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高考臨考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屆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高考臨考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屆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高考臨考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屆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高考臨考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屆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高考臨考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高考歷史模擬試卷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

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如表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類型的變化(億元)

年份合計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工業公私合營工業私營工亞個體工業

194914037.52.268.332.2

1950191644.172.850.3

195126494.28.0101.260.1

1952343153.813.7105.270.6

——據《中國統計年鑒》上述變化

A.開始改變新中國工業落后的面貌B.反映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

C.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結果D.表明新民主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2.下圖為經濟學家劉逖對清代人均GDP的詳細測算,測算結果顯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經濟恢復后即開始

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時一度跌至最低點。”對此合理解釋是

I6?O1670169017101730I7S01770179018101830I8S0(年份)

清代人均GDP(1650-1840年)

A.封建經濟持續衰落

B.自然災害的頻發

C.封建賦稅盤剝沉重

D.人口爆炸式增長

3.“平均關稅水平從15.3%下降到9.8%,開放了10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這是一個關于全球最開放市場的成長史。”

這句話最可能出自

A.《第三世界將我們抬進聯合國》

B.《入世十年,中國改變自己,影響世界》

C.《APEC,我們來了!》

D.《“萬隆精神”彰顯時代意義》

4.鴉片戰爭后,洋貨的進口雖已不斷增加,但尚未能深入農村,當時深入農村的只有在非植棉地區的洋紗以及洋鐵(經

過打制農具等)和洋油、洋針等少數品種,所排擠的也是原來的土鐵、土鋼、制蠟、榨油等手工業的商品。該現象的

出現說明當時中國

A.傳統手工制品生產技術高超B.城鄉之間的發展出現失衡局面

C.自然經濟有著頑強的抵抗力D.傳統手工生產能有效降低成本

5.1869年美國人丁匙良在擔任京師同文館總教習時,曾增設了具有近代意義的體育課程。他在《同文館記》中記述:

“同文館學生不愿意習體育,認為有失尊嚴,他們只能慢慢地踱方步。中國學生是沒有粗野游戲的,如足球、棒球等

類。”由此可見,當時中國

A.競技體育活動項目極其稀少

B.“向西方學習”新思想尚未萌生

C.傳統觀念制約近代教育轉型

D.“中體西用”主張受到學界推崇

6.由于中國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脈流向東部平原地區,因此對于政府而言促進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戰是安排南北向的

水路運輸問題。隋朝挖掘的大運河成為元、明兩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在明朝前期,大運河的樞紐地位卻經歷了從喪

失到重新確立的過程。這主要是由于

A.元末農民戰爭的破壞

B.明初政治中心的變遷

C.東南地區市鎮的興盛

D.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7.1693年,牛頓說:”寫作《原理》的目的,是向思索著的人們灌輸上帝存在的信仰。科學的價值,一則是認識自

然,掌握自然規律;一則是論證上帝的存在,維護對上帝的信仰。”這意味著牛頓的思想

A.鞏固了基督教信仰的統治地位

B.是宗教精神和科學思想的統一

C.開創以實驗為依據的近代科學

D.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

8.1979年7月中國頒布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80年代又出臺了《涉外經濟合同法》、《外資企業法》等相關法律;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根據入世承諾在五年內清理和修改了2000多種法律法規。上述舉措

A.保障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持續性發展

B.主要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C.說明中國已經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

D.鞏固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9.“周輪排短筒,俯吸仰而沛。夾岸饒農田,接竹引其內。”這首唐詩描述的農業工具是

A.水排B.筒車C.水轉翻車D.立井水車

10.宋朝的軍隊分為三級,最高為禁軍、次為廂兵、再次為鄉兵。上一級隊伍經常下一級的優秀人員而將不合格人員

淘汰給下一級。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削弱地方整體實力斗小B.整頓全國軍隊編制

C.強化中央集權統治D.提高軍隊的戰斗力

11.“請君莫畏大炮子,百姓才聞幾人死?……我所聞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

不知買煙費盡囊中錢”。對材料內容的理解最合理的一項是

A.揭示了鴉片輸入的危害性B.說明人民不畏懼火炮火槍

C.堅船利炮與鴉片一樣對人有危害D.《南京條約》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災難

12.下圖是創作于二戰期間的漫畫,該漫畫所反映的立場是

A.日本B.中國C.英國D.美國

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

13.(32分)思想啟蒙

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念一課。雖然人們把“啟蒙運動”的桂冠贈與了它,但它與歐洲啟蒙運動,

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無法相提并論。中國新文化運動,肇遠因于鴉片戰爭、甲午

戰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以民族主義為前提,以救亡為己任。所以當我們追溯那段歷史時,不難發現,

亡國滅種的陰影,一直盤桓在知識分子的心頭,也成了新文化運動一個轉貫穿始終的主要話題

——葉曙明《重返五四現場》

(1)為什么說新文化運動”肇遠因于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

(2)既然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為何它還會贏得

“啟蒙運動”的桂冠?

(3)你是否同意“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念一課”?簡要說明理由。

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51年,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主持編撰了《百科全書》。參加撰稿的多達160人,其中有啟蒙思想家、

自然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經濟學家等。該書用科學成果對抗宗教神學謬誤;用民主思想反對專制統治,宣揚了

理性主義、人道主義和唯物主義,圍繞百科全書的出版和發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狄德羅頂住教會、政府幾次三番

的迫害,終于在1772年全書出齊。該書問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輕松售出了4000冊,百科全書的出版,有

力地推動了啟蒙運動的深入發展。

——摘編自《吳于、齊世榮總主編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773年,清乾隆帝下詔開設四庫館,以紀的等人為總編撰官,開始編撰《四庫全書》,聲稱集古今著作,

“以彰千古同文之盛”。次年,又下征書令,要將“有抵觸本鑰之語”的書“盡行銷毀”,最終被銷毀的書籍多達三

千余種,幾與四庫現書相當。1782年編撰初成后,先期抄寫四部,藏于北京、沈陽等地,僅供皇室閱覽。隨后又抄寫

三部,分藏于江南,允許文人入閣閱覽。《四庫全書》按照內容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幾乎囊括了清中葉以前所有

重要的文獻典籍,成為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一部叢書。

——摘編自《常這華義濃史十二講》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百科全書》與《四庫全書》編撰中的主要差異,并簡析其形成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它們在中法兩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

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D

【答案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民主主義經濟指的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以前,以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為領導的,由國營經

濟、合作經濟、個體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等多種經濟成份組成的過渡性經濟。根據材料時間1949年到1952年各

工業比重可知,當時新民主主義經濟迅速發展,D正確;一五計劃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A排除;一五計劃的

特點是優先發展重工業,B排除;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開始于1953年,C排除。故選D。

2、D

【答案解析】

在康雍乾時期,國家政局穩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更名田'‘“攤丁入畝”等政策的頒行,清代人口從五千萬

左右爆增至四個億,人口爆增的同時生產力并未有大的提升,人均GDP下降,故D項正確。封建經濟并未衰落,甚

至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故A項錯誤。自然災害在古代發生頻率是比較平衡,對歷朝歷代的影響差不多,不能作為清代

人均GDP下降的原因,故B項錯誤。人均GDP未涉及賦稅,故C項錯誤。所以選D。

3、B

【答案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描述了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積極削減關稅

水平,對推動世界自由貿易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所以結合備選項中文字含義可知答案選B,A項說明了中國恢復在

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特征,C項是中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D項體現的是中國在萬隆會議上的積極影響。

考點: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4、C

【答案解析】

據“未能深入農村”、“排擠的也是原來的土鐵、土鋼、制蠟、榨油等手工業的商品”可知洋貨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

限,自然經濟對外來商品進行頑強抵抗,故選C;材料內容不能體現傳統手工制品生產技術高超和傳統手工生產能有

效降低成本,排除AD;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國自然經濟對外來商品的抵制,沒有體現城鄉發展失衡,排除B。故選C。

5、C

【答案解析】

依據材料中“同文館學生不愿意習體育,認為有失尊嚴”信息可知,“舉步要穩重端正”的傳統禮儀觀念制約了近代

教育轉型,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中國學生礙于傳統觀念不愿學習體育,并非是當時競技體育

活動項目稀少;B選項錯誤,鴉片戰爭前后,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開明地主階級開始睜眼看世界,萌發了向西方

學習、尋求強國御侮之道的新思想;D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中國學界對“中體西用”主張的推崇。故正確答案為

C選項。

6、B

【答案解析】

明朝政治中心在南京,后來搬遷到北京,這一政治中心的轉移是導致大運河的樞紐地位卻經歷了從喪失到重新確立的

原因,B正確;元末農民戰爭的破壞不是主要原因,A錯誤;東南地區市鎮的興盛與材料中信息無關,C錯誤;資本主

義萌芽的出現是明朝中后期出現,D錯誤。

7、B

【答案解析】

材料“認識自然,掌握自然規律”體現了科學思想,”論證上帝的存在,維護對上帝的信仰''體現了宗教精神,故B項

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維護基督教信仰的統治地位,故A項錯誤。開創以實驗為依據的近代科學是伽利略,故C項錯誤。

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的是相對論和量子論,故D項錯誤。所認選B。

8、A

【答案解析】

材料涉及的時間是1979開始到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的時間內,通過頒布一系列法律加強與外國的聯系,并且通過立

法的形式加入世貿組織,以及承諾清理和修改多種法律法規,主要是為了保障中國對外開放的持續性發展,故選A;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1992年提出的,與材料商70、80年代的法律不符,B錯誤;材料無法證明形成完備的法律

體系,排除C;材料體現的是涉外經濟,即國家允許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并存,故D與題意不符,排除。

9、B

【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周輪排短筒……接竹引其內”可知為唐代以水力為動力灌溉工具筒車,B項正確;水排在漢代已經出現,排

除A項;水轉翻車出現于宋代,排除C項;立井水車以人力為動力,排除D項。故選B。

10、C

【答案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宋代軍隊的三級軍隊編制實質上反映了北宋“守內虛外,強干弱枝”思想,是中央集權強化的

體現,故C項正確;削弱地方整體實力最終為加強中央集權服務,排除A項;整頓全國軍隊編制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手

段,排除B項;宋代三級軍隊編制削弱地方軍隊戰斗力,排除D項。故選C。

11、A

【答案解析】

依據材料“殺人不計億萬千!……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不知買煙費盡囊中錢”可知材料主要是揭示了鴉片輸入的

危害性,故選A項;材料是對火炮與鴉片進行對比,而非人民不畏懼火炮火槍,排除B項;通過對比主要是突出了鴉

片的危害性,C項理解不符合題意主旨,排除;結合材料內容判斷可知此時應該尚未簽訂《南京條約》,排除D項。

12、D

【答案解析】

依據圖片的內容可知,美國軍艦在海面,水下是日本,日本腳踩中國,由此可知,圖片反映的是美國必勝的立場,故

選D;ABC不符合題意,排除。

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

13、(1)民族危機因鴉片戰爭而凸顯,因甲午戰爭而激化。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腐朽統治,但沒有動搖封建專制制度的文化、思想基礎。

(2)與啟蒙運動一樣,新文化運動批判了現行的封建專制制度,傳播了進步思想和先進文化,促成人們思維方式的變

化,為后續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所以,它同樣具有思想啟蒙的性質。

(3)同意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中華民國,但民主意識并未深入人心,專制殘余死灰復燃,導致帝制卷土重來。而新文化

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作為系統的理論如答不同意(觀點),也可適當賦分,因為畢竟是從制

度走向文化,本質上可以說是不同的追求。

【答案解析】

(1)根據材料“肇遠因于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以民族主義為前提,以救亡為己任。

所以當我們追溯那段歷史時,不難發現,亡國滅種的陰影,一直盤桓在知識分子的心頭”可以看出作者認為新文化運

動的目的是與挽救民族危亡聯系在一起的,因此把民族危機對應“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就是鴉片戰爭開始出現民

族危機,到甲午戰爭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到“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但是沒有動搖封建專制制度的

文化、思想基礎。

(2)稱新文化運動是“啟蒙運動”的原因可以將新文化運動和啟蒙運動進行對比,得出共同點。如從新文化運動批判

了現行的封建專制制度,傳播了進步思想和先進文化,促成人們思維方式的變化,為后續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進行

回答。

(3)對這個問題首先要表明觀點,然后再論述。正常應該持同意觀點,相對較好回答。主要從中華民國建立,但民主

意識并未深入人心,專制殘余死灰復燃,導致帝制卷土重來。而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為資產階級民主政

治準備系統的理論來論述。

14、(1)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