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邊塞戰爭篇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于戰爭頻繁,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詩人小傳】漢高祖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原名季),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豐縣)人,漢族。出身平民階級,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于沛(今江蘇沛縣),稱沛公。秦亡后被封為漢王。后于楚漢戰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成為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高祖,漢景帝時改為太祖,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始,多以最初的廟號“高祖”稱之,謚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漢高帝。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古體詩大風歌劉邦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注詞釋義】①兮[xī]
:語氣詞。②海內:四海之內,指中國。③安得:怎么得到。【作品賞析】秦滅亡后,劉邦在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斗爭中取得勝利,建立了漢朝。有一次,他回到故鄉沛縣(在今江蘇),在宴會上乘興演唱了這首歌。歌中既表達了他平定天下的喜悅心情,也表達了他愿得猛士守衛四方、永保天下太平的愿望。前出塞唐.杜甫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注詞釋義】1.挽弓:拉開、開弓。2.擒:捉、拿。3.列國:各國。4.疆:邊界。5.茍能:如果能。6.侵陵:侵犯。7.豈:難道。【古詩今譯】用弓就要用強弓,用箭就要用長箭,要射敵人,先要射敵人的馬,要抓敵人,先得抓敵人的頭。殺人也應該有個限度,各國都有自己的邊界。只要能夠制止敵人的侵犯就成了,難道打仗就是為了多殺人嗎?【作品賞析】漢樂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寫邊疆戰斗生活的。唐人寫邊塞詩常以"塞"為題。杜甫寫有《出塞》曲多首,先寫的九首稱《前出塞》,后寫的五首稱《后出塞》。天寶末年,邊將哥舒翰貪功于吐蕃,安祿山構禍于契丹,于是征調半天下。巨大的戰爭災難和負擔落到了人民的頭上。《前出塞》通過集中描寫一個戰士戍邊十年的過程,反映了唐王朝發動的開邊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諷刺唐玄宗窮兵黷武的政策。這組詩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抓住人物特征,著重心理刻劃,結構緊湊,層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這里選的是第六首。詩中既表達了反對窮兵黷武的意向,也表示出通過政治手段解決邊疆問題的主張。《杜詩詳注》云:"為當時黷武而嘆也。張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興語,下四句申明不必濫殺之故。"【詩人小傳】王維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今存詩400余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這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注詞釋義】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2、單車:單車獨行。形容輕騎簡從。3、問邊:到邊塞去察看,指慰問邊防。4、屬國:一指少數民族附屬于漢族朝廷而存其國號者。漢、唐兩朝均有一些屬國。5、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6、征蓬:隨風飄飛的蓬草,此處為詩人自喻。7、長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經涼州以北的沙漠。8、蕭關:古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9、候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10、都護: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一切事務。11、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這里代指前線。【古詩今譯】我輕騎要去邊塞慰問,作為使者經過居延。像那遠飄的蓬草,離開邊塞,大雁,飛進了天空。大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正圓。走到蕭關恰好遇見偵察兵,前敵統帥正在前線。【作品賞析】開元二十五年(737)夏,詩人出使河西節度府,至涼州時作此詩。"大漠"兩句歷來為人傳誦:大漠廣闊,長河悠遠,使人既感到胸襟開闊,又驚異于宇宙之廣袤和深長。"孤煙直"、"落日圓"使畫面富有立體美和律動感。"孤煙直"既寫出人煙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種獨立蒼穹的英雄氣;"落日圓"增添了畫面的色彩,用夕陽暮色將畫面覆蓋,形成渾然一體的壯闊意境。詩人用四種景物對比構圖:寬廣的大漠擁抱著悠悠的長河,渾圓的落日映襯著直逼霄漢的一束孤煙。大、長、圓、孤、直都富于空間感,而且都是詩人主觀的審美感受。在如此廣闊而且蒼涼的天地間,馳騁疆場的將士們破敵靖邊,其悲壯的英雄氣浩然與日月同輝,與長河共遠?都護在燕然",這是一種未言艱辛而艱辛之事已畢,未見英雄而英雄之業已出的襯托式寫法。《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宗臣曰:"闊大悲壯"。《而庵說唐詩》:"'大漠''長河'一聯,獨絕千古。"【詩人小傳】王之渙(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字季凌,漢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注詞釋義】1.涼州詞:又名《涼州歌》,唐代傳唱于涼州的樂曲名。2.涼州,在今甘肅武威。3.仞[rèn]:長度單位。古時七尺或八尺為一仞。萬仞,形容極高。4.羌笛:古時西北少數民族所吹的一種管樂器。5.楊柳:指《折楊柳》曲調。6.何須:何必。7.度:經過。8.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是唐時通往西域的要路關口。【古詩今譯】奔騰的黃河就來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萬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楊柳不綠,春風從來未到過玉門關。【作品賞析】首句設想奇特,是溯流而望。這與李白《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視覺方向相反,強調的重點也不同。李詩強調氣勢,王詩強調源流之高遠。在如此山長水遠天高地闊的浩翰背景中,一片孤城形只影單,兀然獨立于萬仞群山之中,而那條黃河則如絲如帶,把藍天白云、孤城、群山系結在一起。這是一幅潑墨寫意的邊塞圖畫。詩人把一座城說成一片城,以一片對萬仞,突出孤獨之感:孤城如一葉扁舟在翰海中漂泊,如一朵白云在天地間淹滯,正如戍守者那孤獨無奈的情懷。由此便推出了一個"怨"的主題:這偏遠荒涼的邊塞啊,春風都不肯光顧,而人卻要背井離鄉地在這里苦熬歲月。如此深長無奈之怨卻以"何須怨"這樣寬慰的語氣說出,曲折達意,舉重若輕。仔細想來,《折楊柳》之曲也的確無助于消解幽怨。那么怨誰呢?詩人沒說,倒是同題的另一首詩微露怨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但天子也不是好怨的,因此只好輕輕地怨怨"春風"算了。《唐詩正聲》吳逸一評:"滿目征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唐賢三昧集箋注》:"此狀涼州之險惡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須作楊柳之怨乎?明說邊境苦寒,陽和不至,措詞宛委,深耐人思。"【詩人小傳】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齡集》。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注詞釋義】1.龍城飛將:龍城,即盧龍城,是李廣駐軍的地方,在今河北省盧龍縣。漢代名將李廣,勇敢善戰,被匈奴人稱為“漢之飛將軍”。這里指揚威北方邊地的名將。2.胡馬:這里指匈奴的軍隊。3.但使:只要。4.陰山:陰山山脈。西起河套,綿亙于內蒙古自治區。漢時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古詩今譯】還是秦時的明月和邊關,萬里出生的將士們仍未歸還。只要漢代的飛將軍李廣還在,決不能讓敵人軍隊越過陰山。【作品賞析】明月下的邊關,總容易與秦代筑關衛胡、漢代的漢胡戰爭等歷史事件聯想起來,因此當詩人看到明月邊關時,胸中感慨萬千:在邊關發生的戰爭不計其數,然而生還的將士卻有幾人?希望這樣的歷史悲劇不要再重演了吧!詩人一語道出了千萬人的愿望與心聲。強烈的現實感,深遠的歷史感,使全詩顯得分外凝重而深沉。詩人將詩歌置于深廣的時空背景中,意境雄渾蒼茫、感情豐厚深廣,被稱為唐人七絕之壓卷之作。從軍行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注詞釋義】1.青海:地名,在今青海湖。2.雪山:指祁連山,常年積雪。3.玉門關:在今甘肅玉門,是唐代的邊疆重鎮。4.破:擊敗。5.樓蘭:漢代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鄯善東南一帶。西漢時樓蘭國王勾結匈奴,多次殺害漢朝使臣。【古詩今譯】青海上空的陰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作品賞析】這是一首抒發邊關將士豪情壯志的邊塞詩。前兩句抒寫駐守邊關的將士們思念家鄉的愁苦,后兩句是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概括了邊疆戰事的頻繁艱苦、敵軍的強悍和戎邊時間的漫長。
“不破樓蘭終不還”是身經百戰的將士們的豪言壯語,表現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豪邁氣概。全詩意境開闊,風格壯美。【詩人小傳】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塞下曲唐·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注詞釋義】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2、月黑:沒有月光。3、單于:匈奴的首領。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4、遁:逃走。5、將:率領。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7、逐:追趕。【古詩今譯】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單于趁黑夜悄悄地竄逃。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大雪紛飛落滿身上弓刀。沒有月光的晚上,鴻雁受到驚嚇紛紛飛往高高的天空,原來是單于趁著黑夜,帶著他的部眾逃走了。英勇的將軍打算率領行動敏捷的騎兵追擊,但這時候紛然落下的大雪,使得弓箭和配刀上都堆滿了雪花。
【作品賞析】《塞下曲》為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內容多寫邊塞征戰。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選其四首。這是盧綸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月黑雁飛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驚起,飛得高高。“單于夜遁逃”,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單于”,原指匈奴最高統治者,這里借指當時經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欲將輕騎逐”,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正準備出發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斗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斗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詩人小傳】王翰(687—726),字子羽,唐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王翰,字子羽,晉陽人;登進士第,舉直言極諫,調昌樂尉。復舉超拔群類,召為秘書正字。擢通事舍人、駕部員外。出為汝州長史,改仙州別駕。日與才士豪俠飲樂游畋,坐貶道州司馬,卒。其詩題材大多吟詠沙場少年、玲瓏女子以及歡歌飲宴等,表達對人生短暫的感嘆和及時行樂的曠達情懷。詞語似云鋪綺麗,霞疊瑰秀;詩音如仙笙瑤瑟,妙不可言。代表作有《涼州詞二首》、《飲馬長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其中以《涼州詞二首》(一)最負盛名。詩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中透露出來的那種豪邁和悲涼真是有回腸蕩氣,洗心滌魄的感染力,令人三日猶聞其音。《古蛾眉怨》詩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瑰麗奇崛的想象和珠璣滿盆的秀詞不禁令人聯想到李白和屈原的作品,真不愧余音繞梁之仙作也。集十卷,今存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一百五十六)。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注詞釋義】1.涼州:今甘肅河西走廊一帶,是戍邊的要地。2.葡萄美酒:指西域盛產葡萄,可釀制美酒。3.夜光杯:傳說中用白玉做成、夜間能發光的酒杯。這里泛指珍貴精美的酒杯。4.催:催促。5.沙場:曠沙平野。后多用來指戰場。【古詩今譯】甘醇的葡萄酒裝滿了夜光杯,剛準備喝時馬上傳來琵琶的促催聲。我醉倒在沙場上你不要見笑,自古以來出征打仗的有幾個人還能回來?【作品賞析】邊地荒寒艱苦的環境,緊張動蕩的征戍生活,使得邊塞將士很難得到一次歡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興奮的情緒,那開懷痛飲、一醉方休的場面,是不難想象的。這首詩正是這種生活和感情的寫照。詩中的酒,是西域盛產的葡萄美酒;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樂器則是胡人用的琵琶;還有“沙場”、“征戰”等等詞語。這一切都表現出一種濃郁的邊地色彩和軍營生活的風味。【詩人小傳】岑參(cénshēn)(約715年—770年)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節選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注詞釋義】1.武判官:官職名.唐代節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節大使,可委任幕僚協助判處公事,稱判官,是節度使、觀察使一類的僚屬。2.白草:西北的一種牧草,曬干后變白。3.胡天:指塞北的天空。4.梨花:春天開放,花作白色,這里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像梨花開了一樣。5.輪臺:唐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與漢輪臺不是同一地方。6.滿:鋪滿。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古詩今譯】北風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我感覺詩人岑參是弱智,我沒見過大夏天下雪的...)。忽然好像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斗艷盛開。在輪臺東門外送您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山嶺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見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走過的蹄印。【作品賞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于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詩題是“送武判官歸京”但這首詩表現的不僅僅是岑參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繪的是邊塞將士集體送別歸京使臣的慷慨熱烈的場面。“中軍置酒”,不是岑參置酒,而是中軍主帥置酒;鼓樂齊鳴,也不會只是岑判官和武判官對飲話別,而是邊塞將士為歸京使臣舉行的盛大宴會。因此,如果說表現了友情的話,那么,應該說這首詩主要表現的是邊塞將士對一位同甘共苦過的戰友的情誼。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邊塞將士的團結精神和昂揚的斗志。《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已沒有詩人剛到邊塞時那種過于低沉而單純的思鄉之情,它已將懷念祖國的思鄉之情,與保衛祖國以苦為樂的精神統一起來,因此它的基調是積極樂觀、昂揚奮發的。【詩人小傳】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于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同名名人有1940年出生的當代英語教授等。雁門太守行(唐)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注詞釋義】1.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2.黑云:厚厚的烏云。這里指攻城敵軍的氣勢。3.摧(cuī):毀壞。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機形勢。4.甲光:鎧甲迎著太陽閃出的光。5.甲,指鎧甲,戰衣。6.金鱗:形容鎧甲閃光如金色魚鱗。7.角:古代軍中一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制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8.燕(yān)脂(zhī):即胭脂,一種紅色化妝品。這里形容戰場上戰士的鮮血。9.臨:抵達。10.易水:河名。11.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沉悶而不響亮。12.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高揚。13.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臺上,以招聘人才、招攬隱士。14.玉龍:指一種珍貴的寶劍,這里代指劍。15.君:君王。【古詩今譯】敵軍似烏云壓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陽光照射在魚鱗一般的鎧甲上,金光閃閃。號角的聲音在這秋色里響徹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中鮮血濃艷得如紫色。寒風卷動著紅旗,部隊悄悄臨近易水;凝重的霜濕透了鼓皮,鼓聲低沉,揚不起來。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愿為國血戰到死。【作品賞析】此詩詠唱的是一個古老的生命主題──報效君王,為國赴難,士為知己者死。《中晚唐詩叩彈集》引杜詔曰:"此詩言城危勢亟,擐甲不休,至于哀角橫秋,夕陽塞紫,滿目悲涼,猶卷旆前征,有進無退。雖士氣已竭,鼓聲不揚,而一劍尚存,死不負國。皆極寫忠誠慷慨。"唐王朝自安史之亂后,邊境戰爭時有發生,詩中所寫的戰爭或非實指某地某次。"甲光向日"句又有"向月"一說,則這場戰事發生的時間即有白天、夜間兩說。不管怎樣,肯定是極慘烈、極悲壯的。這有點像屈原的《國觴》,寫的不是勝利而是失敗,在慘烈的失敗中謳歌將士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精神。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自己渴望為君為國建功立業的愿望。
李賀寫詩喜歡用奇怪的色彩,用濃色、重色、艷色、雜色。比如他寫綠色則有:寒綠、頹綠、絲綠、凝綠、靜綠;寫紅色則有:笑紅、冷紅、愁紅、老紅;寫鬼燈曰"漆",鬼火曰"碧",燭光曰"冷翠"等等。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注詞釋義】①破陣子:詞牌名。《為陣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小序②挑(tiǎo)燈:把油燈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③夢回:夢醒。吹角:軍隊中吹號角。連營:連接成片的軍營。④八百里:指牛。⑤五十弦(xián):古代有一種瑟有五十根弦。詞中泛指軍樂合奏的各種樂器。翻:演奏。塞外聲,反映邊塞征戰的樂曲。⑥的(dì)盧:一種烈性快馬。相傳三國時劉備被人追趕,騎“的盧”一躍三丈過河,脫離險境。⑦霹靂(pīlì):響聲巨大的強烈雷電。⑧了(liǎo)卻:完成。天下事:指收復中原。9.點兵:檢閱部隊【古詩今譯】詞人喝醉了酒,帶著醉意,挑亮燈火,端詳著心愛的寶劍,醉夢中他回到了當年的戰場,只聽見軍營里連續不斷的響起了號角之聲。只看見官兵們分享著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奏出雄壯的軍歌,正是秋風氣爽之時,沙場上威武的軍隊整齊的排列著,等待著檢閱。激戰中戰馬像的盧馬那樣飛馳,箭射出去了,弓弦振動,響如驚雷。替君王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生前死后都贏得一個為國建功的美名,一夢醒來,看看自己可惜頭發都白了(畢生的理想還是難以實現。)【作品賞析】此詞為稼軒名篇。出言即虛擬,亦"醉"亦"夢",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萬般氣勢逼人,然而征塵劈面之際,卻陡然下跌,將壯懷激烈在冷酷現實里戛然而止,種種辛酸沉痛,盡付以"可憐白發生"的喟嘆,正如梁啟超一語點破:"無限感慨,哀同父,亦自哀也。"(《藝蘅館詞選》)【詩人小傳】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漢族,山東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軍事家,與俞大猷齊名。其父戚景通任漕運官員(今山東省微山縣魯橋鎮)戚繼光亦出生于此地。率軍之日于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戰,終于掃平倭寇之患,被現代中國譽為民族英雄,卒謚武毅。世人稱其帶領的軍隊為“戚家軍”。有多部軍事著作及詩作傳世,戚繼光紀念館現為福建省愛國教育基地。另有,電影電視劇《戚繼光》上映聯播。馬上作明.戚繼光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注詞釋義】1.南北驅馳:戚繼光曾在東南沿海一帶抗擊倭宼的侵擾,又曾鎮守北方邊關。2.主:指明朝皇帝。3.邊月:邊塞的月亮。這里的邊塞指山東沿海登州衛等地。4.江花邊草:南方江邊和北方邊塞的花草樹木。5.橫戈:手里握著兵器。【古詩今譯】.
馳聘疆場、轉戰南北是為了報答皇上對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邊關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帶著兵器騎著戰馬在疆場上度過的。[【作品賞析】戚繼光是明朝的名將,該詩作于戚繼光東南抗倭期間。這首詩真實地反映了作者轉戰南北,緊張激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航空產品造價管理辦法
- 項目質量安全培訓課件
- 異常處理方法培訓課件
- 第二次質量數學試卷
- 全優潤滑培訓課件
- 高中選修數學試卷
- 肌少癥品管圈課件
- 2025年河北唐山灤南縣醫院招聘23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0促生長發育食品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報告
- 2025至2030櫥柜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
- 2023年開封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附答案
- 改進作風測試題及答案
- 第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基礎深耕】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 部隊訓練防中暑課件
- 采血后預防淤青的按壓方式
- SnRK1在植物逆境響應和生長發育中的作用
- 肺間質纖維化安全指導
- CNAS-CC01:2015 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要求
- 見證取樣送檢計劃方案
- 食品安全主題墻框架
- 《機械員培訓資料》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