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2分)從如圖可以看出()A.勞動改變人類 B.人類是由古猿演化而來的 C.人類懂得愛美 D.人類是由猩猩進化而來的2.(2分)遺址和遺跡是我們研究歷史最寶貴的資料。半坡遺址出土了盛粟的陶罐,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和稻葉堆積。這些考古發現最能證明()A.黃河流域是水稻的最早起源地 B.長江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C.我國原始農業迅速興起和發展 D.半坡人的制陶技術比河姆渡人高3.(2分)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悠久的農業文明歷史。中國農業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下列哪些現象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標志()①種植粟和水稻②飼養豬狗等家畜③原始聚落的出現④火的使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4.(2分)2009年11月,羅蘭艾默里奇導演的大片《2012》在揚州公開上映。影片中展現了在世界末日來臨之際,是中國人制造的巨型諾亞方舟將世界拯救。中國人很早就掌握了造船技術()①造房屋②造船③造車子④發明文字。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5.(2分)“華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A.發祥地是黃河流域 B.交通便利,創造了眾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黃帝創立 D.雜居相處,在不斷交往中融合而成6.(2分)位于齊國國都臨淄的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是戰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學術平臺,各個學派學者們在此互相爭辯、交流與吸收。稷下學宮體現的歷史現象是()A.諸侯爭霸 B.兼并戰爭 C.求同存異 D.百家爭鳴7.(2分)《周禮》載“金有六齊(配方),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這反映了()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C.金文的形成與發展 D.鐵農具的制造技術8.(2分)《老子》中的名句“治大國若烹小鮮”,“烹小鮮”意指不可攪動太繁,否則魚肉易碎()A.以德治國 B.以法治國 C.仁政治國 D.無為而治9.(2分)《史記》記載,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車裂的命運.這主要是因為商鞅變法觸動了大貴族的利益.商鞅變法內容中,最能觸動大貴族利益的是()A.建立縣制 B.國家承認土地私有 C.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D.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10.(2分)觀察如圖四方秦朝印文,聯系我們講過的秦朝的歷史,我們可以得到的正確結論是()①秦朝統一文字為小篆②秦朝建立了比較完整的中央官制③秦朝在地方設置郡縣④秦朝確立了皇帝制度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11.(2分)秦朝某中央官員除了整理大臣的奏章外,還要負責對違法亂紀官員進行明察暗訪。則該官員的職務最有可能是()A.太尉 B.郡守 C.丞相 D.御史大夫12.(2分)秦朝行政區劃表(部分)郡名轄區隴西郡上封縣、冀縣、故道縣……遼東郡新昌縣、房縣、文縣……南海郡番禺縣、四會縣、博羅縣、龍川縣該表內容說明秦朝()A.設立了中央政權機構 B.加強了地方權力 C.實行兩級地方行政制度 D.消除了地域差異13.(2分)都江堰魚嘴的設計可自動將岷江上游的水流按照豐水期“內四六外”,枯水期“外四內六”的比例引入灌區,其工作原理符合“大水走直()A.岷江水源充沛 B.勞動人民的智慧 C.政治大力支持 D.科學知識的普及14.(2分)作為語言精華存在的成語,其蘊含的歷史信息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對歷史教學也有特殊的價值。下列成語與劉邦、項羽楚漢相爭史實有關的是()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圍魏救趙 D.退避三舍15.(2分)《漢書?文帝紀》中記載:“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治霸陵,皆瓦器,因其山,不起墳。”材料主要體現了文景時期()A.輕徭薄賦 B.以德化民 C.勤儉治國 D.以農為本二、非選擇題(共30分,其中16題8分,17題7分,18題9分,19題6分。)16.(8分)中國古代曾創造出許多制度,制度的創新也影響著社會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道通行于天下時,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選舉賢能的人,講究誠信,重視親睦,所以人們不只是愛自己的親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子女看做子女……)——《禮記.禮運》(1)材料一中“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指哪種政治制度?列舉通過這種方式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代表。(寫出一例即可)材料二今大道既隱(衰微),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出力賺錢)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天子和諸侯都把世襲當做禮),城郭溝池以為圈(用城郭、護城河等來維護國家的穩固)(所以,權謀由此而盛行),而兵(戰爭)由此起(興起)。——《禮記.禮運》(2)指出材料二中“天下為家”的制度是哪種政治制度?這種局面從哪個朝代開始的?材料三罷兵西歸……封諸侯,班賜宗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史記.封禪書》(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實行哪項政治制度?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綜合上述材料,我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的變革說明了什么?17.(7分)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依據。要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必須重視史料的搜集和解讀,并在學習和探究活動中加以應用。閱讀材料材料一:如圖是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商鞅方升”,它被連續使用了120多年之久,其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有銘文。銘文1:左壁刻:“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寸)五分尊(寸)升。”銘文2:“甘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盡開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隗狀)、綰(王綰):法度量則不壹嫌疑者(1)這件鞅方升屬于A.第一手史料B.第二手史料(2)請你閱讀銘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寫出與這兩段銘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名稱。銘文1:;銘文2:。材料二:①良渚遺址:由宮殿區、內城和第城組成。良渚古城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②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政由方伯。——《史記?周本圮》③洛陽白馬寺:始建于東漢,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④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第三層刻有水陸攻戰的圖案,左為步戰仰攻,右為水陸戰爭。⑤陶寺都城遺址:距今4300﹣4000年。學者從遺址所處的位置和存在時間推論,這座大城很有可能是堯都平陽,認為當時的黃河中游地區⑥風鳥紋刺繡:阿爾泰巴澤(今俄羅斯境內)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風鳥紋刺繡,刺繡工藝與中國的傳統工藝一樣(3)從材料二中找出能體現以下主題的史料。(寫序號)中華文明的起源:;動蕩與巨變的時代:;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18.(9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陽宮的一次廷議上對群臣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史記?秦始皇本紀》(1)據材料一,判斷秦始皇認為春秋戰國以來,天下戰爭不斷的根源在于西周實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認識(2)據材料二,說說“秦王掃六合”后,為加強統治,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歷史學家翦伯贊認為:在我看來,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個杰出人物,我說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個杰出人物,而是因為他不自覺地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充當了中國新興地主階級開辟道路的先鋒,消滅了封建領主制,開創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新的歷史時代。一一《中國史綱》(3)據材料三,指出翦伯贊是怎樣評價秦始皇的?主要依據是什么?材料四:據估計,當時全國人口約2000萬,秦始皇北筑長城征調四十萬,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又七十余萬,加上修馳道等其他徭役(4)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概括秦亡的原因?它表現在哪些方面?19.(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古代史重要事件(部分)時期事件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實行分封制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前221年)諸侯紛爭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和推廣商鞅變法百家爭鳴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實行暴政,被農民起義推翻西漢(公元前202~公元9年)劉邦建立漢朝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出現“文景之治”漢武帝實現“大一統”——據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編制(1)上述事件中,哪件事推動了社會轉型,提高了生產效率(2)閱讀以上材料,從中提取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確定一個觀點。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2023-2024學年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試題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2分)從如圖可以看出()A.勞動改變人類 B.人類是由古猿演化而來的 C.人類懂得愛美 D.人類是由猩猩進化而來的從圖中可以看出,為適應地面生活,把前肢解放出來,大腦越來越發達,進化成了古人類。故選:B。2.(2分)遺址和遺跡是我們研究歷史最寶貴的資料。半坡遺址出土了盛粟的陶罐,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和稻葉堆積。這些考古發現最能證明()A.黃河流域是水稻的最早起源地 B.長江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C.我國原始農業迅速興起和發展 D.半坡人的制陶技術比河姆渡人高半坡遺址出土了盛粟的陶罐,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和稻葉堆積,最能證明我國原始農業迅速興起和發展,它使人類可以獲得比較穩定的食物。故選:C。3.(2分)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悠久的農業文明歷史。中國農業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下列哪些現象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標志()①種植粟和水稻②飼養豬狗等家畜③原始聚落的出現④火的使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我國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標志是①種植粟和水稻②飼養豬狗等家畜③原始聚落的出現。農業首先涉及農作物種植;從事農業生產還需要生產工具;從事農業生產使的遠古居民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于是聚落出現,比如豬狗等。故選:C。4.(2分)2009年11月,羅蘭艾默里奇導演的大片《2012》在揚州公開上映。影片中展現了在世界末日來臨之際,是中國人制造的巨型諾亞方舟將世界拯救。中國人很早就掌握了造船技術()①造房屋②造船③造車子④發明文字。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相傳,黃帝建造宮室,還教人們挖井。他的屬下倉頡發明了文字。故選:B。5.(2分)“華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A.發祥地是黃河流域 B.交通便利,創造了眾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黃帝創立 D.雜居相處,在不斷交往中融合而成據“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諸族錯居,各去小異而大同,后世所謂諸夏是也,從它提到的內容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的形成是由錯居雜處的眾多民族在不斷的交往。中華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遠古時期的部落交錯者,排除各自之間關于習俗、文化等等方面的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統一民族。故選:D。6.(2分)位于齊國國都臨淄的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是戰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學術平臺,各個學派學者們在此互相爭辯、交流與吸收。稷下學宮體現的歷史現象是()A.諸侯爭霸 B.兼并戰爭 C.求同存異 D.百家爭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發表各自的主張和見解,出現“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故選:D。7.(2分)《周禮》載“金有六齊(配方),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這反映了()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C.金文的形成與發展 D.鐵農具的制造技術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金有六齊(配方),六分其金而錫居一”,反映的是青銅器的鑄造工藝,夏、商,源于青銅器在商。同時。故選:B。8.(2分)《老子》中的名句“治大國若烹小鮮”,“烹小鮮”意指不可攪動太繁,否則魚肉易碎()A.以德治國 B.以法治國 C.仁政治國 D.無為而治據材料治大國若烹小鮮”,“烹小鮮”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天下就能天平。故選:D。9.(2分)《史記》記載,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車裂的命運.這主要是因為商鞅變法觸動了大貴族的利益.商鞅變法內容中,最能觸動大貴族利益的是()A.建立縣制 B.國家承認土地私有 C.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D.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商鞅變法法令規定: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A建立縣制有利于加強對地方管理,故選D。10.(2分)觀察如圖四方秦朝印文,聯系我們講過的秦朝的歷史,我們可以得到的正確結論是()①秦朝統一文字為小篆②秦朝建立了比較完整的中央官制③秦朝在地方設置郡縣④秦朝確立了皇帝制度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皇帝”“丞相”“御史”“南郡侯”,聯系所學可知,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太尉,地方實行郡縣制,故體現了統一文字。故選:D。11.(2分)秦朝某中央官員除了整理大臣的奏章外,還要負責對違法亂紀官員進行明察暗訪。則該官員的職務最有可能是()A.太尉 B.郡守 C.丞相 D.御史大夫據題干“秦朝某中央官員除了整理大臣的奏章外,還要負責對違法亂紀官員進行明察暗訪,則該官員的職務最有可能是御史大夫,皇帝之下設立三公九卿制的中央政權機構、太尉和御史大夫、軍事和監察工作。故選:D。12.(2分)秦朝行政區劃表(部分)郡名轄區隴西郡上封縣、冀縣、故道縣……遼東郡新昌縣、房縣、文縣……南海郡番禺縣、四會縣、博羅縣、龍川縣該表內容說明秦朝()A.設立了中央政權機構 B.加強了地方權力 C.實行兩級地方行政制度 D.消除了地域差異根據表格中“遼東郡”、“南海郡”,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為加強中央集權,推行郡縣制,郡下設縣,對我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地方上的政治制度,排除A,故B錯誤,排除D。故選:C。13.(2分)都江堰魚嘴的設計可自動將岷江上游的水流按照豐水期“內四六外”,枯水期“外四內六”的比例引入灌區,其工作原理符合“大水走直()A.岷江水源充沛 B.勞動人民的智慧 C.政治大力支持 D.科學知識的普及都江堰由魚嘴、飛沙堰,魚嘴與其上游的百丈堤及其下游的內,可自動將岷江上游的水流、枯水期“外四內六”的比例。其工作的原理,小水走彎”的規律,時無荒年”,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觀念的具體表現。一方面,不能破壞或超越自然規律,自然規律又要為人所用。這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題干無法說明岷江水源充沛;題干反映的是勞動人民的智慧,排除CD。故選:B。14.(2分)作為語言精華存在的成語,其蘊含的歷史信息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對歷史教學也有特殊的價值。下列成語與劉邦、項羽楚漢相爭史實有關的是()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圍魏救趙 D.退避三舍“四面楚歌”源于楚漢相爭,與劉邦;劉邦布置了幾層兵力。這時,糧食又沒有了,四面楚歌使得項羽軍心渙散。故選:A。15.(2分)《漢書?文帝紀》中記載:“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治霸陵,皆瓦器,因其山,不起墳。”材料主要體現了文景時期()A.輕徭薄賦 B.以德化民 C.勤儉治國 D.以農為本據題干“孝文皇帝……治霸陵,皆瓦器,因其山,材料主要體現了文景時期勤儉治國,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提倡以農為本,并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文帝和景帝時期,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他們還提倡勤儉治國。文帝以身作則,生活簡樸、園林以至車騎都沒增加。故選:C。二、非選擇題(共30分,其中16題8分,17題7分,18題9分,19題6分。)16.(8分)中國古代曾創造出許多制度,制度的創新也影響著社會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道通行于天下時,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選舉賢能的人,講究誠信,重視親睦,所以人們不只是愛自己的親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子女看做子女……)——《禮記.禮運》(1)材料一中“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指哪種政治制度?列舉通過這種方式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代表。(寫出一例即可)材料二今大道既隱(衰微),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出力賺錢)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天子和諸侯都把世襲當做禮),城郭溝池以為圈(用城郭、護城河等來維護國家的穩固)(所以,權謀由此而盛行),而兵(戰爭)由此起(興起)。——《禮記.禮運》(2)指出材料二中“天下為家”的制度是哪種政治制度?這種局面從哪個朝代開始的?材料三罷兵西歸……封諸侯,班賜宗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史記.封禪書》(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實行哪項政治制度?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綜合上述材料,我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的變革說明了什么?(1)制度:根據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講信修睦,不獨子其子”結合所學可知,選賢與能”指禪讓制,通過禪讓制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代表堯舜禹。(2)制度及朝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禹的兒子啟,在禹死后繼承了他的位置,家天下代替公天下。(3)制度:根據材料“罷兵西歸……封諸侯,班賜宗彝……于是封功臣謀士”可知。作用:根據所學可知,同時穩定了政局。(4)說明:綜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的變革說明了這些制度的制定符合歷史潮流。故答案為:(1)制度:禪讓制。代表:堯、舜、禹。(2)制度:世襲制。朝代:夏朝。(3)制度:分封制。作用:西周分封制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了統治范圍。(4)說明:綜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的變革說明了這些制度的制定符合歷史潮流。17.(7分)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依據。要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必須重視史料的搜集和解讀,并在學習和探究活動中加以應用。閱讀材料材料一:如圖是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商鞅方升”,它被連續使用了120多年之久,其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有銘文。銘文1:左壁刻:“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寸)五分尊(寸)升。”銘文2:“甘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盡開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隗狀)、綰(王綰):法度量則不壹嫌疑者(1)這件鞅方升屬于AA.第一手史料B.第二手史料(2)請你閱讀銘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寫出與這兩段銘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名稱。銘文1:商鞅變法;銘文2:秦滅六國,統一中國。材料二:①良渚遺址:由宮殿區、內城和第城組成。良渚古城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②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政由方伯。——《史記?周本圮》③洛陽白馬寺:始建于東漢,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④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第三層刻有水陸攻戰的圖案,左為步戰仰攻,右為水陸戰爭。⑤陶寺都城遺址:距今4300﹣4000年。學者從遺址所處的位置和存在時間推論,這座大城很有可能是堯都平陽,認為當時的黃河中游地區⑥風鳥紋刺繡:阿爾泰巴澤(今俄羅斯境內)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風鳥紋刺繡,刺繡工藝與中國的傳統工藝一樣(3)從材料二中找出能體現以下主題的史料。(寫序號)中華文明的起源:①⑤;動蕩與巨變的時代:②④;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③⑥。(1)根據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為實物史料漢武文獻史料、遺址、碑刻、文獻史料包括文字資料、口述史料等,A符合題意。(2)根據銘文信息“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大良造鞅愛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在爭雄戰爭中處于有利地位,秦國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皇帝盡開兼天下諸侯,立號為皇帝、綰(王綰):法度量則不壹嫌疑者,與這段銘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指的是秦滅六國。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征戰混亂的局面。(3)結合材料內容可知,良渚古城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左右。陶寺都城遺址距今4300﹣4000年,可以認為當時的黃河中游地區。故①良渚遺址和⑤陶寺都城遺址屬于中華文明的起源,周室衰微,齊、楚、秦、晉始大,②反映的是周王室勢力衰微;根據“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可知;故反映動蕩與巨變的時代的是②④,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體現的是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⑥體現的是中國刺繡的外傳。故答案為:(1)A。(2)銘文1:商鞅變法;銘文2:秦滅六國。(3)中華文明的起源:①⑤;動蕩與巨變的時代:②④。18.(9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陽宮的一次廷議上對群臣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史記?秦始皇本紀》(1)據材料一,判斷秦始皇認為春秋戰國以來,天下戰爭不斷的根源在于西周實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認識(2)據材料二,說說“秦王掃六合”后,為加強統治,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歷史學家翦伯贊認為:在我看來,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個杰出人物,我說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個杰出人物,而是因為他不自覺地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充當了中國新興地主階級開辟道路的先鋒,消滅了封建領主制,開創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新的歷史時代。一一《中國史綱》(3)據材料三,指出翦伯贊是怎樣評價秦始皇的?主要依據是什么?材料四:據估計,當時全國人口約2000萬,秦始皇北筑長城征調四十萬,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又七十余萬,加上修馳道等其他徭役(4)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概括秦亡的原因?它表現在哪些方面?(1)據材料一“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可知,天下戰爭不斷的根源在于西周實行的分封制,秦始皇實行了郡縣制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2)據材料二可知,“秦王掃六合”后,促進經濟文化的交流、統一文字。(3)據材料三“歷史學家翦伯贊認為:在我看來,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個杰出人物,不是因為他是一個王朝的創立者,充當了中國新興地主階級開辟道路的先鋒,消滅了封建領主制,翦伯贊認為秦始皇是封建統治階級中的杰出人物,開創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新的歷史時代。(4)根據材料四“據估計,當時全國人口約2000萬,南戍五嶺又五十余萬、驪山陵又七十余萬,每年征調服役的不下三百萬”和所學知識可知。它表現在沉重的賦稅、刑法嚴苛。故答案為:(1)制度:分封制。制度:郡縣制。(2)措施:統一貨幣、統一文字。(3)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監理合同協議書范本模板
- 2025關于標準租房合同
- 山東省菏澤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 生物(B) PDF版含答案
- 湖南省邵陽市2025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
- 寬以待人人心相近課件
- 畢業參軍就業協議書
- 機場光伏合作協議書
- 智能音箱售后協議書
- 機組閑置轉讓協議書
- 湖北口譯服務協議書
- 山東省歷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20篇(截至2024年)
- 第8章76種標準解法
- 《頁巖氣(頁巖油)開發地塊特征污染物土壤環境生態安全閾值確定技術指南編制說明》
- 2024年09月全國2024廈門國際銀行青年銀行家(分行市場類)校園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保護環境的課件英文版
- 醫院預防職務犯罪講座
- 2025屆山東省師大附中高考數學一模試卷含解析
- 房產出租授權委托書
- 音樂引導的運動節奏
- 起重工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4篇)
- 2024年官方獸醫考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