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復習:2022年新高考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真題研析_第1頁
2023屆高考復習:2022年新高考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真題研析_第2頁
2023屆高考復習:2022年新高考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真題研析_第3頁
2023屆高考復習:2022年新高考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真題研析_第4頁
2023屆高考復習:2022年新高考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真題研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新高考全國I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真題研析

(適用地區:廣東、湖南、湖北、福建、江蘇、山東、河北)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江上卬

馮至

子胥望著昭關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換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卻真實地獲得了真實

'時節正是晚秋,眼前還是一片綠色,夏天仿佛還沒有結束?去,是一片人煙批注[si]:雖是晚秋,但感覺夏天還未結束,說明心中

仍然充滿著復仇的渴望!

稀少的平原。|批注[s2]:結合文下[注],開篇交待故事背景,伍子胥

過昭關,往吳國避難。通過環境的描寫,襯托了伍子胥

他在這荒涼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來原野漸漸變成田疇,村落也隨著出現了,子胥穿劫后重生的慶幸與喜悅。故第6題A項中,“'獲得了真

實的生命’的心情寫照”正確。

過幾個村落,最后到了江邊。

太陽已經西斜,岸上三三兩兩集聚了十來個人:有的操著吳音,有的說著楚語。有人在

抱怨,二十年來,這一帶總是打過來打過去,弄得田也不好耕,買賣也不好做。一個上了年

紀的人說:“前幾年吳王余昧死了,本應該傳位給季札,但是李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

耕田去了。一個這樣賢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潔。”批注B3]:據此,笫7題A項,“那位老人欣賞季札不就

王位的商潔,也稱贊他以美好的行為感動了世人J是

正確的。

“他只自己保持高潔,而一般人都還在水火里過日子,——我恨這樣的人,我們都是吃

了他高潔的苦。”一個年輕人憤恨地說。批注ls4|:據此,第7題B項,“那位年輕人認為季札不

顧百姓死活,只顧獨善其身,逃避了濟世的責任。”是

正確的。

那老年人卻諒解李禮:“士各有志。他用行為感動我們,不是比做國王有意義得多嗎?

——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掛劍的那件事而論,對于友情是怎樣好的一幅畫圖!”

季札在死友墓旁掛劍的事,子胥從前也若有所聞,他再低下頭看一看自己佩著的劍,不

覺起了一個愿望:“我這時若有一個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劍,當作一個友情的贈品,——

而我永久只是一個人。”子胥這樣想時,也就和那些人的談話隔遠了,江水里的云影在變幻,

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這時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漁船,船上回環不斷地唱著歌:

日月昭昭乎浸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潸。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馳,是怎樣感動子胥的心!他聽著歌聲,身

不由己地向蘆葦叢中走去。

西沉的太陽把蘆花染成金色,半圓的月也顯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邊永久提不到

的一塊寶石。漁夫的歌聲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

歌聲越唱越近,漁舟在蘆葦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風塵仆仆,一走上船,呼吸著水上清新的空氣,立即感到水的溫柔。子胥無言,

漁夫無語,耳邊只有和諧的格聲,以及水上的泡沫隨起隨滅的聲音。船到江中央,水流變得

急聚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寧靜。子胥對著這滔滔不斷的流水,他想這是從郢城那里流來批注[s5]:以子胥的視角來寫登舟之情和所見之景。扣

住三個關鍵詞:一是水的“溫柔”,一是櫓聲的“和諧”,

一是世界的“寧靜”。伍子胥沉浸在美好的江景世界,

的。他立在船頭,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為那里的樓臺也曾照映在這同一的水

內心得以放松,尋得片刻寧靜。可得出,第8題“子胥

的思緒”一:江上的風景使伍子胥心態平和寧齡

里。他望著江水發呆,不知這里邊含有多少故鄉流離失所的人的眼淚。父親的、哥哥的尸體

無人埋葬,也許早已被人拋入江心;他們得不到祭享的魂靈,想必正在這月夜的江上出沒。

郢城里的王公們都還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誰知道這時正有一個人在遙遠的江上,想把那污穢

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隨著月光膨脹起來……批注歸6]:上舟后,伍子胥對著這滔滔不斷的流水,回

想故都死難的親人和王公貴族們的無恥享樂,更加激發

了他復仇的心理。可得出,笫8題“子胥的思緒”二:

他再看那漁夫有時抬起頭望望遠方,有時低下頭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

想到父親和哥哥被殺的家仇,他的心又膨脹起來

眼里是怎樣一個人呢?一個不知從何處來,又不知向哪里去的遠方的行人罷了。但是子胥,

卻覺得這漁夫是他流亡以來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兩首

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運命,怕只有最親密的朋友才唱得出這樣深切感人的歌詞,而這歌批注[s7):舟行中,對漁夫的引渡恩惠以及如同親密的

朋友以漁歌給自己的心靈慰藉,心懷感恩之情。

詞卻又吐自一個異鄉的、素不相識的人的口里。

船緩緩地前進著。兩人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個硫

散于清■淡的云水之鄉。他看那漁夫搖格的姿態,他享受到一些從來不曾體畛過的柔情。往日

的心總是箭一般地急,這時卻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與漁夫共同領

會這美好的時刻。批注[s8]:舟行中,伍子胥浸在血的仇恨里,但又被眼

前漁夫搖櫓的姿態所感染,體臉到了不曾體臉的柔情.

于是放淡了復仇的急迫,與漁夫暫受美好時刻。也可得

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囁嚅,但他最后不得不開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給你作紀念

出,第8題“子胥的思緒”三:漁夫平坦豁達的心境,

紓解了伍子胥心中的仇恨,希望自己能從血海深仇中解

呢?”漁夫倒有些驚奇了。脫出來

這時子胥已經解下他的劍,捧在漁夫的面前。批注[s昨第6題B項“只有在江上的這段然哲時光.

他才能夠平和地玳賞風景”中“只有…才…”過于絕對,

此時的子胥是在享受漁夫帶給他的“一些從來不曾體驗

漁夫嚇得倒退了兩步,他說:“我,江上的人,要這有什么用呢?”

過的柔情”;

笫7題D項“漁夫的泛舟江上”也只是漁人的客觀生活

“這是我家傳的寶物,我佩帶它將及十年了。”狀態,不是隱逸的表現,選項表述錯誤。

“你要拿這當作報酬嗎?”漁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見有些行人,不知為什么離批注[slO]:這里可見,前文寫李禮掛劍,明顯是為后文

子胥贈劍做鋪墊。據此,笫7題C項,“李札掛劍一事

進一步說明了他的品行,也為后文的子胥贈劍做了鋪

鄉背井要走得那么遠。既然遠行,山水就成為他們的阻礙;他看慣了走到江邊過不來的行人,

墊”說法正確

是多么苦惱!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閑暇,就把那樣的人順便渡過來。因為他引渡的時

候多半在晚間,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樣的歌曲。“這值得什么報酬呢?”

子胥半吞半吐地說:“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將來說不定會有那么一

天,你再渡我回去。”漁夫聽了這句話,一點也不懂,他只撥轉船頭,向下游駛去。批注[sll]:前一句實寫子胥從血海深仇的翻波起伏中

尋得了片刻平坦寧靜,感受到了不曾有過的人間柔情:

后一句虛寫子胥想象未來有一天,能夠回到楚國復仇。

子胥獨自立在江邊,望著那只船越走越遠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語地說:“你這無名的朋

漁夫不了解子胥的身份和人生經歷,自然也就聽不懂

友,我現在空空地讓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將來我卻還要尋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批注[S12]:說話時“半吞半吐”是含有苦衷,不方便說

出自己的真實情況。但眼前的漁夫又是一個值得交往的

你的墳墓。”友人,所以想表達,但又不能完全真實表達。據此,第

6題C、D兩項的說法有據可依。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劍,覺得這劍已經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個永久難忘的朋

友保留著這支劍。

(有刪改)

批注伍子胥,春秋末期的吳國大夫、軍中家,名

[注]歷史小說《伍子胥》寫于1942T943年,取材于春秋時期伍子胥的復仇故事,敘述他由楚至吳的輾轉

員,字子胥,楚國人。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楚

平王懷疑太子作亂,于是遷怒于伍子胥之父伍奢和兄長

逃亡。小說共九節,《江上》為第六節,伍子胥過了昭關,繼續跋涉,前往吳國。

伍尚,將他們騙到郢都殺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吳國。伍

子胥到吳國后受到閩間重用,發兵擊敗楚國,破楚首都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郢;子胥掘楚王墓,鞭尸三百,報父兄之仇。

A.子胥過了昭關,所見風景與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綠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獲得了

真實的生命”的心情寫照。

B.“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表現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態,只有在江上的這段短暫時光,

他才能夠平和地欣賞風景。

C.子胥同漁夫道別,說話時“有些囁嚅”“半吞半吐”,表現的是子胥渴望同漁夫交流,

又礙于隱情而無法敞開心扉。

D.“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領會到漁夫的“世界”,他對

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答案與解析】B

“只有…才”錯。此時的子胥是在享受漁夫帶給他的“一些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柔情”。

7.關于文中江邊人們談論季札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那位老人欣賞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潔,也稱贊他以美好的行為感動了世人。

B.那位年輕人認為季札不顧百姓死活,只顧獨善其身,逃避了濟世的責任。

C.季札掛劍一事進一步說明了他的品行,也為后文的子胥贈劍做了鋪墊。

D.季札的退耕田園,與下文漁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達出本文的隱逸主題。

【答案與解析】D

“共同表現了本文隱逸的主題”錯誤。“漁夫的泛舟江上“只是漁人的客觀生活狀態,不是

隱逸的表現。

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緒隨著他在江上的所見所感而逐步生發展開。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

簡要分析。

【答案】

①江上的風景使伍子胥心態平和寧靜;②想到父親和哥哥被殺的家仇,他的心又膨脹起來;

③漁夫平坦豁達的心境,紓解了伍子胥心中的仇恨,希望自己能從血海深仇中解脫出來。

【解析】

本題要求分析伍子胥在江上的思緒變化。做答時先從文中找出相關語段,后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