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鴻門宴》同步練習(含答案)一、文言文閱讀閱讀文言文《鴻門宴》,完成下列小題。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幃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節選自《鴻門宴》)1.下列選項中與所給例句句式不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籍何以至此A.沛公安在
大王來何操B.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夫晉,何厭之有
句讀之不知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不吾知也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伯的本意是為自己的私情救張良,但他智短慮淺,頭腦簡單,在“信義”面前,他不明是非,最終被劉邦拉攏。B.劉邦與項羽的為人處世相反,在選文中,劉邦的“四問”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現了他處變不驚、善于用人的性格特點。C.從項伯夜馳至沛公軍、張良引項伯與劉邦相見可以看出,張良是這場宴會中劉邦陣營的總導演,是一個善于謀略的大智者。D.節選的第一段文字,雖然沒有對項羽進行重點描寫,但從“項王許諾”一句中可以看出,項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3.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司馬”,我國古代的官職名,戰國時期“司馬”為武職,專門糾察軍隊隊列秩序。B.《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敘述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約3000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C.“再拜”是古代一種相對隆重的禮節,在表示鄭重呈獻某物或接待某人時,行多次的叩拜禮。D.“參乘”又寫作“驂乘”,古時乘車,站在車右擔任警衛的人。“乘”,古代四匹馬拉的車。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2)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甲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節選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乙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人,那個人,指秦穆公。晉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得到秦穆公的幫助才回到晉國做了國君。秦晉兩國多次聯姻,成語“秦晉之好”即出于此。B.司馬,古代官職名,殷商時代始置,與六卿相當,與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稱五官,掌軍政和軍賦,后也成為中國姓氏之一。C.東向坐,就是坐在東面。古人宴席座位在秦朝時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這種坐法表明項羽當時已是稱雄天下的尊者。D.跽,長跪,挺直上身兩膝著地。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項羽此時是一種警備的姿勢。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夜縋而出
勞苦而功高如此B.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C.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招樊噲出D.以亂易整,不武
常以身翼蔽沛公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燭之武“夜縋而出”,說明當時鄭國的情況十分危急。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與秦國的實力不相上下。B.燭之武具有高超的辯論藝術,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抓住秦伯的心理,層層深入,逐步滲透,最終使秦伯心悅誠服。C.項羽具有容人之量。劉邦帶領一百多人馬來到了鴻門后,極力卑辭謝罪,項羽大度能容,就把告密人告訴了劉邦。D.劉邦頗具戰略眼光。他秋毫無犯、封閉宮室、還軍霸上,表面是等待項羽入關,實際上是審時度勢,明白自己的處境。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2)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鴻門宴(節選)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壁,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注]下,各就國。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注]戲,同“麾”,大將的旌旗。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B.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C.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D.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再拜,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拜兩次以表達敬意。舊時常用于書信的開頭或末尾。B.足下,古代交際用語,是對對方的敬稱,可翻譯為“您”,用于上稱下或同輩相稱。C.“都以霸”的“霸”指稱霸,與《諫逐客書》中“并國二十,遂霸西戎”的“霸”意義相同。D.國,指諸侯的封地。古代“國”也指國都,如《岳陽樓記》中“去國懷鄉”之“國”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借故離開宴會并叫出樊噲,在樊噲等人的保護下從小路秘密回到軍中。B.劉邦逃離鴻門的時候留下了張良,張良替劉邦向項羽表示謝意并獻上禮物。C.劉邦做事果斷,對叛徒毫不手軟,一回到軍中就處死了向項羽告密的曹無傷。D.得知劉邦回到軍營后,范增十分憤怒,認為劉邦以后一定會奪取項羽的天下。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2)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13.楚漢相爭,項羽最終失敗。項羽認為“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而司馬遷認為項羽的說法“豈不謬哉”。你認為項羽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呢?請結合上面文段簡要說明。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當夜潰圍南出,馳走。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項王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有刪減)乙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節選自《鴻門宴》)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項王自度不得脫B.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項王/自度不得脫C.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項王/自度不得脫D.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項王自度不得脫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卒”意思是最終,“卒”與《赤壁賦》“而卒莫消長也”的“卒”含義不同。B.“固”意思是本來,“固”與《師說》“其聞道也固先乎吾”的“固”含義相同。C.“方”意思是土地縱橫,“方”與《侍坐》“方六七十”的“方”含義相同。D.“顧”意思是回頭看,“顧”與《鴻門宴》“大行不顧細謹”的“顧”含義不同。16.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羽英雄柔情。垓下被圍,彈盡糧絕時,“起”“飲”“歌”“泣”等一系列動詞刻畫出他面臨末路時的悲壯和柔情。B.項羽缺乏自省。他率部出逃,因受農夫欺騙,陷入大澤中。而他始終認為自己失敗乃是天數,這揭示了他性格中的弱點。C.項羽勇猛善戰。當他逃到東城時,回顧了自己戎馬征戰,功績赫赫的生平,隨后為了絕境求生,又奮勇斬殺漢軍數十百人。D.項羽知恥重義。他逃至烏江時,烏江亭長勸他急渡,但他認為自己無顏面見江東父老,于是贈馬給亭長,寧死不辱。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當夜潰圍南出,馳走。(2)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18.項羽認為自己失敗是“天亡我,非戰之罪也”,結合甲乙語段,你認為項羽失敗的原因有哪些?請概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之,育之長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義不修,而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而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湯放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盡敵國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刈厥敵,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景公曰:“諾。”于是老弱有養,鰥寡有室。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施,緩刑辟而趨民時。今春筑臺,是奪民時也。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罷臺役。(節選自《說苑?貴德》)材料二:孟子曰:“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摘自《孟子·梁惠王上》)19.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必須斷句,請在相應位置用/標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2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饑者則食之”與“食野之蘋”(《短歌行》)兩句中的“食”字含義相同。B.“而湯放之”與“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放”字含義相同。C.“靡使有余”與“望其旗靡”(《曹列論戰》〉兩句中的“靡”字含義不同。D.“公悲之”與“心中常苦悲”(《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悲”字含義不同。21.下列對材料一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武侯乘船順河而下,對吳起說,險固的河山是魏國之寶。吳起以三苗氏、夏桀雖有河山之固卻因不修德而亡為例,指出德政才是國之寶。B.太公建議把殷商的士眾全部殺掉,一個也不要剩。邵公則建議有罪的誅殺,無罪的人讓他們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議。C.景公在壽宮游玩,看到老人背著柴并面有饑色,就下令讓官吏供養老人。晏子則指出,喜愛有才德的人,同情沒能力的人,是守國的根本。D.叔向反對晉平公在春天筑臺,認為那樣做會耽誤農時,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臺的勞役。2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2)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23.材料一體現了圣人對待天下百姓的態度,材料二表現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兩者的主張有哪些相同之處?請結合文本回答。二、小閱讀-課內24.下列語句編成四組,全部表現項伯“重義氣,少謀略”的一項是(
)①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
②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③秦時與臣游,項伯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光學玻璃的殘余應力分析考核試卷
- 營養知識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貨運火車站物流設備維護保養與故障排除考核試卷
- 木材加工在建筑維護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礦物加工與無機鹽生產考核試卷
- 連續搬運設備數字化設計與仿真考核試卷
- 圖書館綠色建筑設計考核試卷
- 肥料制造工藝改進與新農村建設研究考核試卷
- 醫院藥劑輔助人員藥品研發與知識產權運營合同
- 電商店鋪代運營及供應鏈管理服務協議
- 2025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消防知識考試題庫:火災預防與逃生逃生技巧實戰演練題
- 經紀公司聘用協議書
- 2025-2030年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溫州市普通高中2025屆高三第三次適應性考試物理試題及答案
- 裝修合同工人免責協議
- 超聲引導下的星狀神經節阻滯
- 天津師范大學與韓國世翰大學入學綜合素質題目
- MOOC 學術英語寫作-東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T∕CADERM 3033-2020 創傷中心創傷復蘇單元內醫師 站位及分工規范
- 高等數學(下)無窮級數PPT通用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