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古詩文示例與訓練_第1頁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古詩文示例與訓練_第2頁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古詩文示例與訓練_第3頁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古詩文示例與訓練_第4頁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古詩文示例與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屆中考古詩文示例與訓練

考點:

1.《唐語林》

2.蘇軾《天石硯銘(并序)》

3.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周亞夫軍細柳》與《文帝遣馮唐》

4.《范式》

5.《木蘭詩(節選)》《投筆從戎》與岑參《逢入京使》

6.《唐才子傳?駱賓王》

【考點研究】

一、常見考點

1.實詞解釋

2.斷句

3.推斷省略的主語

4.實詞含義推斷

5.因果題

6.作者情感的異同

7.觀點辨別

【考點示例】

一、《唐語林》

【考點】

1.實詞解釋

2.斷句

3.推斷省略的主語

4.實詞含義推斷

5.因果題

文本沈宣詞嘗為麗水領,自言家大梁?時,廄常列駿馬數十,而意常不是。咸通六年,客有馬求售,

潔白而毛鬣類朱,甚異之,酬以五十萬,客許而直未及給,遽為將校王公遂所買。他日謁公遂問

向時馬,公遂日:“竟未嘗乘。”因引出,至則奮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終不可

禁。翌日,令諸子乘之,亦如屋;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詞。宣詞得之,復如是。會

魏帥李公蔚市貢馬力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閱馬,一閱遂售之。后入飛龍④,上最愛寵,為當時名

馬。

(選自《唐語林》)

【注釋】①大梁:今河南開封,古時稱大梁。②奮眄:舉頭斜視,不馴服的樣子。③貢馬:向皇

帝進貢的嗎。④飛龍:指皇家。

問題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相同的一組是()

A.而意常不足此中人語云:“不是為外人道也”

B.廖終不可禁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

C.亦如愚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懸何年

D.會魏師李公蔚市貢馬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答案B

解析A句意:然而中意的卻很少。足:足夠;(桃花源)里面的人說:“不可以向外面的人說

(這件事)啊!”足:值得B句意:公遂覺得這樣也不行,于是就將馬關了起來。度:估計;我沒

有正確估價自己的德行和能力。度:估計C句意:還是想昨天一樣。是:這樣;不知道在天上的

宮殿里,是何年何月。是:判斷動詞D句意:恰好魏帥李公蔚在街市買貢馬。市:買;能夠在公

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獎賞。市:公共場所。

問題2給文中劃線的部分斷句,停頓處用“/”劃開。(限斷兩處)

他日謁公遂問向時馬

答案他日/謁公遂/問向時馬

解析過了幾天,沈宣詞去拜見公遂,問起當時那匹馬。

問題3下面句子的橫線處省略了主語,根據文意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翌日,令諸子乘值,亦如是。

A.沈宣詞B.客C.王公遂D.李公蔚

答案C

解析“第二天,叫幾個孩子去騎這匹馬,還是想昨天一樣”根據上下文意推斷,根據文意推斷,

此處應該是“王公遂”。

問題4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兩個義項:①賣出去;②買。“公閱馬,一閱遂售之”

中的“售”字,選用哪個義項才符合文意?選出正確義項,并用自己的話簡述理由。

答案此處的“售”是“買”的意思,從“李公蔚市貢馬”“后入飛龍”等可知李公蔚是買馬的,。從“一

閱遂售之”可見李公蔚買馬的果斷、堅決。

問題5韓愈的《馬說》深刻闡述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知而不能

通其意聯系《馬說》,結合文本,簡述王公遂不能讓所買之馬成為“名馬”的原因。

答案韓愈的《馬說》告誡世人,驕傲發掘良馬潛能,首先要深諳馬的習性,懂得如何駕馭,但王公遂

買馬后一直“未嘗乘”,在騎馬失敗后,還“怒捶之”,最后轉手賣了,可見他不懂策馬之道,

更沒有能力發掘良馬潛能,使其成為名馬。

解析“引出,至則奮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終不可禁。翌日,令諸子乘之,亦如是;

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詞”等句子。

譯文沈宣詞曾經是麗水縣令,他常說家在大梁的時候,家中馬廄里曾經有駿馬幾十匹,然而中意

的卻很少。咸通六年,門客有馬要出售,此馬通體雪白,但是頸上的鬣鬃卻有點近似紅色,十分

奇異。于是沈宣詞答應給門客五十萬錢做酬勞,門客答應賣給他,但是還沒來得及將馬給他,馬

就被將校王公遂買走了。過了幾天,沈宣詞去拜見公遂,問起當時那匹馬,公遂說:“我竟然還

沒有騎過呢。”于是將馬牽出,馬懶懶的站在原地,不肯移動,公遂生氣的去捶馬,又讓馬去駕

車,公遂覺得這樣也不行,于是就將馬關了起來。第二天,叫幾個孩子去騎這匹馬,還是想昨天

一樣,讓家仆去騎,也是一樣。于是將馬賣給了之前打算買的沈宣詞,宣詞得到馬以后,情況也

和公遂一樣。恰好魏帥李公蔚在街市買貢馬,前后來的馬都不合心意。李公蔚看馬,第一眼看見

就把它買了下來,后來這匹馬進了飛龍廄,是皇上最喜愛的馬,成了當時的名馬。

二、蘇軾《天石硯銘(并序)》

【考點】

1.實詞解釋

2.斷句

3.作者情感的異同

4.觀點辨別

文本天石硯銘(并序)

[宋]蘇軾

軾年十二時,于所居紗毅行◎宅隙地中,與群兒鑿地為戲。得異石,如魚膚溫瑩,作碧色。表

里皆細^星,扣之鏗然。試以為硯,甚發墨②,顧無貯水處。先君?曰:“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

足于形耳。”因以賜軾,曰:“是文字之祥④也。”軾寶而用之,且為^日: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⑥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顧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豐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獄,家屬流離,書籍散亂。明年至黃州,求硯不復得,以為失之

矣。七年七月,舟行至當涂發書篋,忽復見之。甚喜,以付迨、過久其匣雖不工,乃先君手

刻其受硯處,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選自《蘇軾文集》第二冊)

【注釋】①紗轂行:蘇軾故里,在四川眉山。②發墨:指觀臺磨墨易濃。③先君;這里指蘇洵。

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為主,著重于。⑥當涂:地名。⑦迨、過:蘇迨、蘇過,蘇軾的

兒子。

問題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釋義不同的一組是()(2分)

A.得異石奇山弄水,天下獨絕B.且為銘曰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至黃州越明年,政通人和D.求硯不復得求石獸于水中

答案B

解析B項中兩個加點的“為”的意思分別為:動詞,寫/介詞,替;其余三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分別為:

A.兩個“異”都是“奇怪”的意思;C.兩個“明年”都是“第二年”的意思;D.兩個“求”都是

“尋找”的意思。

問題2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2分)

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答案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解析斷句前,須理解句意:“這是一方天然硯,具有硯的品質,就是形狀不太完整罷了。”據此可斷

兩處。

問題3文中“賜”“付”都是指父親將硯交給兒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異同?(3分)

因以賜軾,曰:“是文字之祥也。”甚喜,以付迨、過。

答案“賜”是賜予的意思,體現了蘇軾對父親的敬重與感恩,“付”是交給的意思,表現了蘇軾把天

石硯交給兒子時的鄭重與期待。這兩個詞都寄寓了蘇軾對天石硯的珍愛之情。

解析可先分別解釋“賜”和“付”兩個動詞的本義,然后結合文中內容,分析作者對父親及對兒子的

情感態度,如,從“賜”的本義“賜予”可看出蘇軾對父親的敬重和感激之情;從“付”的本義

“交給”可看出蘇軾給天石硯時對兒子的期待之情;這兩個方面都表現了作者對天石硯的珍愛的

情感。

問題4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寫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蘇軟在硯銘中說“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你認為蘇軾對“德”與“形”的看法與劉禹錫是否相同?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理由。(3分)

答案示例一:相同。天石硯無貯水處,從“形”來說,不免有些遺憾,但它色澤溫潤、質地細膩、發

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硯,這才是硯“德”之所在。蘇軾以硯之德喻人之德,極稱“德”之可貴,

這和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表達的觀點是一脈相承的。

示例二:不同。天石硯“形”的缺陷也令蘇軾遺憾,但他并不以“德”廢“形”,他認為事物的

“德”與“形”皆有可取之處,就看如何取舍;而劉禹錫惟“德”為重,“形”之陋在他看來是

無足輕重的。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文文本內容的個性感悟。若認為相同,可重點從蘇軾和劉禹錫在對待“德”的看

法上的一致性的角度分析,如,從劉禹錫的“惟吾德馨”和蘇軾的“有硯之德”“或主于德”可

知二者都重視物所體現出來的“德”;若認為不同,可從二者在對待“形”的看法上的不一致的

角度分析,如,劉禹錫對居室的形之“陋”并不在意,而蘇軾對天石硯的“形”有缺陷深感遺憾。

譯文蘇軾十二歲的時候,在所住的紗轂寓所窄溝里,和一群少年作掘地的游戲。得到一塊奇異的

石頭,形狀像魚,外表溫潤晶瑩,為淺綠色。外表和里層都點綴著細小的銀星,擊打它就發出鏗

鏘的聲音。試著拿它當硯使,很能發墨,只是缺少貯水的地方。先父說:“這是一方天然硯,具

有硯的品質,就是形狀不太完整罷了。”于是把他還給我,說:“這是你文章發達的祥瑞之兆。”

我十分珍愛地使用它,而且為它寫了篇銘文說:

一旦接受了上天的造就,就永遠不再改變初衷。或以品德為高,或要保全形體。如果兩者都

有,那我取法什么?仰人鼻息跪人腳下,這樣的人世上多有。

元豐二年秋七月,我獲罪入獄,家屬流離失所,書籍也丟失散亂。次年來到黃州,尋找我那

方硯臺,卻怎么也找不到,以為把它丟失了。元豐七年七月,船行到當涂地界,打開書箱,忽然

又見到了它。(我)非常高興,于是把它交給兒子蘇迨和蘇過。裝硯的匣子雖然不十分精致,卻

是先父親手刻的得到此硯的地方,并命匠人按硯的形狀做的,不能更換。

【考題對接】

一、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周亞夫軍細柳》與《文帝遣馮唐》

【材料1】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材料2】

周亞夫軍細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

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轂弓弩,

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

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

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材料3】

文帝遣馮唐

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唐曰:“陛

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對

曰:“今臣竊聞魏尚為云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虜

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甚眾。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且尚坐上功首虜差六級。陛下下

之吏,削其爵,罰作之。由此言之。”文帝說,是日,令馮唐持節赦魏尚,復以為云中守。

(節選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有刪改)

注釋:【眾辱】當眾侮辱。【間處】私底下。【饗(xing))用酒食款待。【椎牛】殺牛。【坐】定罪。

【說】同“悅”,愉快。

1.(2分)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上自芳軍慰問B.軍士吏被甲同“披”,穿著

C.后無何經過D.使人稱謝道謝

2.(2分)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己而之細柳軍/行道之人弗受B.天子耳至/年耳九十

C.亞夫乃傳言開壁門/乃不知有漢D.天子為動/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3.(2分)下面對《江城子?密州出獵》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詞作先敘后議,上片敘寫出獵盛況,下片則討論軍情、議論國事。

B.上片首句中“狂”字為全詞之眼,既是人物性格,也是全詞風格。

C.下片引用兩個典故,來表達作者企盼得到重用、報效朝廷的愿望。

D.詞作選材、語言、情感及人物形象都展現出粗獷豪放的藝術魅力。

4.(2分)下面對《周亞夫軍細柳》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不得驅馳”“按轡徐行”與前面“直馳入”對比,寫出周亞夫治軍嚴明的特點。

B.“不拜”與“將以下騎送迎”對比,表現周亞夫剛正不阿、恪盡職守的性格。

C.文帝“稱善者久之”與“群臣皆驚”對比,表現出西漢初年君臣和諧的景象。

D.全文從不同角度,采用對比手法,刻畫出一個凜然不可犯的“真將軍”形象。

5.(2分)下面對《文帝遣馮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和前文一樣,都表現了漢文帝深明大義、有容人之量的品格。

B.故事開頭的“怒”體現文帝真性情,結尾的“說”顯示文帝大胸襟。

C.文帝責怪馮唐,并不是怪他對自己大不敬,只是怪他說話不分場合。

D.馮唐認為魏尚愛兵善戰,卻因小錯獲罪,委婉勸諫文帝要知錯能改。

6.(3分)請用三個“/”給《文帝遣馮唐》一文畫線處斷句。

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

7.(3分)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將軍亞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一、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周亞夫軍細柳》與《文帝遣馮唐》【答案】

LD【解析】稱謝:向人致意,表示問候。

2.B【解析】A.動詞,至!J、往/助詞,的;B.同為副詞,將,將要;C.連詞,于是/副詞,竟然;D.介詞,被/動

詞,是)

3.A【解析】上片記敘、描寫,下片抒情,沒有討論軍情、議論國事。

4.C【解析】表現文帝有容人之量和識人之明。

5.D【解析】“委婉勸諫”“知錯能改”有誤,應該是直言勸諫文帝要知人善任。

6.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

7.將軍周亞夫手執兵器行禮說:“穿戴著盔甲的將領不行跪拜禮,請允許我用行軍禮的方式拜見您。”

【譯文1】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時打獵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隨從將士們戴著華美鮮艷的

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

情厚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權那樣威猛。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

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弓矢西北瞄望,奮勇射

殺西夏軍隊!

【譯文2】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委派

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直接驅車而入,將士們都下馬迎接皇帝。隨即來到了

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皇上的先行衛隊到

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將要駕到。”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

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過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在這種情況下皇上就派使

者拿符節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

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驅車奔馳。”于是皇上的車隊也只好拉住韁繩,慢慢前行。到了大

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

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

禮儀完畢后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

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難道能夠侵犯

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譯文3】

漢文帝聽完廉頗、李牧的為人之后說:“我偏偏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我難道還憂慮匈

奴嗎?”馮唐說:"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漢文帝大怒,起身回宮。過了好長一會兒,

才又召見馮唐責備他說:"你為什么當眾侮辱我?難道就不能私下告訴我嗎?”馮唐回答說:“如今我聽說魏尚

做云中郡郡守,他把軍市上的稅金全部用來犒賞士兵,五天殺一次牛,宴請賓客、軍吏、親近左右,因此

匈奴人遠遠躲開。匈奴曾經入侵一次,魏尚率領軍隊出擊,殺死很多敵軍。我愚蠢地認為陛下的法令太嚴

明,獎賞太輕,懲罰太重。況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錯報多殺敵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給法官,削奪

他的爵位,判處一年的刑期。由此說來。”文帝很高興,當天就讓馮唐拿著漢節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

讓他擔任云中郡郡守。

二、《范式》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也。少游太學,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日:

“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

“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

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后到京師,受業太學。時諸生長沙陳平子亦同在學,與式未相見,而平子被病將亡,式仕為郡功曾久

后元伯寢疾篤,臨盡,嘆曰:“恨不見吾死友!”尋而卒。式忽夢見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

以爾時葬,永歸黃象。子未我忘,豈③能相及?”式恍然覺寤,悲嘆泣下,具告太守,請往旁喪。太守雖心

不信而難違其情,許之。式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式未及到,而喪已發引,既至曠④,將叟

?,而柩@不肯進。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邪?”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

之日:“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異,永從此辭。”會葬者千人,咸

為揮涕。式因執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為修墳樹,然后乃去

(節選自《后漢書》,有刪改)

【注釋】①審:確實。②功曹:官名。③豈:大概,或許。④擴kuding:墓穴。⑤空biCin:落葬下棺。③柩

jiti:棺材。

1.下面是某同學對加點詞含義的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乃共克期日——查詞典,從“能夠”“約定”等義項中判斷“克”為“約定”

B.具以自母——聯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斷其義為“告訴”。

C.必不乖通——聯系上下文“巨卿信土”和母親的話語,推測其義為“違背”.

D.恨不見吾死友——回憶“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推知“恨”義為“悔恨”。

2.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

A.元伯堅守兩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約,二人均是信義之人。

B.范式馳往奔喪,為元伯守墓種樹,不愧為元伯的“死友”。

C.張母“望之”就斷定來者是范式,側面襯托范張情誼之深。

D.文末“會葬者”落淚,是因為眾人都對元伯病逝極度悲痛。

3.閱讀下面的句子,聯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話回答(1)(2)題。(4分)

式恍然覺寤,悲嘆泣下,具告太守,請往奔喪,太守雖心不信而難違其情,許之。

(1)范式“具告太守”的內容是什么?

(2)太守為什么會“許之”?

4.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節的傳奇色彩?請結合相關內容回答。(4分)

二、《范式》【答案】

LD【解析】“恨”,遺憾。通過“后元伯疾篤,臨盡”是臨終前前未能見到“死友”而深感遺憾。故因理

解為“遺憾”之意。

2.D【解析】包含對范式重情義而落淚。通過“柩不肯進”,范式“停框移時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巨

卿既至,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異、永從此辭。””足可見元伯、范式二人友情之深厚,”會葬

者”是為他們二人深厚情誼感動落淚。

3.(1)我們是生死之交,元伯托夢給我,希望我去參加他的葬禮。(2)為他們的深厚友情所感動。

【解析】首先篩選出范式“具告太守”的內容句子“式忽夢見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

葬,永歸黃泉。子未我忘,豈能相及?'”然后加已理解翻譯成自己的話。不需要一字一句翻譯,基本意

思對即可。“范式忽然夢見元伯呼喚他:‘巨卿,我已經某日死,應該按時下葬,永歸黃泉。你沒有忘記

我,能趕來為為送葬嗎?'”

4.元伯托夢給范式,告知自己的死期,希望好友能來相送;范式趕到,靈柩才順利下葬。故事富有傳奇色

彩,突出了二人友情深厚、心靈相通,表達了人們對真摯友誼的贊美和向往。

【解析】“式忽夢見元伯呼曰"、“柩不肯進”、“式因執境而引,柩于是乃前”都充滿傳奇色彩,分析

神話傳說在寫作時的作用,所產生表達效果,“故事更優可讀性,引人入勝,同時突顯了二人友情深厚、

心靈相通,表達了人們對真摯友誼的贊美和向往”。

【譯文】

范式字巨卿,山陽郡金鄉人。年輕時在太學讀書,是儒生,和汝南郡張劭是朋友。張劭字元伯。兩人

同時請假回家鄉,(分別時),范式對張劭說:“兩年后該回來的時候,我將前往貴府拜見你的母親大人,

并看望你的孩子。”兩人互相約好日期。后來約好的日期將要到了,張劭把這件事詳細告訴了母親,請求

母親準備酒食等待范式的到來。張劭的母親說:“分別兩年了,千里之外約定的話,你怎么會如此肯定地

相信呢?”張劭回答說:“范式是講信用的人,肯定不會違背約定的。”張劭的母親說:“如果真是那樣,

當然得替你們準備酒食。”約定的日子到了,范式果然前來赴約,登堂拜見張劭母親后,接著開懷暢飲,

興盡才離開。

后來范式到京師,在太學接受教育。當時太學生長沙人陳平子也一同在太學學習,與范式沒有見過面,

但平子生病快死的時候。范式當了郡里的功曹。后來張劭病重臥床,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早晚都去探望

他。張劭臨終時嘆息道:“可惜見不到我生死之交的老朋友了!”范式(有一天)忽然夢見張劭戴著帽子,垂

著帽帶,拖著鞋子喊他:“巨卿,我在某一天死.會在某時埋葬,永遠命歸黃泉。我知道你沒有忘記我,

希望你能趕得上我的葬禮!”范式猛然醒來,不由得悲嘆流淚。(第二天)便將晚上做的夢全部告訴太守,

請求前去奔喪。范式便穿上為朋友吊喪的服裝,到下葬的那天,坐著快馬奔赴那里.范式還未趕到時,靈

柩就已經出發了,到了墓地,要下葬了,但靈柩卻不肯進入墓穴.元伯的母親撫摸著靈柩說:“元伯,難

道你還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嗎?”于是就停下靈柩等了一段時間,就看到有輛白馬拉的素車,遠遠號哭而來.元

伯的母親看著那車,就說:“一定是范巨卿來了."巨卿一到,就叩拜靈柩說:“元伯,您可以走了.生

死異路,從此就永別了.”參加葬禮的一千多人,全都感動得流下眼淚.范式就拉著引棺的繩索牽引靈柩,

靈柩這才緩緩向前.然后,他又留在墳地,為元伯修墳種樹,才離開那里。

三、《木蘭詩(節選)》《投筆從戎》與岑參《逢入京使》

【甲】木蘭詩(節選)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

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鞫,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

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

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樂府詩集》)

【乙】投筆從戎

超家貧,嘗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

張騫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后漢書?班超傳》)

【丙】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按照要求,尋詞問義。

【材料一】

漢字“戎”的演變。

“戎”是象形字。甲骨文中間左邊為十,表示盾牌;右邊為戈。金文大體相同。小篆將“十”訛變為

“甲”。隸變后楷書寫作“戎”o

#嘮咪戎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材料二】

《說文戈部》:戎,兵也。從戈,從甲。

根據以上兩則材料,你推測出“戎”的本義是,引申義是,如【甲】文中的“戎”。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愿為市鞍馬()②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③嘗為官傭書以供養()④學輟業()

3.翻譯【甲】【乙】兩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②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4.請用“/”為下列句子劃分節奏。

憑君傳語報平安

5.詩文語言凝練,需要仔細揣摩。請從【甲】【丙】兩文中,任選一個加點詞仿照示例進行賞析。

示例:我選【乙】文中“投”。“投”指扔掉,形象地描繪寫出了班超決定棄文從武,投身疆場,為國立

功,施展抱負的行為。

6.三篇古詩文都涉及相同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結合詩文內容,說說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發?(至少答

兩點啟發)

三、《木蘭詩(節選)》《投筆從戎》與岑參《逢入京使》【答案】

1.兵器;戰事/戰場/戰爭。

【解析】依據“戎”的“左邊為十,表示盾牌;右邊為戈”可知其本義為“兵器”。依據甲文“萬里赴戎

機”可以推知引申義為“戰場”o

2.①買;②只;③給/替/幫;④曾經。

【解析】①句意為:愿意為他買鞍馬。市,買。

②句意為:只聽見黃河流水發出的嘩嘩的水聲。但,只。

③句意為:曾經給官府做傭書來供養。為,給/替/幫。

④句意為:曾經輟學停業。嘗,曾經。

3.①將士們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勝利歸來。

②怎么能長久和筆硯打交道呢?

【解析】句中重要的詞語為:歸,歸來;安,怎么能;事,從事。

4.憑君/傳語/報平安

【解析】句意:憑借你的傳話來給家人報平安。

一般七言詩文,可以按照二二三的節奏來進行劃分。

5.示例1:我選【甲】文中“唯”。“唯”即只,與“不聞”形成對比,寫出了木蘭的不同尋常,憂思之

深,表現了木蘭的純純孝心。

示例2:我選【丙】文中的“龍鐘”,“龍鐘”指沾濕的樣子,形象地描繪了詩人離開長安時涕淚淋漓的樣

子,表現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詞語的賞析能力。

解答此題首先要分析所給例句。結構上,先指出詞語的含義,然后結合語句的內容具體分析詞語在這句中

的效果或表達的情感即可。

例如甲文中“唯”。首先指出“唯”的含義,即“只",然后分析其表達內容及效果:木蘭停機嘆息,無

心織布,只能聽見嘆息,“唯”與“不聞”形成對比,木蘭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征兵父親

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因此才會嘆息憂思,表現了木蘭的純純孝心。

再如丙文中的“龍鐘”,首先指出“龍鐘”的含義,指沾濕的樣子,然后分析其表達內容、效果、情感:

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里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寫

出詩人涕淚淋漓的形象,表現思念長安親人之情。

6.示例:【甲】文中木蘭替父從軍,告訴我們國家危難,形勢所迫之時,要敢于挺身而出。【乙】文中班

超棄文從武,要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告訴我們要有為國建功立業的志向。【丙】文中岑參在報國

與親情難以兩全之時,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告訴我們在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相沖突時,要以

國事為主。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做好此類題目需要通讀全文,抓住關鍵的語句,從文章所的不同對象、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評價。在理

解文章的基礎上,可知三篇文章都表達了作者為國建功立業的愿望。

依據甲文“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知,文中

木蘭替父從軍,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

烈悲壯。寫出了艱難戰事中木蘭的英勇善戰。通過木蘭的事例告訴我們國家危難、形勢所迫之時,要敢于

挺身而出。

依據乙文“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