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頁腳--國際交往的一般規則國際交往的一般規則國際交往中的稱呼與姓名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能否記住某人的名字常常表示對此人的重視程度,因此在各國政府中,外國人的名字已變得幾乎與外國的政策同等重要了。一位美國的前部長社交秘書回憶說,在50年代,那時名字還沒有像今天這般重要,但在那時,她便要在每次國事活動前設法記住那些古怪的名字。她講,其中最困難的一次,是接待從當時的錫蘭(現在的斯里蘭卡)來的一位大使。她經過數日的努力,好不容易記往了“挪托威底幾歐大使”時,她接到通知說大使換人了,而且,這位新換的大使正走在路上,部長馬上就要會見他了。“你永遠不會相信,在你必須這樣做時,你能在多短的時間內記住‘沙斯抽米碟酒’這樣古怪、復雜的名字。”她說。即使是普通的公民,在他們互相交往時,首先要做的,同時會給對方留下好或壞印象的事情便是互報名字。在美國,這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一點兒也不復雜,幾乎可以說任何人也不會在這上面出差錯。但在世界各地并非如此,尤其在東半球,那里的名字常常暗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與家庭狀況,互通姓名時所出的一點點小錯也會在當時使人感到侮辱。因此即使在你感到時機已經成熟,在沒有對方的許可下,也要只用名來稱呼對方。一位電信公司的海外副經理,常以“請問我應該怎樣來稱呼您?”這句話做為與人交往的開場白。他說:“多問幾次要比出差錯強得多。”另外一位常到海外旅行的人則堅持讓他的公司向他提供他要與之見面的關鍵人物的名單,并在姓氏下面加橫錢,以便他在旅途航行時記住這些名字。由此可見,正確地稱呼對方,在國際交往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當然也許你會時常為各國人名的順序規則感到困惑。現在我們就來介紹一個這些規則。以拉丁美洲為例,大多數人的名字都是由父親和母親的名字組合而成,但在交談中只用父親的名字。在講西班牙語人家里,父親的名字放在前面,比如:卡路斯·曼德薩·米勒被稱作曼德薩先生。但是在講葡萄牙語的巴西恰恰相反,母親的名字在先。東方國家并不都采用中國那種姓在前、名在后的順序。臺灣有許多人受的是教會學校的教育。他們將教名放在前面,其后才是他的名字。比如:托米·何清,應被稱作何先生,朋友們則會稱他為托米何。在官方登記時,名字常用拼寫中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如Y·Y·李,不必去深究Y·Y·到底代表什么。在朝鮮,“先生”與姓相連,還是名相連,取決于他是他父親的第一個兒子,還是第二個兒子。雖然泰國人將名放在姓之后,采用中國規則,“先生”卻是與名、而不是與姓相連。泰國人呼之以名,日本人稱之以姓。附帶說一下,如果你與日本人成為好朋友,他會對你直呼其名,而省去“先生”,此刻,你便需要在他的名字后加一個君字,例如石川君。國際交往中的名片在國際商務活動中,名片是證明你存在的最有力的證據,進行業務活動時,要互換名片,因為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區,地位與職業顯得很重要。從事新聞報道的人,都樂于彼此稱之為記者。在意大利,只要獲得了學士學位,便可以在姓名前冠之以博上,稱為博士某某。教授的頭銜也用得很隨便。而在亞洲,進行交易和會談時,人們關心的更多的是:你是哪里人,而不是你是什么人。為此特提出如下忠告:在名片上不要使用縮寫,這包括你公司的名稱,你的職位、頭銜。如:副總裁、經理、副董事長等。如果去非英語地區,最好在到達后立即找印刷商在名片背后印上當地語言。(香港和東京的夜間服務十分方便)。在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非洲、中東國家(以色列除外),不能用左手贈送名片。在日本、不僅要用雙手贈送名片,還要將名片的正面對著接受者,以便對方能一眼看清名片上的字。國際交往中的“準時”概念一般說來,參加某一約會應當準時,但情況并非完全如此。當你參加某國公司的一個晚宴時,要知道他們那里赴約的禮節。美國派克公司在駐墨西哥城辦事處的經理需經常請宴,因此自認為很了解拉丁人請客的那一套。有一次,當地的一位名流邀請他與從紐約來的公司高層領導一同到他的豪華的墨西哥住宅共進晚餐,然而主人家只有女仆,桌子還未收拾停當,刀子、叉子更未擺好,更看不見主人的影子。9點了,總裁對辦事處經理沉下了臉;10點了,董事會董事長也沉不住氣生氣起來。幾分鐘后,身著運動服的主人慢悠悠跑了進來,他一點兒也搞不明白,為什么大家這么早就來了。當然請柬上寫的是8點,但在墨西哥上流社會里,又有誰會注意時間呢?主人磨蹭到午夜,才穿戴整齊,此時晚宴終于開始了。客人們早已沒有胃口。這里有一個標準,不管你是主人還是客人,了解當地的對“準時”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時間與空間都可以成為主觀概念,它們的定義隨你的所在地不同而發生變化。所以,你要入鄉隨俗。例如,在墨西哥城為普遍遲到現象而開脫的理由之一,是他們那值得“夸耀”的世界著稱的交通堵塞。事實的確如此,只有在每天交通癱瘓前召開的早餐會議上,參加者才有一線準時到達的希望。因此,你不僅應該問什么時候到(或什么時候別人到),還應該問路上要用多長時間。最大限度地為別人著想,顯示出你的禮儀風度。與此相反,最不能容忍遲到現象的是日本人、德國人、斯堪的納維亞人與英國人。中東人心理上希望準時,但實際卻拖拖拉拉。對阿位伯人來說,世界上不存在短會,也沒有快餐而言,因此注意不要與一位阿拉伯人約會后,再安排任何其他公務或社交活動,這樣會使他們難以忍受這樣的快節奏的活動。國際交往中的吃飯規則離開家以后,吃飯就不再單是為了維生,它有了自己的特定意義。吃飯時,人們不僅可以交流信息,還可以聯絡感情。此刻,沒有任何其他的話比“很高興在此見到你??”、“很榮幸能與你合作”、“很高興認識你??”更讓人聽著舒服了。很清楚,在餐桌上不能輕易說“謝謝”,“但是不”之類的話,不管你說得多么委婉,多么巧妙,拒絕某種食物總會造成不太好的影響。接受放在你盤子里的東西,就等于接受你的東道主,接受他的國家,接受他的公司。因此,不管食物多么不合你的口味,多么地粗糙,也要把它吞下去。正如一位常作環球旅行的人所說:“旅行時要帶一副鑄鐵般的腸胃,走到哪里,就吃哪里的飯菜”。即使主人推薦的食物令人作嘔,你也不要拒絕,無論如何也要吃幾口。桌上有什么,你就吃什么,主人吃什么,你就吃什么。國際交往中的飲酒規則除伊斯蘭世界不飲酒外,許多國家把酒作為各種場合廣泛使用的飲料。有的國家刻意追求這一點,有的國家則無意間受到影響。但無論哪種情況,盡可能并盡快地使客人醉倒是好客的一個普遍標志。不這樣做,不恪盡地主之誼,不去盡情勸酒都會被認為是不熱情的表示,會使客人產生被冷落的感覺。任何場合下,干杯如同握手,是彼此雙方間的事。一個人舉杯,其他人也要舉杯。“我不喝酒,謝謝您”,這樣的答復會使主人尷尬。即使答復“明天要早起,不宜飲酒”等,也同樣會使主人不愉快(因為大家都要早起)。一名時常外出的美國人講:“我為避免飲當地的烈酒,而去爭取一杯果味酒。”但問題是當地的所謂果味酒往往比烈酒還要厲害。中國的茅臺酒是用高梁釀制的,它所用的原料常使那些輕信的人上當。在前蘇聯很受歡迎的格魯吉亞葡萄酒也毫無甜味,與法國葡萄酒完全不一樣。非洲曾是歐洲各列強的殖民地。那里,人們普遍認為白人理所應當地喜歡威士忌酒、杜松子酒,以及其他當時的殖民主義音所喜好的酒。一位曾前往前法屬殖民地旅游的人回來講,當地人曾在早上9點請他喝滿滿一葫蘆的約翰尼·沃克。這使他不知所措。因為當地的主人不僅僅記得當時的法國人是多么地喜歡這種酒,還記住了法國人的飲酒時間是早上9點,但至于飲多少卻沒有在意。因此,這位旅游者為了不冒犯,沒有拒絕,他啜了幾口后告訴主人,他將把剩余的酒帶回去慢慢喝。國際交往中的著裝規則無論在什么地方,或在什么樣的陌生人群中,都不能穿使人們感到古怪、奇特的服裝。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在摩洛哥就應穿摩洛哥皮衣”等,而是說應當穿使你顯得比較自然的服裝,并且還應當知道如何在穿戴上與周圍的環境協調起來。舉例來說,在婦女們都穿著十分精巧雅致的莎礬服的國家里,一位婦女即使穿著十分考究的西服,俏麗的高跟鞋,及花色短外罩,在當地人看來仍是男子氣十足。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恰當的服飾就應當是由質地柔軟的絲綢制成,式樣寬松,色澤鮮艷的服裝,絕不應當穿藍色或灰色的嘩嘰呢服裝。在內羅畢的鬧市區穿獵裝,如同在倫敦身著狩獵服一樣不合時宜。除少數例外(如天氣過于炎熱等),一般的做法是:無論在什么地方談生意、赴宴,或到他人家里訪問等,男子應當穿莊重的西服,并系好領帶;女子則要穿禮服或裙式西服。下列服裝都應保存起來,只有在觀光旅游時才適宜穿戴。無論款式多么新穎的牛仔褲運動鞋網球服或T恤衫短褲緊身毛線衣(婦女)大開領襯衫(男子)任何顯得不莊重的帽子在對服飾要求不高的地區,最好按當地人的做法去做。例如:在菲律賓,人們穿一種寬松的、加飾邊的、通常為白色或奶油色的襯衫,后擺比較長,不穿外套,也不系領帶。位于赤道上的拉丁美洲諸國,人們在進行業務洽談或非正式場合中也穿類似的襯衫。印度尼西亞人則穿一種款式獨特的襯衫出沒在各種場合,同樣也不系領帶,不穿外套。在泰國,人們穿的是無領泰國式絲綢襯衫。在日本,服飾則同歐洲一樣正規(男人穿深色西服,扎領帶;女人穿西服或考究的外套)。但在鄉村酒店里,情況則有所不同,在那里,不管多正規的晚宴(不包括白天舉行的宴會),適當的服裝是和服(對于有無和服可穿也無需焦慮,因為酒店為顧客備有各種型號的和服)。當然業務會談仍需穿西服。不管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你都會注意到這一點,即聚脂纖維料的服裝大受旅游者們的青睞。如果你服裝的速晾速干、無需燙平的性能不高,即使你的本意是要用干洗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在他人看來,你象是要前來進行重要的業務活動,而不是來旅游的。有時穿或不穿某類衣物,帶或不帶某類飾物,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美感,甚至可能是褻瀆、不潔,以至罪惡感。在東方國家,最容易因穿鞋不當而冒犯他人。穿鞋者不能進入清真寺或佛教寺院。在日本進屋或進餐館前應當脫鞋,除非主人另有表示。在印度或印度尼西亞家庭,若主人赤足,客人也應當如此。并切記在脫鞋處要將鞋面向房門排放整齊,這一點在日本尤為重要(注:在日本一些餐館的榻榻米墊上盤腿打坐數小時與受刑無異,近來日本人為使西方人免受盤腿之苦,在桌子下面的地板上挖了洞)。在一些比較保守的阿拉伯國家里,衣著不當的代價不僅僅是傷害感情。大家都知道,毛拉們在認為某位婦女穿戴不當時,會用他們的手杖去重擊這位婦女,以示懲罰。甚至在當地美國式的旅館中,也最好不要穿諸如短褲、不及膝的短裙、無袖衫或大開領的服裝,以及比基尼泳裝等。國際交往中的交談規則來到一個國家,你也許會學到幾句當地語言。可是你千萬別自作聰明,抖動你空桶子的幾點水,效仿鸚鵡學舌,弄巧成拙。下面看兩個例子。在新澤西州伯納德威爾的一次聚會上,一名美國高級官員向一些他曾在臺灣遇到過的臺灣人發出邀請,請他們到他家中參加一個招待會,同時還邀請了一些鄰居。其中的一個鄰居異想天開地要在中國客人面前顯露一下。于是,她事先向她的華裔洗衣工學習了如何用漢語問好,她還真的學會了。但忙中出錯,這位洗衣工忘記了告訴她漢語中的許多字,由于四聲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義。當第一位臺灣人進門時,這位鄰居迫不急待地上前用她剛學會的流暢的中文向客人問好。但她的話使客人如墜五里云霧,不得不問招持會的主人:“這位女士為什么要談論我的母親?”因為“嗎”這個疑問詞,在中文中有許多同音而不同聲的字,如“馬”“麻”“媽”等。四聲的不同會引起句子含義的轉化,以至導致交流中斷。在北京一次中國官方舉辦的有十二道菜的宴會上,來自美國中西部的重型設備生產商代表團的成員們用完餐后,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此刻是致答謝詞的時候了。美方代表用現學來的漢語,按事先準備好的內容致詞。他本想說“非常感謝你們為我們準備了如此豐盛的晚宴,我們吃得太飽了,不得不松松皮帶”,可不知怎么,鬼使神差,話一出口,卻變成了“捆驢鞍子的肚帶松了”。自然,又是良好的愿望,不好的結果。我們講話的方式有時也同講話的內容一樣,常常使對方無法理解我們真正的意思,以至產生誤解。以“探戈式交談”為例,這是形容我們在同拉丁美洲人交談時如同在跳舞,彼此間站得很近。我們大多數都樂于在閑談中與對方的身體保持一定的距離——大約有兩三英尺遠。但這時對幾乎每一個南美人來說,若保持這樣的距離,就會產生明顯的冷落感,一般在發生這種情況時,他會立即主動湊上來,進行真正的“面對面”的交談,以示親熱。你若后退一步。他便前進一步。后退??前進??再后退??再前進。嚓,嚓,嚓。更重要的問題是,你這樣做后,你給他留下的印象可能是你是一個勢利小人,或你不愿與他交往。由于這種狀況而給雙方造成不適應的窘境,且不便正式向對方申明,最好的辦法是雙方都站在原來的位置上不動,進行交談。國際交往中會談時間選擇規則什么時候談生意,什么時候不該談生意,并沒有特定規則,但你要是不尊重當地習俗便是失禮。有時不談商務問題同談商務問題同等重要。例如在英國,下班后就不再談任何公務問題。在飲酒或吃飯時,如何你繼續談一些生意方面的事情,會使英國人感到不快。對日本人來說,情況正好相反,談生意沒有晝夜之分。他們認為和他們的商業伙伴一起度過每一個夜晚,是他們個人生活及職業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當然那不是在辦公室,而是在酒吧、夜總會、藝館,以及各類俱樂部。不管此間是否談論到生意問題,目的都是成交生意。在日本商界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可在夜晚了解一個人的靈魂”。不管你的業務活動有多少次是在早晨4點時結束,要求提前離開都是沒有禮貌的表現。在日本唯一不談生意的時間,是第一次會面的開始階段,相互介紹需要一整套的儀式。互贈名片,沏茶倒水,再倒水,再倒水。不管你多么著急,多么希望能馬上開始實質性會談。日本人總是以這樣的方式不慌不忙地品著茶,也品味著你到底是什么人,在你公司中你排到第幾,你的社會身份與他們的社會身份間的關系,等等,等等。不僅這些參加了第一次會面的人獲得了這些有關你的信息,他們還將這些信息傳遞給了公司里的其他人,這樣你的對手就能精確地決定如何對待并對付你。在阿拉伯國家,也存在著類似的緩慢進行的分析型見面禮。阿拉伯人在他的辦公室與你談判時,總喜歡同時對那些在辦公室里出出進進的人講話。有時你不得不在說了半句話的時候,被迫停下來20分鐘。這種現象的出現并沒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而是中東國家做生意的“家庭式方式”。這樣,在你認為1個小時的會談便可解決問題時,而會談則往往進行了2個、甚至3個小時。然而不要對此感到奇怪,不要急于求成,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國際交往中尊重對方宗教文化規則當一家生意興隆的國際廣告公司在泰國曼谷開了一家分公司時,有人警告公司經理說,這家分公司的生意不會好。為什么呢?這家公司在遠東地區開的另外幾家分公司可都是很成功的呀!其解釋是:“你以前從來沒有將你置于如來佛之上”(街道對面一個十分顯眼的如來佛像比新辦公樓低一個樓層)。一年之后,這家分公司沒能開展任何一項業務,公司經理終于決定不再與佛競爭,將辦公樓移到了沒有佛像的地方,從那以后,生意明顯地好了起來。所有的佛教雕像,即使是在著名的旅游點,也是神圣的,沒經允許,不得拍照。在泰國,還有另外一些鮮為人知的禁忌。例如:泰國人認為神靈住在門檻的底下,因此絕對禁止踩踏門檻。在夜間開窗戶也不行,據說那樣會為魔鬼進屋敞開大門。即使是好朋友之間,也不要觸摸對方的腦袋,泰國人認為頭是神圣無比的。如果你碰了他的頭,你就可能失去他的友誼。在穆斯林國家,異性間的適當衣著和適當舉止,如同遵守民法條文一樣重要。每天停止工作五次進行祈禱,也并不是古怪的地方習俗。當然在祈禱進行時,你不必象當地人一樣,面向麥加下跪。但在別人這樣做時,你不得干擾,也不能有不耐煩的表示。當某件事情干得很漂亮時,向阿拉伯人做一個宗教性的表示便能討得他的歡心。要做到這一點,也不難,只說一聲“銀沙拉”(Inshallah)便可以了。這句話是“上帝的意愿”,在口語中用得相當普遍,如英語中的OK一樣。如“明天見。銀沙拉”或“你的飛機什么時候起飛,銀沙拉”。常說“銀沙拉”的習慣容易養成,應記住這是對當地人的極佳贊賞。在國外,宗教文化與世俗文化是相互影響的,宗教經常在一種文化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商務涉交活動及旅游活動中,這些便成了無法避免的問題。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生產力不發達和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不高的產物。當今全世界宗教信徒有25億人多,占總人口的1/2以上。僅就此而言,我們必須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宗教。對待他人的宗教信仰,我們首先應以尊重的態度來談論他人所信仰的宗教派別,這將是十分明智的舉動,會使信仰某種宗教的人感到高興。其次,我們不干涉正常的宗教活動。在宗教徒聚居地區所進行的含有宗教色彩、宗教傳統的婚喪儀式和群眾性節慶活動,它們早已成為當地風土人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干涉是不明智的,對其看不慣也是沒有道理的。第十一屆亞運會期間,中國政府在亞運村專設供伊斯蘭宗教信徒使用的臨時宗教場所,此舉頗為人所稱道,它告訴我們對宗教徒的宗教信仰必須予以尊重。又如,非教徒進入天主教堂,應衣冠端正,不戴鴨舌帽。要神情嚴肅,不得嘻笑喧嘩,不得吸煙。對于教堂的物品,特別是宗教儀式所用的圣物、圣品,只許眼觀,不能隨意挪動和撫摸,若教堂中正舉行儀式,則只能居后靜觀,不準打擾。對佛教不得飲酒,伊斯蘭教徒不食豬肉的禁忌也應了解。在西亞的一些國家里,宗教勢力極大,教規不允許婦女出現在公共場所,也不允許她在外人面前暴露身體,人們對此習以為常,你要是向當地人表示看不慣這種歧視婦女的作法,未免顯得太幼稚了。小云是一位愛趕新潮的小姐,什么衣飾時髦她就穿戴什么。時下流行十字架項鏈,她也模仿外國影星的樣子,脖子上戴了個十字架,這是弄巧成拙的作法。十字架本是基督教的神職人員和某些教徒在一定場合才戴的,小云的做法不僅會鬧出笑話,還有可能招來鄙夷和敵視。還需注意,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殊節日,這些節日被認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伊斯蘭的齋日,巴西的狂歡節,中國的春節,乃至西方的圣誕節。在這些節日里是不會有人同你進行商務活動的。國際商務活動中男女交往規則在西方國家同女性交往沒有太多的麻煩,只要注意一般的禮節就行了。但在東方國家,那就千萬要謹慎,不然會引出大麻煩來。一位美國人在被邀參加他的一位阿拉伯好朋友女兒的婚禮時發現,盡管待遇相同,但男女仍然有別。事實上,婚禮是在兩個不同的飯店同時舉行的兩個婚禮。在這兩個宴會上,供應的菜肴絕對相同,舉行的各種慶祝活動也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一個宴會是為新娘及女客舉行的,另一個則為新郎和男客們準備的。即使在婚禮上男女也絕對不見面。即使一位阿拉伯人邀請你到他家作客,你也不一定能見到他妻子(或妻子們),雖然她或她們可能就在廚房里監督飯菜的準備。向主人詢問她或她們是不禮貌的舉止。如果你真的見到了她,態度要熱情,但不能帶一點點的感情。如果她不采取主動,千萬不能與之握手。不過肯定的是,她絕對不會主動與你握手。但是,如果這位阿拉伯商人與妻子到你的國家訪問,她會接受任何西方婦女的禮貌和行為舉止。國際商務活動中女性規則如果你是一位出國談生意的商界婦女,你的行為舉止尤其應當小心謹慎。不要在商務活動后,做任何有損于一名嚴肅的商界婦女形象的事情。在西歐各國,這幾乎不成為問題。但在世界上的另外一些地區,稍有不慎,便會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降低你的聲譽。這倒并不一定是因為你干了什么事情,而是因為你似乎可能會干什么事。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1)避免單獨到當地人或商務旅行者常去找女人的飯店吃飯或飲酒。這類飯店通常包括歐洲式的飯店和旅館的餐廳。當然,你可以選擇單間的雅座。另外,幾個人結伴而行也很安全。你可邀請與你做生意的公司里的幾位職員一起進餐(一般要由你掏腰包)。(2)如果不是代表公司,不要送任何禮物給男同事,除非那件禮品明顯地是送給他全家或孩子的。(3)如果你已經結婚,或曾經結過婚,用夫人來稱呼自己。(4)隨便提一下你的丈夫及孩子們(如果你有的話),并順便問一下你的男性對手的家庭情況。如有宴會,邀請他的家人一同參加。(5)在你被介紹與其家人見面時,不要再談任何業務問題,并要盡量與其他人建立和睦友好的關系。(6)在拉丁國家中,男人們不管是否認識你,都會與你接近,所以在大街上回看對方一眼,都會給你造成麻煩。與你的商務伙伴交談時,堅定的“不”字要比模棱兩可的外交詞令更加適當。(7)不管怎樣,都不要與你的商務對手約會。如他確實有著誘人的魅力,等他到你的國家時再這樣做。《漫步地球村——管理者國際交往手冊》國際交往中的見面禮節現代社會,越是競爭激烈,越是要靠禮貌謙和來協調關系。作為國際間的交往,無論是官方還是非官方,無論是經濟領域還是學術交流,人們都渴望多交朋友,多辦成事情。在交往中從陌生到熟悉,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因此見面時的禮節很重要。目前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1萬個民族,而在各個國家和地區中,人們見面禮節更是多彩多姿。管理者在進行國際交往時,應首先了解當地見面的禮節和習慣,做到心里有數,否則,會遇到很多麻煩,輕的會使你難堪一陣,重的可能會造成一定的損失。下面對見面時的有關禮節,例如介紹和稱呼、握手和鞠躬、擁抱和接吻、寒暄與恭維進行詳細的敘述。一、介紹與稱呼□介紹在涉外商旅活動中,為他人介紹,要先了解雙方是否有結識的愿望,態度要慎重自然,不可貿然行事。假如是作自我介紹,要講清自己的姓名、身份、國籍、單位,也可交換名片。介紹的先后順序:把男子介紹給女子;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把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把未婚女子介紹給已婚婦女:把兒童介紹給成人。介紹后,通常是相互握手,微笑并致問候。(1)已婚夫婦的介紹。對已婚夫婦,一般應作分別介紹,即使他們站在一起。人是一個獨立的單位,婦女的身份并不因為婚姻而合并于丈夫。有些人介紹時,常把站在一旁的妻子介紹為丈夫的家屬,這是不禮貌的。當然,這在國內,也許已經成為習慣。但在涉外場合,則必須像介紹男人一樣介紹女人。(2)巧遇時的介紹。如果在涉外場合偶然遇上一位朋友,并且自己身旁還有別的朋友時,應該介紹他們認識。這是一種禮貌,不這樣做就是對朋友的不尊重。(3)宴會上的介紹。在向客人發出邀請的同時,應告訴他們還有哪些客人來臨,這樣做便于客人心中有數,如果宴會是專門為某一位客人(如一位國外來賓)而舉行,則更應如此。如果宴會有一位主賓,應使這位客人知道宴會的來賓構成。事先對某些客人的情況稍加說明亦很有用。例如,“××的愛好”、“×××在政府X部門任職”、“××的學術成就”、“××的生意如何好”等。如果未能預先將其他客人的情況告訴朋友們,不妨在他們到達之后,即向他們說明宴會的來賓構成,然后再把他們帶入客廳介紹給大家。(4)酒會和招待會上的介紹。如果是小型酒會,主人一般要給每一位客人作相互的介紹。如果是大型酒會,由于比較喧鬧,主人應設法從一句得體的開場白將每一位新到的客人介紹給其他客人。在大型雞尾酒會上,客人們容易不知所措,如果客人能幫助主人介紹那些離群的客人,主人將會感恩不盡。看到有誰孤身獨處,最好能走上前去,作自我介紹,寒暄幾句,引出話題。(5)找工作時的介紹。在國外找工作,除了作一般介紹外,還要注意介紹如下要點:年齡、文憑、學位、專業;從事過的公司和工種、職級、地位;婚否、子女情況;愛好、興趣、特長;發明情況、獎勵情況、學術情況。上述要點,有的可以直接介紹給對方,有的則等對方提問時再作介紹。(6)書面介紹。書面介紹是一種正式的、非常鄭重的做法。因此,在涉外交際中,人們常用這種介紹方法。書面介紹,內容要寫上自己準備介紹的人的姓名、職業、公司名稱、職銜、技能、經歷和與自己的關系,等等。然后簡單說說介紹的目的,全部內容以一張信箋為宜。此外,信封上要寫收信人的姓名,下面添上持介紹信者的姓名。一般的介紹信不用信封,直接交給要求介紹的人。但是,有時候,介紹信是先用信封封好了才交給要求介紹的人,而主要是尊重對方規定的做法,或者是表示對被介紹對象的一種鄭重做法。(7)有關國家的介紹方式。在法國,互不相識見面時,一般都要作介紹。法國人常常會說“先生,幸會”,以示歡迎,來訪者以同樣的方式作答自然是受歡迎的。在業務會議上作自我介紹時,要通報一下自己的姓名以及在所在公司擔任的職務即可。德國人按照慣例,在被介紹與人相識時,男子若戴帽子,一定要脫帽,并報上自己的姓,但不必報名字。在阿拉伯國家,人們很講究規矩,特別是相互介紹和相互致意時。與代理商或經銷商、合作者或僅僅是潛在的主顧打交道時,要像與任何其他人打交道一樣:殷勤、有禮貌和交代明晰。外國客人和馬來西亞當地主人初次見面時,一般都要介紹。沒有別人介紹,當地人是不大可能主動與商旅交談的。如果外國客人打算參觀一個公司,最好事先約定時間,在介紹時,主客雙方都應稱對方為“先生”。在荷蘭,如果沒有別人在場作介紹,就應該清楚地作自我介紹,讓對方確切地知道自己的姓名。見面時要說“很高興見到你”(“pleasedtomeetyou”),不要說“你好”(“Howdoyoudo?”)。在新加坡。人們初次會晤,通常掃照西方札儀互相介紹,首次登門拜訪主人之前應預先約好時間,這是禮節。被介紹時,通常應稱呼人家“某先生”、“某太太”或“某小姐”,這適用于新加坡所有民族———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在對方自己提出要求的情況下可以直呼名字,否則最好按照規矩以姓相稱。在坦桑尼亞,客人和主人之間互稱“某某先生”。坦桑尼亞人相互之間有時另有稱呼方式,如“諾都古”(意即“同志”)后面再加上稱呼人姓名中的第二個名字。見面介紹時越來越不用第一個名字,因為這樣更能反映非洲色彩。等到主人對客人相當熟悉以后,客人可用“諾都古”來稱呼主人,但除非與對方已經比較熟悉,否則還是繼續稱人家“某某先生”為妥。泰國傳統的見面方式是合掌俯首,如同西方人祈禱一般,同時再加上問好。和西方商界一樣,許多小公司可以不用預約就前去登門拜訪,但一些大公司希望甚至強調必須事先約定。與其他許多國家不同,英國的日常生活中俗套和禮節比較少。但在商旅活動中,有些禮儀規則則還是必要的。通常地,當兩個人被介紹相識時,雙方只須說:“Howdoyoudo?”(“您好”)換言之,一方向另一方提一個毋需回答的問題,這是人人都遵循的簡單的規矩。盡管表面上看來這顯得有點不可思議:在一個人提出問題后,另一個人竟然以同樣的問題來作答!同時,大多數人在說這句見面話時,還伴之以微笑和握手,這使得見面介紹過程變得更友好。用“pleasedtomeetyou!”(“認識你很榮幸!”)來回答是不正確的。但除了在正式場合以外,另一方在重復HowdoyoudO?之后,緊接著說些諸如表示有機會見到對方感到十分高興之類的話,也是非常得體的。在美國,人們不再強調要稱被介紹的人為先生、太太、小姐或女士。介紹時向對方報以熱情的微笑勝過對禮儀的考慮。這時男子必須站著,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婦女介紹時也都站著。在委內瑞拉,按照當地的習慣,當一個人被介紹給別人時,他必須自報姓名。見面打招呼時常說“馬丁·史密斯”、“拉斐爾·佩雷斯”、“見到你非常高興”、“我也非常高興”之類的話。不管是初次見面,還是老朋友,握手是最常見的介紹形式。在好友之間,擁抱十分普遍。商務旅客走到人家辦公室時,通常向秘書、接待員和辦公室成員說一聲“早安”。在絕大多數業務聯系中,只有同對方熟悉時方能使用名字。口稱呼稱呼,在涉外交際活動中是很講究的。不懂得稱呼,會讓人笑話,甚至令人不愉快;隨便稱呼,則是不禮貌的,弄得不好,會令人感到難堪。在外事活動中,通常對部長級以上的政府高級官員,男子可稱“閣下”、“先生”或職銜。如“總統閣下”、“總理閣下”、“總理先生閣下”等。但美國、墨西哥、西德等國沒有稱“閣下”的習慣。因此,對這些國家的官員可稱“先生”。對有高級職銜的婦女,也可稱“閣下”,但不能稱“先生”。對有地位的婦女可稱“夫人”。一般情況下,對男人稱先生,對女子稱夫人,未婚女子統稱小姐。如果不了解對方婚姻情況,她又是一位年輕女子,可稱呼小姐。在以上這些稱呼之前,均可以冠以姓名、職稱、銜稱等。如“斯特朗先生”、“博士先生”、“市長先生”、“瑪麗小姐”、“英·甘地夫人”等。對醫生、教授、法官、律師以及有博士學位的人士,可單獨稱“醫生”、“教授”、“法官”、“博士”等。同時可以加上姓氏,還可以加上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馬丁博士先生”等。對君主制國家,應稱國王和皇后為“陛下”,稱王子、公主、親王等為“殿下”。對有公、候、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即可稱其爵位,也可稱閣下,還可稱先生。對教會中的神職人員,一般可稱教職或姓名加教職,或教職加先生。如“福特神父”、“牧師先生”等。對主教以上的神職人員也可稱閣下。(1)日本人的稱呼。日本人相互之間常用美稱或愛稱。因此,與日本人打交道,不要叫他們的名字。國廣小林應稱小林先生。第一次見面之后,或者通過晚間的娛樂活動,雙方有了進一步了解之后,并且表示希望尊重,這時才可稱小林君。這樣稱呼,會顯得親近一些,但是,“君”不應加在根本不認識的人的姓之后。如果對每一個人都稱“君”,那是一種不真誠的表示。訪問日本的客人,應以日本人的姓并在其后加上“san”(“先生”)來稱呼日本人,如山田先生(yamadasan)。如果(用英文)寫信給未經介紹的日本人,在姓前用尊稱“Mr”,如“Mr.Yamada”,但是,在相識一段時間后,就應該用“San”來代替。人們為了表示對長者的尊敬,在稱呼他們時有時需稱他們的職位地位,其后再加上“San”,如senmu-San(仙務先生)。另外,切忌用名字來稱呼日本人,這只有他的家人,或者十分親密的友人才可使用;即使如此,在稱呼時也要加上一個稱號,如叫小孩名字時要加“Chan”(“小”),叫成人名字時要加上“Kun”(“君”)。(2)歐洲人的稱呼。歐洲人不習慣直呼其名,除非對方讓你這樣稱呼。如果不知道稱呼一位婦女為小姐還是夫人,那就假設她未結婚,用小姐稱呼。屬拉丁語系的歐洲人在名片上和信件中可能后面有兩個姓。例如,一位同行的名字是胡安·加西亞·洛佩斯變為胡安·加西亞,洛佩斯省掉了。但是在書寫時,要寫成加西亞·洛佩斯先生,而不是洛佩斯先生或者加西亞先生。如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護理管理總結
- 腦癱的作業治療
- 護理三新項目實施路徑
- 核醫學科科室院感工作總結
- 2024屆江蘇省南京師范江寧分校中考數學猜題卷含解析
- 食品行業安全合規措施及服務
- 2025財富管理業務年終總結與未來計劃
- 金融服務行業風險質量保證措施
- 化工安全基礎知識
- 骨科護理教學大賽課件
- 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評分表-(完整版)
- 麥肯錫:戰略方法論三層面法和財務模型
- 梁思成《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課件)
- 顧客意見簿表
- 第七章-555定時器課件
- 婦產科學-盆腔器官脫垂課件
- 村史范本、模板
- 自貿試驗區片區重點發展產業列表
- 消防設備設施應急操作培訓課件(PPT)
- 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示范課教學設計【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