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高風亮節的無字碑——作曲陳安業卿敦品/文陳安業(1936—2007),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川劇第二批代表性傳承人。2008年2月28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頒證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公眾從表面上551名傳承人名單中遺憾地發現,在傳統戲劇類中,有兩位傳承人在評定時間就已謝世,分別是川劇傳承人陳安業、蘇劇傳承人蔣玉芳。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慶善介紹;傳承人申報、審查等程序耗時六、七個月,其后歷時一個月公示。有傳承人在這期間去世,其保戶工作看展的緊迫性可見一斑。著名川劇作曲家陳安業于己于2007年11月26日病逝,享年72歲。老人彌留之際念念不忘川劇,“喪事從簡”則是留給家人的最后叮囑。11月27日陳安業遺體告別儀式在重慶渝中區安樂堂舉行,來自重慶文藝界的200多名代表和陳安業先生的親屬送別了這位畢生獻身于川劇藝術的藝術家。不朽的音樂陳安業生于己于1936年6月,四川渠縣人。1950年考入第二野戰軍三兵團十一軍三十二師文工團,任演員、演奏員;1956年在重慶市川劇院任演奏員,1972年從事專業音樂創作,擔任重慶市川劇院音樂唱腔設計和作曲。他作曲創作的《金子》,在戲劇界稱為不朽的音樂。陳安業一身致力于川劇音樂的傳承、革新與創造,在傳統、新創劇目的唱腔設計和領奏中碩果累累,主要劇目有《繡襦記》、《荊釵記》、《嘉陵怒濤》、《龍泉洞》、《江姐》、《楊漢秀》、《人與人不同》、《梁強》、《一代風騷》、《聶小倩》等,多次在中南海懷仁堂、紫光閣、人民大會堂作匯報演出,并多次榮獲四川省、重慶市優秀音樂創作獎和“五個一工程獎”。同時,記錄、整理出版了《川劇胡琴曲牌》、《川劇彈戲曲牌》兩書,并為《涼州序》等十首古詩詞譜曲,編入重慶市《中小學學生川劇音樂試用教材》。還承擔了《重慶戲曲志》、《川劇音樂概述》部分的撰稿工作,為重慶市文化局民間器樂曲集成辦公室記錄整理了160余首民間器樂套打樂曲。1997年,重慶市川劇院根據曹禺作品《原野》創作了川劇《金子》,由陳安業主要擔任音樂設計和作曲。他在突出渝味、雅俗兼容,廣采博納、為我所用,多姿多彩、營造高潮,善于繼承、勇于創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創作出堪稱川劇音樂里程碑的傳世佳作,形成了他“借鑒立足本體,創新不失本色”的創作風格。榮獲2000年度第九屆文華音樂創作獎、2001年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音樂獎(作曲)。該劇先后獲得文華大獎、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中國戲曲現代戲突出成就獎等,并入選2002—2003年度首屆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劇目,在國內各大城市和韓國、法國等諸多國家演出,深受海內外觀眾的高度贊譽。永不退休的作曲家陳安業為人低調,不喜張揚,疏于結交,如他夫人劉臘芝所說“一出門不管走到哪,就只曉得提著那一袋音樂資料”。當年在職稱評審中,論思想、水平、業績,評一級作曲是十拿九穩的事。可他從1950年13歲時參軍,至1956年調入重慶市川劇院,都在部隊和地方文工團、川劇團任演奏員和演員,憑借在實踐中勤學善悟而自學成才,無大專文憑,按章程須要經過考試答辯。由于人事上的一些緣故,他拒絕“答辯”。哪怕是有關領導親自出面做工作,甚至暗示那只是一個程序,他也寧可不要“一級”也不應考。結果硬是帶著二級職稱退休。因對川劇作曲工作的熱愛,退休后返聘繼續擔任作曲。十年來無怨無悔“退而不休”,繼續為川劇藝術的創作、傳承打拼。為新創劇目設計唱腔作曲,為青年演員譜腔教唱,為弟子解惑授業,無不殫精竭慮。先后助劇院內外數名“梅花獎”獲得者走上領獎臺,扶持提攜多名弟子擔負起音樂創作、理論研究和樂隊領奏重任。直至為國家精品劇目《金子》奉獻出畢生心血。“重慶川劇掌門人”沈鐵梅曾對來賓不無驕傲地介紹“他是我們劇院的‘國寶熊貓’”。曲精腔美人低調2003年在《金子》向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最后沖刺進行音樂加工的那段日子里,中央電視臺按文化部的統一部署,來重慶市川劇院采訪《金子》的加工情況。按照中央電視臺采訪組的要求,安排了編劇、導演、主演、配器、舞美一一接受了采訪,非常順利,可到了采訪“作曲”時突然卡了殼,陳安業一推再推不愿接受采訪。其實,《金子》在重慶演出時,無論有多么顯要的領導、專家臨場,陳安業總是不顯山、不露水,蜷坐于劇場一角,演出結束,悄然退場。有不少《金子》劇組主創人員同國家、市領導合影的照片,卻很難找到一張有陳安業的。《金子》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多次出國訪問交流,風光盡覽,作為主創一員,卻從未見他“隨團出征”。他淡然回答:“那是年輕人的事,何必給劇院添加麻煩。”畢竟,音樂是《金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這次加工的重點之一,對主創人員的采訪怎能少了“作曲”,至少總得留下一兩個鏡頭呀。湊巧,樂隊指揮要找陳安業,于是經劇組和采訪組一番“密謀”,陳安業上鏡頭的戲上演了。告知他樂隊在排練中遇到了一些問題,請他來研究。這一招果然靈,不過幾分鐘他就急急忙忙來到了排練場,走到指揮臺旁,同指揮點劃著樂譜研究起來。央視采訪組早在排練廳作現場采訪的攝像機,不聲不響地攝下了《金子》作曲在排練場推敲曲譜的鏡頭。辭世前兩月,陳安業冒著酷暑為新創劇目《李亞仙》的音樂創作嘔心瀝血,白天坐在排練場看排練,晚上挑燈夜戰,隨著劇本的不斷修改而修訂音樂,一字一腔,反復打磨,積勞成疾,在重病中督促弟子劉楓把《心上人兒在那邊》唱段記錄下來后,再也沒有站起來……陳安業在短短30天里完成了繼《金子》后的又一力作,一曲曲精美的唱腔音樂呈現在世人面前,演出中好評如潮。陳安業多年退而不休,為川劇音樂執著追求,成績斐然,重慶市破格評定他為一級作曲。渝派川劇領軍人——旦角演員沈鐵梅曾祥明張秀娟/文沈鐵梅(1965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川劇第二批代表性傳承人。沈鐵梅說:“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對得起身為一個藝術工作者的良知,我只是想通過我的努力與付,把川劇打造成在現代化背景中有生命力,有延續力量的獨特藝術。”1988年12月2日,北京吉祥劇院,沈鐵梅在《三祭江》演出中以清亮婉轉的唱腔,聲情并茂的表演,把劇場氛圍推向了熾熱的高潮。這一年沈鐵梅以《闔宮歡慶》、《鳳儀亭》、《三祭江》三出戲,摘取了第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桂冠,那時她年僅次23歲。生于重慶市中區的沈鐵梅,父親沈福存是京劇名家,母親沈道美是川劇名旦。鐵梅的自身嗓音甜美、扮相俏麗,天資聰穎,藝術感悟力強。尤其在音樂方面天賦異稟。13歲進入四川省川劇學校學習,在胡裕華、凃卿芳等眾多老師的真傳實授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84年,在重慶市舉行的青少年調演中獲得一等獎,有在新苗獎比賽中奪得了魁首。1986年,再展才華,獲四川省青少年比賽一等獎,并成為在唱腔上造詣最深、聲望極高的表演藝術家競華的“入室弟子”,專攻青衣、花旦。在家有嚴父,在外有名師,自此沈鐵梅在藝術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88年又奪得四川省部瀘州老窖金鷹杯川劇中青年演員電視大選賽旦角組最佳演員獎。年青的沈鐵梅在藝術上有著獨到的見解,她說,現在很多人對唱功不那么重視了。誰都知道戲曲藝術講求功夫,講究玩意兒。但唱卻是有聲無形的,不像舞蹈、水袖、倒硬人、筋斗這樣容易出新。加之川劇的聲腔很雜,有曲牌體,也有板腔體,不易掌握,比通俗歌曲難學得多,唱,太“吃功了”。富有個性的藝術見識,知難而進的藝術進取心,是她學藝的動力,促使她在唱功上孜孜不倦地求索,實踐證明,鐵梅的嗓子功能全面,持久耐用,她吐詞清楚,子頭咬得準確,字腹飽滿有力,字尾歸韻自然。她的唱腔在總體格調上保持著劇種的特證,在發聲、吐字、行腔、拖腔以及氣聲的處理、音域的運用等方面,都別有一番韻味。她不僅掌握了較全面的演唱技巧和方法,而且給古老的唱腔賦予了時代的旋律,使廣大觀眾能從傳統戲曲的歌唱中得到旋律美的藝術享受。因此,鐵梅在為家鄉重慶贏得第一朵“梅花”的同時,也獲得“川劇唱腔女狀元”的美譽。《金子》贏得“二度梅”1999年,鐵梅和她的《金子》震動了中國劇壇。在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評選中,鐵梅憑借其精彩演出,“梅”開二度。該劇由隆學義編輯、鐵梅領銜主演,自產生以來,已經囊括了首屆文化部優秀保留劇目大獎、首屆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文華大獎等各類大獎36項(其中國家級大獎18項)。該劇的川劇特色、巴渝風情十分濃厚,舞臺表現恰如其分,在傳承川劇藝術的基礎上,還重視了川劇文化特質的傳承。鐵梅飾演金子,緊緊抓住了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畫,將金子的野性與善良、金子的愛戀與仇恨表現得人木三分。她一方面巧妙地吸納戲曲的傳統程式,很講究身段動作的姿態美,另一方面更強調表演要從生活出發,注重心理過程,要按照性格邏輯展開。與此同時,鐵梅的演唱藝術也愈益成熟。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她對唱腔藝術的總體把握。可以說,金子形象塑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鐵梅準確、細膩、生動的演唱。二是她把握演唱火候功力的爐火純青。她嗓音天賦極高但又不賣弄,總是恰到好處地用那極具穿透力的嗓音傳遞著金子心中泛起的每一絲波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60華誕之際,文化部首次舉辦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評選活動,推出了一批自1978年以來首演并且演出超過400場的優秀保留劇目,川劇《金子》以“對川劇各種傳統表演形式、語匯進行了精到的選擇與組合,同時又多方面吸收與借鑒其他劇種優長,舞臺呈現新穎,更具現代氣息,為戲曲創作的繼承創新提供了典范”而力壓群芳、名列榜首。“衲襖青紅”鳴天籟在兩次榮膺中國戲劇“梅花獎”之后,鐵梅探索川劇發展的步伐沒有絲毫懈怠,她深知,只有將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性地傳承下來,才能根據時代的需求,與時俱進地進行創新,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活力。2009年,由她策劃主唱的《衲襖青紅·中國川劇交響樂》在國內外演出均大獲好評。這是一部在川劇原生態唱腔基礎上創作的川劇交響樂,是川劇傳承創新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該劇2009年10月參加了比利時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開幕式演出,歐洲觀眾驚呼:“沒想到中國川劇如此迷人。”為了進一步普及、推廣和發展川劇藝術,在她的帶領下,重慶市川劇院堅持每周陣地演出,屢屢下基層、到鄉村。為了讓年輕的觀眾也能接受和喜歡,她還將川劇藝術帶到國內許多大學校園,與大學生近距離交流,為他們舉辦《現代背景下的中國川劇》講座,西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川劇演出場場轟動,大學校園掀起了一股川劇的浪潮。同時,鐵梅的目光并沒有局限于國內舞臺。懷抱著中國藝術家的民族自覺,沈鐵梅當起了中國戲曲和重慶文化的使者,更成功拓展出川劇的國際舞臺和市場。近年來,她帶著重慶川劇院的精品劇目和這個團隊頻頻出訪法國、意大利、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并進行商業巡演,所到之處無一不刮起川劇旋風。域外媒體說她的演唱猶如“天籟之音”,稱她“是一個神奇的女人”。就在一步步探索川劇傳承發展的道路上,鐵梅創造了許多史無前例的第一——第一個使川劇聲腔藝術登陸西方音樂殿堂,第一個舉辦川劇個人演唱會,第一個創造川劇和交響樂結合的音樂形式……這一個個第一,使川劇在國內外舞臺上大放異彩!渝派川劇領軍人而今,作為重慶市川劇院院長的鐵梅,已是當今國內最為活躍、最有成就、最有影響的舞臺表演藝術家之一,她被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當代戲曲表演藝術家系列研究工程”列為研究對象,并召開了沈鐵梅表演藝術研討會。作為川劇界第一位具有研究生學歷的表演藝術家,除了在表演和聲腔上獨樹一幟外,她還充分結合自己的表演經驗,對川劇等傳統戲劇的創造性繼承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比如要以“舊瓶裝新酒”,對傳統的藝術程式,既不能簡單否定和丟棄,也不能刻板僵化地模仿,要深刻理解千百年來的形成過程,正視當代審美意識,為古老藝術“拋光”——這恰到好處地回答了當代戲劇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她先后發表了《在京腔與川腔的撞擊中創新》、《我演(金子)》等十多篇文章。在藝術上探索川劇傳承發展之路的同時,鐵梅對傳承川劇藝術有著理性的認識。她以管理為突破口,為川劇藝術傳承發展作了一系列的工作。為了加強管理,她一邊借用傳統戲班的管理方式,一邊吸取現代經營管理模式,提高了劇院藝術創作的積極性;為了建立川劇文化陣地,在她的積極努力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集辦公、排練、陳列展示、大小劇場、商業區于一體的重慶川劇藝術中心即將建成并投入使用;為了使川劇藝術薪火相傳,沈鐵梅致力于劇院建立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還完成了劇院人才三梯隊建設,她還特別重視川劇藝術的教學,言傳身教,注重學生對戲曲的體驗。從自己奪得“梅花獎”到幫助劇團的其他演員爭“梅花獎”;從學習、整理、傳承老藝術家的藝術到培養川劇藝術新人……沈鐵梅以身作則,使得劇院發展擁有了源源不斷的血液補充。鐵梅說,中國戲劇“揚鞭馬就走,推手門自開”構筑的動感和意境,其精髓是其他表演形式不可比擬和替代的。而傳統文化一旦走向衰落,就不可能重新振作。因此,她堅定決心,要使川劇之船在時代大潮中乘風破浪,不停前行!藝高志遠見風骨——小生演員夏庭光竹聿/文夏廷光(193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川劇第二批代表性傳承人。有關部門在填寫“川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表”時,對夏庭光的藝術特點作了這樣的總結:“腹笥豐、戲路寬、能戲多、造詣深、傳人眾。”他自幼跟班學藝,在舞臺上摸、爬、滾、打70余年,肚子內裝的戲確實不少;他不僅工文生、武小生,還兼演武丑、小生丑、須生、靠把老生、小丑等行的戲;他既是名演員,又是名導演,他所演的戲,動經過他自己的導演處理,因而在塑造人物上不僅栩栩如生,而且有自己的特色。五歲登臺演出書生夏庭光,祖籍四川樂池,1933年出生于重慶。本名明德,庭光乃張德成老先生為他起的藝名。他在娘肚就吃“川戲飯”;呱呱墜地自然仍吃“川戲飯”;五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登臺演出,正而八經地吃“川戲飯”迄今年逾七旬依舊吃“川戲飯”。他說:“生我者父母,養我者川劇”。他五歲登臺演戲,并不是跟著公爺屁股后頭走走或是迭娘攜帶著不開腔的書童、娃兒,而是長年繁重、“馬口”復雜、表情多變的全本高腔戲《芙奴畫》主角之一的蘇生。五歲娃兒未經培訓能登體演那樣的戲,“胎教”吔?“梨園神童”吔?聽他擺童年藝事,方知是“馬門”看戲打下了基礎。“馬門”是演員上下場的出入口,“馬門”看戲即是在“馬門”邊看戲學藝。父親夏長清是個小丑演員兼開戲報(安排劇目)又當內場管事(相當于現今的舞臺監督)。肚兒記戲多,大角色能“頂”(主角“誤場”,可“頂”上去演),小角色見長。夏庭光從會走路的那一天起就隨父親走進戲園子,父親工作,他就在“馬門”邊耍。先是看熱鬧、后來逐漸喜愛入迷。除了在“馬門”邊看戲,他父親還在一早一晚。飯前飯后給他念戲教唱。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看后學,學后看,他常常還在戲完后跑到臺上去自我表演一番,循環往返,耳濡目染,他基本上學會了當時又新大戲院演出的娃娃生的所有戲文。所以,那次演書生的小演員突生暴病,就由他救場。他演出時不驚詫,不慌亂,不錯詞,不黃腔,除同臺老師、師兄師姐照顧外,“馬門”看戲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夏庭光說,不常看戲,沒聽隕鑼鼓,未破膽子,盡管詞熟腔會,也不知何時開唱,何時該講,就會出現鑼鼓打完你唱完的笑話,還會被一個單錘打成“啞巴”,把背得爛熟的臺詞打掉,忘得一干二凈。從兒時藝事又引出了他的另一個驚險故事——“啼哭使我活到今”。1939年5月,日本飛機瘋狂轟炸重慶,藝人們為了穿衣吃飯,供家養口,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仍舊每天演出兩場。“五三”大轟炸那一天,午場演出《洪江渡》,他飾演江流僧(《西游記》中后來取經的唐玄奘)。兒時他很喜歡演此戲和《芙蓉畫》,前戲有化緣的情節,后戲有乞討的場面。因他年小逗人愛,“化緣”、“乞討”能使臺下的觀眾施舍、結緣——向臺上的江流、蘇生拋錢。演一場這樣的戲,所收到的錢,等于幾天甚至半月的工資。當天演出,戲剛演到母子相會時,突然撕肝裂肺的警報響了起來。父親趕緊抱起他跑出戲園,融進跑警報的驚慌人群之中。不知是擠進還是被人裹進了一個防空洞,洞內潮濕陰暗,空氣稀薄,透不過氣來,他大聲哭喊,不曉得是被嚇,還是悶或是被擠的,反正大聲啼哭不止。這一哭,激起了眾怒:“是哪個的娃兒,招呼到!”“日本飛機聽到了要遭!”“弄出去!快點弄出去!”……其父萬般無奈,拉著他往外擠。擠進防空洞不容易,擠出防空洞更艱難。由于越哭越兇,眾人給父子讓開了一條“火巷子”,出了防空洞,正是第三次緊急警報,敵機臨空……事后聽說,那個防空洞里的男女老少無一生還。有的說是被悶死的,有的說是炸死的,有的說是一顆炸彈封門……夏庭光和父親是這次大轟炸被炸塌的防空洞中跑出來僅有的兩名幸存者。是佛祖保佑“江流僧”,還是啼哭感動老天?也許是戲班之神“太子菩薩”顯靈保佑藝人,讓夏庭光活了下來,世上多了一個把川劇傳承下去的癡情人。古稀高齡藝演人2009年,第二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川劇傳承人折子戲演出中,七旬有七的夏庭光登臺演出絕跡多年的《活捉李甲》。你看他頭纏青帕,手拄拐杖,面無血色,顫抖移步,一副可憐、可厭、可悲的樣兒呈現在觀眾的面前;你聽他喘息不斷,低唱淺哼,一板[香羅帶一字轉二流]抑多揚少,尤其快板“杜十娘打開百寶箱,珍珠瑪瑙箱內裝。看得人眼紅,看得人心慌。只可惜杜十娘、百寶箱一并(突止,再壓嗓帶泣音唱)投了江……”將病入膏肓的李甲仍念念不忘的不是情深義厚的杜十娘而是價值萬金的百寶箱的“錢鉆心”心態刻畫得惟妙惟肖,怎不獲數次喝彩。杜十娘鬼魂活捉李甲時,他以踢褶、銜褶、旋褶以及膝行甩發諸多技巧表現人物恐懼及貪婪本性,恰如其分。他飾演的《御河橋》中的宣登鰲,令觀眾印象深刻。不重書卷氣,不講儒雅氣,更不表現風流氣,唯突出其娃娃氣,偏重娃娃生的表演。文生、娃娃生的瓜、嗲、癡、呆貫穿全劇。他在一般文生俊扮的基礎上,增添了“印膛紅”——兩眉之間多了類似一顆膠囊的“一朵云”。這紅色的“一朵云”使宣登鰲的娃娃氣生動形象。在寵愛他的母親面前發“嗲”:“表妹生得逗人愛,我的媽呀;快快與兒抬過來”。唱完“來”后加了個“耶”字——前后呼應,這是川劇娃娃生的唱法;即或是高中狀元榮歸,亦然娃娃氣不減。當登鰲乘馬至府門,一見宣母:“媽!”慌忙下馬,蹦蹦跳跳地撲向娘懷。當演至登鰲相思成疾時,你看他頭捆青絲帕,身圍白腰裙,手拄竹棍棍(示病容)在鑼鼓緩打輕奏中慢慢出場,偏倒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計算機系統服務項目建議書
- 2025年工程項目管理服務項目合作計劃書
- 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工程投標書(范文)
- 鄉鎮流動人口工作計劃
- 2025年碳交易市場項目建議書
-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三年高職)
- 烏蘇市文職輔警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車載空氣凈化器合作協議書
- 2021年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筆試科目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2-高中歷史答案解析
- 跨境電商物流服務行業物流金融創新與競爭格局研究報告
- 江蘇省南京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期末物理試卷
- 煤礦掘進試題庫及答案
- 妊娠期合并闌尾炎的護理
- 2025至2030中國焦化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前景報告
- 音樂數據分析與用戶行為研究-洞察闡釋
- 2025至2030中國電子級磷酸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市場需求與投資方向報告
- 電力維修搶險方案(3篇)
- 幼小銜接漢語拼音課件(合集)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質鉆探規程(正式版)
- 幼兒專注力的個案培養
- 巷道擴修技術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