.下列句子中,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樂府詩的一類,如高適的《燕歌行》、杜甫的《兵車行》等。B.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東晉詩人、散文家,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C.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文學上與蘇軾齊名,并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D.婉約派,宋詞風格流派之一,內容側重兒女情長,音律和諧婉轉,語言圓潤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代表詞人有晏殊、柳永、秦觀、陸游、李清照等。2.下列選項中,有關文化常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志潔,故其稱物芳”,此句中“稱物芳”是指《離騷》中多用美人香草來比喻,或用以喻君王,或用以自喻。B.《鵩鳥賦》是漢代文學家賈誼的賦作,為賈誼謫居長沙時所作。此賦借與鵩鳥問答抒發自己憂憤不平的情感,并用老莊齊生死、等禍福的思想來自我解脫。C.高適的《燕歌行》是一首古體詩。其中的“羽書”即羽檄,古代軍事文書,插上鳥羽以表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瀚?!敝府敃r靠近我國東北沿海一帶的地區。D.以養“士”著稱的“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齊國的春申君黃歇、楚國的孟嘗君田文。二、選擇題3.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大漠窮秋塞草腓

腓:茂盛B.兩朝開濟老臣心

濟:扶助C.斗酒十千恣歡謔

謔:玩笑D.危檣獨夜舟

危:高的三、情景默寫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燕歌行》描寫漢軍被圍后長期征戰的士兵想象家中妻子悲苦斷腸,自己徒然回首的句子是:,。(2)《燕歌行》運用對比手法把矛頭直指漢將的詩句是:,。(3)《錦瑟》中“,”兩句,借南海鮫人和藍田美玉的傳說寫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終幻滅。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蘇洵《六國論》開篇簡明扼要地指出六國失敗的原因是“”,賈誼《過秦論》結尾段總結出秦最終顛覆的原因是“”。(2)高適《燕歌行(并序)》中“,”寫出了軍隊擊金敲鼓向邊關行進的狀態。(3)意象疊加是將有相同本質涵義的意象巧妙地疊合在一起,比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種手法在古詩詞中常被用到,例如:“,。”四、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邊塞是唐詩中習見的主題和題材,邊塞詩當然會在詩中使用一些邊塞地名,包括當時的和過去的,中國的和外國的,漢族的和非漢族的。在這方面,有一個值得加以探索的問題:在某些詩篇里所出現的地名,常常有方位、距離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的情況。高適《燕歌行》詩序云:“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考張公即張守珪。據史,他曾多次大破契丹。詩篇就是以這些事實為基礎進行創作的。榆關即今河北省東部的山海關。碣石應當就是今河北省昌黎縣東南的碣石山。薊北,指薊州(今北京密云)以北。契丹故地在今內蒙古中部。張守珪從范陽(今北京)出兵和契丹作戰,取道碣石以出榆關,征人思鄉,則從薊北回首,這都是符合當時情勢的。在這篇詩中,和上述三個地名發生矛盾的是大漠、瀚海和狼山。大漠和瀚海指今內蒙古中部到西部的沙漠地帶,它們位于契丹的西邊,按照唐人從沿海進軍的道路,是不可能也不必要飛羽書于瀚海的。至于狼山,也就是狼居胥山,則更是遠在今內蒙古西部,與契丹全然無涉。由此可見,后舉三個地名乃是用典而非寫實,即以漢人和匈奴作戰暗喻張守珪和契丹作戰。榆關、碣石等地名則是一個現實的系統,而瀚海、狼山等地名則是一個比擬的系統。但四句連貫而下,渾然一氣,只有細加尋繹,才能使人感到在方位上有問題。從文藝史實來看,作家們在其創作實踐中,有意識地改變自然的或社會的生活真實,并不是十分罕見的事情。因而我們所能看到的,就不止于唐代邊塞詩中的地名有方位不合、距離過遠這種現象。沈括《夢溪筆談》云:“余家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有雪中芭蕉。此難與俗人論也?!睘榱艘怀龅乇憩F袁安寧愿僵臥雪中挨餓,也不肯在大家都困難的時候去乞求幫助,增加別人的負擔這一主題,畫家實寫了雪景,也寫了當地雪中所不可能有的翠綠色的芭蕉,以象征主人公高潔的品格,顯示出他在饑寒交迫的環境中,也沒有被困難壓倒的精神。這樣,就比只一般地去寫出雪中蕭條寒冷的景象,更加有效地塑造袁安的形象和表現作品的主題。在《紅樓夢》里,也存在著類似的情況,俞平伯認為“《紅樓夢》所記的事應在北京,卻摻雜了許多回憶想象的成分,所以有很多江南的風光”。成為江南風光突出的表現的,是櫳翠庵的紅梅花。第四十九回的回目是“琉璃世界,白雪紅梅”,第五十回又寫了薛寶琴等人作《詠紅梅花》的詩,并由寶玉去庵中向妙玉討了一枝梅花。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同意《紅樓夢》中存在著這些“回憶想象的成分”的。他們有的舉出許多書證,考出“北方亦可植梅”,企圖肯定這部小說在細節描寫上的絕對真實性??偟膩碚f,俞先生所言,“此等處本作行文之點綴,無關大體,因實寫北方枯燥風土,未免殺盡風景”,這是對的。若單就這兩回賞梅、詠梅而言,則它是作家所樂于描寫的眾姊妹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之前,有海棠社、菊花詩、螃蟹詠;在這之后,又有桃花社、柳絮詞。它們寫的是秋、冬、春三個不同的季節,在自然景象和人物心情方面都顯示了各自的特色。按照曹雪芹的美學觀點看來,在大雪以后放晴的天氣里,還有什么花木比盛開的紅梅更加鮮艷和吸引人呢?又還有什么安排比將雪中盛開的紅梅放置在那位外冷內熱的妙玉的修行之處更富于象征性呢?它不但使眾人賞雪賞花的興致受到鼓舞,他們的生活情趣和新加入姊妹們行列的薛寶琴等三人的詩才得到表現,而且還進一步地暗示了妙玉和寶玉之間的微妙關系。因此,即使紅梅本非大觀園中所能有,但在這兩回書里,卻成為非有不可的事物了。現在,我們應回到本題上來,研究一下出現在唐人邊塞詩中的地理上的矛盾現象。唐代詩人們之所以不顧地理形勢和軍事行動的實際,使其作品中的地名出現互不關合的方位或過于遼遠的距離的情況,很顯然地是為了更突出地表現邊塞這個主題。由于漢、唐以來,中國和外國,漢族和非漢族在相當長遠的年代和非常廣闊的區域里有過情況極其復雜,和戰都很頻繁,所以詩人們在反映當前事件的時候,就不能不聯想到歷史事件,在反映某一邊塞地區的時候,也往往會聯想到另一邊塞地區。作品中出現地理方面的矛盾現象是和用典這一藝術手段分不開的。漢是唐以前唯一的國勢強盛、歷史悠久的統一大帝國;漢唐兩朝有許多可類比的地方。因而以漢朝明喻或暗喻本朝,就成為唐代詩人的一種傳統的表現手法??偟恼f來,唐人邊塞詩中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乃是為了喚起人們對于歷史的復雜的回憶,激發人們對于地理上的遼闊的想象,讓讀者更其深入地領略邊塞將士的生活和他們的思想感情。既然古代詩人們不一定要承擔提供或繪制歷史地圖資料的任務,那我們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也就無妨忽略這些“錯誤”了。我們都知道,藝術的真實是根源于生活的真實,所以在創作中,作家們應當尊重歷史和生活的真實。但是藝術又并非自然和歷史、社會的機械的翻版,它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一點一滴地都符合生活真實及科學要求。只有并不拘于現實中部分事實的真實性,才能夠獲得更高級、更集中的典型性。(摘編自程千帆《論唐人邊塞詩中地名的方位、距離及其類似問題》)6.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適《燕歌行》中的出現的地名大漠、瀚海和狼山在情勢上互相矛盾,方位距離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B.從唐代邊塞詩人到古今中外的其他作家在創作實踐中有意識地改變自然的或社會的生活真實的情況并不十分罕見。C.王維《袁安臥雪》雪中芭蕉的景致并非機械地翻版自然和歷史,具有比完全寫實更為突出的藝術表現力。D.《紅樓夢》中海棠社、桃花社有關情節寫的是眾姊妹的秋、春季文化生活,表現了有關人物的形象特征。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適《燕歌行》地名的方位問題不易被發現,展示了詩人高妙渾然的用典技巧。B.唐人邊塞詩常出現的方位、距離與實際不符的情況影響了這些詩歌的藝術價值。C.作者總體上認同俞平伯的有關觀點,并對俞平伯的觀點進行進一步論述和補充。D.作家的創作既要尊重歷史和生活的真實,又要不拘于現實中部分事實的真實性。8.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文中劃橫線句子觀點的一項是(

)A.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陳子昂《送魏大從軍》)B.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C.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D.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李白《出自薊北門行》)9.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證思路。10.有學者在討論岳飛《滿江紅》真偽問題時認為:“以地理常識說,岳飛伐金要直搗金國的黃龍府,黃龍府在今吉林,而賀蘭山在今西北甘肅,南宋時屬西夏。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苯Y合本文,評價前述觀點。五、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①游俠是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產物,它產生于民間,興于先秦兩漢。司馬遷的《史記·游俠列傳》中說:“今游俠,其行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游俠形象出現在文人詩歌中,始于漢魏樂府。郭茂倩《樂府詩集》卷66在《結客少年行》的題解中說:“《后漢書》曰:‘祭遵嘗為吏部所侵,結客殺人。’曹植《結客篇》:‘結客少年場,報怨洛北邙。’《樂府題解》曰:‘《結客少年場行》,言輕生重義,慷慨以立功名也?!唇Y客少年行,言少年結任使之客。為游樂之場,終而無成。孤作此曲也。”自漢魏至隋,以游俠為題材的詩歌,雖有所出現,但數量有限,未成規模。到唐初,經盧照鄰、駱賓王、楊炯等人的推進,大有發展,至盛唐蔚然成風。據《開元天寶遺事》載:“長安俠少,每至春時結黨聯朋,各置矮馬,飾以蔣金絡,并繞以花樹下往來,使仆人執酒而隨之,遇好囿則駐馬而飲?!蓖蹙S的《少年行》“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的詩句,是這一狀況的最好明證。②游俠詩在盛唐達到高峰有其特定的原因,經濟的繁榮、政治的穩定、政府制度上的鼓勵以及建功立業的社會氛圍是游俠詩產生的前提和文化背景。游俠的形象從表面上看似乎帶有道家的“獨往高蹈”“狂放不羈”的出世風格,實質上,這種道家風格的背后是儒家積極入世、建立功業的渴望??芍^信誓旦旦,錚錚鐵骨?!镑梓脲\帶佩吳鉤,颯沓青驪躍紫騮。拔劍已斷天驕臂,歸鞍共飲月支頭”(王維《燕支行》),未至戰場即已想象功業在懷。“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燕歌行》)的高適,性格落拓,不拘小節,他以“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燕歌行》)的氣概,“萬里不惜死”,以便“一朝得成功”(《塞下曲》)。杜甫稱之為“高生跨鞍馬,有似幽并兒”(《送高十三五書記》)。馳騁沙場,建功立業,一往無前,豪邁英勇,盛唐詩人昂揚奮發的精神斗志和剛強勁健的精神內核彰顯無遺!這與初唐的哀怨牢騷、中唐的迷茫彷徨以及晚唐的低沉凄迷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是我們認識盛唐詩人文化人格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盛唐氣象下游俠精神的生動體現。③在追求建功立業的同時,盛唐游俠詩中所表現的狂放不羈的個性以及對獨立人格和自由的熱烈追求則是盛唐氣象的詩人人格的另一個方面。如岑參“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王昌齡“結交期一劍,留意贈千金”(《少年行》),很是放蕩不羈。就連人們一向認為,寒酸窮儒模樣的杜甫,也是“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壯游》),并且還有“白刃讎不義,黃金傾有無。殺人紅塵里,報答在斯須”(《遣懷》)的錚錚豪言。狂放不羈,氣勢磅礴,風格渾厚,所以后人評價盛唐詩歌總是說“盛唐氣象”。④要之,游俠詩所彰顯的盛唐詩人的昂揚奮發的精神斗志、剛強勁鍵的精神內核、狂放不羈的個性以及對獨立人格和自由的熱烈追求的文化人格是盛唐氣象的反映和張揚,是盛唐文化特有的文學現象?!獥罱痄h《盛唐游俠詩的文化解讀——兼談對盛唐氣象的再認識》(有刪改)材料二:司馬遷在《史記》中專辟一篇《游俠列傳》,而班固的《漢書》作為一部初衷是續寫《史記》的史著,也繼承了這一內容以一個儒者的眼光用生花的妙筆為后人生動真實地記錄了西漢一朝的社會邊緣群體——游俠。相對于極力為游俠找合法地位的《史記》,《漢書》在開頭卻更多地闡述了游俠產生的歷史背景、社會條件和其自戰國至西漢的發展演變概況。在班固看來,在春秋以前,即上下相順、等級森嚴、秩序井然的時期是沒有游俠的,游俠的產生是“禮崩樂壞”,社會秩序混亂,社會的等級制度被打破的結果。這種觀點表明了班固撰寫《漢書·游俠傳》時的基本態度,即對游俠是貶抑的,但班固卻并沒有因為貶抑的基調而全然否定游俠,一筆抹煞他們的優點,而是僅在文首評論中,用“觀其溫良泛愛,振窮周急,謙退不伐,亦皆有絕異之姿”真實地描寫出游俠的基本特征。班固一方面按正統價值觀念貶抑游俠,而另一方面卻又贊賞他們的一些樂善好施、張揚灑脫的行為,使得他在兩方面的張力中,最終找到了平衡,使得他對于游俠的事跡的描寫基本采用了中性詞,這種平衡也很大程度上帶有儒家“中庸”思想的痕跡,應該是受到了儒家提倡的“理性”“理智”思維的深刻影響。可見儒家思想對于班固客觀地敘寫歷史是益大于弊的?!谄G華《中國古代的特殊群體:游俠——讀〈漢書·游俠傳〉》1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游俠產生于民間,興起于先秦兩漢,它雖然是社會中的一個邊緣群體,但眾多古籍都對它有所提及,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記》。B.以游俠為題材的詩歌,漢魏時就有出現,但數量不多,規模未成。到唐初因為眾多詩人的推進和政治經濟等原因而蔚然成風。C.游俠形象從表面上看帶有道家的出世風格,而實際上,儒家積極入世、渴望建功立業的入世思想,才是他們真正的思想內核。D.游俠詩要么表現建功立業的精神斗志,要么表現狂放不羈的個性和對獨立人格、自由的追求,成為盛唐文化特有的文學現象。1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郭茂倩引《后漢書》對游俠形象作闡釋時,強調了游俠有結黨報怨、年少狂放、輕生重義、慷慨以立功名等特點。B.《開元天寶遺事》以及王維的《少年行》都同時提到了游俠飲酒的事,可見,無酒不俠已成為盛唐時尚。C.后人評價盛唐詩歌總是說“盛唐氣象”,是因為王維、高適、杜甫、岑參等狂放、磅礴、渾厚的詩風所致。D.班固能在褒貶游俠的過程中找到平衡,采用中性詞去描寫他們的事跡,儒家“中庸”思想對他的客觀敘寫應該是有影響的。1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思路清晰,從游俠到游俠形象,再到游俠詩,最后講游俠精神,體現出作者對游俠文化的深刻認識。B.材料一中的大量引用,證明了游俠文化不僅是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產物,更是盛唐氣象中的一枝獨秀。C.材料一第二段先分析游俠詩在盛唐達到高峰的原因,再對比盛唐與初、中、晚唐詩人的精神斗志和內核,論證有力。D.材料二在闡釋班固對游俠的態度時既看到了他對游俠貶抑的一面,也看到了他對游俠贊賞的一面,客觀而又辯證。14.《易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游俠正體現了這一君子人格,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15.材料一立足哪些方面對盛唐游俠詩作了文化解讀?請結合材料概括闡釋。六、古代詩歌閱讀默誦高適《燕歌行》完成下列各題。16.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的前兩句指明了戰爭的方位和性質,指陳時事,有感而發。在寫法上,與《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一句有相似之處。B.詩歌三、四句貌似贊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之意?!皺M行”一詞有恃勇輕敵之意,“顏色”此處指天子的恩遇。C.第五句寫我軍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第六句寫敵軍綿延行進、來勢洶洶的情景,兩相對照,渲染出戰前的緊張氣氛。D.這是一首古體詩。這八句詩從辭家去國到榆關、碣石,更到瀚海、狼山,逐步推進,概括了出征的歷程,氣勢暢達,筆力矯健。17.本詩對比鮮明,力透紙背,請簡要分析。18.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適古鎮青山口,寒風落日時。巖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注釋】①青夷軍,唐戍邊軍隊。此詩歌是四十七歲的高適送兵往青夷軍,歸途入居庸關時所作,他曾到邊塞尋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東晉謝安在時局混亂時退居東山,相機而作。(1)前兩聯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何作用?(2)后兩聯抒發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唐多令·惜別吳文英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v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①。垂柳不縈裙帶②住。漫③長是、系行舟。【注】①出自曹丕《燕歌行》:“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慊慊思歸悉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雹谌箮В捍高h行人。③漫:徒然,空。19.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筆兩句以設問巧妙交代“愁”字來由并點出愁的來源,為寫思歸蓄勢。B.“花空煙水流”比喻青春歲月的流逝,又是賦寫秋景,兼有二義之妙。C.“燕辭歸、客尚淹留”詞人以客自況,用反襯的表現手法突出傷感之情。D.本詞曲折致意,“垂柳不縈”“系行舟”兩句移情入景,含蓄寫出了愁思綿長。20.這首詞圍繞“愁”展開,表意曲折豐富。請簡要概括“愁”的具體內容。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塞上①高適東出盧龍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萬里,漢兵猶備胡。邊塵漲北溟,虜騎正南驅。轉斗②豈長策,和親非遠圖。惟昔李將軍③,按節④出皇都。總戎掃大漠,一戰擒單于。常懷感激心,愿效縱橫謨⑤。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郁紆。【注】①本詩作于唐開元,二十年(732年),詩人初次處邊塞欲從軍立功之時。②轉斗:連續作戰。③李將軍:指西漢名將李廣,一說指戰國時趙將李牧,二人均抗擊匈奴,使其不敢犯境。④按節:持節。⑤縱橫謨:合縱連橫之策。2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總起全詩,前一句交代詩人行蹤,后一句則凝練簡潔地概括詩人的感想。B.“亭堠列萬里”與《燕歌行》“旌旆逶迤碣石間”類似,都以軍中場景寫軍隊士氣。C.“常懷”兩句對“縱橫謨”未具體解說,但談者仍可從中感受到詩人的抱負與自信。D.尾句的“郁紆”既寫關河迂回的眼前景,又寫詩人愁悶的心中情,情景妙合無間。22.這首詩蘊含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睢陽酬別暢大判官(節選)高適吾友遇知己,策名逢圣朝高才擅白雪,選翰懷青霄。留歡惜別離,畢景駐行鑣。言及沙漠事,益令胡馬驕。丈夫拔東蕃,聲冠霍嫖姚。兜鍪沖矢石,鐵甲生風飆。酋豪盡俘馘①,子弟輸征徭。邊庭絕刁斗,戰地成漁樵?!咀ⅰ竣俜澹悍?,戰爭中割取的敵人的左耳,古時用此計數報功。2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四句寫好友才高八斗,志懷高遠,又有幸遇到了知己,得以在圣明的朝代出仕。B.“兜蝥”兩句中“沖”“生”兩字突出戰士們的勇敢無畏與敵人的強大,生動形象。C.“邊庭”兩句以刁斗之聲絕跡,戰場已成捕魚砍柴之所表達詩人對和平生活向往。D.全詩過渡自然,以“言及沙漠事”使全詩由送別友人巧妙轉到描寫邊塞戰事上來。24.作為唐代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高適眼光獨特。本詩與《燕歌行》一樣,均將戰場與后方相聯系,分別寫了后方思婦與百姓。請簡要分析兩詩中描寫思婦與百姓的作用。參考答案:1.D2.D3.C4.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5.弊在賂秦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煙柳畫橋風簾翠幕(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6.A7.B8.C9.先提出問題,以高適《燕歌行》為例指出唐人邊塞詩中常出現的地理上的矛盾現象。接著引用《袁安臥雪》《紅樓夢》等例證,闡釋有意改變生活真實在文學創作中的意義。據此從藝術手法與思想情感等角度分析唐人邊塞詩出現這一矛盾現象的原因。最后從文藝學角度總結全文,明確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辯證關系。10.①這個觀點機械地理解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關系,岳飛《滿江紅》并不拘于現實中部分地理名稱的真實性,具有更高級、更集中的典型性。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